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市场中取得成功远不止选择正确的股票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对市场趋势、股票估值和投资者情绪的深入了解。通过掌握这些关键方面,投资者可以提高识别具有上涨潜力的股票并最大化投资回报的机会。
市场趋势
市场趋势是识别上涨趋势股票的关键。趋势交易者通过分析价格图表的模式和成交量数据来识别趋势。长期趋势通常表明市场对股票的信心,而短期趋势则可能表明获利回吐或修正。
识别市场趋势的常用技术指标包括:
- 移动平均线
- 相对强弱指数 (RSI)
- 布林带
这些指标有助于识别超买或超卖的情况,并提供股票趋势强度的指示。
股票估值
估值是确定股票是否被高估或低估的过程。通过比较股票的当前价格与其内在价值,投资者可以确定是否有上涨潜力。
常用的估值方法包括:
- 市盈率 (P/E)
- 市净率 (P/B)
- 自由现金流收益率
低市盈率和市净率可能是股票估值偏低的迹象,可能表明上涨潜力。高自由现金流收益率也可能是价值被低估的信号。
情绪分析
情绪分析是考虑投资者对特定股票或整个市场的态度。了解投资者情绪有助于识别可能影响股票价格的潜在偏见和非理性行为。
情绪分析的来源包括:
- 媒体头条新闻
- 社交媒体情绪
- 分析师评级
极度的悲观或乐观情绪可能表明市场情绪失衡,这可能导致价格过冲或修正。
综合分析
通过综合考虑市场趋势、估值和情绪分析,投资者可以获得对股票上涨潜力的全面了解。以下是一些综合分析的要点:
- 寻找处于上升趋势并具有相对强劲估值的股票。
- 当投资者情绪极度悲观时,考虑购买被低估的股票。
- 谨慎对待投资者情绪极度乐观时购买股票。
- 避免违反市场趋势或具有过高估值的股票。
结论
掌握股票上涨的秘诀需要对市场趋势、股票估值和情绪分析有深入的了解。通过结合这些因素,投资者可以提高识别具有上涨潜力的股票并制定明智投资决策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市场固有风险,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彻底的研究和咨询财务顾问至关重要。
炒股需要的心态有什么范文
炒股需要的心态有什么范文
相信大家都知道,炒股有赔有赚,所以炒股的时候,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炒股需要的心态,供大家参考。
炒股不亏的健康心态
第一原则:赢家不贪
炒股赢家的第一原则是赢家不贪。 不贪是一种心态。 投资股市切忌贪心过头,失去了判断股市风险的基本底线。 不要想当那个只有万分之一机会的股市暴发户,做一个有风险控制原则的、用自己头脑思考的投机者。 欲速则不达,谁不想在短时间内成为暴发户?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更多的是失败者。 越想暴发,就越不能。 如果你不懂这个道理,就不应当来炒股票。 赢家不贪。 股市投资最完美的情况是:在最低点买入,在最高点卖出。 在你的操盘记录里,你也许可以做到这样几次完美的结果,但大部分时候,你肯定做不到。 很多股民做不到,但依然不自觉地追求这种极少几率的完美。 为什么很多人总有那些“买晚了”、“卖早了”的抱怨,总想在一个最佳的价格买进卖出,而结果常常导致大的失误呢?目标和心态所致。
第二原则:勿用情绪驾驭判断
股神巴菲特投资股市的秘诀是:寻找与发现具有最大潜在投资价值的公司。 他从来不会因为股市某个时段的涨跌而改变自己的投资理念。 同样,我们知道的索罗斯也一样。 索罗斯投资股市的秘诀是:在不同市场、不同时间、不同产品的比较中发现可以计算的最低固定风险的套利机会。 他也从来不会因为股市某个时段的涨跌而改变自己的投资理念。 我们很难把普通的股市投资者,特别是散户,和这两位世界级的投资大师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比较。 如果非要进行比较的话,一个最大的、最本质的区别是:一般散户的投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自己的情绪左右。 典型的特征是:股票上涨,情绪高涨,忘乎所以,继续追涨,不知道适可而止;股票下跌,情绪低落,怨天尤人,或匆忙杀跌,或不知所措。 对于股市的研究,有很多理论。 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或结论是:投资者的心理、情绪会对股市周期产生重要影响,或者说,股市的波动受到人们的心理和情绪的影响。 当然,这是宏观经济意义上的观察结果。 但这个理论对我们散户投资股市有什么参考意义吗?有。 就是你不必让自己的情绪影响你自己的投资决定。 决定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这应该是你对市场或者某个公司研究发现的结果,而不是你听别人说,或者自己情绪好坏的结果。
第三原则:重趋势,顺势而为
尊重趋势,顺势而为。 当股市趋势向上时一路持有,向下时不能补仓。 如果在趋势向下时过早补仓就相当于“再次犯错”。 因此,作为资金量非常有限的普通散户在炒股时千万不能不尊重趋势——股价一跌就补仓。 二是学会把握板块轮动节奏,善于观察和研究各分类指数和相关指数,且能辩证看待,总结彼此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及时抓住其中的龙头品种。
第四原则:静观其变
