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配资的奥秘:了解机制,把握时机,规避陷阱

admin 2 0

前言

在股票市场中,股票配资是一种常见的投资方式,它能够帮助投资者放大收益,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因此,了解股票配资的机制、把握时机和规避陷阱对于投资者而言至关重要。

股票配资的机制

股票配资是指投资者通过借用资金进行股票投资的行为。具体的运作方式是:投资者向配资公司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配资公司再向投资者提供最高达到该保证金数倍的杠杆资金。例如,投资者以10万元作为保证金,配资公司提供2倍杠杆,则投资者可以获得20万元的资金进行股票投资。股票配资的杠杆效应可以放大投资者的收益,但同时也会放大投资者的亏损。如果股票价格上涨,投资者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如果股票价格下跌,投资者将承担更大的亏损。

把握时机

股票配资并不是适合任何市场环境的投资方式。投资者需要把握时机,在合适的市场条件下进行配资。一般来说,股票市场处于牛市时,配资能够帮助投资者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在熊市或震荡市中,配资的风险较高,投资者需要谨慎使用。

规避陷阱

股票配资虽然是一种可以放大收益的投资方式,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陷阱。投资者需要规避以下陷阱:高利息:配资公司收取的利息往往较高,这会侵蚀投资者的收益。因此,投资者在选择配资公司时,需要比较不同公司的利息水平,选择利息较低的公司。强制平仓:如果股票价格大幅下跌,配资公司可能会强制平仓,以避免自己的损失。这可能会导致投资者遭受更大的亏损。因此,投资者需要选择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股票进行配资,并设置止损点,以控制风险。庞氏骗局:一些不法配资公司使用庞氏骗局的方式来吸引投资者。这种骗局的特点是,利用新投资者的资金来支付老投资者的收益。最终,当新投资者不足以支撑骗局时,骗局就会崩盘,投资者将血本无归。因此,投资者在选择配资公司时,需要谨慎调查公司的背景和资质。

结语

股票配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投资者在使用股票配资时,需要充分了解其机制、把握合适时机和规避潜在陷阱。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股票配资带来的收益,同时控制好风险。

什么是股市泡沫或楼市泡沫?泡沫何解??

