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来临:股价飙升,创造财富新机遇

admin 3 0

在经历了漫长的熊市之后,全球股市终于迎来了一波强劲的反弹,为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增长机遇。股价飙升,市场气氛一片火爆,许多投资者因此获利颇丰。

牛市的特征

牛市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 股价持续上涨,且涨幅较大。
  • 市场情绪乐观,投资者信心高涨。
  • 交易量大幅增加,表明市场活跃度高。
  • 投资者普遍愿意承担风险,投资于高风险资产。

牛市的原因

牛市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

  • 经济增长:当经济增长强劲时,企业利润和股价往往会随之提高。
  • 低利率环境:低利率使得企业融资变得更加容易,从而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
  • 政府刺激措施:政府可以通过推出财政或货币刺激措施来提振市场信心和经济活动。
  • 投资者信心:当投资者相信市场将继续上涨时,他们更有可能购买股票,从而推高股价。

牛市中的投资策略

在牛市中,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抓住财富增长机遇:

  • 投资于多元化的股票组合:分散投资可以降低风险并提高投资组合的整体回报率。
  • 长期投资:牛市可能持续数年,因此投资者应采取长期投资策略,避免频繁地买卖股票。
  • 利用市场回调:当股价出现回调时,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买入优质股票,从而获得更低的成本基础。
  • 关注基本面:即使在牛市中,投资者也必须关注公司的基本面,以确保其投资是有价值的。

风险与挑战

虽然牛市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财富增长机遇,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包括:

  • 市场波动:即使在牛市中,股价也会出现波动,投资者必须做好承受损失的心理准备。
  • 泡沫风险:当股价上涨过快时,可能会形成市场泡沫,投资者应小心谨慎,避免在泡沫破灭时遭受重大损失。
  • 经济衰退:经济衰退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和股价下跌,因此投资者应注意市场动态,并做好相应准备。

结论

牛市为投资者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增长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通过采取明智的投资策略和关注基本面,投资者可以在牛市中实现丰厚的回报。


为什么个人投资的波动被认为是引起经济活动波动的主要原因?

