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金股票,即黄金开采和生产公司的股票,是投资组合中一种重要的资产类别。它们为投资者提供了接触黄金市场的机会,同时具有股票投资的灵活性。金股票投资战略旨在抓住金价上涨的机会,同时规避与直接投资黄金相关的风险。
黄金市场概述
黄金是一种贵金属,被视为避险资产。在经济不确定时期,黄金通常被视为价值储存手段,因此金价往往会上涨。影响金价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胀、货币政策和地缘政治风险。
金股票投资的优势
- 黄金价格敞口:金股票提供对黄金价格的直接敞口,让投资者可以从金价上涨中获利。
- 股票投资的灵活性:金股票是股票,因此具有股票投资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买卖。
- 收益潜力:金股票有可能实现比直接投资黄金更高的收益,因为它们可以获得公司利润和股息。
金股票投资的风险
- 金价波动:金股票受金价波动的影响,金价下跌会导致金股票价格下跌。
- 采矿风险:采矿业务存在固有的风险,例如自然灾害、政治不稳定和运营中断。
- 公司特定风险:金股票也受到特定公司因素的影响,例如成本控制、运营效率和管理质量。
金股票投资战略
精选公司
选择财务稳健、运营高效、拥有良好管理团队的黄金开采公司。考虑黄金储备、开采成本和地理位置等
为什么要当机立断抓住机遇?
不要怨天尤人,命运其实就在你手中。 善于把握机遇,就能铸就辉煌的人生。
有一年,但维尔地方经济萧条,很多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减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元可以买到100双袜子。
当时,约翰·甘布士只是一个织制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来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嘲笑他是个蠢材!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置之不理,依旧收购各工厂和商店抛售的货物,并租了很大的货仓来贮货。 他妻子劝说他,不要把这些廉价的东西购入,因为他们的积蓄并不多,而且是准备用作子女教养费的。 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便不堪设想。 甘布士却安慰妻子道:“3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 ”
甘布士的话似乎很难实现。 过了10多天后,那些工厂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的存货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 太太看到别人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甘布士,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但维尔地方的物价,大力支持厂商复业。 这时,但维尔地区因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 约翰·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结果赚了一大笔。
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业务十分发达。 随着事业的发展,后来甘布士成为了全美足轻重的商业巨子。
对于一个成功者,人们总愿意探听他们的成功秘诀。 其实所谓的秘诀很简单:机遇面前,当机立断,就是成功的秘诀。 成就总是属于决策果断、雷厉风行的人,机遇不等人,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人只能错失良机。
1930年,年仅13岁的李嘉诚父亲早亡,为了供养母亲和弟弟妹妹的生活,他不得不退学挑起家庭重担。 年纪小小的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做了一个塑料玩具厂的推销员。
5年后,李嘉诚当了塑料玩具厂的经理,当时,他的年龄只有19岁,他开始省吃俭用,寻找机会。
22岁时,李嘉诚发现塑料花很受欢迎,于是,他马上做出了选择,辞去职位,拿出省吃俭用的积蓄7000美元,开办了自己的塑料胶厂,大量制造塑料花。
