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退休:增加债券的比重,减少股票的比重。

admin 2 0

临近退休是一个重要的财务里程碑,需要对投资组合进行调整,以满足退休后的财务目标。

债券的比重

随着退休的临近,增加债券的比重至关重要。债券是一种固定收益证券,提供稳定的收入流并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波动性。

  • 降低风险:债券通常比股票风险较低,因为它们提供固定收益。
  • 提供稳定收入:债券支付定期利息,这可以作为退休收入来源。
  • 对冲通货膨胀:某些类型的债券(例如通胀保值国债)可以防止通货膨胀侵蚀投资价值。

股票的比重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减少股票的比重也很重要。股票虽然有增长潜力,但通常比债券风险更高,波动性更大。

  • 降低风险:随着临近退休,保全本金变得更加重要,减少股票投资可以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
  • 确保收入:退休收入需求应该优先于资本增值。
  • 保护收益:退休后,可能需要从投资组合中提取资金,减少股票比重可以帮助保护已实现的收益。

建议的资产配置

临近退休的资产配置建议如下:

年龄 股票 债券
55-60 岁 50-60% 40-50%
60-65 岁 40-50% 50-60%
65-70 岁 30-40% 60-70%
70 岁以上 20-30% 70-80%

请注意,这些只是建议,实际分配应根据个人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调整。

其他考虑因素

除了债券和股票的比重外,在临近退休时优化投资组合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定期再平衡:随着市场波动的变化,定期再平衡投资组合以保持目标资产配置至关重要。
  • 选择低成本投资:指数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可以提供低成本的投资选择,节省费用并提高回报。
  • 考虑年金:年金可以提供定期收入流,降低退休后的收入风险。
  • 寻求专业建议:财务顾问可以帮助制定适合特定需要和目标的投资计划。

结论

临近退休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期。通过增加债券的比重,减少股票的比重,并考虑其他重要因素,你可以优化投资组合以满足退休后的财务目标。通过规划和明智的决策,你可以确保一个财务安全和充实的退休生活。

退休老人手中的现金如何理财不“缩水”?

对于退休老人手中的现金,他们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理财,以避免资金贬值。 以下是一些建议:储蓄存款或定期存款:将一部分现金存入银行,采用定期存款的方式,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虽然利率相对较低,但是风险也很低,可以提供一定的收益。 债券投资:债券投资是一种较为稳健的投资方式,可以提供稳定的收益。 对于退休老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债或国债进行投资。 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是一种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产品,但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退休老人可以将一部分现金投资到货币市场基金中,以获得比储蓄存款稍高的收益。 保险理财产品:保险理财产品兼具保障和理财功能,可以为退休老人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时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投资股票或股票型基金:虽然投资股票或股票型基金风险较大,但是适当的投资可以增加资产的增值潜力。 退休老人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到股票或股票型基金中,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总之,退休老人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并进行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 同时,他们还需要定期评估自己的投资组合,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美国非金融企业中债券比例高于股份,而中国却是股份高于债券原因

