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赢家的关键:掌握股票选择艺术并最大化你的投资回报

admin 3 0

在股市中取得成功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掌握股票选择艺术。能够选择具有增长潜力的股票的公司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如何选择股票

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用来选择股票。一些投资者使用基本面分析来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增长前景。其他投资者使用技术分析来预测股票价格的走势。还有一些投资者使用价值投资策略来寻找被低估的股票。

以下是选择股票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

  • 公司财务状况:包括收入、利润、负债和现金流。
  • 增长潜力: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近年来如何增长?未来几年有哪些增长机会?
  • 竞争优势:公司在行业中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 估值:股票当前的市盈率和其他估值指标是否合理?
  • 技术指标:股票价格的走势是否看起来强劲?是否有任何技术模式表明可能涨势或跌势?

重要的是要记住,股票选择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法来选择股票,总有赔钱的风险。通过进行彻底的研究并使用不同的股票选择方法,你可以提高选择成功股票的机会。

最大化你的投资回报

一旦你选择了一些股票,下一步就是最大化你的投资回报。有许多不同的策略可以用来做到这一点。

以下是一些最大化投资回报的策略:

  • 多元化投资:将你的投资分散到不同的行业和公司中,以降低你的风险。

赚在起跑线:股市赢家模式内容简介

股市的成功之道,往往在于赢家的独特视角和策略。《赚在起跑线:股市赢家模式》深入剖析了股市赢家与输家之间的关键差异,作者将其归结为五个核心问题:

这本书是作者“股市赢利三部曲”的续篇,作者凭借超过十多年的实战经验,提出并详细阐述了八大实战操作系统:

作者不仅展示了这些系统的形成过程,还分享了如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战技巧,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旨在帮助读者开发出适合自己的股市策略,从而在股市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赢家。

