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中的行为金融学:揭示情绪和认知偏见的投资影响

admin 32 0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情绪和认知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它挑战了传统金融学中假设投资者总是理性和高效的观念。

情绪的影響

情绪在投资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常见的情緒包括:

  • 贪婪:当股市上涨时,投资者往往会变得贪婪,高估未来的回报,买入过多的股票。
  • 恐惧:当股市下跌时,投资者往往会变得恐惧,低估未来的回报,卖出股票。
  • 后悔:如果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就会产生后悔的情绪,这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决策。

认知偏见

认知偏见是思维模式,它们可能会导致人们做出不理性的决策。在投资领域中,一些常见的认知偏见包括:

  • 确认偏误:人们倾向于寻找并记住支持他们现有信仰的信息,而忽略相反的信息。
  • 可得性启发法:人们倾向于基于容易想起的信息做出决策,而忽略更难想起的信息。
  • 锚定效应:人们往往会被最初获得的信息(即锚点)所影响,这可能会扭曲他们的决策。

对投资的影响

情绪和认知偏见会对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包括:

  • 过度交易:投资者可能因情绪化而进行过度交易,这会导致交易成本增加和投资组合回报率降低。
  • 时点选择偏差:投资者可能试图预测市场的高低点,这通常会导致买高卖低的情况。
  • 羊群心理:投资者可能跟随其他人的投资行为,即使他们没有经过自己的研究。

如何克服情绪和认知偏见

虽然情绪和认知偏见是所有投资者的共同特征,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克服它们:

  • 认识自己的偏见:第一步是要意识到你的情绪和认知偏见。
  • 制定投资计划:制定一个基于长期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计划可以帮助你避免冲动决策。
  • 进行适当的研究:在对任何投资做出决定之前,进行彻底的研究非常重要。这可以帮助你避免锚定效应和确认偏误。
  • 寻求专业建议:如果您难以克服情绪和认知偏见,可以考虑寻求财务顾问的帮助。

结论

行为金融学揭示了情绪和认知偏见对投资决策的重要影响。通过了解这些偏见,投资者可以采取措施来克服它们,并做出更理性、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探索有限理性:经典书籍引导你认识人类决策的局限与潜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遭遇决策的困境,这就是赫伯特·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理论的现实映照。 它揭示了人类在面对复杂信息和有限认知资源时,往往倾向于寻求“足够好”而非“最优”的解决方案,这在超市的购物决策中尤为明显。 例如,超市巧妙的布局和促销策略,如“买一赠一”策略,就可能诱使我们做出非理性购买,陷入过度消费的陷阱。 投资市场更是有限理性理论的生动写照。 投资者在恐慌和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往往不能理性评估风险,如WebVan股票泡沫的破裂就深刻展示了这一点。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理性决策的缺失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医疗决策中,医生们的决策同样受到有限理性的影响。 他们可能过于依赖熟悉的治疗方式,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治疗方案,如颅内压增高案例所示。 这也提示我们,理性决策的局限性不仅存在于消费者行为,也渗透到专业领域。 深入理解有限理性,有助于我们制定更明智的个人决策,推动消费者保护政策的完善,如打击虚假广告,提高公众的消费认知。 企业管理者也能从中受益,通过任务分解和激励机制,提高团队效率。 教育工作者则能利用这些理论,引导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学会平衡理智与满意的选择。 一系列经典的书籍,如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探讨了思维的双系统及其在非理性决策中的角色;罗伯特·霍根斯与丹·哈斯金的《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深入研究了决策在不确定环境中的抉择。 行为金融学家理查德·泰勒在《行为金融学》中剖析了心理偏见对投资市场的影响;而伊丽莎白·普劳斯纳的《误判的心理学》则强调了集体决策中的有限理性力量。 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贝尔在《行为经济学》中进一步探讨了有限理性在经济决策中的实际应用,而杰森·沃尔特的《满意》则深入讨论了复杂问题中的满意决策策略。 赫尔伯特·A·西蒙的《有限理性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直接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这一理论,而《纳特兰》的作者泰勒与森斯坦则提出了通过“nudge”引导人们做出更优决策的理论。 最后,哈里·哈定的《判断与决策心理学》和《决策陷阱》、《诱饵效应》等书籍揭示了决策过程中的陷阱和心理偏见,为我们提供了避免这些陷阱的策略和工具。 这些经典著作,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案例,都为我们深入理解有限理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启示。 通过这些书籍的引导,我们不仅能够认识人类决策的局限性,也能发现其中隐藏的潜力,从而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做出更明智、更符合有限理性原则的选择。

哪些因素形成了主观性风险?