要了解什么情况下中国企业可以发行债券,我们就要知道一下几个方面,你应该可以找到你要的答案企业债券和股票一样,是资本市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市场结构要求包括企业债券在内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共同协调发展,这既有利于金融领域的改革,社会信用的优化,同时又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 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中,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远大于股票市场。 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及其结构的完善,进而影响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 1.企业债券市场占整个债券市场的比重较小。 据统计,1991-2002年间,国债发行总额为亿元人民币,企业债券总额仅为3050亿元人民币,占国债总额的10%,实际上,国债市场大于企业债券市场的情况,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普遍存在。 经济与金融发展历史规律研究也表明,政府债券市场大于企业债券市场似乎是必然的现象。 但是,中国债券市场与企业债券发展的差距如此之大,却是十分少见的,它远高于国际资本市场的平均水平。 2.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相对较小。 2002年末,包括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托管的债券,再加上凭证式国债,总共为2.8万亿元人民币,债券总值相当于GDP的29%左右。 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债券总值与GDP的比例远高于此,如:美国的债券总值占GDP的比例为143%,日本为136%,欧盟15国为82%,全球统计债券相当于GDP的比例为95%.在我国债券总体发行规模小而国债又占相当大的比例情况下,国债发行规模和GDP增长之间保持了较显著的相关关系,国债发行基本上与宏观经济增长态势相一致,而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与GDP增长间不存在正相关,不能对我国GDP的增长作出适应性反应。 3.企业债券融资相对滞后。 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来说,企业的价值,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负债的持续增加而上升,企业的融资顺序表现为:内部融资优先于债务融资,债务融资优先于股权融资。 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过度依赖股权融资,忽略债券融资,造成了我国企业股票发行的规模远远超过了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即存在有股权融资偏好。 这种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滞后性不仅导致了企业融资手段的单一,而且影响到股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充分发挥。 4.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具有明显的管制特征。 在发行环节,目前仍采用发行计划规模管理,募集资金投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具体发行采取审批制的监督管理模式;债券发行进行实质性审批,难以采用法律、法规许可之外的金融工具,从而债券品种的创新受到极大限制;价格受到管制,如债券利率区间的限制,企业债券的利率在管制下缺乏弹性,无法公允反映债券之间的风险收益差别,使企业债券和其它金融工具之间难以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同时,证券经营机构的行为受到管制,发行对象和发行区域受到管制等。 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约束和障碍 造成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障碍,也有市场约束。 1.政府政策方面。 出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考虑,政府赋予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这两大历史使命,而后者又是主要的。 企业债券的作用是为企业筹措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而股票和国债同时还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股权融资和国债由此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由于这种政策的倾斜,在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我国债券融资的计划性。 国家每年都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财政货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证券市场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对股票和债券的发行额度作出总量安排和结构控制,债券发行尤其是企业债券发行长期实行多部门行政审批制,因此,出现一些市场差别问题。 2.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 第一,企业缺乏独立财产权,造成部分企业债券兑付困难。 由于发行企业债券的企业没有独立的财产权,因此并不能真正承担履行债务契约的责任和义务。 也就是说,他们可以从融资活动中获得资金以满足生产经营及企业员工福利待遇的需要,却不能真正承担融资失败的财产责任,一旦融资失败,责任最终只能由国家来承担。 第二,一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重股轻债”,缺乏发债的内在动力。 在我国,有资格上市的公司基本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国有股一般占控股地位,而国有产权所有者缺位,这种特殊的产权结构导致了“内部人控制”,公司经营者的目标常常并不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经营者自然首选股权融资,后选债务融资。 3.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我国债券二级市场由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组成。 由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不接纳企业债券,原来可以交易企业债券的地方性交易中心又被关闭,企业债券的流通与转让只有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一条路,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存在许多不必要的限制条款,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 截至2003年11月,在深、沪两个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仅有24只,日成交额平均不足5000万元人民币,每只债券的日成交量只有几手至几十手,有的甚至没有成交。 