经济萧条怕,经济太热也怕。 谁都不喜欢经济萧条,那意味着更多的失业、收入降低。 但经济周期的规律很难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波峰就会有波谷,于是政府总是想办法熨平这条曲线。 这一代人自工作以后就总能听到宏观调控的字眼,而经济热度依然不减,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一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房价股价高悬。 中国经济仍然会有几年好光景,可谁能保证过热之后不会萧条。 对于这一代人来说,他们必须面对这一切并承担这一切。 没买房子怕,买了房子也怕。 没有房子在都市里漂泊当然心里不安,而且现在的房价一天一个数字,说不定过两年房价又翻了一番。 工资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如果不咬咬牙拿下可能这辈子就没房子住了。 但买了房子就安心了吗,做个房奴还算好。 怕就怕在当初自不量力买了个难以承担的房子,当经济萧条房价下跌时,连月供都还不上,房子被强行拍卖人被清理出屋,这比买不起房要可怕得多。 没有工作怕,有个工作也怕。 就业形势严峻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缓解甚至有加剧的趋势,没有工作的人即使拥有一套房子也只是一座城市的遗弃者,这是更可怕的事情。 但拥有了工作就不怕了吗?职场中人普遍存在本领恐慌,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终身雇佣制与这一代人无缘,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经营不善以及自身能力的问题都可能带来失业之忧。 人在职场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没有结婚怕,结了婚后也怕。 有家的感觉真好,无依无靠的漂泊在都市会增加不安全感,何况夫妻合力理财的效率更佳。 婚姻是座围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观念的转变,未来将会出城容易进城难。 其实城中的人又何尝不怕,离婚是最大的破财行为,而离婚率偏偏节节攀升。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对结婚的恐惧以及婚后的不安全感日益加剧。 不要孩子怕,有了孩子也怕。 老龄化社会即将来临,这一代人如何养老恐怕会成为世界性难题。 丁克家庭活得潇洒但也担忧老来孤独。 有了孩子又怎样?指望养儿防老已不现实,而且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已经成为家庭主要的成本中心。 对孩子的培养教育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而投入产出比并不乐观。 孩子能给一个家庭带来欢乐,也带来压力。 这一代人怎么什么都怕!但反过来想,怕未必是坏事,风险和机遇总是相伴。 萧条期给了你崛起的空间、下跌时为你赢来了入场的时机,工作的压力可以将你锻造得更专业化和职业化,社会安全感的缺乏或许让你更珍惜家庭。 毕竟,这一代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也面临更多的机会,互联网为他们营造了更加公平和开放的环境,只要有能力便可尽情拥抱这个沸腾的年代,这一代人有充分的爱的理由。 那么,75-85年生人在未来30年里究竟会面对什么呢?他们的怕与爱如何转变成赢到最后的动力?下一部分内容,或许能帮助你解答这些问题--赢30年!可能吗?谁知道30年内会发生什么?没错,白驹过隙、世事无常,30年时间里确实变化太多了--30年前,有谁能预知到一场令世界震撼的伟大经济变革正在酝酿,其所带来的物质财富、思想文化上的巨变会令30年前的人瞠目结舌。 于是,曾经一些吃着大锅饭、享受各种福利的令人羡慕的国企员工下岗了;曾经一些为完成组织任务,被迫买入股票的人成了资本市场上的第一批暴发户;曾经一些二道贩子、被认为不务正业的人如今成了企业家……变化意味着机会,如果很早就预知到了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可能就乐于迎接市场的挑战,而不是凡事依赖政府;如果很早就预知到了资本市场的繁荣,可能就积极打理自己的资产,而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我们在感慨命运弄人的时候,是否认真思考过未来会是什么样的?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怎样的规划?对于1975-85年出生的人,他们很快就将担当起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任,未来的30年也是他们一生中的黄金三十年。 这一代人在改革的大潮中长大,也承担着改革带来的成本和阵痛。 他们从小被打上了市场经济的烙印,而在成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力的时候却常感到迷失与彷徨。 而无庸置疑的是,这一代人赢得未来的30年,中国也将赢得世界30年。 《钱经》希望能对未来30年中国经济社会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预测,也会对75-85年生人做一下人生规划。 也许你会觉得这种规划没有意义,毕竟人生充满了太多的变数,但你当前需要做出的选择,比如买房、职业发展、是否创业等,可能就会极大影响到你未来的30年。 也许你对这种预测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毕竟30年间会有太多的事情发生。 我们不否认这一点,我们可能不会给你一个确切的结果,但会告诉你一种正确面对未来的态度和方法。 理财是一种规划,而人生是需要规划的。 成长的记忆与他们的特质今年夏季,有两部热映的电影与75-85年生人的儿时记忆有关,一部是《变形金刚》、一部是《多啦A梦与他的恐龙》。 当青年男女带着伴侣甚或是子女涌入电影院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冲着曾经抱着入梦的变形金刚玩具和憨态可掬又总能变出新鲜玩意的机器猫来的。 与其说他们是来看电影,不如说是在寻找一种回忆。 这种怀旧的情绪同样弥漫在网络上。 有时,这代人回忆童年的贴子竟然有上千个跟贴,跟贴者继续贴出他们的记忆--除了变形金刚和机器猫外,还有童话大王、玻璃球、魂斗罗、街霸2、猫和老鼠、圣斗士星矢、十六岁花季、酸梅粉小勺、大大泡泡糖、三鲜伊面、钙奶饼干、小虎队……这个回忆的单子还可以列得很长。 一群依然年轻的人现在就对儿时的记忆如此感动,这确有点令人费解。 不过,想想这一代人共同的成长历程就不难理解了--他们出生在一个相对匮乏的时代,但物质产品随着经济改革逐渐丰富起来,对外开放也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持续不断的冲击;他们出生在一个相对禁锢的时代,男看金庸女看琼瑶的热情还通常隐藏在地下状态,而思想的牢笼一旦打开就会放飞得更高更远;他们出生在一个相对单调的时代,伴着他们出现并成长的电视媒介最开始输出的几乎是单一的内容,当遥控器的按钮越来越多互联网蓬勃兴起后他们才有了更多的选择。 