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香港股票投资的机遇:多元化的行业、强劲的经济和流动性

admin 3 0

香港股市以其多元化的行业、强劲的经济和流动性而闻名,为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以下是投资香港股票的一些主要优势:

多元化的行业

香港股市涵盖了广泛的行业,从金融和房地产到科技和医疗保健。这种多元化使投资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分散投资组合。

主要行业包括:

  • 金融(银行、保险、资产管理)
  • 房地产(开发商、信托基金)
  • 科技(硬件、软件、互联网)
  • 医疗保健(制药、医疗设备、医疗服务)
  • 消费品(零售、食品和饮料、奢侈品)

强劲的经济

香港拥有强劲的经济,以其自由贸易港、低税率和法治而闻名。稳定的经济环境和政府对商业的友好政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

香港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过去十年中稳步增长,预计今後も将继续增长。强劲的经济为企业创造了积极的营商环境,并支持了股票市场的长期增长。

流动性

香港股市是全球最具流动性的市场之一,交易量大,买卖股票容易。高流动性使投资者能够轻松地买卖股票,这对进行短期交易或调整投资组合至关重要。

香港交易所在亚洲时区内提供延长交易时间,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这使得投资者能够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交易股票,以响应市场动态和新闻事件。

投资香港股票的注意事项

虽然香港股票投资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但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汇率风险:

香港股市的交易是以港币进行的。因此,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回报。

政治风险:

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受到中国政治环境的影响。政治不确定性或中美关系紧张可能会对股市产生负面影响。

行业集中度:

香港股市以几家大型公司为主导,特别是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这种集中度可能会限制投资者的多元化潜力。

结论

香港股市为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多元化的行业、强劲的经济和流动性等优势使其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投资者在投资之前也需要注意汇率风险、政治风险和行业集中度等因素。

通过仔细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投资者可以把握香港股票投资的机遇,并实现财务目标。


本人要做一篇2009年股市走势的论文,求高手的精辟分析。。。悬赏有限感激不尽!!!