关于股市,吴敬琏先生2001年关于中国股市沦为没有规矩的赌场的言论,曾经饱受争议,但随之而来股市持续四年的调整却是不争的事实。 股市泡沫并不因为吴先生的观点才存在,但因为其声望高而话语权影响大,其实股市的制度缺陷和市场缺陷长期以来就客观存在,广大中小投资者亏损累累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出现泡沫破裂的现象。 尽管史蒂芬·罗奇先生被摩根士丹利任命为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先生被任命为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取得这样“高大”的头衔,也可能做出错误的预测,但是楼市出现泡沫危险信号和局部泡沫现象是不争的事实。 针对越来越蔓延的房产“泡沫论”、“崩溃论”,建设部出台课题报告予以反击,甚至预言“未来10年,中国房价还将平稳上涨。 ” 经济学界,也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说出了和主流意见截然相反的话。 像社科院的易宪容还有经济学界的巨擘吴敬琏等。 为什么吴敬琏对股市的预言正确而罗奇和谢国忠会出错?关键在于股市是虚拟的,而楼市是具体的。 但是他们不同的是,吴敬琏模糊地说出了股市在制度和体制上的缺陷,而罗奇、谢国忠则没有说出中国楼市的制度缺陷。 正是制度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楼市、股市的价格泡沫。 其实,任何专家都可能出现判断失误,只有市场是最彻底、最真实的,市场供求规律是决定一切的试金石,通过研究中国股市、楼市的制度、市场结构现状,揭示供求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 一、市场供求规律是解析股市与楼市价格泡沫现象的理论基础(一)市场供求规律作用机制:无论在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中,还是在其他产品市场中,供给和需求都是以价格作为桥梁的,而最终交易也是以价格作为媒介。 正常市场(产品没有差异,买卖双方没有差异且不能影响市场)的市场中存在完全竞争,如果市场上只有几个供应者,将出现不充分竞争的寡头局面,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只有一个供应者即垄断情形。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价格是不可能被操纵的,在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价格极易被操纵,其中垄断市场中存在高价格的定价权和超额垄断利润。 生活必需品(如食物、衣服、住房等)的需求价格弹性小,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大;市场范围越大需求弹性越小,市场范围(行业)越小需求弹性越大;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大,时间越短需求弹性越小。 (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分析:房地产(土地)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分析。 一个区域的居住和商业办公对房地产的需求是对必需品的需求,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供给价格弹性就不一样,作为石油、土地等不可再生的资源,尽管土地的总体供应没有弹性,但其区域性、行业性供给价格弹性较明显,而且由于房地产(土地)开发周期较长(一般2年以上),比一般商品更具有时间弹性。 (三)股票市场供求关系及其特殊性对比各类市场,有的市场属于快速市场,有的市场属于粘性市场。 股票市场相对其他市场,既有一般市场特性,也有其独特市场特性。 一方面,股市遵循市场供求一般规律,一方面股市有极大的特殊性。 房地产市场上价格对供求的调节非常缓慢,如果政府干预后现行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价格趋于向上,价格上升的速度取决于现行价格下供求缺口大小,缺口越大则价格上升空间越大、速度越快。 可是,股票价格对供求的变化反应非常迅速,而且由于股票价格虚拟特性强,其价格波动还极大地取决于市场信心和市场趋势,信心主要来自制度和市场,比如市场机制是否健全、政府信用是否坚挺、信息披露是否规范真实、投资是否具有财富效应等。 (四)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政府调控政策的利弊分析: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不少控制房地产投资过热的政策,而且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其影响的好坏需要进行定性评估分析。 这里借助房地产领域以外的两个例子,其一是农业高科技问题,其二是欧佩克油价问题。 首先说农业科技问题,由于农业科技导致农产品产量大大增加,导致价格下降,同时,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是相对无弹性的,因此需求不增加意味着最终导致农民的总收益减少,看来农业科技对农民不利,当然对社会是十分有利的,这就是农业科技导致的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 再说欧佩克油价问题,油价变化说明在短期的石油供给、需求均缺乏价格弹性,因为短期内储藏、产能一定,供给缺乏弹性;因为消费习惯(把石油作为必需品消费)不能马上应变导致需求缺乏弹性。 但是长期内,产能逐渐增加,替代产品出现,必然导致价格下降;同时人们逐渐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习惯不妥,于是工业需求、公共需求、日常需求纷纷减少,也必然导致油价下降。 总之,类似房地产的石油在短期缺乏供给、需求价格弹性,而在长期具有明显的供给、需求价格弹性。 可见,政策可能导致社会矛盾(比如农业科技问题),政策尺度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出台政策的时机必须恰当,否则效果不一定最佳(比如油价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规律很好地发挥作用,但是在现行价格下供不应求时出现短缺,而供过于求时出现过剩,原因在于所谓“现行价格”并非市场均衡价格。 这种供求失衡导致的短缺或过剩经常会出现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中,比如制定农产品最低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将导致农产品过剩;租金控制时最高租金限制低于均衡租金,将导致公寓短缺;汽油供应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导致排队购油现象;失业也是劳动力资源过剩的表现,因为最低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 政府也知道会出现短缺和过剩,但是为什么政府的调节往往失败呢?原因在于政府很难确定干预市场的时机和合适的力度,结果往往引起市场的过激反应。 所谓政府失灵是指不完全信息、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决策失误导致政府失去产生调节市场的应有功能;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经济异常波动、市场缺乏竞争、社会成本高、公共物品供应不足、市场欠缺、信息失真导致市场失去产生应有经济效率的应有功能。 