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市场:各国政府和央行可以干预市场以稳定股价,防止进一步下跌。

admin 2 0

当股市出现大幅波动时,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采取干预措施来稳定市场,防止进一步下跌。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稳定市场方法:

干预措施

1. 直接买入证券

央行可以直接买入政府债券、股票和其他证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从而提振市场情绪。这种措施可以通过增加对这些证券的需求来提高其价格,从而稳定市场。

2. 货币政策

央行可以通过降息或量化宽松(QE)等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提振投资信心,从而稳定市场。降息可以降低企业和消费者的借贷成本,增加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QE则可以通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来降低利率,从而达到同样的效果。

3. 财政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或减税等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从而稳定市场。增加公共支出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减税则可以通过增加消费者和企业可支配收入来提振消费和投资,从而达到同样的效果。

其他措施

除了直接干预措施外,各国政府和央行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稳定市场:

1. 监管

通过加强监管来保护投资者,可以减少市场波动。例如,增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提高对操纵市场的惩罚措施,可以增强投资者信心,从而稳定市场。

2. 信心重建

政府和央行可以通过向公众传达积极信息,例如强调经济基本面的强劲,来重建市场信心。这有助于稳定投资者情绪,防止恐慌性抛售。

3. 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的股市相互关联。因此,国际合作对于稳定全球金融市场至关重要。例如,G20成员国可以通过协调货币和财政政策来避免国际金融危机。

案例

历史上,各国政府和央行采取了许多成功稳定市场的案例。例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直接买入股票,向银行注资,从而稳定了国内股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实施了量化宽松措施,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从而稳定了美国股市。

结论

各国政府和央行可以通过干预措施和采取其他稳定市场措施,以防止股价大幅下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这些措施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局限性,需要谨慎使用。

何如根据GDP现价值计算以某一年为基准的可比较值?

