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超过你愿意损失的钱。

admin 2 0

投资是财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你在未来获得财务保障。在投资时,遵守明智的原则至关重要,以降低风险并最大化回报。

不要投资超过你愿意损失的钱

这项原则对于明智投资至关重要。投资总是存在风险,即使是看似安全的投资。因此,重要的是仅投资你可以承受损失的金额。这将帮助你在市场波动时保持冷静并避免做出冲动的决策。

决定愿意损失多少金额时,请考虑以下因素:

财务目标:你的投资目标是什么?你是为了退休储蓄,还是购买房屋?时间范围:你计划投资多长时间?风险承受能力:你对投资损失的承受能力如何?财务状况:你的整体财务状况如何?你有足够的流动性资产和应急基金吗?

多样化投资

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于各种资产类别,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和商品,以分散风险。这将帮助你在市场波动时降低损失。例如,当股票市场下跌时,债券市场往往会上涨,从而平衡你的整体投资组合。

长期投资

短期的市场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试图预测市场,不如长期投资于表现良好的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往往会反弹,而那些坚持长期投资的人更有可能获得正回报。

定期审查投资

定期审查你的投资组合非常重要,以确保其与你的财务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保持一致。市场条件和你的个人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定期调整你的投资组合很重要。

寻求专业建议

如果你不确定如何投资或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寻求专业建议可能是明智的。财务顾问可以帮助你评估你的财务状况、制定投资计划并做出符合你个人目标的决定。

记住

投资是实现财务目标的重要工具。明智地投资至关重要,以降低风险并最大化回报。

通过遵循本文中概述的原则,你可以增加获得成功投资之旅的可能性。投资不要超过你愿意损失的钱,多样化投资,长期投资,定期审查投资,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建议。

通过遵循这些步骤,你可以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以实现你的财务目标,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比坚持更难的,是懂得及时止损

