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瞬息万变,涨跌不定,对于投资者而言,想要在股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学会长期投资的策略。
股票市场的波动性
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是其 inherent 的特性。受到经济状况、政治事件、公司业绩等因素的影响,股价会呈现出上下波动的趋势。这种波动性给投资者带来了风险,但也带来了机会。
长期投资的重要性
面对股票市场的波动,长期投资至关重要。它能给你的投资组合足够的时间来增长和度过经济低迷期。短期内,股价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投资理论
按照凯恩斯的分析,这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使宏观经济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无法得到平衡,其结果就会出现经济危机。 要解决经济危机,就需要政府出面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增加全社会的有效需求,抵消三大心理规律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 另外,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人们的心理与投资的关系作了大量论述,归纳起来有两个短期投机理论,一个长期投资理论。 在股票投资操作中,凯恩斯将经济学放在了次要地位,而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心理学和行为学。 他认为股票市场的运动不是基于价值,而是基于群体心理。 凯恩斯用餐家报纸选美比赛的比喻通俗地表明了股票投资中分析和把握群体心理的重要性。 他把选股比做报纸上的选美比赛:“报纸上刊出一百帧相片,有读者从中选出几名大家认为最漂亮的美女;谁的选择接果若与其他参加竞猜者之平均爱好接近,谁就得奖;在这种情形下,每名竞猜者都不选他自己认为最漂亮的人,而选其他人认为最美丽的人。 每个竞猜者都持此想法,于是都不选他们本身认为最美丽者,亦不选选一般人认为最美丽者,而是运用智力,推测参与竞猜者认为最漂亮者......”这样的选美结果是,选出了“大众情人”,选出了大多数参赛者都会喜欢的脸蛋。 这种理论用于选股,就是研究大众的投资行为,从中获利。 其精髓在于“他人愿支付乃一物之价值也”。 马尔基尔(Malkiel)把凯恩斯的这一看法归纳为博傻理论。 比如说,我傻,用高价买入高出其真实价值的股票,但我预计,还有人比我更傻,他愿意用更高的价格买下我手中刚买入的股票,以此类推。 凯恩斯认为,股票价格是虚拟经济的表现,股票价格并不是由其内在价值决定的,而是有投资者心理决定的,故此理论被称为空中楼阁理论,以示其虚幻的一面。 他认为,股票价格虽然在理论上取决于其未来的收益,但由于长期预期相当困难和不准确,故大众投资应把长期预测划分为一连串的短期预测。 大众通过对一连串的短期预测,修改判断,变换投资,以获得短期内的相对安全,这些短期投资造成了股票价格的波动。 空中楼阁理论完全抛弃股票的内在价值,强调心里构造出来的空中楼阁。 凯恩斯认为,与其花精力估算并不可靠的“内在价值”,不如信心分析大众投资未来可能的投资行为,抢先在大众之前,买进或卖出。 如果说“选美理论、空中楼阁理论”是短期投机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凯恩斯的“长期友好理论”则是长期投资的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所开创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周期理论,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主要在经济周期的性质、经济周期的原因及如何减少经济周期稳定经济这些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此外对经济学的未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4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卡基梅隆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芬尼·基德兰德教授和亚利桑那大学的爱德华·普雷斯科特教授。 两人获奖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方面作出的开创性的贡献。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周期理论,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本文在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其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异同。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ealBusinessCycleTheory)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属于自由放任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多年来在经济学中一直风头很健。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等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 他们的理论之所以称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源于他们认为经济周期主要根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真实因素的冲击。 近二十多年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周期根源和性质的看法,还极大地影响了当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向,为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许多重要而且持久的贡献。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导致经济周期的根源主要是以技术冲击为代表的真实因素,经济波动是理性预期经济主体对技术冲击所引起的变动做出最佳反应来调整劳动供给和消费的帕累托最优调整结果,经济周期的任何时期都处于均衡经济状态,政府没有必要干预经济,而且干预反而会造成人们福利水平的降低。 具体来说,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以技术冲击为代表的真实因素冲击是经济周期的根源。 按照他们的分析,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供给面上的一些无法估计的外部冲击,如技术冲击等。 