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希望在股市中大赚一笔的投资者来说,了解推动股市飙升的顶尖股票至关重要。这些股票通常具有强劲的财务表现、良好的增长潜力以及对投资者有利的市场动态。
以下是推动股市飙升的一些顶尖股票:
- 亚马逊 (AMZN):亚马逊是电子商务巨头,在多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包括零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其出色的财务表现、持续创新和不断扩大的市场份额使其成为投资者青睐的股票。
- 苹果 (AAPL):苹果是一家科技公司,以其标志性的 iPhone、iPad 和 Mac 产品而闻名。其强大的品牌知名度、忠实的客户群和不断创新的记录使其成为长期增长的安全选择。
- 谷歌 (GOOGL):谷歌是互联网搜索技术的领先者,拥有多种其他业务,包括广告、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其主导地位、强大的财务表现和持续扩张使其成为推动股市飙升的强大力量。
- 微软 (MSFT):微软是一家软件巨头,拥有 Windows 操作系统、Office 套件和 Azure 云平台等知名产品。其在技术行业的主导地位、持续创新和稳健的财务表现使其成为投资者值得考虑的股票。
- 特斯拉 (TSLA):特斯拉是一家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公司,在汽车行业掀起了一场革命。其创新的技术、强劲的增长潜力和对可持续未来的愿景使其成为投资者的热门选择。
这些股票只是推动股市飙升的众多股票中的一小部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使其在投资者中广受欢迎:
- 强劲的财务表现
- 良好的增长潜力
- 有利的市场动态
- 强大的管理团队
- 创新的业务模式
重要的是要注意,投资于股市存在风险。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进行尽职调查并咨询财务顾问非常重要。通过了解推动股市飙升的顶尖股票,投资者可以增加他们在投资天堂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伊拉克战争是怎么回事? 大侠帮忙呀!
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散去两年多了,但有关伊拉克战争的争论仍不时付诸报端。 而伊拉克临时政府在对前总统萨达姆审判开庭后的种种不正常现象,使萨达姆的命运和伊拉克的未来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经济衰退是现代战争的“导火索”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无疑是新世纪中最值得思索的事情之一。 全球有史以来最广泛、最大规模的反战浪潮及世界各国政府在战前的种种努力,为何阻止不了小布什的一意孤行,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美国向伊开战的公开理由之一就是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消除后患就只有“先发制人”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打击并毁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就是伊拉克战争是正义的合法战争的逻辑,颇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味,可见美国不但垄断战争,而且垄断了发动战争的理由。 小布什在2004年7月4日再次强调,萨达姆是美国“先下手策略”产生的最大效果。 此话一出口,在现场听取布什演讲的共和党支持者立刻高喊“请你再干四年,再干四年”。 尽管场面很热烈,但布什政府指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宣称萨达姆同“基地”组织来往很深的说法都查无实据。 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后,二十万美军把伊拉克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显然就是这个令人质疑的理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证明是成立的。 而据“纽约时报”报道,战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已经得到萨达姆总统已经放弃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的情报,但“并未引起重视”。 可见,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过是美国发动战争的一个“莫须有”的借口罢了。 如果仔细考察一个多世纪以来爆发的战争,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每一次较大的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之后必然爆发一场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此,海湾战争如此,伊拉克战争同样如此。 