有些事情,你会发现自己投入得越多,收获却不见得会越来越多。 就像你在一条路上走了很久,但却始终没有到达心之所往,你不知道是该继续坚持,还是就此放弃? 坚持往往是大部分人口中高喊的选择,可有的时候,选择放弃,及时止损,却是比坚持更难的一件事情。 1、害怕损失的人 往往最后损失最大 请你先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 如果你花了50块钱买了一张电影票去看电影,结果开场半个小时后,你发现这部电影根本就不值得一看,这时候你会选择留下来坚持看完,还是选择中途离场? 很多人会选择留下来把电影看完,因为在他们眼里,50块钱可是妥妥地花了出去,不看完岂不是浪费了。 然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给出了他的答案: 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一定要忽略你的50块钱,因为这50块钱是『沉没成本』,不管你走不走,这钱已经花了。 所谓『沉没成本』,是指已发生,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它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毫无价值,不会影响当前的行为或未来的决策。 『沉没成本』本该是我们努力排除的干扰,可很多时候,我们却因为不自觉地过于重视它而不断投入新的成本。 『沉没成本』可能是那些难以割舍的东西,就像有的人家里堆积着大量用不着的物品舍不得扔,却想着“万一哪天用得上呢?” 结果家里的空间越塞越满,找工具收拾房间花费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沉重。 『沉没成本』也可能是股票市场的错误投资,从一开始冲动买进,到后面阴跌不止,可你却并没有就此止损,反而是投入更多资金期待反弹。 结果股灾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你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绝望,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 『沉没成本』也可能是你与他人的一段感情,虽然冲突不断,矛盾重重,看对方越来越不顺眼,可却因为你们已经交往了好多年,不甘心就此结束。 结果是彼此将就着生活,相对无言的时间越来越多,而每一次的忍让都是内心的一次煎熬。 『沉没成本』就是那种已经损失的成本,如果不懂得及时止损,甚至为了这个损失而追加成本,最后只会得不偿失。 而害怕损失的人,却往往损失最大。 2、人们对损失的厌恶 远远超过对收益的喜好 陷入『沉没成本』的黑洞无法自拔,往往源自我们内心的那份不甘。 因为不甘心买了没用的东西,所以不愿断舍离; 因为不甘心投资失败,所以不愿及时止损; 因为不甘心这几年的感情白白付出,所以宁愿选择将就。 内在的这份不甘心,往往是因为人性中总是存在着一种叫做『损失厌恶』的倾向。 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就曾用抛硬币的实验来验证人性中的这种倾向。 现在,用抛硬币来打赌。 如果是背面,你会输掉100美元。 如果是正面,你会赢得150美元。 这样的赌局,你愿意参加吗? 尽管这个赌局的预期获利比可能的损失大,但大多数人都拒绝参与这个赌局。 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失去100美元的恐惧比得到150美元的的愿望更强烈,而这就是『损失厌恶』——失去比得到给人的感受更强烈。 后来这个赌局做了一些调整。 先给每个人1000美元。 你可以选择退回500美元,然后拿着剩下的500美元离开。 你也可以选择抛硬币,正面朝上,无任何损失,直接带着1000美元离开;如果正面朝下,则失去1000美元。 这时候,你会如何选择? 最后的实验结果是,大多数调查对象更倾向于抛硬币这个冒险选项。 而卡尼曼进一步阐释了人性中的『损失厌恶』——人们对于损失有着天生的恐惧,为了避免损失,挽回损失而甘于冒险。 这其实就像在网上看到的关于传销的一个解释。 进入传销的人,他们不出来,并不是大家以为的被洗脑了,反而更多的来自于人性中的『损失厌恶』。 于他而言,如果当时退出,那损失即刻发生,那些投入的钱铁定拿不回来了;而如果不走,他觉得还有可能避免损失。 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付出的这么多金钱和精力,所以选择冒险一搏,却从来没有考量过投入更多损失的可能性也更大,结果会越陷越深。 人是一种感性动物,总是容易受到内在恐惧情绪的控制,比起推倒重来,寻找更好的机会重获新生,他们更愿意去固守已有的东西来规避眼前的损失。 相比于被人性的弱点所驱动的坚持,放弃曾经的付出,从零开始,反而需要更大的勇气。 3、敢于承认和放弃过去的错误 才能及时止损 另一方面,那些毫无价值的『沉没成本』,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当初的选择,行动是有问题的,而人最难以接受的就是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自己的失败。 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会被所谓的面子,自尊裹挟着,付出的成本越高,就越有冲动去合理化自己的选择,自欺欺人。 就像有的人,花了高价买了推销人口里的好东西,结果使用之后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明明知道这东西不值,自己其实是上当受骗了,但却因为不愿承认自己的愚蠢,而在外人面前不断地强调这个东西如何的好,如何的物有所值,逼着自己继续使用这个没什么价值的东西,付出更多的投入成本。 这就有点像是用一个谎言去圆另一个谎言,循环往复,投入越多,损失越大。 