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泰斗:分析和评估大股票的历史与未来

admin 2 0

前言

大股票是大盘股,通常市值超过 100 亿美元。它们是股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寻求稳定性和长期增长回报的投资者而言具有吸引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大股票的历史、当前趋势和未来前景。我们将分析它们的表现,评估它们的风险和回报,并讨论影响它们未来的因素。

大股票的历史

大股票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当时铁路线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需要大量资金。这些大型公司发行股票来筹集资本,并很快成为股市上的主要参与者。

20 世纪,科技、金融和医疗保健等行业的崛起导致了大股票的兴起。这些公司受益于规模经济和品牌忠诚度,并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大股票的表现

大股票通常表现优于整体股市。晨星公司的一项研究发现,从 1928 年到 2021 年,大盘股的年化回报率为 10.1%,而整体股市为 9.9%。

这种表现优势可以归因于几个因素,包括:

  • 更高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
  • 更大的财务灵活性
  • 更有吸引力的估值

大股票的风险和回报

虽然大股票通常表现优于整体股市,但它们也存在风险。这些风险包括:

  • 市场风险:大股票会受到整体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 行业风险:大股票集中于特定行业,这些行业可能会受到经济衰退或技术变革等因素的影响。
  • 公司风险:个别大公司的表现可能受到管理层、财务问题或诉讼等因素的影响。

大股票也提供了潜在的回报。这些回报包括:

  • 稳定性:大股票通常表现出较低的波动性,这对于寻求长期增长回报的投资者来说很重要。
  • 影响大股票未来的因素有很多,投资者在评估投资决策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通过全面了解大股票的历史、当前趋势和未来前景,投资者可以做出明智的投资选择。