因此,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是,市场第一、政府第二,只有在市场失灵时政府才发挥作用纠正市场失灵,当然政府纠正市场失灵需要考虑调节的时机和力度,因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一把双刃剑。 比如,市区住宅改造计划原本是为了穷人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结果低收入住房毁坏的多、建的少;租金控制导致住房质量差、困难人群居住更加困难;最低工资虽然帮助部分工人却导致其他人失业;我国长期的实践证明,政府对经济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总之,政府与市场供求规律的关系非常微妙,政府必须尊重市场供求规律,考虑市场供求规律的政府政策比无视供求规律的政策更为安全有效,不利的副作用更少。 二、楼市与股市泡沫乱象形成过程(一)市场化供地模式扭曲供求关系、放大泡沫效应地价上涨导致房价上涨,还是房价上涨导致地价上涨?一般而言,房价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市场因素和成本因素。 市场因素主要是供需导致价格变化,如果供不应求导致市场均衡被打破,房价必然上涨,从而导致地价上涨,因此从市场因素而言,房价带动地价上涨,是一种引致效应。 房屋成本主要是地价、建筑成本和相关税费,在建造成本、利税一定的情况下,地价成为房价高低的主要变量,按经验统计其比例一般大约是40%—50%,因此从成本角度而言,地价影响房价,高地价可能导致高房价。 市场化土地出让引发不少问题?经营性土地出让的市场化模式(招标、拍卖、挂牌),其主要宗旨是为了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择开发商,确定科学客观的出让土地定价模式,建立市场化的地价形成机制,避免土地出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败。 可是,这种市场化模式可能导致矛盾发生转化,即市场化的代价就是地价可能被人为抬高。 市场化供地后,城市土地价值显现,地价明显上浮,这种垄断地价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其正面效应是,土地一级市场垄断后,城市土地资源价格上升,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吸引资本流入,投资增长,使商业机会增加,整个地区呈现繁荣景象,真正实现了 “土地是财富之母”;负面效应是,过高的地价,形成过高的房价水平,无疑会加大商业成本和办公成本,使得经济和商业活动的边际收益递减,最终减弱城市的市场竞争力。 实际上,目前的我国供地模式实际上是政府垄断。 一方面,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即征地的过程不按市场价定价,大量土地同时符合供给条件,而政府是唯一的土地获得者,短期内需求十分有限,因此农用地国有化是供过于求的(需求曲线严重扭曲地左移,必然导致供求曲线的交点左移,即均衡价格严重扭曲地降低)。 一方面,政府在土地市场上形成了单一的政府垄断供给。 市场化供地模式导致的短期限量出售土地造成了人为的供不应求,以至于招标拍卖土地价格不断攀升(供给曲线严重扭曲地左移,必然导致供求曲线的交点左移,即均衡价格严重扭曲地升高)。 由于征地与供地均被政府垄断,二者之间存在巨大价差,政府“垄断经营”土地的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导致农民、政府、用地者间的利益矛盾的巨大冲突,一方面通过短期限量供地导致土地价格上涨,严重扭曲了市场供求关系,扭曲了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使房地产市场价格信息失真。 在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供给的条件下,土地价格的变动主要受政府供给土地量多少的影响,这样价格不会是真正的市场价格。 政府对土地垄断的程度越高,对房价的影响也就越大,从而对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影响也就越强烈。 获取农用地和国有土地供应的寡头垄断模式是钻了市场供求规律的空子,假若取消农用地国有化时的供过于求的管道、卖地时的供不应求的管道,而是直接由农民直接与市场需求者进行交易,那么农用地的交易价格绝对不会如此之低,而市场买地的价格也绝对不会如此之高,这中间的差价也就会自然转化为对农民的补偿、对开发商的补偿、以及对消费者的补偿,当然政府也可以收取各类税费,只是垄断利润不会如此之高。 即便是退而求其次,如果政府卖地时将近期内计划出让的土地同时推向市场,交易价格肯定下降(其供给量增加,导致供求曲线的交点右移,交易价格必然下降),何必要实行全国上下的针对房地产的全面声讨?其实,发展商并不想房价高企,以免引起政府、消费者的不满。 房价高企的原罪一方面在于市场投机猖獗,一方面在于政府的土地寡头垄断模式,政府必须承认这个体制缺陷并承担这个责任,这才是真正的尊重民意、尊重市场、尊重真理。 (二)股票市场的泡沫扭曲过程:股权分置的制度设计原罪股票市场长期以来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股权分置。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由于早期的制度设计,只有占股票市场总量三分之一的社会公众股可以上市交易(流通股),另外三分之二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则暂不上市交易(非流通股)。 股权分置问题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特有的股权结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股权分置问题的产生,主要根源于早期对股份制的认识不统一,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和定位的认识不统一,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还处在早期阶段,国有资本运营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 截至2004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国有股份在非流通股份中占74%。 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形成合理的股票定价机制;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大股东不关心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动,流通股股东“用脚投票”形不成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约束,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不利于国有资产的顺畅流转、保值增值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制约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等。 