冲击导致了技术进步率大幅度地随机波动,改变了全要素生产率和工资及利率等经济变量的相对价格,使产出的长期增长路径也呈现出随机的跳跃性。 市场机制本身无法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动与出现,因而经济中发生周期性波动。 第二,波动的核心传播机制是劳动供给的跨时替代。 当技术冲击引起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时,理性预期经济主体会根据相对价格的变动来调整劳动供给和消费,从而会产生一个大的供给反应,导致产量和就业的波动。 在跨时劳动替代的作用下,一次性技术冲击能够引起实际产量的持续波动。 由于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发生于某一个部门的技术冲击也会引起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 第三,经济波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经济基本趋势本身的波动,而不是实际经济围绕基本趋势波动,不是对均衡的偏离,而是均衡本身暂时在波动。 经济波动不应被视为对经济增长长期趋势的暂时偏离,经济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趋势是统一的。 这就把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整合在了一起,否定了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的说法。 第四,政府的反周期政策不起作用,政府没有干预经济的必要。 产出和就业的波动是理性经济主体对冲击的最优反应,市场机制本身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而作为外生力量的经济政策则难以与实际周期达到时间一致,并且还会减少人们的福利水平。 基于这些认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者将政策及其失误作为一种不利的外部冲击,主张政府不应试图用稳定政策来消除波动。 第五,货币中性。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货币数量的变化对经济没有真实影响。 在经济扩张期间对货币的需求会扩张并诱导货币供给的调整反应,货币政策不会影响实际变量,只有资本劳动和生产技术等真实变量的变动才是经济周期的根源。 不应当用货币政策去刺激产出,货币政策只能以稳定物价作为单一目标。 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各派和主张自由放任的各派分歧的关键是短期中市场机制的调节是否完善,需不需要国家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经济。 他们争议的中心问题之一是经济周期问题,即经济中繁荣与衰退交替的经济波动。 在这一问题上他们的争议围绕三个问题:经济周期的性质是什么?经济周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减少经济周期稳定经济?正是在这些问题上,以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为代表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向凯恩斯主义各派发起全面挑战,并取得了开创性成果。 1、经济周期的性质凯恩斯主义各派把宏观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 他们认为,在长期中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是长期总供给,即长期中的生产能力,长期总供给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制度、资源和技术,长期中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稳定的趋势,称为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 短期中的经济状况取决于总需求,经济周期是短期经济围绕这种长期趋势的变动,或者说短期经济与长期趋势的背离。 如果把各年的经济状况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长期的趋势用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经济周期就是这两种国内生产总值的背离。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否定了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的说法,他们认为,在长期和短期中决定经济的因素是相同的,既有总供给又有总需求。 因此,人为地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是无意义的。 由此出发,经济周期并不是短期经济与长期趋势的背离,即不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背离,经济周期本身就是经济趋势或者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并不存在与长期趋势不同的短期经济背离。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有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之分,前者研究长期问题,后者研究短期问题,但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一个问题。 所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经济周期理论,它本身就是完整的宏观经济理论。 2、经济周期的原因经济周期的原因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中心,到现在为止已有几十种理论之多。 这些理论大体可分为内生论和外生论。 内生论认为,经济周期产生于经济体系内的原因。 外生论认为,经济周期产生于经济体系外的原因。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属于内生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属于外生论。 凯恩斯主义各派尽管对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并不完全相同,但都认为经济周期表明市场调节的不完善性。 这就是说,在短期中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出现周期性波动就是必然的。 