股市投资管理中的这条原则是指:当市场没有出现进一步的信号、迹象、事件和潜在变化的时候,最好的投资原则就是不动,或者不变。 这个原则对空仓者和持仓者同样重要。 原则简单,但事实上很多人做不到。 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看不清市场的时候,很多人往往越想看清楚。 于是,就问别人。 这个时候自己过去既定的思路和看法,往往受到别人的影响,从而不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判断。 好像看清了市场,实际上,可能恰恰是稀里糊涂地犯了方向的错误,或盲动的错误。 第二,短期心态常常主导实战。 表现在:空仓持币的时候,总担心股市涨上去,怕自己可能追高;而持仓的时候,又总担心股市会跌下来,怕自己无法在高位出货。 所以,尽管看不清股市方向,但心里放不下,左思右想,不是动一动钱,就是动一动股票。 在任意时刻,市场不是涨就是跌,很难判断。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很多时候,股市就是没有方向的。 如果投资者抱着短期心态的话,就总想看清短时间股市的动态,往往给自己制造了更多犯错的机会。
炒股需要避免的八种心态
一是因为亏了,一定要扳回来,所以天天找机会。 股市永远有机会,只是不同机会提供给不同的人来把握而已,如果有人说可以带你天天赚多少个点,那多数是骗你的。 这个市场游荡着一批精英,不论牛熊市都可以赚钱的,但也不是每天都可以赚钱。 每个人都要正确认识自己,是擅长选股还是擅长选时,是擅长短线博杀还是擅长中长线持股,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制定自己的操作计划,不要强求自己盲目去模仿高人。 对于普通股民来说,在牛短熊长的A股更多时间是等待。 如果急于追求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机会,结果很可能会是自己越陷越深。 彩票每期都有人中大奖,但那不是大多数人的事。
二是把股市当成全部。 股市就是自己的全部,却不知道除了股市以外还有家庭,还有工作,还有社会交往与其他生活。 当股市难做的时候,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股市以外的地方,而不是整天游荡在股市中,荒废了其它。
三是要有愿赌服输的心态。 输了就输了,耐心等待下次机会就行,大可不必与客观较劲,就当是花银子买经验,不可对别人与家人发泄在股市中的不满,那于事不补。
四是不要把希望寄托给别人。 如果在高位套着了,一定要自己把握分寸,进行自救,不能坐着等别人或者国家什么的来解救,一定要有自己的止损线,并且严格执行,有时执行了也可能会出短线错误,但严格执行了可以控制损失的扩大。
五是不管你账面浮盈有多少,那都不值得高兴,最终收到口袋的才是自己的钱。 就如同打麻将,中途赢多少都不算,散场时才是最后结账的时候。
六是股票跌多了所以会涨。 目前的股票,个人认为一些股票虽然跌了一半,但后期再跌去一半甚至更多并非不可能,所以不能因跌多了而去博上涨。
七是套着就一味地死杠。 高位股票套着应该及时逢反弹高位止损,低位套着可以以时间来等待。 如果认为某只套着的股票还会有低位,那干吗不抛了再在低位接回呢?在下跌趋势中持股多数被动,持币多数占主动。
八是某只股票亏了一定要在其身上赚回来。 对一只股票来说,也有牛熊之分,当这只股票牛过之后,将会迎来漫长的熊途,如果套在其身上耗,不如趁早割肉寻找其它更好的机会,如果能够赚回来的同样是人民币。
投资者怎么用财务分析进行选股
经营表现类
1、资本利用回报率(ROCE)=((营业利润+投资收益)×(1-所得税率))÷(总资产-流动负债+短期借款)
ROCE是使用最广泛的衡量公司所有财务资源使用效率的核心指标,用于反映股东和债权人投给公司的资本创造了多少利润,它又可以分解为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公式为: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期初期末平均值),所以出众的ROCE指标需要公司实现优秀且增长的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 在计算得出ROCE后,如果该值大于资本的成本(WACC),就说明公司在创造经济价值,否则,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就在受损,不如投到其它领域划算。
2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股东权益
ROE是具体衡量股东投入资本的回报水平指标,也是ROCE的组成部分。 ROE和估值指标市盈率(PE)与市净率(PB)关系密切,事实上,PB就等于ROE×PE,这三项因素的变动都会直接影响估值(股价)。 例如,如果公司股票的PB处于行业平均水平,如果想让股价上涨,若PE不变的话,公司就必须实现ROE的增长。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公司有意通过不合理的手段,如大额撇账来压低股东权益来实现ROE的增长,或者ROE中的E,既业绩存在大量的偶然收益,如非经常性损益,在投资者察觉后会相应下调PE倍数来反映其有水分的ROE增长。 所以,不仅要看ROE是否增长,还要看其质量如何,才能确认股价上涨是否合理。 (结合库存,可以分析,资产质量)
3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营业利润率可以反映公司的定价权和成本控制能力。 如果想让利润率提升,公司要么具备很强的定价权,可以提升售价,要么通过消减成本,或者同时发力。 所以,在一个行业里营业利润率出众的公司通常是拥有定价权和成本控制实力的龙头优势企业,其股票估值水平也会高于同行。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可能会通过改变折旧政策来使得营业利润率失去可比性,这时可用剔除息税和折旧后的EBITDA利润率来复核。 (结合行业对比,分析商场竞争力)
4每股收益(EPS)增长率=从上一年度到未来5年的EPS复合增长率