我个人把市场风险分为三类,系统性风险、主观性风险和策略性风险。 《穷查理宝典》,关于人类误判心理学的内容,很好的介绍了形成主观风险中人的种种错误判断。 现列作一个清单,可以复盘一下过去的决策,再做决策时过一遍,避免陷入心理陷阱。 以下内容,大部分是从《穷查理宝典》摘抄的内容,我会把自己符合误判的经历写在后面。 1. 奖励和惩罚超级反应倾向 “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激励机制的超级威力所造成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我所 说的“ 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 有的人因为受过教育而变得道德高尚,然而在激励机制的驱动之下,他可能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做出 一些 不道德 的 行为, 以便 得到 他想 要的 东西, 而且 他还 会为 自己的 糟糕 行为 寻找 借口;激励机制 引起 的 偏见 的 另外 一个 常见 后果 是,人们 倾向于 钻 各种 制度 的 空子, 他们 往往 在 损人利己 方面 表现 得 极有 创意。 因此, 几乎 所有 制度 设计 都 必须 具备 防止 钻空子 的 重要 属性。 由于 激励机制 引起 的 偏见 非常 普遍, 所以 人们 往往 必须 怀疑 或者 有保留 地 接受 其 专业 顾问 的 建议, 哪怕 这个 顾问 是 一名 工程师。 一般 的 对策 如下:( 1) 如果 顾问 提出 的 专业 建议 对 他 本身 特别 有利, 你就 应该 特别 害怕 这些 建议;( 2) 在 和 顾问 打交道 时, 学习 和 使用 你的 顾问 所在 行业 的 基本 知识;( 3) 复核、 质疑 或者 更换 你 得到 的 建议, 除非 经过 客观 考虑 之后 这些 建议 看起来 是 合适 的。 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我体会到的两个明显例子是,第一,销售人员站在自己多赚钱的角度引导客户,甚至做假数据欺骗公司,他们看来很正常。 第二,借到钱的人不还钱,还认为债主有很多钱,不体谅自己。 反思:如果这件事情对对方有利,你就要对他的承诺、建议等十分小心了。 ​​​​2. 喜欢/热爱倾向 喜欢/ 热爱 倾向 造成 的 一个 非常 具有 现实意义 的 后果 就是, 它是 一种 心理 调节 工具,促使 人们:( 1) 忽略 其 热爱 对象 的 缺点, 对其 百依百顺;( 2) 偏爱 那些 能够 让 自己 联想 起 热爱 对象 的 人、 物品 和 行动;( 3) 为了 爱 而 扭曲 其他 事实。 描述的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很容易被认为是人类的正常表现,这种情况下所作出的种种出格表现,我之前认为是一种真性情的表现,让我们不是行尸走肉,例如热恋中男女怎么看对方都顺眼,平淡以后会因为各种小事吵架。 但在做决定的时候,要小心是否自己被喜爱的事务所影响太多。 3.讨厌/憎恨倾向 讨厌/ 憎恨 倾向 也是 一种 心理 调节 工具, 它 能 促使 深陷 其中 的 人们:( 1) 忽略 其 讨厌 对象 的 优点;( 2) 讨厌 那些 能够 让 自己 联想 起 讨厌 对象 的 人、 物品 和 行动;( 3) 为了 仇恨 而 扭曲 其他 事实。 佛教里应该称之为痴,提醒自己不要太坚信已知,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 我容易对自己反感的人,往往会断绝和他们的交流,要克服这个确实需要更理性。 4.避免怀疑倾向 人类 通过 尽快 作出决定 来 消除 怀疑 的 倾向 十分 明显, 所以 法官 和 陪审团 必须 采用 抵制 这种 倾向 的 行为。 他们 不能 立刻 作出 判决, 而是 必须 经过 慎重 的 考虑。 是什么 引发 了 避免 怀疑 倾向 呢? 如果 一个人 没有 受到 威胁, 又 无需 考虑 任何 问题, 他是 不会 急于 通过 作出决定 来 消除 怀疑 的。 正如 我们 在后面 谈到“ 社会 认可 倾向” 和“ 压力 影响 倾向” 时 将会 看到 的, 引发 避免 怀疑 倾向 的 因素 通常 是: (1) 困惑;( 2) 压力。 这应该是我们的古老的身体遗留下的“进化优势”,以前无法快速处理的人,大概率被自然淘汰了。 我自己对于需要快速反应的事务,常常感觉压力很大,近而操作动作时常变形,莫名烦躁,这也是我moba游戏玩不好的原因。 5.避免不 一致性倾向 正确 的 教育 应该 是一 个 提高 认知 能力 的 漫长 过程, 以便 我们 变得 足够 有智慧, 能够 摧毁 那些 因 拒绝 改变 倾向 而被 保留 的 错误 想法。 正如 在世 界 顶尖 大学 任教 的 凯 恩 斯 爵士 谈及 他那 些 高级 知识分子 同事 时 指出 的, 新思想 之所以 很难 被 接受, 并不是 因为 它们 本身 太过 复杂。 新思想 不被 接受, 是因为 它们 与 原有 的 旧思想 不一致。 凯 恩 斯 教授 的 言下之意, 就是 人类 头脑 和 人类 卵子 的 运作 方式 非常 相似。 当 一个 精子 进入 卵子, 卵子 就会 自动 启动 一种 封闭 机制, 阻止 其他 精子 的 进入。 人类 头脑 强烈 地 趋向于 与此 相同 的 结果。 所以 人们 倾向于 积累 大量 僵化 的 结论 和 态度, 而且 并不 经常 去 检查, 更 不会 去 改变, 即便 有 大量 的 证据 表明 它们 是 错误 的。 这个问题我确实吃过挺多亏,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理性的应该勇敢“善变”,成长的过程应该会不断得“被打脸”,要坚持“不要脸”。 