对冲基金:一个分析的视角的译者序

《对冲基金:一个分析的视角》译者序(该书出版时对《序》略有修改)2008年11月18日中午,我站在浦东一座写字楼的走廊里,望着陆家嘴灰蒙蒙的天空发呆。 这时接到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李季博士的电话,问我是否愿意翻译一本关于对冲基金的书。 我不禁暗暗佩服,觉得她真有眼光,10月5号证监会才宣布启动融资融券试点,并刚刚组织有关券商参与融资融券联网测试,她就盯上对冲基金了。 “我把原著给你寄去,你先看一看”,她说。 几天之后,我收到了原著。 翻开一看,满纸都是流动性、序列相关性、因子模型等熟悉的术语、各种各样的公式、一望即知是用Matlab或Excel绘制的彩图,以及二三十页参考文献,书后还附了一段Matlab程序,我当即就有了把它敲进电脑运行一遍的冲动。 这书恐怕是有学术价值的,我边想边去看书名和作者名字,当Andrew W. Lo这个名字跃进我双眼的时候,我不禁心中一动,连忙拿起手机给她发了短信:“这书的作者是罗闻全啊!罗闻全!你放心吧,我一定会认真对待的!”一、罗闻全及其学术成就在西方金融学界,罗闻全(Andrew Wen-chuan Lo,简作Andrew W. Lo)是赫赫有名的金融学家(个人主页见下面的“扩展阅读”)。 然而,对于我国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大多数师生来说,这个名字却是相当陌生的,例如其著作《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The Econometrics of Financial Markets)的中文版居然将其名字译为“安德鲁.W.罗”,即便是在7年之后的2010年,一本关于对冲基金的书上仍将其译为“安德鲁.罗”,因此这里有必要详细介绍一下罗闻全。 罗闻全于1960年4月18日出生于香港,此后曾在中国台湾地区居住。 5岁那年,罗闻全全家从台湾移民到纽约。 他的母亲Julia Yao Lo(约1927—)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在她的悉心教导下,罗闻全的姐姐和哥哥先后获得了有“少年诺贝尔奖”之称的“西屋科学天才少年奖” 。 后来,老三罗闻全从8年级跳级进入著名的Bronx科学高中,经过刻苦学习,也获得了这一奖项。 真可谓天才之家,一时传为佳话。 后来三人又都获得了世界性的学术声誉,与其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关于罗闻全的姐姐和哥哥,我们知之甚少。 在Peter L. Bernstein所著的Capital Ideas Evolving(中文译名《投资新革命》)中,称他的姐姐是一个分子生物学家,哥哥是火箭科学家。 译者推测他的姐姐是Cecilia Wen-ya Lo(简作Cecilia W. Lo,音译罗闻雅,约1951—),她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她于1974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学士学位,1979年获洛克菲勒大学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 1980年,她在哈佛大学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此后历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系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发育生物学实验室主任,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中心主任。 她现任匹兹堡大学药学院发育生物学系教授,是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和先天性心脏病学家。 她的丈夫段崇智(Rocky S. Tuan)是世界著名的肝细胞生物学家和组织工程学家,有着与她相似的游历和教育经历。 二人于1976年结婚,2009年夏天一同前往匹兹堡大学执教。 译者推测罗闻全的哥哥是罗闻宇(Martin Wen-yu Lo,简作Martin W. Lo,约1953—),他于1981年获康奈尔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后任职于由西奥多?冯?卡门(Theodore von Karman)和钱学森等人创建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帕萨迪纳喷射推进实验室(Pasadena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并于2001年提出了举世闻名的“星际高速公路”(Interplanetary Superhighway)技术。 1977年,罗闻全从Bronx科学高中毕业,考入耶鲁大学,打算学习数学、物理和生物化学,因为这些学科看起来很“酷”,同时这也是他的姐姐和哥哥学过的专业。 但是在第一学期期末,他邂逅了一位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学习经济学的高中同窗,在她的建议下,他去麻省理工学院选修了默顿(Robert C. Merton,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主讲的金融学,从此经济学和金融学引起了他的兴趣。 他在Bronx科学高中时,曾经阅读过科幻小说家Isaac Asimov的《基地》三部曲(Foundation Trilogy),其中讲到有个数学家创立了一种叫做心理历史学(psychohistory)的人类行为理论。 根据该理论,心理历史学家在获取有关人类情感倾向的大量数据后,便能根据这些数据精确地预测未来。 罗闻全认为Asimov的描述完全可行,而且他想成为那个实现它的人;而经济学,特别是博弈论和数理经济学看上去都是做这个研究的最好的出发点。 于是,他致力于研究经济学,于1980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5至1989年期间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等职,其中1987年至1988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任W. P. Carey财务学讲座副教授。 1990年,29岁的罗闻全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 从那时起至今,他一直留在麻省理工学院,并在斯隆管理学院创建了MIT金融工程实验室(MIT Laboratory for Financial Engineering)。 该实验室汇集了一大批著名的金融学家,因此其代表着美国金融工程的最高水平。 2004年,罗闻全当选为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最年轻的院士。 罗闻全被公认为金融学家、金融工程学界领袖、对冲基金研究领域泰斗和生物金融学的创始人,华人金融学家的第一人。 1998年,美国《商业周刊》将他评为金融学术界最有前途的三颗新星之一。 在Peter L. Bernstein的《投资新革命》(Capital Ideas Evolving)中,依次讲述了萨缪尔森(Paul Sameulson,1915年5月15日至2009年12月13日,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Robert C. Merton,1944—,1997年诺奖得主)、罗闻全、希勒(Robert Shiller)、夏普(Willam Sharpe,1934—,1990年诺奖得主)、马克维茨(Harry Markowitz,1927—,1990年诺奖得主)和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1941—,1997年诺奖得主)的投资思想——罗闻全赫然跻身世界金融学大师的行列。 