这其中必由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国家建立后,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自然经济而占统治地位。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剩余产品很少。 而市场经济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促使参加竞争的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大量的商品堆积。 但是,由于资本和劳动的对立,资本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却造成劳动力的相对过剩,使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了,而商业和信用的发展反而掩盖了社会购买力的真是情况,产生虚假的社会需求,最终导致商品“相对过剩”。 因而,市场经济往往表现为“过剩经济”。 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相对过剩的结果和消除过剩的一种消极办法。 衰退期间,社会矛盾突出,商品积压,生产下降,国家必须承担消除过剩、刺激生产的责任。 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大军事费用开支。 军备及军事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消耗大量的“过剩”物资,另一方面则可以加速军事科技向民用企业的转移,顺应衰退期间固定资产大规模更新的要求。 国内矛盾的突出和军事力量的膨胀,这两大力量的相互作用必然使某些大国的“鹰派”产生靠战争走出衰退“泥潭”的动机。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失败使美苏争霸的天平暂时失衡,美国被迫采取守势。 随后的“星球大战”计划之所以拖垮了苏联而没有拖垮美国原因就在于二者的经济体制不同。 美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军备竞赛既可以加强军事力量,又可以消费过剩产品,降低衰退幅度,刺激经济复苏。 而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也称为“短缺经济”,其特征是普遍地、长期地存在着短缺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存在着“投资饥渴”和“消费饥渴”。 在这种体制下进行军备竞赛只能使短缺雪上加霜,导致经济崩溃。 因此,经济体制不同,军事部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截然不同。 这就是美国为什么能越打越富,而苏联越打越穷,最终解体的根本原因之一。 不同历史时期,战争的起因和根源各不相同,在古代,一个美女,甚至一句话都可能引起战争,当然,也可以因其“化干戈为玉帛”。 在近代,争夺势力范围和销售市场是战争的主导。 在现代,经济衰退则成了战争的“导火索”,战争反而成了医治衰退的“药方”。 伊拉克和萨达姆成了美国振兴经济的牺牲品经历了20世纪七十年代的“滞胀”后,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和经济繁荣,美国开始利用美元优势在浮动汇率制下“高息揽储”,即提高银行利率,发行高息国债,吸纳全世界各国的资金,这笔钱既可以用于减轻美国企业的税收,又可以通过增加军备开支来扩大内需。 这就是所谓“里根经济学”,它同时采纳需求学派和供给学派的药方,既保持了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又提高了美元的强势地位,还增强了军事力量。 唯一的缺点会产生大量的财政赤字。 对于任何一个单独的国家来说,大量赤字是有危险的,巨额赤字逐年递增更是匪夷所思。 但是由于美元的强势地位,具有“世界货币”的功能,美国可以多发行美元来购买全世界的商品。 日本、欧洲包括中国虽然卖掉了货物,但赚来的却是大把大把的美元。 这就意味着:日本、欧洲乃至世界各国在十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都是在给美国打工。 这样,表面上美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债务国,事实上由于美国欠的是美元,当美元贬值时,美国的债务负担也就减轻了,当美元恶性贬值时,美国所欠的债务便有可能一笔勾销。 而这时谁敢向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力量的超级大国要钱呢?实际上,从1971年美元和黄金脱钩时起,美元就已经泛滥成灾,不断贬值了。 到了克林顿时代,美国1992年的赤字总额高达4万亿美元,仅利息支出就高达近2500亿美元。 虽然根据高息揽储金字塔原理,继续借债仍然是可能的,而且它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但是要靠借债来保持八十年代的繁荣就不那么容易了。 幸好这时候美股狂涨,自1991年以来,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从3000点一路飙升,最高时曾突破点。 