6. 好奇心倾向 哺乳动物 天生 就 具有 好奇心, 但在 所有 非人类 的 哺乳动物 里面, 好奇心 最 强烈 的 是 猿类 和 猴类。 而 人类 的 好奇心 又比 他的 这些 近亲 强烈 得 多。 在 发达 的 人类 文明 中, 文化 极大 地 提高 了 好奇心 在 促进 知识 发展 方面 的 效率。 保持好奇心,但对于一些明显利用好奇心,夸大宣传的产品还是不要尝试了,例如街边号称“日本最好吃“的拉面馆,再好吃也是拉面,往往这还只是噱头。 7.康德式公平倾向 所谓 绝对 命令 是 某种“ 黄金 法则”, 它要 求人 们 遵守 某些 行为 方式, 如果 所有 人都 遵守 这些 方式, 那么 就能 够 保证 社会制度 对 每个人 来说 都是 最好 的。 应该说, 在 现代 社会, 每个 有文化 的 人都 表 现出 并 期待 从 别人 那里 得到 康德 所 定义 的 这种 公平。 这是理想情况,社会往往不公平,要”公平“还是要”自由“,这是个永恒的话题。 我偏向于还是靠实力说话,优胜略汰。 8.艳羡/妒忌倾向 如果 某个 物种 在 进化 过程中 经常 挨饿, 那么 这个 物种 的 成员 在看 到 食物 时, 就会 产生 占有 那 食物 的 强烈 冲动。 如果 被 看到 的 食物 实际上 已经 被 同 物种 的 另外 一个 成员 占有, 那么 这 两个 成员 之间 往往 会 出现 冲突 的 局面。 这可 能 就是 深深 扎根 在 人类 本性 中的 艳羡/ 妒忌 倾向 的 进化 起源。 嫉妒之心,我之前确实挺重,转变一下思想,要”看得见别人的好“,努力改变自己才是有效方法。 9.回馈倾向 人们 早就 发现, 和 猿类、 猴类、 狗 类 和 其他 许多 认知 能力 较为 低下 的 动物 相同, 人类 身上 也有 以德报德、 以牙还牙 的 极端 倾向。 这种 倾向 明显 能够 促进 有利于 成员 利益 的 团体 合作。 从这 方面 来讲, 它 跟 许多 社会性 动物 的 基因 程序 很 相似。 排个序,照顾好自己、家人、亲戚、朋友、陌生人,自己强大了才有能力回馈他人。 10.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 斯 金 纳 研究 过 的 标准 条件反射 是 世界上 最 常见 的 条件反射。 在这 种 条件反射 中, 创 造出 新 习惯 的 反射 行为 是由 以前 得到 的 奖励奖励 直接 引起 的。 例如, 有个 人 买了 一罐 名牌 鞋油, 发现 这种 鞋油 能把 鞋擦 得 特别 亮, 由于 这种“ 奖励”, 下次 他 需要 再买 鞋油 时, 还是 买了 这个 牌子。 避免 因为 过去 的 成功 而 做 蠢事 的 正确 对策 是: (1) 谨慎 地 审视 以往 的 每次 成功, 找出 这些 成功 里面 的 偶然 因素, 以免 受 这些 因素 误导, 从而 夸大 了 计划 中的 新 行动 取得 成功 的 概率;( 2) 看看 新的 行动 将会 遇到 哪些 在 以往 的 成功 经验 中 没有 出现 的 危险 因素。 确实,往往赚大钱都是靠机遇、运气,这个决定上限,不要自作聪明是自己的能力强,牛市膨胀后会自取灭亡,要好好读《思考快与慢》。 11 .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 有时现实 太过 痛苦, 令人 无法 承受, 所以 人们 会 扭曲 各种 事实, 直到 它们 变得 可以 承受。 我们 或多或少 都有 这种 毛病, 而这 经常 会 引发 严重 的 问题。 这种 倾向 造成 的 最 极端 的 后果 经常 跟 爱情、 死亡 和 对 化学 物质( 酒精、 毒品 等) 的 依赖 有关。 这要求拥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改变现状从承认问题开始,逃避只会更加痛苦,往往直面恐惧,我会发现,问题没有我想的那么难。 当然压力太大,缓冲一下,放松一下神经,也是需要的。 12. 自视过高的倾向 自视 过 高的 人 比比皆是。 这种 人 会 错误 地 高估 自己, 就好 像 瑞典 有 90% 的 司机 都 认为 他们的 驾驶 技术 在 平均水平 之上。 这种 误 评 也 适用于 人们 的 主要“ 私人 物品”。 这种 过度 高估 自己的 私人 物品 的 现象 在心 理学 里面 有个 名称:“ 禀赋 效应”。 人们 作出决定 之后,之后, 就会 觉得 自己的 决定 很好, 甚至 比 没 作出 这种 决定 之前 所 认为 的 还要 好。 自视 过高 的 倾向 往往 会使 人们 偏爱 那些 和 自己 相 似的 人。 有些 心理学 教授 们 用 很 好玩 的“ 丢 钱包” 实验 证明了 这种 效应。 他们的 实验 全都 表明, 如果 捡到 钱包 的 人 根据 钱 包里 的 身份 线索 发现 失主 跟 自己 很 相似, 那么 他把 钱包 还给 失主 的 可能性 是最 高的。 由于 人类 的 这种 心理 特性, 相 似的 人 组成 的 派系 群体 总是 人类 文化 中非 常有 影响 的 一部分, 甚至 在 我们 明智 地 试图 消除 其 最 糟糕 的 效果 之后 仍是 如此。 避免 因为 自视 过高 而 做 傻事 的 最佳 方法 是, 当你 评价 你自己、 你的 亲人 朋友、 你的 财产 和你 过去 未来 的 行动 的 价值 时, 强迫 自己 要 更加 客观。 这是 很难 做到 的, 你也 无法 做到 完全 客观, 但 比起 什么 都 不做, 放任 天生 的 心理 倾向 不受约束 地 发展, 却 又 好得多。 引用一位作者到话,“我们的 A 股市场之所以特别,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存在着大量的没有投资能力的投资者,而这些没有投资能力的投资者恰恰认为自己和巴菲特的投资水平不相上下。 