为了使产品能尽快地占领市场,他非常吃苦,经常吃住在工厂。 工人们经过他的耐心指导,生产出来的塑料花惟妙惟肖,大可以假乱真,这些塑料花,不仅在香港销路好,还销往了世界各国。
他手里有了一部分资金后,为了把事业做大,他以塑料花厂为主体,创办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
在他创业之初,他就预测到了塑料花需求热潮,后来,他的塑料花制品成了香港大量出口的商品之一,订单自世界各国纷纷而来。 这一年,他赚了大量的钱财,也奠定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在国际间竞争的有利地位。
1958年,当房地产刚刚兴起的时候,他又马上预测到地产业将大有作为,他以一个企业家敏锐的眼光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马上把“长江”的业务转向了地产业。 果然,地产价格飞涨。 1972年,长江实业有限公司的楼宇面积已到达1500万平方英尺,大型楼宇面积有138万平方英尺,居香港地产业之首。 他还拥有60万平方英尽可开发的土地和120万平方英尺的换地权益书。
善于抓住机遇的他,使长江公司的地产业在1982年,仅是建筑楼宇的土地面积就有2900万平方英尺。 除香港地区政府之外,李嘉诚是香港最大的土地拥有者,地产的交易把他推向了又一个成功。 李嘉诚在房地产业大发展的时候,又向市民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市民在货币贬值的压力下,都想通过购买股票来保值生利,他们看到长江实业公司走红,股票上市,于是就纷纷购买。 李嘉诚很快筹集了大量资金,他把钱投入经营金融、酒店等其他业务上去,每项投资都立竿见影。
李嘉诚运用多元化、国际化的经营战略,5年中飞跃发展,资本积累剧增3倍。 其附属、联营公司大大增加,有附属公司72家,联营公司31家,总共103家,大大扩充了实力。 1978年,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公司纯利润达2.4亿港元,1980年纯利润达9亿港元,1981年纯利润上升至13.85亿港元。
李嘉诚看好香港这一自由贸易港兼东方航运枢纽的作用,特别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将发挥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 1979年,他认为金融股票有机会,预测英资“和记黄埔公司”的股票走红,他买进了9000万股,控股40%,成了控制英资财团的华人,不久,当上了和记黄埔公司董事会的主席。
李嘉诚经营的另外两家公司,一个是嘉宏国际贸易公司,一个是香港电灯公司,这些公司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连年获得高额利润。 他在香港的股份约占香港股票交易所总额的五分之一。 李嘉诚也从事海外投资,他在加拿大温哥华开办了一家“协和太平洋开发公司”。 而且还在那里开办了赫斯基石油公司,这是加拿大第12大石油公司。 在四年中,他对温哥华的直接投资达30亿美元。 由于李嘉诚带动投资,温哥华从一个相对寂静的港口城市,变成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环太平洋经济中心之一。
很多企业家,都是以追求高效益为目的。 然而在李嘉诚的心里认为:高效益不是“追”来的,也不是赶上去夺来的,高效益的取得,很大程度上靠独特的洞察力,在萌芽状态下,能看到的事物的成长和未来,然后在机遇面前,毫不犹豫,当机立断。
就像文坛上、战场上有天才一样,商业中也有天才。 李嘉诚就是少见的天才,他准确预测和准确选择的眼光和当机立断的作风,使他的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我们要有所作为,仅靠踏踏实实的奋斗还是不够的,成功还需要机遇。 机遇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一个人从来没有过机遇。 但是,机遇也不是固定地分配给每个人,机遇是变动的,它只青睐于敢于当机立断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抓住机遇,摘取成功的桂冠;而有的人却与机遇擦肩而过,为错过机遇而抱憾终生。
很多入不是缺乏机遇,而是在机遇来临之际无动于衷。 与一般人不同的是,高效的成功人士能够接受每一次机遇的挑战,他们不仅拥有坚实的功底和知识贮备,更有在看到机遇的时候当机立断的勇气。
为了我们事业的成功,朋友们,时刻准备着吧,一旦机遇到来,千万不要错过了它,要能够当机立断,抓住成功的机会。
保险业“新国十条”是什么?