这样看来,未来罗闻全和希勒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并非不可能的事。 罗闻全的研究领域覆盖了金融理论、金融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投资组合管理、对冲基金和金融计量经济学。 他雄心勃勃地希望能够像Asimov描述的那样建立一套能够预测人们在金融市场中的行为的理论。 他最著名的贡献包括:于1988年提出方差比检验,并实证地指出股价即使对于广义的随机游走假设来说也是不满足的;指出金融学中的经典教条——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是不成立的,并提出了用于替代EMH的适应性市场假说(Adaptive Market Hypothesis,AMH);开创了生物金融学;发展了金融学中经典的Markowitz的均值—方差分析框架,提出了均值—方差—流动性分析框架;等等。 与恩师默顿等人一样,罗闻全的研究与实践密切相关,他是研究对冲基金的泰斗,同时也是对冲基金Alpha Simplex Group的创立者和合伙人。 罗闻全发表了大量一流的论文和著作(见其个人主页),可谓著作等身。 其与John Y. Campbell和A. Craig MacKinlay合著的《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获1997年度保罗.萨缪尔森奖,并成为金融计量学的经典教材。 2004年9月,我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所上的第一节课就是这门课。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刚上课时教室里挤满了想选这门课的学生,但是这门课实在太难,王一鸣教授在讲台上讲得如行云流水一般,大家却如闻天书,第一节下课时就逃走了一半,到第三节课下课时,已经只剩大约10个人了。 我每每竖着耳朵,战战兢兢,生怕漏掉一句,侥幸坚持到了最后,中间还阅读了罗闻全写的有关论文,从此把他当成了偶像。 读者阅读的这本书的原著是2008年出版的,全书包括10章,由罗闻全教授等发表的一系列高端的学术论文组成。 本书理论与实践兼具,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崇高的学术声誉。 阅读本书,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美国对冲基金行业,而且还可以对罗闻全教授的研究方法、学术思想有所了解。 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我一再拖延交稿日期,居然拖到了很久。 二、对冲基金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已经来了,对冲基金还会远吗?在美国,对冲基金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 在1998年金融危机、2007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对冲基金对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标志着对冲基金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一支新兴力量和一个新的系统性风险来源,美国政府为了将对冲基金“这头巨兽关进铁笼”,也做了不懈的努力(见本书第7、9、10章)。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60多家公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上千个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和专户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发行的集合理财产品和专户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部门、证券公司的自营部门、信托公司、保险公司持有的保险基金、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以及数千个私募证券基金公司发行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等等。 这些机构投资者都可以被统称为“基金”。 在2010年4月之前,A股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都是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虽然部分机构会参与一些固定收益套利型、事件驱动型、濒危证券型、基金的基金型或可转换套利型策略,但是规模和深度都有限,无法进行典型的“对冲”业务,没有任何一个公募机构把自己定位为对冲基金,也极少有私募基金宣称自己是对冲基金。 2010年1月8日,国务院原则上批准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并于3月19日宣布在光大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广发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国信证券等6家证券公司率先试点融资融券,3月31日正式启动试点交易。 此后2010年6月8日、12月25日两次扩大试点范围,使试点券商增加到25家,约占全国券商总数的四分之一。 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上市。 如果不出意外,转融通业务将于2011年推出,这将扩大对冲业务。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是中国证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标志着A股市场从此摆脱了只能做多、难以采用杠杆的限制,可以进行多空双向交易。 更重要的是,这还意味着中国将迎来对冲基金大发展的时代,只要政策允许,越来越多的私募甚至公募基金公司将发行对冲基金,包括做多/做空股票对冲型、偏向卖空型、管理期货型等类型。 2010年4月23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从事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和《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对基金投资股指期货的投资策略、参与程序、比例限制、信息披露、风险管理、内控制度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对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有关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2010年7月7日,证监会宣布,基金专户理财业务可以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并且“考虑到专户理财为非公募产品,其投资人均为具有较强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投资者,因此,专户理财业务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总体原则应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为主,监管机构不再对专户理财业务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投资目的、投资比例、信息披露等内容进行规定”。 