该指标反映中期业绩增长预期,是许多估值指标如PE、PEG等的驱动力量。 通过杜邦比率分析来看,EPS增长率自身的驱动因素包括资本性开支(CAPEX)、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率、净负债比率和股息分配率,EPS若想增长前三项因素也必需增长,而后两项因素只有下降才能驱动EPS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EPS增长率在公司扭亏为盈和由盈转亏或起始年度EPS极低的时候会失去指导意义。
5自由现金流(FCF)=经营性现金流-资本性开支
FCF好比是一个人的工资在减去所有开支后结余下来的部分,公司可以用FCF来发放股利、回购股票、扩大再生产、补充营运资金或进行其它投资,完全可以自由支配。 不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希望这些“闲钱”越多越好,所以,投资者非常看重公司FCF的生成和增长能力。
盈利质量类别
1、利润变现比率=经营性现金流÷净利润
权责发生制的记账方法使得净利润并不代表公司实际赚到的真金白银,事实上,有很多账面上的利润最终无法成为可供股东分配和扩大再生产的现金。 利润变现比率就是衡量有多少账面利润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流,显然,长期来看该比率越接近100%越好。
2、资产重置比率=资本性开支÷折旧
如果该比率低于1,说明公司固定资产在缩水,既每年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低于折旧,导致固定资产净值的下降。 这种状况虽然在短期内有利于利润率和自由现金流等盈利指标,但基本是无法持续的,大多数行业公司的可持续增长需要不断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 资产重置比率也是判断商业周期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行业长期投资不足,且产能利用率接近饱和,通常预示着一轮景气高涨周期的到来。
3、实际所得税率=所得税÷税前利润
公司都在想方设法获得所得税率的优惠或通过各种办法避税,但投资者要警惕的是,如果公司实际所得税率明显低于同行,将会对未来业绩埋下负面隐患,低所得税率是难以持久的,而所得税率的变动又会直接影响到EPS和一系列估值指标,因此是分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4、净负债比率=(长短期借款-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股东权益
净负债率是使用最广泛的衡量财务杠杆使用效率的指标。 虽然投资者都偏向喜欢低资产负债率的公司,但究竟具体公司的净负债率是否合理还要结合利息覆盖率、自由现金流和ROCE来综合判断,如果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生成能力出众,投资者可以接受较高的负债率,否则,超出偿债能力的高负债水平会让投资者不安。 但是,如果公司负债率很低,投资者也不会满意,可能反映公司业务扩张能力或空间不大,不再需要负债融资来扩大再生产,成长性就会受到质疑。
5、利息覆盖率=(营业利润-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这基本上是一个风险提示指标,特别是在公司净利业绩低谷,自由现金流脆弱的时期更为关键,它可以说明公司是否还有能力支付利息以避免偿债风险,以及是否还有融资能力来扭转困境,显然,该比率低于1公司情况就已经很危急了。
估值类别
1、市盈率(PE)=股价÷每股收益
PE是使用最广泛和有效的估值指标。 PE的绝对值没有任何意义,一个低的PE不能证明股价低估,同样高PE也不能说明股价高估,PE是否合理只有通过和同行业公司股票对比和与历史PE波动周期对比才能得出结论。
2、市净率(PB)=股价÷每股净资产
和PE用法相同,一个相对高的PB倍数反映投资者预期较高的回报,反之亦然。 PB又等于PE×ROE,所以,在从同一板块中挑选PB被低估的股票时会采用PB和ROE的的矩阵,那些ROE很高而PB又相对较低的股票最吸引人。
3、股息率=股息÷股价
投资股票获取的回报一是来自于资本增值,既股价的上涨,二就是来自于公司分配的现金股利。 股息率通常在挑选成熟行业的收益型股票时和在熊市时是关键的估值指标。
4、自由现金流收益率=每股自由现金流÷股价
股息是公司实际分配给股东的现金收益,而自由现金流就是潜在的可分配现金收益。 如果自由现金流收益率长期明显高出股息率,就会有故事要发生,公司要么会加大股利分配力度,要么用来投资或扩大再生产,不论怎样,股价都有上涨动力。
5、EV/EBITDA=(市值+净负债+少数股东损益)÷EBITDA
EV/EBITDA估值指标主要用在现金流可预测性较强的成熟行业里,此外也是公司并购时的决定性估值指标。
6、EV/销售额=(市值+净负债+少数股东损益)÷主营业务收入
这是一个衡量公司规模的估值指标,反映销售收入对应的企业价值倍数。 该指标很少独立作为唯一的估值标准,但在并购和公司业务对整个经济增长依赖度很高的情况下则非常适用。
变化莫测的股市,有哪些规律可循