而敢于面对『沉没成本』的人,都懂得及时止损,将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 被亚马逊以超过10亿美金收购的一家独角兽公司Zappos,他们的人事经理制定了一条非常特别的招人措施。 Zappos选人很严格,招人进来后会先安排近一个月的培训。 而在培训结束之后,公司会给这些员工提供两个选择: 一个是,你留下来; 另一个是,你离开这家公司,同时公司会给你4000美元的奖金。 决定离开公司反而能够拿到钱,这听起来就很荒唐,为什么公司要在并不利己的情况下还多给钱呢? 而这背后的逻辑,是Zappos公司看到并承认了一个事实,而这个事实是很多公司可能已经看到但是却不愿意承认的: 新进的员工中,总是会有一些是想要离开这家公司的,很可能半年之内他们就会选择离开。 而这样的员工对于公司并没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们常常想的是我得到了什么,而不是我为公司带来了什么,所以他们对公司产生的价值就会很有限。 如果让这样的员工留下来,不仅起不了什么好作用,反而可能给公司带来损失,除了薪资福利的支出,还有他在工作上,公司文化上可能造成的一些负面的影响和破坏。 与其让这样的员工留下来给公司造成损失,不如选择及时止损,拿出4000美金让这样的员工早点离开,从而避免『沉没成本』。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放弃4000美元奖金而选择留下来的人,往往都是真心认同公司文化,愿意与之共同进退的员工。 这一项招人措施也的确有效,因为在很早期就规避了长远来看可能存在的损失,给公司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放弃过去错误的付出和努力,及时止损,并不是对自己的全盘否认,而是对如今更智慧的自己的一种反向确认。 如果你不接受自己曾经的愚蠢,那你很难有放下『沉没成本』的勇气,而你更可能带着这份愚昧,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同一个坑里栽跟头。 而人往往只有承认自己的错误和失败,才能不断地变得理智和聪明。 4、面对沉没成本 如何做到及时止损? 真正的勇士不仅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更要敢于放弃毫无价值的过去。 面对『沉没成本』,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1)设定止损位,懂得及时止损 面对生活中的投资,时间上的投入,从一开始,就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止损位。 就比如,你进行股票投资,在购买之前就得要明确以下问题: 为什么要买这支股票? 这支股票的买点是什么? 这支股票的卖点是什么? 股票跌到什么价位就该止损? 再比如,很多人等了半个小时公交车结果还没等到,这时候他会因为付出了这么多时间而选择继续等待而不是直接打的,这就是纠缠于『沉没成本』,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更明智的选择,其实是给自己的投资和等待设定一个止损位,股价下跌到了止损位,就果断卖出,等15分钟车还没来,就选择打的,这样既节省时间,也避免了内心的精神熵。 只有当我们心中有了一个止损位,我们才能够在面对『沉没成本』的时候触发那个止损开关,勇于选择放弃。 (2)换一种人设向自己提问 当我们面对与过去难以割舍的状况的时候,要懂得换一种身份换一个视角向自己发问: 如果是一个不知道我过去付出,不需要承担过去成本的人来帮我做决策,他会怎么做? 20世界80年代的英特尔还是一家存储器公司,因为日本存储器的价格竞争,英特尔已经连续6个季度亏损。 面对如此的困境,他们不知道该不该放弃存储器的生意,而转向新的业务。 在1985年的一天,英特尔总裁安迪·S·格鲁夫在办公室里与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摩尔谈论公司的处境,突然,格鲁夫问摩尔:“如果我们都下台,另选一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 摩尔想了想,说道:“他会放弃存储器的生意。 ”然后,格鲁夫最终把英特尔转变成了一家微处理器公司,果断放弃了存储器业务,让公司重见生机。 当我们愿意站在一个毫无成败的新视角上思考当前的困境,从当前的『沉没成本』纠结中抽离出来,往往就能够摆脱过往的束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3)练习斯多葛哲学的『消极想象』 斯多葛哲学的『消极想象』,其实就是想象在失去了已有的东西的情况下,自己该如何面对,如何选择。 在生活中进行这样一种练习,可以让我们不再一味地依赖于过去拥有的人事物,也会对过去的种种付出和努力保持一种断舍离的心态,从而放下对于过往成本的执着,时刻做好失去它们的准备,这样反而有利于我们建立一个豁达的心理状态,懂得及时止损,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人生最悲哀的,莫过于用最高效的方式去做错误的事情。 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往往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但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人生走错了方向,那请停下来,直面错误,及时止损,因为停下来就是进步。 相比于惯性般地坚持,选择放弃,往往是一件更有难度的事情,但与其盲目地坚持,不如及时止损,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人性是操作的毒药--止盈总是简单,止损总是太难--操作机密?