正是有这么多的散户投资者所以我们的机构投资者才会不得不屈从于,或者说不得不利用散户投资者的行为偏差,所以这就是行为金融学对资产定价来说很重要的而贡献。 ” 傲慢,往往会阻断自我学习之路,保持一个合适的度,就是自信吧。 13. 过度乐观倾向 大约 在 基督 出生 之前 300 年, 古 希腊 最 著名 的 演说家 德 摩斯 梯 尼 说:“ 一个人 想要 什么, 就会 相信 什么。 ” 从 语法 上来 分析, 德 摩斯 梯 尼 这句话 的 含义 是, 人们 不但 会 表现 出 简单 的、 避免 痛苦 的 心理 否认, 而且 甚至 在 已经 做得 非常 好的 时候, 还会 表现 出 过度 的 乐观。 还是,所有事务要有度,量变会引起质变,建立在对未来强大预测、应变能力,才会形成真正的乐观。 14. 被剥夺强烈反应倾向 一个人 从 10 美元 中 得到 的 快乐 的 分量, 并不 正好 等于 失去 10 美元 给他 带来 的 痛苦 的 分量。 也就是说, 失去 造成 的 伤害 比得 到 带来 的 快乐 多得多。 除此之外, 如果 有个 人 即将 得到 某 样 他 非常 渴望 的 东西, 而这 样 东西 却在 最后 一刻 飞走 了, 那么 他的 反应 就会 像 这件 东西 他 已经 拥有 了 很久 却 突然 被 夺走 一样。 我用 一个 名词 来 涵 括 人类 对这 两种 损失 经验( 损失 已有 的 好处 和 损失 即将 拥有 的 好处) 的 自然 反应, 那就 是 被剥 夺 超级 反应 倾向。 人们 在 表现 出 被剥 夺 超级 反应 倾向 的 过程中, 经常 会 因为 小题大做 而 惹来 麻烦。 他 往往 会对 眼前 的 损失 斤斤计较, 而 不会 想到 那 损失 也许 是 无关紧要 的。 例如, 一个 股票 账户 里 有 1000 万 美元 的 人, 通常 会 因为 他 钱 包里 的 300 美元 不小心 损失 了 100 美元 而 感到 极端 的 不快。 人们 在 失去—— 或者 有可能 失去—— 财产、 爱情、 友谊、 势力范围、 机会、 身份 或者 其他 任何 有价值 的 东西 时, 通常 会 做出 不理 性的 激烈 反应, 哪怕 只 失去 一点点 时 也是 如此。 因此, 因为 势力范围 受到 威胁 而 发生 的 内耗 往往 会 给 整个 组织 造成 极大 的 破坏。 认为 我对 这个 倾向 的 定义 还应 该 更加 宽泛 一些。 我 提议 为 这种 倾向 下 更宽 泛 定义 的 理由 是, 我 知道 有 许多 伯 克 希 尔· 哈 撒 韦 的 股东 在 公司 市 值 获得 巨大 增长 之后 从来不 卖掉 或者 送掉 哪怕 一股 股票。 这种 反应 有些 是由 理性 的 计算 引起 的, 而有 些 肯定 是由 如下 几种 因素 引起 的:( 1) 奖励 超级 反应;( 2) 避免 不 一致性 倾向 造成 的“ 维持 现状 偏见”;( 3) 自视 过高 倾向 造成 的“ 禀赋 效应”。 但我 相信 他们 这么 做 最主要 的 非 理性 原因 是 受到 某种 被剥 夺 超级 反应 倾向 的 驱使。 这些 股东 之中 有 许多人 无法 忍受 减 持 伯 克 希 尔· 哈 撒 韦 股票 的 想法。 部分 原因 在于, 他们 认为 这 只 股票 是 身份 和 地位 的 象征, 减 持 它 无异于 自 贬 身份; 但 更重 要的 原因 在于, 他们 担心 把 股票 卖掉 或者 送掉 之后, 他们 就 无法 分享 未来 的 收益。 这种心理,在资本市场会常常遇到,对我造成很多困扰,也在磨练自己更好的驾驭心灵。 15.社会认同倾向 如果 一个人 自动 依照 他所 观察 到 的 周围 人们 的 思考 和 行动 方式 去 思考 和 行动, 那么 他 就 能够 把 一些 原本 很复杂 的 行为 进行 简化。 而且 这种 从 众 的 做法 往往 是 有效 的。 由于 压力 能够 加强 社会 认同 倾向, 有些 卑鄙 的 销售 机构 会操 纵 目标 群体, 让他 们 进入 封闭 和 充满 压力 的 环境, 进行 一些 像 把 沼泽地 卖给 中小学 教师 之类 的 销售 活动。 封闭 的 环境 强化 了 那些 骗子 和 率先 购 买者 的 社会 认同 效应, 而 压力( 疲惫 通常 会 增加 压力) 则 使 目标 群体 更容易 受到 社会 认同 的 影响。 羊群效应、流行风潮等现象很常见,其实索罗斯反省性原理中,也解释了这种现象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 16. 对比错误反应倾向 因为 人类 的 神经系统 并不是 精密 的 科学 仪器, 所以 它 必须 依靠 某些 更为 简单 的 东西。 比如说 眼睛, 它 只能 看到 在 视觉上 形成对比 的 东西。 和 视觉 一样, 其他 感官 也是 依靠 对比 来 捕捉 信息 的。 更重 要的 是, 不但 感知 如此, 认知 也是 如此。 结果 就 造成了 人类 的 对比 错误 反应 倾向。 我们的决定往往受制于,人类自身观察条件的局限,客服这个问题,还是要多和别人思想交流,切换看问题的角度,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 17.压力影响倾向 每个 人都 知道, 突然 的 压力, 比如 遭遇 威胁, 会 导致 人体 内部 的 肾上腺 素 激增, 推动 更快、 更 极端 的 反应。 每个 上 过 心理学 概论 课的 人都 知道, 压力 会使 社会 认可 倾向 变得 更加 强大。 有 一种 现象 知道 的 人 不少 但还 没有 被 充分 认识: 轻度 的 压力 能够 轻微 地 改善 人们 的 表现, 比如说 在 考试 中; 而 沉重 的 压力 则 会 引发 彻底 失调。 但是 除了 知道 沉重 的 压力 能够 引起 抑郁 症 之外, 很少 人 对 它有 更多 的 了解。 