股票涨跌的机制是只要投入股市的钱比撤出股市的钱多,股票价格就会上涨;而股价上涨就会吸引大批的追涨者,进一步推动股价上涨。 美国股市长期持续攀升的背后支撑力,是不断流入的国际资本。 美国自80年代初期开始,一直是国际资本的净接收国。 由于美国军事上的强大,许多国家在政治上、军事上依附或依赖美国,美国霸权大行其道,成了世界政治军事的“平衡器”,客观上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稳定”的国家,也使美国成为“投资者的天堂”。 上世纪末日本经济处于萧条中,欧洲一体化困难重重,东亚爆发金融危机,非洲战火连绵,这样的国际大环境对美国极其有利,大量外资无处可去,纷纷涌入美国。 据统计,在1995年—1997年间,从西欧、东亚和拉美净流入美国的资本额分别为3803亿美元、1952美元和76亿美元,合计高达5831亿美元。 1997年东亚爆发金融危机后,曾一度形成国际资本涌入美国的狂潮,仅在1997年7月—1998年10月,从所谓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流入美国股市的资金就有7000亿美元之巨。 正是这些源源不断流入美国的资本,抬高了美国的股市及其资产价值,成为美国经济和股市异常繁荣的动力,助成了牛气冲天的股市和“新经济”。 随着股市暴涨,美国家庭的名义财富大大增加。 人们正是通过卖股票或者凭持有的股票借钱来花掉新增加的财富,抵押贷款和住房股本贷款因此成为90年代发展最快的消费贷款形式。 然而美国股市的泡沫是显而易见。 美国单独开设的主要以高技术关连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仅在1999年就上升了86%。 在此期间,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公司利润增长率为10%,而股市年增值率为17%。 许多盈利并不起眼的科技企业,股价却是每股收益的70倍。 在2000年标准普尔500种综合指数中,表现最好的前10家公司占了该指数升幅的50%。 也就是说,股市增长的一半是靠2%的企业来支持的,而外国投资者最集中购买的正是这类股票。 但恶梦开了头,最好还是继续做下去,至少醒得越晚越好。 很显然,要使美国经济泡沫不至于被刺破,就必须让国内的资金继续源源不断地注入股市,还要设法阻止国际资本回流,尤其是欧洲的资本不流出美国。 1999年欧元诞生,许多人以为欧元可以向美元“叫板”,致使美国股市振动,外资蠢蠢欲动,而由美国主导的科索沃战争起到了阻止国际资本回流欧洲的效应,欧元一蹶不振。 美国经济目前的困境,与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导致的投资率下降和公司会计丑闻有关,暴露了“新经济”虚假繁荣的一面,但引起美国经济衰退的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9•11”事件,它暴露了美国“安全体系”的脆弱性,预示着“投资天堂”受到挑战。 据OECD报告,“9.11”事件使美国2001—2003年的实际GDP共计减少5000亿美元,相当一年GDP的5%。 安全问题导致外国对美投资大减,2001年外国对美直接投资从2000年的2010亿美元减少到1240亿美元,降幅近40%。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经济衰退是霸权受到威胁所致,而不单纯是经济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依靠“美股经济学”的老药方振兴美国经济显然不行了,布什总统上台后,“战争经济学”终于撕下了以前遮遮掩掩的伪装,浮出了水面。 苏联的解体曾让一些人兴奋不已,认为冷战结束后战争危险减少。 现在看来,一超世界比二强争霸更不安宁。 世界就好比是一架天平,两边必须有相等重量的东西才能平衡,一方重量的变化也就意味着平衡的丧失。 苏联解体后,制约美国的力量削弱了,多级化尚在发展之中,美国一超独大,越来越喜欢用“战斧导弹”讲话。 有人认为,美国攻打伊拉克并除掉萨达姆是想在中东开创建立民主国家的先例,通过中东地区的民主化运动来确保该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这种看法既十分幼稚,也是大错特错的。 试想世界上哪一个真正民主的国家会听任美国的摆布呢?美国不会傻到要扶植一个民主稳定的竞争对手出来。 二战后,美国为何容忍日本头号战犯天皇的继续存在,为何不铲除日本大家族大官僚统治的根基?本来二战前中东是十分稳定和平的,为何美国要扶持以色列,就是要在有“世界心脏”之称的中东叉上一把刀,通过有意的制造不稳定因素来搅乱中东稳定的政局。 如果美国真是为了中东的稳定来攻打伊拉克,当初又何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扶持以色列这个“中东的捣蛋鬼”呢?可见,美国不需要一个民主的中东,更不需要一个稳定的中东。 因为美国政府深谙美国经济繁荣、本国安全与世界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精髓就是要维持美国经济繁荣,必须确保本国安全,恢复“投资天堂”的地位,同时给全球制造不大不小的麻烦,让世界其他地方“有控制”地不安全。 只有这样,美国才能“渔翁得利”。 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恐怖活动逐步代替“无赖国家”成了美国的首要威胁,因而,“遏制战略”对美国维持霸权和经济繁荣远远不够了,“先发制人”战略就有了用武之地。 