也许,正因为曾经的匮乏、禁锢与单调,儿时的记忆才令这一代人倍加的珍惜与感动。 这一代人是完全伴着改革开放出生成长起来的,对金钱和市场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在儿时的懵懂中渴望拥有金钱,也知道了金钱的魔力,但那时仍身处一个对商业社会深深戒备的环境中。 随着他们逐渐长大,商品经济在发展、思想观念在转变,他们也开始学着独立思考和自主创造。 而当他们成为追逐金钱创造财富的主力时,却渐渐对无处不在的商业行为感到厌倦。 在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时,他们又怀念起物质相对匮乏时期的那种单纯的美好。 下面,是一位80后网友的一段话,也可以看作是这一代人发出的宣言:我,82年的,理想主义者。 80年代的独生子女,无兄弟姐妹,成长的岁月物资不缺,但也不充足。 小时候侠义和英雄主义的传媒熏陶造就我们的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也让我们看不惯现实世界中遇到的虚伪、造作、阿谀奉承等可鄙的事物。 虽然一直在党的宣教中长大,80年代的人不相信未体验过的东西,这也让我们懂得了怀疑和不盲从,在越来越前进的大环境中,向往公平和自由。 相比年长一代的人,文革没有伤害和扭曲我们幼小的心灵。 相比90年代的人,没有物质充裕和物欲横流的儿时,我们珍存着小幸福,那是单纯浪漫的童年。 我们是善良的一代,是如今不得不为生活奔波的一代。 属于我们的时代终要到来,很快也会到来了。 到那时,潜规则会减少,不道德的人会没有市场。 读完这篇充满锐气的宣言,或许可以感受到这一代人身上的某些特质,这是与经济改革开放相吻合的一种特质:他们很现实,但也有那么点理想主义;他们渴望财富,但也并非完全金钱至上;他们不迷信权威,但对专业高手也会产生些许崇拜;他们没有坚定的信仰,但并不缺少价值认同;他们受到西方思潮的熏陶,但也发现其中不乏糟粕;他们即将承担起大任,但对未来的变化还带着惶恐和不安。 75-85年生人即将进入人生的黄金时期,也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他们身处一个怎样的环境?将面对怎样的未来?他们身上的特质会将中国的经济带向何方?反过来又会对自身带来怎样的冲击?这一代人要想赢得未来30年,必须面对和解答这些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先发掘这一代人的怕与爱--这一代人的怕与爱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这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人自嘲的一段话,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对于1975-85年这个时间段(范围可以更窄一点)出生的人来说,确实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他们赶上了住房商品化改革、教育产业化改革,经历了大学扩招还有这波风诡云异的牛市。 他们承受了改革的成本,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改革的收益,就已经被推到了市场大潮的前沿,面对未来几十年可能出现的种种风险和巨变,他们心中会隐隐不安--未来30年大预测完整的预测出未来30年会发生什么,这几乎不可能。 就象30年前谁能预测到中国经济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15年前谁能预测到互联网会这么深切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但经济社会发展也有规律可循,历史往往重复。 我们不能描绘出未来30年清晰的图景,可这不妨碍在某些问题上提前作出预判--比如中国经济何时会迎来一次萧条,股市由牛转熊都有哪些前兆。 这也不影响我们发挥想象力来展望下一次技术革命以及人们生活消费形态的变化。 不要把这种预测当作一场游戏,成功的人往往是有远见的人,看清势运用好术,这一代人才能赢得未来30年。 一、经济萧条离这一代人有多远预言与建议:中国经济会在未来不远时步入一个相对萧条期。 因此现阶段你应尽可能的减少负债,比如房贷最好提前还款。 要密切关注经济指标和周围人消费意愿的变化,特别是后者更为直观。 一旦出现明显的萧条迹象,适当抛售手中的各种资产,如房产、部分股票、基金等。 再尽可能的判断萧条的底部,及时购入各种资产。 对于75-85年间出生的人来说,在未来长达二三十年的职业生涯或背负房贷期间,会不会经历一次经济萧条?答案几乎可以说是肯定的。 经济周期波动是一种常态,任何地区都避免不了。 现在我们关心的是萧条什么时间会来,程度能有多深。 当然,对经济走势做出准确的预测太难了,连顶尖的经济学家都作不到。 但你至少需要对某些迹象有所警觉,就如看到天气阴了下来想着带把伞一样。 接下来我们会给出一些近两年呈现出的经济萧条的迹象,至于会不会演变成真的萧条则需要你的判断了。 对于75-85年生人来说,对经济运行周期的把握非常重要,这样才可以尽早制定应对策略。 迹象一:投资周期进入尾声,而此前投资需求所带动的经济高增长中酝酿着生产过剩危险。 中国经济主要是由投资拉动的,所以必须先分析投资的变化。 数据显示去年前4个月城镇投资增长率为29.6%,今年前4个月已经下降到25.5%。 今年一季度新上项目投资为负增长13.5%。 这显露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正在放慢脚步,并开始从推动总需求增长转向推动总供给增长,从而酝酿出生产过剩危机。 观察投资应主要关注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变化,本轮投资周期到目前已基本结束了土建阶段,而进入到设备安装阶段。 在设备安装、调试和试生产阶段结束后,投资项目就建成了,就会进入到投资从需求转向供给的质变点,如果消费与出口不能接替投资需求的地位,生产过剩危机就不可避免。 有许多统计数据可以支持投资周期进入到设备安装阶段,而外需的萎缩可能加速产能的过剩。 迹象二:房产市场过多的透支了未来的消费能力,股市带来的财富效应正在减弱,通货膨胀实际上降低了工资的购买力。 在美国这样的成熟经济体中,消费支出是判断经济周期最主要的指标。 中国的情况虽然不同,但绝不能忽视消费的变化。 今年以来消费增长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加快趋势,但我们注意到消费构成中房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房价越来越高、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必然令房产消费转冷,而长期房价高企对其他消费领域的挤压效应会逐渐显露出来。 应该说近两年消费增长率的提升与股市繁荣基本是同步出现的,股市飙升所创造的财富效应拉动了消费增速的提高。 