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业巨头之战:投资苹果、谷歌、亚马逊和微软股票的终极决战

admin 43 0

投资 Apple 股票

  • 优势:忠实的客户群体、强大的品牌声誉、创新的产品。
  • 劣势:高估值、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面临竞争对手。

投资 Google 股票

  • 优势:搜索引擎市场份额巨大、云计算领先、人工智能技术先进。
  • 劣势:监管风险、广告收入依赖性高。

投资亚马逊股票

  • 优势:电子商务霸主、物流基础设施先进、云计算业务增长迅速。
  • 劣势:高竞争环境、低利润率、劳工问题。

投资微软股票

  • 优势:软件巨头、企业解决方案领导者、云计算业务蓬勃发展。
  • 劣势:产品更新周期慢、竞争对手众多。

哪家公司值得投资?

投资哪家公司取决于投资者的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时间框架和投资目标。低风险投资者:微软或苹果可能是更安全的投资选择,因为这两家公司都有稳定的收入和强劲的财务状况。中等风险投资者:谷歌或亚马逊可能更适合寻求较高回报的投资者,但他们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高风险投资者:如果投资者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以获得潜在的高回报,那么根据市场状况轮流投资苹果、谷歌、亚马逊和微软可能是一种不错的策略。

结论

苹果、谷歌、亚马逊和微软都是科技行业的领导者,拥有强大的品牌、创新产品和庞大的客户群。投资这些公司股票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接触科技行业增长的机会。重要的是在做出投资决定之前仔细考虑每家公司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谨慎的分析和风险承受能力的考虑,投资者可以做出明智的决定,从科技巨头的崛起中获利。