影响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一般因素很多。 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分为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大类。 而经济因素又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因素、微观经济因素和股票市场因素三个方面。 下面分别就这些因素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行概略分析.1.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一方面通过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从而间接影响股票的获利能力以及资本的保值增值能力,并最终影响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对未来的心理预期,从而间接影响居民的投资欲望,并最终影响股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因此,宏观经济因素对股票价格波动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经济景气。 经济景气往往表现为周期性循环,即存在一定的经济周期,也就是说经济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出现。 在正常状态下,股票市场价格是与经济景气正比例变动,并领先于经济景气的。 这样,在经济收缩、复苏、繁荣和衰退的四个阶段,股市也随经济景气呈周期性波动。 在经济景气处于复苏阶段时,投资者预见到经济将走向繁荣,上市公司未来收益能力将大大提高,因此争相购入股票,从而促使股价大幅上升;在经济景气开始下滑时,投资者预见到经济将走向衰退,上市公司未来收益能力将大大降低,因此争相抛售股票,从而促使股价大幅下跌。 因此经济景气是影响股票价格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影响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改变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影响到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 因此,通货膨胀对股价的影响也是复杂的,但总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货膨胀影响经济景气,而股价随着经济景气的变动有不同的表现。 二是通货膨胀导致居民产生资产保值心理,从而争相购买股票,促使股价上升。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按照其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方向,可以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贷款规模控制、公开市场业务、汇率等。 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运用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促进经济健康、稳定运行。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也正是通过货币供应量体现出来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并同生产流通相适应时,将促使经济景气高涨,此时上市公司生产规模扩大、销售收入增加、收益能力显著提高,股票价格也必然随之上涨;当经济发展出现异常现象,通货膨胀隐约可见时,为防止经济恶化,维持经济正常发展,中央银行开始收紧银根,通过发行国债、调整利率等手段减少货币供应量,导致市场购买力减弱,从而影响股价攀升。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按照其对经济运行的作用、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主要有国家预算、税收以及国债等.提高国家预算将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提高相关行业的收益状况,促进股价上涨。 股票交易印花税的调整,将直接刺激或抑制股市的发展;减税将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股市的资金供应量,同时又增加企业利润,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将促使股票价格上涨。 2.微观经济因素微观经济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主要指的是企业自身状况对股价的影响。 微观经济因素是股票价格变化的内在因素,这些因素对股票价格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微观经济因素分析也是股票基本面分析的主要内容。 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微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公司所属行业。 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对股价波动有较大的影响。 各种行业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典型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一个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获利能力存在显著差别:初创期盈利能力较低,经营的风险较大,行业内上市公司的股价较低;扩张期盈利能力迅速提高,上市公司的股价水平迅速上升;成熟期盈利能力比较稳定,上市公司的股价也相对平稳;衰退期盈利能力急速下降,上市公司的股价也随之下跌.公司经营状况.公司经营状况与股票价格息息相关。 公司的经营状况好,则股价上涨;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则股价下跌。 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主要因素有:净资产,净资产是公司股票的实际价值,因此它与股票价格正相关;营业收入,营业收入特别是主营收入增加,表明公司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因此股价也应同步上涨;盈利水平,盈利水平增加,表明公司的经营成果显著,因此股价也应上涨;股利政策,股利政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营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期,若股利政策得到大多数股东的认同,则股价将上涨。 公司竞争能力.公司竞争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企业发展前景好坏。 竞争能力越强的公司,不仅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收益,而且有更强的能力抵御行业中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因此其股价水平也应相对较高。 股本变动.股本变动包括增发新股、配股和股本分拆。 相对而言,增发新股和配股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要求较高,而增配股将增强公司的资金实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股票价格会上涨。 3.股票市场因素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交易和流通的场所,是股票价格发现的场所,因此市场的供求、总体价格波动、市场操纵、市场心理因素等都会引起股价的波动。 市场供求。 对于新兴市场,股价主要由股市本身的供求决定,即由股票市场上的股票总量和资金总量决定。 在股票供给一定的情况下,股市的资金总量在价格形成中起主导作用,两者之间一般呈正相关关系。 市场总体价格波动.市场总体价格波动对特定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指股票价格与股市整体行情的相关关系。 一般而言在新兴市场上,股市价格波动的特点是齐涨齐跌,个股之间的风险差异小,市场的总体风险占主导地位。 市场操纵。 在股票市场上,人为操纵股价是一种难以避免和杜绝的投机行为,新兴市场上人为操纵的现象更为普遍。 市场操纵者一般是实力雄厚的大机构,他们单独或联合上市公司,通过控制个股涨跌方向和程度,使股价过高或过低,从中获得额外收益。 市场心理预期。 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是买卖股票的重要因素。 众多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交互影响形成市场心理预期,从而对股价的走势产生较强影响。 4.非经济因素影响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非经济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灾害、战争以及政治局势变动等。 这些事件影响股票市场的共同特征是:间接性,非经济因素一般不会直接对股票市场产生冲击,而是通过直接影响人们对一国经济的预期,由此间接影响对股票市场的预期,并造成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暂时性,非经济因素都是突发性的,通常不会对经济发展构成实质性的冲击,因此影响的持续时间较短;普遍性,非经济因素将引起整个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而不是单纯地只影响某支股票的价格,因此影响具有普遍性。 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特殊因素我国股票市场起步相对较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不成熟性,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上对股价波动产生影响的除了一般性因素以外,还有一些特殊性的因素。 正是在一般性和特殊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才表现出相对较强的波动性。 