因此,美国要不惜一切代价打击当前对本国威胁最大的“恐怖主义”;封锁不听话的所谓“邪恶轴心”;防范中、俄、欧等潜在竞争对手,重建“安全孤岛”。 阿富汗战争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沉重打击了恐怖主义,同时使美国势力渗入到了靠近中、俄的地区。 在这一政策的指导和反恐战争取胜的鼓舞下,美国不顾世界人民的强烈反战,攻打伊拉克。 这一举动并不是布什总统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纯粹为了石油利益。 自从上世纪70年代爆发了“石油危机”,美国经过多年的产业调整,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大为减轻,相反欧俄中等国对中东石油产业的依赖却日益加深。 在美国看来,战争是经济复苏的“强心针”,是医治经济衰退的偏方。 攻打伊拉克,一方面可以加强美国在中东的势力,分化瓦解欧佩克,维护其石油利益;另一方面则可以打击欧、俄的石油利益,制约其发展。 这样看来,伊拉克和萨达姆成为美国霸权的牺牲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利用战争刺激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颇有历史,也是颇有经验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由一个二流国家跃升为一流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成就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 海湾战争的胜利促成了美国“新经济”和长达10年的经济繁荣期。 由于经济衰退成了战争的“导火索”,因而,美国的经济好坏就和世界安全挂起钩来。 可以说,美国“新经济”不依赖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相反不稳定更有利于美国维持经济泡沫。 当各国的安宁与美国经济的好坏开始挂钩,战争这一医治美国经济衰退的“偏方”成了“良方”。 难怪伊拉克战争还没完全结束,美国的某些“专家”就开始计算这场战争对美国经济复苏作用有多大。 美国快速取胜的“第一功臣”是伊拉克线人伊拉克战争让世人“欣赏”美军狂轰滥炸本领的同时,也让我们熟悉了一个名词——线人。 令人咋舌的是,这个在以往战争中名不见经传的“地下工作者”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威力一点也不逊于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 萨达姆在家乡提克里特的地道中被俘,其长子乌代和次子库赛在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被美军成功“定点清除”以及众多伊拉克前政府高官被抓获,都是伊拉克线人的重大“杰作”。 线人当然不是美军的“义务劳动者”,他们提供情报也不是因感谢美军占领伊拉克而做出的报答行为。 美军为培养线人是花了大力气的,尤其是不吝啬美元。 因为美国人早就认准了一个理——重赏之下必有为美军卖命者。 这次针对乌代和库赛的“斩草除根”行动再次验证了美军在伊拉克屡试不爽的“超级武器”——美元——的威力。 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以后,“功成身退”的美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坦言,美军特种部队在战争爆发前就深入伊境内,其中一项主要任务是用大把大把的美元收买伊拉克的军政高官,而这是美军能够长驱直入巴格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军攻占巴格达后,萨氏父子及前政权的其他高官一齐“人间蒸发”,既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一大败笔,又是令美军提心吊胆的心腹大患。 为了肃清萨氏政权的“余孽”,美军再次祭起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法宝,对55名被通缉的对象实行“明码标价”,效果也真是“立竿见影”。 美军机械化步兵师军官雷蒙少校说,“自从我们悬赏后,伊拉克人就开始源源不断地前来提供各种各样的线索。 每次我们展开新一轮行动,都会有很多伊拉克人向我们提供情报。 ” 一位驻伊美军高级军官也向美联社记者感叹:悬赏真是太有效了,在伊拉克,没有用美元办不到的事!美军并不是只知道大把花钱的“富家少爷”,他们也懂得算经济账。 一名美军高级官员曾说,“一枚巡航导弹要多少钱?在100万至250万美元之间!而行贿的威力不逊于精确制导武器,它既达到了目的,又避免了美军流血和伤及无辜。 对美军来说,在伊拉克打仗行贿与战斗同样重要,甚至比战斗本身更重要。 ”为寻找乌代和库赛的行踪,美军曾为二人分别“标价”1500万美元,鼓励人们向美军告密。 而美国只不过花费了20枚巡航导弹的价钱就斩杀了萨达姆三个子孙,还捎带着报销了三个保镖。 看来,这个3000万美元的悬赏是值得的。 要知道,美军仅仅为剿灭萨家“二少”等区区6人(好象还有一个是不满14岁的儿童)的行动,就动用了AC-130“空中舰炮”、“阿帕奇”武装直升机、OH-58D“奇诺瓦人”武装直升侦察机、坦克等重武器,近千名美军“精锐”,经过6小时苦战,损兵折将,仍然“久攻不下”。 