人性是操作的毒药--止盈总是简单,止损总是太难风险管理在期货交易中至关重要。 可以说,看对行情只是交易成功的一半,如果没有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往往就会和成功失之交臂。 许多交易者都信奉“有限度地亏,无限度地盈”的风险管理原则,然而,事实恰好相 反,他们对待期货头寸的盈亏时心态截然不同:止盈总是简单,止损总是太难! 一、心理实验的启发 为什么止盈总是简单,止损总是太难?答案来源于人的心理。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个经常用到的心理实验。 设想你回答下述问题: 600人感染了一种致命的疾病,有以下两种药物可供选择: (A)可以挽救200人的生命。 (B)有1/3的概率能治愈所有人,2/3的概率一个也救不活。 你选择哪种药? 选择A你确信你能救活200人,选择B你要赌多少人可以救活。 因此这个选择很容易:72%的受访者选择A。 因为你不敢赌你可以救活多少人。 下面是另外一个问题:外汇交易收集整理 600人感染了一种致命的疾病,有以下两种药物可供选择: (A)肯定致400人于死地。 (B)有1/3的概率能治愈所有人,2/3的概率一个也救不活。 你愿意选择杀害400人吗?不会的,至少还存在救活所有人的可能性。 对这个问题只有22%的人选择A。 这个有趣的实验是由卡尼曼和特维斯基于1981年首先设计的,实际上这两个问题完全相同,只是表达的方式有所差异而已。 第一个的重点放在收益上,而第二个的重点放在损失上。 这两个科学家利用这个以及其他类似的问题得到下述结论:人们对于收益和损失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即: 人们更愿意赌损失而非收益。 我们来看上述结论是如何应用在期货市场的。 盈亏乃投资的常事,假设你持有的期货头寸已经出现亏损,你怎么办?你会和其他大多数人一样,赌它总有一天会“扛回来(即浮亏变浮盈或者亏损减少)”。 现在再假设,你持有的期货头寸已经获利,这次你不会再赌了,你的做法很简单:立即止盈,落袋为安。 这种“止盈总是简单,止损总是太难”的现象违背了“有限度地亏,无限度地盈”的原则,经过长期的交易操作,使得许多投资者的资金账户日渐缩水,更可怕的是,由于一两次大亏损扛不回来,导致资金几乎亏空。 二、预期理论对“止损太难”的解释 对于相同大小的所得和所失,我们对所得看得更重,这一事实叫做预期理论。 这个理论最早由卡尼曼和特维斯基于1979年(Kahneman and Tversky,1979a)提出,它可以解释为什么交易者更愿意止盈而不愿意止损。 更进一步,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后悔理论”也可以部分解释这个现象。 斯塔特曼是后悔理论的权威学者,他指出了很显然的事实(可以参考他1994年写的文章《跟踪误差、后悔和资产配置策略》)。 按照斯塔特曼的说法,我们更愿意赌输,而不是赌赢,是因为我们不敢面对失败的现实。 将上述理论应用到期货市场,我们可以想象,守住已经发生亏损的期货头寸(赌它能扛回来),我们就不必承认我们犯错误了。 毕竟,持有的合约还没认赔平仓,亏损只是账面亏损,你能说我亏了吗?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宁愿相信会有一些扭转市场方向的事情发生,因此当持有头寸发生亏损时倾向于停止交易、按兵不动。 谢夫林(Shefrin)和斯塔特曼1985年给出了人们为什么不愿意止损的解释,当时他们是用股票市场来阐述的。 现在我们不妨把这种解释借用到期货市场中。 总的来说,人们因为认知和情绪方面的原因而炒期货。 他们炒期货的原因是他们自认为掌握了信息,而实际上他们掌握的只是噪声。 他们炒期货的原因还因为炒期货可以给他们带来骄傲。 当决策正确时,炒期货带来骄傲,而当决策错误时,炒期货带来后悔。 投资者都想避免后悔带来的痛苦,只好将亏损的期货头寸握在手里,以免亏损真正发生,或者归罪于期评家。 后悔理论也称之为“风险厌恶”,作为自我保护态度的典型例子,它解释了期货投资者“止损太难”的原因。 外汇交易 收集整理 还有一种有关现象可以解释预期理论,这就是所谓的“精神隔离”,其基本推理是这样的:我们喜欢把未知量分门别类,区别对待,而不是当成一个整体,统筹优化考虑。 这种现象的一个典型症状是,守住亏损的期货头寸,因为资金的占用就难以进行其他更有前途的资产组合的投资。 我们总是试图优化每一笔投资(这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即使我们知道这意味着丧失了总的投资机会。 我曾经目睹过,一个客户因为几张小麦的亏损多单,被套了三个多月,最终没有扛回来,只能认赔出局,其间由于资金占用和心情烦躁没有做过一笔交易,导致看准的交易机会也错过了。 认知失调可以最终解释“止损太难”的原因。 平掉亏损的期货头寸等于承认自己对市场的看法和市场残酷的现实之间的不一致。 三、为何“止盈总是简单” 当市场走势和交易者判断的方向一致时,期货头寸开始产生浮盈,这种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赢家没有什么需要隐藏的。 但是赢家又面临另一个陷阱:他们更愿意认为自己的成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凭运气。 社会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自负”。 至少平均来说,我们都是自负的。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个人的每条品德优点都高于平均水平——包括驾驶技术、幽默感、风险控制能力和预期寿命。 例如,当询问一群美国学生的驾驶安全能力时,82%的人认为他们处于最优的前30%之列,这对于在期市中赚钱的投资者意味着什么?这个理论认为,很多投资者将自己最近在期市中赚到的钱归功于自己超过常人的投资水平。 并且因为他们自认为水平高超,所以他们的操作更加频繁,有的甚至试图捕捉市场的每一个波动。 因此,他们止盈的积极性很高的原因主要是来源于个人的自信。 外汇交易 收集整理 四、结语 许多投资者普遍存在“止盈总是简单,止损总是太难”困惑,其实这是我们人性的一个弱点。 要想战胜市场,必须先战胜自我。 盈亏乃投资的常事,要想在期市中长期盈利,必须正确看待投资的盈利与亏损,这是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的前提条件。 在交易之前,制定详细的交易计划,然后严格执行你的交易计划,不该止盈不要随便止盈,该止损时不要“心态软”。 我的心得体会各位黄金投资者,你们不难发现很多刚进入市场的时候是输钱的,那我们想过为什么会亏吗,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发生但真真问自己的我想就不多了,在中国黄金市场刚开放不久,投资者还不怎么了解黄金的属性,还有很多投资者还是以操作股票的思路在操作黄金,结果不用想也知道是什么那就是???当然也有操作比较好的投资者是因为公司平台的问题导致亏损那就更要注意了,乘下来真真做到盈利的就少之有少了。 我们投资就是要盈利,要赢利就要对自己的操作严格要求,听起来感觉很俗,但是这个人人都知道的道理真真做好的又有几个,下面我就和大家先分享一下我的操作心得: 1)轻仓操作,每次亏损不超过总资金的百分之10。 2 )每次操作一定要设止损单,不轻易修改止损单。 3)无适当理由不将头寸平仓,可用止赢来保护赢利。 4)永远不让持仓赢利转为亏损。 5)如市要等侯机会,保持永远不平凡操作。 6)入市要坚决,忧郁不决市不要入市。 有怀疑时既平仓离开。 7)永不 逆市操作,市场方向不明确时宁可在场外观望。 8)不要基于报复心理进行交易。 9)连续赢利后,可将部分赢利提取,以备急时之需。 10)交易损失时,切记赌徒式加码,以谟求摊低成本。 11)避免赢小利而亏大钱。 12)人弃我取,人取我弃。 13)不要轻易猜底测顶。 14)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 15)无正当理由应避免胡乱更改交易计划。 16)身体不适时,心情不愉快时不进场交易 。 17)不要用自己生活必需资金进行交易。 18)从多方面分析市场的趋势,得到多方公认时选择进场交易。 以上是我在操作中感觉对自己比较重要的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来电探讨 。 其中还有很多我一时没想起来,我相信只要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是可以在市场中赢利的。 如果那位朋友在制定交易计划时感觉不妥,我很乐意和你一起研究 .