这些特殊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规模因素我国股市自1990年创立以来发展比较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与西方国家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股市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规模仍然较小。 股市规模偏小的首要问题就是股市的稳定性差,价格波动性较大。 对于非成熟市场,股市的干扰主要来自于资金净流入量(代表买方需求)与流通股本数(代表卖方供应)的变化.从整体上看,当资金净流入量增加而流通股本数不变时,股市市值将上升;当流通股本数增加而资金净流入量不变时,股市市值将下跌。 从微观(个股)来看,当资金流入量增加时,股价将上升;当资金流入量减少时,股价将下跌。 因此从理论上说,股市整体的规模越大,其稳定性越好,价格波动越小;个股的市值规模越大,其稳定性也越好,价格波动也越小。 我国股票市场上出现的多次暴涨暴跌,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资金与流通股本之间的供求严重失衡导致的.这时股票的价格高低主要取决于追逐股票的资金量的多少,与股票的内在价值基本不相关。 2.股权结构因素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中国股票市场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达到双重目标:一是为国企脱困和发展募集资本;二是继续掌握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以保障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因此,中国股票市场上从设立之初就一直存在着特有的双轨制问题—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问题:同是A股股票被分为国家股、发起人法人股、社会法人股、内部职工股与社会公众股。 其中只有社会公众股才能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形成所谓流通股。 而流通股在上市公司总股份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总体而言流通股市值仅占股票市场总市值的1/3左右.双轨制的直接表现是非流通股一般以资产平价认购,而流通股则以现金溢价购买,流通股高溢价认购部分的价值就是获得了流通权。 双轨制的直接后果便是导致了中国股票市场的高市盈率,即中国股票市场价格的相对高企。 更为严重的是,双轨制造成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持有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 由于非流通股持有者的利益不能直接体现在股价上,所以他们对股价的上升与下降通常采取明显的投机态度—利用他们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操纵股价按其意愿波动,以获得额外收益。 3.运行机制因素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运行机制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交易机制缺乏对称性。 根据《证券法》,沪深市场的股票只能采取现货方式交易,禁止买空卖空行为,因此我国股票市场是仅能做多、不能做空的“单边市”。 由于没有做空机制,也没有股指期货等套期保值工具,因此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只有靠做多或者说推动股价上涨来赚钱。 同时我国股市还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为操纵的迹象十分明显,在“单边市”下操纵的结果只能是把股价向上推升。 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造成市场上股票价格的虚高.第二方面,管理层当初设立股市时将其功能定位为“为国企解困服务”,从而造成市场准入机制的重大缺陷.上市公司的额度管理和审批制度又进一步强化了企业上市过程的非市场行为,使上市资格成为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 虽然一些上市公司业绩不佳,但由于其上市的“壳资源”的珍贵,使其股价居高不下,即使连续出现二、三年亏损被带上ST, PT的帽子,依然未被清理退市。 退市制度无法正常实施的结果是大量垃圾股票充斥市场,其较高的股价客观上夸大了市场整体的市盈率,助长了市场的投机行为,证券市场也不能有效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4.政策性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在我国,政策对股市涨跌的影响始终排在各因素之首,因此学术界和投资者将中国股市形象地称为“政策市”。 从政府职能来讲,干预市场是其职能之一,这无可非议。 但中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干预是建立在干预人是市场的最大股东和作为国有企业证券公司大股东的前提下,这种既是所有者又是监管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肯定会影响政策、法规的稳定性和公平公正性.“政策市”助长了股市中的投机行为一一一旦有利好的政策信息披露,投资者将争先恐后地买入股票,短期内就将指数推高,致使股市泡沫迅速膨胀。 “政策市”也为庄家操纵股市提供了便利,他们往往通过发布虚假的所谓“内幕消息”,将股价拉高出货,牟取暴利。 从本质上看,只要股市为政府圈钱(为国有企业脱困、为社保基金筹资、为财政增加税收)的重要功能没有改变,那么管理部门就需要股市有一定程度的泡沫,政策也必将导致一定程度的泡沫。 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都有哪些?在自由竞价的股票市场中,股价不断变动。 引起股价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 但是在供求关系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除了股份公司自身经营状况的好坏以外,任何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因素的变动都会都会影响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股价的涨跌。 影响股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公司经营状况公司的经营状况好坏,与股价密切相关。 公司经状况的好坏,主要有以下方面:1、公司资产净值资产净值又称净资产是公司的现有的实际资产,是总资产减去总负债的净值。 净资产值是全体股东的权益,也是决定股价的重要基准。 当公司净值增加时股价上涨,反之股价下跌。 2、盈利水平公司的盈利与否是影响股价的基本以素质之一。 但是在二级市场,股价的涨跌并不是和盈利的变化同时发生的,通常,股价的变化先于盈利的变化,其变化幅度也大于盈利的变化幅度。 3、公司的派息政策股份公司的派息政策直接影响股价。 股息与股价成正比,通常,股息高,股价涨;股息低,股价跌。 股息来自公司的税后净利。 投资股票的目的除了在二级市场上赚取差价外,还有一重要目的就是领取股息,因此,每年在公司公布分配方案到除息除权后是股价波动最大的阶段。 4、股票分割股票分割又称拆股、拆细,是将一股股票均等地拆成若干股。 股票分割一般在年度决算月份进行,通常会刺激股价上升。 这种分割的好处是投资者持有的股数增加了。 5、增资和减资增资是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增加资本额而发行新股。 在没有产生相应效益前将减少每股利润,会促成股价下跌。 而减资多半是经营不善亏损严重,所以股价会大幅下跌。 6、销售收入如果一个公司的销售增加,说明公司销售能力增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使利润增加股价也随之上涨。 但销售增加并不意味着利润也增加,还要分析成本、费用和负债情况。 7、原材料供应及价格变化原材料是公司成本的重要项目,原材料的供应及价格成本变化一定会影响股价的变化,特别是稀缺资源或是依赖外国进口的原材料的公司,其原材料供应价格对股价的影响更大。 8、主要经营者更替公司主要经营者的更换会改变公司的经营方针、管理水平、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这种更换管理者,市场很敏感,也会对股价造成影响。 9、公司改组和合并公司改组和合并的情况很复杂,有的是正常的改组合并,是为了增强竞争能力,但也有的是为了消灭竞争对手,为了控股,为了操纵市场而进行的恶意兼并,这种所谓的改组合并会对股价引起较大的波动。 10、意外灾害由于发生不可预料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不幸事件,给公司带来重大财产损失而又得不到相应赔偿,股价会下跌。 二、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水平和状况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而且波及面广、干扰程度深作用机制复杂和股价波动幅度较大。 主要有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循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市场利率、通货膨胀、汇率变化、国际收支状况等等诸多综合因素都会对股价造成上涨或下跌影响。 三、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股价的影响很大,往往很难预料,主要有:战争、政权更迭、国家重大经济政策调整。 四、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主要是投资者的盲从跟风,忽视一些潜在的不利因素,而且在二级市场中会有意无意夸大道听途说的有利因素,脱离上市公司的实际业绩的操作抛卖股票,从而引起股价的波动。 五、稳定市场的政策与制度安排主要是指证券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以平抑股价过度波动、投机、或严重违法行为。 六、人为操纵因素人为操纵往往往会引起股价短期的剧烈波动。 这种人为操纵会影响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违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旦查明,操纵者会受到行政处罚或法律制裁。