变化莫测的股市,有哪些规律可循A股特征一:投资年轮和春季躁动A股市场的“投资年轮”首先我们讲什么叫做“春季躁动、四月决断”。 每年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在年初的时候都会有一波行情出现。 这个行情与当时的基本面未必有很直接的关系,而是由很多因素所决定的。 但是往往到4月份,它会有个决断期,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决定当年的整体趋势的。 春季躁动可能跟最后的方向产生一定程度的背离。 这个情况在我入行的2006年之后,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我也向一些前辈了解过,在06年之前,类似情况也时有发生。 由于季节性因素、天气、会议、经济的因素,每年的A股投资呈现强烈的规律性。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第一部分:每年的“春季躁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一般来讲A市场的投资会经历几个阶段:1-3月:春季躁动期间,投资风险偏好高,有很多主题性的机会或其他投资机会出现。 4-5月:判断投资旺季是否到来。 此时真正的返乡、新开工开始了,就要检验春季躁动中的很多情况是否真实。 比如元宵节以后广东返工潮怎么样、投资旺季是否到来,这些情况会决定整个二季度的方向。 年中:北戴河会议,这个会议会对下半年的经济、人事等做出决策,对下半年整个情况发展,包括经济政策有决策,所以北戴河会议可能对A股的走势有重大影响。 9-10月份:假期集中,比如中秋节和国庆假期,消费品旺季到来,消费品会迎来一波行情的上涨,这个时候也是一些稳定类消费品年底估值切换的时候。 所以上半年整个经济状况好的话会是周期品上涨期,到了下半年会是消费品的上涨期。 年底:又会有几个重要的事件,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定调,2)机构资金清算引发一部分资金紧张,3)加上A股投资者年底业绩考核(有很多大机构往往在11月份的时候就完成了全年的业绩考核),在这些情况下,风险偏好下降比较快。 所以往往每年年底的风向偏好比年初有很大下降。 以上这些特征基本上可以属于整个A股市场的一个投资年轮。 A股春季躁动的历史状况A股市场几乎每年都有春季躁动。 2006年那一年是一个大牛市,那一年春季躁动期间抄的主要是资源品和品,到了4月份之后,发现经济数据确实是不错,所以在4-10月之间,市场有一个趋势性的上涨;2007年春季也有很强的躁动,但是炒的最好的是一些垃圾股,包括一些绩差股。 到了4月份时,经济基本面还是不错的,所以在之后虽然有经历当年的“530”,但随后还是有一波上涨。 2008年全年其实是一个熊市,但年初的时候还是有“春季躁动”出现,当年炒的最热的是一些跟通胀主题相关的,包括一些农产品、钾肥、医药和零售的品种,当时整个通胀水平处于较高位置。 到了4、5月份时,发现经济有所下落,4-10月份市场一路下跌。 2009年情况也类似,年初“春季躁动”炒的主要是投资品和新能源。 5月份以后,整个房地产数据开始改善,整个周期股才迎来了一波上涨。 2010年比较特殊,因为当中有一次房地产调控。 到了年中的时候,北戴河会议有了一个基调上的变化,所以2010年出现了一个V字形走势。 2011年“春季躁动”炒的是一些高端精密制造,比如高铁,还有一些供应瓶颈的股票,如化工、钢铁和电力。 2012年节前主要炒的是周期品。 以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为例,当时市场也在憧憬着春季躁动。 去年年底,整个市场处在比较躁动的情况,大家都认为2016年可能年初会有一波行情,往后可能会比较困难,然而由于预期非常集中,所以年初先有一波熔断下跌,春节之后市场处在几个月的躁动期,但是z很多涨了很多低估值的板块,包括供应链、其他有色的品种。 所以A股市场,基本上每年上半年,或年初的时候,风险偏好比较高,各种各样的主题或无法证伪的东西,都会在年初的时候炒,这个跟当年的基本面未必有直接的关系,直到下半年市场可能才真正显示出它的趋势。 春季躁动的原因年初时经济走势不明晰,一年新开工的计划都是在两会之后才完全推开。 在这之前,新开工比较低,而且民工都是在元宵节以后才慢慢返回,1、2月的经济数据本质上不能反映全年的经济状况。 企业盈利预测调整四月份之后才开始,根据一季报或是一季报的盈利预期,才进行调整。 在整个一季度整个经济走势或是基本面的状况,看不大清楚。 两会之前,政策方向往往不够明晰。 但是这时会有各种各样的提案、议案,市场也会有很多预期,所以这个时候整个环境对政策的敏感程度也会特别强,直到比如说两会以后政策的基调才会明确下来。 银行在一季度的放贷冲动。 因为对银行来讲是早放贷早享受信贷成果,所以它可能在一季度把整个全年额度40%或者更多放出来,特别是到了一些宏观调控比较严厉的年份,银行会更倾向在年初时多放一点。 但是这些投放的资金一开始实体层面不会有太多需求,因为一开始实体层面还没开工欲望,所以往往会进入虚拟的层次,在年初的票据贴息利率或是整个的银行利率比较低,无风险利率比较低的情况下,对于整个的资金冲动也是有影响的。 相对资金成本往往会下降。 国内外资金的跨年度布局。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这个习惯。 从考核的意义上来讲,每年在年底时,机构可能会换一批基金经理或研究员,年初新上来的人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新一轮布局,可能跟去年的风格不是特别一致。 此外,年初投资者风险偏好较高,因为年初做错了还有很多机会挽回,但是年末的时候做错了相对而言较难挽回。 综合这几点来讲,A股的特征就会呈现这样一种状态,也就是年初会出现所谓的“春季躁动”。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就会出现真正的“证实”或者“证伪”,如果是证实,那么全年就很有可能出现一个整体的向上趋势;如果是证伪,那么年初在“春季躁动”中获利的人在之后可能都会有所损伤。 这个情况在海外其实也会经常出现,海外的一些资金往往会在圣诞节前后进行一些布局,随后在5月份会出现所谓的“sell in May”,然后在7月份再接回来。 A股市场这样的“春季躁动”一开始可能只是大家的心理预期,慢慢的。 