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茅台投资指南:深入探究中国白酒行业领头羊

admin 4 0

茅台的概述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茅台)是中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商,也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头羊。茅台酒以其独特的高品质和稀缺性而闻名,在中国市场享有极高的品牌声誉和消费者忠诚度。

中国白酒行业的概况

白酒是中国传统蒸馏酒,是中国文化和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白酒行业规模庞大,2023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5万亿元人民币。茅台是中国白酒行业中最具标志性和价值的品牌,其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茅台的竞争优势

独特的产品工艺

茅台酒采用独特的酱香工艺酿造,生产周期长达5年。这种复杂的工艺赋予了茅台酒独特的风味和香气,使其成为中国白酒中最具辨识度的品牌之一。

稀缺的原料

茅台酒的生产地理限定在贵州省茅台镇,其酿造用水和红高粱原料均产自当地。茅台镇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水源,使茅台酒具有无法复制的品质。

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茅台已成为中国白酒的代名词。其品牌价值极高,在中国消费者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忠诚度。茅台的品牌效应使其能够维持较高的溢价,并抵御竞争对手的挑战。

政府支持

茅台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重要企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为茅台提供了稳定的政策环境,并使其能够获得必要的资源和市场准入。

茅台的财务表现

茅台的财务表现一直保持强劲,其收入和利润率都位居中国白酒行业前列。2022年,茅台实现营业收入949.2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4.6亿元,同比增长19.2%。

茅台的投资价值

长期增长前景

中国白酒行业长期增长前景良好,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茅台作为行业领头羊,有望受益于行业的整体发展并继续保持其市场地位。

稀缺性溢价

茅台酒的稀缺性使其具有很高的溢价空间。茅台酒的产量有限,且随着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增长,未来的价格还有上涨的潜力。

投资标的

茅台的A股和H股均可作为投资标的。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策略选择合适的产品进行投资。

茅台投资的风险

宏观经济波动

宏观经济波动会影响中国白酒行业的整体消费需求。经济低迷时期,白酒消费可能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茅台的业绩。

行业竞争

尽管茅台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中国白酒行业仍存在激烈的竞争。其他白酒品牌可能会推出与茅台竞争的产品,影响茅台的市场份额。

政府政策变化

政府政策变化可能会对茅台的经营产生影响。例如,政府打击公款消费或反腐败运动可能会降低高端白酒的需求。

结论

茅台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头羊,凭借其独特的产品工艺、稀缺的原料、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政府支持,拥有长期增长前景和投资价值。投资者在投资茅台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宏观经济波动、行业竞争和政府政策变化等风险,理性决策,谨慎投资。


要一篇市场营销环境案例分析

国酒茅台市场营销环境案例分析提起国酒茅台,中国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1915年,茅台酒代表中国民族工商业进军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荣获殊荣,从此跻身世界三大蒸馏名酒行列,奠定了中国白酒在世界上的地位,亦将其自身确立为中国白酒之至尊

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又被确定为“国酒”,一直处于中国白酒领头羊地位的茅台酒,更因其在日内瓦会议、在中美、中日建交等外交活动中发挥了独特作用而蜚声海内外

改革开放后,茅台酒业获得长足发展,自1985年至1994年又在国际上荣获多项荣誉

茅台酒厂在全国同类企业中率先跨入国家特大型企业行列

(一)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即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贵州省政府确定的22户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

1996年7月,贵州省政府批复同意贵州茅台酒厂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更名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时,以该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并命名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

全国白酒行业惟一的国家一级企业,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全国驰名商标第一名,是全国知名度最高的企业之一

贵州茅台酒与苏格兰威士忌、科涅克白兰地同列为世界三大名酒

自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国际金奖以来,连续14次荣获国际金奖,并获得“亚洲之星”、“国际之星”包装奖、出口广告一等奖,蝉联历次国家名酒评比之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酒

企业分布在北京、上梅、海南、深圳等地,分别从事酒店业、包装材料制造、内外贸易等跨行业经营管理;先后开发了43%(V/V)、38%(V/V)、33%(V/V)茅台酒、汉帝茅台酒、茅台女王酒、茅台不老酒、贵州醇、贵州特醇、茅台醇等系列产品,形成了多品开发、多种经营、多元发展的新格局,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