因此,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本来所固有的,依靠市场机制不可能消除或减缓,或者说,经济周期源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一些真实因素的冲击,这种冲击称为外部冲击,引起这种冲击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真实因素,因此这种理论称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市场经济无法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动与出现,也无法自发地迅速作出反应,因而经济中发生周期性波动,这些冲击经济的因素不产生于经济体系之内,与市场机制无关。 所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是典型的外因论。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把引起经济周期的外部冲击分为引起总供给变动的“供给冲击”和引起总需求变动的“需求冲击”。 这两种冲击又有引起有利作用、刺激经济繁荣的“正冲击”,又有引起不利作用、导致经济衰退的“负冲击”。 有利的冲击比如技术进步,这种冲击刺激了投资需求;不利的冲击比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对供给有不利影响。 国内外发生的各种事件都可以成为对经济大大小小的外部冲击。 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技术进步,在引起经济波动的外部冲击中,技术进步占2/3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把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也作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外部冲击之一。 外部冲击如何引起经济周期呢?我们以技术进步来说明,假定一个经济处于正常的运行之中,这时出现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如网络的出现,这种技术突破引起对新技术的投资迅速增加,这就带动了整个经济迅速发展,引起经济繁荣,技术是决定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这种繁荣并不是对经济长期趋势的背离,而是经济能力本身的提高。 但新技术突破不会一个接一个,当这次新技术突破引起的投资热过去之后,经济又趋于平静,这种平静也不是低于长期趋势,而是一种新的长期趋势。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与以后的衰退证明了这种理论。 经济中这种大大小小作用不同的外部冲击无时不有,所以,经济的波动也是正常的,并非由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所引起。 3、稳定经济的政策对经济周期原因的不同理论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稳定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各派在政策上也不无分歧,但都坚持短期宏观经济需要稳定,也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实现稳定。 所以,他们都主张国家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国家干预是他们的基本特点。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既然经济周期并不是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所引起的,就无须用国家的政策去干预市场机制,只要依靠市场机制经济就可以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它们说明了由外部冲击引起的周期性波动不可能由政府政策来稳定,而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来稳定。 只有市场机制才会对经济波动作出自发而迅速的反应,使经济恢复均衡。 比如,技术突破引起的投资热带动了整个经济繁荣,这时资源紧张会引起价格上升,价格上升就可以抑制过热的经济,使之恢复正常状态。 市场机制的这种调节是反时的,经济不会大起大落。 相反,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往往是滞后的,由于政府不可能作出正确的经济预测,政策本身的作用有滞后性,加之政府政策难免受利益集团的影响。 决策者信息不充分,对经济运行的了解有限,政策不可能像决策者所预期的那样起到稳定作用。 宏观政策的失误往往作为一种不利的外部冲击而加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 而且,政策限制了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用政府干预代替市场机制的结果,是破坏了经济稳定和经济本身自发调节的功能。 通货膨胀作为货币供应量过剩的结果对于经济,特别是成长率具有重大影响。 为了说明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的关系,美国的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包括官方失业率U1数据和根据就业率计算出来的真实失业率U2)的历史数据将作为分析的对象。 数据系列将涵盖繁荣的1920年代、大萧条的19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扩张期、滞胀的1970年代以及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的成长期。 由于经济本身具有周期性,一个足够长的数据系列是避免系统性偏差的唯一有效方法,也是为什么要采用美国历史数据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当然是美国历史数据的相对可靠性。 再者,美国在西方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使其免受外来因子的干扰。 在所有这些方面,其他国家的数据是难以匹敌的。 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美国经济在扩张与收缩之间大幅度振动(图1)。 到了下半叶,振幅明显减小,而通货膨胀则成为经常性的特征,并在各种线性与非线性回归分析中表现出来。 与此同时,U2则自从1947年的劳工部开始统计以来呈现持续的下降趋势。 为了系统地分析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的关系,通货膨胀率系列与GDP增长率系列在不同的对应位置作线性回归并得出斜率与回归系数(R)的平方,这两个数据被用于对时间作图(图2A)。 总的来说,线性相关性较弱,但可以看出两者在-3至-1年之间的正相关性(-3年的α≈0.05)和在1-4年区间的负相关性。 也就是说,GDP上升领先于通货膨胀三年,而后者领先于GDP下降一年。 如果在分析中使用GNP代替GDP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 上述结果可以与以下两种可能性相容:(1)高增长-高通货膨胀-低增长;(2)低增长-低通货膨胀-高增长。 