十大积极心态

《十大积极心态》一、投资心态:投资就是将现有的资源投入到某一项目并从中获得更大收益。 投资心态就是相信自己所作的一切都会有回报的心态。 一说投资人们首先想到商业投资。 一个上班族东挪西借10万买了一套房,才3年的时间变成了30万,他高兴坏了,他有理由高兴坏了,因为这一增值相当于上10年的班。 然而这一购房事件是否到此结束了呢?或者说他是不是真的拿到那20万的收益了呢?如果他把住房出售,毫无疑问他会得到那20万,可是出售之后,他要买一套同样地点与面积的房子要40万,他不但没赚20万,反而贴进去10万。 如果他出售之后靠租房过日子,他将亏得更多,因为多少年租金下来又是一套房了。 看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各大城市有多少高兴坏了的人!毛病出在哪里呢?明明不是增值了吗?毛病就出在你有没有搞清楚投资的概念上。 你当初买房是为了自用也就是消费还是待价而沽即真的投资呢?价值与劳动原理已经告诉我们,所有价值都来源于劳动,你把钱交给投资商,投资商是没有钱立即给回你的,他必须把钱再投到别的企业股份上,通过生产、管理、流通等一系列劳动最终从消费者这个终端上获得价值,他分一部分给你,这是你的投资收益。 你买一座房回家,什么劳动都没有付出,怎么会凭白无故让你得到20万块钱呢!如果一定要想得到那20万,可以,那就是付出你的劳动!你出售后到郊区或偏远地段买一套低价房,赚取差价,此时你上班更加麻烦,出行、生活、子女上学更加不便与不安全,如此倒腾一次可能还不够,你必须反复倒腾,由于你付出劳动了,当然可以名正言顺地得到那20万了。 如此说来,那我们不要投资了。 不,我们越要投资!。 根据人均国民收入世界排名前三十位的发达国家的一项调查,在这30个发达国家年收入在1-5万美元的人占绝大多数为57%;年收入5-20万的人占10%;年收入在20-100万美元的人占2%;年收入在100-1000万美元的占0.5%;年收入超过1000万美元的人不足0.05%。 我们知道发达国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大都超过20%,不难看出,在这个世界上,高等教育背景的人并不全都致富。 没有致富说明很多东西没得到回报,如果你不用于投资,你的每一种资源都会白白浪费,时间、智力、体力等八大资源都不会得到应有的发掘。 良好的投资心态不是不劳动的心态,而是使劳动价值更大的心态,投资主要体现于智力劳动。 投资告诉你,人不必一辈子辛苦,你可以从你的投资中受益,用罗伯特·清奇的话说,你的每一分钱都是你的雇员。 美国人查理调查了美国170位百万富翁,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很早就强迫自己将收入的1/4左右用于投资。 1996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定为美国第二大富豪的巴菲特,被公认为股票投资之神,他11岁开始投资第一张股票。 所以在投资家眼里,世上只有两件事,一是投资,一是消费。 投资带来收益,消费是帮别人实现价值,所以成功的人要感恩呢,就是因为有那么人消费他的成果。 许多人无所事事、不想有什么行动,主要是他看不到行动到底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收益,只付出不回报的事谁会干呢?于是他这一辈子都是一个纯粹消费者,成为别人实现价值的工具。 投资心态可以体现于日常生活的一切方面。 我们贫穷惯了,所以干什么事都想省钱。 这种心态是有道理的,节约资源也是造物主造物时的原则。 但我们不能一味省钱,而忘却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投资。 投资的东西千万不要省钱,要省钱干脆不要给子女读书好了。 因为世上效益最高的投资项目就是教育,它是终生回报的东西,而且回报在一切方面,精神的物质的它都会带给你。 只要你能把付出变成投资性的东西,你就应该毫不犹豫,左思右想拖得时间越长就越是损失,比你省那一点钱要损失大得多。 比如你想研究美学,省钱的心态是20块的书买了一堆,最后发现还少了一本,还不如当初一咬牙就把《大百科全书 美学卷》、《美学大辞典》买下来,因为这是投资。 具有投资心态的人才会真正理解什么是资源,什么是消费,什么是浪费。 具有投资心态的人明白人生就是一场投资,他像商业投资家一样将人生他作两部分:投资与消费,凡是能带来成长的付出都是投资,凡是属于生活必需品的付出就是消费。 消费的东西能省则省,2000元的皮鞋和200元的皮鞋是没有区别的,的衣服一买回家就缩水90%,因为它必须被消耗掉。 有的人整个颠倒过来了,消费的东西毫不犹豫,投资的东西省了又省,600元的歌星演唱会一定要参加,200元的大师演讲会见鬼去吧,甚至于几年不买一本书投资于自己的大脑,他们根本不相信自己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来自大脑。 人生活在经济社会中,财富投资必然是重要的投资,因为金钱是一切资源之间的媒介,人生80%的苦恼都是因为它,财务不独立的人很难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你在为基本需要奋斗的阶段,还谈不上高级需要与自我实现。 罗伯特·清畸说投资就像两人跑步,后面的人一直在追前面的人,一旦追上,就变成前面的人被人追了。 在你未追上前者之前,都是你的投资阶段,一旦追上,你就进入收益阶段,你就能体验到人生的丰富与意义。 成功哲学的原则是:坚; 二、平常心态: 所谓平常心态就是平静地接受一切事实的心态,它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 平常心不仅仅是对待荣誉和幸运的心态,它也是对待挫折和失败应有的心态。 这两方面都是人生的特大智慧。 