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跌幅!大跌股票遭遇毁灭性打击

admin 3 0

近期,全球股市出现大幅下跌,其中一些股票的跌幅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些股票的遭遇可谓是毁灭性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跌幅最大的股票

  • 科技公司XYZ: -90%
  • 金融公司ABC: -85%
  • 零售公司DEF: -80%
  • 能源公司GHI: -75%
  • 房地产公司JKL: -70%

原因分析

导致这些股票暴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
  • 全球经济衰退: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和消费者信心减弱。
  • 利率上升: 各国央行为了应对通货膨胀,纷纷提高利率。这导致了融资成本上升,抑制了投资和消费。
  • 地缘政治危机: 俄乌冲突和台湾海峡局势紧张,引发了对全球经济稳定的担忧。
  • 股票估值过高: 在疫情期间,由于市场流动性充裕,许多股票估值被抬高。随着经济衰退和利率上升,这些股票面临着估值回归理性。

对投资者影响

这些股票的大幅下跌对投资者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许多人在一夜之间损失了大量财富。一些投资者可能被迫变卖资产,以偿还债务或满足生活需求。

对市场影响

这些股票的暴跌也对整个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股市大幅下跌,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这可能导致市场持续低迷,并抑制经济增长。

应对措施

面对股市大跌,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 保持冷静: 在市场恐慌时,保持冷静非常重要。不要在恐慌情绪下做出冲动的投资决策。
  • 评估风险: 对自己的投资进行仔细评估,并确定哪些股票存在较高风险。考虑重新平衡投资组合,以降低风险。
  • 多元化投资: 将投资分散到不同的资产类别,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和商品。这可以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波动性。
  • 与专业人士咨询: 如果不确定如何应对股市大跌,可以与财务顾问或投资理财师咨询。他们可以提供客观的建议,并帮助制定应对计划。

结论

最近的大跌股票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导致这些股票暴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全球经济衰退、利率上升和地缘政治危机。投资者需要保持冷静,评估风险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通过多元化投资和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投资者可以降低股市大跌带来的影响,并为财务目标做好准备。

史上最大跌幅!市场为何如此害怕联邦快递的盈利预警?

世界物流第一大巨头联邦快递对外发出2023年的财年业绩指引,从盈利预警上来看不容乐观,市场对于联邦物流发出的通告也很是担忧,联邦物流在2022年第四季度的货运旺季的盈利状况每况愈下,连带着联邦物流的股价也遭遇了日幅下降23%。 这一消息传递到市场上不由引发担忧,或许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又从此爆发。 联邦物流作为巨头已经开始有颓势,也会继而引发蝴蝶效应,使其他的相关产业发展也会陷入倒滞。

联邦物流的竞争对手UPS、亚马逊、DHL等均处于不断下跌的态势,也正是因为这些竞争对手的股票均处于下跌的状态这才引发市场的担忧,尤其是美国联邦物流与美国的诸多经济实体均有着很强的联系,市场上的常规财报也将他们放置在一起,试图将联邦快递的股票走势当作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联邦快递的CEO对外发出警告称目前全球进入衰退期,诸多实体公司的经营财报面向联邦快递的均处于下降,且全球的货运量在联邦物流下一季度的自然月中依旧处于下降的趋势,这其中的诱因最大可能就是经营环境长期处于波动之中,且从2022年8月起,全球货运量疲软加速影响了不少高价值经济体的发展,这是很可怕的态势。

联邦快递取消2023年的财年指引也引发了业界的大讨论,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无疑是对美国诸多实体业的毁灭打击,联邦快递在亚洲和欧洲疲软挑战,并且在过去一年内不断闭店,使用激进的手段去削减成本,试图改变一些企业的命运,这也是让华尔街深感担忧的。

综上所述,美国联邦物流发出的可怕业绩预警对外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未来企业的生存环境将变得很是糟糕,全球股价大跌已然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不断削减成本的背后是资本在民哲保身,对于整个运输行业来说陷入寒冬是必然的,未来企业的经济发展之路是充满荆棘的。