在2009年如何看待由美国引发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是机遇,还是灾难?不同的结论会产生不同的对策,不同的对策将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而这对正处经济崛起关键时刻的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的经济崛起取决于历史性机遇的出现和抓住机遇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面对美国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可能正悄然而至,今天的中国比任何国家和任何时候都更具备抓住这一机遇的能力,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认识。 一、是机遇而不是灾难 1、中国的货币体系、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相对独立。 纵观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由于发达国家金融一体化的特点,美国的危机使得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无一幸免。 中国是不多的受危机影响较小,相对置身于美国金融危机之外、并能在这场危机中能够掌握主动权的大国。 由于中国在货币体系、资本市场体系及商业银行体系上都相对独立,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并不直接相关,这使得我们的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并未受到美国次贷和金融危机过多的影响,从而免受“金融海啸”的直接冲击,这些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2、中国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基本面尚好。 无论是在改革开放的30年,还是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均10%的高速增长,这种增长势头并没有因为近年来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的衰退受到影响。 即使是在美国饱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和国内企业微观面的业绩增长仍然是良好的。 所以被人称为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绿洲,具有强大的内需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强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3、我国目前的财政和金融状况良好。 和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遇到金融危机的特点不同:从银行的资产状况看,我们有46万亿元的银行储蓄总资产,其中居民储蓄近18万亿,存贷差约12万亿,资金相对充足。 今年以来,虽然企业的资金普遍紧张,但那是由于双紧的宏观政策决定的。 一旦我们为应付金融危机采用宽松的政策,就会具备流动性充足的特点。 同时,经过2005年以来主要商业银行的上市,治理结构也得到了大的改善,因此,银行的资产质量也是比较好的。 从外汇储备看,1.8万亿美元的储备也使得我们面对这场金融危机有足够的自保能力和应对能力。 从国家财政收入看,2007年高达5.1万亿的财政收入,能使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在这场危机中保护自己。 转自学易网 4、中国具备庞大的内需市场开拓潜力。 对中国的出口会有一定影响,但中国13亿人口和庞大的内需市场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即使在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虽然美国消费的倒退使得我国出口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庞大的内需市场一旦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启动,是完全可以通过内需弥补出口下降的。 从投资的角度,中国庞大的城镇和城市的基础设施有大量的项目需要资金,带动经济。 无论是从资金的供应还是从项目的选择上,都有较大的潜力。 我们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能力是足够的。 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国际舆论普遍把中国当成是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绿洲”,他们普遍希望中国担当新的领跑者,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站在一起来应对这场危机。 一些跨国公司和企业家也把中国当作躲避这次金融危机的避风港和比较选择后的最佳投资地,他们看好中国,投资中国。 与此同时,从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危机必然还会带来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的分工,中国要从制造业低端的打工者向金融和服务业的高端转型。 二、要异船相帮,不要同舟共济 当前世界各国都希望我们能够对美国出手相助,此时我们也应履行大国责任,展现我们和世界主要国家站在一起共渡难关的姿态,把握历史机遇,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双赢模式。 虽然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几乎有一半购买了美国国债和两房债券,但是,目前中美两国仍有一些人士认为,中国应该继续以购买美国国债方式帮美国救市,和美国“同舟共济”。 以中国现有的国力、财力和外汇储备的实力而言,要想拉美国“走出泥潭”是不现实的,而且风险很大。 希望通过中国增加购买美国国债或者直接运用中投公司类的主权基金来让中国“上船拯救美国的同舟共济”模式将会使我们越陷越深。 如果美国经济衰退进一步恶化的话,最终我们会从“局外”人变成同行者,陷入被动,无法脱身。 因此,我们应从战略高度走出两个误区:一是“美国的金融危机是中国的次生灾难,因此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的误区;二是“救美国就是要购买美国的债权和股权”的观点。 面对这场危机,我们应该选择的不是“同舟共济”而是“异船相帮”,也就是我们在美国这条船之外,寻找帮助美国和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方式。 三、从振兴股市入手,帮外先安内 首先,美国的金融危机并不能否定以证券金融为主导,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将成为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 如果说,美国这场危机起源于金融衍生品的盲目创新和过度发展,那么对今天的中国来说,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发展现状还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中国所处的金融发展阶段和美国完全不一样,必须大力发展。 其次,股市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政治状况的晴雨表,也是关乎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状况最敏感的显示器。 面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尽管实际上中国的机遇远大于灾难,但为什么国人却感觉身在其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的股市一年来持续暴跌,且下跌幅度远超美国。 为什么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是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一片绿洲,而中国的股市却是世界股市下跌中的重灾户呢? 股市这种状态,从长远看危害极大。 第一,将会连带商业银行,单腿支撑社会融资的重任,重蹈2005年银行坏账率过高、存在系统性风险的旧辙。 第二,股市不振,对我们实体经济将产生不利影响,这也会在今年的四季度和明年陆续发生。 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激活股市,有可能导致金融业和其他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进入恶性循环,掉入这场全球范围的经济灾难之中。 显然,无论是从美国金融危机的救市角度,还是从中国自身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需求看,都应从振兴股市入手,激活股市,鼓舞信心。 从资本市场入手,抓住机遇。 只要找到我国股市下跌与美国不同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就能事半功倍,迅速走出颓局。 