2012年在写这一A股市场特征的报告时,市场上还没有什么春季躁动这个名词,近些年来,每年年初的时候很多研究员都会引用这一概念。 2015年年底,市场在加资金的时候就是冲着春季躁动这个行情来的。 2015年11月4号有比较大的阳线,这个阳线起来后整个市场又有一波上涨,本来市场在十一之后冲了两周基本已经有疲态,这阳线起来导致很多机构认为今年年初的时候机会比较多,于是在去年年底就进行了大部分配置。 很多机构的仓位都比较高,然而预期太一致,导致年初集体减仓,这个减仓又刚好碰到熔断,所以春季躁动在今年年初是以先下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事实上这个市场在年初跌了一个月后,市场又进入了横盘阶段。 在过去的几个月横盘阶段,市场也走出了很多结构性机会,比如说农产品、有色、白酒,这些行情也能归于春季躁动的延续。 A股特征二:“Show Time”和“垃圾时间”“Show Time”和“垃圾时间”交替“Show Time”和“垃圾时间”其实是篮球中的一个术语,大家都知道湖人队在80年代的时候曾经创造过所谓的“Show Time”。 “垃圾时间”就是说大局已经基本上决定的情况下,就会派一些替补球员上场。 A股这些年其实也呈现出这样的一种特征。 2012年上半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A股篮球论”,把A股的一些现象和篮球场上的一些情况作了比较,列举了2009年到2011年之间,A股市场5次“Show Time”和2次“垃圾时间”的情况。 所谓的“Show Time”最核心的因素就是仓位,这个时候Beta可能是比Alpha更大的;但是到了“垃圾时间”,整个市场会进入所谓横盘阶段,这个时候其实Beta的机会是很少的,但是结构性的机会是非常多的。 所以如果可以在“垃圾时间”做出结构的话,也能够远远地拉开对方。 2009年到2011年5个“Show Time”回顾1)2009年上半年的主升浪根本原因是2008年的4万亿。 然而由于投资者怀疑两个问题:1)国家是否真的有这么大的动力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刺激?2)以及这样大规模的刺激是否一定意味着经济能起来?所以4万亿这个决策一出来的时候整个指数在1600-2000点徘徊了一个季度。 直到2009年1月中旬市场开始进入主升段,指数2000点突破,到5月指数达到2500的位置,最主要原因是上述两个疑问得到解决。 当时1月上旬,很多银行信贷远远超过历年水准,最终2009年1月信贷有1.65万亿,这个在08年几乎占了三分之一,当时看到这个数据,大家对国家刺激的力度并没有怀疑。 另外,当时PMI的数据和旬度发电量都极度改善了,出现了明显的经济v字型上涨,看到这个数据,大家也相信,经济在这么大刺激下会很快改善。 所以在09年上半年出现了一波周期股为代表的很大程度上涨。 2)2009年8月的主跌浪此阶段市场在一个月内跌掉800点,相当于跌掉25%。 为何会有这么大的下跌?根源在于大家开始对之前货币刺激的政策预期有所转向,09年上半年促进整个大盘上涨的最核心因素是货币政策持续的放水,但是到了7月中旬整个回购利率突然有所抬升,所以很多敏感人士就怀疑货币政策是否发生了变化。 到了7月29号,市场有传闻说央行在杭州开会议,可能对下半年货币政策有所调整,所以7月29号那天市场以一个很大的下跌出来,这次大跌是直接破位的。 但是因为牛市的整个氛围情绪还在,后续29号到8月3号整个市场还是在逐渐的上涨过程中,直到8月3号第二根阴线出来,市场才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这个情况非常像去年6月份的股灾)就是暴风骤雨的下跌,当中几乎没有回调,相当于一个月之内跌掉25%。 3)2010年4月的主跌浪2010年4月份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房地产调控出台了,另外,股指期货也在当年4月份出来了,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做空的盈利模式。 当年4月15号左右公布了一季度的GDP,数据非常高,好像有11.9%,明显经济是过热的。 然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发布了收紧房贷标准。 当天应该是一个星期五,这一数据和政策并没有引起过多紧张情绪,整个房地产指数没有太大的下跌,但之后的周六、周日晚上,国务院又发布了一些收紧房贷标准细则,引起大家重视,所以从4月18号、19号开始,二季度上证综指指数跌掉了接近25%。 这也是一个“Show Time”的症状。 事后看来,这种判断时错误的,因为出口、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新开工直到2011年末才下来4)2010年下半年的主升浪当时的状况是,在十一之后,市场在两周之内涨了大概15%,其中领涨的板块是煤炭、有色金属。 领涨的龙头是国阳新能这支股票,大概是翻了一倍。 当时外汇账款、PPI的环比数据都出现了负增长,也就是说经济可能有点二次探底的味道,7月胡总书记发表了偏放松经济的措辞,市场很快的上涨,也就是一周之内从2119点涨到了2550点,2550点后在这个位置上横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横盘期间经济数据开始逐渐企稳。 当年9月份的工业增加值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超预期的,随后的假期期间,美国推出了QE2。 其实QE2政策在Jackson Hole会议期间已经有所吹风了,但是到了假期期间才正式推出。 于是假期之内海外大宗商品上涨,因此十一回来后市场也出现了一波很迅速的上涨,之后也出现了一波很迅速的下跌。 