可以说,股权分置问题已经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一个重大障碍,需要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实行发行审批制,市场需求没有弹性,在短期内股票是分开发行、上市的,显然是供不应求的,必然导致价格高企;一方面由于股权分置,大部分股份不流通,导致供不应求的情形加剧,再次导致股价上升。 所以,股市长期以来被扭曲,少量的流通股在市场供求规律的作用下,发行价、交易价高高在上,以至于首日的交易价就大大偏离其正常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大多数被这种制度性风险包围,几乎95%以上的投资者是亏损的。 正是这种审批、发行制度和股权分置制度缺陷,导致了投资者承担巨大的市场风险。 三、政府利益与政府边界政府必须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其边界的关系。 政府不从土地市场交易主体的地位退出、变政府直接参与土地市场变为间接干预,实际上是利益冲动使然。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应定位于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 政府只为公共利益征地是国际通行做法。 政府退出土地市场主体后,应主要通过规划管制和对房地产征税的方式间接调控市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是权利有限的政府,政府的边界才可能清晰。 首先,政府必须遏制自身参与某种资产市场的初始冲动。 从所谓“鼓励上市发行股票”到所谓“经营城市”,乃至以房地产繁荣拉动经济发展,都是政府介入不同形式资产市场的表现。 一旦政府直接或间接参与市场,则必然扭曲市场。 股市投资者长期以来始终依赖政府的政策救市,这显然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 而房地产市场在当前的政府操作下,很容易形成同样的结局。 因此,明智的政府与市场保持距离,是高于市场的调控者,是不偏不倚维持市场秩序的裁判者。 当前某些地方政府声嘶力竭强调房地产运行的健康性,本身就违背了政府职能的基本原则。 第二,政府必须遏制自身维护某种资产价格的持续冲动。 即使行政力量在资产市场发展中并未发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作用,但是市场总有波动,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中,投资主体往往会要求政府给予扶持。 而不成熟的政府往往会基于诸如维持市场稳定、避免投资者受损等诸多理由平准市场。 当然,面对某种资产的过度异常投机,政府出于维护公众利益而托市另当别论。 第三,政府必须遏制自身限制某种资产价格的善良冲动。 目前社会各界对房地产泡沫的忧虑,于是形成了在具体操作层面由政府直接平抑房价的动议。 同样,在直观意义上,这一考虑是正确的,但是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这将是极其危险的政策设计。 一方面,市场涨跌自有其规律,当前的狂涨并不意味着今后不会走跌,而政府介入干预房价本身又意味着对原先投资者的不负责任,只有让其自然波动,投资者愿赌服输的市场心理才能健全。 因此,压低房价和之前的托市在本质上不存在区别。 另一方面,面对当前过高房价导致的低收入居民无处栖身的问题,行政当局只有两种手段可供选择。 一是增加供应量,抵消市场过度的需求。 二是财政、货币政策,调节贷款利率或者货币补贴从而调节整个市场需求。 勿容置疑,政府肯定难免利益考虑。 其实,政府的最大利益出发点在于全体国民,在于国家经济,而在房地产市场中具体集中的利益就是土地价值。 目前的土地供应机制并不能保证长期稳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收益,它更有可能助长政府官员的短期政绩冲动,甚至产生腐败,而土地的有限性可能导致未来政府土地收益越来越少,因此科学的做法是,土地收益应如同税收一样稳定、均匀、制度化地回收,才可能保证政府未来的各期收益,也可以减轻市场的沉重负担,也减少了政府官员的短期政绩冲动。 所以,以年地租的方式实现政府对国有土地所有者的权益,实行年租制,就需要在法律上明确。 这样既可使政府土地收益长期化,避免政府在土地收益上的短期行为,也可促进城镇存量用地的流动,推动城镇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实台湾省土地改革模式值得借鉴。 当年国民政府迁台,政府推行土地改革方案,采用不流血的政策使台湾农民耕者有其田。 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稳定土地政策和农民,以避免大量的农业失业人口冲击脆弱的城市。 到了上世纪70代,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财团压力,国民党政府最终反对开放土地买卖,而是将资本引入农村,过渡到台湾工业化后期,全社会进行社会资产再分配,解决社会贫富分化问题和工农业分化问题。 过了十多年,台湾完成工业化,经济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准后,台湾放宽了土地政策。 这时候的土地价格已经从每甲四万新台币上升到了三千万到四千万不等。 大量的农民因为出卖土地而得到了多年的补偿,享受到了国家工业化的经济成果。 社会财富再次通过土地买卖得到了再分配,避免了大量农民的破产。 工农业发展平衡,同时造就了大量的中产阶级,使台湾社会更趋向稳定。 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出让土地造成了部分人群的资本富裕,社会消费和投资都带动了起来。 重要的是这些“暴富”的农民拿到出卖土地的财富之后,将资本转向高风险的高技术行业,正是这些知识含量不高的“暴富”农民,成为台湾产业提升和转型的资本输入者,而此点则可以算是台湾土地政策的意外收获。 四、制度缺陷与市场缺陷共振:股市与楼市价格泡沫类似人们越来越清楚,中国的楼市和股市一样,存在重大制度缺陷。 其表现有三:其一,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一样,是一个权力介入型市场,权力资本的作用超过了其他资本,产品市场化而要素非市场化不对称,导致了住房市场畸形以及价格居高不下。 其二,地方政府发展房地产业更多是迫于财政支出的压力,出于追求发展政绩的冲动,这一点与当年发展股市只是迫于企业融资压力、迫于为国有企业脱困圈钱非常相似。 其三,房地产商推高资产价格的市场操作手法与股市黑庄颇为类似。 在股市中,如果有人控制了一只股票足够筹码,就完全可以操纵股价。 而庄家推动整个市场价格上涨的奥秘就在首先推高高价股票的价格,诱使其他中低价股票的价格自然会被带上来,这一手法在房地产市场中也已经被使用;2005年房地产投资商提出转战二、三线城市。 从技术上看,这一做法十分类似于股市中庄家炒作某个板块或概念的股票时使劲拉升龙头股票的手法,龙头股票的赚钱效应引诱散户拼命杀入同板块或概念的垃圾股,只要龙头不倒,其他股票就跟着上涨,一旦庄家达到目的,散户的末日就来临。 许多城市的价格已经翻番,少数项目价格甚至上涨数倍。 这与股市庄托的做市效应是一样的;为了推高价格,房地产商伪造大量虚假成交合同,通过这些虚假合同,使得房地产价格“无量空涨”。 这一做法类似于股市庄家自我对敲拉抬价格。 然而,一个不规范的市场是不可能实现持续快速的成长的,股市如此,房地产市场亦如此。 可见,股市、楼市的制度规范和市场规范是缺一不可的。