四、走出中国股市下跌是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误区 从去年10月以来,中国股市的暴跌恰巧和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海外股市下跌在时间上吻合。 股市下跌的偶然重合,使得人们往往把中国股市下跌的原因和美国的次贷危机连在一起,造成市场的恐慌。 转自学易网 然而,仔细分析中国股市今年来持续的暴跌和美国股市受次贷危机影响的下跌的原因截然不同。 美国资本市场的下跌,是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及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连带导致的。 而中国股市这一时期的宏观经济面良好,上市公司的质量和微观业绩面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都得到极大提升,近两年业绩持续以 50%的速度递增,根本不具备美国股市暴跌的任何基本面条件。 同时我国的股市也与美国的股市体系没有直接相关,其风险并不能直接连带到A股市场,尽管从表象上看,两国股市的下跌都是由缺乏信心所致,但美国投资人的信心缺失是由市场自身规律所致。 而中国投资人的信心缺失则是由政策人为所致。 在中国,政策因素对股市的影响要比市场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得多。 一年来,中国股市不仅和美国股市一样下跌,而且比美国跌得还厉害,无论美国股市是涨是跌,中国股市都是跌,美国股市的跌幅至今也不过下跌了30%,而中国股市的跌幅超过了65%,因此,必须走出我国股市下跌是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误区。 中国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受美国影响,而是有其特殊的内在原因。 五、导致股市下跌的首要因素是“大小非”和“大小限”1、“大小非”产生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 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上市公司在上市时招股书上说的是非流通股暂不流通,导致股民高价入市。 鉴于非流通股要进入流通状态,则将会带动流通股的股价下跌,所以股改就是通过对价让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而在这一过程中,可能给流通股股东带来的损失由非流通股股东给予补偿。 在股改中,由于基本模式采用的是非流通股向流通股送股的模式,例如10送3,即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所持有的每10股送3股。 送股后,非流通股股东则获得了流通权。 考虑到非流通股股东一送完股就获得流通权市场压力大,于是监管部门又颁布了爬行流通下的“锁一爬二”政策,即非流通股送股之日起 12个月后,可流通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24个月后,可流通10%,36个月后,才可100%流通。 其中,持有公司总股本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东被称为 “大非”,持股5%以下的,被称为“小非”(小非在12个月后即可100%流通)。 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从2005年6月开始,到2006年底,1360多家上市公司除100多家外,基本搞完。 从进行股改公司的总体情况看,在送完股之后,由于“锁一爬二”的原因,非流通股并不能立即卖出,因此,股市大盘表现为整体的上涨,甚至摸高到6000点。 但随着解禁期的到来,“大小非”呈加速度的方式获得了“自由身”,给市场造成极大的压力。 2、关于“大小限”。 “大小限”是指上市公司在上市时发起人持有的股份通常要有三年的锁定期,即从上市之日起三年后方可流通。 这种流通权限售股票被称作“大限”。 但如果在上市前12月内以增资扩股方式认购的股份,则可在公司上市一年后即可流通,锁定期仅为一年。 目前市场上被大家所称的“大小限”是指在2006年5月新老划断后产生的。 所谓新老划断是以2006年5月18日为限,在此之后,新上市的公司属于全可流通的公司,已不存在股权分置问题。 也就是说,一旦一年或三年的锁定期结束,这些股票不用再通过股改向股民送股,即可自动流出。 因此,股民购买这类股票时,就应考虑这种风险。 例如,在海外全流通背景下的股票IPO发行通常的市盈率在8-12倍之间,价格相对较低。 然而,我国股市在股改新老划断后,发行的298只股票,发行的平均市盈率高达30倍,最高为99倍的中国远洋(,股吧),居然比股权分置时期股票发行的市盈率还高。 其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对“新老划断”这一重要的时点没有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告诉股民从2006年5月18日起买的股票已经是全流通股票了,必须在购买时就考虑到它一年或三年后将自动流出的风险,不要再以如此高的价格在一级市场申购和二级市场买卖。 但由于这一宣传几乎就没有进行,导致可怜的股民在不知不觉中仍在按股权分置时的思维购买股票。 3、“大小非”和“大小限”现实与未来的巨大压力,在2005年6月股改时,我国1300多家上市公司总股本中的非流通股约为4600亿股。 而在2006年5月新老划断后,新发的298只股票中,由于像金融、石油和煤炭的大盘股较多,“大小限”竟高达8000亿股,是“大小非”的1.51倍。 而“大小非”和“大小限”两者合计竟高达1.26万亿股,比18年来两市所形成的6000多亿流通股的两倍还要多。 这些股票都是以一元钱左右的成本作价入股的,这和股民在市场上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IPO价格形成鲜明对比。 即使股市跌到1000点,“大小非”和“大小限”仍有利润空间。 迄今为止,解禁的“大小非”只有1100亿股,实际卖出的仅有213亿股。 那么后面还有1.18万亿股的非流通股的解禁。 而解禁的时间也越来越紧迫,市场在下行中感受到了“大小非”的压力。 而“小限”也开始流出,加上对2009年下半年“大限”开始流出的预期,对市场压力极大。 所以这是股市抬不起头来的最主要原因。 无论1.18万亿的限售股在现实中是否会流出,但投资人在考虑投资风险时就是这样的思维,因为现实中存在着它们流出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在股市如此暴跌的情况下简单得出股市越跌,限售股就越不会流出,并得出“大小非”和“大小限”不是当前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那我们就找不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 六、大股东自锁减持价格化解限售股压力的零成本模式如果我们能够得出当前导致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是“大小非”和“大小限”问题,那么,再反思我们解救中国股市下跌的一系列美国式救市政策就会发现,无论是减税、融资融券,还是注资回购,都没有对症下药。 中国股市缺的不是由于钱导致的信心缺失,而是政策导致的信心缺失。 所以,当前稳定中国股市的关键,在于正视“大小非”和“大小限”问题。 当前,只要在“大小非”和“大小限”是导致中国股市下跌的主要因素上取得共识,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离解决这一难题也就不远了。 因为从主观上看,目前中国股市的有关各方,无论是监管者还是股民,无论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还是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都期盼股市实现上涨中的多赢。 而从客观上看,无论是从中国国民经济的宏观面,还是从上市公司业绩的微观面,都具备股市上涨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 具体做法是:通过大股东对限售股解禁后的可流通底价进行自愿基础上的锁定,把限售股的问题从简单的时间锁定风险滞后,调整到用价格锁定彻底化解。 1、何谓大股东减持价格自锁。 所谓自愿的价格锁定,是指由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自愿将所持解禁的非流通股减持的价格锁定在一个预设的可流通底价上。 这一价格是指由大股东自己预设一个可流通的最低价格,其所持股票的价格只有高于这个价位才能售出,而低于这个价格,其所持股份将自动锁定,不再卖出。 这个价格可以由上市公司根据本公司实情,并参照大盘在3000-5000点时本公司的股价来确定。 假设某一公司的大股东自锁的可流通底价定在15元,即所持的股票只有在15元以上才能卖出。 如果由于其售出,该股票跌到了15元以下,则会自动锁定。 2、大股东自锁减持价格的程序(1)大股东提出自锁可流通底价的议案。 从公司法律上说,任何一个超过5%的股东都可以提出议案,并按关联交易的法律程序进行表决,而这项议案是对提案人的自我约束,它符合中小股东和整个公司的利益,并无被否决之忧,且在法律上无任何障碍。 (2)该项议案在通过后,要在媒体上公开披露,把大股东自愿锁定的可流通底价公之于众,该项议案和股东大会的其他议案一样,一旦通过,即应被遵守。 同时由沪深两个交易所来把关执行。 (3)若公司未来发生送股和转股,其可流通底价也相应除权下移。 这一议案应是由大股东启动的、自愿为实现股市多赢提出的。 