例如, 大多数人 知道“ 急性 应激性 抑郁 症”( acute stress depression) 会使 人们 的 思维 出现 紊乱, 因为 它 引起 极端 的 悲观 态度, 而且 这种 悲观 态度 往往 会 持续 很长 时间, 导致 人们 身心 俱 疲, 什么 都不 想做。 幸运 的 是, 正如 大多数人 所 知道 的, 这种 抑郁 症 是 人类 较 容易 治愈 的 疾病 之一。 甚至 早在 现代 药物 尚未 出现 的 时候, 许多 抑郁 症 患者, 比如 塞 缪 尔· 约翰逊 和 温 斯 顿· 丘吉尔 等人, 就 在生活中 取得 了 非凡 的 成就。 佩服那些临危不乱的人,还是要多经历,乘着现状犯错成本小,多多经历一些事。 18. 错误衡量易得性倾向 人类 的 大脑 是 有限 和 不完 美的, 它 很容易 满足于满足于 容易 得到 的 东西。 大脑 无法 使用 它 记 不住 或者 认识 不到 的 东西, 所以 人类 的 大脑 会 高估 容易 得到 的 东西 的 重要性, 因而 展 现出 易 得 性—— 错误 衡量 倾向。 避 免受 易 得 性—— 错误 衡量 倾向 影响 的 主要 对策 通常 是按 程序 办事, 包括 使用 几乎 总是 很有 帮助 的 检查 清单。 应付这种倾向时所需要记住的伟大原理 很 简单:别只是因为事实或者一种观念容易得到,就觉得它更为重要。 突破自己的安全区,合理设置新目标。 19.不用就忘倾向 明智 的 人 会 终身 操练 他 全部 有用 然而 很少 用 得上 的、 大多数 来自 其他 学科 的 技能, 并把 这 当作 是一 种 自我 提高 的 责任。 如果 他 减少 了 他 操练 的 技能 的 种数, 进而 减少 了 他 掌握 的 技能 的 种数,那么 他 自然 会 陷入“ 铁锤 人 倾向” 引起 的 错误 之中。 他的 学习 能力 也会 下降, 因为 他 需要 用来 理解 新 经验 的 理论 框架 已经 出现 了 裂缝。 对于 一个 善于 思考 的 人 而言, 把他 的 技能 编排 成 一张 检查 清单, 并 常常 将 这张 清单 派上 用场, 也是 很重 要的。 其他 操作 模式 将会 让他 错过 许多 重要的 事物。 人类遗忘曲线,描述了我们忘记一件事的过程,例如在遗忘点前复习一下之前内容,可以有效提高记忆,这是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20.化学物质错误影响倾向 众所周知, 这种 倾向 的 破坏力 极大, 常 常会 给 认知 和 生活 带来 悲剧 性的 结果, 所以 在这里 不需 要多 说了, 请 参见 前面“ 简单 的、 避免 痛苦 的 心理 否认” 那 一节 里 的 相关 内容。 毒品不碰、瘾品少碰,其实瘾品更容易长期腐化我们,例如:烟、酒、糖、盐,要小心。 21.衰老—— 错误影响倾向 年龄 的 增长 自然 会 造成 认知 衰退, 而每 个人 认知 衰退 的 时间 早晚 和 速度 快慢 不尽相同。 基本上 没有 年纪 非常 大的 人 还 善于 学习 复杂 的 新 技能。 但 有些 人 即使 到了 晚年, 也能 够 得心应手 地 运用 原来 就 掌握 的 技能, 这种 情况 在 桥牌 比赛 中 屡见不鲜。 这个还能说什么呢,保持锻炼,注意休息,饮食健康,期待科技发展吧。 22.权威—— 错误影响倾向 和 其所 有 祖先 相同, 人类 也 生活 在等 级 分明 的 权力 结构 中, 所以 大多数人 生下 来就 要跟 随 领袖, 能够 成为 领袖 的 则 只有 少数人。 因此, 人类社会 被 正式 组织 成 等级 分明 的 权力 结构, 这些 结构 的 文化 则 增强 了 人类 天生 就有 的 追随 领袖 的 倾向。 但 由于 人类 的 反应 大多数 是 自动 的, 追随 领袖 的 倾向 也 并不 例外, 所以 当 领袖 犯错 的 时候, 或者 当 领袖 的 想法 并没有 得到 很好 的 传达、 被 大众 所 误解 的 时候, 追随 领袖 的 人 就 难免 会 遭受 极大 的 痛苦。 所以 我们 看到 的 许多 例子 都 表明, 人类 的 权威—— 错误 影响 倾向 会 造成 认知 错误。 迷信权威,大佬,是一种偷懒的体现,对自己负责,别人不会为你的错误买单,独立思考最宝贵。 23.废话倾向 作为 一种 拥有 语言 天赋 的 社会 动物, 人类 天生 就有 本事 啰 里 啰 唆, 说出 一大堆 会 给 正在 专心 做 正经 事 的 人造 成 许多 麻烦 的 废话。 有些 人 会 制造 大量 的 废话, 有些 人 则废 话 很少。 之前我挺爱说的,后来发现很多人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很累,喝了酒废话会多点,也是减压的一种方式吧。 24.重视理由倾向 人, 尤其是 生活 在 发达 文化 中的 人, 天生 就 热爱 准确 的 认知, 以及 获取 准确 认知 过程中 得到 的 快乐。 正是 由于 这个 原因, 填字 游戏、 桥牌、 象棋、 其他 智力 游戏 和 所有 需要 思维 技巧 的 游戏 才会 如此 广 受欢迎。 这种 倾向 给 人们 的 启发 不言而喻。 如果 老师 在传 授 知识 时 讲明 正确 的 原因, 而非 不给 任何 原因, 只是 高高在上 地 把 知识 罗列 出来, 那么 学生 往往 会 学得 更好。 因此, 不仅 在 发布 命令 之前 要想 清楚 原因, 而且还 应该 把这 些 原因 告诉 命令 的 接受者, 没有 比 这 更 明智 的 做法 了。 总的 来讲, 如果 人们 毕生 致力于 将 他们的 直接 和 间接 经验 悬挂 在 一个 解释“ 为什么” 的 理论 框架 之上, 那么 他们 对 知识 的 吸收 和 使用 就会 变得 更加 容易。 理解事务背后的来龙去脉,会帮助人更好从本质理解事务。 但很多事情就是随机发生的,或者背后真正的原因很复杂,硬去找理由解释,往往会南辕北辙,警惕。