2011年3月,证监会下发了《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的交易指引(征求意见稿)》,阳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将由此获准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而这意味着它们将开展“对冲基金业务”。 实际上,2010年4月份之后,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剧烈的日内波动、融资融券规模的日益增长,都表明可能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在从事对冲业务。 2010年年中,译者就了解到不少大型公募基金公司正在研究对冲基金业务,一旦政策放开,就将申请成立做多/做空股票对冲型、管理期货型等对冲基金。 2010年12月中旬,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一只采用期指套利策略的“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其实就属于对冲基金。 2010年底,中国证监会出具了《关于核准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设立国泰君安君享量化限额特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批复》(监许可[2010]1937号文),允许该公司发行集合理财产品“君享量化”。 该产品的投资策略是“采用市场中性策略,在尽量对冲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将投资组合的Beta值控制在-0.3至0.3之间),运用数量化选股及指数套利等策略,获取长期稳定的绝对回报。 ”2011年3月7日,“君享量化”正式发行,受到投资者追捧,一天之内募集资金就达5亿元。 这是2011年1月25日《证券投资基金股指期货投资会计核算业务细则(试行)》出台后严格按照该细则设计的第一只对冲类产品,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个正式的对冲基金,2011年由此成为中国“对冲基金元年”。 几乎在同时,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推出了采用对冲策略的“一对多”理财产品。 预期一两年内对冲基金将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出现。 中国对冲基金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将至少对资本市场的三方参与者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一,它将促进各个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投资理念、研究方法和风险管理的改变,并将加剧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竞争,从而大大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降低期望收益率,因此缺乏竞争力的机构将被逐渐淘汰,甚至还可能改变基金的组织形式——这类似于罗闻全所提出的适应性市场假说和生物金融学:以前,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散户、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基金等多个“物种”在为相当充裕的资源而竞争,因此市场效率较低;以后,增加了对冲基金这一蓬勃发展的新物种,“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源最终会锐减,这转而会导致生物数目减少,从而降低了竞争的水平,并最终导致循环重新开始。 有时,循环会收敛到角点解,即某些物种灭绝、食物资源完全耗尽或者环境条件发生剧烈的变化”(见本书第9章)。 未来机构投资者竞争业态的变化也将加快,具有竞争力的机构将更快地崛起,缺乏竞争力的机构将更快地衰落乃至退出市场。 投资经理们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因为他们必须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 对冲基金还将成为新的系统性风险来源,一次偶发的事件足以对很多投资能力并不差的机构投资者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参见本书第7、10章)。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能最快地适应变革的“潮人”才能生存下来。 这些都是值得基金从业者关注的问题。 第二,它将给专门向机构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的证券分析师们(主要在证券公司的研究部门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在机构投资者为资源——收益率——进行残酷竞争的同时,证券分析师们也在为自己的资源——机构投资者的佣金和评价——进行着残酷的竞争。 从2003年至今,每年10月进行的“新财富”全国“最佳证券分析师”排名,一直是分析师和证券公司研究部门争夺的主要阵地,全国排名前20位的证券公司研究部门大多根据“新财富”排名来确定分析师的薪酬。 而分析师的“新财富”排名越高,市场影响力越大,他为所在的研究所赚取的佣金就越多。 但分析师的研究属于商业化的研究,并非严谨的学术研究。 作为基金公司的投资策略分析师,译者深知分析师行业“20%靠研究,80%靠忽悠”的说法并非完全是戏谑。 从长期来看,这种竞争业态将逐渐改变,而对冲基金的发展将推进、加快这种变革。 未来分析师必须具有更宽广的视野、更全面的知识、更高的研究能力、更深厚的数理知识和建模水平、更好的选股择时能力,要求他们不仅能在适当的时机给出买入建议,还要在适当的时机给出卖空的建议。 缺乏数理知识和建模能力、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主要靠“忽悠”混迹市场的分析师将难以立足。 对于由分析师所组成的证券公司研究部门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 而且,系统性风险的加大将对证券公司研究部门获取的佣金额带来影响,并加大佣金额的波动性,甚至影响到整个证券公司的业绩(虽然咨询业务的佣金收入在证券公司的全部利润中占比普遍很小)。 第三,作为资本市场监管部门,中国证监会必须考虑如何才能对对冲基金进行有效地监管。 