为了对于上述两种可能性进行验证,必须对于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区别对待。 因此,分别对于两个时期的历史数据作回归分析。 首先,是1927-1940年间的通货紧缩和萧条时期(图2B)。 1920年代早期的通货紧缩时期没有被包括进去是为了防止1910年代的通货膨胀的任何潜在的滞后影响干扰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在-1至+1年间显示显著的正相关性(α0.05)。 显然,经济衰退与通货紧缩并存,两者领先于成长3-4年。 这一结果支持低增长-低通货膨胀-高增长的推理。 其次,是1941-1999年间的成长与通货膨胀时期(图2C),两种的速率都比较低。 在-1至+1年间,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α50%),包括阿根廷、巴西、智利、印度尼西亚;其余16个属于中、低通货膨胀率组,包括德国、埃及、西班牙、法国、伊朗、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荷兰、沙特阿拉伯、南非、瑞典、瑞士、土耳其、美国。 在这里,标准是选择各个大陆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体。 某些大经济体由于缺乏可靠的数据而被排除在外。 对于这两组数据做线性回归得到不同的结果(图2D,2E)。 中、低通货膨胀率组显示通货膨胀率与GDP成长率自0年开始的负相关性,其峰值在1年(α0.05)。 由此可见,U2下降领先于通货膨胀,后者领先于U1的增加2-3年和7年,而U1增加之后1-2年都会有U2的下降。 这里能够导出的一般推理是“失业率持续下降-通货膨胀-U1增加-U2减少”。 如果从上述推理要作出因果关系的假设,首先可以认为失业率持续下降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其次,通货膨胀可能造成中下阶层的经济困难,迫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中来,从而增加失业率U1。 应该注意的是U1的增加是有滞后的,所以与GDP下降的即时效应不是同时的。 换句话说,U1增加不是发生在衰退早期,而是发生在衰退之后的复苏时期。 当U1下降到正常范围的时候,U2就降低了,说明全社会的就业率提高了。 所以,通货膨胀本身并不刺激就业,而是通过增加生活费用来迫使非就业人口在衰退之后的复苏时期参与市场。 第一部分未能解释如何从经济增长过渡到通货膨胀,而这一环节恰好可以通过失业率持续下降引发通货膨胀而得到解释。 从经济衰退过渡到通货膨胀降低存在两种途经,即失业率增加和工资下降。 对于U2的分析表明衰退早期的失业率只是略有上升,没有显着意义,说明工资下降可能有重要作用。 因此,通货膨胀时期的一个经济周期可以被假设为以下事件系列:(1)经济增长使更多的人进入劳动力市场(U1增加);(2)更多的人就业导致失业率U2持续下降;(3)U2持续下降最终引发通货膨胀率上升;(4)通货膨胀率上升在短时间内引发经济衰退;(5)经济衰退减低工资以及就业率;(6)低工资以及低就业率减低通货膨胀率;(7)低通货膨胀率有利于经济增长。 在这一系列事件中,通货膨胀率的改变与经济增长率的改变是紧密相连的两个事件。 可见通货膨胀在经济周期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对于通货紧缩时期,GDP数据上述假设相容,但由于就业数据的缺乏,目前尚无法验证上述假设是否适用。 在各种与通货膨胀相关的现象中,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是关系最为密切的。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释通货膨胀带来经济衰退?首先,通货膨胀减少了可用于再生产的资本存量,其结果要么是减少生产,要么是增加借贷以维持再生产水平。 在宏观水平上,两种效应必然同时存在。 后者将增加对于金钱的需求和价格,使利率上升。 其次,通货膨胀减少储蓄的本金和实际利率,从而减少储蓄的欲望。 尽管利率随着通货膨胀而增加,但往往不足以弥补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 美国1970年代的情况便是如此。 通货膨胀也同样影响到股东的增值与红利。 在通货膨胀期间,小投资者的回报在扣除税收之后往往成为负数。 在这种环境中,超前消费变成一种时尚,银行的坏帐会增加。 这是一种中长期的现象。 由于国内资本形成途径受阻,通货膨胀必然增加对于外国资本的依赖性。 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很可能触发货币贬值,造成资本外流、资金短缺,促使利率进一步上升。 当利率上升和银行坏帐的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经济衰退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上述分析预期利率上升与两个因子相关联:(1)短期资本存量的减少;(2)中长期储蓄的减少以及资本外流。 于是,通货膨胀造成的利率上升是短期现象与中长期现象的加成。 这一预期已经为美国通货膨胀率与贷款利率在-1至8年的正相关性(α<0.01)所证实(图4A)。 显然,在0-1年的峰值反映了短期效应,而其后的长尾反映了中长期效应。 此外,美国通货膨胀率与一年期国债利率也具有类似的正相关性。 利率改变对于GDP增长率具有即时的影响,正如预期的那样。 美国贷款利率与GDP增长率的负相关性显示于在0年(α<0.01)和1年(α<0.05),正相关性显示于3-4年(α<0.05)(图4B)。 美国一年期国债利率与GDP增长率也显示类似的关系。 以上定量分析充分证明了本文对于通货膨胀在经济周期中的两种作用机制的理论推理。 有人以为通货膨胀可以鼓励消费而达到刺激经济的作用。 其实,这种刺激是通过减少储蓄率而达到的。 应该认识到储蓄并不意味着资本停止循环,而是减少消费以扩大再生产(包括基本建设、教育、研发的费用),资本始终没有停止流动。 减少储蓄丝毫不会增加社会的总需求量,而仅仅改变其消费方式。 当然,储蓄率不是越高越好,但美国社会长期依赖日本和中国的储蓄来填补其预算赤字,其自身储蓄率过低则是毫无疑问的。 通货膨胀可以减轻政府和企业的债务负担倒是一点不假。 但这种好处是短期的。 随着储蓄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长期经济增长率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在美国,这种负面影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虽然已经相当明显,但问题尚不十分严重。 这是因为美元最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和美国最为世界经济体系中心的地位决定了资本向美国集中的倾向,抑制了利率的上升,其它国家决不可能效仿美国的榜样。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通货膨胀必然改变整个社会的消费模式。 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必然减少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对于消费品的需求和储蓄。 