流动性风险:新三板交易量相对较小,流动性较弱,投资者可能面临无法及时变现的风险。

admin 2 0
流动性风险:新三板的挑战引言新三板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在为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更成熟的市场不同,新三板的特点决定了其流动性面临挑战,投资者需要充分意识到流动性风险。新三板的流动性特点新三板的流动性较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交易量较小:新三板的日均交易量远低于主板市场,导致股票的流动性受限。投资者较分散:新三板的投资者较为分散,缺乏大型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导致交易的活跃度较低。信息不对称:新三板企业披露的信息相对较少,投资者难以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从而影响交易决策。流动性风险的含义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在需要时无法及时以公平的价格买卖股票的风险。在新三板市场中,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卖出困难:当投资者需要抛售股票时,由于交易量较小,可能找不到合适的买家。价格波动剧烈:由于流动性不足,新三板股票的价格波动往往较剧烈,投资者可能会蒙受较大的损失。无法及时变现:在极端情况下,投资者可能面临无法及时变现股票的风险,从而影响其资金流动性。流动性风险的应对措施投资者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来应对新三板的流动性风险:选择流动性较好的股票:在投资前充分了解股票的交易量和换手率,选择流动性较好的股票。分散投资: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多只股票,以降低单一股票流动性不足的风险。长期持有:新三板股票的流动性通常需要时间来改善,投资者应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谨慎交易:在交易时,需要做好准备承受一定的价差和波动。监管措施监管机构也在采取措施来改善新三板的流动性:鼓励机构参与:允许基金、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参与新三板交易。完善市场制度:推出做市商制度、盘后交易制度等,增加交易的活跃度。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市场操纵等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流动性。结语流动性风险是新三板市场固有的挑战,投资者在投资前应充分意识到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监管机构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市场流动性。通过分散投资、长期持有和谨慎交易,投资者可以降低流动性风险,并充分利用新三板市场提供的投资机会。

新三板有什么风险?

最近有不少股民表示想要投资新三板股票,但是大部分人对新三板并不是太了解。今天理财君就和大家聊聊新三板有什么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新三板风险

1、流动性风险

目前新三板股票交易制度还很不完善,只能通过协议交易,也就是参加该企业的定向增发。 股转系统说是8月份做市商制度出台,但目前来看估计够呛。 即使是做市商制度落地,多半也是少数优质企业才能进行,以保证市场流动性。

在交易制度很不完善并且转板制度尚未出台的情况下,买入的新三板股票想要退出只能通过协议转手,或者等企业IPO之后卖出。

2、价值风险

目前新三板企业共有七百多家,总体来说良莠不齐,投资新三板需要一定的投资经验和分析能力,所以证监会才会把准入门槛设得那么高。 不过题主是挂牌企业的员工,相信对自己公司还是比较了解的。

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1、“值不值?”,现在来说新三板上的企业比较多,上市门槛相对比较松。 公司良莠不齐,但是整体还是可以的。 你应该对自己公司的认识应该更全面,如果你看好公司行业、看好公司核心技术、看好公司负责人,愿意和公司共同成长,那就是值得买的。

2、“跌不跌?”,这个要看你认购股份的价格。 一般来说员工认购原始股,价格还是比较低的,有的甚至是1元/股。 价格可以参考目前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市盈率越低其股价就越不容易下跌。 如果是1元/股那么其下跌的几率还是很小的。

3、“卖不卖的掉”,当前来说新三板的交易还未激活,市场上的交易量很不活跃(比较很烂很低迷的A股市场,新三板的交易量目前只有其1/2000)。 也就是新三板的股票流动性不够强,变现能力比较差。 或许有着“卖不掉”的可能。 当然了,据说新三板交易量会这这几年激活。 再者如果公司之后有机会从新三板升至主板,那么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了。

买新三板股票风险大吗?有哪些风险?