列举世界各国针对金融危机所做的各项应对措施(列举三个行业的情况)

韩国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本报驻首尔记者顾金俊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致使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韩国政府为了稳定市场心理,采取了多项救市措施。 10月19日,韩国政府宣布,在征得国会同意后,将向韩国国内商业银行提供总额达1000亿美元的外汇贷款支付担保,此举意在缓解外国投资者的担心,保障韩国银行在国外的融资渠道。 为缓解市场美元紧缺状况,政府还通过多种渠道向市场提供了300亿美元的援助,以扩充外汇市场的流动性。 同时,为了稳定股票市场,韩国政府制订了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对股票或基金的长期持有者将给予分红免税的优惠。 韩国政府还积极谋求扩大国际金融共助体系。 在亚洲,积极参与在《清迈协议》框架下筹建800亿美元共同外汇储备基金的行动,并通过中日韩三国财长会晤机制积极谋求扩大双边货币互换规模;在美国,经过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磋商,最终达成了韩美外汇互换协议。 根据该协议,作为临时性的货币互换安排,韩国央行在明年4月30日前可以韩元做抵押,从美国获得300亿美元的货币供应。 以上应对措施公布之后,韩国金融市场渐趋稳定,外汇市场波动幅度减小,美元对韩元汇率基本稳定在1:1300左右。 股市人气也有所回升,首尔综合股指已恢复到1000点以上。 尽管如此,此间市场人士大多仍持小心观望态度,原因是应急措施虽已初步见效,但市场是否能真正稳定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变化。 进入11月以来,实体经济的消息不断传出:受出口和内需双双下降的影响,汽车行业冷风习习。 韩国第二大巴士制造公司————“大宇巴士”决定裁员30%,冻结现有工资水平;“通用大宇”汽车公司决定,从12月22日到明年1月4日下属3个工厂全部停产。 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建筑行业面临严峻考验。 11月12日,韩国建筑行业的中坚企业————“新成建设”公司由于流动性不足无法自救而申请法院托管,在建筑业界引起震动。 据悉,今年以来,出现流动性危机的韩国建筑企业已近300家,未售出的公寓房已超过15万套。 据韩国统计厅最新统计,今年10月份,韩国新增就业人数9.7万,比去年同期仅增长了0.4%,这是2005年2月以来的最低增幅。 其中制造业、零售行业和建筑业还出现了负增长。 鉴于国内国外的严峻形势,韩国总统李明博明确表示,未来一至两年内要靠扩大内需来克服危机。 为了发展内需市场,增加就业,韩国政府决定进行紧急财政投资,其中包括11万亿韩元的公共支出,主要用于扩大就业、支援中产及平民阶层、扩充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将调整税收政策,实施总额达3万亿韩元的减税支援。 为配合韩国政府倡导的扩大内需方案,韩国大企业也加强协调,准备采取行动。 11月12日,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召集12家大企业负责人开会,会上就“尽量减少国外投资,扩大国内原材料的购买比例”等内容达成一致。 扩大内需固然重要,但出口仍然是韩国经济的生命线。 尽管国际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韩政府仍把明年的出口目标提高到5000亿美元,并要实现贸易收支的顺差。 为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对进出口企业采取了多种支援措施。 针对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韩国央行和财政部将分别提供100亿美元和60亿美元的贷款援助。 同时政府还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和大企业以“共生”理念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尽管韩国政府和业界都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但由于尚无法对整体影响做出准确评估,所以政策效果也还无法预料。 此间专家和业内人士均称,也许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能得出结论。 埃及多管齐下应对金融危机本报驻开罗记者朱国才正在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埃及经济形成了巨大挑战,并已对一些实体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 埃及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奥拉斯科姆电信(ORASCOM TELECOM)的股票上个月在埃及股市经历了近22个月以来最大的一次下跌,单日下跌幅度达8.18%,造成该公司今年股价58%的损失。 同样,这次金融危机对埃及的金融与银行部门、证券市场和经济增长率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据埃及总理纳齐夫不久前在一次会议上透露,受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埃及的经济增长率将由去年的7.1%降至今年的6%左右。 另外,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在可预见的将来还可能对埃及的支柱产业———旅游、苏伊士运河以及出口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为了防止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埃及经济的进一步破坏,埃及政府制定了一套以保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的应对机制,同时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保持投资增长率,扩大就业,维持人民群众现有生活水平。 此次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埃及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具体应对措施。 第一是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生产和出口商,帮助出口商开拓新的市场。 政府为出口商提供保险,提高其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同时政府还准备加大对出口商品的补贴,减少出口商需支付的各种费用,减少运输成本,支持出口商更多地参与国际商展活动,特别是鼓励开拓新的出口市场。 第二是进一步扩大对全国基础设施的投资,特别是对上埃及的基础设施投资。 埃及政府将着力吸引更多的外商参与埃及交通运输部门的中长期投资项目,其中包括对埃及港口和道路的投资。 此外,政府还计划通过激活建筑市场来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第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埃及资本市场的管理,完善证券市场。 埃及资本市场管理局已决定修改证券市场有关上市公司的法规,加强上市公司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 第四是稳定能源市场,支持工业发展。 在上个月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埃及投资部长穆希丁指出,政府将采取措施使投资者有更多机会获得投资项目所需土地,并对工业项目所需的能源价格保持稳定,保证这些项目使用的能源不涨价。 