设计师都应该掌握的设计理论知识

很多设计师经常说:”我只懂干活,不懂怎么说,做了很多设计却没有理论支撑,总是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设计去说服甲方“。 本期的这篇译文,里面总结了很多设计师该掌握的理论知识,说不定就能解决你的烦恼哦!当然,理论名词不能单纯的拿来作为讨论吹嘘的资本,而应该拿来作为设计的方向指导,活学活用才能实践理论的价值。

提前预警一下,这篇文章因为是很多理论的集合,想一次吃透可能会比较困难,建议可以先起来,等真正做项目的时候,再翻出来结合真实案例去思考,理论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产品设计中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s in productdesign)

心智模型是解释我们看待世界的一种方法假设(译者注:具体的内容可以网上找找资料看看,百科里解释的就还不错)。 它会影响到产品设计从概念构思到体验感知的每一个环节。

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一书中,唐纳德・A・诺曼(DonNorman)写道,不论设计师们对他们的产品有怎样的设想(即设计师的概念模型),最终用户都会将他们自己基于个人偏见和世界观的心智模型关联到他们的产品体验中。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模型能够预知用户的感知情况,它们也是在做产品的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设计思维。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写一些关于心智模型和行为经济学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会在一个更高层面上去影响产品设计,尤其是那些相互作用的思维模型。 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吧!

关于心理价值和固有价值

禀赋效应

(译者注:这个理论,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百科)

当需要获得某样东西时,它的价值就会降低。 比如,当你想要卖掉一桶冰淇淋时,你可能觉得它应该值5美元,但是当你自己想买它的时候,你又希望它能便宜一点,你或许只想出3美元来买它。

这与产品设计有什么关系?

有一项研究表明,人们更倾向于为了显而易见的利益去放弃他们的个人隐私而不愿意去为这些隐私支付同样的费用。 换句话来说,他们更加重视私人信息的泄露而不是去保护公共数据(译者注:公共数据的损害也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 在不断增加的有关数据利用和科技巨头安全泄露的新闻中,这对信息安全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在默认设置的状态成为决定用户是否更开放共享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默认情况下,当数据被设置为公开时,比如在venmo上的交易,人们对自己的隐私持有的价值就会降低,进而对自己的信息被共享感到满意。 这就引出了我们的下一个思维模式…

现状偏差

(译者注:是情绪性地倾向于维持现状的一种认知偏差。 当现状客观上优于其它选项或者在信息不完善时,做出维持现状的决定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但现状偏差与此不同。 在现状偏差的情况下,现状被当成是基准,任何改变都被视为一种损失。 大量证据表明人的决策经常会受到现状偏差的影响。 ——维基百科)

一种称为“默认”或“惯性”的奇特方式。 在物理学中,惯性是物体改变其速度状态的阻力。 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当我们表现出对保持事物初始状态和接受默认状态的偏好时,我们就会以现状偏差的形式表现出同样的特征。

这与产品设计有什么关系?

类似于默认的隐私设置,人们倾向于按照默认的选项来做,谷歌在最初Chrome 70中就开始实现了自动登录功能,默认情况下是启用的。 该选项会将用户登录信息记录到谷歌的web服务器中,而不需要提示用户是否同意,因此利用现状偏差作为一种手段,进一步延续了谷歌在G-suite生态系统中收集数据的能力。 基于订阅的产品,如Spotify、Netflix和AWS(或一般的SaaS模式)也在这种偏差下很好的发展,人们其实是被迫坚持使用他们本来可以随时取消的产品。

创新论

功能固着

(译者注: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认定原有的行为就不会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作用。 功能固着的产生原因包括心理因素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 功能固着对于我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消极影响,因此应该采用各种方法消除负面影响。 ——百科)