但相信只要入市的人都会承认,今后在股市中赚钱不会像以前那么轻松了,股市结束单边上扬会对消费产生紧缩效应。 近期在消费领域更重要的一个变化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的压力没有缓解的迹象。 通货膨胀会降低工资的购买力,也就是减少实际平均单位时间收入,而后者是影响消费支出最有效的唯一领先指标。 这轮通货膨胀会打击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预期,从而进一步紧缩消费。 食品安全问题不局限于食品安全本身,已经上升到经济、政治的高度,这是外面世界对中国制造投出的不信任票。 一些国家中的某些势力的险恶用心已昭然若揭,但不能否认其对中国出口造成的影响。 美国次级贷危机造成的影响超出了最初人们的预料,可见美国经济体开始品尝前几年流动性过度膨胀带来的恶果。 如果接下来美国还会发生信用卡危机,那么全球流动性趋紧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次级贷危机对中国经济会造成何种影响现在还很难判断,但美国经济的衰退以及导致的消费萎缩对中国经济决不是一个好兆头。 看到这么多不祥的迹象你是不是都有些紧张了,其实大可不必过分担心,要相信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 而且对于75-85年生人来说,只要你没有过多的负债,就会很轻松的度过萧条期,还可能抓住机会将你的事业和投资生涯推向另一个新的高峰,你要做的是在萧条前减少负债和投资,而在反弹来临前加大投资、布局各种资产。 特别是对于负翁一族,现在应抓紧时间减轻负债。 经济周期波动对于个体来说太宏观太难把握了,那么我们来说一说具体点的东西,比如股市。 这波牛市行情什么时候会结束,会不会出现崩盘,这也是匆匆进入股市的这一代人非常关心的。 现在物价飞涨人们的平时开销也越来越大了,虽然国家一步步提高利率来缓解通货膨胀,但只能在一点程度上缓解而不能最终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理财也开始变成一个时髦的名词了。 现在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赚更多的钱,而是如何打理好自己已经拥有的财富不因为通过膨胀而被这样个经济社会给吞噬了,守住自己拥有的一切。 但面对市场上众多的投资理财方式,你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首先我们说说基金,对于一般的工薪家庭,投资基金是最好的选择,基金风险是大众共享,风险很低,但收益也是很低的,需要长时间的投入收益才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而且风险也不是绝对的低,一场次级贷款危机一下导致世界几大有名的基金机构一夜倒闭,上百亿的资金一夜之间血本无归,还有更多不知名的基金也相继倒闭。 再说国内的湖南的“凤凰桥”的倒塌,投入此项目的基金同样血本无归,投资基金再不是只赚不赔的买卖了。 而且再好的牛市,大多基金现在基本上是只涨点不赚钱。 再说最热闹的股票市场,对于一个刚刚步入股票市场的投资者,面对众多的股票品种和名称,更是无从下手;而一个在股票市场打拼多年的老股民来说,股票市场的“肥红瘦绿”应该是深有体会,其中的苦多甜少就不用多说了;再者现在股票投资的收费也是越来越高,不光各大投资证券加收费用,国家也加收印花税,风险也进一步加大。 并且交易单一股票只能买涨,跌停的时候就会出现卖不出,这种流动性差的状况减少了很多投资机会,并造成损失。 房地产,这是一个赚大钱的市场,但大家都知道一般人都玩不起,门槛太高,而且其中的手续太多比较烦琐,投资时间也比较长,一些因为人文的不良因素也很多。 期货,技术要求高,投入也比较大,品种繁多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研究选择了解,虽然可以双向交易但是,涨停或跌停的时候会出现买不到或卖不出,流动性很差,减少很多投资良机,并会造成很大损失。 投资国际现货黄金可行性分析2008 年可能将是黄金价格的重要一年,因为这一年将创下每盎司900到1000 美元新高。 这是在这里举行的LBMA贵金属会议2007上达成的专家共识。 鼓励黄金投资的因素是美元的减弱,还有更高的油价格,全球金融安全问题,对地缘政治和通货膨胀的担心,这是会议上这些专家的看法。 如今推动黄金价格上涨的因素将在明年继续保持,因为没有迅速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瑞士信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商品主管Kamal Naqvi先生说。 不过在年底前,在普遍预期的金价上涨出现之前,金价可能会进一步调整,因为年底前获利盘要兑现。 在目前波动幅度不超过20%的情况下,市场可能下跌到750美元/盎司,而在明年第一季度创出新高。 伦敦的Dresdner Kleinwort公司的David Holmes董事说:“我认为明年商品价格包括油价不会下跌。 ”在2-4 周的短期内,可能有个调整,随后在12月价格能上升到850 美元/ 盎司,然后在2008年涨到1000美元,GFMS公司的执行主席Philip Klapwijk先生说。 (2007年11月21日 中国黄金报)◎如果有钱 不妨投资世界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人均黄金年购买量约0.2克,远低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均10克的水平,其中投资所占比例更小。 “如果有钱,不妨做一点黄金方面的投资。 ”世界黄金协会远东区董事总经理郑良豪建议。 但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投资黄金忌跟风,尤其不宜作为家庭理财的主要投资产品。 个人与家庭进行黄金投资必须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资金量决定黄金资产的配置比例。 ◎投资比例 不宜过高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理财师臧晓蕾表示,投资黄金还要关注影响黄金价格的多方相关因素,控制投资比例,以规避风险。 由于黄金价格以美元定价,美元跌,黄金涨,美元涨,黄金跌,因此,美元走势成为判断黄金走势的风向标。 除了影响黄金价格的多种基础因素外,投机性需求也是影响黄金价格的重要冲击因素,投机者往往利用黄金市场上的金价波动,人为地制造黄金需求假象,投资者也需仔细辨别。 对于黄金投资者而言,要规避风险就要控制投资比例。 作为多样化投资组合中的一部分,黄金所占的比例不宜过高,占投资资金的10%比较适宜。 ◎选对品种 适度投资有人误以为买金饰品就是投资黄金。 业内人士吴全伟表示,从投资角度看,金饰品主要体现为观赏价值,不宜作为投资。 因为消费者买进的金饰品,价格往往会在黄金原料价格基础上溢价20%~30%,且其收益风险比也较差,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黄金投资品种很重要!