某些美国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不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力,因为工资是与物价指数挂钩的。 然而,挂钩不是普遍的,况且银行储蓄的下降无论如何不可能挂钩,两者对于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均有影响。 通货膨胀说到底是财富从民间向政府的再分配过程,相当于一种税收。 既然是税收,就不可能不影响民间的购买力和需求。 除此之外,通货膨胀也可以被雇主用于抵消工资的增长,是一种劫贫济富的方式。 这里的所谓贫者主要不是指赤贫者,而是广大中下阶层。 所以,通货膨胀必然使消费品市场特别是基本消费品市场疲软。 但是社会总需求量确实可以不受影响,民间的购买力减低可以被政府购买力的增加所抵消,社会中下层的购买力减低可以被上层购买力的增加所抵消,尽管这是一种不同的需求。 美国的通货膨胀在世界上具有特别的意义。 今天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代替黄金作为储备,所以这个体系可以称之为美元标准。 这种情况与十九世纪英镑的统治地位相类似,但又有所差别:美元与过去的强势货币不同,它已经无法按固定牌价转换为黄金。 美元仅仅是一种法定货币,其币值很容易在货币市场上被高估,而且这种情况早已发生。 说美元被高估有两条证据。 首先,联合国公布的PPP比例显示美元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被高估。 其次,美元大量持续地流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边缘国这一事实无疑是Gresham定理无处不在的体现。 美元在边缘国比在中心国身价更高,所以流向边缘国。 这种单向流动不会因为达到平衡点而终止,因为纸币的供应量可以无限增大,同时又完全符合美国的短期利益。 美国以印刷的纸张换取其它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而其它国家接受这种交换因为他们以为美元是一种保值的手段。 当然,这一过程不可能永远地延续下去。 英镑在四个世纪之内贬值了三个半数量级,从而沿着通货膨胀的路子完成了自我毁灭。 美元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也已经贬值了一个半数量级。 如果美元要避免英镑的厄运,美国必须采取负责任的财经政策,放弃那种以通货膨胀来消灭债务和增加税收的如意算盘。 不过,在国债利息占用财政支出一半的时代,采取负责任的财经政策对于白宫的主人来说是个难以想象的挑战。 某些美国经济学家宣称只要国债与GDP的比值不增加,国债不会成为问题。 这种思维的背谬在于它一旦被各主要经济体所接受,整个体系就会进入赤字预算年代,到那时就没有人能够出来填补赤字,最终导致国际金融体系的崩溃。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通货膨胀一直在统治世界经济。 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都乐于以凯恩斯疗法对付经济衰退,尽管凯恩斯主义在理论界早已风光不在。 这种情况大概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膨胀的诱惑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得到解释。 一是通货膨胀增加财政收入而不必增税。 二是通货膨胀减轻债务负担,西方各国政府往往是国内最大的债务人。 三是通货膨胀对于富人有利,因为在西方国家富人总是超前消费的主力军,也是主要的债务人群体。 最后一点是因为采用大量注入资金的方式挽救危机中的大银行和资本市场,加重通货膨胀。 不久前美国及西方各国对次级房屋贷款危机的处理就是沿用了这个老办法。 这种注资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危机,但却造成长期的停滞,因为经济错位无法得到矫正。 总之,只要权宜之计仍然成为治国的方略,通货膨胀就会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而美元的下滑轨迹也不会改变。
美元贬值的奥秘
全面揭露美元贬值的奥秘美元贬值的奥秘一、顺差:美国人的吸星大法二、储备外汇:输掉600个甲午战争三、结症:央行汇率对民间汇率的僭越四、热钱:图的就是一毛不拔五、金融组合:对废纸的进一步稀释六、次贷危机:侵略中国所得的福利七、股市与房市:美国人的抽血站八、通货膨胀:美国人印刷了中国一半的货币九、用储备换石油十、中国价值观一、顺差:美国人的吸星大法从中国发一个集装箱到美国,要5000美金的运费,从美国发过来,不到300美金,因为集装箱都是空的。 很多年了,中远公司的人每次开船回来,只知道找不到东西压舱,却没想到,整个中国,是在给美国人白白奉送。 打赢一场战争,战利品用车子运了三天三夜,那是大胜利!可美国人把我们的东西运走,是用船,昼夜不息,运了三年!还是刚刚开始! 美国人一边美美地享受中国人送过来的免费午餐,一边还要假惺惺的对中国进行“反倾销指控”,说“顺差是政治问题”。 其实,美国人是故意的,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才故意关闭自己的生产能力,故意制造顺差,用免费的中国货。 他们假惺惺“反倾销”,其实是为了吊中国人的胃口,指控,但不绝杀,才能让中国死心塌地给他们提供持续的顺差。 二、储备外汇:输掉600个甲午战争 中国积累顺差,以为挣到了美元。 殊不知,美元的购买力控制在美国人手中。 虽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接受美元,但他们都不储备美元,他们拿了美元,立即去美国兑现。 美国才是美元购买力的最终实现地。 从货币学的角度来看,美元是美国央行开出的借条,是它的债务。 理所当然,这个债务的承担者,只能是美国。 既然如此,那么美国人只要关闭出口,美元就会买不到东西。 不管中国积累多少顺差,美国人只要吭一声,把出口关闭,你的美元立马变成废纸,顺差立马变成白干! 美国人早就算好了这一招,美元贬值的核心奥秘,就在这里! 美元贬值就是针对中国,因为只有中国储备美元。 其他国家都不储备美元,他们不怕美元贬值。 其他国家要去美国买东西,美国人会把好东西拿出来,因为东西不好人家不买。 但中国如果要去美国买东西,他们就会拿一些陈芝麻烂谷子出来给你。 8000万件衬衣换一架波音飞机,4000元一吨的可口可乐泡泡水,你爱要不要。 你不要更好,那你的美元就是废纸。 2004年石油价格从25美元一桶猛涨到70美元一桶,就是针对中国。 因为同期用欧元表示的石油价格没有变化。 等美国人巧取豪夺,把中国的外汇储备消耗完了,没有美元了,美元立即又会坚挺。 这样可以继续骗人,可以让中国再积累二十年顺差!美国人持有美元,美元坚挺,能买到东西。 中国人持有美元,美元疲软,等同废纸。 这就是买卖。 买卖很残酷。 美国人清楚得很,收发自如。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东西。 不象中国,只想到钱,不想到东西。 让中国积累顺差,美国人得到了东西。 让美元贬值,让中国买不到东西,美国人还是得到了东西。 美国第一次海湾战争,花费是600亿美元。 2004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是5000亿美元,因为美国人控制石油价格上涨,让中国的储备丧失了一半的购买力,相当于遭受4次海湾战争的打击!