5)2011年的三波主跌浪2011年,市场从8月开始一直是下跌的,全年从顶部到底部大概跌了1000点左右。 触使市场下跌的核心原因有几个:1)通胀高于预期,所以导致央行的货币政策不断收紧;2)银行理财产品在2011年开始崛起,银行理财产品当时保本的收益预期非常高,当时理财产品收益率年初是1%,到9月是10%,收益非常高,导致股市被抽血非常厉害。 2011年基本上三波主跌浪,市场最高3200,最低2012年年初1月6号2132点,跌了将近1000点。 Show Time 经验总结上面总结了2009-2011年的主升主跌浪。 时间延续的话,会发现2013年后市场也经常会有主升浪和主跌浪。 总结下来,造成Show Time很重要的原因往往就是是宏观变量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市场平衡打破,从而导致市场选择了一个方向,一旦市场选择方向,往往指数有15%-20%多的上涨或下跌。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去年8月份,8月19号之后市场有一波将近30%的下跌,导致下跌的最核心原因就是8月11号的人民币汇改,提高了人民币的波动幅度,这个其实就是一种宏观变量的变动。 必须说明的一点是,并不一定是宏观变量的变动直接导致了市场的上升或下跌,而是说市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横盘后,市场本身就需要选择一个方向,如果在宏观层面能出现这样的一种变量,它就容易让市场选择出大方向。 再看去年8月份之前,7月市场反弹之后就是一直处于横盘状态,所以当8月出现了宏观变量时,市场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方向选择。 总结起来,我们在做A股投资时,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一段时间的横盘后要特别关注有没有宏观变量的变化。 如果说当一个宏观层面的变量发生变化时,有可能市场借着这个变量选择方向。 2009年到2011年2个“垃圾时间”回顾“垃圾时间”指的是就指数层面而言,没有太大的涨跌幅,事实上“垃圾时间”并不垃圾,往往能从中找到很多黄金,而且事实上投资者的选股能力、行业配置能力就是表现在“垃圾时间”,而不是表现在Show Time。 1)2009Q4-2010Q1的“垃圾时间”从09年四季度到10年一季度的6个月时间里,市场在指数层面上涨很少,上证综指仅上涨10%。 并且在09年11月下旬开始,市场基本处于持续震荡的格局,对策略分析员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喊多喊空没有意义。 这个过程中Beta不是特别重要,仓位也不是特别重要。 这个过程中,09年下半年,新能源板块发生了很大的涨幅,比如核能、风力。 到了2010年上半年区域主题概念成为投资热点,也就是A股中说的“炒地图”,超额收益非常大。 2)2010年11月-2011年2月的“垃圾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指数整体上是下跌的,跌幅大概2.5%。 这时候也有很多超额收益明显的现象。 当时很著名的就是高铁概念,像中国南北车,时代新材这种股票,在这种环境下涨幅可观。 “垃圾时间”经验总结会发现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往往市场出现“垃圾时间”都是在一季度,和春季躁动有一定重叠。 因为在春季躁动的时候,指数层面指望很大程度的上涨是不可能的,如果指数层面出现很大程度的上涨或下跌,那它就已经选择了方向,就已经不仅仅是躁动或垃圾时间了。 而(在躁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主题型投资机会。 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主题性的投资机会或者无厘头的一些机会,是非常令人难受的,因为很难从基本面的判断中选择出股票。 但是这种时候,如果选择对了,收益上就会和别人拉开很大的差距。 总结“躁动”阶段的投资机会,最重要的一条是,市场往往会选择前一年或者一些热点的延续,比如2010年11月到2011年2月这段“垃圾时间”,市场炒的很重要的话题是供应瓶颈,炒氟化工、钛白粉甚至后来想炒钢铁、电力等板块。 所以在2011年年初的时候市场当时有一种理论称为周期复辟、新周期启动,都是来解释这个问题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状况?其实是跟2010年下半年水泥板块启动有关。 2010年下半年水泥板块由于水泥的联合提价成为很重要的板块,当年基金经理投资组合里有无水泥差别极大,当时研究员基本每天都报告某个区域水泥价格的变动。 因为水泥涨幅在2010年下半年让大家瞠目结舌,所以大家很期待在2011年初春季躁动期间找到一个类似于水泥的新品种,而水泥的整个逻辑是供应、收缩的过程中导致联合提价,所以大家从供应端找了很多投资机会,比如氟化工、钛白粉等,但这种机会是不能跟水泥同日而语的,只是水泥的替代品。 但在整个春季躁动中,它也是有很大的超额收益。 但这些投资机会在后面2011年的Show Time中也是跌得很惨。 从“垃圾时间”的角度看,市场可能处在一个无趋势的状态下,这时市场结构比趋势更重要,尽量找一个主题热点,不能从基本面的角度。 还有就是,前期如果有一些已经被证明过的好的主题,在后期有替代物出来会迅速的被拉升。 “垃圾时间”在今年上半年也是存在的,今年初熔断之后,市场有一波上涨。 4-6月份的“垃圾时间”特点非常明显,指数整体并没有什么太大幅度的上涨,上证综指基本上只有100-200点的波动区间,但在这段时间就涌现出许多的超额收益,比如说食品饮料、电子元器件里的OLED、有色中的稀土、黄金,都有很多结构性的机会。 