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港股股票的估值策略:识别被低估的机遇和避免风险

admin 2 0

港股市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汇集了众多优质上市公司,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面对纷繁复杂的股票市场,如何有效地分析股票价值,识别被低估的投资机遇和规避风险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港股股票的估值策略,帮助投资者提升选股能力,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估值方法综述

股票估值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常用的估值方法包括:

  • 市盈率 (P/E):市盈率衡量每股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市盈率较低表明股票公司在经济低迷时期面临的风险更大。

    评估现金流

    现金流是衡量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稳定的现金流表明公司能够满足其财务义务并为未来增长提供资金。投资者应审查公司的现金流表,评估其现金流生成能力。

    考虑行业风险

    股票的估值也受到行业风险的影响。某些行业对经济周期敏感,在经济低迷时期表现不佳。投资者应考虑行业的环境和竞争格局,评估投资的潜在风险。

    结论

    深入分析港股股票的估值策略是识别被低估的机遇和避免风险的关键。通过综合运用多种估值方法,关注财报质量,考虑市场情绪和行业风险,投资者可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提升投资回报。把握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周全的风险管理,希望文章能为您的投资 journey 提供有益的指导。


如何理解港股A股化的趋势

悄悄进行的大变革:港股 A 股化,A 股港股化

港股那点事02-03

古人云 风起于秋萍之末 ,又云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很多大的变革都是有一个不起眼不经意的开始,后来才发展到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如果不在一个宏大的视野去审视我们所处的大环境,而是过多纠结于细节,我们就不会得到一个对于环境的正确认识。

中国股票二级市场正在悄悄进行不可逆的结构性大变革,格隆汇会员黄超(作者公众号:知机语)将此总结为港股 A 股化,A 股港股化。

在此,借格隆汇的平台把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各位做投资的朋友。

港股 A 股化

港股的投资者构成在从前是欧美机构投资者主导,来自内地的投资只占少数,而近年开通的沪港通和深港通让港股的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根据港交所的数据,2008 年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的交易占比是 3%,2009 年至 2012 年这个比例都是 4%,2013 年和 2014 年是 5%,2015 年内地投资者占比是 9%,市场人士预计,2016 年将上升至 20% 左右。

根据香港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王志华的说法,沪港通开通后,内地投资者占比是在加速上升的,尤其是在 2015 年和 2016 年。

预计未来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的占比每年至少提升十个百分点。

随着内地投资者对于港股市场逐步熟悉,未来 3 年港股市场的投资者中,内地投资者占比有望从目前的不到 20% 上升至 50% 到 60%。

资金的投票必然带来它的偏好和估值逻辑,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强大的实力是任何高明的技巧也对抗不了的。

沪港通和深港通是机制的设立,好像不同高度水槽之间的导管,由于估值水平不同引发的大资金的缓慢流动最终会导致总体水平的动态均衡。

据统计,从沪港通 2014 年 11 月 17 日开通以来,通过港股通南下的资金累计达到 3828.57 亿元,而从香港北上的资金合计只有 1265.87 亿元,南下资金是北上资金的 3.02 倍。

国内资金最终会取代现在的欧美资金,夺得港股市场上的话语权,这个趋势不可阻挡。

国内资金实力的增强增加了港股估值逻辑的 A 股色彩,这种力量在中小市值公司和大市值公司上都有体现。

A 股 3000 多家上市公司,分析师有数千人,平均一家公司数个分析师,每个公司的价值都得到充分研究。

而港股有近 2000 家上市公司,港股分析师才几百人,远远不能做到全面覆盖。

很多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没有分析师覆盖造成价值发现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港股有不少小而美的小市值公司,它们根植内地,因为市值小、覆盖成本较高而长期被欧美机构投资者忽视。