这是一种认知偏差,人们无法用新颖的方式想象产品或体验。 创新被所谓的“知识诅咒”所扼杀,在这种“知识诅咒”中,人们对某种东西太熟悉了,以至于无法忘记它的一些传统属性,无法以一种新鲜,未经训练的眼光来看待它。 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将这种认知方法称为“快速思考”——一种简单的思维模式,以至于刻板印象在无意识中形成,没有创造空间。

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 )在他的《离经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写道:

“”的起点是好奇心。 我们面对一些熟悉的事情,如果使用一些新的视角去看待它,就能使我们能够对旧的问题有新的见解。 (译者注:这段话中作者有举了一个例子,我反正没看懂,感兴趣的读者去看看原文吧。 )

没有人有足够的学习可以逃脱功能固着,即使是美国军队也没能逃脱。 事实上,学员们接受的训练是在进入新环境时要求从右到左查看周边环境,以改变注意力方向。 这种方向上的变化与他们根深蒂固的从左到右的拉丁语言阅读模式相矛盾,让他们能够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环境,从而更容易发现异常。

这与产品设计有什么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能固着强化了这一规律。 在产品中,重要的是需要认识到,遵循“有效”的传统决策与”新常态“的创新机会。

对微信来说,支撑其成功主导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战略被称为“逆向减法微创新”。 在开发聊天平台的早期,尽管消息已读在iMessage、WhatsApp和Line上很受欢迎,但它还是被故意排除在产品功能之外。 微信团队认为, 已读消息是一种通过泄露用户隐私来吸引用户,同时还会引入一些可能被忽视的文化和情感影响的东西进来。

第一性原理

避免功能固着的一种方法是抽象问题并以基本原则进行思考。 第一原则中的推理意味着将复杂的场景分解为基本的事实,并从头开始构建一个解决方案。 亚里士多德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个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认识事物的第一基础“。

这与产品设计有什么关系?

采用第一原则的方法可以让你从噪音中提炼出问题,并提出根本的创新方案。在这次采访中(),Elon Musk分享了他在发射SpaceX和它的低成本火箭舰队时采用的第一原则:

我倾向于从物理框架来研究问题。 物理学教会你从基本原理出发而不是通过类比来进行推理。 所以我说让我们验证第一原则。 火箭是由什么组成的?航空级铝合金,外加钛,铜和碳纤维。 然后我问,这些材料在商品市场上的价值是多少?结果证明,火箭的材料成本大约只相当于大型机械产品价格的2%,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比例。 (译者注:这个案例可能是想说明,如果按照类比性推理,可能会觉得火箭的材料成本特别贵,而其实不然。 )

他在另一次采访(中说,类比推理就是观察别人做了什么。 类比思维更适合于渐进的产品迭代,而不是突破性的进步,因为它促进了循规蹈矩的习惯。

担心错过

厌恶损失

(译者注:在行为金融学中,用于描述投资者按照自己心理账户的“平衡”来作投资决策,在调整资产结构时,往往卖出组合中某些“盈利”的品种,而留下仍然“亏损”的品种的投资行为。 ——百科。 Ps:难怪我的股票越亏越多还不舍得卖- -)

没有人想有损失,但更有趣的是,人们宁愿避免失去某些东西,也不愿意获得同等的东西。 在行为心理学中,厌恶损失是”预期理论“的基础:人们认为损失的痛苦是获得快乐的两倍,因此他们会冒着额外的风险,以避免任何潜在的损失。

这与产品设计有什么关系?

提供试用或退款的企业利用的就是厌恶损失理论,就像电商网站中在标签上注明“只剩下*x库存!!!” 或为促销活动显示倒计时;理财应用会向你展示你的收入在x年后的预期收益,如果你今天不注册,现在不投资,你就会错过一个不可挽回的损失。 或许最著名的厌恶损失的例子可以在社交媒体中找到,它通过一种叫做社会认同的东西深深嵌入到平台中。

社会认同

(译者注:社会认同是指在自己的未知领域,人们会倾向于通过观察过来人的行为来帮助自己做决定。 比如你叫外卖时,想尝试一家新的店铺,这时你一定会看看已经吃过这家店的人对这家店的评价,再做决定。 在产品设计中,可以通过喜欢(赞同)数量、访问数量、评论数量、正向的追评、回访、或者展示其他用户的行为动作来利用社会认同现象。 )

社会认同指的是人们为了确认自己的行为而对他人的看法。 1962年的一项经典实验()证明了这一想法,当时不知情的电梯乘客进入电梯时,电梯里的人面对着错误的方向,他们就会跟着转向错误的方向。 (译者注:这个实验很有意思,能翻墙的朋友推荐去看看,很搞笑,哈哈。 )

这与产品设计有什么关系?

社会认同常常与厌恶损失的心理同时起作用。 就社交媒体而言,Instagram等平台在任何互动时刻都向用户提供社交认同的小标记,每个人的喜欢、评论和都建立在别人社交身份的基础上,并通过利用他们固有的对失去社区认可的厌恶来强化一致的运用。

关于用户的重要性

网络效应

(译者注:网络效应指在经济学或商业中,消费者选用某项商品或服务,其所获得的效用与“使用该商品或服务的其他用户人数”具有相关性时,此商品或服务即被称为具有网上外部性。 最常见的例子是电话或社交网络服务:采用某一种社交媒体的用户人数越多,每一位用户获得越高的使用价值。 ——维基百科)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产品变得更有价值。 不要与”病毒式传播“相混淆,其中的核心是传播的速度快而并不是产品的实际价值增加。

这与产品设计有什么关系?