这些品种也是有迹可循的。 比如我们发现市场炒完OLED之后开始炒3D玻璃,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两者其实是非常接近的,OLED既然已经被大家所接受,那么3D玻璃就能更容易地被大家所接受。 还有比如说新能源汽车概念里最后炒的物流车,有些股票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上涨,其实是跟之前的新能源汽车板块热很有关系。 在垃圾时间,有一点要非常注意:垃圾时间什么时候结束,跟市场行业板块轮动有关,当你轮动到补涨的时候,就需要特别小心了,比如水泥板块上涨之后,氟化工、钛白粉板块也都跟着全都在上涨的时候,说明市场这个行业的垃圾时间可能要到期了,市场可能进入Show Time选择时间。 A股投资阶段A股市场这么多年,投资模式在发生变化,但有三种模式长期流行:价值投资(股票确实便宜,靠业绩推动,比如格力)、炒垃圾股(重组、借壳等)、主题投资(新的概念只要不被证伪,市场就愿意去投资)。 回顾过去十几年整个A股市场的投资阶段,大概可以分为5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会有一种类型的投资方法会非常盛行,所以悲哀的是每个阶段总结的投资经验可能对下一阶段不一定有帮助,有的时候甚至是束缚。 所以虽说我们总结历史是必要的,但是历史经验不一定对未来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 1、2003年之前,A股市场上庄股横行当时我在读研究生,并没有真正的经历过这段市场。 但后来读了很多书来研究这段时间出来的“牛股”。 2、2003 年—2005年,价值投资崛起。 这一阶段价值投资崛起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券商研究:以中金、申万和国君为代表的恶研究所倡导“价值挖掘”式的正规研究。 从那时开始真正有所谓的做三大表、利润匹配、盈利预测,分析年报、季报,调研公司上市模式。 从2003年到2005年那个熊市中,确实用此方法找出了一些股票,如苏宁、茅台、张裕等,给价值投资者很高的奖赏。 公募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登上了历史舞台。 公募基金第一家是在1998年成立的,但真正大规模公募基金出现是在2003年以后。 公募基金在2007年前对整个A股市场影响非常大。 这些机构投资的涌现、公募基金在踏实地做深度的价值挖掘,都给价值投资的崛起带来了基础。 2003年开始,市场出现《新财富》评选。 对整个中国资本市场卖方研究影响非常大,它确实给卖方研究很高的奖赏,秉承了价值投资的理念。 3、2005年—2011年,宏观驱动、投资时钟2005-2011年:宏观驱动的年代,经济波动和投资时钟。 美林投资时钟是2004年左右出来的,中国A股拿过来后奉为圣经。 当时,所有的研究员都是宏观策略研究员。 所有研究员写报告时20页的ppt基本19页在分析宏观处在哪个阶段、时钟指在哪一点,最后一页直接给出配置意见。 所以当时出现了“所有人都是宏观研究者”这种现象。 当时对世界经济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很盛行。 在那一段时间内,高盛、中金这样的研究机构对A股市场影响非常大。 4、2012年,似乎又重回2004年这是很奇怪的一个年份。 全年指数的波动率并不大,但是走出了许多很牛的股票。 所以说2012年是一个奖励那些至下而上选股票的投资者。 5、2013年—2016年,是非典型牛市整个逻辑与前面几轮的基本面分析有点不太一样,2014年7月后基本面加速恶化,股市却迎来了全面牛市的爆发,用传统基本面分析的方法就会觉得非常奇怪。 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化导致产业基础变更,银行理财大类配置、杠杆使用,导致资金来源剧烈波动,改革预期引发市场躁动。 特别是互联网的影响,2005年到2007年的牛市本质上炒的是重资产,而这一阶段最热的是互联网产业,是关注其盈利模式、数据、变现的可能,不需要很重的资产,甚至重资产反而成为负担。 而互联网化看重未来,不看现在,现在烧钱或亏损都很无所谓,大家对过去一两年的业绩都很宽容。 所以当年基本面的恶化,大家选择视而不见。 另外一方面,就是改革的预期确实非常强烈,从2012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已经启动了。 再有就是,银行的资金、杠杆的使用包括融资融券的使用,这方面影响是非常大的。 所以说2013-2016的牛市和2005-2007牛市是很不一样的。 这一段牛市对很多投资者的教育,包括对我本人很多思维的改变都是很大的。 过去这么多年,A股投资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投资方式,每个阶段都伴随着高手的出现,能够一直当高手的人是非常少的。 也许一个阶段的研究并不一定适用于下一阶段。 所以,要对市场永远怀有一份敬畏之心。
股票上涨的应对技巧
股票上涨的应对技巧_怎么看清股票的局势
当面对股票涨跌的时候,熟悉股市的股民们会第一时间展开对应的对策来防止自己出现亏损,但是小白们却很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股票上涨的应对技巧,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股票上涨的应对技巧
制定明确的盈利目标:在股票上涨时,制定一个明确的盈利目标是很重要的。 您可以设定一个预期的盈利比例或者设定一个价格目标,以便在达到目标时及时出售股票,锁定盈利。