现在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5万亿,还会往上涨。 美国人通过关闭出口让美元贬值,将可以让中国遭受40次海湾战争甚至100次海湾战争的打击。 满清政府腐败无能,输掉甲午海战,赔款2亿3千万两白银。 可储备1.5万亿美元是一个什么概念?用700吨纸张换走1500亿两白银的财富,足足相当于600个甲午海战的损失!相当于自满清政府垮台以来,我们每两个月就输掉一个甲午海战!李鸿章割地赔款,我们说他是卖国贼,他老人家从此一病不起。 可我们每两个月输掉一个甲午海战,连续输了一百年,倒若无其事!问题的结症在哪里?中国为什么会积累顺差,储备外汇?结症在于,中国的汇率制度有缺陷!三、结症:央行汇率对民间汇率的僭越挣到了美元,干什么?回答这个问题。 买东西。 南航说,美元给我,我去买飞机。 中石油说,美元给我,我去买石油。 那么给谁?谁出的价高,就给谁。 南航出价8元一个美金,先给南航,中石油出价7元一个美金,后给中石油。 你们拿了美金以后,赔还是赚,自己负责。 但是,如果,南航,还有中石油,都出不起价钱——8元一个美金,没人要。 7元一个美金,还是没有人要。 6元一个美金,还是没有人要——怎么办?那你就5元一个美金,4元一个美金,3元一个美金……让人民币升值!一直到美金有人要为止!如果1元一个美金,都没有人要,无论人民币怎样升值,都不能从美国买到东西,怎么办?那出口商就自动关门。 别再给美国生产东西。 因为你赚到的美金,不能给中国带来福利,你赚的美金没人要。 这就是汇率机制。 出口商所赚来的每一分钱外汇,都应该由民间确认其价值,由民间进口商根据外汇的进口购买力,来决定以什么价格(汇率),购买出口商手中的外汇。 这个交易成功,出口商的再生产才能顺利实现。 在这个汇率机制下,巨额顺差根本就不可能。 因为顺差(出口大于进口)会导致出口商赚来的外汇买不到东西,如同废纸。 出口商很快就会被憋死,无法再生产。 既然人民币的汇率机制能够自动防止资源流失,自动防止巨额顺差的出现,那这个机制又为什么失效了呢?是因为央行的介入,开动印钞机强行收购美元进行储备,导致了自动防止资源流失的汇率机制,失去作用。 央行储备美元,人们就无法即时认证、并实现这每一笔外汇的购买力。 哪怕美金已经变成了废纸,没有丝毫购买力,人们也无法发现。 央行储备外汇,是对进口商认证、并实现外汇购买力这一权利的僭越。 在进口商不要美元的情况下,你开动印钞机强行储备,你就违背了国家利益,形成了吞噬国家资源的黑洞。 央行不介入,汇率就是真正的“民间汇率”。 而央行一旦介入,汇率其实就是由央行随便吆喝,我们姑且叫这个汇率为“央行汇率”。 因为央行把握着印钞机。 他喊高了,外汇供过于求,印刷钞票接受,就变成储备;喊低了,外汇供不应求,收拢钞票购买,就成了外债。 在中国,央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其实是一体的。 巨额储备,直接证明央行介入了外汇交易,而且主导、决定了汇率,剥夺了进口商认证、并实现这些外汇储备购买力的权利。 这一点无可申辩。 因为储备的本身,就是失误的证据。 四、热钱:图的就是一毛不拔巨额顺差,是央行开动印钞机,无条件收购美元,进行储备,所造成的。 解决的办法有两个:第一,根本的解决办法,央行及其所控制的国有商业银行,不再开动印钞机政策性接受美元。 外汇交易由进口商与出口商直接对接。 美元由民间进口商决定是否收购,收购价格(汇率)也由民间决定。 这是最绝的解决办法。 进出口商直接对接,进口商买不到东西,出口商的外汇就没人要,顺差一天都不能持续。 现在央行规定的人民币浮动区间,是3‰-5‰,这个浮动区间远远不够。 这么小的浮动,大家肯定都直接跟央行交易,而不会自己相互交易。 要理顺汇率机制,浮动区间必须扩大100倍!卖出美元,8,买进,6,甚至5。 这么大的区间,才足以让进出口商自己直接交易。 第二,如果不触及“央行退出主流外汇交易,让进出口商直接对接”这个根本的汇率机制,那么至少——应该让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从8个人民币换1美金,升值到只需要5个人民币换1美金,那么出口一辆400元的自行车,在美国的标价就从50美金涨到了80美金。 这一涨价,就会让中国的出口减少。 同时中国的进口商品会更便宜,进口会增加。 这一减一加,顺差就可以扭转。 中国让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出口会减少,进口会增加,这对中国是一种福利,三岁小孩都会知道。 但人是经不起忽悠的,美国人一忽悠,说日元升值对日本打击大,怎么怎么的,很多人就迷失了方向。 于是,人民币升值这个三岁小孩都搞得清的事情,在大人们那里却久拖不决,以致贻误时机。 本来,如果央行不介入外汇交易,有顺差,会导致外币买不到东西,立即贬值,本币立即升值,这是自动自发的。 但我们的汇率机制,有央行的参与,而且僭越了民间汇率,所以反应就迟钝了。 这一迟钝,导致热钱大量涌入!两年之内,中国的外汇储备从5000亿美元暴涨到亿美元。 这其中估计有至少有8000亿美元是混进来的热钱,是假出口,不是真出口。 这些钱进来干什么呢?美国人想,中国面对巨额顺差,如果采取第一种对策,央行不再入市政策性接受美元,那美国人就不能再从中国弄走一分钱东西。 中国如果采取第二种对策,让人民币升值,美国人同样要遭受损失。 怎么办?赶紧行动,趁着中国人民币汇率还没有升值,趁着中国的央行还在政策性收购美元,赶紧,把美元换成人民币!8000亿美元热钱涌入,美国人不再害怕人民币升值了。 因为,中国两年的出口收入,都已经被他们提前换成了人民币。 升值只能管到两年以后的事情,美国人有足够的时间来开动自己的生产机器,摆脱对中国进口的依赖。 相反,美国人甚至要求人民币升值,以便他们迅速回购美元,套走中国的外汇储备。 热钱涌入,即使中国采取第一种应对办法,美国人也不那么害怕了。 即使中国的央行不再接受美元,那么已经进入到中国境内的8000亿美元,已经建了一个6万亿的人民币仓。 加上在股市和房市的斩获,这个仓可能达到10万亿人民币!占中国居民储蓄的一半!这笔由美国人控制、归美国人所有的钱,可以代替中国央行,入市接收中国出口商所得到的美元。 在这10万亿人民币耗尽之前,美国人依然不需要付出一分钱的资源,就可以完全免费接受中国所提供的顺差!等到这笔钱耗尽,美国人同样赢得了2年以上的宝贵时间,来开动自己的生产机器!而中国央行所储备的1.5万亿美元,只要美国人不卖东西,就可以完全变成废纸!主动权完全由美国控制!热钱的目的,图的就是这个一毛不拔!热钱进入,轻松化解了中国面对顺差,而可能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 只要中国的汇率制度不改革,只要中国的央行还继续入市接收美元进行储备,热钱对中国的攻击就不会停止。 因为中国拿了美元,变成储备,变成纸。 不去验证,更不去实现这些纸张的购买力。 而美国人拿了人民币,立即可以换到中国房产、股票等实体财富,并顺利转化为中国的顺差。 中国的决策者,拿到美金,还以为赚到了钱。 殊不知,人家拿了人民币,立即换成东西,你拿的美金,变成储备,是纸,铁定贬值。 五、金融组合:对废纸的进一步稀释美元进入中国,最怕的是中国拿着美元去买东西。 他们采取了两个措施:第一,把中国的外汇储备转换成美国国债;第二,忽悠中国投资公司,把外汇储备直接送给美国人去搞“金融组合投资”。 中国的外汇储备,是血汗钱。 给美国人提供商品,赚得美元;把房地产卖给美国,赚得美元;把股票卖给美国,赚得美元;把中国的银行、优质国有企业和民族品牌卖给美国,赚得美元……美国人拿走1.5万亿,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中国得到什么?也是1.5万亿,但却是700吨重的纸张!