第五是为了防止国际金融危机对埃及旅游业产生不利影响,埃及政府计划开拓新的旅游市场,争取更多的游客到埃及旅游。 第六是维持国内物价稳定。 目前埃及政府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加强物价管理,防止哄抬物价的现象发生。 第七是埃及中央银行承诺并保证每位公民在国内银行存款的绝对安全。 目前,埃及的外汇储备已达350亿美元,财政状况良好,外汇汇率稳定,政府的目标是使财政赤字维持在占GDP6.6%的水平,并保持埃镑对美元汇率的稳定。 沙特实施谨慎稳健的投资政策本报驻利雅得记者黄建纲在全球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评级中,沙特阿拉伯被评为第四级,是受冲击最小的国家之一。 这得益于沙特实行了稳健、谨慎的海外投资政策和较严格的金融管理措施。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也对沙特的股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以后,沙特股市在震荡中下挫,股市达到最低点时,沙特股市的市值损失了52%。 此间经济分析家认为,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外资快速从沙特股市和银行撤出,再加上油价猛烈下滑,股民担心政府购买美国债券会遭受损失,在恐慌心理因素的影响下,股市一度下滑。 但随着政府采取稳定股市的措施和沙特各大公司公布第三季度的经营报告,上市公司虽然盈利有所缩水,但仍保持盈利状态,使得股市慢慢趋于平稳。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沙特货币管理署将银行隔夜拆借利率降到了6.63%,银行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10%。 为了保证银行有充裕的流动资金,货币管理署采取了向银行注资的措施,分别向本国商业银行以美元和里亚尔两种货币注资,总金额为32亿美元和76亿里亚尔。 10月25日沙特王室公布阿卜杜拉国王的指令,政府向沙特“信贷和储蓄银行”注资100亿里亚尔。 政府的这项注资使该银行得以拿出80亿里亚尔,对拖欠还款者重新安排还款期限,并在4周内向18万提出贷款申请的居民提供了贷款,占贷款需求的80%,从而稳定了低收入家庭的情绪,保障了社会的安定。 今年9月份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滑,使沙特的石油收入大幅减少,然而沙特2008年财政预算中的石油收入是按照每桶45美元计算的,因此石油价格只要在每桶45美元以上,沙特政府的预算就不会出现赤字。 此间经济界人士认为,如果石油价格保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上,沙特绝大部分的经济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石油化工企业是沙特另一个支柱产业,所受国际石化产品价格下跌影响有限。 目前国际石化产品平均价格已经下滑了20%,而对沙特石化企业来说,由于原料成本低,即使国际石化产品价格降下50%,沙特的石化企业也不会出现亏损,其影响只是企业产品收入有所减少而已。 由于世界经济衰退,粮食和工业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减轻了沙特通货膨胀的压力。 沙特的工业产品、农产品、日用产品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目前沙特市场的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都下滑了20%—30%,小麦、大米等食品价格也在下跌。 前一阶段由于建材价格上涨过高而停建的一些小型建设项目现在也都陆续开工,从而加大了市场的需求。 俄罗斯多项措施积极应对本报驻莫斯科记者李垂发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俄罗斯经济也受到了消极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布的报告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将导致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预计2008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只有7%,2009年将仅增长5.5%,这将大大低于俄罗斯官方今年初提出的经济快速增长目标。 为了应对日益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消极影响,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俄罗斯政府近日宣布,为了全力保证银行储户资金不受损失,俄罗斯央行向各大商业银行提供了3877.27亿卢布的贷款。 这一措施对消除民众的恐慌心理,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俄罗斯还成立了应对金融危机、稳定金融市场的专门机构。 10月20日梅德韦杰夫总统下令成立直属于总统的金融市场发展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研究金融市场问题,并向总统提交有关维护投资者利益和应对金融市场危机的政策建议等。 为保障食品供应,防止投机行为,还成立了农业领域反危机工作组。 为了扶持房地产业,俄政府动用国家资金从市场上购买一批房屋,用于落实社会福利房计划。 俄总理普京10月20日提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补充计划。 这一补充计划包括从今年联邦预算中划拨2000亿卢布(约合77亿美元)注入国有储蓄保险公司,以确保本国银行稳定运行;将原定于明年从预算收入中划拨的1750亿卢布(约合67亿美元)提前至今年划拨,以支持本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 此外,这一补充计划还涉及修改税收法律法规的内容,其中包括贷款债务可延长至20年分期偿还,有价证券和投资基金股份买卖的收入可免税等。 俄罗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另一重大措施是努力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保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同时,俄罗斯也把战略目光转向实体经济,并对陷入信贷困境的中小企业和农业加大扶持力度。 俄罗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表示,俄政府将动用1750亿卢布的国家福利基金,用来收购俄主导型大公司的股票。 据悉,这些资金将通过对外经济银行投资具有较高评级的股票、债券和有价证券。 俄罗斯总理普京也表示,俄政府将采取新的措施,以支持银行业和实体经济,并于11月7日批准了改善本国金融和经济形势的行动计划。 主要举措包括: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破产机制,制定军人住房的国家保障机制,对大型农业项目提供必要贷款支持,国家采购优先考虑本国商品,对执行政府订单的企业在贷款时提供国家担保,在军工企业还贷时给予政府补贴,在联邦预算资金上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刺激就业并提高失业补贴额度等。 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官员透露,俄罗斯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进程,计划在未来6年内投入6200亿美元,提前启动一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增强国内经济需求。