自从新三板市场分层改革后,投资者出于对转板成功后可能获得巨大回报率的期望,还是开始越来越关注这个不被重视的市场。 由于合格投资者的门槛较高,普通散户投资者很难直接参与,而有实力参与新三板的大户们投资也相对谨慎。 毕竟,这个不成熟的市场相比A股市场还是风险较大的。 这里,就给大家整理一下都有哪些方面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这是新三板市场最主要的风险,整个市场的成交量只相当于一家普通的主板企业,这对新三板的资金规模来说是不正常的。 在交易制度不完善并且转板制度尚未出台的情况下,买入的新三板股票想要退出只能通过协议转手,或者等企业IPO之后卖出。 但精选层以外的基础层和创新层转板上市的可能性很小,如果做市商制度出台,流动性会有一定改善,但相对于二级市场仍然有较大差别。 选股风险扩容以前的新三板中,挂牌公司大都是比较优秀的,其中近半数基本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投资的风险是相对较小的。 但经过扩容后,挂牌门槛降低,公司质量良莠不齐,绝大多数公司未来很难上市,其中甚至有不少随时都可能倒闭,对没有分辨能力的投资者来说,风险是比较大的。 而且,一些优质企业的股份通常早已经被大券商承包,甚至长期持有,导致很多小机构与个人投资者无法获得市场中的优质标的,选择次优的公司投资收益较低,风险也大。 估值风险新三板对挂牌企业没有盈利水平的要求,除了少数细分行业领头羊公司,大多数的创业型或守成型公司经营水平不行,融资能力也差、,股票缺乏流动性,没有什么投资价值。 两千多家企业中,能上精选层或者转主板的很少,大部分公司有盈转亏的净值下跌风险,有些股票可以跌到原价的10%、甚至退市。 另外,财务报表也是可以粉饰的,公布的利润对普通投资者几乎没有任何意义,绝大多数公司做不到长期稳定的分红,又何谈估值呢。 交易风险新三板股票是不设涨跌幅限制的,从历史成交数据来看,部分个股价格波动非常剧烈。 由于新三板的协议转让常常导致同一只股票可能出现巨大的价格差距,这削弱了新三板的价格发现功能,协议转让的价格也并不能体现挂牌公司的真实。 有些私募基金公司为了牟利,甚至会低价大量收购流动性差的基础层或是创新层股票,然后吹票忽悠不懂的散户接盘。 监管风险企业挂牌的条件还只是试行,很多质地并不合格的企业通过借壳等手段上新三板,机构做尽职调查费时费力,因此可能就会放弃投资。 挂牌并没有起到非常好的筛选效果,很多企业的主要股东把新三板当做了自己套现的乐园。 如果未来把挂牌审核制度与分层制度结合起来,在挂牌的同时就对企业进行评级,就可以有效加强监管,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以上就是投资新三板的5个方面主要风险,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新三板中国目前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新三板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重大的问题。 (一)新三板市场流动性问题作为一个全国性场内交易市场,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一直没有充裕起来,大部分挂牌企业的股份转让甚至为零,很大一部分挂牌企业前10大股东的股份占比达到100%,只有个别挂牌企业的交易相对活跃。 新三板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的流动性问题,挂牌企业的股份转让交易寡淡,使得市场的价格发现以及后续的股份转让、融资等功能没能有效凸显。 (二)股份转让系统做市商制度考虑到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绝大部分都是中小微企业,股本较小、交易有限、市场流动性较差,新三板市场在交易制度中引入了做市商制度。 在运行一年多的基础上,做市商制度为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维系、价格发现以及股份转让交易等提供了制度性支撑,为新三板市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但是,做市商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亦逐步显现出来。 一是自有资金。 做市商做市服务占用自有资金,做市服务的供给能力受到自有资金规模的影响。 该机制要求做市商以自有资金和挂牌公司与投资者进行交易。 为了防范风险和保障收益,做市商要求的折扣率非常大,这对于企业是不利的。 同时,该机制直接导致挂牌首日股份转让高溢价问题。 二是价差恰当性。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中,做市商的利益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资本利得;二是买进报价和卖出报价的差额。 由于整个市场的流动性较差,做市商的做市成本较高,做市商恰当的选择就是降低股份买进的成本并保持较大的价差水平。 做市商制度在价差和收益的束缚下,整体就呈现出了流动性不足的格局,而且将会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流动性枯竭机制,亦使得价格发现功能难以完善。 三是微观结构。 第一,在新三板市场中,做市转让挂牌公司的占比仍然较低。 截至2016年2月20日,新三板可以做市转让的股票公司占所有挂牌公司的比重约为24%;第二,由于做市转让存在双向交易,而且在大部分的时间内做市转让比协议转让的家数要低很多,做市转让的主导性在新三板股份转让中并未凸显;第三,挂牌公司比较倾向于协议转让。 协议转让规模较大,交易简单,而且做市转让存在股份占用的问题;第四,做市报价规则对于做市商制度亦有技术性影响。 最后是市场行情对做市商制度的影响巨大。 如果新三板市场一路向好,那做市商最为理性的选择是持有股份,获得资本利得,这比做市服务所获得的收入要更高。 以2014年第四季度为例,资本利得是价差收入的130倍;2015年一季度,该比例仍然高达78倍。 如新三板市场面临调整或大幅下跌,那做市商的理性选择就是消极报价或降低报价频率。 