其中,最核心的是大股东自愿的价格锁定。 3、相应的配套措施 具体做法可以是:充分利用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特点,近860家国有上市公司可由国资委倡导,支持上市公司大股东可流通底价的自锁。 而另 800多家民营上市公司则可由证券业协会来统一倡导和协调。 中国证监会只需在这一过程中对那些通过大股东可流通底价议案的上市公司给予再融资的优先安排。 4、上市公司大股东实施这一方案的可行性 当前中国股市跌到目前的水平,不仅股市的功能丧失,而且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功能、增值功能也都无法实现。 这是一种多输的局面。 从笔者和十几家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接触看,他们愿意通过可流通底价的自锁向市场投资人明确这一信息,打消非流通股随时会流通出来的疑虑,实现其股价的上涨。 同样,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总是对其公司有信心的,但在目前的大盘点位下,什么事也做不了。 因此,只要稍加引导,有关各方就能在这一问题上形成共识,因为它符合共同的利益。 可流通底价是可以实现的。 目前已有一些公司各自颁布了类似的信息,但由于没有形成群体效应,在大盘的整体下跌中,声音微弱,没有发挥出作用。 5、这一做法和股改不是一回事 推进这样的改革措施需做两个说明:第一,上市公司可流通底价的自锁绝不是二次股改。 首先,这一措施是大股东自愿提出的,不存在政府有关部门强制推行的问题。 其次,可流通底价的确定是由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根据自身的情况在3000点到5000点之间自愿做出的,并无一个外部强加的、千篇一律的价格规定。 可流通底价定得低,其股价也会低;可流通底价定得高,其股价则会高。 因为不到那个点位,股民就无对该公司大股东减持的疑虑。 第二,大股东可流通底价的自锁是一种价格约束,而不是像“锁一爬二”那样的时间约束,风险滞后。 笔者认为,如果这种自愿锁定的提案是一种群体行为,而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话,是可以化解限售股的系统风险,振奋市场信心的。 6、推出这一措施的时间是关键 长达一年的股市下跌,尽管其负作用已开始在上市公司显现出来,但由于总体看我国的宏观经济面和上市公司微观业绩面还没有走坏,我们通过调整和实施大股东可流通底价自锁的措施,还能发挥作用。 若拖到明年,市场和上市公司之间一旦进入恶性循环,即使有好的措施,也将回天无术。 因此,今年第四季度是我们通过政策措施扭转股市大盘持续低迷的关键。 七、异船相帮,首选之战在香港 我们要履行大国责任,也承诺和发达国家共渡难关,一个创新性的思维,就是要先在世界资本市场普遍下跌的过程中,寻找一个有利的亮点。 让它能够担负起资本市场抬头复苏的使命。 而这一点,就中国来说,首选之战,最合适的地点就是在香港。 香港市场60%的上市公司市值都是来自内地的H股公司和红筹公司,香港的经济也主要由内地支撑,但是在金融体系、货币体系上香港完全是和美国货币、金融体系一体化的。 如果说在内地市场相对较为独立的背景下,次贷危机仍然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的话,那主要是从香港传递过来的。 所以,搞活了香港这个棋子,对外可以带动美国等国家的资本市场,对内可以和A股产生良性的互动,而不是通过这个管涌,把境外的风险传递到境内来。 具体做法可以让中投公司把战略重点从美国转到香港,守住香港这一前沿阵地,用过量的外汇储备在香港吸纳H股,起围魏救赵之目的。 现在中国只要能够在国际资本市场任何地点进行投入,就会产生巴菲特效应,中国出手了,可鼓舞世人的信心。 占领香港桥头堡,我们既承担了大国的责任,答应美国出手相帮,又可实现了一箭四雕之目的:第一,购买H股,化解外汇储备过高的风险。 第二,此时购买已极具投资价值的H股股票,抛出美元,买回本国基础产业的股权即可保值又可增值。 第三,香港市场外联美国,内联中国内地。 我们投向了香港,把香港带动起来,就等于从外部对美国进行帮助。 第四,香港H股对A股产生正面的拉动作用,守住了这个桥头堡,就堵住了外界金融危机导入到中国内地的恐慌性的、会导致信心丧失的渠道。 购买H股从香港资本市场上传递对海外资本市场出手相帮的举措。 对外,可以拉动其他海外市场的复苏,毕竟在全世界下沉的资本市场中有一个场所 ———香港,已经出现希望。 对内不仅不再向A股市场传递负面的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而且H股的复苏还能够带动A股的上涨。 打好香港这一战,就迈出了盘活全局的重要一步。 总之,把握这次重大的能让中国历史性崛起机遇的关键是激活内地的A股市场和回购香港“桥头堡”的H股。 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宏观经济将由2002至2007年的加速增长期向平稳增长期转变∶一是GDP增速将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速;二是内需在需求结构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显着增强;三是经济和金融结构的转型步伐加快,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直接融资比例将明显提高;四是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的力度将不断加大。 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稍缓,内需渐成拉动中国经济的主力,金融改革加快,产业升级加大。 因此,买股要买内需股,能灵活配合金融改革之金融股,有创新、拓大市场能力之制造业股。 2009至2011年,社会层面流动性整体保持充裕,M2维持较高增速,但阶段性流动性紧张的可能性加大。 未来三年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但阶段性资金吃紧频率明显加大; 境外短期资金输入压力总体加大,但“阶段性资金大出”的可能性在迅速上升,这将成为影响未来三年中国经济金融能否实现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的外生变量。 资金明年或大量流出,留心“阶段性资金大出”一词,即是热钱或者突然流走,会对人民币汇价产生冲击,故不要嘲笑那个谓人民币可以贬值的分析报告。 阿爷已经对汝作出警告,只不过这个“阶段”何时出现,就只有问热钱的金主才知。 如果阿爷在未来六个月仍没有刺激经济之举,而外围经济反见好时。 笔者看在2009年上半年或会见“资金大出”。 未来三年资产价格可能在波动中逐步上行。 其中,房价在涨势大幅放缓后总体可望呈现小幅、稳步上涨态势,但短期内普跌的可能性较大;2009年股市仍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震荡有可能加剧,2010和2011年则可望维持在较小震荡中逐步上涨势头。 2010至2011年可望否极泰来,各国政府但如能如愿提早刺激经济,而美国新总统又在新上任后立即生生性性,趁2009年4月前后,美国次按要重订利率的合约数量较少时,搞好美国经济则可捱三年期望改为捱到2009年中,2009至2011年宏观调控取向及结构性改革预测: (一) 稳步加快资源价格体制改革的进程 资源价格体制改革的总体原则是在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况下,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成本等因素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 一是继续加快推进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改革,减少对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的行政化控制;二是继续加强煤电联动,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做到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和配电价格由政府监管;三是加快供热、供水等公用资源价格改革进程;四是健全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到2011年,内地资源价格可望与国际价格基本接轨,假如2011年时中国的资源价格能与国际价格基本接轨时,不知美国股神巴菲特会否在2010年时再买入中过石油,再推而广之买江西铜业、中煤集体等资源股票。 (二)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 首先,逐步将Shibor和国债收益率培育为我国短期和中长期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疏通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信贷市场的利率传导渠道;其次,进一步放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存贷款上下限逐步向同期Shibor利率靠拢;第三,在推出利率掉期、远期利率协定和利率互换等衍生品交易后,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产品有望推出;最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为确保银行体系的稳定发展,相关措施将稳步跟进,其中,预计存款保险制度最早将于2008年底或2009年初正式建立。