1998年是以谁为代表的人冲击香港金融市场?结果如何?最好说经过,详细点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回眸 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1997年下半年,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由此引发了二战后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冲击最巨的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兵临城下 将至壕边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 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 这样,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市场一样获得投机暴利。 对冲基金在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冲击时,往往受制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的传统作法———提高短期贷款利率。 而事实已经证明,在前3次冲击(1997年10月、1998年1月、1998年6月)中,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措施便是提高短期贷款利率,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刚也因此被戏称为“任一招”。 利率的上升会提高投机的成本。 在这次炒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炒家没有进行即期拆借活动,而是预先屯集了大量的港元。 这些港元来自多方面,但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一些国际金融机构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发行的一年至两年期的港元债券,总金额约为300亿美元,年利息为11%。 这些国际金融机构将这些港元掉期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 这些港元成为对冲基金攻击香港金融市场的低成本筹码,使投机者具备了在汇市进行套利的有利条件。 而对冲基金又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大量的远期美元以平衡风险。 据说索罗斯旗下的基金就持有总金额约400亿美元的买入合约,到期日为1999年2月。 声东击西 兴风作浪自1997年10月以来,国际炒家4次在香港股、汇、期三市上下手,前3次均获暴利。 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国际炒家再次通过对冲基金接连不断地狙击港币,以期推高拆息和利率。 很明显,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 声东击西是索罗斯等国际投机者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 1998年6、7月,当恒生指数攀升至8000点高位的时候,对冲基金大举沽空恒指,建立了大量的恒指空仓头寸。 对冲基金之所以建立恒指空仓,是因为它们预计港股在受到冲击后恒生指数必然会大幅下跌。 而恒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每点50港元,也就是说,若建的是空仓,恒生指数每下跌一个点,就可以给做空者带来50港元的利润。 众所周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事,开启了香港的新时代。 但是,对国际炒家而言,这正好为他们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 香港的未来何去何从,香港的经济、社会会发生什么变故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令局外人生疑,香港人也是心中没谱。 而恒生指数代表香港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香港经济、政治前景,就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 只要能动摇恒生指数,就能打击人们对香港经济的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恒生指数大幅下挫,很可能引起广大投资者盲目恐慌,从而到达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 妖言惑众 浑水摸鱼国际投机者在证券市场上大手笔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压恒生指数,使恒生指数从1万点大幅度跌至8000点,并直指6000点。 在山雨欲来的时候,证券市场利空消息满天飞。 1998年8月初,投机者大肆宣扬人民币将贬值10%,其中,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中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人民币左右。 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想借此来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 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其目的仍是为了其狙击港元创造心理条件,其手段真可谓无所不用。 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 炒家们趁机大肆造谣,扬言“港币即将与美元脱钩,贬值40%”,“恒指将跌至4000点”云云。 其目的无非是扰乱人心,制造混乱状态,然后趁机浑水摸鱼。 8月13日,恒生指数一度下跌300点,跌穿6600点关口。 在压低恒生指数的同时,国际炒家在恒指期货市场积累大量淡仓。 恒生指数每跌1点,每张淡仓合约即可赚50港币。 而在8月14日的前19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就下跌2000多点,每张合约可赚10多万港币,收益之高令人震惊!洞察其奸 港府迎战国际炒家在泰国、马来西亚的胡作非为,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可谓来者不善。 所以,在分析、研究亚洲其他市场形势后,为了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香港政府决定调巨资迎战这些疯狂的国际炒家。 这是一场以金钱、智慧和魄力为武器的你死我活的金融大战。 无论是挑战者,还是应战者,都深知其成败所蕴含的利益与风险。 如前所述,早在1998年7、8月间,投机者就大肆宣扬人民币将大幅贬值,以致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元人民币的水平。 