我是新手入门,怎么炒股

新手在购买股票之前,需要开通股票账户,投资者可以去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开通,也可以在网上开通,开通之后,转入资金,选择一只股票,记住交易代码,在交易软件里点“买入”,输入股数和希望成交的价格,点“确认”,等待成交即可。 买入卖出的股票数量必须是100股的整数倍;股票的交易时间是:交易日的上午9:30至11:30,下午13:00至15:00,其它时间内投资者不能进行股票买卖操作。 同时,对于新手来说,在选择个股时,尽量选择业绩较好,流通盘比较大的个股,以及分仓买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投资风险。 除此之外,对于没有开通创业板权限的新手来说,是不能购买创业板的个股,即3字开头的个股,需要投资者开通创业板之后,才能购买。

股市中说的A浪、B浪、C浪是什么意思,麻烦结合去年以来的大盘走势作以说明。谢谢!

把这个看明白了你就知道了:波浪理论 股价的波动与在自然中的潮汐现象极其相似,在多头市况下,每一个高价都会是后一波的垫底价,在空头市况下,每一个底价都会是后一波的天价。 如果投资者能审时度势,把握股价的波动大势趋向的话,不必老围着股价的小小波动而忙出忙进,而随着大势一路做多或一路做空,这样既能抓住有利时机赚取大钱,又能规避不测之险及时停损,艾略特的波浪理论为投资者很好地提供了判别股价波动大势的有效工具。 艾略特(RaLPH Nelaon Elliot,1871-1948)是波浪理论的创始者,他曾经是专业的会计师,专精于餐馆业与铁路业,由于在中年染上重病,在1927年退休,长期住在加州休养。 就在他休养的康复时期,他发展出自已的股价波浪理论,很显然,艾略特的波浪理论是受到道氏理论的影响,而有许多的共同点,道氏理论主要对股市的发展趋势给予了较完美的定性解释,而艾略物则在定量分析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艾略特的大量股市理论论文主要是在1939年发现的,在1946距艾略特去世前两年,艾略特明确地写下了波浪理论专著“Natres lsw-The Secnt of the universe”。 这一书名听来有些夸大。 这是因为艾略特自认为他的股市理论是属于大自然法则的一部分,这一法则支配人类所有的活动,我们暂且不去考究这一定言,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他对股市规律的研究。 许多从事过波浪理论研究并在实际操作中付诸实施的投资者都曾会感到波浪理论不易领会,甚至望而生畏。 波浪理论的基本原则其实很简单,读者在不久将会发现波浪理论涵盖的许多要点。 看起来似曾相识,这是因为波浪理论的许多架构,相当符合道氏理论的原理和传统的图型技术。 不过,波浪理论已超越传统的图型分析技术,能够针对市场的波动,提供全盘性的分析角度、得以解释特定的图形型态发展的原因与时机,以及图形本身所代表的意义,波浪理论同时也能够帮助市场分析师、找出市场循环周期的所在。 曾经有人说过,多数的技术分析,在本质上是属于逐势分析。 道氏理论,且不谈其所有的优点,也是在趋势形成之后,才出现确认的讯号,波浪理论则能更进一步的对头部与底部作出预警讯号,而且能以较传统的分析方法加以确认,在以下的章节,我们将重点指出波浪理论与较为人熟知的图型分析的两者之间的共同点。 波浪理论(二) 数浪的基本规则 投资者应了解,艾略特的波浪理论其关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为波浪的形态;第二,为浪与浪之间的比例关系;第三,作为浪间的时间间距。 而这三者之间,浪的形态最为重要。 波浪的形态,是艾略特波浪理论的立论基础,所以,数浪的正确与否,对成功运用波浪理论进行投资时机的掌握至关重要。 所谓数浪的基本规则,只有两条。 如果投资者能对这两条基本数浪规则在平时运用中坚守不移,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 数浪的两条基本规则: 一、第三浪(第三推动)永远不允许是第一至第五浪中最短的一个浪。 在股价的实际走势中,通常第三浪是最具有爆炸性的一浪,也经常会成为最长的一个浪。 二、第四个浪的底部,不可以低于第一个浪的浪顶。 除了以上两个在数浪时的铁律外,还有两个补充规则,这两个补充规则并非是牢不可破的铁律,它主要是帮助投资者能更好的判别浪型,协助正确数浪工作。 补充规则一:交替规则,如果在整个浪形循环中,第二个浪以简单的形态出现,则第四浪多数会以较为复杂的形态出现。 第二浪和第四浪就性质而言,都属于逆流行走的调整浪,而调整浪的形态有许许多多种子类型。 这条补充规则,能较好地帮助投资者分析和推测市场价格的未来发展和变化,从而把握住出入的时机。 补充规则二:股市在上升一段后进入调整期,尤其是当调整浪乃属于第四浪的时候,多数会在较低一级的第四浪内完成。 通常性情况下,会在接近终点附近完结。 这条补充规则主要是为投资者提供调整的终结点,从而使投资者了解在调整临近终结时,应注意做多、做空时的策略。 不使投资者操作犯方向性的大错,铸成不可逆转的局面。 波浪理论(三) 波浪的特性 波浪理论在具体运用中,常常会遇到较为难以分辨的市况,发现几个同时可以成立的数浪方式。 所以,投资者有必要了解各个波浪的特性。 第一浪 在整个波浪循环开始后,一般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并不会马上就意识到上升波段已经开始。 所以,在实际走势中,大约半数以上的第一浪属于修筑底部形态的一部分。 由于第一浪的走出一般产生于空头市场后的末期,所以,市场上的空头气氛以及习惯于空头市场操作的手法未变,因此,跟随着属于筑底一类的第一浪而出现的第二浪的下调幅度,通常都较大。 第二浪 上面已经提过,通常第二浪在实际走势中调整幅度较大,而且还具有较大的杀伤力,这主要是因为市场人士常常误以为熊市尚未结束,第二浪的特点是成交量逐渐萎缩,波动幅度渐渐变窄,反映出抛盘压力逐渐衰竭,出现传统图形中的转向形态,例如常见的头肩、双底等。 第三浪 第三浪在绝大多数走势中,属于主升段的一大浪,因此,通常第三浪属于最具有爆炸性的一浪。 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第三浪的运行时间通常会是整个循环浪中的最长的一浪,其上升的空间和幅度亦常常最大;第三浪的运行轨迹,大多数都会发展成为一涨再涨的延升浪;在成交量方面,成交量急剧放大,体现出具有上升潜力的量能;在图形上,常常会以势不可挡的跳空缺口向上突破,给人一种突破向上的强烈讯号。 第四浪 从形态的结构来看,第四浪经常是以三角形的调整形态进行运行。 第四浪的运行结束点,一般都较难预见。 同时,投资者应记住,第四浪的浪底不允许低于第一浪的浪顶。 