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之间的联系

证券投资领域中,宏观经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投资对象要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深刻影响,而且证券业本身的生存、发展和繁荣也与宏观经济因素息息相关。 国民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当中,有着门类齐全的不同部门;各部门中又有干差万别的不同行业;各行业中更有成千上万的不同企业。 这些众多的企业、行业和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它们相互影响,互相制约。 企业的强弱受行业的影响,行业的盛衰受部门的制约,部门是否兴旺又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但在不同的经济气候之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受到不同的影响,生产经营的后果也会有显著的不同,这就要求企业适时地进行调整。 比如当国民经济处在繁荣或衰退的不同阶段时,影响国民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各种关键因素的变量,如利率和物价等,也会出现上下波动,企业若不能适时地作出反应,必定会受到严重影6向,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 商品经济发展到现在,金融活动早已与生产经营活动密不可分,并且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金融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投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不仅要受国民经济基本单位的影响,更要受宏观经济形势的直接制约。 因此,宏观经济分析无论是对投资者、投资对象,还是对证券业本身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证券投资的理论和实践来看,证券投资分析也总是从宏观经济分析开始的。 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1)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分析可以通过一系列经济指标的计算、分析和对比来进行。 经济指标是反映经济活动结果的一系列数据和比例关系。 这类指标可以对将来的经济状况提供预示性的信息。 从实践来看,通过先行指标对国民经济的肩峰和低谷进行计算和预测,得出结论的时间可以比实际高峰和低谷的出现时间提前半年。 施行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指数等。 二是同步指标。 通过这类指标算出的国民经济转折点大远挪匆行动的抛时间同时发生。 也就是说这些指标反映的是国民经济正在发生的情况,并不预示将来的变动。 同步指标主要包括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等。 三是滞后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出的国民经济的转折点一般要比实际经济活动晚半年。 滞后指标主要有银行短期商业贷款利率、工商业末还贷款等。 此外,还有国内外在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经常使用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五个有密切联系的主要综合指标来反映和分析国民经济的主要面貌,如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增长状况、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在部门与行业间的分配情况等。 经济指标有许多个。 要进行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主要要选取那些能从各方面综合反映国民经济的丰本面貌,并能与证券投资活动有机结合的指标。 (2)计量经济模型。 所谓计量经济模型,就是表示经济现象及其主要因素之间数量关系的方程式。 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大属于相关或函数关系,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进行运算,就可以探寻经济变量间的平衡关系,分析影响平衡的各种因素。 计量经济模型主要有经济变量、参数以及随机误差三大要素。 经济变量是反映经济变动情况的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而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则可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两种。 内生变量是指由模型本身加以说明的变量,它们是模型方程式中的来知数,其数值可由方程式求解获得;外生变量则是指不能由模型本身加以说—8j的量,它们是方程式中的已知数,其数值不是由模型本身的方程式算得,而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产生。 计量经济模型的第二大要素是参数。 参数是用以求出其他变量的常数。 参数一般反映出事物之间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 在分析某种自变量的变动引起因变量的数值变化时,通常假定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这种不变的白变量就是所说的参数。 计量经济模型的第二个要素是随机误差。 这是指那些很难预知的随机产生的差错,以及经济资料在统计、整理和综合过程中所出现的差错。 可正可负,或大或小,最终正负误差可以抵消,因而通常忽略不计。 为证券投资而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主要应运用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所谓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是指在宏观总量水平上把握和反映经济运动的较全面的动态特征,研究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并可用于宏观经济结构分析、政策模拟、决策研究以及发展预测等功能的计量经济模型。 在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时,除了要充分发挥模型的独特优势,挖掘其潜力为我所用之外,还要注意模型的潜在变量被忽略、变量的滞后长度难确定以及引入非经济方面的变量过多等问题,以充分发挥这一分析方法的优越性。 (3)概率预测。 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称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概率论则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的学科。 目前,越来越多的概率论方法被运用于经济、金融和管理科学,概率论成为它们的有力工具。 概率论方法也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找到了用武之地。 比如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预测时,就要给出以一定的概率处于一个区间的随机量。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引入概率论的方法进行预测,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初期即已开始,但到二战后才开始蓬勃发展。 这主要是由于政府调节经济、制定改革措施的迫切需要。 各种宏观经济预测实践都是政府制定财政、货币、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例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就要根据概率预测制定货币供应量目标。 概率预测的重要性是由客观经济环境和该方法自身的功能决定的。 要了解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必须掌握它的过去,进而预计其末来。 比如要进行证券投资,就要先熟知整个经济及其组成部门的过去、现状和未来。 虽说国民经济的领域广阔、关系错综复杂,但从时间序列上看,却有必然的前后继承关系。 只要掌握了经济现象的过去变动情况,就可以依此为依据,加入可能出现的新因素适当调整,就可以预计事物的将来。 过去的经济活动都反映在大量的统计数字和资料上,根据这些数据,运用概率预测方法,就可以推算出以后若干时期各种相关的经济变量状况。 概率预测方法运用得比较多也比较成功的是对宏观经济的短期预测。 宏观经济短期预测是指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负货膨胀率、失业率、利息率、个人收入、个人消费、企业投资、企业利润及对外贸易差额等指标的下一时期水平或变动率的预测,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前三项指标的预测。 西方各国实践这一预测的公司机构很多,他们使用自己制定的预测技术或构造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行预测并定期公布预测数值,预测时限通常为一年或一年半,概率预测实质上是根据过去和现在推想未来。 广泛搜集经济领域的历史和现时的资料是开展经济预测的基本条件,善于处理和运用资料又是概率预测取得效果的必要手段。 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界普遍开展了经济预测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果。 要使经济预测具有科学性,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靠、及时的资料;精密、捷便的计算技术;还需要根据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相关变量1.