这700吨纸张的购买力本来就已经被美国人锁定,现在,还要把它送给美国人搞“金融组合投资”!货也没了,钱也没了!金融组合投资的目的在于,把中国流动性最高的美元资产,控制在美国人手中,降低对美国实物的购买力。 这样,热钱进来就安全了,永远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这样,热钱就可以持续地进来,兑换成人民币之后,再回购中国出口商所得到的美元,支持中国的顺差。 当把中国的资源全部抽干的时候,中国会积累1万亿亿美元的顺差,得到1万亿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同时,这1万亿亿美元的购买力,也会在美国印钞机的稀释下,在美国关闭出口的情况下,缩水一万亿亿倍!仅仅能买到4斤大米!中国资源耗尽,亡国灭种。 再缕一下思路:顺差——靠央行储备美元的支持,而积累——储备美元的汇率制度允许热钱无限进入,导致央行储备暴涨,导致美国人在中国境内持有巨额人民币仓,形成回购美元,支持美元价值和持续顺差的能力——为了降低中国储备对美国的风险,忽悠中投公司搞金融组合投资,降低中国美元的流动性,让热钱可以安全、持续进入,从而支持中国的制度性持续顺差——最后,中国的资源榨干了,中国的极巨额(现在已经是巨额)外汇储备突然贬值,一根鸡毛也买不到,中美关系破裂,中国政权垮台,被彻底宰杀。 中国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一样,沦为动乱、贫困、饥饿与艾滋病的天堂。 顺差、储备、金融组合,这就是美国人“用废纸换财富”的战略路线。 六、次贷危机:侵略中国所得的福利给明显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发放住房贷款,然后变成烂帐,收不回来,这就是“次贷危机”。 格林斯潘这帮人,是老狐狸,老江湖。 花旗银行,几百年历史了,金融掠夺是祖传的手艺,玩了十几代人。 他们会冒然给一些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发放住房贷款?这个事情很蹊跷。 一开始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发给他们贷款并不是冲着住房,美国人的住房问题早就稳定了,沉淀在那儿,搬不走。 以住房“抵押”贷款,目的就是为了让美国人购买免费的中国货。 所谓的“抵押”,形式而已。 中国把极其廉价的商品一船一船运往美国,让美国人享受,美国人拿着贷款就可以购买大把的中国货。 这种消费性的贷款,一开始就没想着让他们还的。 次级贷款是美国政府为享受免费的中国货而发给每一个公民的福利。 次贷危机的含义,就是美国政府给的钱花完了,这些美元都流到了中国人的手中。 怎么办呢? 搞“金融组合投资”,让中国人把得到的美元再发放给美国人,让美国人再拿着这些钱,继续购买免费的中国货!美国人不断欠债,不断花钱;中国人不断干活,又不断把赚来的钱借给美国人去花……不要以为美国人欠我们很多债,是个好事。 美国人在金融掠夺方面有着臭名昭著的信用记录。 欠少量的债好办,如果欠多了那就麻烦了,轻则政治讹诈,重则搞垮你的政权,把所有债务一笔勾销。 七、股市与房市:美国人的抽血站 股市与房市暴涨,主要是热钱支撑。 储备1.5万亿美元外汇,等于给美国人发放了10万亿人民币。 或者说,美国人以1.5万亿美元作抵押,在中国发行了10万亿人民币的钞票! 中国居民储蓄由2005年的不到10万亿猛增到20万亿,这个增量,基本上是由美国人(及其代理人)印刷持有! 美国人用这些钱抢购中国所有值钱的东西,股市、房市怎么能不暴涨? 我们现在不难理解了,中国的股市是热钱构成的,根本上不健康。 它的作用就是为热钱建仓,并成为抽取中国居民储蓄的抽血站。 请注意这么一个数字,美国热钱10万亿,占到中国居民储蓄的一半多。 即使中国全部居民储蓄都进入股市,也无法与热钱这个主力相抗衡。 把10万亿中的1%拿出来,就是1000亿,写一篇文章给你1000万,你干不干?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100家媒体全部搞定,1家媒体可以分到10个亿!10个亿拿到手里,你听不听话? 热钱的力量,完全可以控制股市的涨跌,并控制所有关于涨跌的舆论!庄家要你涨多高你就可以涨多高,要你跌多少你就得跌多少,他比神还厉害,他怎么能不赚?你是散户,你是被控制者,你怎么能不输? 把中国的居民储蓄都抽入股市,转到美国人口袋里,这是操盘者的唯一目的。 股市涨得越高,能抽取的中国居民储蓄就越多,热钱的仓就越大。 热钱的仓越大,能买的中国货就越多,能收购出口商的顺差美元就越多,能从中国抽走的资源就越多! 八、通货膨胀:美国人印刷了中国一半的货币 通货膨胀是美国人印刷钞票,抢购中国货所造成的。 挽救这场通货膨胀的唯一办法,是中国拿到这1.5万亿美元,去美国进口东西,把被美国人抢购走的东西进口回来。 可美国人早就算好了这一招。 第一,中国央行没有进口力,它储备美元的本身,就导致了储备购买力的萎缩;第二,美国人已经把值钱的东西都收好,中国拿了美元买不到东西! 即使去掉这两个限制条件,要靠进口挽回损失,也是难以想象的。 你想想,1.5万亿,还是美元,用船从美国运货,只运出来,不运过去,让你免费运三年!需要多大的力量?这可能吗! 美国人就是算好了这些,才拼命往中国输入热钱的! 如果不改革汇率制度,那么两年以后,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达到12万亿美元,导致居民储蓄暴涨到100万亿,而其中90万亿归美国人及其代理人持有!股市这个抽血机则会冲到点! 在新增货币的刺激下,实体财富的存量会略有增加,但起决定作用的资源总量,如石油、煤、钢铁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总储量,不仅不会有丝毫增加,而且会急剧消耗!在通货膨胀率达到1000%的情况下,美国人通过持有这些通货的90%,就能够占有到中国90%的资源。 造成中国这次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顺差,是这次物价上涨的直接原因。 央行印票子,收购出口商的美元进行储备,出口商拿到了票子,把货物却给了外国人,而向外国人进口货物的这个债权,却由央行储备持有!但央行却没有进口能力!于是导致了顺差!票子发给了出口商,实物出口给了外国人,进口补给又卡在央行不能实现,当然导致物价上涨。 第二,热钱,是物价上涨的第二个原因。 储备美元并放松资本管制,让热钱得以大量输入,美国人用人民币通货抢购中国的商品,导致物价上涨。 而中国拿到美元通货,却变成了储备,变成纸,变成“金融组合”,根本无法进口。 通货增加,实物没有增加,物价当然上涨。 第三,美国减息,我们加息,这个利息差,让热钱进入稳赚不赔。 所以加息不仅没有抑制通胀,反而恰恰促进了热钱进入,加剧了通胀。 顺差与热钱,都是美国人在中国发行货币,运走东西。 顺差是已经运走了的东西,热钱是采购到了美国人手中尚未运走的东西。 这两项加起来,美国人足足印刷了1.5万亿美元,十多万亿人民币!占整个居民储蓄的一半多!为什么物价上涨?为什么老百姓日子难过? 因为,美国人动了我们的财富!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是一个硬币的两个反面,但不是同一回事。 通货膨胀是掠夺,物价上涨是反掠夺。 通货膨胀的操作者,是印钞人;物价上涨的操作者,是买卖人。 印钞人是受益者,买卖人是受害者。 九、用储备换石油 07年9月29日中国投资公司成立,我向胡锦涛主席写了一封信,说巨额外汇储备,是我们上当的结果。 美国人既然让你上当了,绝对不可能把资源还给你,所以“金融组合投资”在理论上就行不通。 要解套,唯一的方法,是“用储备换石油”。 