1994年,茅台酒厂质量管理一次性通过GB/T—IS质量体系认证,在白酒行业中率先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1995年,在美国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80周年名酒品评会上,茅台酒再次夺得特别金奖第一名

(二)质量求生存,管理出效益改革开放以后,与其他许多传统品牌一样,茅台酒遇到了老牌子如何跟上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的问题,首先是如何对待产品质量

在产品质量问题上,茅台酒确定并坚持了“质量第一,以质促效”的方针

在这个方针指导下,茅台人从三个方面诠释“质量”:1.质量就是企业的长远效益

领导班子对此保持高度共识

茅台酒是世界名酒,中国国酒,自从1915年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在海内外市场上一直是“奇货可居”,“皇帝女儿不愁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在茅台的金字招牌下,只要企业愿意增加产量,就意味着随时可增加效益

但是,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季克良和总经理袁仁国说:“面对来自市场的各种诱惑,国酒人始终头脑清醒

茅台酒之所以近百年金牌不倒,创造出如此的市场信誉度,根本原因即在于其拥有卓而不群的品质

酒是陈的香,如果目光短浅,丢掉这个根本去杀鸡取卵,无疑最终反过来会葬送企业长远效益

”2.质量先于产量、效益和发展速度

强烈的质量意识已浸人每个国酒人血脉

近20余年间,茅台集团生产能力由原来不足千吨攀升至5000余吨,但是,产品必须经过5年以上的酿造窖藏周期才能出厂的规定,以及相应的质量否决制却不折不扣地得以执行

每道工序、每一环节的质量都要与国酒、“中国第一酒”的身份地位相符合

当产量、效益、发展速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都要服从于质量

茅台酒厂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仪器,从辅助材料、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对几十个项目要作科学严密的分析检验,使每一个项目都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指标

与此同时,不丢掉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传授下来的品评茅台酒的绝招,使用“眼观色,鼻嗅香,口尝味”的传统方法,凭人的感觉器官检验产品质量

理代科学检测手段与专家品评绝招相结合,恰似给茅台酒质量检测上了双保险

3.质量的稳定和提高需要创新

茅台人很重视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引进、创新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茅台酒厂就引进了日本全面质量管理办法,一改长期以来主要靠师傅把质量关的管理方法为全体员工都参与,经过全员培训,规范操作程序和操作工艺,使质量有了全面提高

继80年代中期推广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90年代又通过了IS国际标准产品和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结合企业特点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检评制度

迄今,集团一直坚持每年按季度作内部质量审核,每年主动接受权威质量保证机构的审核

生产工艺基本上变成机械化、现代化的操作;同时,发挥技术中心的作用,大量更新科研管理设备,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为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及时转观念从1997年开始,白酒市场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形成了多种香型、多种酒龄、不同酒度、不同酒种并存,各种品牌同堂竞争、激烈争斗的格局,我国酒业的生产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产品结构大调整时期,啤酒、葡萄酒等发展迅猛,风头甚劲

一批同行企业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产量和效益跃居同类企业前列;同时,消费者消费习惯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白酒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什么国内基金不在茅五60倍的时候出货?

不是基金不在茅五60倍的时候不出货,其实它们是非常非常想出货,问题是出货给谁呢?谁会傻傻地来接盘呢?

大家好好回忆一下贵州茅台在400多元的时候,当时市场是如何吹嘘贵州茅台的,可是后来发现,根本没有人愿意去接盘。 当时主力就想出货的,但是一直没有人接盘,基金没有办法,就只有一直拉下去,基金自己编造的谎言最后居然把自己给忽悠进去了。 就好像经常说谎的人,说着说着,最后连自己都相信了。 基金自己就步入了这个谎言之中,然后不断地用新基金去抬轿,年后基金申购被控制了,资金链断裂了,庞氏骗局玩不下去了,崩盘自然而然地到来。

现在居然还有很多人在幻想贵州茅台还会上涨到3000元,这批新老韭菜真是傻的可爱!贵州茅台再拉上3000元,你知道要多少资金不?上涨了六年了,上涨60多倍了,它就是一座金矿,也没有这种上涨法吧?好不容易把你套住,谁会傻傻地花上万亿资金来解救你?