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在一国领土范围内所产生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统计时,要将国内生产而输出国外的包括进去,在国外产生而在本国消耗的则不计算在内。 区分国内产生和国外产生一般以“常任居民”为标准,只有常任居民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所得到的收入才计算在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内。 常任居民是指:(1)居住在本国的公民;(2)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3)长期居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居民。 因此,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值。 也就是在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后的社会最终产值(或增加值)以及劳务价值的总和。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政府着意追求的目标。 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经济发展总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就比较困难;对经济尚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发展潜力大,其经济发展速度可能达到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 这时就要警惕由此可能带来的诸如总需求膨胀、物价指数上升等问题,以避免造成宏观经济的过热态势。 因此,应该追求适度经济增长这一目标。 2.失业率。 高就业率(或低失业率)是经济社会追求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失业串上升与下降是以GNP相对于潜在GNP的变动为背景的,而其本身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 当失业率很高时,资源被浪费,人们收入减少,在这种时期经济的痛苦还会蔓延到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家庭生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通贷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常被视为经济的头号大敌,政治家和银行家天天对通货膨胀的危险性作出判断。 各国政府都曾为控制通货膨胀采取过猛烈的行动。 那么通货膨胀究竟对社会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总的来说:(1)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2)不同商品相对价格和产量的纽曲,有时甚至是整体产量和就业的扭曲。 但是这种影响是十分复杂的,因为,通货膨胀从方式上有平衡和不平衡之分,有被预期和末被预期之分,从程度上则有温和式、严重的和恶性的二种。 温和式通货膨胀(年率低于10%)对经济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而严重的通货膨胀则指两位数的广阔空间;恶性通货膨胀指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 无论通货膨胀的实际或者觉察到的代价究竞如何,各个国家在今天都不会长期容忍高的通货膨胀率。 或迟或早,它们要采取厦步骤减轻通货膨胀,但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反作用通常是高失业率和GNP的低增长,因此而损失的产量和就业数量本身作为通货膨胀的代价是很大的。 4.利率,利率或称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利率直接反映的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使用资金的代价,也是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 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利率的波动反映出市场对资金供求的变动状况。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利率有不同的表现。 在经济持续繁荣增长时期,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当经济萧条市场疲软时,利率也会随着资金需求的减少而下降。 除了跟整体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之外,利率还受到物价上涨幅度的牵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加强,利率特别是基准利率已经成为一项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5.汇率。 汇率是外汇市场上—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相互交换的比率。 实质上可以把汇率看作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一方面,一国的汇率会因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水平、利率水平、经济增长率等因素的变化而波动;另一方面,汇率及其适当波动又会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分工异常发达、各国问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汇率的变动对一国的国内经济、对外经济以及国际问的经济联系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为了不使汇率的过分波动危及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协调,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都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或收购外汇的方式干预外汇市场,以影响外汇供求,进而影响汇率。 此外;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一国对外贸易结构、通货膨胀水平以及实际利率水平等因素,从而对汇率水平产生影响。 本世纪70年代以来,除了各国金融当局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使政府干预越来越多地成为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之外”还出现了几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情况。 6.财政收支。 财政收支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 财政收入是国家为了保证实现政府职能的需要,通过税收等渠道集中的公共性资金收入;财政支出则是为满足政府执行职能需要而使用的财政资金。 核算财政收支总额是为了进行财政收支状况的对比。 收大于支是盈余,收不抵支则出现财政赤字。 如果财政赤字过大,弥补手段不足以平衡收支;或者即使总量上能勉强平衡,却又形成结构上的失衡,就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膨胀和社会总供求的失衡。 7.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目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 这里的“居民”是指在国内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 国际收支中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经常项目主要反映我国的贸易和劳务往来状况;资本项目则集中反映我国同国外资金往来的情况,反映着我国利用外资和偿还本金的执行情况。 全面了解掌握国际收支状况,有利于从宏观上对国家的开放规模和开放速度进行规划、预测和控制。 8.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固定资产再生产中投入资金的数量。 投资规模是否适度,是影响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投资规模过小,不利于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投资规模安排过大,超出了一定时期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可能,又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经济建设便无法顺利进行,经济发展便大起大落。 在经济增长上升时期,尤其要注意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投资规模的膨胀。 改革开放以来,我同有着这方面的多次教训。 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各地方盲目扩大投资规模,又导致了社会总需求的膨胀、物资供应的严重紧张和物价的大幅度上涨,影响到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又不得不回过头来压缩投资规模,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因此,适度安排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才是宏观经济得以合理、高效运行的必要前提。 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投资(1)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GDP变动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映,GDP的持续上升表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制约经济的各种矛盾趋于或达到协调,人们有理由对未来经济产生好的预期;相反,如果GDP处于不稳定的非均衡增长状态,暂时的高产出水平并不表明一个好的经济形势,不均衡的发展可能激发各种矛盾,从而孕育一个深的经济衰退。 