对于谷歌云而言,中国市场不重要吗

对于谷歌云而言,中国市场不重要吗我国此前也曾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以及《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将云计算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云服务巨头显然已经看到中国市场未来在云计算上的巨大机遇,截止目前,AWS在华两个区域布局有数据中心,共4个可用区,据不完全估计年营收或已达到15亿元人民币,折合约2亿美元,该数字仅次于阿里云、腾讯云。 微软Azure在中国已有3个数据中心,虽在营收上没有给出确切数据,但通过与世纪互联的合作,微软Azure在中国已有11万企业客户,1 400多个云合作伙伴,入华成效显著。 竞争对手对中国云计算市场不断抛出的橄榄枝,置若罔闻、视若无睹都不会成为谷歌云的最佳选择。 谷歌在云计算上的“淡定表现”是一种假象还是在谷歌的整体战略中,云计算只是个“配角”?谷歌的云计算是个配角吗?如果要论云计算在谷歌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我们可能需要从谷歌的企业文化说起。 20年前,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加利福尼亚的山景城创办了谷歌,两位创始人虽然性格迥异,但在如何管理公司或谷歌未来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上却有着惊人的共识:崇尚技术,这让谷歌有了很深的工程师文化;崇尚创新,又使谷歌的“登月”文化传承至今;梦想改变世界的大情怀,又让谷歌的各项业务不因短时的利益而改变航向。 因此,两位所向披靡的谷歌创始人带领谷歌涉足了一切他们可以涉足的领域,只要有创新、只要他们认为对未来有益,谷歌就会去做,这就有了我们看到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谷歌眼镜,甚至是谷歌收购的Youtobe等等。 于是,当我们将谷歌的云计算业务放在谷歌整个产品生态中去的时候,谷歌云就稍显渺小。 谷歌旗下的产品分为三大类,针对消费者的“人人适用”类,针对企业客户的“企业适用”类,针对开发者的“开发者适用”类,看起来产品图谱很简单,但如果把每类下的产品数量相加,谷歌的总产品数量则有110种之多。 然而,谷歌的云计算业务没有被单独归为一类,外界通常笼统地将谷歌云端平台、谷歌G Suite等统称为谷歌云业务,在谷歌一年一度的财报中,也鲜有提及“谷歌云”,而是把它归到了“其他收入”行列。 值得考虑的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2017年度营收超1000亿美元,谷歌云的营收只占到了4%(实际占比可能比这个更少),谷歌公司的营收大王——广告业务,其2017年营收占到了谷歌总营收约90%。 对比AWS已被亚马逊宣称成为营收主力,谷歌云的地位确实有不小落差。 一言以蔽之,有了广告业务这个收入引擎,谷歌董事会们并没有指望云计算能给他们赚多少钱。 如果用“云计算不重要”来形容谷歌云的战略地位又不太恰当。 因为2015年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请来了重量级人物,企业计算巨头VMware(现已被戴尔科技集团收购)创始人黛安·格林(Diane Greene)加入谷歌,担任谷歌云CEO(Google Cloud CEO)。 在随后的2016年谷歌消费者大会上,黛安·格林宣布正式启用Google Cloud 谷歌云,谷歌云的征途由此开始。 在戴安·格林的带领下,谷歌云产品目前已覆盖计算、存储和数据库、网络、大数据、物联网、机器学习、身份验证与安全、管理工具、开发者工具等九大方面。 今年2月,谷歌首次就云计算部门的营收进行了宣布,戴安·格林表示2017年谷歌云的季度营收已经达到10亿美元,按此推算谷歌云年营收最高达到40亿美元,位于国际巨头亚马逊AWS 2017年度营收175亿美元之后,却排在中国体量最大的云服务商阿里云2017年度营收17.85亿美元之前。 此前,戴尔·格林还在演讲中透露,拉里·佩奇等谷歌董事会高层都为谷歌云2017年取得的成就感到兴奋,并正在筹备云计算相关企业的收购事宜。 如此看来,谷歌对云计算的态度大致明了:不打算靠云计算赚钱,但可能在谋划继续往里面砸钱,不急不躁,小步慢跑。 2016年11月,世界人工智能顶级专家李飞飞加入谷歌,担任谷歌云人工智能机与器学习首席科学家(Chief Scientist, Cloud AI & ML),这里谷歌将“Cloud(云计算)”、“AI(人工智能)”、“ML(机器学习)”融合成了一个词,简称为“Cloud AI & ML”。 可以看出,这位深耕人工智能、机器领域的科学家将会于“谷歌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重组后的Alphabet组织架构图,仅供参考)2015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启动企业结构重组,2017年完成重组后,“Cloud”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位列其中。 AI或ML没有单独成立部门,原因或许在于Alphabet的各个子公司中,无论是神秘的谷歌X实验室、人工智能Deepmind,还是无人驾驶汽车项目Waymo都离不开AI&ML,也就是说对于谷歌各项子业务,AI&ML都作为底层支撑,无需单独成立部门。 对于谷歌云也是如此。 李飞飞这位以研究AI&ML擅长的首席科学家被冠以“Cloud AI & ML”的头衔,她工作关键将是把AI&ML深度融进云计算。 李飞飞也这么做了,她的第一站就是中国。 2017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谷歌开发者大会上,李飞飞宣布“谷歌AI中国中心”正式成立,那天她身着一件中国红风格的旗袍短袖侃侃而谈。 李飞飞是谷歌云官网挂出的十位高管中唯一一位华人面孔,这个身份或许与谷歌选定其为Cloud AI & ML首席科学家不无关系。 在2018年3月,谷歌 Cloud Next 17上,李飞飞发布了谷歌云面向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一系列新API 以及收购机器学习竞赛平台Kaggle。 之后谷歌云可能还会借助“谷歌AI中国中心”进一步壮大其在中国的云计算业务,这一天希望不会等太久。 谷歌这次会妥协吗?2010年,谷歌搜索业务退出中国的事件,现在想想仍然心有余悸。 关于谷歌退出中国的原因外界说法很多,一种声音认为,谷歌单方面确认其遭受来自中国黑客的网络攻击;另一声音,谷歌在与中国本土搜索引擎网络争抢份额的过程中败下阵来,仓皇逃脱;还有一种声音则是因为,谷歌无法接受中国政府提出的“内容审查”要求;另外,也有人指出,是李开复的离职,让谷歌缺乏一个中国区领导者,致使其无法本土化。 总之,谷歌最后选择了不妥协。 然而这次,谷歌云将经受的来自中国政府的考验相对更加严峻,因为涉及到了中国用户的数据问题。 中国《网络安全法》对数据主权做了规定,即数据要采取本地化存储,对于本国或者外国公司在采集和存储与个人信息和关键数据相关数据时,必须使用主权国家境内的服务器。 无论是亚马逊AWS还是微软Azure、苹果icloud等跨国公司巨头都已经选择顺应中国政府的要求,与中国本地公司合作,基础设施交由中国公司运营,苹果icloud甚至将钥匙串一并迁移回中国。 谷歌云会跟它的竞争对手们一样选择妥协吗?谷歌云的华人领导者李飞飞能否带领谷歌云归航?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曾表示:“企业只以盈利为目的,而不为改变世界做出贡献,就不能成为另人满意的企业”。 在谷歌的整个生态中,“现在”与“未来”是两个明显的分界线。 谷歌的营收大王广告业务是“现在”,而“未来”则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一切可以让人类变得更好的技术,当下,谷歌将“云计算”也划分到了“未来”里。 “非盈利”的想法可能不会使谷歌云选择快速攻入中国市场,它的步伐用“培育云计算“可能比用“占领市场”更为贴切。