这些茅五类股票,至少近五年内碰都不要碰。 是的,是五年,你没有听错!这五年内每一次上涨都是让你来接盘的。 不要以为贵州茅台跌到1000元就可以抄底了,即使它跌到500元也还没有跌透,看看200元能不能止住,这还是贵州茅台不倒闭的情况下。

因为没有对手盘了,出货给谁。 现在市场还活着的散户都是金币 ,只能出给最近几年入市的新散户,但他们资金也不多。 看看茅台春节前后融资盘增加了50亿就明白了,现在是死撑着,再向下可能拉爆融资盘。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如果基金在茅台五粮液60倍的时候出货,那么基金很容易就被淘汰出局了,

第二,基金公司赚什么钱?一是靠股票赚钱分红,二是就是赚基金管理费,分红这个东西很难说,基金经理也知道股 票难赚钱,所以只有赚管理费才是稳当的,那怎样才能赚更多的基金管理费,是管理规模的大小。 所以,基金公司最 核心的目的就是扩大基金管理规模。

茅台是很多成长型基金的重仓股,大家都知道茅台有泡沫,但谁也不管,只要它不跌就好,这波最高能涨到多少点。 只要股票上涨,基金净值就能跟着上涨,基民看到净值增多,开始增加投资。 这时也是基民最愿意买基金的时候,基 金公司再顺势开设新基金,扩大基金管理规模,进而扩大公司利润。

但果,开始卖出茅台,你的基金净值就会降低,收益率就没有那么高。 那你只能看着你的竞争对手基金规模不断扩大,自己的基金无人问津。 自己就无法赚取管理费用。

不要把基金经理想得太好了,人都贪婪,都自私,赚钱与否,只要自己赚钱就可以了。 现在的人已经没有什么职业操守,也没有什么道德法律的。

主要原因是规则所致。

证监会要求公募基金持仓比例不能低于65%,基金之所以毛五在高位没有出货,是因为如果出货,很可能达不到持仓比例的要求,那么就必须买去别的股票以确保持仓比例。 有些基金由于没有选择到比毛五更合适的股票,因此选择继续持有毛五等白马股。

好不容易入了伙,万一3000元呢,心存侥幸。 跌下来受到的舆论也比买了ST好点,一句这是好公司,我不会择时,似乎也有理由。 但是暴风 科技 ,当时也是好公司,前途无限。 股票各有各的风险和收益,把自己眼界陷死了,股票基本动也不动,和基民自己买股票也差不多,还跑的快。 当然这是一方面。 春节前是另一方面。

1.你以为基金经理就不贪婪,就不恐惧了吗?在1500元的时候,想等2000元,在2000元的时候,想等2600元,在2600元的时候,想等3000元。 基金经理一样是人,一样有贪婪和恐惧,只是他们比普通人做得稍微好一点点。

2.故事吹着吹着,自己就信了。 在1500的时候,想2000元,上了2000元,想2600元。 泡沫就是他们抱团集体吹起来的,他们都在里面享受泡沫带来的快乐,享受市值带来的账面盈利,作为当中的一份子,谁不希望自己拿着的票继续涨?谁也不愿意打破这种涨势。

3.当茅台继续在涨的时候,你卖了你就亏大了。 看着市值继续大涨,而你却卖了,别人会说你是个假的基金经理。

4.当茅台开始真正大跌的时候,有的人不相信茅台到头了,舍不得卖出,以为是调整。

5.当基金经理认识到茅台股价真的走下坡路的时候,想卖出,但是,没什么人接盘,也不太好卖,只能一点点卖了。 他们有的还希望反弹的时候再卖点。 大家都这样想,但是,漂亮的反弹不一定有。

Wind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末,基金市场较上一季度增持了1584.77万股贵州茅台,持股总数达8319.41万股,占贵州茅台总股本的6.62%;基金市场投向股市的资金中有3.15%流向了贵州茅台。