《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读后感

[《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读后感]《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读后感 文/周年洋 英国大哲罗素说:\大多数人宁肯去死也不愿思考,《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读后感。 许多人确实是这样死去的。 \用这句话去观察芸芸众生,你不得不叹服哲人的深邃;如果用这句话来看待投资领域的种种事情,这句话更显精辟。 我们愿意接受很多流传甚广的关于投资的陈词滥调,但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一下,这些陈词滥调到底意味着什么?只要你不培养思考的习惯,你就会被无知左右,被潮流左右。 在一个20%的人赚大钱,80%不赚钱的投资世界里,被大众意见操纵的投资,最终结果是一次次赔钱,最后赔掉本钱,在这个市场里死掉。 要想跨进投资这个世界,第一步就是要培养思考习惯,去掉失败投资者的七种致命投资信念:一是迷信预测。 要想赚大钱,就得对市场的下一步动向进行预测;二是迷信权威。 认为自己不会预测,那些权威会预测;三是迷信内部消息能赚大钱;四是迷信分散化投资;五是要赚大钱就要冒大风险。 六是迷信工具,以为有一套技术系统能确保投资利润;七是迷信市场必然性,市场会照着自己的预测去发展。 这七种迷信几乎是很多投资者的通病。 迷信权威的预测、冒大风险才能赚大钱、迷信分散化投资、内幕消息和技术指标,是在中国股市中最流行的信念,而恰恰是这些信念,让很多投资者走上了错误的投资道路。 对流行的、脑海中现成的投资观念进行独立思考,是走向正确投资道路的第一步。 我在上篇评论《一号法则》的文章中,讲到要领悟投资之道,捷径就是阅读那些投资大师的著作或者总结投资大师投资经验的著作。 投资大师是如此之多,要领悟每个人的投资精髓,对于初学者不是一个小工程,更重要的还在于,既然投资有一定的规律,这么多投资大家在其成功的投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共同特性或致胜习惯呢?如果有,那么这种带有归纳性的投资共性,就能揭示投资的成功之道,而对于初学者,一开始就能领会投资之道,那无疑是终南捷径。 总结众多投资大师成功习惯的著作已经有了,这就是马克·泰尔著的《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 在这本书中,作者总结了两位大师虔诚奉行的23种思考习惯(也是投资习惯)和方法,虽然本书只是讲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实际上,他们两个人已经涵盖了林奇、巴鲁克、坦普尔顿、菲利普·费希尔等众多大师的投资习惯,\所有人都遵循着与巴菲特和索罗斯一摸一样的思考习惯,无一例外。 \ 在这篇文章中,我不可能对这23种致胜习惯进行全部介绍,不过,我可以把我领悟到的精髓写出来。 我觉得这23种习惯的最重要、最关键处在于,投资要保持尽可能高的确定性,或者说投资要找到高概率事件。 可以说,作者总结出的这23种习惯就是围绕高确定性建立的一套系统。 每一条原则都是在整个系统中运作的,不是单独的事件,每一条原则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致胜习惯的第一条原则是永不赔钱,怎么样才能不赔钱?那当然是赚钱的概率很高的事件了。 什么样的事件是高确定性的呢?首先一定是你很懂很熟的投资对象,你不懂的行业或公司,你从一些大众渠道得到的所谓内幕消息,是不具备高确定性的,那就不是你投资的范围。 如果是高确定性的事件,那么投资就不是冒风险,既然知道不赔钱,那就应该集中投资,能买多少就买多少,而不是去做什么分散化投资了。 如果当初的投资从高确定性变得很不确定了,投资的性质已经改变,那就要从这种投资中退出了。 当市场上找不到高确定性的投资对象时,那就只有耐心等待,什么事情也不要去做,而不是冒大风险去做只有5%可能性盈利的投资了。 两位大师的23条致胜习惯,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告诉投资者要以什么样的心态进入市场、确立什么样的投资对象、何时盈利或亏损退出、何时监控投资目标等等。 读完《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一书后,如果你领悟了高确定性或高概率事件的真正内涵,并能在投资的每个环节达到这个目标,那么你可能会交一些学费,但不会那么昂贵,离投资成功也就不远了。 对于高确定性,在巴菲特和索罗斯那里的具体做法是不同的。 这主要体现在两者的投资标准不同。 巴菲特的投资标准就是找到高质量的低估企业,这样的企业具有特权或又深又宽的护城河、优秀的管理层有效地分配资本、较高净资产收益率,而且价格被大大低估,具有很高的安全边际。 索罗斯的投资标准在于先投资再调查。 他通过对市场各种因素的观察,发现市场的某一种趋势,但这种趋势只是一种假设,先小量的资金买入,如果市场的表现跟假设一致,那么再大量买进,如果市场表现跟假设相反,那就赶快撤出。 因为在小量买进之前,已经用自己长年累月的经验所形成的无意识能力考察了市场的方方面面,出错的概率已经很小了,小量的试验,即使出错,也不会带来巨额损失。 不管是巴菲特还是索罗斯,他们建立的那套投资标准都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辛勤劳作,长期专一于同一件事情,对这个领域的所有方面甚至细节都非常熟悉,这种认识投资对象的能力从有意识变成无意识,以至于他们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在外人看来可能过于胆大了。 巴菲特用10分钟时间就可以做出一桩收购一个1亿美元公司的决定,而索罗斯则可以在会谈中间,做出一个数亿美元的投资决策。 而具备这种能力,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学习多方面的知识。 实际上,学习大师的投资习惯,最终需要的是勤奋而不懒惰,这不仅是行为上的勤奋,更多的是思考上的勤奋。 