但如果它们报告的业绩优良很容易被各路资金追捧,股价也会有很好的表现——它们是待发掘的金矿。

所以现在也有不少国内分析师开始覆盖港股公司,毕竟其实市场联通的桥梁已经建好,港股市场已经和国内市场融为一体。

港股中还有一些公司是 A 股缺少的标的,如科技股,赌博股,殡葬股等,它们对国内投资者有很大吸引力,更容易受到国内资金的影响。

对于大市值公司,同一个上市公司在两地的价差也会因为港股投资者结构的变化而有缩窄趋势。

AH 溢价指数是追踪同一家上市公司的 A 股和港股价差综合水平的指数,指数高于 100 说明 A 股更贵,指数低于 100 说明港股更贵。

在 15 年 A 股牛市前它曾长期低于 100,也就是普遍来讲同一家上市公司港股更贵;但 15 年牛市之后它就一直保持在高于 100 的位置,最高曾到 150,最低 118,一直维持 A 股比港股贵的态势。

由 AH 溢价指数十年的历史来看我们也发现在 07 年和 15 年 A 股大牛市中,AH 股的溢价迅速攀升,说明 A 股受情绪化影响更多,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更高;而牛市过后在更长期的时间内它们的价差都比较小,基本是在 100 上下浮动。

(十年 AH 溢价指数)

笔者的观点是,虽然两地市场的结构和偏好不同,但同股同权同价是个回归中心。

这种溢价的存在不是常态,理论上除非 A 股大牛市,两地股票价格应该差不多,即指数在 100 上下浮动。

逐渐增长的内资会让这种均值回归的力量更强大,所以港股目前相对 A 股折价的两三成会是未来港股相对于 A 股超额收益的一个空间。

目前笔者认为吸引的大类资产是港股的蓝筹股和中国 A 股的低估值蓝筹股。

累计净流入港股的国内三千多亿资金买的也主要都是估值较低的中农交建、汇丰、腾讯、招商、中信、移动等蓝筹股。

便宜是王道。

和全球其它市场横向比较,港股是最便宜的,没有之一,可参见全球主要股市市净率。

时间上纵向比较,港股也处在历史低估区间里。

港股蓝筹指数恒生指数 PE(市盈率)为 12.7 倍,PB 为 1.11 倍,都是历史低位附近。

(十年恒生指数,绿色线为市盈率)

(十年恒生指数,绿色线为市净率)

港股中资蓝筹的代表恒生国企指数的 PE 为 8 倍,PB0.88 倍,股息收益率 3.8% 左右。

恒生国企指数更是估值低至接近历史最低的 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

(十年恒生国企指数,绿色线为市盈率)

(十年恒生国企指数,绿色线为市净率)

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在笔者之前的文章《机会十年一遇——港股的巨大投资价值不可错过》里做过介绍,包含的都是很优质的大型企业,大部分比重是在金融股,用 PB 估值更合理。

观察十年的估值区间可以说,这样的估值是处在一个非常低估、非常吸引的区间。

港股如此低估的原因除了外界对于处在困境中的中国经济的担忧,还有一个因素是担心人民币贬值。

大多数市值的港股上司公司主要收入都来自中国内地,盈利以人民币计价,而却以锚定美元的港币交易。

如果人民币大幅贬值,那么以港币计算的利润会大幅减少。

但这些因素已经被计算在现在的价格里。

已经众所周知的风险不是真正的风险,如果实际结果没有预期那么糟糕,反而这个预期差会提供一个不错的回报。

笔者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回暖、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外界疑虑的逐渐消除,未来港股会有很大机会。

两地市场的融合和港股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会让港股变得越来越像 A 股。

A 股港股化

A 股沪深交易所在牛市顶峰时创造了日交易额破两万亿的人类历史上的空前记录,而作为对比,港股一直被诟病缺乏流动性。

笔者相信,随着未来 A 股注册制的放开、退市制度的成熟,这种超高的换手率和流动性将成为历史,很多中小股票也将陷入流动性匮乏的窘境。

A 股的注册制正在悄悄进行。

最近在达沃斯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说, 尽管去年 IPO 数量创新高、再融资体量很大,但仍有 600 多家公司在排队等候上市。

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发展机会非常大,但这也说明中国自身的改革还不到位,如果改革够好的话,IPO 排队不应该这么长,中国证监会还面临很多任务。