最后,使出惯用的“狂轰滥炸”绝招,先是2.75英寸火箭疯狂扫射,再追加13枚陶式导弹,直到把一栋数百平米的楼房炸成了废墟,才算解决了“问题”。 线人让伊拉克的未来更加灰暗从传统意义上说,向美英联军告密的伊拉克人可被称为“伊奸”,告密行为也为广大穆斯林所不齿。 但是,只要看看伊拉克的现实,也许就不难理解美元通神的奥秘了。 有报道说,成千上万的伊拉克人为60美元月薪而报名参军;越来越多的伊拉克人为重新找到工作而签下“效忠令”,承诺“遵守法律和联军及临时权力机构颁布的各项命令”;很多伊拉克人为1美元的日薪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受雇于各类游行活动的组织者,为其摇旗呐喊,让喊什么就喊什么!从美军拯救女兵林奇,到缉拿萨氏兄弟,到处都闪现着伊拉克线人的“光辉业绩”。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不仅是萨达姆个人的不幸,更是伊拉克整个民族的不幸。 这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多灾多难的文明古国,在新世纪的第三年又被来自大洋另一边的外来民族“征服”了。 看看这么多的“伊奸”喷涌而出、前仆后继,很难想象这曾经是一个以不屈服外来压迫而闻名的国度。 有人说,这说明了萨达姆政权不得人心。 但奇怪的是,告密者、变节者没有一个是当年萨氏政权下的“受害者”,反而是清一色的该政权“既得利益者”,他们是萨达姆的“亲信”或“座上宾”甚至是“恩宠高官”。 这些人除了称其为“小人”外, 无论如何不是什么“弃暗投明”的义士。 如果真是当年萨氏政权下的“受害者”做线人,那还情有可原,但这些人根本不可能接近这些高官,甚至连库赛、乌代长得什么样都不知道的“受害者”即使想告密也没有情报来源。 为了苟且偷生或金钱出卖灵魂和同胞的“线人”绵绵不绝的出现,这是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是伊拉克永远的伤痛。 那么,这些被美元俘虏的线人,从此是否就可以过上天堂一样的日子了呢?有人预言,怀揣数千万美元“横财”的他,今后过的将是仇人要命、绑匪要钱、良心受谴责、担惊受怕的日子。 美军可以暂时保护他,却难保他与家人一世平安。 确实,这些“民族奸细”无论是生前还是生后,永远不会抬头了。 在美军攻陷巴格达前夕,就有美国重金收买的一批线人,因暴露身份而“殉职”。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幸存的“地下鼹鼠”终有一天会浮出水面,而成“过街老鼠”。 不管其生前如何,与那些鬼鬼祟祟的“线人”相比,躲躲藏藏的萨达姆的三个子孙最后“英勇战死”,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 对伊拉克来说,萨达姆的生死并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在一个物欲横流、小人得志、告密成风的社会环境下,伊拉克还有希望吗?一个被金钱打败的国家,我们不敢奢想她会有美好的未来。 萨达姆最终命运是世界走向的信号伊拉克战争的残酷性、对人道的践踏和对文明的亵渎,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数以万计的伊拉克人民被迫离开家园,流离失所,成为难民,更有甚者还要承受美英联军的所谓“误伤”“误炸”;数座大城市被战火摧毁,只留下大片瓦砾和残垣断壁;几千年的人类文明也不能幸免,成千上万件珍贵文物被破坏和洗劫一空。 这场战争的残酷性,连随军的美国记者也为之动容,不堪回首。 即便是在美国,也有人认为,伊拉克战争造成生灵涂炭、财产毁损、文明遭殃,是一场由进入21世纪的“文明人”发动的大规模的人道灾难和文明浩劫。 但是战后为帮伊拉克重建美国只花费了十几亿美元,而且大多用于伊拉克社会安全保障,而在与伊拉克百姓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供水和污水处理以及道路和桥梁等建设工程方面则没有任何花费。 另外,美国也没有在恢复治安和创造就业机会上投入巨资,这种情况造成伊拉克人生活同过去相比没有丝毫改善,在空洞民主口号掩盖下的社会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普通人对美国的不满情绪继续升温。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对伊战争的合法性遭到国际社会也包括本国民众越来越多的质疑,布什政府为平息舆论的压力,竟然把美国“中情局”局长作为替罪羊抛出,全部承担了对伊战争情报的失误。 萨达姆并没有发动对美国的战争,却平白无故地成了美国的“战俘”。 当然,“享有”战俘的待遇还是好的,可以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 可是美国再三权衡后,把萨达姆“交给”了伊拉克临时政府,萨达姆连“战俘”的资格也没有了,改成了“普通犯人”。 由于伊拉克临时过渡政府的“高官”们大多是长年流亡海外的反萨达姆人物,很明显,伊拉克临时过渡政府要置“老萨”于死地而后快。 但伊拉克临时政府不过是美国的“傀儡”,萨达姆的生死最终决定权其实操纵在美国人手里。 于是临时政府千方百计揣摩美国心思的“小丑剧”上演了。 先是美国总统布什说,把这位伊拉克前领导人关押在监狱中将让美国更为安全。 于是伊拉克临时政府立即表示,不赞成判处萨达姆死刑,更有“高官”信誓旦旦的说,“即使特别法庭判处萨达姆死刑,自己也不会签署命令。 ”然而余音未消,山姆大叔一番权衡后又改注意了,觉得还是“死萨达姆”更有用。 临时政府见风使舵,立即表示,萨达姆不死天理难容。 