如此小的交易量,对于整个企业债券市场而言,可以说几乎没有流动性,影响到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从而使债券市场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市场发展也受到 4.信用评级中介机构发展滞后。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与成熟,主要表现企业债券评价体系是否规范。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都是由拥有独立财产、承担无限责任并完全靠出售自己的评价结果来盈利生存的信用评级机构独立进行的。 我国信用评级也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完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债券评级机构不对评估结果承担无限责任,这就导致一些评级机构为了达到盈利目的,出具虚假评级。 第二,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不仅所受约束比国外评级机构少,而且在评估技术和经验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所评价出的信用级别的参考价值较低。 三、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对策建议 1.积极推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对策建议。 政府在政策上应支持企业债券的发展,大力推进债券发行制度的市场化建设。 企业债券发行应向核准制、注册制过渡,改变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期限和利率水平由政府决定的状况,不论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及规模大小,都要由企业自己根据自己的信用级别、偿债能力和融资需要,以及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债券发行的利率水平和还债期限,以便使各发行主体的信用差别得到显示,提高企业债券应有的供给弹性和价格需求弹性。 政府对债券市场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担保、受托人和信息披露等法律制度体系,形成对公司发行债券的硬约束,降低违约风险。 同时,要鼓励发债企业在利率形式、债券形式、付息方法、期限品种结构等方面不断创新,以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2.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宗旨是实现财产权的分散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途径则是大力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等。 只有经过规范的产权制度改革,企业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真正市场主体,才能转变“重股轻债”的观念,才能真正承担债券融资的风险与责任。 这是发展、壮大企业债券市场的关键环节。 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以防止企业负债率过高和财务风险过大,约束企业经营中的道德风险,确保债务本息能够得到正常支付。 3.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 国外的经验表明,随着债券流通性的增强,投资者会自动增加投资的需求。 因此,发展我国企业债权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企业债券的流通问题。 (1)要加快债券二级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应配合利率市场化进行改革,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止垄断定价,逐步放开企业债券转让流通价格。 其次,对场外交易市场和场内交易市场予以明确的定位,不同发行方式和规模的企业债券可选择不同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市场。 (2)要搞活我国企业债券流通市场,还必须培育大量的机构投资者。 应允许基金公司、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信用评级较高、风险较小而投资回报相对较高的企业债券;考虑设立企业债券市场基金,专门支持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债券市场引入更多的资金。 此外,还可以在企业债券市场试行做市商制度。 由承销商担任做市商,不仅可以活跃企业债券的流通,而且能够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企业债券市场的投资。 4.健全信用评级制度。 为了方便投资者判断债券风险、了解发行主体和市场的有关信息、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和对称性、保证市场运行公正合理、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必须充分发挥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健全信用评级制度。 一是建立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 有关部门应该组织制定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级方法,以便各个评级机构共同遵守,保证评级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统一性。 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评级机构。 国家可以委托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 三是引入国外信用评级机构。 这样可以在竞争中不断地提高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市场信誉,最终形成公允的信用评级体系。 四是在信用评级责任方面,将评级的公允性完全交给中介机构,而监管部门只需对评级机构进行监管,由市场来决定评级机构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志民。 中国机构投资者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黄少安,张岗。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经济研究,2001(11) 3.江春。 产权制度与金融市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4.何德旭,李武。 关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的思考。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8)你好