A 股是国家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工具,最开始中国设立金融市场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国有企业融资解困,现在则是给实体经济输血。

让投资者的财富得到保值增值不在国家考虑问题的优先方向。

据媒体报道,2016 年中国股市 IPO ( 首次公开募股 ) 家数和融资额创近 5 年来新高,再融资规模也创历史新高。

2017 年 1 月以来,沪深股市新股发行速度保持在每周 12 家左右。

有观察家预测 2017 年上市公司将会超过 400 家。

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管理层意在维持或提高新股发行速度,减少排队企业,加快给实体经济输血的目的昭然若揭。

因为中国是审批制发行新股,新股发行定价不能超过去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每股净利润的 23 倍,而 A 股股票大多数的交易价格都远远超过 23 倍市盈率。

所以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来说,IPO ( 首次公开发行 ) 只是取得 A 股入场的一个门票,需要尽量少地以如此低的价格发行新股,在拿到上市地位和融资便利之后的增发或者减持过程中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股票。

所以中国上市公司真正上市完成是在公司完成了增发之后。

这种制度上的缺陷造成了 A 股上市公司增发配股融资金额大大高出首次公开发行的融资金额。

据东方财富 Choice 数据显示,自 2016 年以来,A 股新股发行约 300 家,首发募集资金规模为 1865.36 亿元,平均每家募资约 6.22 亿元。

而上市公司通过定增、配股募集的资金约为 2 万亿元。

具体来看,A 股自 2016 年以来实施了 855 次增发,合计募集资金约 1.97 万亿元,平均每次增发募资金额超过 23 亿元,合计发行费用超过 160 亿元;同期,配股家数为 11 家,募资总额 298.51 亿元。

上市公司再次融资的规模超过首次募集资金规模的十倍以上。

A 股加速 IPO 乃至向注册制发展还必然带来更严格的退市制度。

再过几年 A 股将拥有 5000 家以上的上市公司,如果在加上超过 家的新三板上市公司,中国股市的规模站到了世界巅峰。

吐故纳新是自然界的真理。

美股在十年里退市了上万家上市公司。

A 股将来改革的方向也将是在打开进入的门的同时也打开出去的门。

壳股、烂股炒作将会逐渐成为历史。

只要业绩好,不愁没办法上市;同理,如果业绩太差,退市也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A 股上市小市值公司稀缺的逻辑不复存在,反而高估值蓝筹股是稀缺的,并且它们很大的市值和很好的流动性能提供流动性溢价,可以让保险资金、养老资金等大资本有比较大的回转空间。

低估是王道,我认为 A 股的低估值蓝筹股未来会有比较大的投资机会,而高估值的小市值股票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验证业绩,消化估值泡沫。

去年开始还有一个现象是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崛起,这里面暗含着 A 股投资者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A 股从前是散户主导的市场,而现在携万亿天量资金的保险资金、养老金、公募私募等专业投资者已经开始逐渐主导 A 股市场。

从前万科是个大笨象,市值大、成长低,不受散户青睐,但它拥有强大的品牌、优秀的管理团队,还有高分红低估值的股票,因此受到保险资金和恒大等战略投资者的青睐也不难理解。

和港股一样,A 股同样在经历着结构性的变化。

上市公司宽进宽出,中小市值股票因数量众多而缺乏流动性,而大型蓝筹股拥有流动性溢价。

同时机构投资者将主导市场逻辑,A 股终将进行成人礼。

机会在港股

笔者相对于国内市场更喜欢港股市场,原因有三:

一、估值低,分红高,便宜是王道。

二、是没有扭曲的自由市场,没有操盘的国家队,也就是潜在的数万亿的空头。

三、没有大量等待融资减持的企业,它们也是潜在的空头。

未来不确定性依然很多。

港股虽然在低估区间,但也可能继续维持现有甚至更低估的水平很长一段时间。

适合的投资方法是定投,即定期投资固定或不固定数额的资金到股票里。

股票在短期的波动是不可预测的,那么长时间的定投可以平均买入成本,化解买入成本过高的风险。

笔者认为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根据指数估值水平定投指数是最好的投资方式,长期来看这样的表现会超越大多数散户甚至专业基金。