第五浪 在股票市场中,第五浪是三大推动浪之一,但其涨幅在大多数情况下比第三浪小。 第五浪的特点是市场人气较为高涨,往往乐观情绪充斥整个市场。 从其完成的形态和幅度来看,经常会以失败的形态而告终。 在第五上升浪的运行中,二、三线股会突发奇想,普遍上升,而常常会升幅极其可观。 A浪 在上升循环中,A浪的调整是紧随着第五浪而产生的,所以,市场上大多数人士会认为市势仍未逆转,毫无防备之心,只看作为一个短暂的调整。 A浪的调整形态通常以两种形式出现,平坦型形态与三字形形态,它与B浪经常以交叉形式进行形态交换。 B浪 B浪的上升常常会作为多方的单相思,升势较为情绪化,这主要是市场上大多数人仍未从牛市冲天的市道中醒悟过来,还以为上一个上升尚未结束,在图表上常常出现牛市陷阱,从成交量上看,成交稀疏,出现明显的价量背离现象,上升量能已接济不上。 C浪 紧随着B浪而后的是C浪,由于B浪的完成顿使许多市场人士兵醒悟,一轮多头行情已经结束,期望继续上涨的希望彻底破灭,所以,大盘开始全面下跌,从性质上看,其破坏力较强。 波浪理论(四) 波浪等级划分 艾略特波浪理论中的基本信条之一是“时间的长短不会改变波浪的形态,因为市场仍会依照其基本的形态发展。 波浪在其运行中可以拉长,亦可以缩短,但其根本的形态则永恒不变。 ”根据上述理论,一个超级循环的波浪,与一个极短线的波浪(例如分时价格走势)比较,其基本的形态与会依照一定的模式进行。 分析的方法亦大同小异。 所不同者,乃涉及的波浪级数高低有异而已。 在艾略特的波浪理论中,他将股市运动中的波浪级数分为九级,从他那时研究所得到的资料将最小至最大的波浪给予不同的名称。 不过名称对于波浪分析者工作实际上并不重要。 通常而言,一个超级循环的波浪可包含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走势。 至于微波和最细波,则属于短期的波浪,需要利用每小时走势图方能加以分析。 由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对股市的波浪划分情况作个结论: 1、股价的运动方式不是单纯的呈一条直线,而是如波浪起伏而变化的。 2、推动波或主要趋势行进方向相关的波浪,可细分为五个小级波浪,修正波或者和主要趋势行进方向相反的波浪,可细分三个更小等级的波浪。 3、当一个完整股市的八波运动构成一个周期(五升三跌)后,这个周期便又成为另一个更大等级的股市周期中的一部分。 4、波浪的形状会成为扩张或紧缩式行进,但其基本形态并不因时间而改变。 波浪理论(五) 神奇数字系列 神奇数字系列 一、斐波南希数列为波浪理论的结构基础 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开山祖师,在1934年公开发表波浪理论,指出股市走势依据一定的模式发展,涨落之间,各种波浪有节奏地重复出现,艾略特创立的波浪理论,属于一整套精细的分析工具,包括下列三个课题:1、波浪运行的形态;2、浪与浪之间的比率;3、时间星期。 艾略特在1946年发表的第二本著作,索性就命名为《大自然的规律》(Natures Law)。 波浪理论第二个重要课题,系浪与浪之间的比率,而该比率实际上跟随神奇数字系列发展。 艾略特在《大自然的规律》一书中谈到,其波浪理论的数字基础是一系列的数列,是斐波南希在13世纪时所发现的,因此,此数列一般却称之谓斐波南希数列。 神奇数字系列本身属于一个极为简单的数字系列,但其间展现的各种特点,令人对大自然奥秘,感叹玄妙之余,更多一份敬佩。 其实早在中国《道德经》第四十三章中就道出了神奇数字系列的真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神奇数字系列包括下列数字: 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1597……直至无限。 构成斐波南希神奇数字系列的基础非常简单,由1,2,3开始,产生无限数字系列,而3,实际上为1与2之和,以后出现的一系列数字,全部依照上述简单的原则,两个连续出现的相邻数字相加,等于一个后面的数字。 例如3加5等于8,5加8等于13,8加13等于21,……直至无限。 表面看来,此一数字系列很简单,但背后却隐藏着无穷的奥妙。 二、平方的秘密 俄罗斯著名数学家韦罗斯利夫,曾经发表的神奇数字研究论文报告中,提示许多有关斐波南希神奇数字的神秘性,其中之一就是神奇数字平方的秘密。 1、由1开始,可能随意选取连续出现的相邻两神奇数字,数目可不限,先将这些神奇数字进行平方,然后将平方所得数字进行相加,其和必定等于最后一个神奇数字与接着出现的下一个神奇数字相乘。 2、除了上述出现的两个连续出现的神奇数字的平方具有的神奇的关系外,还具有两个相隔出现的神奇数字平方的神奇关系。 其方法就是两相隔神奇数字的高位神奇数字的平方减去低位神奇数字的平方,两平方数字之差的结果必然属于另一个神奇数字。 例: 5×5-2×2=21 8×8-3×3=55 13×13-5×5=144…… 由上述分析,读者不难理解,平方在波浪理论的定量分析上亦占有一定的地位。 例如,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惊世股票豫园商城从其100元的票面飚升至元之上,正巧是其起始价的平方值附近。 是否我们可斗胆地说,沪市的起点是100附近,则未来等待它的目标点?! 三、神奇数字比率 波浪比波浪之间的比例,经常出现的数字,包括0.236, 0.382, 0.618以及1.618等,这些数字中的0.382和0.618我们亦称之为黄金分割比率。 实际上,上述比率的来源,亦来自于神奇数字系列。 1、在斐波南希的神奇数字系列中,任取相邻两神奇数字,将低位的神奇数字比上高位的神奇数字,其计算的结果会逐渐接近于0.618,数值位愈高的数字,其比率会更接近于0.618。 2、在斐波南希的神奇数字系列中,任取相邻两神奇数字,若与上述相反,将高位的神奇数字比上低位的神奇数字,则其计算的结果会渐渐趋近于1.618。 同理,数值位取得愈高,则此比率会愈接近于1.618, 3、若取相邻隔位两个神奇数字相除,则通过高位与低位两数字的交换,可分别得到接近于038.2及2.618的比率。 4、将0.382与0.618两个重要的神奇数字比率相乘则可得另一重要的神奇数字比率:0.382×0.618=0.236 上述几个由神奇数字演变出来的重要比率:0.236,0.382,2.618以及0.5(其中0.236和0.618是著名的黄金分割比率)是波浪理论中预测未来的高点或低点的重要工具。 四、神奇数字与股价波浪 在波浪理论的范畴内,多头市况(牛市)阶段可以由一个上升浪代表,亦可以划分为五个小浪,或者进一步划分为二十一个次级浪甚至还可以继续细分出长至八十九个细浪,对于空头市况(熊市)阶段,则可以由一个大的下跌浪代表,同样对一个大的下跌浪可以划分为三个次级波段。 