退休金的基本特点

美国退休金计划事实上所有私人退休金计划都符合联邦政府规定的可以得到优惠税收待遇的项目的要求。 有利税率表现于三个方面:1.在一定限度内,公司的退休金支出是可减免课税的;2.退休金基金的投资收入是免税的;3.不在雇员挣得退休津贴时收税,只在退休津贴发放到退休工人手中时才收税。 为了保证这些有利税率的实施,退休金计划收益不可以向高收入的职员倾斜;人们必须通过有组织的基金来履行退休金计划的支付义务。 (关于这点以及其他一些由来已久的特点的更多细节参见McGill和Grubbs)收益由退休金计划设立的公式来计算。 有两种基本的退休金计划种类,指定缴纳型和指定收益型。 指定缴纳型退休金计划指定缴纳型退休金计划规定了公司每年要向退休金基金缴纳的数额。 基金会分配给各个雇员,这很像银行存款账目或是共有基金股份。 雇员达到退休年龄时,通常将一次得到积累起来的全部的钱,或者他也可以用这些钱来购买退休年金。 据个例子说,假设一个指定支付型退休金计划规定每年一个雇员工资的5%必须缴纳到退休金基金中。 假设一个雇员30岁开始工作,60岁退休,每年挣美元。 那么,公司每年要缴纳的金额应该是2500美元(美元的5%)。 如果退休金基金的年收益是每年8%,在他退休时,这个雇员将在退休金基金中拥有美元。 这些钱可以购买一个二十年的每年支付美元的退休年金。 指定收益型退休金计划指定收益型退休金计划规定了退休雇员每月收到的金额而不是雇主每年需要向基金缴纳的金额。 通常,收益是用工作年数和所占工资比重来描述的。 比如说,退休金计划会规定雇员每年必须得到的金额是,他工作的最后5年的平均工资的1.5%,乘以他工作的年数得到的数额。 如果一个雇员30岁开始工作,60岁退休,并且在他工作的最后5年中的平均工资是美元。 他每年应该得到的退休金就是美元。 这名雇员的公司必须支付这笔事先约定的金额,可以每年从退休金基金拿出这部分钱,也可以为雇员向保险公司购买这笔年金。 由于这些退休金的花费是可以减免课税的,公司需要设立一个“基金精算计划” 来积累足够的金额支付约定的收益。 基金精算计划把相关的计划条款、雇员特性和基金数额大小的信息以及对未来的利润、工资、职工流动率、死亡率、伤残率的预期集中起来。 综合考虑这些信息和预期,精算师将评估出公司未来的退休金支付义务以及每年能履行那些支付义务的支付计划。 不同的利润率和工资的预期,会在每年的支付量上造成很大的不同。 一条经验性的判断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期的利润率提高1%,退休金债务会减少15%。 类似地,对于给定的某个年份,不同的精算方法计算出的需要支付的数额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即使两种算法在支付计划特性以及精算预期的判断上保持一致。 比如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87号声明为财务状况的披露规定了一种特定的精算方法,当这种算法首次于1986年得到应用时,Firestone公司的退休金支出提高了900万美元,但是Goodyear公司的退休金支出却减少了4000万美元。 在联邦法律、会计学标准的规定下,预期估计和筹资方法的浮动范围都已经减小了。 退休金计划的终止退休金计划是可以终止的。 在指定缴纳型退休金计划中,参加退休金计划的雇员只要从基金公司转向保险公司并且停止向基金缴费就可以了。 指定收益型退休金计划的终止则相对复杂和有争议一些,因为退休金基金中的资产并不完全等同于约定收益当下的价值。 如果基金的资产超过了约定的收益,超过的部分将返还给雇主。 如果一个公司经营不善,它的退休金基金中的资产不能承担支付义务,短缺的部分将部分地由退休金收益保障公司(PBGC)来担负。 退休金收益保障公司是联邦政府根据雇员退休收入安全条例(ERISA)而建立的一个公司。 经济问题大量关于退休金政策的文献中一个基本前提是,在美国,退休金收益并不是免费的:它们是用来代替现时的工资而支付给雇员的。 经济学家发现,边际税率越高,退休金占雇员工资的比重就很有可能越大。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退休金是一种避税的好方法。 另外,一个人的收入越高,他的退休金收益占他现时收入的比重也越高。 比如说,一个人的收入翻了一番,退休金占他收入的比重,从8%增长到12%。 大约75%的工人都参加了指定收益型退休金计划。 大多数拥有工会的大型公司都会参加指定收益型退休金计划。 指定缴纳型退休金计划平均而言的覆盖面比较小,但是数量上却更为巨大(退休金计划中的大约75%都是指定收益型退休金计划)。 