关于股票问题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 在我国。 基金托管人必须由合格的商业银行担任,基金管理人必须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 基金投资人享受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也承担亏损的风险。 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有:(1)证券投资基金是由专家运作,管理并专门投资于证券市场的基金。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的比例,不得低于该基金资产总值的80%。 基金资产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管理。 基金管理公司配备了大量的投资专家,他们不仅掌握了广博的投资分析和投资组合理论知识,而且在投资领域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2)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 投资者是通过购买基金而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的。 与直接购买股票相比。 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不参与公司决策和管理,只享有公司利润的分配权。 投资者若直接投资于股票、债券,就成了股票、债券的所有者,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而投资者若购买了证券投资基金,则是由基金管理人来具体管理和运作基金资产,进行证券的买卖活动。 因此,对投资者来说,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证券投资方式。 (3)证券投资基金具有投资小、费用低的优点。 在我国,每份基金单位面值为人民币1元。 证券投资基金最低投资额一般较低,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多买或少买基金单位、从而解决了中小投资者钱不多、入市难的问题。 基金的费用通常较低。 根据国际市场上的一般惯例,基金管理公司就提供基金管理服务而向基金收取的管理费一般为基金资产净值的1%--2.5%,而投资者购买基金需缴纳的费用通常为认购总额的0.25%,低于购买股票的费用。 此外,由于基金集中了大量的资金进行证券交易,通常也能在手续费方面得到证券商的优惠,而且为了支持基金业的发展,很多国家和地区还对基金的税收给予优惠,使投资者通过基金投资证券所承担的税赋不高于直接投资于证券须承担的税赋。 (4)证券投资基金具有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好处。 根据投资专家的经验,要在投资中做到起码的分散风险。 投资学上有一句谚语:不要把你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而,中小投资者通常无力做到这一点。 如果投资者把所有资金都投资于一家公司的股票,一旦这家公司破产,投资者便可能尽失其所有。 而证券投资基金通过汇集众多中小投资者的小额资金。 形成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同时把投资者的资金分散投资于各种股票,使某些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可以用其他股票涨价的盈利来弥补,分散了投资风险。 如我国最近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1个基金持有1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得超过该基金资产净值的10%。 换言之,如果某基金将其80%的资产净值投资于股票的话,它至少应购买8家公司的股票。 (5)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强。 基金的买卖程序非常简便。 对开放式基金而言。 投资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直接购买或赎回基金、也可以通过证券公司等代理销售机构购买或赎回,或委托投资顾问机构代为买入。 国外的基金大多是开放式基金,每天都会进行公开报价,投资者可随时据以购买或赎回。 根据不同标准可将证券投资基金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或赎回,投资基金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 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设立后,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基金规模不固定的投资基金;封闭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在发行前已确定,在发行完毕后的规定期限内,基金规模固定不变的投资基金。 (2)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投资基金可分为公司型投资基金和契约型投资基金。 公司型投资基金是具有共同投资目标的投资者组成以盈利为目的的股份制投资公司,并将资产投资于特定对象的投资基金;契约型投资基金也称信托型投资基金,是指基金发起人依据其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订立的基金契约,发行基金单位而组建的投资基金。 (3)根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投资基金可分为成长型投资基金、收入型投资基金和平衡型投资基金。 成长型投资基金是指把追求资本的长期成长作为其投资目的的投资基金;收入型基金是指以能为投资者带来高水平的当期收人为目的的投资基金;平衡型投资基金是指以支付当期收入和追求资本的长期成长为目的的投资基金。 (4)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投资基金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期权基金,指数基金和认股权证基金等。 股票基金是指以股票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债券基金是指以债券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是指以国库券、大额银行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公司债券等货币市场短期有价证券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期货基金是指以各类期货品种为主要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期权基金是指以能分配股利的股票期权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指数基金是指以某种证券市场的价格指数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认股权证基金是指以认股权证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 (5)根据投资货币种类,投资基金可分为美元基金、日元基金和欧元基金等。 美元基金是指投资于美元市场的投资基金;日元基金是指投资于日元市场的投资基金;欧元基金是指投资于欧元市场的投资基金。 此外,根据资本来源和运用地域的不同,投资基金可分为国际基金、海外基金、国内基金,国家基金和区域基金等,国际基金是指资本来源于国内,并投资于国外市场的投资基金;海外基金也称离岸基金。 是指资本来源于国外,并投资于国外市场的投资基金;国内基金是指资本来源于国内,并投资于国内市场的投资基金;国家基金是指资本来源于国外,并投资于某一特定国家的投资基金;区域基金是指投资于某个特定地区的投资基金股票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简介股票价格指数即股票指数。 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指示数字。 由于股票价格起伏无常,投资者必然面临市场价格风险。 对于具体某一种股票的价格变化,投资者容易了解,而对于多种股票的价格变化,要逐一了解,既不容易,也不胜其烦。 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和需要,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就利用自己的业务知识和熟悉市场的优势,编制出股票价格指数,公开发布,作为市场价格变动的指标。 投资者据此就可以检验自己投资的效果,并用以预测股票市场的动向。 同时,新闻界、公司老板乃至政界领导人等也以此为参考指标,来观察、预测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形势。 这种股票指数,也就是表明股票行市变动情况的价格平均数。 编制股票指数,通常以某年某月为基础,以这个基期的股票价格作为100,用以后各时期的股票价格和基期价格比较,计算出升除的百分比,就是该时期的股票指数。 投资者根据指数的升降,可以判断出股票价格的变动趋势。 并且为了能实时的向投资者反映股市的动向,所有的股市几乎都是在股价变化的同时即时公布股票价格指数。 计算股票指数,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抽样,即在众多股票中抽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二是加权,按单价或总值加权平均,或不加权平均;三是计算程序,计算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或兼顾价格与总值。 由于上市股票种类繁多,计算全部上市股票的价格平均数或指数的工作是艰巨而复杂的,因此人们常常从上市股票中选择若干种富有代表性的样本股票,并计算这些样本股票的价格平均数或指数。 用以表示整个市场的股票价格总趋势及涨跌幅度。 计算股价平均数或指数时经常考虑以下四点:(1)样本股票必须具有典型性、普通性,为此,选择样本对应综合考虑其行业分布、市场影响力、股票等级、适当数量等因素。 (2)计算方法应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对不断变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应的调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数或平均数有较好的敏感性。 (3) 要有科学的计算依据和手段。 计算依据的口径必须统一,一般均以收盘价为计算依据,但随着计算频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时价格甚至更短的时间价格计算。 (4) 基期应有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股票指数时,往往把股票指数和股价平均数分开计算。 按定义,股票指数即股价平均数。 但从两者对股市的实际作用而言,股价平均数是反映多种股票价格变动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术平均数表示。 人们通过对不同的时期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认识多种股票价格变动水平。 而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的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也就是将第一时期的股价平均数作为另一时期股价平均数的基准的百分数。 通过股票指数,人们可以了解计算期的股价比基期的股价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 由于股票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标,因此就一个较长的时期来说,股票指数比股价平均数能更为精确地衡量股价的变动。 股价平均数的计算股票价格平均数反映一定时点上市股票价格的绝对水平,它可分为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修正的股价平均数、加权股价平均数三类。 人们通过对不同时点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看出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及趋势。 (1)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是将样本股票每日收盘价之和除以样本数得出的,即: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P1+P2+P3+…+ Pn)/n 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价格平均——道·琼斯股价平均数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的。 现假设从某一股市采样的股票为A、B、C、D四种,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分别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计算该市场股价平均数。 将上述数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价平均数=(P1+P2+P3+P4)/n=(10+16+24+30)/4=20(元)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虽然计算较简便,但它有两个缺点:一是它未考虑各种样本股票的权数,从而不能区分重要性不同的样本股票对股价平均数的不同影响。 二是当样本股票发生股票分割派发红股、增资等情况时,股价平均数会产生断层而失去连续性,使时间序列前后的比较发生困难。 例如,上述D股票发生以1股分割为3股时,股价势必从30元下调为10元, 这时平均数就不是按上面计算得出的20元,而是(10+16+24+10)/4=15(元)。 这就是说,由于D股分割技术上的变化,导致股价平均数从20元下跌为15元(这还未考虑其他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显然不符合平均数作为反映股价变动指标的要求。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数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有两种: 一是除数修正法,又称道式修正法。 这是美国道·琼斯在1928年创造的一种计算股价平均数的方法。 该法的核心是求出一个常数除数,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资、发放红股等因素造成股价平均数的变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数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具体作法是以新股价总额除以旧股价平均数,求出新的除数,再以计算期的股价总额除以新除数,这就得出修正的股价平均数。 