中国积累顺差,把资源都献给美国人,变成钞票,是上了大当,倒了血霉!现在唯一的挽救方法,就是用这些钞票换回石油这样的“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的,一律不要。 我接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的时候,他说,资源不重要,因为有资源的国家,经济成就都不好。 诺斯先生也许没有想到,我就是一个资源学家。 在资源学家的眼里,经济系统只不过资源环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经济学不过是物理学的分支。 他糊弄我,差远了。 07年10月17日,我接到电话,说我给胡主席的信被批示给了中投公司。 之后的一个多月内,石油价格猛涨。 面对飙升的油价,美国人慌了。 出于对中国“用储备换石油”的恐惧,热钱拼命撤退。 房市瞬间崩塌。 一万六的房价,转眼跌至五千。 股市崩塌。 瞬间跌落1000点,仓位急剧收缩。 热钱迅速退出,转向银行,准备撤退。 股市崩溃,房市崩溃,美国人虽有斩获,但肯定不是获利最大。 美元在7.6的汇率跑进来,7.1跑出去,获利0.5。 但如果搞“金融组合投资”,等于中国将得到的美元直接烧掉。 而已经进来的美元(纸张)将全部转变成美国人的实体财富被出口运走,获利7.6,与热钱撤退仅获利0.5相比,多出14倍!显然,如果不换石油而搞金融组合,那热钱本来是可以慢慢坐下来,慢慢享用中国资源的。 人民币升值,让热钱获利以后撤退,是无奈之举。 热钱不是省油的灯,如果不让他们获利,更麻烦。 十、中国价值观 中国进口石油,惹了很多麻烦。 美国人把轰炸机开到了中国家门口,航母要求停靠香港,台湾局势也变得异常敏感。 这些政治讹诈的雕虫小技都被他们使了出来。 中国9000亿美元买了美国国债,美国人时时刻刻都在找借口想赖掉这笔钱。 面对讹诈,中国需要忍,不能翻脸,但也不能完全任人摆布。 美国人用废纸换财富,有三个关键的环节: 第一,顺差。 美国人一开始就是为了顺差,后来热钱进入,房市、股市升温,也还是为了顺差! 第二,储备。 是因为中国储备美元,才导致了顺差;也是因为储备,才接受了热钱的进入;为了持续储备,需要降低储备对美国的购买力和流动性,才有了“购买美国国债”和“金融组合投资”! 储备,导致通货发放;顺差,导致货物流失;通货发放与货物流失之后,导致“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才产生物价上涨! 第三,美元贬值。 只要中国积累储备和顺差,美国人通过举手之劳,关闭出口,就可以让美元贬值变水,让中国的顺差变成白干!然后在美元贬值到极低的情况下,巧取豪夺回收美元,完成“用废纸换财富”的决定性飞跃。 要扭转危局,有三项决定性措施: 第一,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将汇率浮动区间扩大100倍,买进美元3-5,卖出美元8-10。 央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不再入市政策性收购美元,已经收购的也不吐出。 外汇交易让进出口商直接对接,汇率也由他们自己决定。 这样顺差受阻,热钱亦无法再输入。 第二,对于已经进入到中国境内的热钱,可以通过关闭资源型出口,让其变得无利可图,在所持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忍痛从央行撤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不制造”,这是抵御美国侵略的致命要点! 因为,美国进入到中国的10万亿人民币热钱,控制的都是生产性领域,可以不断增殖,不断吮吸中国人的血汗,这笔钱耗尽,可能不是2年,而是20年!如果不关闭出口,20年内美国人不需要付出任何资源,就可以用印钞机不断从中国获得无偿的资源供应!不逼退他们,怎么行? 如果认为关闭出口会造成经济危机,那么中国需要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来矫正畸形的出口结构,以捍卫国家资源,避免毁灭。 第三,对于已经锁定的美元,全部交给中投公司进口石油。 中投公司只能进口石油,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要。 如果把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都用来补贴进口石油,那么,不管国际石油价格如何上涨,中国的石油价格都可以不涨价,从而抵消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为了避免冲突,中国应该努力向美国输出“中国价值观”,这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哪怕饿死,也不去偷去抢。 美国人自己的资源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走下坡路那是天意。 侵略和掠夺,太危险,核武器时代,一不小心擦枪走火,就是全人类毁灭,这不好玩。 改变生活方式,降低资源消耗,才是中美两国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
基金定投选什么类型的基金
基金定投适合选择波动较小且长期收益稳定的基金类型。
基金定投是一种长期投资策略,投资者通过定期定额投资来分散风险并获取稳定的收益。 在选择基金类型时,应该考虑那些波动较小、长期表现稳定的基金。 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是定投的首选之一。 虽然股票市场存在波动,但长期来看,优质股票基金的收益表现相对稳定,有助于实现资产的增值。 通过定投,投资者可以分摊投资成本,降低单一交易的风险。
2. 债券型基金:债券型基金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稳定。 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来说,债券型基金定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它们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和回报。
3. 混合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结合了股票和债券的投资,能够在股市和债市之间灵活调整资产配置。 这种基金的风险相对较低,且长期收益相对稳定,适合定投。
4. 指数型基金:指数型基金表现与市场大盘相近,长期增长趋势较为稳定。 通过定投指数型基金,投资者可以较为稳健地获取市场平均收益。
定投策略的关键在于长期持有和定期投资,因此选择的基金类型应具备长期稳定增长的特点。 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来选择适合的基金类型。 同时,定期评估投资组合的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投资策略的有效性。
最后提醒投资者,基金市场存在风险,投资需谨慎。 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
标签: 给您的投资组合足够的时间来增长和度过经济低迷期 股票市场存在波动 因此长期投资至关重要 长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