指定缴纳型退休金计划从过去一段时间到现在正在快速发展,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得指定收益型退休金计划在操作上花销更大,对于小型公司尤其如此。 公司该如何抉择投资多少钱到退休金基金中以及应该把这些资金投资到什么地方呢?对于指定缴纳型退休金计划来说,前半个问题很容易回答:雇主每年必须缴纳约定的金额(比如说,工资的5%),而且没有别的出资决策要做出了。 所以,剩下的唯一的问题就就是如何用这些资金进行投资。 最佳证券投资理论认为,各种股票、债券、短期国库券的多变的组合将使雇员受益最大。 投资组合中的相对比重将依据雇员的对风险的偏好来决定:雇员愿意承担越大的风险,股票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由于各人对风险的看法不同,并且当参与退休金计划的雇员年龄增大时,指定缴纳型退休金计划通常允许参与人自主决定他的资金在各种共有基金中的分配比例。 对于指定收益型退休金计划而言,之前提到的问题的两个方面都要复杂多了。 在实际中,大多数退休金计划刚刚好“完全筹集”(资产等于雇员已经挣得的收益的折现值),这些退休金基金是平均分配给股票和债券的。 经济学家们并不能确定为什么会是这样子。 他们想出了两个可能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经济学家假定公司拥有退休金基金。 如果是这样,公司将要选择净折现值最高的投资组合。 这会导致截然相反的两种方案:筹资不足并购买风险资产,或者超额筹资并购买高级债券。 第1种方案有什么道理呢?在联邦法律的规定下,一个公司要终止退休金计划,只能在退休金基金多于收益增长的情况下,或者这家公司破产了。 如果一家公司破产了,PBGC将履行公司没有完成的支付义务。 公司向PBGC支付的保险费里并不包括退休金基金投资风险的费用。 因此,政府的保险计划给了公司这样的激励,即只以预期最少的需要量储备退休金基金,尽可能地用退休津贴来代替雇员的现时工资,然后把这些资金都投资到风险资产上,比如股票和后保债券。 如果这些投资盈利了,公司就从这当中赚到了钱。 如果投资失败了,政府和雇员将承担损失。 注意这和联邦存款保险的相似之处:都激励人们去投资风险相当大的资产因为政府(事实上是纳税人)将承担损失。 再来看看第2种方案——超额筹资并购买债券。 这种方案有道理是因为它减少了股票持有人要支付的税款。 股票持有人可以通过把他们投资组合中的高税率资产转换成可免税的退休金基金就可以达到减免税收的目的。 这种方案要起作用,需要股票持有人拥有退休金基金并在之后提取它们。 更重要的是,股票持有人可以以公司的账户发行债券(这样公司利得税率可以减免)或者把收入投资到退休金基金拥有的债券中来增加财富。 超额筹资方案在持续的投资计划上效果最好,因为一旦计划终止,恢复的额外的退休金基金资产在交付给公司的过程中将被扣去一大笔特许权税,税率依据具体情况,从20%到50%不等。 因为一个方案会导致向股票和后保债券的投资,另一种方案导致向低风险债券的投资,公司应该会采取这两种方案混合的方案。 这可以解释上述的大约对半开的退休金计划的投资方式。 另外,这种对半开的方式也反映出信托公司作为受托者的“风险厌恶”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为了满足ERISA提出的“审慎行为人”的投资要求。 第二种关于投资分配的解释基于这样一种认识:雇员,和雇主一样,由于可以参与退休金基金的使用,暗中拥有着退休金基金。 怎么回事呢?尽管总退休金基金收益是通过收益公式来分配的,但是,总收益也由基金的使用情况决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平衡的投资方式很好的保证了雇员的总收益,因为雇员们分担了基金好的和不好的使用结果。 为什么公司会允许雇员拥有退休金基金呢?一个理由是,对于那些受薪雇员,这是一种信号,告诉雇员们为公司长期服务对他们自己来说才是安全的;对于工会雇员,公司会担忧工会坚持高工资的要求最终会把公司逼入破产境地,公司希望它的雇员对公司的长期生存有更强的意愿。 如果他们的退休金筹集不足,雇员们就会产生这样的意愿,因为他们只有公司存在下去,他们才能拿回全部的收益。 这种激励在超额筹资的指定收益型退休金计划和指定缴纳性退休金计划(此时,退休金计划必须是完全筹集的)下相对弱一些。 这解释了为什么工会计划几乎排他地占有了指定收益型退休金计划的各种品种,而且,在ERISA之前,工会的筹资比非公会少百分之三十。

标签: 增加债券的比重 减少股票的比重 临近退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