1、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工作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保险服务需求为出发点,
以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强化风险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为方向,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健全市场、优化环境、完善政策,建设有市场竞争力、富有创造力和充满活力的现代保险服务业,
使现代保险服务业成为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高效引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 对商业化运作的保险业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具有社会公益性、关系国计民生的保险业务,创造低成本的政策环境,给予必要的扶持;
对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基础薄弱的保险业务,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 全面深化保险业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引进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释放和激发行业持续发展和创新活力。
增强保险产品、服务、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市场主体差异化竞争、个性化服务。 三是坚持完善监管、防范风险。 完善保险法制体系,加快推进保险监管现代化,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 处理好加快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保险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
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 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 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2、构筑保险民生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四)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商业保险要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
支持保险机构大力拓展企业年金等业务。 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
(五)创新养老保险产品服务。 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保障。 推动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 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发展独生子女家庭保障计划。 探索对失独老人保障的新模式。 发展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 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保险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
(六)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 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各类医疗、疾病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并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 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
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 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探索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
3、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七)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政府通过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公共服务领域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积极探索推进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各类养老、医疗保险经办服务,提升社会管理效率。
按照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要求,做好受托承办工作,不断完善运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 鼓励发展治安保险、社区综合保险等新兴业务。 支持保险机构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参与保安服务产业链整合。
(八)发挥责任保险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作用。 强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立法保障的责任保险发展模式,把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医疗意外、实习安全、校园安全等领域作为责任保险发展重点,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加快发展旅行社、产品质量以及各类职业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和公众责任保险,充分发挥责任保险在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作用,用经济杠杆和多样化的责任保险产品化解民事责任纠纷。
4、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提高灾害救助参与度
(九)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 提升企业和居民利用商业保险等市场化手段应对灾害事故风险的意识和水平。 积极发展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
充分发挥保险费率杠杆的激励约束作用,强化事前风险防范,减少灾害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十)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商业保险为平台,以多层次风险分担为保障,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研究建立巨灾保险基金、巨灾再保险等制度,逐步形成财政支持下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鼓励各地根据风险特点,探索对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森林火灾等灾害的有效保障模式。 制定巨灾保险法规。 建立核保险巨灾责任准备金制度。 建立巨灾风险管理数据库。
5、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
(十一)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按照中央支持保大宗、保成本,地方支持保特色、保产量,有条件的保价格、保收入的原则,鼓励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愿参保,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
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探索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和服务,丰富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工具。 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 健全农业保险服务体系,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 健全保险经营机构与灾害预报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的合作机制。
(十二)拓展“三农”保险广度和深度。 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支持保险机构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三农”保险产品。 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农房保险、农机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森林保险,以及农民养老健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
6、拓展保险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十三)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 在保证安全性、收益性前提下,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 鼓励保险资金利用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
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在合理管控风险的前提下,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研究制定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政策。
(十四)促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协调发展。 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作用,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鼓励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
稳步推进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 探索保险机构投资、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 探索发展债券信用保险。 积极培育另类投资市场。
(十五)推动保险服务经济结构调整。 建立完善科技保险体系,积极发展适应科技创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推广国产首台首套装备的保险风险补偿机制,促进企业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快发展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增强小微企业融资能力。
积极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发挥保险对咨询、法律、会计、评估、审计等产业的辐射作用,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险、物流保险,探索演艺、会展责任险等新兴保险业务,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十六)加大保险业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 着力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的作用。 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对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大型成套设备,简化审批程序。
加快发展境外投资保险,以能源矿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农业、林业等为重点支持领域,创新保险品种,扩大承保范围。 稳步放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进一步增加市场经营主体。 积极发展航运保险。 拓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范围。