根据国际经验,在特定的情况下,对冲基金的行为可能会给金融市场造成猛烈的冲击,因此如何对对冲基金进行监管一直是学术界和管理层讨论的热点,美国到目前为止也没能建立起对对冲基金进行监管的法律框架和机构(参见本书第9.4节)。 我国的私募基金行业与美国的对冲基金一样,多年来一直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没有专门的监管法律,而它们可能正是未来对冲基金的主体。 不过,加强监管毕竟是国际趋势,我国也不例外。 2011年1月中旬,《证券投资基金法(修正草案)》正式公布。 其中第二条规定:“公开或非公开募集资金,运用所募集资金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进行证券投资活动,适用本法。 ”“前款所称证券,包括买卖未上市交易的股票或股权,上市交易的股票、债券等证券及衍生品,以及国务院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投资交易品种。 ”这样就把资本市场上各种机构投资者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并且《修订草案》的第十章“非公开募集基金的特别规定”,明确地把私募基金纳入监管范围。 显然,尚处于婴儿时期的另类投资也将被纳入该法的监管范围,这无疑符合对对冲基金加强监管的国际趋势。 与我国的对冲基金一样,我国对对冲基金的监管也将在发展中不断摸索前行。 总之,对冲基金的发展将对资本市场上所有的个人参与者、机构参与者、监管部门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它还将促进学术界和理论界的研究工作。 虽然目前国内已经翻译出版了三四部关于对冲基金的书籍,但是学术价值有限。 作为一本系统地介绍对冲基金投资的、具有深厚学术价值的著作,本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而且,由于难以获取专门的数据,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对冲基金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定性分析。 中国对冲基金的蓬勃发展,必将催生类似CS/Tremont和Lipper TASS这样的对冲基金专门数据库,催生类似对冲基金研究公司(HFR)这样的对冲基金专门研究机构,并促进国内研究水平的提高。 译者大胆地猜测,不久的将来,对冲基金类课程就将成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三、本书的翻译过程与致谢多年以来,我国僵化的学术体制、个人所得税制度和学者们面临的巨大的生存生活压力导致有能力的、严谨的学者不愿意从事翻译,而部分浮躁的译者——其中不乏名校教授——则趁机大行其道,置学术道德于不顾,把翻译当做钓名沽誉的手段,导致大量国际一流的学术著作被低劣的译者糟蹋了,让无数学子痛心不已,我在求学期间就对此深有感触。 久而久之,大家宁愿直接阅读英文原版,而对中文译本敬而远之。 然而,并非人人都有能力、时间和精力去获取并阅读英文文献,而这导致国外的优秀作品迟迟不为国人所了解,像罗闻全这样的世界顶尖学者的名字在国内居然鲜有人知,就是一个例子。 当初出于对罗闻全教授的崇敬,我下决心把这本书翻译好,甚至一度计划将他1998年出版的著作《华尔街非随机漫步》(A Non-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也译为中文。 但是做到好的翻译何其难也!翻译之艰辛,不亲身经历,永远无法体会。 一个合格的翻译者不仅必须具有优秀的中英文功底、深厚的专业知识、涉猎广泛,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心态平和,无欲无求,坐得了冷板凳,吃得了苦,绝不能把它当作钓名沽誉的手段,否则只会糟蹋原著(这种恶例不胜枚举)。 本书原著只有300多页,我却花了一两千个小时来翻译——工作之余,就把自己关在租来的斗室里,将业余时间几乎全部花在上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宅男”,这样无非是想做到无愧于心。 专业文献的翻译,尤其推崇一个“信”字,必须把原作者的意思准确无误地传达给中文读者,因此翻译时决不能不懂装懂,胡乱猜测。 在“信”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达”。 无奈“求其信已大难矣”,“达”字更难,至于“雅”字,则是我辈不敢妄称的。 为了自己这些倒霉的信念,我花去大量的时间查找资料,力求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原意。 此外,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并能获取更多的信息,我还在书中撰写了将近120条译者注。 这些注释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出原著中的错误,大约占10%;第二类是对原著的意思进行解释和补充,以便读者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正文,占将近90%;第三类是对专业术语的译法进行说明,大约只有几条。 有时为了写好一个注释,就要花去七八个小时查找资料。 而且为了保证质量,我不敢寻找合作伙伴,因为通常英文好的专业基础未必好,专业基础也好的未必有严谨的态度——根据我的经验,凡是由一个老师带着一堆学生翻译的书籍,往往比较容易出错。 因此,本书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人翻译、校对的,并对书中部分数据做了计算验证,还用书中提供的数据和程序绘制出了一部分图形。 这种执着严重地损害了我的健康,常常因为伏案过久而周身不泰,中间有数次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后悔当初不该一时冲动接下这个差事,想放弃了事。 后来支持我完成的,居然是这样一个想法:翻译完这本书,就再也不涉足这类工作了!不过翻译也并非全无好处,它迫使我透彻地阅读本书,并有助于扭转我工作之后难以静下心来读书的恶习。 1918年4月,爱因斯坦在柏林物理学会为普朗克(Max Planck)六十岁生日举办的庆祝会上演讲说:“首先我同意叔本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由、变化不定的欲望的桎梏。 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于我心有戚戚焉。 本书的初稿是2010年6月10日完成的,此后一周回家探望父母,每天陪着年逾古稀的父亲在医院打点滴,并在其病榻前修改出了第二稿。 最终交给编辑的是第五稿。 我常常想,倘若我从小没有那么强烈的求知欲,没有阅读那么多书籍,从而没有被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所蛊惑,没有梦想着修齐治平,没有养成耿直严谨的坏毛病,而是安于平凡,处事圆滑,抛弃理想,追求金钱,我就不会读这么多年书,走这么多弯路,就可以早日赚钱赡养父母,他们或许就可以免于疾病之苦、安度晚年了。 然而往者不可谏,唯有叹息!在翻译的过程中,我的导师......(因为未获得当事人授权,感谢的名单隐去)......,在此对他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特别感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李季博士和编辑王玲女士的辛勤劳动和热心帮助。 至于书中的不足之处,概由本人负责。 读者发现不足之后请务必来函赐教,以便我能在未来修订时更正之。 2010年9月6日于上海隆安公寓2011年5月15日修改于上海虹桥路