或者可以进一步地再划分出十三个低一级的波浪甚至最后可看到五十五个细浪。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不难理解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完整的升跌循环,可以划分为二、八、三十四或一百四十四个波浪。 在此不难发现,上面出现的数目字,包括1、2、3、5、8、13、21、34、55、89及144,全部都属于神奇数字系列。 浪与浪之间的比率关系,亦经常受到斐波南希神奇数字组合比率的影响,下面我们介绍神奇比率与度量浪与浪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具体运用: 1、对于推动浪来说,如果推动浪中的一个子浪成为延伸浪的话,则其他两个推动浪不管其运行的幅度还是运行的时间,都将会趋向于一致。 也就是说,当推动浪中的第三浪在走势中成为延伸浪时,则其他两个推动浪,第一浪与第五浪的升幅和运行时间将会大致趋于相同。 假如并非完全相等。 则极有可能以0.618的关系相互维系。 2、第五浪最终目标,可以根据第一浪浪底至第二浪浪顶距离来进行预估,他们之间的关系,通常亦包含有神奇数字组合比率的关系。 3、对于A-B-C三波段调整浪来说,C浪的最终目标值可能根据A浪的幅度来预估。 C浪的长度,在实际走势中,会经常是A浪的1.618倍。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下列公式预测C浪的下跌目标:A浪浪底减A浪乘0.618; 4、对于对称三角形的整理形态的波浪走势来看,在对称三角形内,每个浪的升跌幅度与其他浪的比率,通常以0.618的神奇比例互相维系。 所以,波浪理论与神奇数字,关系亲密。 为使读者能较好地运用神奇数字对波浪的定量分析,下面列出与神奇数字比率及其派生出来的数字比率的特性: (一)0.382:第四浪常见的回吐比率及部分第二浪的回吐百分比,B浪的回吐过程(ABC浪以之字形运行); (二)0.618:大部分第二浪的调整深度。 对于ABC浪以之字形出现时,B浪的调整比率。 第五浪的预期目标与0.618有关。 三角形内的浪浪之音质比例由0.618来维系; (三)0.5:0.5是0.382与0.618之间的中间数,作为神奇数比率的补充。 对于ABC之字型调整浪,B浪的调整幅度经常会由0.5所维系。 (四)0.236:是由0.382与0.618两神奇数字比率相乘派生出来的比率值。 有时会作为第三浪或第四浪的回吐比率,但一般较为少见,常常是在事后才如梦初醒,调整过程已经结束; (五)1.236与1.382:对于ABC不规则的调整形态,我们可以利用B浪与A浪的关系,借助1.236与1.382两神奇比例数字来预估B浪的可能目标值; (六)1.618:由于第三浪在三个推动浪中多数为最长一浪,以及大多数C 浪极具破坏力。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1.618来维系第一浪与第三浪的比例关系和C 浪与A浪的比例关系; 对于斐波南希神奇系列数字,读者已经了解到在波浪理论中,尤其在对波浪理论的定量分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中0.382与0.618为常用的两个神奇数字比率。 其使用频率较其它的比率要高得多。 在使用上述神奇数字比率时,投资者和分析者若与波浪形态配合,再加上动力系统指标的协助,能较好地预估股价见顶见底的讯号。 另一方面,如果回吐幅度超过45%,则可以断言0.382的支撑或阻力作用已失去。 同样,当调整幅度超过70%时,亦表明0.618防线宣告失守。 根据上述原则,投资者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利用它来设置停损点。 波浪理论(六) 波浪理论的四个基本特点 波浪理论的四个基本特点 1、股价指数的上升和下跌将会交替进行。 2、推动浪和调整浪是价格波动两个最基本型态,而推动浪(即与大市走向一致的波浪)可以再分割成五个小浪,一般用第1浪、第2浪、第3浪、第4浪、第5浪来表示,调整浪也可以划分成三个小浪,通常用A浪、B浪、C浪表示。 3、在上述八个波浪(五上三落)完毕之后,一个循环即告完成,走势将进入下一个八波浪循环。 4、时间的长短不会改变波浪的形态,因为市场仍会依照其基本型态发展。 波浪可以拉长,也可以缩细,但其基本型态永恒不变。 总之,波浪理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八浪循环。 波浪理论(七) 波浪的形态 波浪的形态 如何来划分上升五浪和下跌三浪呢?一般说来,八个浪各有不同的表现和特性: 第1浪:(1)几乎半数以上的第1浪,是属于营造底部型态的第一部分,第1浪是循环的开始,由于这段行情的上升出现在空头市场跌势后的反弹和反转,买方力量并不强大,加上空头继续存在卖压,因此,在此类第1浪上升之后出现第2浪调整回落时,其回档的幅度往往很深;(2)另外半数的第1浪,出现在长期盘整完成之后,在这类第1浪中,其行情上升幅度较大,经验看来,第1浪的涨幅通常是5浪中最短的行情。 第2浪:这一浪是下跌浪,由于市场人士误以为熊市尚未结束,其调整下跌的幅度相当大,几乎吃掉第1浪的升幅,当行情在此浪中跌至接近底部(第1浪起点)时,市场出现惜售心理,抛售压力逐渐衰竭,成交量也逐渐缩小时,第2浪调整才会宣告结束,在此浪中经常出现转向型态,如头底、双底等。 第3浪:第3浪的涨势往往是最大,最有爆发力的上升浪,这段行情持续的时间与幅度,经常是最长的,市场投资者信心恢复,成交量大幅上升,常出现传统图表中的突破讯号,例如裂口跳升等,这段行情走势非常激烈,一些图形上的关卡,非常轻易地被穿破,尤其在突破第1浪的高点时,是最强烈的买进讯号,由于第3浪涨势激烈,经常出现延长波浪的现象。 第4浪:第4浪是行情大幅劲升后调整浪,通常以较复杂的型态出现,经常出现倾斜三角形的走势,但第4浪的底点不会低于第1浪的顶点。 第5浪:在股市中第5浪的涨势通常小于第3浪,且经常出现失败的情况,在第5浪中,二、三类股票通常是市场内的主导力量,其涨幅常常大于一类股(绩优蓝筹股、大型股),即投资人士常说的鸡犬升天,此时市场情绪表现相当乐观。 第A浪:在A浪中,市场投资人士大多数认为上升行情尚未逆转,此时仅为一个暂时的回档现象,实际上,A浪的下跌,在第5浪中通常已有警告讯号,如成交量与价格走势背离或技术指标上的背离等,但由于此时市场仍较为乐观,A浪有时出现平势调整或者之字型态运行。 第B浪:B浪表现经常是成交量不大,一般而言是多头的逃命线,然而由于是一段上升行情,很容易让投资者误以为是另一波段的涨势,形成多头陷井,许多人士在此期惨遭套牢。 第C浪:是一段破坏力较强的下跌浪,跌势较为强劲,跌幅大,持续的时间较长久,而且出现全面性下跌。 