港股的利与弊

港股有哪些优? 港股采取的是注册制,上市比较容易,融资环境也更好。 上市企业在投行的帮助下,可以快速获得理想的融资,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而且港股还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交易品种齐全,T+0交易,没有涨跌幅限制,牛长熊短。 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坚持长期持有,价值投资。 此外,在香港上市需要使用港币交易,而港币是自由兑换货币,与全球任何一种货币都能自由兑换。 所以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可以通过港股市场,将资金投资到全世界任何地方,这是A股现阶段无法做到的。 更牛的是,港股为了吸引内地企业,还修改了上市规则,允许企业在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形成“A+H”模式。 比如即将上市的快手以及字节跳动,都选择在港股上市。 但相应港股存在一定风险? 第一个风险:增发和配股 增发是指上市公司通过指定投资者或者全部投资者额外发行股份,进行再融资的行为。 而配股是指向原股东,按照持股比例,以低于市场价格,配售一定数量新发行股票的融资行为。 两种方式虽然名称、过程不一样,但目的都是增加股票的发行量,获得更多的融资。 港股的上市公司想要增发和配股是非常容易的,根本不需要监管部门批准,只要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通过即可。 所以每年都会有不少无良上市公司,在股价低迷时给自己人打折配售新股,损害小股东的利益。 这点A股要好很多,对增发、配股有严格限制。 第二个风险:私有化退市 私有化退市是指上市公司将已经发行的股票买回来,从而完成退市的行为。 这种退市行为在香港时有发生,如果大股东觉得股票被严重低估,就可能在股价低迷时进行私有化。 一旦私有化成功,上市公司就会退市,之前高价买入的投资者就再也没有回本的机会了。 所以这个风险大家一定要知道。 第三个风险:流动性较差 港股的上市公司很多,投资股票的人却很少,所以港股的交易量很小,主要集中在大市值的股票上,很多市值低于10亿的公司,成交量很少。 这样就会出现想卖却卖不掉的情况,而这个情况在A股市场几乎不存在。 总体来说,虽然港股估值相对较低,优质公司也不少,但投资风险还是比A股相对大。

6000万自购港股基金丘栋荣最新发声!港股蕴藏战略性、系统性投资机会

新年伊始,资金南下“掘金”港股热情不减。

新一年的资本市场已扬帆起航,首日“开门红”的盛况也给投资者注入了不少信心。 眼下,市场正在激烈交锋,寻找新一年的投资主线。 其中,就有不少基金经理继续将目光投向港股市场。

港股基金获大手笔自购

丘栋荣近年来一直力挺港股,他在不少场合都表达了对港股市场的长期看好。 而对于此次即将发行的港股主题新基金,中庚基金公告,丘栋荣及公司员工将共同出资不低于6000万元进行自购。 由于这只新基金的封闭运作期长达18个月,基金经理本人和自购员工对港股市场的持续看好可见一斑。

从丘栋荣在管产品的持仓情况来看,他对港股的支持已经用真金白银得到了证明。 他在管的中庚价值领航和中庚价值品质两只基金,港股的持仓长期保持在较高位置。 根据基金合同约定,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比例占股票资产不得超过50%。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两只基金的港股投资仓位分别为44.91%、47.45%。 在此之前的二季度末,则分别是46.44%、48.44%;去年一季度末,分别是45.6%、47.23%。

就重仓股的情况而言,去年三季度末,中庚价值领航和中庚价值品质两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都有五只是港股,分别是中国海洋石油、中国宏桥、中国海外发展、越秀地产和美团。 这两只基金在过去的一年也做到了正收益。 中庚价值领航2022年度收涨4.85%,中庚价值品质则收涨8.77%。 管理规模方面,前者目前合计超过了118亿元,相比去年初增长超80亿元;后者合计超过了66亿元,与年初相比也有小幅增长。