周立波是谁啊?

�0�2�0�2周立波生日:1967年4月22日 出生地:浙江省宁波市 居住地:上海市 祖籍: 浙江宁波 职业: 演艺 曲艺明星 身高:175厘米 体重:65公斤 星座:金牛座 语言能力:汉语,英语 上海海派式代表,深受一部分上海人喜爱。 最大的愿望:家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成名语句:阿拉头丝清爽吧 个人简介 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 周立波婚礼(20张) 周立波。 1981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 成名于80年代末,其表演风格独树一帜,融各派冷面滑稽于一体,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调侃和嘲讽。 周立波为了拓展自我局限,下过海、出过国,但始终牵挂着表演艺术。 在前辈王汝刚、严顺开以及好友关栋天、孙徐春等鼓励下,他终于再次鼓起勇气登上舞台。 当年有“上海活宝”之称的周立波 周立波照片(11张),虽然十多年不登舞台,风采却不减当年。 他告诉记者,这些年虽然没机会站在舞台上为观众表演,但骨子里的幽默感是压不住的。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这么些年的生活积累,社会阅历一直在促使我寻找全新的,能表现现代海派演艺文化的突破点,机缘到了,我会重新站上舞台。 果然,2008年底,由周立波创作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在上海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一票难求。 其艺术形式为独创的海派清口,一个人,一个提示夹,一张椅子,以上海话脱口秀的形式演出2个小时。 1990年,23岁的周立波曾因与反对他恋爱的女友父亲发生口角,导致其眼睛受伤而被判刑入狱三年, �0�2�0�2周立波被迫离开舞台,引起滑稽界一片惋惜…… 谈及那场几乎颠覆他艺术生涯的“意外”,周立波表示:“在经历了种种误会和波折后,我和岳父现在早已握手言和了,毕竟我和太太胡洁是真心相爱。 如今,我们还照顾着岳父。 而周立波前妻张洁在第三者插足前对于当初的选择也不曾后悔:“周立波有才华,也有责任心,过去的事都只是误会。 ” “我和她都是有故事的人,我半生的等待都是为她。 ”提到现在的新妻子胡洁,周立波赞不绝口,“我们早就生活在一起,有了很长时间的了解,我们两个人很合得来。 证早就领了,现在是时候公告天下了。 ” 周立波与“恩人”关栋天拗断的新闻引起轩然大波。 2010年8月15日下午,周立波和关栋天分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证实“分手”的消息——正在纽约休假的周立波表示:“以后的海派清口没有报幕员了。 ”而关栋天昨天也两度接受记者采访,“合作的确是不合作了,原因肯定是有的,但我不想说了。 ” 周立波的迅速走红,与关栋天密不可分,而走红之后的周立波对这位大哥也敬重有加。 2009年9月底,周立波在关栋天的新京剧《关圣》排练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没有关栋天就没有周立波。 在生活和事业上,关栋天是我的大哥,我永远是他的小弟。 ”他当时还表示,很愿意在《关圣》春节的演出中为关栋天捧场。 但还未等到春节,2009年12月,周立波新一季清口《我为财狂》刚刚开演就已传出两人不合的消息,但当时关栋天依然是周立波的“报幕员”,两人合作未见明显异常,直到2010年8月14日分手消息正式曝光。 编辑本段 表演特色 风格 演出看点梳着小分头,穿着得体西装,会说上海话、普通话、温州话,再加几瓶矿泉水,周立波不换装,不休息,一个人,一张嘴,一个提示夹,撑起了一台海派清口表演。 他的单口,既有传统噱头,更多时尚笑料;既有脱口秀,又有才艺表演和短信互动。 他正话反说,漫谈爱情、婚姻、家庭、事业、财富,常在不经意中穿插匪夷所思的连环噱头,并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与观众的闲[1]聊中。 滑稽泰斗周柏春逝世后,他以自己逼真的模仿让观众领略大师风采。 股票狂跌、次贷危机,他又推出“我为‘财’狂”财经专场。 周立波坦言,他的这种独创既有评书、小品的影子,更有脱口秀、独脚戏即兴活口的特色。 像“笑侃30年”由于“新型武器”多媒体的加入,昔日草绿军装、喇叭裤、爆炸头、上海电信博物馆中觅到的老式公用电话和砖头大哥大、“有车一族”珍藏的自行车票等珍贵旧物件,都在台上一一重现。 他自豪地表示:“我就是要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滑稽的艺术魅力,纠正一些同行错把庸俗当亲民的误导倾向。 ” 优势 周立波的专场艺术总监关栋天认为,戏剧舞台素来是严肃面孔多,但周立波的东西很轻松,“很多很平常的事,像小时候难得一吃的油条、油墩子、麦乳精,酵素茶,在他的嘴里说出来都很有趣,能说到别人的心坎里,引起大家的共鸣。 ”京剧名角关栋天告诉媒体,他们曾做过统计,一场演出的笑声超过500次,掌声也有200次左右。 