从以上看来,波浪理论似乎颇为简单和容易运用,实际上,由于其每一个上升/下跌的完整过程中均包含有一个八浪循环,大循环中有小循环,小循环中有更小的循环,即大浪中有小浪,小浪中有细浪,因此,使数浪变得相当繁杂和难于把握,再加上其推动浪和调整浪经常出现延伸浪等变化型态和复杂型态,使得对浪的准确划分更加难以界定,这两点构成了波浪理论实际运用的最大难点。 波浪理论(八) 波浪理论的几个基本要点 波浪理论内容的几个基本的要点 1、一个完整的循环包括八个波浪,五上三落。 2、波浪可合并为高一级的浪,亦可以再分割为低一级的小浪。 3、跟随主流行走的波浪可以分割为低一级的五个小浪。 4、1、3、5三个波浪中,第3浪不可以是最短的一个波浪。 5、假如三个推动论中的任何一个浪成为延伸浪,其余两个波浪的运行时间及幅度会趋一致。 6、调整浪通常以三个浪的形态运行。 7、黄金分割率奇异数字组合是波浪理论的数据基础。 8、经常遇见的回吐比率为0.382、0.5及0.618。 9、第四浪的底不可以低于第一浪的顶。 10、波浪理论包括三部分:型态、比率及时间,其重要性以排行先后为序。 11、波浪理论主要反映群众心理。 越多人参与的市场,其准确性越高。 波浪理论(九) 波浪理论的缺陷 波浪理论的缺陷 1、波浪理论家对现象的看法并不统一。 每一个波浪理论家,包括艾略特本人,很多时都会受一个问题的困扰,就是一个浪是否已经完成而开始了另外一个浪呢?有时甲看是第一浪,乙看是第二浪。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看错的后果却可能十分严重。 一套不能确定的理论用在风险奇高的股票市场,运作错误足以使人损失惨重。 2、甚至怎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浪,也无明确定义,在股票市场的升跌次数绝大多数不按五升三跌这个机械模式出现。 但波浪理论家却曲解说有些升跌不应该计算入浪里面。 数浪(WaveCount)完全是随意主观。 3、波浪理论有所谓伸展浪(ExtensionWaves),有时五个浪可以伸展成九个浪。 但在什么时候或者在什么准则之下波浪可以伸展呢?艾略特却没有明言,使数浪这回事变成各自启发,自己去想。 4、波浪理论的浪中有浪,可以无限伸延,亦即是升市时可以无限上升,都是在上升浪之中,一个巨型浪,一百几十年都可以。 下跌浪也可以跌到无影无踪都仍然是在下跌浪。 只要是升势未完就仍然是上升浪,跌势未完就仍然在下跌浪。 这样的理论有什么作用?能否推测浪顶浪底的运行时间甚属可疑,等于纯粹猜测。 5、艾略特的波浪理论是一套主观分析工具,毫无客观准则。 市场运行却是受情绪影响而并非机械运行。 波浪理论套用在变化万千的股市会十分危险,出错机会大于一切。 6、波浪理论不能运用于个股的选择上。 波浪理论(十) 波浪理论与道琼理论 波浪理论与道琼理论 其实在艾略特波浪理论产生之前,就已有人在研究观察美国工业指数变动时发现,股价指数的升落与涨跌,尽管在某一时点上是随机不定的,但就股价指数的一段时期的波动来看,它的涨跌起落的市场趋向犹如海洋的潮汐波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种认为股价指数的涨跌波动就象海潮起落的观点,就是道氏理论的主要精髓。 道琼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查尔斯·道(Charles Dow)。 此理论的重要印证工具是美国的运输平均指数和工业平均指数,由于上述两个工具是在同一市场上运行的,所以两者其中之一的走势变化必定和另一个走势变化相互辉映,彼此印证。 道琼理论中的最重要原则和观点如下: 1、价的涨跌导致大盘平均指数的上下落差,而指数上下波动的现象必定反映出对大盘供需的影响因素。 除了一些人类暂时无法控制的且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气象天气等无法由指数走势上看出来外,指数的波动是反映出市场中供需波动的结果。 2、道琼理论把市场的趋势分为三类:主要趋势(主波级)、次等级以及微波级。 查尔斯·道将市场的这种划分情况比喻为海流运动中的潮流(主波级)、海浪(次等波级)和浪花(微波级)。 在这三种波动级别中,以主波级的趋势最应为投资人所需关心和追踪的,通常作为股价的主波级在其运行发展过程中,其时间跨度会长达几个月,在国外较为规范的市场中,主波级行进时间会长达一年甚至数年,次等波级的走势趋势在时间上一般为数周或数个月,而微波浪花则以天作为时间单位来进行的。 3、主波级(主要趋势)的发展阶段,查尔斯·道在道琼斯理论中把它划分为三段层次: 第一阶段为打底过程。 此时以股价的发展形态看,往往是成交量极度萎缩,市场极不热络,股价处于一种圆弧状的谷底,利空渐渐出尽的情况,较有远见的投资者正悄悄地寻觅时间逐级介入。 第二阶段为底部完成向上。 这一阶段一般属于技术派人士开始渐渐介入,市场经济情况开始改善,股价开始上升。 第三阶段为行情成长爆发。 第三阶段主要体现在大众投资者开始积极参与,大量利多消息开始在市场中和新闻媒体间传播。 市场的投机气氛开始愈来愈浓厚。 4、量价须互相配合。 道氏认为在股价走势图中,成交量应为研判股价走势讯号的重要配合工具。 量须放大作为股价上升的动力与多头市场的现象。 如市道是处在空头市道下,当股价下跌时,量会扩大,而对于一个反弹上升,反而量会缩小,呈现典型的价量背离现象。 股价在运行途中,市场的各种情况在没有出现任何反转迹象前,股价运行的原有趋势仍会维持着有效的运动。 投资者和分析者可借一些技术分析工具来对股价的小波段进行研判,作些即时短线买卖。 如支撑线与阻力线、股价走势的形态分析、股价趋势线与股价平均成本线的分析等。 通过这些技术上的综合统计分析,来观察市势是否有反转讯号的出现,从而抓住顺势而为的先机,或及时入场或准时退出。 艾略特的波浪理论,在其基本观察和判断股价的波动机理和原则有着非常相似的论点,波浪理论和道琼理论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股价走势在一个攻击推动浪中,走势应该在发展的过程较为坚挺稳健,且其指数形态亦能够以良好的面貌配合走势发展。 但是当市场处于整理修正类的股价波动时,两者则会发生分歧而无法相互印证,尤其是道琼理论,它验证走势趋向的工具主要是工业指数和运输指数,因为查尔斯·道认为运用两个指数确定一个主要趋势后,会相互印证,而当两个指数产生不同而背离情况时,道琼理论和波浪理论相互就会出现无法印证的情况。 应该说,艾略特波浪理论中的大部分观点与道琼理论是相互吻合的,只是艾略特的波浪理论在定量方面对股价走势的描述要强于道琼理论,波浪理论只需要用一个大盘的指数就能对市场全貌走势作出诠释

标签: 了解机制 股票配资的奥秘 把握时机 规避陷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