跟踪股票走势:密切跟踪股票的价格走势和市场动向,观察上涨的持续性和强度。 可以使用技术分析工具、图表模式和趋势指标等来辅助分析。 同时,也可以关注公司的基本面情况,了解可能影响股票上涨的因素。
设置止损位:即使股票看似继续上涨,也要设定一个合理的止损位,以控制风险。 当股票价格达到或跌破止损位时,可以及时出售以限制损失。
控制情绪和贪婪心态:股票上涨时,可能会引发贪婪心态,使人想继续持有股票以获取更多收益。 然而,市场是变化的,股票价格也可能回调或出现波动。 要学会理性决策,不要因为贪婪而过度持有,及时兑现部分或全部盈利。
分散投资:将资金分散投资在多个股票或不同行业,以降低单个股票的风险。 即使某一股票上涨,其他股票或行业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
怎么看清股票的局势
基本面分析:通过了解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如业绩、财务状况、市场地位、行业前景等来评估股票的价值。 阅读公司的年度报告、财务报表以及相关的新闻和行业分析报告,以了解其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技术分析:通过研究股票的图表模式、趋势线、移动平均线以及其他技术指标来分析股票的走势。 技术分析可以帮助您了解股票价格的历史走势、支撑和阻力位以及可能的趋势反转信号。
关注市场和行业动态:了解宏观经济因素、政策变化、行业发展趋势等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关注新闻、经济指标、公司公告和行业报告等信息来源,以有利于把握股票的整体局势。
分析市场情绪:市场情绪往往会影响股票的涨跌。 观察市场投资者的情绪、热点关注的行业和个股,以及市场的整体风险偏好,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股票的局势。
小心投机和炒作:要避免因为投机和炒作而盲目跟风。 投资应以理性和长期为导向,做好充分的研究和分析,避免盲目追涨杀跌的行为。
股票涨跌时的注意事项
不建议在很高的位置买入,低买高卖指的是在股价稍低的时候买入,稍高的时候卖出,不代表非要在股票下跌的时候买入,上涨的时候卖出,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更建议在股价上涨的时候买入,因为这样更容易获得上涨行情带来的利润,而在股价下跌的时候买入,更可能被套住。
比如某股价当前处于上涨渠道,股价是6元每股,投资者买入之后等到股价上涨到8元的时候卖出,这样一样是可赚到钱的,比如买入1000股,不算手续费就是赚到了2000元,但若是在股价8元的时候买入,很可能接下来股价开始下跌,一直徘徊在8元以下,卖出就是亏钱的,不卖就是被套住,这种就是买在了山顶上。
在什么时候买入,是要综合评估的,要把握一个度,主要是看这只股票的历史走势,股价最高是什么时候,再者是公司的业绩怎么样,能不能支撑股价涨上去等等。
其实不管是股票下跌还是上涨,亦或者是跌停涨停,投资者都是有自由买入的决定权的,但是要不要买入,就看投资者对这只股票的看法了,再者是看投资者的投资战略。 在购买之前要细心观察,还要有足够的想象力。
股票上涨的原因
【1】供求关系,当股票供不应求时,股票就会上涨,当股票供大于求时,股票就会下跌。
【2】消息方面,股票受到利好消息的刺激,之后会根据利好程度在股价上有所表现,比如公司业绩翻倍等等,这类股票通常会在短期内就有较大涨幅。
【3】受到主力资金关注,主力与散户的目的一样就是赚钱,主力因为资金大,所以可以控制股价,主力先低价买入,再拉升高位卖出,在拉升后期会有加速上涨过程。
【4】受大盘、市场行情的影响,牛市的时候个股价格都是普遍上涨的,熊市的时候个股价格普遍都是下跌的,因为牛市买的人多,熊市买的人少。
【5】资金不断流入,这就包括散户与主力的资金,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资金,只要流入的资金比流出的资金多,那么股价就会上涨,毕竟股价都是资金堆起来的。
判断股票涨跌的几种简单方法
(1)开盘价:开盘价是经过开盘前的5分钟连续竞价生成的,是市场当中投资者意图的一种显现,当市场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的时候,这个价格往往就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展现出来了投资者的心态。
(2)收盘价:收盘价就是最后交易的价格,能够看出来这一天是多方赢了还是空方赢了。 收盘价也是连接下一个交易日的桥梁。 一般来说,在盘整市场中,当主力不愿意过多透露自己的意图时,收盘价接近当天的结算价。
(3)盘中最高价和最低价:这些价格反映了更新阶段多头和空头头寸之间的竞争,其特点是最高价或最低价附近有大量成交,从分时线可以明显看出。 这两个价格是全天的价格波动区间,日内所有的交易都是在这两个价格之间进行交易的。
(4)成交量:当日成交量反映的是市场投资者对于在当日价格区间内交易的偏好程度,也反映了投资者当前的心理状态,是参与更深还是在观望或持仓更深。
第一个层面,反映了某一方向的价格变动能量正在聚集或被释放。 当成交被有效放大时,它要么是市场的开始,要么是市场阶段性的结束。 当然,要综合持仓的数量、价格等因素来判断
(5)持仓量:这个指标也是比较重要的,这反应的是投资者的意图,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想要加仓,一个是想要减仓。
通过持仓量能够判断一些市场信号,给投资者一些交易依据。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合约的持仓变化超过20%,可能会诱发原有市场趋势的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