网络效应是评价产品是否成功的心理模型之一。 有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估计,网络效应通过创造一条经济”护城河“——一种难以复制的产品竞争优势,并给竞争对手建立了一个行业壁垒,仅凭一己之力就推动了科技公司价值的70%。 Craigslis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该网站的双面市场具有强大的网络效应,虽然设计和体验做的并不大好但仍然每月获得超过500亿的浏览量,尽管诸如Offerup和Letgo等新产品试图在同一领域竞争。

群聚效应

(译者注:群聚效应 (Critical mass)是一个社会动力学的名词,用来描述在一个社会系统里,某件事情的存在已达至一个足够的动量,使它能够自我维持,并为往后的成长提供动力。——维基百科)

尽管网络效应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长,但作为一种心理模型,“群聚效应”提醒我们,不要把它单纯看成数字游戏。 在产品开发中,群聚效应指的是建立一个自我强化的网络效应所需要的用户采用水平,这会有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上,一个产品可以自我维持成指数增长的状态。

这与产品设计有什么关系?

在社交媒体平台战争的早期,Friendster让位给了MySpace,而MySpace最终被Facebook取代——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一系列试图获得群聚效应的失败尝试。 Friendster在其鼎盛时期拥有超过1亿的用户注册量,但没有多少用户相互关联。 因此,用户之间松散的关系链导致迁移成本非常低,极易受到其他应用的影响。 另一方面,MySpace急于在早期实现盈利,而Facebook在上市前还保持着10亿用户的临界规模。

在更细粒度的层面上,群聚效应的重要性体现在Quora设计他们的度量标准如何测试作者标签的有效性。 标签是用户添加的总结,以帮助保证证明他们的可靠性,例如,一个关于养鸡的问题得到了一位“拥有20年农业和食品科学硕士学位的农民”的回答。 Quora的设计团队意识到,采用这一功能的用户数量实际上并不代表网络效应的优势,而是潜在的低质量参与(例如,用户可能会给自己设置一个毫无意义的类似”地球公民的“标签)。 相反,他们设计了自己的定性度量标准,以发现这个新特性在建立一个自我维持的用户提问和回答问题社区中的真正价值。

关于资料的介绍

锚定效应

(译者注:人类在进行决策时,会过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资讯(这称为锚点),即使这个资讯与这项决定无关。 在进行决策时,人类倾向于利用此片断资讯(锚点),快速做出决定。 在接下来的决定中,再以第一个决定为基准,逐步修正。 但是人类容易过度利用锚点,来对其他资讯与决定做出诠释,当锚点与实际上的事实之间的有很大出入,就会出现当局者迷的情况。 ——维基百科)

锚定是一种认知偏差,在这种偏差中,我们会基于最初的价值或想法做出决定。 例如,一栋房子可能价值50万美元,但卖方设定的100万美元的锚定价格可能会导致报价从80万美元到90万美元不等。

这与产品设计有什么关系?

我们倾向于依赖给我们的第一条信息,即使这条信息可能完全不相关。 Chris Voss在他的书中写道,在产品设计中,锚定操作类似,并且在选项呈现对比时有助于转化率。 第一条选项往往是故意设计的不太好,这样可以使得后续的选项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想想产品对比图、原价与打折价等等)。 正如Charlie Munger指出的那样(,

人是很容易受到对比信息的影响,对每个人来说并非绝对,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比标准。

除了定价策略,锚定效应在产品消息传递的定义中也很重要。 无论是VC宣传、网站登陆页面,还是营销活动,产品的第一个突出特点都成为所有后续卖点的参考框架。 它奠定了基调,与产品和整体品牌密不可分。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产品发布会中巧妙地使用了这种锚定效应。 2007年,他将iPhone定位为完全的手机再发明(“重新定义手机”被提及了6次,2008年,Macbook Air则被定位为一种非常薄的电脑,以至于可以戏剧性地装在信封中(。 10年后,作为苹果及其各自产品的核心属性,他将iPhone定位为革命性设备,将Macbook定位为特别时髦的新系列电脑。 (译者注:乔布斯的演讲还是值得去回味的,有兴趣的可以再去看看。 )

框架效应

(译者注:指人们对一个客观上相同问题的不同描述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框架效应的概念由Tversky和Kahneman于1981年首次提出。 ——百科)

框架是锚定的一种扩展形式,它是一种心智模型,其中信息的呈现方式改变了它所表达的意义。思考一下,90%的肥胖和与之相对的10%的瘦,哪一种听起来更加健康?

这与产品设计有什么关系?

框架效应直接影响着信息设计,并影响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 它也会影响产品体验方方面面的决策。 例如,征求用户反馈(体会一下这2种问法,”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产品“和”你为什么不喜欢这个产品“),文案和定价策略。 框架效应有时被认为是在玩文字游戏,但重要的是需要注意,看似无关紧要的词汇选择还是会对整体用户体验产生巨大的影响。 例如,当平台被引入到巴西市场时,Pinterest将某些东西”固定到公告板上的设计被完全重新定义了。 产品本地化的努力发现,在巴西钉针与钉尿布有关,这就说明钉这个词不合适表达保存的意义。 为了适应Pinterest国际化发展,所有”pin”的操作都被”save“所取代了,最终新的框架被采用为一个”全球化的改变“(-save-button-goes-global)。

我希望以上这些能让人明白,思维模式和行为经济学与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之间的联系是有多么的复杂。 我所写的这么多,绝对不是一个结论性的罗列,而是一篇关于特定模型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相关性的文章。

译文地址:彩云译设计(公众号)

作者:Teresa Man

译者:彩云Sky

标签: 揭示情绪和认知偏见的投资影响 股票市场中的行为金融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