即: 新除数=变动后的新股价总额/旧的股价平均数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报告期股价总额/新除数 在前面的例子除数是4,经调整后的新的除数应是: 新的除数=(10+16+24+10)/20=3,将新的除数代入下列式中,则: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10+16+24+10)/3=20(元)得出的平均数与未分割时计算的一样,股价水平也不会因股票分割而变动。 二是股价修正法。 股价修正法就是将股票分割等,变动后的股价还原为变动前的股价,使股价平均数不会因此变动。 美国《纽约时报》编制的500种股价平均数就采用股价修正法来计算股价平均数。 (3)加权股价平均数 加权股价平均数是根据各种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股价平均数,其权数(Q) 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总市值、股票发行量等。 股票指数的计算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点上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 通常是将报告期的股票价格与定的基期价格相比,并将两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数值,即为该报告期的股票指数。 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一是相对法,二是综合法,三是加权法。 (1)相对法 相对法又称平均法,就是先计算各样本股票指数。 再加总求总的算术平均数。 其计算公式为: 股票指数=n个样本股票指数之和/n 英国的《经济学人》普通股票指数就使用这种计算法。 (2)综合法 综合法是先将样本股票的基期和报告期价格分别加总,然后相比求出股票指数。 即: 股票指数=报告期股价之和/基期股价之和 代入数字得: 股价指数=(8+12+14+18)/(5+8+10+15) = 52/38=136.8% 即报告期的股价比基期上升了36.8%。 从平均法和综合法计算股票指数来看,两者都未考虑到由各种采样股票的发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对整个股市股价的影响不一样等因素,因此,计算出来的指数亦不够准确。 为使股票指数计算精确,则需要加入权数,这个权数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发行量。 (3)加权法 加权股票指数是根据各期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予以加权,其权数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发行量等。 按时间划分,权数可以是基期权数,也可以是报告期权数。 以基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拉斯拜尔指数;以报告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派许指数。 拉斯拜尔指数偏重基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而派许指数则偏重报告期的成交股数(或发行量)。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股票指数都是派许指数。 世界上几种著名的股票指数道·琼斯股票指数道·琼斯股票指数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股票指数,它的全称为股票价格平均数。 它是在1884年由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查理斯·道开始编制的。 其最初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根据11种具有代表性的铁路公司的股票,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计算编制而成,发表在查理斯·道自己编辑出版的《每日通讯》上。 其计算公式为:股票价格平均数=入选股票的价格之和/入选股票的数量。 自1897年起,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开始分成工业与运输业两大类,其中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包括12种股票,运输业平均指数则包括20种股票,并且开始在道·琼斯公司出版的《华尔街日报》上公布。 在1929年,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又增加了公用事业类股票,使其所包含的股票达到65种,并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以1928年10月1日为基期,因为这一天收盘时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恰好约为100美元,所以就将其定为基准日。 而以后股票价格同基期相比计算出的百分数,就成为各期的投票价格指数,所以现在的股票指数普遍用点来做单位,而股票指数每一点的涨跌就是相对于基准日的涨跌百分数。 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最初的计算方法是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求得,当遇到股票的除权除息时,股票指数将发生不连续的现象。 1928年后,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就改用新的计算方法,即在计点的股票除权或除息时采用连接技术,以保证股票指数的连续,从而使股票指数得到了完善,并逐渐推广到全世界。 目前,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共分四组,第一组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 它由30种有代表性的大工商业公司的股票组成,且随经济发展而变大,大致可以反映美国整个工商业股票的价格水平,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引用的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数。 第二组是运输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 它包括着20种有代表性的运输业公司的股票,即8家铁路运输公司、8家航空公司和 4家公路货运公司。 第三组是公用事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由代表着美国公用事业的1 5家煤气公司和电力公司的股票所组成。 第四组是平均价格综合指数。 它是综合前三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65种股票而得出的综合指数,这组综合指数虽然为优等股票提供了直接的股票市场状况,但现在通常引用的是第一组--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 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最有权威性的一种股票价格指数,原因之一是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所选用的股票都是有代表性,这些股票的发行公司都是本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公司,其股票行情为世界股票市场所瞩目,各国投资者都极为重视。 为了保持这一特点,道·琼斯公司对其编制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所选用的股票经常予以调整,用具有活力的更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替代那些失去代表性的公司股票。 自1928年以来,仅用于计算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的30种工商业公司股票,已有30次更换,几乎每两年就要有一个新公司的股票代替老公司的股票。 原因之二是,公布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的新闻载体--《华尔街日报》是世界金融界最有影响力的报纸。 该报每天详尽报道其每个小时计算的采样股票平均指数、百分比变动率、每种采样股票的成交数额等,并注意对股票分股后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进行校正。 在纽约证券交易营业时间里,每隔半小时公布一次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 原因之三是,这一股票价格平均指数自编制以来从未间断,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时期的股票行情和经济发展情况,成为反映美国股市行情变化最敏感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之一,是观察市场动态和从事股票投资的主要参考。 当然,由于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是一种成分股指数,它包括的公司仅占目前2500多家上市公司的极少部分,而且多是热门股票,且未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服务性行业和金融业的公司包括在内,所以它的代表性也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批评。 标准·普尔股票价格指数除了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外,标准·普尔股票价格指数在美国也很有影响,它是美国最大的证券研究机构即标准·普尔公司编制的股票价格指数。 该公司于1923年开始编制发表股票价格指数。 最初采选了230种股票,编制两种股票价格指数。 到1957年,这一股票价格指数的范围扩大到500种股票,分成95种组合。 其中最重要的四种组合是工业股票组、铁路股票组、公用事业股票组和500种股票混合组。 从1976年7月1日开始,改为 400种工业股票,20种运输业股票,40种公用事业股票和40种金融业股票。 几十年来,虽然有股票更迭,但始终保持为500种。 标准·普尔公司股票价格指数以1941年至1943年抽样股票的平均市价为基期,以上市股票数为权数,按基期进行加权计算,其基点数为10。 以目前的股票市场价格乘以股票市场上发行的股票数量为分子,用基期的股票市场价格乘以基期股票数为分母,相除之数再乘以10就是股票价格指数。 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 这是由纽约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价格指数。 它起自1966年6月,先是普通股股票价格指数,后来改为混合指数,包括着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500家公司的1570种股票。 具体计算方法是将这些股票按价格高低分开排列,分别计算工业股票、金融业股票、公用事业股票、运输业股票的价格指数,最大和最广泛的是工业股票价格指数,由1093种股票组成;金融业股票价格指数包括投资公司、储蓄贷款协会、分期付款融资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不动产公司的223种股票;运输业股票价格指数包括铁路、航空、轮船、汽车等公司的65种股票;公用事业股票价格指数则有电话电报公司、煤气公司、电力公司和邮电公司的189种股票。 纽约股票价格指数是以1965年12月31日确定的50点为基数,采用的是综合指数形式。 纽约证券交易所每半个小时公布一次指数的变动情况。 虽然纽约证券交易所编制股票价格指数的时间不长,因它可以全面及时地反映其股票市场活动的综合状况,较为受投资者欢迎。 日经道·琼斯股价指数(日经平均股价)系由日本经济新闻社编制并公布的反映日本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股票价格平均数。 该指数从1950年9月开始编制。 最初根据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市场上市的225家公司的股票算出修正平均股价,当时称为东证修正平均股价。 1975年5月1日,日本经济新闻社向道·琼斯公司买进商标,采用美国道·琼斯公司的修正法计算,这种股票指数也就改称日经道·琼斯平均股价。 1985年5月1日在合同期满10年时,经两家商议,将名称改为日经平均股价。 按计算对象的采样数目不同,该指数分为两种,一种是日经225种平均股价。 其所选样本均为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市场上市的股票,样本选定后原则上不再更改。 1981年定位制造业150家,建筑业10家、水产业3家、矿业3家、商业12家、路运及海运14家、金融保险业15家、不动产业3家、仓库业、电力和煤气4家、服务业5家。 由于日经225种平均股价从1950年一直延续下来,因而其连续性及可比性较好,成为考察和分析日本股票市场长期演变及动态的最常用和最可靠指标。 该指数的另一种是日经500种平均股价。 这是从1982年1月4日起开始编制的。 由于其采样包括有500种股票,其代表性就相对更为广泛,但它的样本是不固定的,每年4月份要根据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市价总值等因素对样本进行更换。 《金融时报》股票价格指数《金融时报》股票价格指数的全称是伦敦《金融时报》工商业普通股股票价格指数,是由英国《金融时报》公布发表的。 该股票价格指数包括着在英国工商业中挑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30家公开挂牌的普通股股票。 它以1935年7月1日作为基期,其基点为100点。 该股票价格指数以能够及时显示伦敦股票市场情况而闻名于世。 香港恒生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是香港股票市场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股票价格指数,由香港恒生银行于1969年11月24日开始发表。 恒生股票价格指数包括从香港500多家上市公司中挑选出来的33家有代表性且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股票作为成份股,分为四大类--4种金融业股票、6种公用事业股票、 9种地产业股票和14种其他工商业(包括航空和酒店)股票。 这些股票占香港股票市值的63.8%,因该股票指数涉及到香港的各个行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恒生股票价格指数的编制是以1964年7月31日为基期,因为这一天香港股市运行正常,成交值均匀,可反映整个香港股市的基本情况,基点确定为100点。 其计算方法是将33种股票按每天的收盘价乘以各自的发行股数为计算日的市值,再与基期的市值相比较,乘以100就得出当天的股票价格指数。 由于恒生股票价格指数所选择的基期适当,因此,不论股票市场狂升或猛跌,还是处于正常交易水平,恒生股票价格指数基本上能反映整个股市的活动情况。 自1969年恒生股票价格指数发表以来,已经过多次调整。 由于1980年8月香港当局通过立法,将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和九龙证券所合并为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在目前的香港股票市场上,只有恒生股票价格指数与新产生的香港指数并存,香港的其他股票价格指数均不复存在。