大多数人不能容忍别人行为上的懒惰,却对别人思维上的懒惰网开一面,读后感《《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读后感》。 而在投资这项事业上,没有思维上的勤奋,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只有从思想上领悟到,投资是买入公司的一部分或全部,不是股价的高低变化,你才会去寻找好的公司,再寻找各种渠道去考察公司。 先有思考上的勤奋,行动上的勤奋才有价值。 不然,就会南辕北辙,离投资成功之道越来越远。 《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马克·泰尔著中信出版社2007年2月 选股和耐心成就股市赢家 --《战胜华尔街》书评 文/周年洋 很多人认为要在股市中成为大赢家,必得有很高的天赋才行。 像彼得·林奇这样的投资奇才肯定是天赋了得。 不过,大众的意见很多情况下是错的,这回也一样。 当彼得·林奇第一次上《华尔街一周》节目,他向主持人介绍自己投资成功的秘诀时说:\投资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很多人都会说,这是林奇的自谦之词,不能当真。 当我读完他的《战胜华尔街》一书后,我不认为这句话是客套。 勤奋确实是林奇投资成功的底色,这里的勤奋不仅指腿脚勤奋,还得加上思考的勤奋。 林奇通过头脑和腿脚的勤奋选出了优秀的公司,以此为基础勇敢下重注,并耐心持有。 这是他成功的真正秘诀。 我相信很多人不认同我对林奇的解读,因为林奇以选股灵活性出名,有\股票多情种\的美称,在他的投资生涯中,买卖过股票有多只,给巴伦周刊推荐股票时,动辄几百只甚至上千只,似乎没有林奇看不上的股票。 特别是在他基金经理生涯的起初阶段,换股频繁,买进卖出像走马灯似的,跟今日中国普通股民没有什么两样。 奇怪的是,他成功了,而很多像他一样频繁买卖股票的人,大多数情况下是只赔不赚。 对于林奇的投资生涯,要分阶段去看,在早期阶段,由于麦哲伦基金面临投资者大量的赎回压力,林奇不得不频繁买卖股票以应对投资者赎回的压力,但这只是林奇基金生涯的准备阶段,这或许锻炼了林奇的选股感觉。 但我以为,林奇选股的灵活性只是表象,他的基础是勤奋地考察和研究公司。 如果没有勤奋,他的买卖股票的灵活性将成为他的灾难,而不是他的辉煌业绩。 他自己说:\我的选股方法是艺术、科学加调查研究。 20年来始终未变。 \所谓科学就是要看财务报表,要进行数量分析。 艺术则是需要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灵感。 这两个方面在选股时都很重要,但过于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非常危险的。 数学分析也好、艺术灵感也好,最终还是要到上市公司进行实际调查,要跟其管理层交流、对话才可以真正懂得这个公司,才可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投资。 选股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寻找值得投资的好股票,就像在石头下面找小虫子一样。 翻开10块石头,可能只会找到一只,翻开20块石头可能找到两只。 \而林奇每年要翻开几千块石头,以找到足够的石头,满足麦哲伦基金庞大的胃口。 林奇的勤奋是有数据可查的。 一年要走访500-600家公司,每天6点就去办公室,晚上7点多才回家,路上的时间都是在阅读。 每天午餐时都跟一家公司进行洽谈。 在平常陪妻儿购物时也在考察公司,在和妻子度假之时,也是随时在进行公司调研。 \1980年我总共拜访了214家上市公司,1982年增加到330家,1983年再增加到489家,1984年略减到411家,1985年又增加到463家,1986年更是增加到570家。 \如此的辛勤劳动,岂能说林奇只是靠灵感,靠表面的频繁换股的灵活性获得投资成功呢! 选到了好股就未必一定就会成功。 华尔街上流传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投资者买了一只涨幅200倍的股票,最后却跳楼自杀了,因为他只买了100股。 选到了好股,还要敢下重注才行。 林奇投资生涯中最成功的几只股票都是他的重仓股,往往是达到了一只基金可以达到的总资金5%的上限。 1982年买入的克莱斯勒就是这样一只重仓股,还有沃尔沃和房利美。 从克莱斯勒公司身上赚了超过1亿美元的利润,沃尔沃获得了7900万美元,最神奇的是房利美,一只股票为麦哲伦基金赚了5亿美元。 这是选到好股重仓下注,赢取巨额利润的最佳案例。 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耐心持股。 在这个方面,在林奇投资生涯的初期有切肤之痛。 他很早就发现了家得宝建材公司,当时股价只有25美分,他买进持有一年后就卖掉了,15年后上涨了260倍。 同样的股票还有玩具反斗城、阿尔伯逊、联邦快递,都因为没有耐心持股而错失几十倍几百倍的收益。 由于有了早期的教训,林奇在后来的投资生涯中,一旦找到好公司都是长期耐心持有,1982年买入的克莱斯勒一直持有到汽车股一个周期的结束,而林奇1977年开始买入房利美,中间有过反复,等他认定这是一只可以放手一博的好股后,就逐年增仓,成为第一重仓股,耐心持有,1991年林奇离开富达基金依然未变。 从《战胜华尔街》这本书来看,选股、重仓、耐心持有几乎是成就彼得·林奇基金奇才的基本步骤。 但是,很多普通投资者会认为自己缺乏林奇那样的接触公司大人物的机会,没有办法考察上市公司,所以林奇的经验对他没有用。 但是,林奇在书中多次强调,个人投资者比基金投资者有更多优势,在选股这件事上同样如此。 \作为业余选股者,根本没有必要非得寻找50-100个能赚钱的好股票,只要10年里能够找到两三只赚钱的大牛股,所付出的努力就很值得了。 \而至于能不能见到公司高层,这并非是一定要做的事情。 只要我们随时留心日常生活,注意吃穿用的生活用品,有可能比基金经理更早发现好股票。 林奇在书中详细讲到的美体小铺的例子就非常典型,而《零售业选股之道:边逛街边选股》几乎就是林奇专门为普通投资者选股做的示范,个人投资者如果想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挑出好股,这一章非得多阅读几遍不可。