谁将成为全球首家万亿市值的科技企业?亚马逊、Alphabet、苹果还是特斯拉?

全球科技巨头市值之争:亚马逊、Alphabet与苹果的角逐

全球科技领域的万亿市值争夺战愈演愈烈,亚马逊和Alphabet展现强劲势头,而苹果也紧随其后。 亚马逊市值突破4775亿美元,以压倒性优势领先,其电商业务及人工智能、云服务的拓展使其前景被看好。 股神沃伦-巴菲特也对亚马逊的发展表示认可,认为其潜力巨大。

尽管亚马逊是候选者中的佼佼者,Alphabet(谷歌母公司)也不容小觑。 凭借稳定的搜索广告收入和YouTube、Chrome等产品的10亿用户,Alphabet被视为市值突破万亿的有力竞争者。 格雷厄姆认为,Alphabet有潜力率先达到这一目标,但需保持增长势头。

苹果尽管市值接近8000亿美元,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产品影响力,依然被视为可能的万亿市值突破者。 然而,投资者对苹果能否保持增长仍有疑虑,iPhone 8的推出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被视为可能的催化剂,但分红和回购计划可能影响增长速度。

特斯拉CEO马斯克的特斯拉虽然被视为下一个科技革新者,但其市值要达到万亿,面临巨大挑战。 目前,特斯拉市值需增长1818%才能实现,这无疑是一场艰难的赛跑。

微软,尽管在PC时代曾辉煌一时,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挑战。 但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提供商,微软市值接近万亿,分析师认为其在LinkedIn的收购和软件业务的扩展可能助其成为首个市值万亿的企业。

综上所述,亚马逊和Alphabet在万亿市值的竞赛中占据上风,但苹果、特斯拉和微软也各有潜力,这场科技巨头的万亿市值争夺战充满变数。 未来谁会成为全球首家万亿市值的科技企业,还需时间给出答案。

十五年后IBM市值首超微软,苹果为何能坐上科技巨头市值第一的宝座?

科技巨头苹果市值继续引领,十五年之后IBM重夺微软榜首

据路透社最新数据显示,5月24日,苹果的市值已达惊人的3092亿美元,领先IBM(市值2038亿)和微软(市值2037亿)一筹。 自1996年4月起,IBM市值首次超越微软,结束了微软长达十五年的统治地位,尽管与苹果仍有明显差距。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IBM曾是个人电脑市场的霸主,而微软在IBM的扶持下崭露头角,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微软市值迅速扩张,1999年底已达到IBM的三倍,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公司。 然而,IBM的创新乏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落后,尤其在互联网科技泡沫时期,微软的股价停滞不前,谷歌和Facebook的崛起进一步削弱了微软的影响力。

面对市场变化,IBM调整策略,转向商业软件、服务器和咨询服务,尽管个人电脑业务淡出,但这一转型使其在市场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对比十年前投资者的10万美元投资,IBM股票现价值14.3万美元,微软则为6.9万美元,显示出IBM的稳定增长。

就在一年前,苹果市值超越微软,成为全球科技行业的领头羊。 然而,周一纽约股市中,IBM股价下跌1.1%,报168.26美元,微软股价也下跌1.3%,收于24.17美元。 科技巨头们的市值之争,显示出市场的动态变化和企业战略的深远影响。

标签: 亚马逊和微软股票的终极决战 谷歌 科技业巨头之战 投资苹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