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声东击西”的招数,旨在借此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 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目的仍是为狙击港元创造条件。 除了妖言惑众外,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 出其不意 首战告捷1998年8月5日,炒家们一天之内抛售200多亿港元。 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反过去被动做法,运用香港财政储备如数吸纳,将汇市稳定在1美元兑换7.75港元的水平上,银行同业市场拆借利息也仅略有上升。 1998年8月6日,炒家又抛售了200多亿港元,金融管理局再出新招———不仅照单全收,而且将所吸纳的港元存入香港银行体系———从而起到了稳定银行同业拆借利息的作用,防止了因为拆息率一旦提高,股市下跌在所难免。 8月7日,因已公布中期业绩的一些蓝筹股业绩不佳,导致股市大幅下跌,令恒生指数全日下跌212点,跌幅为3%。 在此后的7日至13日这几个交易日中,香港政府继续采用吸纳港元的办法,以稳定同业拆息并进而达到稳定股市的目的。 但由于炒家在股票市场上大肆做空,恒生指数最终还是跌到了6600点附近的低位。 8月13日,恒指被打压到了6660点后,港府组织港资、内地资金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争夺战。 投机炒家要打压指数以配合做空期指,港府则要守住指数,迫使投机者事先高位沽空的合约无法于8月底之前如数套现。 港府入市后大量买入国际炒家抛空的8月股指期货合约,将期指由入市前的6610点推高到24日的7820点,高于投资炒家7500点的平均建仓价位,取得初步胜利。 当日收市后,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 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参与股市和期市交易。 香港政府为了维护港元,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炒家进行直接对抗。 港府向香港的中银、获多利、和升等多家证券行指示,大手吸纳恒生指数蓝筹股,表示不惜成本,务求将8月期指抬高600点。 香港政府一反以往“积极不干预”政策,给投机者造成了始料不及的沉重打击。 代行中央银行职权的金融管理局,直接入市干预期货股票市场,这在全球开放型资本市场上尚属首次。 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令市场为之一惊。 接着,投机炒家鼓动如簧之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攻击港府的舆论大战。 与此同时,炒家们并不愿意俯首称臣,他们又一次玩起了“声东击西”的鬼把戏———于8月16日迫使俄罗斯宣布放弃保卫卢布的行动,造成8月17日美欧股市全面大跌,以期“围魏救赵”冲击恒生指数。 然而,使他们大失所望的是,8月18日恒生指数有惊无险,在收市时只微跌13点。 攻城略地 乘胜追击初战得手,并不意味对手会弃城投降,因为离期指合约的交割还有时日,港府明白恶战还在后头。 果然,从8月25日开始直至28日,双方展开了转仓战,港府的目的是迫使国际炒家为投机付出高额代价。 8月27日和28日,投机炒家在股票现货市场倾巢出动,企图将指数打下去。 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时,经过几天惊心动魄的大战,在期货市场上将8月合约价格推高到7990点,结算价为7851点,比入市前高1200点。 8月27日、28日,港府将所有卖单照单全收,结果27日交易金额达200亿港币,28日交易金额达790亿港币,创下香港市场最高交易纪录。 但投机炒家并不善罢甘休,他们认为港府已经投入了约1000亿港元巨资,资金压力与舆论压力使其不可能长期支撑下去,因而决定将卖空的股指期货合约由8月转仓至9月,想与港府打持久战。 从8月25日开始,投机炒家在8月合约平仓的同时,大量卖空9月合约。 与此同时,港府在8月合约平仓获利的基础上乘胜追击,使9月合约的价格比8月合约的结算价高出650点。 这样,投机炒家每转仓一张合约要付出3万多港币的代价。 投资炒家在8月合约的争夺中,完全败走麦城。 生死决战“8·28”1998年8月28日,是香港恒生指数期货8月合约的结算日,也是香港政府打击以对冲基金为主体的国际游资操控香港金融市场的第10个交易日。 双方经过前几个交易日的激烈搏杀后,迎来了首次决战。 上午10点整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 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亿港元,到上午收市时,成交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日成交量历史最高纪录。 下午开市后,抛售有增无减,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 随着下午4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最终分别锁定在7829点、7851点、790亿上。 1998年8月28日,对于众多国际炒家来说,是一个心痛的日子。 这是香港政府自1998年8月14日入市干预以来的最高潮,也是香港政府针对炒家们惯用的汇市、股市、期市的主体性投机策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取得的重大胜利。 香港政府将恒生指数从8月13日收盘的6660点推高到28日的7829点报收,并迫使炒家们在高价位结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货。 在此之前,炒家们下注了大量8月份期指空仓。 这样一来,即使它们转仓,成本亦很高,一旦平仓,则巨额亏损不可避免。 乘胜追击获全胜“8·28”之战,港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但是,对国际炒家来说,期指转仓是可行性选择,更可能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 因此,对香港特区政府来说,“8·28”之战也只能算是阶段性胜利。 港府决定,在9月份继续推高股指期货价格,迫使投机资本亏损离场。 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使炒家的投机大受限制。 当日恒生指数飙升588点,以8076点报收。 加上日元升值、东南亚金融市场趋稳等一系列因素,使投机炒家的资金、换汇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败退离场:9月8日,9月合约价格升到8220点。 8月底转仓的期指合约要平仓退场,每张合约又要亏损4万港币。 至此,国际炒家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自入市以来,香港政府动用了100多亿美元,消耗了外汇基金约13%,金额大大超过了1993年“英镑保卫战”中,英国政府动用77亿美元与国际投机者对垒的规模,堪称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麻烦采纳,谢谢!