不可否认,茅台公司是一家“护城河”深厚的好公司, 综合分析,基金圈抱团看好贵州茅台主要有两个原因:高营收和稀缺性。

白酒行业利润丰厚,作为白酒的领头羊,茅台的品牌地位和利润自然不必多说,前段时间,茅台集团还向市场展现了“进军世界500强”的雄心。 茅台集团表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即五年内)成为贵州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这样的背景之下,茅台股票自然具备较高成长性,前期有基金经理瞄上这只“白马股”也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随着茅台股价抬升,越来越多基金经理上车茅台,不管你看好还是不看好,大家都买茅台,你不买,你的业绩就会落后,基民门就会用脚投票,你的基金份额就下降。而基金公司靠什么赚钱?基金规模!基民们都跑了,你怎么赚钱?

于是,买茅台成为潮流,买茅台成为基金经理“最正确的事”,不买茅台,反而会让基民跑路,基金规模下降。

如果谁能预测茅台股票何时见顶,然后逃顶,那就真的是股神了!几个人能做到?

市场涨涨跌跌,涨的时候大家都说茅台好,谁会断定茅台股价见顶,基金经理就更不敢妄下结论。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想要高位卖出茅台,还有一个困难,卖给谁?

有基金经理表示,他们现在最苦恼的就是手上茅台太多,这种东西买进来容易,上涨也容易,但问题是怎么卖?茅台股价已经非常高,18万一手,能接手的散户有几人?

前期机构们心照不宣,集体抱团取暖,茅台股价欣欣向荣,最好的状况是大家都不跑,继续往上做市值,用新基金,继续推高茅台的价格,这样大家的净值也就都能提升。

但问题是,所有人都非常清楚,以后必然出叛徒,第一个跑的,肯定吃肉,后面跑的全都要挨打。 一旦市场出现变动,持仓茅台的信念受到打压,茅台股价的崩溃就是雪山崩塌,几乎没人能逃脱。

说到这里,逻辑也很清晰了,前期,茅台逐渐被抱团,基金经理不得不买茅台股,只有抱团取暖,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后期,基金经理们逐渐形成囚徒困境,谁也不能先逃跑,想逃跑也不知道把股票卖给谁。

因此,在茅台60倍市盈率时卖出,看起来美好,实则做不到。

我认为国内基金不在贵州茅台、五粮液市盈率60倍的时候出货有以下原因:

首先国内的基金买股票的时候,并不是严格按市盈率多少倍进行买入、多少倍进行卖出的,要是买卖股票这么简单,那意味着所有的人都会按这个规则进行买卖,如果大家都这么干,那些市盈率达到几百倍、几千倍、上万倍的股票就会无人问津了,实际情况是市盈率越高的股票,参与的人越多,市盈率越低的股票,参与的人越少。

如果你是基金经理,你按照市盈率60倍的时候出货,而其他的基金经理没有出货,结果你出货以后,这些股票的市盈率向70倍、80倍、100倍的方向运行,你就会比你的同行赚的少,你的基民就不会买你的账,会选择把基金赎回来,你掌控的基金规模就会越来越小,那样做相当于砸你自己的饭碗。

如果你和其他的基金经理一样,完全不看市盈率的多少,拿着不动,你就和其他的基金经理一样,要亏大家一起亏,要赢大家一起赢。

如果股票市场的行情向上运行,基民们才不会管市盈率是60倍还是70倍,所有的基民不会选择卖出,反而会选择申购更多的基金,基金经理没有办法,被迫买入这些股票,这就会导致贵州茅台、五粮液不断的向上攀升,最终的市盈率可能就会向70倍、80倍、100倍这些位置运行。

如果这个时候股票市场的行情向下运行,就会导致所有的基民无差别的把基金赎回来,也就迫使所有的基金经理卖出手里持有的股票。 最终的结果就是贵州茅台、五粮液这些股票,市盈率越来越低,基民赎回的基金也越来越多。 这就导致了贵州茅台、五粮液的股价越涨,买的人越多,越跌,卖出的人越多。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来,国内的基金不会在贵州茅台、五粮液60倍市盈率的时候出货,反而是行情向下跌,市盈率低于60倍的时候被迫进行出货,只要基民扛不住下跌,基金经理也就扛不住下跌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我们要明确一点的是,基金经理无论如何做,总是比我们基民要强的多。 有资料统计显示,顶流基金年收益120%,竟然有80%的基民亏损。 这些亏钱的基民的行为特征是①定投放弃、②追涨杀跌、③持仓时间短、④频繁买卖。 其中追涨杀跌、频繁交易是投资市场亏钱的两大神器。