股市不变规律,请教!!! 50分!!!

这是一篇影响我投资非常深刻的文章,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掌握了目前阶段国内股市的规律。 在此转登,也算是作者对你的回答 散户为什么会赔钱——给管理层最严重的警告: 前言最近读了成思危先生的论股市九大问题,感触很深。 我接触股票市场已经将近十年了,看到周围的投资者亏损累累,我实在是忍不住要讲几句话:我希望那些执迷不悟的中小投资者能彻底清醒,认清中国股市的本质,也对目前的管理层表达我的不满:“再不变革,你们将是资本市场的历史罪人”。 很明显,中国股市是一个对中小投资者极度不公平的市场,市场制度建设的本身决定了他们必定是被屠宰的对象,任何的利好政策和政策推动的大牛市,也只能是一次漂亮的和有借口的屠宰机会。 因为极度不公平的市场,带来了又一次极度不公平的财富再分配。 贫富进一步加剧,消费受到了限制,宝贵的社会资源被极大的浪费,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同时埋下了令社会动荡的因素。 这样的市场,只能阻碍经济发展、金融改革和社会进步。 迫于管理者自身的利益和利益集团的影响,股市变成了国家为解救国有企业而圈钱的工具(虽然本意是好的)和利益集团获取暴利的场所,管理层对股权割裂所带来的不公平的制度迟迟不与纠正,反而用种种粉饰和表面公平的动作来哄骗中小投资者。 以下对中国股市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热点问题和制度变革提出本人的看法:1、 股权割裂带来资产与资本互动的套利模型和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垄断是一切问题的根源:(1) 股权割裂所带来的套利模型是怎样的:资产经过标准化(股份化)后,进入证券交易市场流通,从理论上讲,应该降低交易和流通成本,不应该有过高的溢价存在(相对于大股东转让价格来看)。 当一种资产价格(市盈率)加上上市成本低于同一种资产在资本市场的价格(市盈率)时,就存在资产与资本市场的套利行为。 象中国电信在香港上市市盈率8~10倍,仅高于净资产几分钱以及当时的认购水平,就反映了部分国际市场的资产与资本市场价格差距是很小的。 而在中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很高(曾经一电力公司首发市盈率高达88倍,目前IPO名义水平在20倍以内,实际水平在30倍以上)。 高市盈率发行给大股东带来了巨大的套利空间,通过少量的股本扩张可以带来股东权益的成倍增长,使市场存在对中小投资者极度的不公平差价,也为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和交易成本。 目前国有股权增殖主要来自于这种套利行为。 从理论上讲,大股东可以从公司获取管理利润、转嫁风险、套利和转移利润,因此股权价值应该高于其他(特别是中小股东)价值,而股票交易价格应该是公平性最基本的标准,却在中国证券市场全部倒挂,而且相当多数倒挂数倍差价(控股股权的流动性溢价不可能太高,因为控股股东信息是公开透明的,多数是以公司控制经营为主,且数量巨大,即使进入流通,减持难度也很大,流动性也不强)。 同一时点,大股东和小股东转让股票价格差价数倍。 价格上的不公平导致收益上、权力上的更不公平,这完全是由政府基本市场结构设计的失误造成的。 将来外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可以通过资产和资本市场进行互动套利,利用资本市场高价(市盈率)圈来的钱买入低价的资产,从而使股东权益增长迅速,则国人的财富将被无情的掠夺走,我相信资本市场真正的高手玩的就是这些,而不是现在所宣扬的QFII。 就拿高价增发来说,非流通股东、外资股东收益数倍于A股流通股东,例如,浦东发展银行的部分国有股权在2002年末转让给花旗银行,价格每股3.元,几天后公司增发3亿股(每股价格8.45元),净募集资金24.94亿(摊薄每股0.637元),流通股东获得该股票需要至少付出8.45元,二级市场卖入要近10元,增发给流通股东带来的净资产增长与股价比低于7.6%,花旗银行却超过20%,而且花旗银行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浦发,获得了许多商机,几乎相同时间卖入同一公司的股权其增发收益相差近2倍。 再例如,2000年经纬纺机的大比例增发A股1.8亿股(7.21元/股),募集人民币资金12.35亿元,摊薄每股2.045元,每股净资产从1999年底的1.95元大幅增加到2000年底的3.52元,2000年H股收盘价格仅1.00港元,外资股东从A股增发中套取的现金就超过2元/股,是股票价格近2倍!这就是当时B股和H股的巨大价值所在,也是外资股重要的盈利模式。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外资所购买的价格是不合理的,而目前二级市场价格是合理的。 而是说股权割裂带来的不公平的盈利模式。 不要用幼稚的态度去期盼QFII,而应该及早改变这一极度不公平的模式,才能更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国有资产。 国有企业利用政府对市场的垄断,通过上市圈钱(通过超高溢价发行来套利),而因为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圈到的钱又被地方政府,大股东、甚至通过各种渠道流到管理层个人的手中,股东得不到应有的投资回报。 从中国股票市场历年的盈利水平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么低效的市场,并没有带来多数国有企业的成长:从1994年平均每股0.319元,净资产收益率13.2%,沿下降通道一直震荡向下,到2001年每股0.136元,净资产收益率5.5%,新股业绩变脸和造假、上市不久就重组等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与高溢价发行套利多么的不相称,没有增长和回报,只有退步和落后。 股权割裂就是这造成一模型成立的基础。 同股,不同价,更不同权,使中小投资者即使不满,也没有办法通过合理的市场行为维护自身的权益;大股东也不能通过市场行为抑制过度投机的市场价格,给庄家操纵股价带来了便利。 同时这些又给极度不公平的再分配创造了前提,给腐败在股票市场蔓延带来了机会和条件。 基于上述的套利模型,政府通过垄断市场来利用百姓的资本解救国有企业,本意和出发点是好的,但带来的后果可能是十分可怕的。 (2) 政府对市场的垄断带来了严重的金融问题、腐败问题并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首先,政府垄断市场解救国有企业,极大地制约了最有活力资本的健康发展,最有潜力的企业得不到资本,而巨大社会资本向低效的企业流动。 