伊拉克新政府在获得对前总统萨达姆的司法监押权,并宣布将恢复死刑的消息后,法国政府重申了其强硬的立场:反对在“任何情况下”对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判处死刑。 国际社会中也有2000多名律师自愿出面替萨达姆说话,其中1000名打算前往巴格达助阵,包括700名非阿拉伯律师(400名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知名律师和200名来自全世界的知名法律顾问)。 “萨达姆辩护律师委员会”也收到了大量的捐赠辩护资金。 在没有“国际保护”的情况下,这支由律师和自愿者组成的庞大队伍前往巴格达确实要冒着巨大的风险。 有报道说,所有自愿前往巴格达的律师和“义士”都得跟萨达姆律师委员会签下“生死约”,因为谁也说不好他们在巴格达会遇到什么麻烦。 即使抵达巴格达,为萨达姆辩护的律师团仍将遇到很多可能无法逾越的障碍,例如根据伊拉克现行法律,禁止外国人在伊法庭上为伊拉克人辩护。 为此,萨达姆律师团与美国官员多次交涉,美方对此未予理睬。 萨达姆的命运确实不妙。 在许多人看来,如何审判萨达姆似乎是国与国之间政治角力的结果,少有法律问题。 实际上萨达姆的最终命运对未来国际法的走向意义重大,国际法是一种活的法律,处在不断发展之过程中,国际法中发展最快的要属国际刑法。 可以这么说,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国际刑法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对国家司法主权的侵害,是对传统国际法上主权原则的挑战。 特别是国际刑事法院成立后,已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组织,有着完整的规约条文,深受利益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萨达姆的最终命运就代表着国际刑法侵蚀国家主权的程度,也预示着国际法发展的方向。 21世纪的世界事务,是美国一国说了算,还是由世界各国平等地商量着办?世界是走向单极化还是走向多极化?这是世人关心的问题。 美国屡次尝到军事强大的甜头,下决心保持军事的领先地位,布什总统一上台就宣称要建立一支“无可匹敌”的军事力量。 美国2004年度的军事预算高达4013亿美元,比其他20个军事大国的总和还多。 据预测,到2010年,美国军费可能达到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军费的总和。 但是历史的进步和人民的意志已经不允许世界回到“拳头就是真理的石器时代”。 迷信高科技武器只会给世界人民和美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历史需要,使用高科技武器的“不对称战争”是不可能改变世界多极化这一历史方向的。
破局炒股达财富自由:股市到底是地狱还是天堂
炒股既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股票市场其实就是一个风险和收益,相互转化的市场。 你要知道什么时候风险小,收益高,你就成功了。 就是投资方式而已,能赚钱留下,不能赚钱,离开吧。 希望采纳。
股票爱好者必须知道的事件之二:中国股市的“船舶泡沫”
在中国股市的历史长河中,2007年的“船舶泡沫”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一年的6124点,犹如一座高峰,铭记在每个投资者的心头,而中国船舶则成为了那个时代神话的象征,承载着无数投资者的梦想与泡沫。 中国船舶的崛起,如同沉睡千年的火山被唤醒,其股价的疯狂上涨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热情。 它在A股中的地位无可替代,不仅是牛市的见证者,更是造就神话的舞台。 从2007年1月23日沪东重机的停牌公告,到1月29日的非公开增发预案,中国船舶开始了它的传奇之旅。 这次增发不仅整合了中船集团的核心业务,还预示着业绩的爆发式增长,让沪东重机股价一路飙升,仅9个月的时间内涨幅惊人,超越大盘近7倍,创造了历史纪录。 然而,投资者的狂热并未持续太久。 2008年1月,收购长兴造船的公告成为了市场预期降温的导火索,股价开始大幅下跌。 2008年10月27日,中国船舶的股价从高峰时期的300元跌至31.58元,跌幅高达88.89%,神话瞬间破灭。 这一跌,不仅打回了起点,也宣告了中国船舶神话的终结,留给投资者的是深深的教训和反思。 从天堂到地狱,中国船舶的故事揭示了股市的极端波动和投资者的贪婪与恐惧。 它提醒我们,即使是看似璀璨的明星,也有可能在一夜之间黯然失色。 对于那些曾经将中国船舶视为财神的投资者来说,他们的经历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市场情绪的涨落和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较量。 2007年的船舶泡沫,是中国股市历史上的一个缩影,它以生动的方式展示了市场的狂热与冷静,以及投资者在市场起落中的沉浮。 这个事件不仅是一个警示,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让后来的投资者在追求财富的同时,更加懂得理性判断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标签: 投资天堂 揭秘推动股市飙升的顶尖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