三次强调深感“自责与道歉”百亿私募基金经理自曝投资短板

2022年的时间旅程里,崎岖或是难以规避的关键词。 而那些年内净值回撤较多的股票策略私募,也常有歉意与反思自我拷问。 继和谐汇一创始人林鹏在持有人信中致歉之后,又一百亿私募基金经理对管理的产品深刻致歉。

近日,百亿私募永安国富旗下基金经理孟乐在《永安国富多策略系列产品运作说明》中数次对投资人及基金的亏损深刻道歉,他坦言过去“较少参与没有历史经验可循的新兴行业的投资机会”是一项短板,并认为永安国富作为年轻的基金公司,需要反思的东西很多很多,包括投资方法的总结,产品和资金管理的审视,及最终自身投资能力的重新定位。

9月份以后,孟乐管理的产品在下跌途中被动减仓,10月下旬几无仓位,目前产品在0.7止损线附近。

“这一方面由于基金风控条款的约束,无法在清盘线附近持仓,另外其他离风控线较远的基金也选择极低仓位,反映我们对于疫情和政策没有分析和把握的能力。 ”孟乐称,综合考虑之下,他在基金合同条款允许的前提下为投资者提供流动性,但是增加流动性从操作层面上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他会尽最大的努力推进。

深感自责与歉意

孟乐,经济金融学硕士,曾任永安期货国债期货分析师、分级基金研究员,现任公司股票投资部投资经理,并担任永安国富-多策略系列多个产品投资经理。

在这封《永安国富多策略系列产品运作说明》中,孟乐三次用“自责”或“道歉”表达了当下对持有人的歉疚。

他表示,2016年投资股票以来,基本秉承着一直以来的投资框架,坚持长期持有的交易,经济含义方面的分析及逆向投资思路。 从股票的体现,即寻找长期具有稳定及超额回报的行业和公司,仓位上由估值分位数决定中性仓位的上下浮动。 他较少判断宏观趋势,这主要由于短期宏观判断的不确定性及长期均值回归的特性所决定。