其次,政策不透明,被利益集团操纵,作为赚钱的工具,使腐败大量在股市孳生和蔓延。 再次,监管不利,利益集团,证券基金公司的管理人员、某些不法分子利用资金优势,通过做庄等各种方式中饱私囊,将巨大的金融隐患留给了市场,并不断鼓吹畸形的投资文化,来迷惑中小投资者。 市场投资文化极其落后,投机气氛弥漫。 例如,东方电子、银广厦、中科创业事件等等,不仅使投资者遭受损失,基金、证券公司甚至银行也蒙受了巨额的亏损,这也是十三年来中国A股最重要的盈利模式,价值投资的模式是根本行不通的。 再者,不少先富起来的人,利用畸形的市场结构和不公平的市场制度,大量的侵吞国有资产,如前期的MBO,而现在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转让又给他们带来了又一次暴富的机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股市投资讲究的是先机一步才能取胜,同股不同价更不要说同权,国有企业和利益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操纵、市场政策的操纵、股票价格的操纵,决定了他们必然是赢家。 输家只能是中小投资者。 大家的起点根本不公平,在股市里,你不依靠权力和利益集团,你就不要想得到投资收益。 这样的不公平带来了什么?是又一次的社会财富的极度不公平的再分配。 其结果是,加剧社会分化和不稳定,极大的抑制消费。 等等现象数不胜数。 而法律制度不健全,不能有效制止和严惩这些腐败和违法行为。 管理层又迟迟不解决股权割裂(同股同价)的问题,任凭造成不平等的根本原因继续存在,并不断扩大。 我们不需要管理层天天叫嚷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或做一些不能解决问题的表面文章,解决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可能有效地得到保障,他们必然是屠宰的对象。 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根本无从谈起。 政府对市场的垄断,畸形的市场结构,低效率的资本流动,极大的浪费了社会资源,培育了巨大的金融隐患,同时,因为不公平的市场结构、制度与监管,带来社会财富的又一次极度不公平的分配,抑制了消费、加剧了社会矛盾,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 2、 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什么?2001年大家一直在争论一个问题,是推倒重来,还是在发展中逐步解决问题。 我认为,无论是哪一种,必须马上解决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发展必须是健康的质量上的发展,不能让市场病得更重更深,病得不能医治,而第一步必须要尽快把病根治好,再逐步调理,病根一日不除,病情就会加剧和恶化。 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的实践,所创造的股票市场,当然是有赚有赔,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是一个长期多赢的、相对公平的市场,并且是十分有效率的市场,我们不要笑话别人这样那样的丑闻,因为,我们比别人还差得很远呢,他们的问题只是我们的借鉴,而不是我们容忍现状的借口。 我们要学的,就是如何创造一个较为公平而有效率的市场。 经常有人会以纳斯达克的高市盈率为借口来衡量中国的股票市场,好像有投资价值,而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比较其他国际市场的市盈率,特别是美国,因为中国还是一个封闭的市场。 纳斯达克的市盈率为什么高,因为它是一个全球性的投资市场,美国人可以从中获得巨额风险资本和因此带来的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来发展最尖端的科技,值得注意的是,巨大的投资风险是全球投资人来承受的来买单的,而最终的最大受益人是美国和它的人民。 美国纽约证市场也是如此。 那么从这个角度,作为美国自身的利益所考虑,市盈率越高就越有收益,因为他们在资本市场向国际投资人以超高溢价卖出了资产,以非常廉价的成本拿到了经济发展必须的资本,他们应该为高市盈率感到骄傲,而这种骄傲是在长期发展有价值的投资市场的基础上结出的果实。 中国如果要有这样的一天,就是万倍市盈率也是值得欢呼的,但首先必须要经过一个价值投资的过程。 而在中国,利益阶层是靠权力市场化获得巨额收益的,在资本市场上他们也一定是大赢家,国有企业通过高溢价发行套利,也是一个赢家。 输家就是那些靠本事起家的中产阶级和白领,如果再有可能就是那些工人和农民,特别是下岗工人。 财富在资本市场上又一次极度不公平的集中和分配。 那些利益集团获取收益,不可能拿大部分的钱进行消费或实业投资,它们会在容易骗钱的地方继续滚动;国有企业拿到了钱,继续乱投资,进行低效的建设,部分被腐败者吞食。 股民的血汗钱被极大的浪费,社会宝贵的资本被糟蹋,这不光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积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抑制了消费,而且加大了贫富悬殊,阶级分化,为社会埋下了不稳定因素。 试想,一个以传统行业为主的市场,并且平均业绩逐年下滑,新股投资运气好的话还至少要数十年才能收回本金(仅按每股收益算,而不算分红),哪有何价值可言,这样的市盈率合理吗?而那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包括管理层的官员呼吁中小投资者进场,股市一片光明,我们的储蓄有十万亿之多,你们还是把养老、教育、吃饭的钱,拿进来投资吧。 这就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不公平的市场泡沫已经带来了恶果,不能再让这种泡沫继续下去了,也不能再让那些没有良心的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欺骗了。 3、如何认识“通过大牛市救股市化解金融风险”?我支持健康的牛市,它是以公平和效率为前提的,只有这样才有经济的良性循环。 中国也迫切需要一个健康的牛市,让它真正成为经济的发动机。 当前这种制度下,不可能存在一个健康的牛市。 在垄断的市场制度下的牛市只能做大金融风险。 