我觉得选好的基金,不轻易放弃,不追涨杀跌,持仓时间长,不频繁买卖,要获得顶流基金的年收益率,也不是什么难事。

以上内容及操作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不构成投资建议,不具有投资咨询性质,不构成对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抛售或持有的建议,不作为您做出任何投资的依据,不承诺您获得投资收益,本平台不作任何担保。

您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和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核心问题是:出货以后再买什么?茅台长期持续的盈利能力和品牌效应,比起那些同样优质的几百估值的 科技 公司要确定性强多了。 手握优质资产,面对世界性货币超发,是明智之选。

因为最大的股票持有者就是他自己,他抛出去谁来接盘呢?没人接盘股价就会像血崩一样的崩溃。

林劲峰的人物事迹

2003年6月,林劲峰从上海产权交易所拍卖获得了1200万贵州茅台法人股后,一直持有,截至2012年12月5日,盈信投资持有茅台368.33万股,市值7亿元,回报率57倍。 2013年1月29日,林劲峰宣布增持茅台(具体数额未公布),这是林劲峰投资茅台十年来首次增持茅台,也是近三年来首次在A股出手。 1989年,尚在读高三的林劲峰跟着父亲偶然走进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从此就没再离开过。 上大学前,林劲峰就把有关金融原理的书都读了一遍。 大一时,林劲峰瞒着家里,拿着6000元学费开始了他的第一笔投资。 到大学毕业时,林劲峰已经是百万富翁了。 他于2003年创办的深圳市盈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后为盈信投资集团),在过去9年中净值增长超过20倍,年复合增长率42.04%,大幅打败市场。 2011年,他将目光瞄向了资产管理领域,由盈信集团发起设立盈信瑞峰投资管理企业。 林劲峰投资茅台并不是偶然。 在投资茅台之前,他研读了白酒行业所有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年报,甚至材料中很小的备注文字都没有放过。 在茅台2001年上市之前,林劲峰关注了5年,同时期内还关注五粮液(当时最后追捧的白酒)、沱牌等白酒企业,当明确地锁定茅台为研究对象时,他做了很多工作:和茅台驻深办事处经理、茅台经销商等分别进行长达一天的座谈;进行消费者调查,在每个周末到商场去,访问调查所有买酒的消费者,包括了解为什么买红酒/黄酒不买白酒、为什么买五粮液不买茅台等等。 在调研过程中,一个‘消费者体验’给了他极大的投资触动:“喝过茅台的人对茅台的偏好度极高,而且会持续购买,但对其他酒的忠诚度则没有这么高”,这个在年报或任何材料上没有体现,而是源于对几百个消费者的亲身调研后所得出的。 正是出于这种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林劲峰决意买入贵州茅台,“当时几乎是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了”。 林劲峰是最早买进茅台的投资人之一,从03年底购买到现在一直持有,回想第一次去参加茅台股东大会,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当时接到茅台的邀请,我从深圳到贵阳,再坐车走7小时的山路才到茅台镇,见到时任的季克良董事长、袁仁国总经理等一大批高层,他们很热情地接待了我。 ”从2003年买入至今,贵州茅台给林劲峰带来丰厚的回报,9年来,林劲峰没有抛售一股,2003年,盈信投资是茅台的第六大股东,这些年来,各种基金公司来来往往,林劲峰始终不为所动,2012年10月,茅台2012年第三季度报发布,盈信投资重回十大股东。 2013年1月,茅台第十大股东林劲峰宣布增持茅台。 2007年,林劲峰再次发力投资白酒企业,入股陕西西凤酒,位列第二大股东。 2009年9月中旬,深圳盈信创业投资公司正式收购安徽双轮酒业有限公司100%股份,据安徽蚌埠产权交易所的挂牌信息,此次交易底价为2.09亿元,实际收购价共计约4亿元。 除2.09亿元的品牌及基础设施外,还包括近2亿元的酒类资产及其他资产。 2011年8月,林劲峰出任双轮酒业董事长。 2012年11月以来,酒鬼酒塑化剂风波一出,白酒熊市不跌的神话破灭。 关于塑化剂问题,林劲峰表示,在酒的生产过程中,有一些跟塑料制品接触的环节,有可能会出现塑料溶解,导致出现塑化剂超标的问题。 此外,对于当前投资者担心的白酒产能过剩、白酒拐点的问题,林劲峰认为:“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不可能再这样增长了。 