出演《龙凤店》(2张) 杀手锏 周立波的杀手锏是“促狭”,他始终是20年前成名时的那一脸坏相,寥寥数语就能把观众逗乐。 他的噱头别具一格,表演亦庄亦谐,寓教于乐,台词更是充满了海派思维和丰富想象,如“去年股市是脑充血,充发充发,就半身不遂了”;“这30年,2只轮子少了,4只轮子多了,原来坐出租的是大户,现在坐出租的算散户”……在他嘴皮子的翻滚中,在紧贴时代的各种趣闻轶事里,观众们怀旧与感悟。 专家称赞:“充满笑声却处处蕴涵哲理的噱头,已不再是昔日的小市民滑稽,而进入了既适合老上海人又使新上海人折服的大滑稽境界。 ” 编辑本段 票房之王 被称作“票房之王”的周立波,其号召力,每次演出前伸长脖子苦等退票而不得的黄牛最有发言权。 280元的演出票,开价800元收,照样有人肯买。 周立波笑道:“现在许多演出票,价格都是虚高,又是促销价、优惠价、团购价,打折了再打折。 有的演唱会,几百、上千元的票子在剧场门口只卖10元 时尚的周立波(16张),但场内观众依旧寥寥。 我的演出拒绝团购包场,拒绝关系赠票,拒绝任何打折,要的就是实打实的散户、个体户,票子都是一张一张卖出去的。 观众掏了真金白银来买的,谁又肯随便退掉呢?” 海派清口从200多座的戏剧沙龙表演到600多座的兰心大戏院,再从900多座的逸夫舞台演到如今1300多座的美琪大戏院,越演越火。 兰心大戏院经理告诉记者,在周立波之前,兰心没有一轮票房能突破100万元,而他一轮就拿下了360万元。 为防止黄牛牟取暴利,他们不得不在每个售票点设置专人监控,每人买票也从限制6张到4张。 这下急坏了黄牛。 谈起票房奇迹,周立波快人快语:“这里没有任何偶然因素,只有必然的因果规律。 ” 他说,历史上经济越萧条,电影越繁盛。 上世纪20年代末,人们即使排队领救济,也会挤出几枚硬币,去买票观看疯狂喜剧、热闹歌舞片以及秀兰·邓波儿的甜美脸蛋。 周立波说,笑侃民生的海派清口,同样有当年好莱坞喜剧的疗伤效果,能帮助观众笑向未来,忘却忧愁。 周立波分析,海派清口受欢迎,就因为它励志向上、应景应时,常演常新,演绎的是社会热点和百姓心声,提倡的是健康思维和快乐人生。 他说,清口虽说形式独到,却需人生阅历作为积淀,这就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为了吸引更多的新上海人、新白领观众走进剧场,他每天坚持4小时读报、上网、看新闻,并随时把灵光一闪的绝妙好词记下来。 他说:“没有智慧的滑稽只能与庸俗为伍。 我想靠日复一日的修炼,把表演做到最好”。 编辑本段 个人作品 主要演出 2006年-2007年 《海派清口》(兰心大戏院) 2008年末 - 2009年初 《笑侃30年》(美琪大戏院) 2009年5月 - 今 《笑侃大上海》(美琪大戏院) 2009年11月 《我为财狂》(美琪大戏院)2010年东方卫视春晚与成龙及新七小福表演小品《拜龙学艺》 2010年3月24日~3月30日(每天一场)《我为财狂》(长宁国际体操中心) 2010年7月海派清口启动江浙巡演 周立波“下江南” 2010年7月参加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担任评委 2010年7月28日 《闪电星感动》,周立波化身“百家讲坛”讲师,现场鉴宝 2010年8月12日,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携《诙新闻》亮相上海书展首发签售 2010年8月27日,周立波现身上海新世界商城杜莎夫人蜡像馆,为自己的蜡像揭幕 2010年10月1日~10月7日 东方卫视《笑林盛典》“笑林·立波秀” 2010年东方卫视 《壹周立波秀》 2010年12月海派清口结束江浙巡演“下江南”很成功 2010年12月成立“海派清口”公益专项基金,积极为教育作贡献。 2011年1月8日 笑赢2011晚会 杭州 2011年2月东方卫视 《壹周立波秀》 2011年4月周立波携妻子做客《波士堂》 2011年4月“沈灏与周立波的音乐对话暨沈灏钢琴硕士毕业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举办 2011年5月东方卫视《壹周立波秀》 2011年6月周立波举办“钢琴、小提琴、大提琴、海派清口”四重奏室内音乐会 2011年6月27日《国家大事》 2011年9月3日南昌‘省体育馆’“周立波笑赢2011-精典回眸”全国巡演南昌首场演出 海派清口 《诙词典》 《笑侃大上海》 《笑侃三十年》 《我为财狂》(已出官方版) 电视剧演出 《情陷上海滩》中出演花花公子王公子 《王先生之欲火焚身》饰上海滩流氓头子陆天宝喜欢玩玻璃弹珠,和林栋甫、张瑜、及上海老演员奇梦石合作 《家里比较烦》饰演周家长子,和吕凉等合作,情景喜剧 《我的老豆是大佬》 《噱占上海滩》饰演刘天宝 《马兰花》为宠物老猫配音 《唐伯虎点秋香2》饰演文征明(文徵明) 《壹周立波秀》(凤凰卫视制作的6天脱口秀节目,2010年新年期间各地卫视争相转播) 《娱乐没有圈》饰演 精神病医生 (客串) 《分手专家》 《世博总动员》为泡芙角色配音 出演《唐伯虎点秋香2》(10张) 《龙凤店》饰演 文征明(客串) 《生死桥》饰演 上海滩丽丽歌舞团团长 音乐作品 《小丑》 《不了情》 《新不了情》 《有所谓》 《因为》 出版书籍 诙系列《四部曲》: 2009《诙词典》(现已面世) 2010《诙新闻》(现已面世)�0�2�0�2周立波与女友2011《诙语录》(现已面世) 《诙歌词》(敬请期待) 前妻张洁