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图书目录

本书将带你深入理解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智慧。 从他的人生哲学到具体的股市操作策略,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巴菲特的智慧和经验。

第一章《巴菲特: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揭示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强调做自己,相信自己的直觉,始终对自己的投资富有信心,让钱为你工作,远离市场的喧嚣,寻找优质股票,专一而不是多情,这些都体现了巴菲特独到的投资艺术。

第二章《巴菲特:股市赢家一定会等。 输家败在心急》阐述了耐心的重要性,告诫投资者不要追求短期利润,学会等待,正确把握投资的时机,认识到自己的愚蠢可以利用市场的愚蠢,学会按兵不动,专注于熟悉的公司投资,成功通常需要冒险。

第三章《巴菲特:没有人能够避免亏损,要做一个善于失败的赢家》告诉我们,亏损是无法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从失败中学习,看清楚可能的亏损,勇敢投资,将安全放在首位,失败是宝贵的经验,成功往往伴随着陷阱。

第四章《巴菲特: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并且看好它》强调了集中投资的重要性,指出分散投资是荒唐的,最多的利润来自最少的产品组合,学会以低廉的价格买入优质资产,投资回报率由购买价格决定,关注未来5至10年的盈利潜力,提前出发,把自己看成企业分析家,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

第五章《巴菲特: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保持警醒和机敏》告诫投资者要时刻警惕风险,不要有鸵鸟心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掌握正确的市场策略,保持长远的目光,别人贪婪时要恐惧,别人恐惧时要贪婪,避免风险。

第六章《巴菲特:培养良好的投资习惯》提出每日反思,亲自调查,计算损益比率,耐心投资,保持冷静和果断,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市场,不断学习成长。

附录一《巴菲特投资年表》和附录二《巴菲特投资名言》提供了巴菲特的投资历程和名言精华,为读者提供更多深度学习的机会。

扩展资料

《与巴菲特共进午餐》以午餐会上巴菲特与青年投资者麦克的问答为线索,针对投资者最关心的一些问题,串起巴菲特成功的投资经验、投资理念和技巧。

标签: 掌握股票选择艺术并最大化你的投资回报 股市赢家的关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