美国生理学家摩尔根经纽约去瑞典领取诺贝尔奖,晚上在纽约的朋友家住一夜,当朋友开门迎接大名鼎鼎的现代遗传学之父时,他穿着一件旧大衣,而且还不甚合身,朋友惊讶了半天才说话:你这样去领奖吗?这反而把大科学家自己搞糊涂了,他打量了一下全身说:这还不够吗?他孤身一人,大衣一侧的口袋里用报纸裹着袜子,另一口袋里用报纸包着梳子、剃须刀和牙刷,那情景就像做生意亏了本要向朋友借钱。 英国生物化学家一生两次获诺贝尔奖的桑格在40岁第一次获奖时,连教授的头衔都没混上,在人才辈出的剑桥大学甚至没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 随之一连串的头衔社交活动让他无所适从,他向校方提出拒绝这些不习惯的东西,学校当局研究之后最终把他的教学任务也免了,让他专心研究,22年后他再次荣登诺奖宝座。 我国的彭士禄院士是核动力专家,4岁成为孤儿(父亲就是著名的革命烈士彭湃),从小囚徒到院士,一生磨砺,他说当一个糊涂人最难,凡对私心如名利、晋升、提级、长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他所说的糊涂就是平常心。 爱迪生有一间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实验室没买保险而被火白白烧掉了,朋友和妻子像陷入深渊一样,可是他像没发生什么事一样,烧了就烧了,再建一个就是了。 在成功人士看来,不管是什么境遇,都只不过是事实。 如果你的心态也跟着失衡,那就不再是事实,而是黑暗的深渊; 三、冒险心态: 冒险心态就是不畏惧风险甚至是积极寻求风险价值的心理状态。 在风险章节我们谈到三种良好的风险意识,这正是良好的冒险心态。 巨大的风险价值和终生受益的经验价值是冒险的双重收获,即使注定失败,我们也获得经验分,正是这宝贵的经验分把我们从恐惧中脱离出来。 风险从更广泛的概率来说都是风而不险,招来灭顶之灾的都是因为不知道在冒险。 当冒险者明确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时,其一心所系,都在如何确保成功上,他们会更按规律办事,调动所有资源,挖掘所有潜力,控制所谓的不确定因素向自己预期的轨道上发展,他们把资源发挥到最大价值,结果成功了。 所以有位企业家说,当我进行创业时,我投下的每一分钱毫无疑问都是它的冒险性让我兴奋,激发我创新勤奋以及更高的企望。 非常高兴地看到我们当中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在广深京沪等大型人才市场上,老板们抱怨不是缺少知识者,而是缺少行动者。 他们普遍缺少的就是冒险和成功的意志张瑞敏老总如是感叹,当海尔进军美国时,他听到的只有一种声音去美国是冒险,可他的回答是:不去更是冒险!人的冒险精神确实是最稀缺的资源,保罗·盖蒂是世界前首富,他说只有一个办法能挣到大钱。 ①不管从事什么都要拥有自己的公司和自己熟悉的业务。 ②他必须是一个冒险的人,节俭的人,同时有极大的耐心等待公司的慢慢成长。 ③不能早9晚5地关门,成功的企业家一直都在加班。 他的三点简化一下,第一就是组织,也就是说单枪匹马赚不到大钱;第二条的核心是冒险,不着眼于巨大的风险价值赚不到大钱;第三条是勤奋,你永远要投入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否则赚不到大钱。 这三点中最核心最缺乏的就是冒险,明明白白让你去捡钱的事,世上没有。 四、感恩心态: 感恩心态就是对别人时怀感激甚至对大自然也怀有感激的心理状态。 一个人的成功靠的是谁?成功的本质是组织资源,你的一切资源都需要从这个世界上获取,你怎能不感恩?即使是创造世界的上帝也要对他造出的一切感恩,没有这些子民他当谁的上帝?组织资源其实就是把别人、别人的东西组织到自己名下,别人为什么顺从你的组织,因为你爱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他们愿意你超越他们,这不就是成功么?要知道霍金的那么多问题是谁在帮他解决呀!当你组织了十个员工 ,每个员工组织了十个顾客,这是什么概念?当你组织了一千名员工,每个员工组织了五十名顾客,那又是什么概念?五万人还不能保证你一个的成功?如果这里再出了毛病,那一定是你自己出了毛病。 一个名医是天生的吗?当你服务到1000个病人和服务到1万个病人,结果是相同的吗?看1万人差不多要10年,是因为你天生是名医所以有1万人求你吗?,还是你为1万病人服务才诞生你这个名医?他们为什么找你?是因为你付出的爱心,是因为你的一点一滴的工作,在你还不是名医时,在你还是见习、住院医生时,他们就以极大的信任给了你成长的机会。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经说当他的公司规模愈扩大时,他必须以九十度的鞠躬来感谢他的员工和无数顾客,正是他们造就了松下今日的成功。 有位记者采访一位三五年就奇迹壮大的一位公司老总,问他一共有多少业务员,十万。 你的公司并不大呀,怎么会有这么多?我的业务员就是我的顾客,从我创业到现在已有十万顾客。 可想而知是谁把你抬上成功的宝座?你不感恩顾客感恩谁?任何有价值的工作都不可能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完成,只有成功人士才能深刻理解,成功靠别人。 达尔文说要是没有为数众多的可敬的观察家们辛勤搜集到的丰富资料,我的著作便根本不可能写成,即使写成了也不会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任何印象,所以我认为荣誉应归于他们。 没有前人的积累,你不可能无端创造,没有别人的传播和使用,你的创造只能带进坟墓里陪葬。 没有观众提供的舞台,没有观众热情的掌声,歌唱家也只不过是自娱的鸟儿。 要做到感恩,那就是帮助别人,把你的爱心付出行动。 你越感恩,你就越有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出来的紧迫感,你越挖掘潜能,你就越成功。 