例如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某些证券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利益集团和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国家的资金炒做股票,中饱私囊,最终的高价筹码落到了公家的手里,积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而在如此的情况下,管理层还要求这样的证券公司必须增资扩股,扩股后继续黑箱运作牟取私利,如果证券公司又没有钱了,就向客户保证金伸手,向银行伸手,向委托理财的资金伸手,最后,风险转嫁给了国家和股民,基金黑幕就是如此而来的。 在低效率和缺乏监管下的牛市,只能导致大量的国有资产和股民的血汗钱被无情的挥霍和吞食,这样的案例已经在急剧增加。 在极度不公平的市场制度下,只能加速极度不公平的再分配,导致更严重的社会危机并成为抑制消费又一因素。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不健康的大牛市是走不好的:中国股市曾经经历过7年的大牛市(1994~2001年),从综合指数上来说几乎是当时世界上上涨幅度最大的牛市,而且创造了新股暴利和不亏的神话,但是股市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的比重还相当的小,股市实际流通规模也相当的小;一边是十万亿的居民存款,但是政策怎样赶也赶不进来,另一边是数量众多的企业,挤破头争相上市进行套利,壳资源极其稀缺,卖壳上市成为市场热点(而不是行业兼并和产业扩张),但中间是问题多多的证券市场,被历史问题和每年并不多的融资压的喘不过气来。 这个问题已经明显地说明了:一是政府垄断市场对市场发展的阻碍;二是股权割裂带来投资品的虚高价格和不公平的市场制度,极大的抑制了居民的投资意愿。 因此,我呼唤股市的深刻变革,呼唤健康的牛市尽早到来。 4、经济和社会发展似乎留给我们管理层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二十多年,的确辉煌而又灿烂,但我们还要继续发展,不能停留在对以前的回忆上。 我很赞同胡鞍钢和王绍光先生的疾呼:最严重的警告-中国社会繁荣背后的不稳定。 不稳定的根源来自于不公平,而股市就是中国社会的缩影。 改革前,中国政府几乎拥有全部的土地、资源和企业,随着改革的进行,房子私有化了,土地卖了不少,国有企业也在大量的出售和破产,政府应该由此得到很多的财富,然而,巨额并迅速膨胀的金融坏帐,连年的巨额的财政赤字,巨额的社保资金的窟窿,严重的三农问题等等,使政府的财政困境重重。 将来我们将面临入世后的更大的失业洪水——下岗工人和农民失业,我们将面临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巨额需求,我们将面对21世纪严峻的能源和粮食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国家财力十分强大。 反思这几年的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我们应该意识到发展的问题——国家发展与企业发展有着同样道理的,不能只做大,必须要有“利润”——国家财力。 我们不应该只把眼光聚焦在GDP的增长上,而应该放到社会福利的增长上(国家财力),只有变革社会制度才能增加社会福利,不要再让社会财富不公平的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因为,那会使国力更贫穷,阶级分化更严重,社会更动荡。 我不禁要问: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应该体现在哪里?三个代表应该体现在哪里?应该体现在维护社会大多数人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福利上,体现在社会制度方方面面的公平上,体现在执政者能及时纠正错误、确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力和利益上。 特别是面对目前股市严重的不平等,管理层不应该任由不平等的根源继续发展下去而无所行动,应该拿出勇气来从根本问题上进行变革。 再说,股市改革应该是经济改革、社会改革的先锋,因为只有让资本良性的运作起来,经济才能更好的转动,才有希望持久发展,金融问题才有机会得到解决。 可以说,中国证券市场改革是解决中国金融问题十分重要的一步。 让最有活力的企业得到应有的资本,让中国有一个健康繁荣的大牛市,让中国的大多数投资者在经济和股市的良性循环中增加财富、刺激消费,这些是我们管理层不可推卸的职责。 时间真的已经不多了。 结束语最后,我还是要再次提醒那些中小投资者,根本问题不解决,无论有什么样的利好政策和大牛市,都会因为市场结构和制度的极度不公平(只是表面上的公平),从本质上决定了,这些投资者长期投资必然损手烂脚。 要么我们共同去争取公平的市场制度,那才有可能有多赢的未来,要么退出,不再上当受骗。 当前的监管层只做的表面文章,而从不着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应该变革市场制度,实现同股同价,这是实现公平市场的第一步。 马上解决股权割裂,实现同股同价;打破政府对市场的垄断,让市场自己去优胜劣汰,这是当务之急,管理层的责任是在于创造和维护一个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否则,这些有权制定制度和进行监管的人,将会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罪人,因为他们的延误,将会影响金融改革、经济改革和经济健康发展。 公平和有效率的股市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不要以所谓的中国特色为借口,来延缓股市改革的进程,越拖下去,所造成的金融风险就越大,中小投资者的损失就越大。 当这个风险大到市场无法承受的时候,中国经济将很有可能因此而遭受重大打击,中国社会的稳定将有可能受到影响。 马上变革才是唯一出路。 我要大声向管理层呼吁:一、 在全流通问题上,不管是否只是名义上补偿中小投资者,也要马上进行补偿式或缩股式的全流通,最起码要做到存量逐步消化,增量不再沉淀,国家应该在这方面承担责任,弥补过失。 二、 改革监管机构和监管制度,建立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不受各种利益集团和自身利益影响的)监管机构,将监管机构、政府、利益集团的交集拉开到最小,并公开对外招标管理人员(包括海外的),不聘用有行政级别的人员管理,那也许才可能会有比较公平和有效率的市场前景。 三、 加大司法和行政惩治证券违法、腐败行为的力度。