捕获阿尔法有挑战,要充满敬畏

尽管持续坚定地看好港股,在1月3日的直播中,丘栋荣也直言,对港股市场要充满敬畏。 他坦言,在港股要获得阿尔法其实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是很有挑战的,他们会尝试在两个方面建立优势。

第一,作为本土投资者,他和团队希望利用自己对于本土资产基本面、风险,以及成长性的深刻理解,建立竞争优势;第二,他们会坚持低估值的价值投资策略,从足够的安全边际和足够的绝对回报这两个角度去思考是不是可以建立优势。

“从过去的两年来看,即便两年前进入港股市场时表现得不是特别好,但基于我们低估值的战略投资思路,所涉及的领域,不管是资源、能源,还是互联网,大部分领域最终还是有绝对收益的,也获得了一些相对收益和一点阿尔法。 ”他认为,“当然,这也可能跟过去两年的市场风格有关,所以我们希望坚持这两点,其中第一点是更重要的。 ”

中庚基金也表示,公司看好港股市场,进入港股市场的时间其实是在2年前发行中庚价值品质前,当时中庚基金投资团队认为港股中的蓝筹股、价值股、煤炭石油等除了新兴产业之外的公司估值非常便宜、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站在当前时点,中庚基金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复苏、海外资金流出边际改善、南向资金定价权加大,港股市场蕴藏战略性和系统性的投资机会。 自下而上看,代表中国传统经济基石的龙头企业、央企,以及代表新兴力量的公司如科技、医药等创新型公司,这类公司在香港市场估值定价便宜、基本面风险低、甚至不乏盈利弹性和成长性。 总体来看,可选择的投资标的非常多,通过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有机会构建高性价比的投资组合。

公募关注新一年的港股机会

新年伊始,机构投资者正在积极寻找新一年的投资主线,而港股的机会是他们重点关注的机会之一。

嘉实基金价值投资总监张金涛在展望2023年度公募策略时就表示,2023年的市场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都会比2022年好,而如果从一年的维度来看,港股的表现会比A股更强一些。 他认为,港股在过去三、四年的时间里大幅落后A股,整体的估值更便宜,一旦经济有所好转,盈利开始起来,估值提升,港股的涨幅会更具有吸引力,向上的弹性也更大一些。

张金涛坦言,港股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市场,它的走势既要考虑中国的基本面,也要关注全球的流动性。 两个市场的基本面不同,估值的位置不同,叠加明年美联储加息的步伐开始慢慢放缓,多重因素都对港股较为有利。

而对于2022年底港股的反弹,张金涛则认为,反弹的主导是对估值的修复,对之前过度悲观预期的修正。 张金涛分析称,尽管反弹幅度较大,但因为之前市场跌幅较多,很多板块的估值还是处于中枢以下的较低位置。 叠加明年预期盈利整体会有明显改善,相对于今年来说,现在的位置是向上的机会比向下的风险要大一些,性价比非常不错。 “我们看到A/H的溢价现在还是处于比较高的位置,所以港股现在整个估值的吸引力,包括未来盈利估值提升的空间也会更大。 ”他表示。

博时基金的境外投资部基金经理赵宪成认为,港股公司代表多数国内最顶尖的龙头公司,前两年掣肘的因素已逐渐退去,看好港股长期估值回归。 他认为,虽然港股市场规模不及A股及美股,但是龙头集中趋势明显。 考虑到港股的国际化程度高,众多产业链业龙头厂商均选择港股上市,未来仍是中国新经济的主战场。

在被问及港股市场中新经济板块未来的前景时,赵宪成认为,在国内经济趋稳、政策趋缓、中美冲突缓和的多重背景下,前两年离开的外资资金也将陆续回归。 在他看来,虽然仍有一些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市保持谨慎态度,但是随着国内的经济增长动能加强,看好的海外投资者将越来越多,此外,尽管港股近期大幅反弹,但相对于之前的跌幅而言,目前仍处于历史低位,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标签: 识别被低估的机遇和避免风险 深入分析港股股票的估值策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