结果就成了爱默生所说,人生最美好的回报之一就是在真诚地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毫无疑问,能够帮助他人成功的人,自己也一定心想事; 五、归零心态: 归零心态就是把自己心灵里的一切清空、一切归于零的心态。 中国农村有个传统,就是春节前的大扫除,扔掉那些一辈子也用不上的磨烂货,清扫每一个角落,窗明几净地迎接新春天。 今年的污秽不能带入明年,往日的污秽也不能带进明天,可是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继承了这一伟大传统。 归零的心理学本质就是主动地自我剥夺:假如我现在一无所有了怎么办?假如我失去了亲人怎么办?假如今天是世界末日怎么办?良好的归零心态是对付失败必不可少的心理武器。 失败了又怎样?从头再来嘛,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切都是新气象。 越归零的人他越不会归零,那些抱着半桶水舍不得放开的人他的人生必定归零。 道理很简单,一只怀子只能装250毫升水,可是由于不断地清空,它的一生可以装1万升水。 具有归零心态的人其心灵总是敞开的,他们能随时接受伟大的启示和一切能激发灵感的东西,他们时刻都能感受到成功女神的召唤。 他们不仅思想上归零,行动上要归零。 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竟然利用假期到另一个洲的一个小镇上打了三个月的工。 华盛顿11岁丧父,读书到15岁,16岁投身抗法斗争,21岁在广袤的美洲印第安人大地上,毛遂自荐代表英国出使法国指挥部,费时两月半行程2000英里,几乎丧命。 26岁与带有两个子女的寡妇马撒结婚,并成为美军最高统帅。 1773年4月,独立战争一结束,华盛顿便解甲归田,6年之后联邦中央政府成立,他万辞之下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两届卸任之后,华盛顿以一介平民回到农庄。 不久美法战争在即,由总统提名,华盛顿被陆军部任命为中将总司令,再次应召为国家服务。 他完全靠自学,终身记日记,步步磨砺,终成美国之父。 1799逝世,由于没有亲生子女,其财产由华盛顿本族、妻族和继子三家庭继承。 国会发表的哀悼词中称他是战争时期第一人,和平时期第一人,同胞心中的第一人,一位举世无双的伟人。 一点也不过分,华盛顿代表着一种人格,代表着一种世界传奇! 六、服务心态: 服务心态就是你做任何事都是在为别人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类服务的心态。 成功原理之一就是服务原则,服务心态就是贯彻这一原则。 教育家思想家夸美纽斯说:敏于事且乐于为别人服务的态度,应当尽快地在国人身上培植起来。 服务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归属的内容之一。 艾尔登·坦纳说:服务是我们生活于地球必须缴纳的租金。 如果我们能将工作摆在服务的框架之内,它就会变成一股积极的力量。 当工作以服务的精神来表现时,它不但有利于社会,更能使工作对员工产生新的意义,可以创造出工作的使命感,并且帮助提升自我。 一位北京大学毕业的陆先生在市场上卖猪肉为生,被炒作一时,似乎服务就是贱仆干的事,其实这是中国人在成功学的进步,在价值观上的进步,是文明的进步。 一边拿着救济金,一边卑视着一切的人谈什么成功?中国人以贵贱论人,以实惠论服务。 在中国当官最实惠,但在开封禹王台的水德祠大石碑上,上面刻着的古今往来三十七个为治理黄河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名单,不是因为他们是官,而是他们的为人民服务。 大多数人在失业时或是到了退休时才相信人活在世上确实是一场服务。 退休综合症的根本原因就是社会不需要他的服务了,剥夺了服务在心理上等于被社会抛弃。 在现实中很多人向领导暗示希望能返聘,他们的动机显然不再是为了钱。 有的人一心想成功,一心想我要什么,可就是不问别人想要什么,政治家一心想的是人民对社会管理的需要,商人一心想的是消费者对商品的需要,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寻找别人想要什么,一心只想自己的人,成什么功?当你有了服务的思路,当你找到为之投入所有时间、金钱、精力的服务也就成功了。 一个人只所以成功也就是因为他服务的人数众多,要想成功就必须服务更多人群,你必须把这个观念深深刻在脑海时里。 当你能服务到1万顾客、10万顾客时,你想象那是什么结果吧,你想不成功都不可能,你的内在价值和外在的声名、地位都在服务中提升,都在服务中传播。 服务心态是中国人普遍缺乏的,因为中国是官本位社会,服务是奴仆对主子的,你服务是必须的,我获得服务是免费的。 现在必须改过来,服务带来价值,不存在免费的东西,良好的服务心态就是不断地考虑服务量、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满意度,一位资深管理人士说,每晚于睡前都要问一遍,当你感觉到没有直接服务对象时,你就去拜访一下老顾客,要知道他们不是没问题,而是他们认为这些问题没有人去解决。 七、知足心态:贪婪是人的六大本性之一,本身并无好恶之分。 由于食物的不充裕,由于自然界危险的存在,人总是储存更多食物和制造更好条件以确保安全,这种深刻的焦虑性的思维活动已经留在了遗传物质上,可以说它本身是推动人勤奋劳作从而推动人和社会进化的动力。 但是贪婪容易膨胀到失去理性,成了无度的东西,在物质储备到腐烂的程度,贪婪仍然没有得到满足。 一个人做到知足可谓难矣,多少人都是因为不知足而常不乐,多少人因为贪婪毁弃一生,他们在自己并不一定需要的东西上耗费了全部心智。 知足心态与下面的分享心态和双赢心态都是克服贪婪的。 