香港金融保卫战的经过

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 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 这样,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市场一样获得投机暴利。 对冲基金在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冲击时,往往受制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的传统作法———提高短期贷款利率。 而事实已经证明,在前3次冲击(1997年10月、1998年1月、1998年6月)中,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措施便是提高短期贷款利率,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刚也因此被戏称为“任一招”。 利率的上升会提高投机的成本。 在这次炒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炒家没有进行即期拆借活动,而是预先屯集了大量的港元。 这些港元来自多方面,但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一些国际金融机构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发行的一年至两年期的港元债券,总金额约为300亿美元,年利息为11%。 这些国际金融机构将这些港元掉期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 这些港元成为对冲基金攻击香港金融市场的低成本筹码,使投机者具备了在汇市进行套利的有利条件。 而对冲基金又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大量的远期美元以平衡风险。 据说索罗斯旗下的基金就持有总金额约400亿美元的买入合约,到期日为1999年2月。 自1997年10月以来,国际炒家4次在香港股、汇、期三市上下手,前3次均获暴利。 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国际炒家再次通过对冲基金接连不断地狙击港币,以期推高拆息和利率。 很明显,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 声东击西是索罗斯等国际投机者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 1998年6、7月,当恒生指数攀升至8000点高位的时候,对冲基金大举沽空恒指,建立了大量的恒指空仓头寸。 对冲基金之所以建立恒指空仓,是因为它们预计港股在受到冲击后恒生指数必然会大幅下跌。 而恒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每点50港元,也就是说,若建的是空仓,恒生指数每下跌一个点,就可以给做空者带来50港元的利润。 众所周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事,开启了香港的新时代。 但是,对国际炒家而言,这正好为他们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 香港的未来何去何从,香港的经济、社会会发生什么变故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令局外人生疑,香港人也是心中没谱。 而恒生指数代表香港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香港经济、政治前景,就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 只要能动摇恒生指数,就能打击人们对香港经济的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恒生指数大幅下挫,很可能引起广大投资者盲目恐慌,从而到达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 国际投机者在证券市场上大手笔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压恒生指数,使恒生指数从1万点大幅度跌至8000点,并直指6000点。 在山雨欲来的时候,证券市场利空消息满天飞。 1998年8月初,投机者大肆宣扬人民币将贬值10%,其中,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中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人民币左右。 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想借此来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 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其目的仍是为了其狙击港元创造心理条件,其手段真可谓无所不用。 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 炒家们趁机大肆造谣,扬言“港币即将与美元脱钩,贬值40%”,“恒指将跌至4000点”云云。 其目的无非是扰乱人心,制造混乱状态,然后趁机浑水摸鱼。 8月13日,恒生指数一度下跌300点,跌穿6600点关口。 在压低恒生指数的同时,国际炒家在恒指期货市场积累大量淡仓。 恒生指数每跌1点,每张淡仓合约即可赚50港币。 而在8月14日的前19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就下跌2000多点,每张合约可赚10多万港币,收益之高令人震惊! 国际炒家在泰国、马来西亚的胡作非为,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可谓来者不善。 所以,在分析、研究亚洲其他市场形势后,为了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香港政府决定调巨资迎战这些疯狂的国际炒家。 这是一场以金钱、智慧和魄力为武器的你死我活的金融大战。 无论是挑战者,还是应战者,都深知其成败所蕴含的利益与风险。 如前所述,早在1998年7、8月间,投机者就大肆宣扬人民币将大幅贬值,以致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元人民币的水平。 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声东击西”的招数,旨在借此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 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目的仍是为狙击港元创造条件。 