全国三万家白酒企业,最近的五年都在扩产,市场是供大于求。 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 但对于茅台等高端白酒,他仍然看好。 “其实每一个行业,都有好的企业和差的企业,为什么我们还坚持持有茅台?因为茅台一直在创新,一直是白酒行业的领头羊,后面的潜力还比较大。 ” 而对于双轮酒厂,作为董事长的林劲峰并不关心双轮短期能赚多少钱,而是希望能有长远的价值。 “我们致力于做中国最好的酒,只要把品质做上去了,自然就会赚钱。 ”在林劲峰看来,实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实业、企业家、创新才是国家的未来,而不是金融和资本市场。 在做投资多年的长期思考中,林劲峰总结了目前市场上的“两个浪费”——“太多的人把资金浪费在了投机上;年轻的企业家都认为投资好做而放弃了实业,是整个社会资产配置的浪费,也导致中国失去了实业的基础。 ”2009年9月,盈信投资4亿元收购安徽双轮酒业100%股份,并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双轮酒业以安徽白酒企业速度最快、资产和遗留问题解决的最彻底的的方式完成了企业体制的转换。 2011年林劲峰任双轮酒业董事长,全面参与双轮酒业的管理。 2012年是双轮改制的第三个年头,这家曾经的国营第一家酒厂,自1949年成立以来,与共和国共同成长,60多年来,几经沉浮:经过了挣扎的1999和2000年,双轮为破困局推出“高炉家”,在中国白酒舞台上演了一出绝处逢生的精彩大戏,自2001年始至2006年,单一品牌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连续6年位居安徽省第一,单一品牌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 盈信收购双轮三年来,双轮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在改制的大背景下,双轮通过新的规划在谋求新的未来:组建新的经营团队、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研制开发新产品、完善产品线……为双轮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从2008年到2009年,虽然遭遇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寒流,双轮酒业依然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6月,双轮重新调整产品结构,以“高炉”品牌为核心,打造高炉家和谐年份系列酒、高炉家系列酒、高炉系列酒。 其中“高炉家和谐年份酒”作为新的主力产品孕育而生。 2011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其中年份系列产品仅上市一年多,便实现了销售额3.5亿元。 这一切都表明:盈信对于双轮,其动机绝非一个“钱”字了得,而是借“资本”之手将双轮推向一个更高的起点。 林劲峰坦言,双轮与他投资的其他白酒企业不同,投资双轮是为了做实业,他会把双轮当成自己的孩子,扶持企业的发展,并承诺绝不卖出双轮。 林劲峰认为,做实业和做投资是一样的,要有长远的目标,并长期专注和投入。 对于双轮,林劲峰一贯秉持其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他不关心双轮短期能赚多少钱,而是希望能有长远的价值,他经常给双轮的团队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是有长远价值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只要是对客户至上有利的事情,一定要去做。 林劲峰十分重视对双轮酒业的产品质量控制,双轮酒业拥有整个安徽白酒企业数量最庞大的品酒师团体,林劲峰强调质量是最根本的战略,今天企业为提升质量而做的每件事情,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并能体会到经营者们对生产管理能力的重视和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的诚意。 对于出任双轮酒业的董事长,林劲峰认为他对双轮最大的改变就是让双轮坚定地走在在正确的道路上,并且每天进步。 “我相信做好每一件事,未来就会有好的回报。 ”这就是林劲峰的理念和坚持。

标签: 股票茅台投资指南 深入探究中国白酒行业领头羊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