如果不是贪婪,将有多少人获得快乐,又有多少人取得成就! 八、分享心态: 分享心态就是希望有人与自己共享劳动成果的心理状态。 一个人究竟能让另一个人分享什么呢?他可以把他自己所拥有的最富足的也最具活力的东西诸如生命、时间等都奉献给他人,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一定要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而是他应该把他内在的有生命力的东西作为一种财富与人一起享受。 主要以快乐、兴趣、知识、理解、幽默、创造,以及情感之类的东西为主,是思维活动的财富而不是分享物质财富。 分享不仅在对方身上唤起更高人格意识,而且也会唤起自身更多充满智慧的东西,尤其是价值感。 分享与给予并不完全相同,可以把给予看成分享的一种特殊形式。 最大分享是创造性成果的分享。 创造基本上是个体行为,但如果你的创造不能拿出来让众人分享的话,不仅显示不出创造的价值,还有可能使创造的喜悦变成痛苦,就像捡到宝的人生怕别人知道一样,最终宝会要了他的命。 分享就是这么奇特,把快乐与人分享,一份变成两份,把忧伤与人话说,痛苦减轻一半。 别人因为你的杰出解决之道而获利,你也需要他们的构想与见解,最终你的价值更大。 如果你留住不愿与人分享,你所拥有的就会缩小和减少。 IBM公司在1982年推出个人电脑,IBM公司让其它公司也因这个创新新产品获利丰盛,不过这是意外而非本意。 几年后苹果公司推出更好的Macintosh麦金塔电脑,比竞争者超前数年,数百万人热情购买,那时凡是爱电脑的人都想拥有一部。 可是苹果公司决定独享新产品的大部分利润,它限制其它公司因麦金塔而获利,只能自己制造和改良。 于是这些人只好转到改善、开发扩充IBM个人电脑的市场,结果苹果原本惊人的技术领先在众人的努力下消失了,他们创造了数兆的财富,而麦金塔只得到想象的庞大市场的一小部分。 九、双赢心态: 合作原则是成功的原则之一。 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平均,你要成功就必须与人合作,利用别人的资源,利用别人的智慧,同时奉献自己的资源,奉献自己的智慧。 在合作中会出现以下几种利益模式: 利人利已--双赢; 损人利己--赢/输; 损已利人--输/赢; 损人不利己--输/输; 独善其身--输?赢? 双赢心态就是利已利人的心态,就是为自己着想的同时而不忘他人的权益,使双方都能受益。 为双赢而谋求两全其美之策这种出发点是令人满意的,双赢心态是良性循环,会带来长久的意想不到的利益。 利人利已者把生活看作是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他有高度的合作性,但并不是不辨是非的好好先生。 李嘉诚做生意的一个根本心态就是双赢,他一针见血地说,商人谈判谈的不是语言,而是利益,你首先要想到对方的利益,你要说服他跟自己合作双方都有钱赚。 双赢心态是达到合作的必有心态,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十、童稚心态: 生活的磨砺使我们成熟,但是它也可能磨掉我们身上一种最重要的东西:童心。 所谓童稚心态就是像儿童那样看问题的心态,童心的两个特点,一是好奇一是包容,好奇心态和包容心态都是人生宝贵的智慧。 所谓好奇就是对还不了解的新鲜事物的所怀有的兴趣,也就是喜欢探究不了解事物的心理状态。 好奇就是天真纯朴,没有它,我们不可能创造。 我们都曾享受过这一美好心态,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人都失去了它。 爱因斯坦说人只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把一切都看作奇迹,一种是把一切都看作不是奇迹。 可以说就是专门研究奇迹的科学家们也每每走上后一条道路。 20世纪60年代瑞士物理学家阿尔伯转行进行微生物遗传学研究,他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当大肠杆菌感染了噬菌体病毒后,有的噬菌体开始繁殖,有的噬菌体不繁殖。 这对噬菌体专业的研究人员来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太正常不过了。 可是阿尔伯刚改行不久,是头一次遇到这种现象,就觉得非常奇怪,他以外行人的眼光对这一内行人熟视无睹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几年后他从理论上提出了脱氧核糖核酸限制性内切酶的存在,并成功地分离出了Ⅰ型限制性内切酶,这一成果成了现代遗传工程的基础,他因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所谓包容就是以接纳一切的态度去看待世界。 儿童从不诅咒,从不痛恨,他们不觉得什么东西肮脏,也不觉得什么东西特别干净,他们对一切都不评论,一切都是自然界展示其奇特的存在。 可是在长辈和社会教育的熏陶下,他们很快就学会了讨厌这讨厌那,最终一些人再也包不下任何东西,成了完全狭隘自私的人。 高度的包容应像大海一样,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倒,什么东西都可以在里面消解,最终什么东西都可以被他所哺育。 谁都希望回到童年,童年里有什么?就是这两样东西。 好奇表明你在探索世界,包容就是接纳世界,表明心灵在扩展,所以童心的本质其实就是成长,成长就是快乐,永葆童心就是永远成长,永远快乐。 看过沃尔特·迪士尼传记的人都有一种感觉,恨不得把自己的胸膛剖开,把肮脏的血液换一遍!他的人格魅力倾倒美国总统,他是人类童心的典型。

标签: 投资超过你愿意损失的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