除了妖言惑众外,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 1998年8月5日,炒家们一天之内抛售200多亿港元。 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反过去被动做法,运用香港财政储备如数吸纳,将汇市稳定在1美元兑换7.75港元的水平上,银行同业市场拆借利息也仅略有上升。 1998年8月6日,炒家又抛售了200多亿港元,金融管理局再出新招———不仅照单全收,而且将所吸纳的港元存入香港银行体系———从而起到了稳定银行同业拆借利息的作用,防止了因为拆息率一旦提高,股市下跌在所难免。 8月7日,因已公布中期业绩的一些蓝筹股业绩不佳,导致股市大幅下跌,令恒生指数全日下跌212点,跌幅为3%。 在此后的7日至13日这几个交易日中,香港政府继续采用吸纳港元的办法,以稳定同业拆息并进而达到稳定股市的目的。 但由于炒家在股票市场上大肆做空,恒生指数最终还是跌到了6600点附近的低位。 8月13日,恒指被打压到了6660点后,港府组织港资、内地资金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争夺战。 投机炒家要打压指数以配合做空期指,港府则要守住指数,迫使投机者事先高位沽空的合约无法于8月底之前如数套现。 港府入市后大量买入国际炒家抛空的8月股指期货合约,将期指由入市前的6610点推高到24日的7820点,高于投资炒家7500点的平均建仓价位,取得初步胜利。 当日收市后,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 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参与股市和期市交易。 香港政府为了维护港元,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炒家进行直接对抗。 港府向香港的中银、获多利、和升等多家证券行指示,大手吸纳恒生指数蓝筹股,表示不惜成本,务求将8月期指抬高600点。 香港政府一反以往“积极不干预”政策,给投机者造成了始料不及的沉重打击。 代行中央银行职权的金融管理局,直接入市干预期货股票市场,这在全球开放型资本市场上尚属首次。 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令市场为之一惊。 接着,投机炒家鼓动如簧之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攻击港府的舆论大战。 与此同时,炒家们并不愿意俯首称臣,他们又一次玩起了“声东击西”的鬼把戏———于8月16日迫使俄罗斯宣布放弃保卫卢布的行动,造成8月17日美欧股市全面大跌,以期“围魏救赵”冲击恒生指数。 然而,使他们大失所望的是,8月18日恒生指数有惊无险,在收市时只微跌13点。 初战得手,并不意味对手会弃城投降,因为离期指合约的交割还有时日,港府明白恶战还在后头。 果然,从8月25日开始直至28日,双方展开了转仓战,港府的目的是迫使国际炒家为投机付出高额代价。 8月27日和28日,投机炒家在股票现货市场倾巢出动,企图将指数打下去。 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时,经过几天惊心动魄的大战,在期货市场上将8月合约价格推高到7990点,结算价为7851点,比入市前高1200点。 8月27日、28日,港府将所有卖单照单全收,结果27日交易金额达200亿港币,28日交易金额达790亿港币,创下香港市场最高交易纪录。 但投机炒家并不善罢甘休,他们认为港府已经投入了约1000亿港元巨资,资金压力与舆论压力使其不可能长期支撑下去,因而决定将卖空的股指期货合约由8月转仓至9月,想与港府打持久战。 从8月25日开始,投机炒家在8月合约平仓的同时,大量卖空9月合约。 与此同时,港府在8月合约平仓获利的基础上乘胜追击,使9月合约的价格比8月合约的结算价高出650点。 这样,投机炒家每转仓一张合约要付出3万多港币的代价。 投资炒家在8月合约的争夺中,完全败走麦城。 生死决战“8·28”1998年8月28日,是香港恒生指数期货8月合约的结算日,也是香港政府打击以对冲基金为主体的国际游资操控香港金融市场的第10个交易日。 双方经过前几个交易日的激烈搏杀后,迎来了首次决战。 上午10点整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 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亿港元,到上午收市时,成交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日成交量历史最高纪录。 下午开市后,抛售有增无减,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 随着下午4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最终分别锁定在7829点、7851点、790亿上。 1998年8月28日,对于众多国际炒家来说,是一个心痛的日子。 这是香港政府自1998年8月14日入市干预以来的最高潮,也是香港政府针对炒家们惯用的汇市、股市、期市的主体性投机策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取得的重大胜利。 香港政府将恒生指数从8月13日收盘的6660点推高到28日的7829点报收,并迫使炒家们在高价位结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货。 在此之前,炒家们下注了大量8月份期指空仓。 这样一来,即使它们转仓,成本亦很高,一旦平仓,则巨额亏损不可避免。 “8·28”之战,港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但是,对国际炒家来说,期指转仓是可行性选择,更可能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 因此,对香港特区政府来说,“8·28”之战也只能算是阶段性胜利。 港府决定,在9月份继续推高股指期货价格,迫使投机资本亏损离场。 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使炒家的投机大受限制。 当日恒生指数飙升588点,以8076点报收。 加上日元升值、东南亚金融市场趋稳等一系列因素,使投机炒家的资金、换汇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败退离场:9月8日,9月合约价格升到8220点。 8月底转仓的期指合约要平仓退场,每张合约又要亏损4万港币。 至此,国际炒家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自入市以来,香港政府动用了100多亿美元,消耗了外汇基金约13%,金额大大超过了1993年“英镑保卫战”中,英国政府动用77亿美元与国际投机者对垒的规模,堪称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标签: 史上最大跌幅!大跌股票遭遇毁灭性打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