“稳定和超额回报的行业”体现在行业周期性弱,行业集中度高,且具有明确竞争优势的企业。 因此,孟乐历史上持仓多数分布在高端消费品白色家电,公用事业及游戏文娱等行业,较少参与没有历史经验可循的新兴行业的投资机会。 如今看来,这或是一项短板。

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冲击,全球放水,流动性高度宽松,“坏事变成好事”。 疫情受益的板块、流动性推升估值的板块、新兴景气的及原先增长稳定的板块均在上涨。 孟乐认为,此时多行业多因素混杂,但涨幅大小未必体现盈利能力的长期性。 2021年12月份,A股呈现较为明显的泡沫,多数行业见顶,宽基指数沪深300从2021年过年前至今呈现单边下跌,2021年过年至年底跌15%,2022年至今跌28%。 从2021年过年至今两年不到累计跌38%,创业板指数跌35%左右。 香港市场跌幅近70%。

目前,孟乐管理的产品在0.7元止损线附近,他对投资上的损失深感自责。 “作为以具体公司行业分析为主要投资方法来讲,宏观和政策分析尤其是对疫情及地缘政治方面,感受到超越能力范围无法把握。 ”

孟乐坦言,从实际交易上,1%-2%的允许波动空间内,基金操作难度非常大,并且在短期内也无法在上述宏观事件上进行交易。

10月下旬已几乎无仓位

在调仓方面,2021年初,孟乐旗下的产品整体减仓,至2021年年中调整,逐步加回仓位。 持仓分布在A股港股和美股,比例大致为35:25:18左右。

2021年中,房地产市场开始行业整顿,销售数据直转急下,平均负增长30%以上。 2021年下半年,疫情在国内加剧,疫情管理也逐步升级,7-8月份以后,经济增长开始面临压力。 由于房地产行业影响面较大,但指数方面没有体现,至2021年年底,孟乐选择减仓A股,转向美股,整体仓位不变。

他认为,美股的优势在于医药,云计算,高端消费等龙头公司垄断全球性市场,而非仅仅垄断单一市场。 另外,海外市场在加息前经济数据强劲,上市公司在2020年剧烈冲击之下迅速恢复原先的成长。 不利因素则是整体高估值。 港股方面,孟乐维持此前的持仓比例,持有的主要龙头公司指向长期广义消费,企业估值在历史下沿及行业内少数企业竞争。

至2021年底,其持仓的A股收益基本持平,港股亏损,美股正收益,整体收益2%-6%不等,平均2.5%左右。

时间行至2022年,年初的俄乌战争,通胀加息及中国主要城市静默管理,全球市场大幅下跌。 在净值压力及宏观事件风险无法把握的考虑下,孟乐管理的产品普遍减仓,离风控线越近的减仓幅度越大,整体仓位降至4到5成。

今年5月底,A股反弹一个月,7-8月美股反弹A股跌,在此期间,他将香港市场的个股大比例换成行业基金,并且增加了部分雪球仓位,这主要是基于国内市场经历较大程度的封控和流动性冲击之后,估值层面继续恶化的空间不大。

进入9月,第二次剧烈下跌出现。 首先是美国加息大幅度上调,4.6%的加息终点超过所有人预期,引发债市、股市,商品和汇市的剧烈波动。

从结果上看,美股继续下跌之后反弹,截止10月底标普500全年跌幅20%以内。 但意料之外的是,香港市场作为新兴市场股票遭到抛售幅度更大,极端的加息和极端的流动性冲击导致香港市场20年未曾出现的跌幅。 其次,中国疫情在5月底见底之后,8月中旬再度反弹,各地疫情及封控程度超预期,居民消费在金九银十的三季度继续恶化,A股从八月中旬以来沪深300跌幅16%,香港市场跌幅超过30%。

操作上,孟乐管理的产品在9月中上旬加息预期加强之后大幅度减仓,至10月约4成,10月中旬2-3成仓位,10月中旬之后A股强势股开始补跌,各行业市场风险扩散,在10月下旬已几无仓位。

尽最大努力为投资者提供流动性

回顾今年的大幅度回撤,孟乐认为疫情成为市场主导因素,并且相比2020年的疫情初次冲击此次程度和持续性较长,且无法进行判断。 加息对港股冲击强度也远超预计。 同时,今年以来地缘政治事件的频发和恶化程度也是近20年来罕见,债市汇市的动荡也加大市场向下波动。

在他看来,股票投资背后的假设是宏观经济总量逐级向上,“当然,这是个长时间维度的假设,短期无法证伪。 ”从历史数据看,几乎每10年会出现一两次所谓黑天鹅年份,且规律不明。

在2018年及2020年两次大的市场下跌过程中,孟乐选择了逆向交易。 但今年,尤其是在9月份以后,其管理的基金产品在下跌途中被动减仓。 “这一方面由于基金风控条款的约束,无法在清盘线附近持仓。 另外,其他离风控线较远的基金也选择极低仓位,反映我们对于疫情和政策没有分析和把握的能力。 ”

在他看来,2020年以来股市经历了大跌-牛市-熊市的转换,市场在起伏,但是居民的消费数据逐级而下,居民的收入和资产负债表实实在在受到疫情不间断的影响。 企业部门的盈利下滑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压力也将逐步体现。 三部门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修生养息,而恢复时间的长短和程度,疫情因素依然占很大比重。

综合考虑之下,孟乐在基金合同条款允许的前提下,为投资者提供流动性,但是增加流动性从操作层面上,还有一定不确定性,作为管理人,他表示会尽最大的努力推进。

“永安国富作为年轻的基金公司,需要反思的东西很多很多,包括投资方法的总结,产品和资金管理的审视,及最终自身投资能力的重新定位,再次对基金亏损深刻道歉。 ”孟乐表示。

标签: 把握香港股票投资的机遇 多元化的行业 强劲的经济和流动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