这也使得新三板做市机制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新三板分层制度新三板分层制度的设计及实施最主要的目标是提高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 通过市场分层机制的建设,相当于建立了一种遴选机制,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风险特征的公司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制度的差异化安排。 政策的设计意图是明晰且正确的。 但是,新三板分层机制对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培育创新创业成长型企业、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不是真能起到主导性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机制设计上,新三板分层机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 分层机制最为成熟的是纳斯达克市场,但是,其分层机制的形成是市场自下而上引致的。 纳斯达克市场2006年创立全球精选市场层,其中很多企业已经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成了优秀企业,需要采用差异化的安排来适应企业的变化。 同时,分层机制的创立也是为了吸引大型创新企业到纳斯达克上市,其目的是为了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竞争。 从流动性改善看,分层机制对于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改善有待观察。 如果新三板市场的供求匹配存在巨大错配、交易定价机制不合理、市场融资及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不凸显,那么,处于创新层的挂牌公司慢慢地也会被市场的体制机制问题所影响,其流动性亦会慢慢被消蚀,而处于基础层的挂牌公司甚至会慢慢滑入无人问津的底部,成为“僵尸”挂牌企业。 分层制度实际上并不带来市场流动性的增加,只是改变了市场流动性的结构。 从交易机制设计上,新三板分层之后是否能够在创新层引入竞价交易体系。 如果还是延续做市商制度,那么需要加快解决做市商制度的诸多问题。 如果要引入竞价交易体系,那么就要求创新层挂牌企业有很大的投资需求,这个巨大的投资需求应该来自哪里?大部分机构投资者不会将资产配置在新三板创新层。 创业板在风险暴露时刻的流动性就比较差,新三板创新层的流动性整体很难比创业板更好。 大幅降低投资者适当性标准,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是有害的,不是合适的政策选择。 为了适应创新层的发展,交易机制的设计仍然是一个重大的难题。 (四)新三板转板机制《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达到股票上市条件的,可以直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交易。 2015年11月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应该“坚持新三板独立市场地位”,“新三板挂牌不是上市的过渡安排,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推进向创业板转板试点,探索与区域股权市场的对接机制”。 转板的可能性是众多新三板挂牌企业挂牌的重大动力,特别是在IPO暂停或者IPO排队现象严重的情况下,新三板挂牌再转板至创业板或中小板是很多挂牌企业的“迂回”战略。 在转板的“诱惑”下,新三板成为中小微企业拥抱资本市场的热土。 由于我国股票发行和上市是分离的,通过证监会审核公开发行之后,还需要获得交易所的批准再进行上市交易。 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公司都是发行和上市同步推进,平时没感觉到发行与上市的分离。 如果挂牌企业是在新三板退市再到创业板发行及上市,那么这能算转板吗?这本质上是企业公开发行及上市的正常申报和审核。 在市场的预期中,转板机制是在新三板挂牌发行之后,在符合一定条件和通过交易所审核之后,能够直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目前监管机构对转板机制并没有明确,仅是笼统地说明要进行股转系统的挂牌企业向创业板转板试点的研究。 对于转板模糊性的影响,监管部门和市场似乎并没有足够的认识。 新三板中资产规模、业务收入和股本较大的企业,实际上有一部分都是基于转板而去新三板挂牌,希望在新三板挂牌、进入创新层后能够进入转板绿色通道,走出一条公开发行上市的快车道。 那么,有一个问题接踵而来,这么多企业是一起都试点进入创业板,还是继续走IPO程序?如果能够直接到创业板上市交易,那么创业板的IPO审核程序就形同虚设,新三板将成为创业板上市的中转站。 这对于创业板和新三板的市场定位、经济功能和层次区分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如果持续,对于市场供求匹配、市场机制发挥和市场功能拓展等都是极其不利的。 (五)新三板投资者适当性在反思新三板流动性问题中,投资者适当性也一直是个重要议题。 即投资者及其资金的供给无法跟上新三板挂牌公司规模扩张的速度,造成了整个市场供给与需求的错配,从而使得新三板的流动性较差。 倘若以2015年底和2016年年初的扩张速度,那么,在2016年下半年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将超过1万家,到时,市场供给和需求的错配问题将更加凸显,市场整体的流动性将更差。

标签: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较弱 投资者可能面临无法及时变现的风险 新三板交易量相对较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