比尔.盖茨在世界排名第几富.

美国“福布斯”杂志3月10日在纽约公布了2005年度世界超级富豪排名榜,过去一年财富超过10亿美元超级富豪人数大幅增加。 美国软件大王比尔·盖茨以465亿美元排名第一,他已连续11次位居榜首,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以440亿美元排名第二,印度钢铁大王拉卡什米·米塔尔以25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位居第三,过去一年中,米塔尔个人财富增长188亿美元。 李嘉诚仍然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中国人,他的个人财富从去年的124亿美元增加到130亿美元,排名第22位。 “福布斯”杂志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过去一年,全世界净财富达到或超过10亿美元的超级富豪人数增加了131名,使超级富豪总数达到691名。 TOM新闻——解读《福布斯》杂志富豪排行榜 美国富人更富 根据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的最新统计,美国400个富豪在过去12个月内的资产累计数额上升了10%,达到9550亿美元。 比尔·盖茨仍居美国首位,其财产价值为460亿美元,比去年增加30亿美元。 着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财富总额为360亿美元,继续保持在第二位。 微软合作创始人保罗·艾伦去年净收入增加10亿美元,以220亿美元的身价排在第三位。 排在榜首的富豪主要都来自科技领域。 亚马逊总裁贝索斯的个人财富从原来的31亿猛增至50亿美元。 这一增幅同其公司的股价浮动成正比。 美国富豪财富暴长,主要是美国高科技股经过两年的低谷之后,过去一年来持续回升所致。 2000年,美国科技股曾经如日中天,创造了华尔街历史上无数个一夜暴富的神话。 然而好景不长,在泡沫经济的神话破灭之后,所有科技富豪及其企业的腰包都大幅缩水,手里的股票又一夜之间变成废纸。 从2001年到2002年之间,科技企业经历了漫长的严冬。 以2002年福布斯的统计为例:2002年400名最富有美国人的身价连续第二年缩水,损失财富总额达740亿美元,较2000年的1.2万亿美元减少3280亿美元。 当时,盖茨的财富劲缩了110亿美元,虽然榜首地位未受动摇,但他却是各富豪中损失最惨重的一位,主要是因为微软股票下跌所致。 自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后的两年间,盖茨的财富总共缩水200亿美元,成为最大输家。 去年盖茨的财产是430亿美元,虽说今年又挣了30亿美元,但比起两年前的风光,对盖茨来说这30亿美元恐怕也只是个小小的安慰吧! 而投资大王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当年老谋深算,坚持不沾手科技股,得以逃过科技股灾,结果网络泡沫破裂的时候巴菲特的财富不降反升,一下子被大家捧为具有远见卓识的“神人”。 2002年的福布斯统计显示,他的财富增加了37亿美元,达到360亿,今年不赚不赔,继续领先第三名140亿美元,稳居亚军,倒也还能气定神闲。 第三名保罗·艾伦也是微软创始人之一,大概也是位子坐得最不稳的一个,看看前面的巴菲特,拉下了自己140亿的距离,要想追上恐怕还要好多年的时间,而后面沃尔玛家族的5个姐妹兄弟和他只差5亿美元,正虎视眈眈的赶上来。 艾伦的财富也历经两年的大缩水,2002年比2001年腰包瘪了72亿,只剩210亿美元,今年小赚10亿,估计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而来自零售业巨头沃尔马特家族的“五虎”———海伦·沃尔顿、罗布森·沃尔顿、约翰·沃尔顿、吉姆·沃尔顿、艾丽斯·沃尔顿则是势不可挡,2002年就以188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并列第4至第8位,包揽了富豪榜前10名中一半的座次。 今年每人又分到7亿美元,平均资产达到205亿,大有赶超第三名艾伦之势。 而向来被看作是“坏孩子”的甲骨文行政总裁埃利森(Larry Ellison),曾经一度要“搞垮微软”,这两年在前10名的榜单上也是大起大落。 最风光的时候,埃利森的身价直逼盖茨,然而后来也随着股价暴跌而跌得很惨,2002年他发财富由219亿美元劲缩至152亿美元,其排名亦由2001年的第4位跌至第9位。 今年虽然仍然没有恢复元气,继续屈居第九,但如果单纯从财富净增长值来看,竟然又暴涨28亿美元,颇有咸鱼翻身的气势,其未来不可小看。 而靠卖电脑起家的迈克尔·戴尔当初是靠挤掉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进入前10名俱乐部的,如今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稳扎稳打的作风,财富也继续增长。 当然,有赢家也必有输家,据说最惨的是盖瑞·温尼克(Gary Winnick),他当初创立的电信企业Global Crossing创下电信产业最大破产事件,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第四大破产纪录。 盖瑞曾经打算争取“留级”,但是最终被开除了,现在在福布斯前400名富豪排行榜上已经看不到他的身影。 同时,本期富豪榜也显示,在美国,财富继续向西迁移。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翁数目比纽约多一倍。 400名富豪中有95人来自美国加州;来自纽约的只有47人。 而在21年前,当《福布斯》富豪榜推出的时候,400名富豪中有81人来自纽约,来自加州的是56人。 福布斯排行榜显示:富人更富 对于新版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华盛顿邮报》9月18日评论道:“美国经济在为超级富翁们复苏。 ”在忍受了两年的身价缩水后,全美前400名富豪奋起直追,资产总值比2002年增长10%,达到9550亿美元。 也就是说,只要再有一个比尔·盖茨,他们的财富总额就将达到惊人的1万亿美元。 与去年相比,《福布斯》“十大榜”的名单基本没有改变,连排名次序都差不多。 这再次证明,美国财富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上的状况丝毫未见改善,富人更加富裕,很少有黑马出现。 《福布斯》分析认为,富豪资产整体增长的动力来自互联网股票的利润和高科技产品的发展,而财富增值速度最快的当属那些持有大量网络股的“网络富翁”们,例如Amazon.com(亚马逊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资产增加了30亿,达到51亿美元,这要归功于亚马逊出色的网上零售业务带来的股价飙升。 贝索斯名列排行榜第32位。 此外,雅虎公司的大股东们也同样收获颇丰,大卫·费洛和杨致远的财富都是去年的3倍,Ebay的女掌门梅格·惠特曼和高管皮埃尔·奥米戴尔的财富也增长了50%。 财富增加较快的富翁还包括苹果计算机公司的CEO史蒂夫·乔布斯,排名速升44位,窜升至第78位。 财富迅速增加提高了入选排行榜的门槛,身价在6亿美元以下的富人已经与排行榜无缘了。 年纪最大的上榜富豪是马克斯·菲舍尔,今年95岁的他以经营石油与钢铁起家,拥有财富6.8亿美元。 最年轻的当属31岁的丹尼尔·塞夫,他与两名兄弟共同继承了其父一手创办的包括PC Magazine、Boating及Car(Driver等杂志的出版王国,资产达到12亿美元。 有钱并不代表有地位。 美国《财富》杂志前不久评选出了“最具权势的”24位美国富豪,该排行榜更注重上榜富豪对美国经济、企业经营和民众生活方式的影响。 夺得头把交椅的并非首富比尔·盖茨,而是投资大师“股神”巴菲特。 在《财富》杂志对全美刚毕业的工商管理硕士进行的调查中,巴菲特被评为“除他们的父亲之外最受尊敬的人”,其影响甚至超过了美国总统布什和教皇。

标签: 股价飙升 创造财富新机遇 牛市来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