经济学泰斗蒙代尔教授说“随着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次贷危机两周内或能结束”你觉得呢?

稳健的投资者建议不入风险仍然偏大,金融危机不可能2个星期就结束了,你真的确定这种外行话从该权威的嘴里说出来的?翻翻历史记录吧,没有一次降印花税带来过反转,只是减缓熊市的步伐而已,使更多的场外资金介入被套,机构顺利减仓.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不解决1800也不是底. 中国股市的不理性再次上演,投资者也不在意所谓的利好是否真的具有支撑大盘的左右,近期从机构到媒体再到股评一边倒的喷多,感觉以前的大小非、中国经济经历的全球性危机似乎根本没存在过一样,对投资者来说也再也不是威胁了,只要未来继续出“所谓”的利好那投资者就会疯狂的介入搏杀,而利好的真实性和水分投资者根本不需要去验证真假,只要出就是利好,汇金公司增持200万股就成了重大利好(散户比它买得多多了),中国石油公司22日增持6000万股的消息就没人去关心该消息的全部真实性(当天大单买入一共才4100万股,加散户买入的所有买入也才5100万股,这6000万股怎么买的?)增持现在还只是个象征性的动作而且里面充满的虚假数据,只不过已经被大盘涨得没股可买这种心态左右的散户会去关心这些数据中存在的猫腻吗?美国降税在中国也成了重大利好,成了炒作理由,难到投资者没想到美国之前承诺的7000亿救市资金降税后从哪里来,本来还可以通过提高税来抽取(现在是降税)一个利空在中国成了利好。 而美国最新的国会表决结果是该7000亿救市提案被否决,引发了全球股市暴跌 ,这其实也是预期之内的,动用纳税人的钱去救投资者的损失这从根本上引起了老百姓和很多大的势力集团的抵制,为什么投资者赢利的时候没有纳税人的份,亏损时却要纳税人去买单.这次否决该救市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民意在里面.如果无法在现在将风暴刹住车,像雷曼这类超大型巨头破产可能也只是开始而已. 首先救市就需要钱来救,而这最基本的东西,做为世界第一富裕的国家美国却出现了很尴尬的事,欠的外债数十万亿没法还完的情况下,经济又出了问题,美国是除中国以外的唯一一个可以靠强大的内需度过经济危机的国家但是这次正好出问题的是内部问题,而不是外部问题,所以这和上次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不可同一而语,如果这次危机在美国捉襟见肘的救市资金下扩大成全球金融危机,那可以毫不避讳的说美国可能经历超过5年的经济衰退,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在中国肯定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的冲击只是开始而已,并不想中国政府安慰中国民众的豪无影响,后续负面影响必将陆续显现出来,中国扩大内需的策略也是不得以而为之. 就算这7000亿后市能够顺利通过也很难扭转现在美国国内的资金面,首先房地美这两个企业带来的负债就是近2000多亿,雷曼公司就是6000亿,而这次宣布破产的华盛顿银行又带来了近3000亿的负债,而既然这次危机才开始,破产公司的步伐就不会到这里停止,后面可以预期还会有很多美国的经济巨头纷纷倒下,美国哪里来这么多钱救市??所以中国政府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当然对中国股市的考验也才开始,希望中国股市能够顶住大小非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吧. �0�2在机构给散户描绘美好未来时让散户去抄底时,机构在干吗? TopView数据显示,与游资的坚决做多形成鲜明对比,上周五大盘涨停当天基金买入36.832亿元,卖出70.692亿元,净抛出资金33.861亿元,而净买入最多的一类投资者为散户;周一,机构一天净流出资金随着大盘放巨量的同时放出天量,占主动抛盘的绝大部分。 而QFII所在席位营业部竟全部为净卖出! 机构机构这么看好后市干吗在鼓励散户大胆抄底的同时自己却疯狂减仓,现在只能够用疯狂这两个字来形容了。 一波波的拉高出货再配合一个个新的利好谣传(市场谣传节后将推出融资融券及T+0)(我反复给中小投资者提过,国家真的要出政策的时候是偷袭不是提前让社会知道,有哪次不是这样?回忆下吧!也就是说该谣言可能和前期谣传了利好一样说不准全都是机构造出来配合出货的而谣言的结果都这只有一个,如果节后无法兑现那等待中小投资者只有风险)7、8月份利好满天飞了2个月都没出来可能还记忆忧新吧谣言利好的时候可能就没利好,当利好谣言破灭消失市场跌出恐慌来了没人相信利好了,可能利好才会出来,永远站在大多数疯狂投资者的对面可能也是理智之举!在大多数人疯狂失去理智和判断力的时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没有坏处。 稍微理智清醒的基金经理很清楚现在世面上的所谓利好都是可有可无的,不影响大局的所以出利好就是坚决减仓,不过他们做得绝的是把不影响大局的利好做得像实质性利好给了个人投资者太多希望。 汇金公司持有工、中、建行股票所以该公司这次在二级市场象征性买入股票有托股价的嫌疑,因为该公司的限售股以工商银行为例如果现在不托股价等到2009年10.27日限售股《中国银行09年7月15日解禁》上市的时候可能还会被腰斩的可能,那该公司的利润可能继续大幅度缩水到成本价附近,那该公司的战略投资就可以算是失败了,以3块为例该公司如果不托股价,任由股价跌到2元,那现在的3540亿市值可能缩水为2360亿,而这和该公司在股价最高时的亿比已经损失到无法接受的程度,所以托股价是为了在解禁期到期后能够以更高的价格抛售,可能而不是大多数人考虑的看好后市长期投资,这也是被市场逼的,而且股价也不会回到大多数人被套的位置,因为该公司就是为了套利而存在的“超级大非”,散户跑了它股票卖给谁?汇金购进股票市值回升再投放市场将又赚一笔如此循环往复!老百姓的钱继续被吸进去填补央行对国有企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天文数字注资损失,而动用国家外汇储备用于国有企业因制度和机制的原因产生的亏损也遭到部分学者专家的质疑。 )<该消息短线是利好但是如果解禁期到后,该公司不承诺不抛售股票并长期持有,那该消息在未来可能成为重大利空,因为该公司可能给股市带来近8000亿左右的抛压盘,股市能够承受得起吗?而国家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回购自己的股票也很不现实很多国有企业亏损继续生存都很困难,真的有这么多钱把企业奈以生存的资金来买不知道底在那里的股票,而放弃正式的经营?> 大小非问题不解决破1800只是时间问题同样也不会是最低点. 而2270是这次反弹的第一压力位(已经突破后市能否守住是关键,守不住逢高减仓了),2500是第二压力位,如果在该点位大盘就突破不了开始扭头向下了。 见好就收吧。 股市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的是什么因素都可能导致股市变化,但是简单的是资金面的长期多空趋势就决定了,大盘的长期涨跌趋势,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涨,肯定会在下跌途中出现反弹,但是反弹的规模应该视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况来判断,如果还是这些非实质性的利好消息来托大盘,那每次反弹都是减仓的机会,只有针对大小非实质性的限制措施出来后,大盘才有可能缓解资金面的压力,带来一波中级反弹甚至反转,只要这个导致大跌的核心问题不解决,投资者就要以反弹看待,逢高减仓,而连续超跌投资者信心的积弱使得抄底资金非常谨慎,虽然抄底资金试图该变这种运行颓势,但是情况却并不是太乐观,现在的股市并不是政府说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资金,个人觉得在大小非的阴影下现在这两样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轻的一年,只有3万亿的解禁资金(足够消灭主力了),虽然政府来了个基金也要讲政治的说法不过看来实质作用不大,机构继续反弹出货的动作没有停止不得不选择边打边撤退的策略来降低损失,政府再出所谓的利好来阻止股市的继续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针对大小非的实质性的解决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的话,那在资金的多空平衡已经打破的现在的这种行情下,投资者仍然不要太过于乐观,因为实质问题没解决,资金面就会继续紧张.如果出现政策带来的反弹时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举.不要去相信股评不考虑实际的大行情.由于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资金是近7万亿,2010年的解禁资金是近10万亿,而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今年的3万亿,所以,在这个导致这次大跌的核心问题解决前,资金面的压力是不可能解决的,任何边缘性的利好政策带来的都只是反弹而不会是反转,股市虽然很复杂但是其实也很简单,股市的规律就是卖的多余买的就跌,买的多于卖的就涨,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资金面已经体现出来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却不愿意去面对.别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长线投资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况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润高达400%以上,甚至高达1000%以上时,这种成本带来的暴利,在一个弱势行情下,你认为大小非持有者是会落袋为安还是会继续看着自己的利润缩水(大小非也是投资者,利润第一同样是他们的理念,当长期股东这种想法只有被机构教育出来的散户会去干)而一个长期趋势中因为某种原因卖的力量都处于压倒性的优势时去谈牛市什么时候回来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实质性政策带来的就是反弹不是反转.由于大盘最强的支撑区域3300~3400和股评、机构口中最强的所谓永远不会被击穿的政策铁底2990都已经在资金面失衡的现实面前,迅速瓦解。 所以短线在没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撑情况下,反弹就是降低仓位的机会,有资金在手里才有主动权,才能够迎来真正的底。 底是主力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在主力都迫于大小非压力大规模减仓时,做为中小投资者能够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机构减仓我们也要控制仓位。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采纳朋友

标签: 分析和评估大股票的历史与未来 股市泰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