7、推进保险业改革开放,全面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十七)深化保险行业改革。 继续深化保险公司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 全面深化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稳步开展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深入推进保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 加快完善保险市场体系,支持设立区域性和专业性保险公司,发展信用保险专业机构。 规范保险公司并购重组。 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
(十八)提升保险业对外开放水平。 推动保险市场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鼓励中资保险公司尝试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为我国海外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支持中资保险公司通过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多种渠道进入海外市场。 努力扩大保险服务出口。 引导外资保险公司将先进经验和技术植入中国市场。
(十九)鼓励保险产品服务创新。 切实增强保险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支持保险公司积极运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保险业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创新。
大力推进条款通俗化和服务标准化,鼓励保险公司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服务,减少同质低效竞争。 推动保险公司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提供质优价廉、诚信规范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二十)加快发展再保险市场。 增加再保险市场主体。 发展区域性再保险中心。 加大再保险产品和技术创新力度。 加大再保险对农业、交通、能源、化工、水利、地铁、航空航天、核电及其他国家重点项目的大型风险、特殊风险的保险保障力度。
增强再保险分散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强化再保险对我国海外企业的支持保障功能,提升我国在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定价权、话语权。
(二十一)充分发挥保险中介市场作用。 不断提升保险中介机构的专业技术能力,发挥中介机构在风险定价、防灾防损、风险顾问、损失评估、理赔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为保险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 优化保险中介市场结构,规范市场秩序。 稳步推进保险营销体制改革。
8、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防范化解风险
(二十二)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 坚持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统一,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统一,加快建设以风险为导向的保险监管制度。 加强保险公司治理和内控监管,改进市场行为监管,加快建设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
完善保险法规体系,提高监管法制化水平。 积极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 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作用。 充分利用保险监管派出机构资源,加强基层保险监管工作。
(二十三)加强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 推动完善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探索建立保险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建立健全保险纠纷诉讼、仲裁与调解对接机制。
加大保险监管力度,监督保险机构全面履行对保险消费者的各项义务,严肃查处各类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十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加强保险业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完善风险应急预案,优化风险处置流程和制度,提高风险处置能力。 强化责任追究,增强市场约束,防止风险积累。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防范风险跨行业传递。
完善保险监管与地方人民政府以及公安、司法、新闻宣传等部门的合作机制。 健全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9、加强基础建设,优化保险业发展环境
(二十五)全面推进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保险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用记录覆盖面,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引导保险机构采取差别化保险费率等手段,对守信者予以激励,对失信者进行约束。 完善保险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制度、保险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
(二十六)加强保险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立保险业各类风险数据库,修订行业经验生命表、疾病发生率表等。
组建全行业的资产托管中心、保险资产交易平台、再保险交易所、防灾防损中心等基础平台,加快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为提升保险业风险管理水平、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二十七)提升全社会保险意识。 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作用,鼓励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开办专门的保险频道或节目栏目,在全社会形成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氛围。 加强中小学、职业院校学生保险意识教育。
10、完善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二十八)建立保险监管协调机制。 加强保险监管跨部门沟通协调和配合,促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保险服务与社会治理相互融合、商业机制与政府管理密切结合。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实现数据共享,提升有关部门的风险甄别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 建立保险数据库公安、司法、审计查询机制。
(二十九)鼓励政府通过多种方式购买保险服务。 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运用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及保险机构的网络、专业技术等优势,通过运用市场化机制,降低公共服务运行成本。
对于商业保险机构运营效率更高的公共服务,政府可以委托保险机构经办,也可以直接购买保险产品和服务;对于具有较强公益性,但市场化运作无法实现盈亏平衡的保险服务,可以由政府给予一定支持。
(三十)研究完善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完善健康保险有关税收政策。 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落实和完善企业为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
落实农业保险税收优惠政策。 结合完善企业研发费用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统筹研究科技研发保险费用支出税前扣除政策问题。
(三十一)加强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用地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养老产业、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扩大养老服务设施、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供应。 加强对养老、健康服务设施用地监管,严禁改变土地用途。
鼓励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等投资兴办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机构。
(三十二)完善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政策。 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的保费补贴,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保险县级财政保费补贴。 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转变政府职能、带动扩大就业、完善社会治理、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要求,按照职责分工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省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促进本地区现代保险服务业有序健康发展。
购买股票基金有什么技巧?如何规避风险呢?
作为一种流行的理财工具,只要运用得当,基金在中长期内都能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 与直接投资股票相比,作为一种组合投资工具,基金的风险相对较低;然而,公共基金,尤其是部分股票型基金,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市场存在波动,基金存在风险。 我们不仅要看到投资的潜在收益,还要记住收益和风险并存!
投资时间点确实很重要,但比市场进入时间点更重要的是长期持有。 使用短期交易思维投资基金是非常危险的,不仅因为短期时机本身非常困难,而且因为基金本身的申请和赎回成本很高。 频繁的交易不仅有很高的出错概率,而且会产生很高的交易成本,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没有一种产品能够满足所有投资者的需求。 不同类型的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和回报特征。 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基金类型。 正如低风险投资者不适合配置太多高风险股票基金一样,风险偏好高、风险承受能力强、预期收益要求高的投资者也不适合将太多资产配置给低风险固定收益基金。 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产品,不同的基金也会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在具体的决策过程中,投资者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选择的产品的风险水平、产品类别、投资方向以及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
股票投资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投资者应考虑将资金转移至低风险债券基金或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套期保值。 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比,债券基金具有风险低、收益率高、流动性强等优点。 当股市触底时,购买股票基金的成本也是最低的。 合格投资者应抓住机遇,适当补仓,大胆抄底。 当股市低迷,实体经济依然乐观时,往往是进入市场的相对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