证券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如何对GDP的变动作出反应呢?我们必须将GDP与经济形势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不能简单地以为GDP增长,证券市场就将伴之以上升的走势,实际上有时恰恰相反。 关键是看GDP的变动是否将导致各种经济因素(或经济条件)的恶化,下面对几种基本情况进行阐述。 1)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增长,经济结构逐步合理趋于平衡,经济增长来源于需求刺激并使得闲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资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从而表明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时证券市场将基于下述原因而呈现上升走势。 ——伴随总体经济成长,上市公司利润持续上升,股息和红利不断增长,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改善,产销两旺,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小,从而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得到全面升值,促使价格上扬。 ——人们对经济形势形成了良好的预期,投资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增加了对证券的需求,促使证券价格上涨。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持续增长,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都不断得到提高,收入增加也格增加证券投资的需求,从而证券价格上涨。 2)高通胀下GDP增长。 当经济处于严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长时,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这将表现为高的通货膨胀率,这是经济形势恶化的征兆,如不采取调控措施,必将导致未来的“滞胀”(通货膨胀与增长停滞并存)。 这时经济中的矛盾会突出地表现出来,企业经营将面临困境,居民实际收入也将降低,因而失衡的经济增长必将导致证券市场下跌。 3)宏观调控下的GDP减速增长。 当GDP呈失衡的高速增长时,政府可能采用宏观调控措施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样必然减缓GDP的增长速度。 如果调控目标得叫顷利实现,而GDP仍以适当的速度增长,而未导致GDP的负增长或低增长,说明宏观调控措施十分有效,经济矛盾逐步得以缓解,为进一步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时证券市场亦将反映这种好的形势而呈平稳渐升的态势。 4)转折性的GDP变动。 如果GDP一定时期以来呈负增长,当负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并呈现向正增长转变的趋势时,表明恶化的经济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证券市场走势也将由下跌转为上升。 当GDP由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时,表明低速增长中,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经济的瓶颈制约得以改善,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来临,证券市场亦将伴之以快速上涨之势。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只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每一点都可沿着相反的方向导出相反的后果。 最后我们还必须强调指出,证券市场—般提前对GDP的变动作出反应,也就是说它是反应预期的GDP变动,而GDP时实际变动被公布时,证券市场只反映实际变动与预期变动的差别,因而在证券投资中进行GDP变动分析时必须着眼于未来,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2)经济周期与股价波动的关系。 股票市场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 经济情况从来不是静止不劝的,某个时期产出、价格、利率、就业不断上升直至某个高峰——繁荣。 之后可能是经济的衰退,产出、产品销售、利率、就业开始下降,直至某个低谷——萧条,此阶段的明显特征是需求严重不足,生产相对严重过剩,销售量下降,价格低落,企业盈利水平极低,生产萎缩,出现大量破产倒闭,失业率增大。 接下来则是经济重新复苏,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周期。 而股票市场综合了人们对于经济形势的预期,这种预期较全面地反映了有关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有关信息,特别是经济中的人的切身感受。 这种预期又必然反映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中,从而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 既然股价反映的是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因而其表现必定领先于经济的实际表现(除非预期出现偏差,经济形势本身才对股价产生纠错反应)。 当经济持续衰退至尾声——萧条时期,百业不振,投资者已远离股票市场,每日成交寥寥无几,此时,那些有眼光,而且在不停搜集和分析有关经济形势并作出合理判断的投资者已在默默吸纳股票,股价已缓缓上升,当各种媒介开始传播萧条已去,经济日渐复苏时,股价实际上已经升至一定水平。 随着人们普遍认同以及投资者自身的境遇亦在不断改善,股市日渐活跃,需求不断扩大,股价不停地攀升,更有大户和做手借经济形势之大“利好”进行哄抬,普通投资者在利欲和乐观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极力“捧场”,股价累创新高,而那些有识之士在综合分析经济形势的基础上,认为经济将不会再创热潮时, 俏然抛出股票。 股价虽然还在上涨,但供需力量逐渐发生转变,当经济形势逐渐被更多的投资者认识,供求趋于平衡直至供大于求时,股价便开始下跌,当经济形势发展按照人们的预期走向衰退时,与上述相反的情况便会发生。 上面实际上描绘了股价波动与经济周期相互关联的一个总体轮廊,这个轮廊告诉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1)经济总是处在周期性运动中。 股价伴随经济相应地波动,但股价的波动超前于经济运动,股市的低迷和高涨不永恒的。 2)收集有关宏观经济资料和政策信息,随时注意动向。 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周期的何种阶段,对未来作出正确判断,切忌盲目从众,否则极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3)把握经济周期,认清经济形势。 不要被股价的“小涨”、“小跌”驱使而追逐小利或回避小失(这一点对中长期投资者尤为重要)。 或许配合技术分析的趋势线进行研制会大有裨益。 对于经济周期的认识,须提请注意的是周期的任何阶段往往也是波浪式的完成的,或者说大周期中有小周期,参照何种周期,投资者就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作出适当的选择。 不同行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对具体某种股票的行情分析,应深入细致地探究该波周期的起因,政府控制经济周期采取的政策措施,结合行业特征及发行公司的“公司分析”综合地进行。 一般来说经济的景气与不景气以示同行业的相对影响程度在同一波周期中是对称的,因而下面的现象是常见的。 4)景气来临之时首当其冲上涨的股票往往在衰退之时首当其冲下跌。 典型的情况是,能源、设备等股票在上涨初期将有优异表现,但其抗跌能力差;反之,公用事业股,消费弹性较小的日常消费品部门的股票则在下跌末期发挥较强的抗跌能力。 (3)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通货膨胀和失业一直是困扰各国政府的两上主要经济问题,在第一节中,我们已有初步的认识。 通货膨胀存在的原因,以及它对经济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对此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阐述。 而政府对通货膨胀进行控制的宏观政策往往只能以一定的代价(比如增加失业率)来实现。 1)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股价特别是个股的影响,也无永恒的定势,它完全可能同时产生相反方向的影响,对这些影响作具体分析和比较必须从该时期通胀的原因,通胀的程度,配合当时的经济结构和形势,政府可能采取的干预措施等的分析入手,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这里,我们只能就一般性的原则作以下几点说明。 ——温和的、稳定的通货膨胀对股价的影响较小。 ——如果通货膨胀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围内增长,命经济处于景气(扩张)阶段,产量和就业都持续增长,那么股价也将持续上升。 ——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很危险的,一旦其站稳脚跟,经济将被严重钮曲,货币每年以50%的速度以至更快地贬值,这时人们将会囤积商品,购买房屋以期对资金保值。 这可能从两个方面影响股价:其一,资金流出金融市场,引起股价下跌;其二,经济扭曲和失去效率,企业一方面筹集不到必需的生产资金,同时,原材料、劳务价格等成本飞涨,使企业经营严重受挫,盈利水平下降,甚至倒闭。 ——政府往往不会长期容忍通货膨胀存在,因而必然会动用某些宏观经济工具来抑制通胀,这些政策必然对经济运行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将改变资金流向和企业的经营利润,从而影响股价,政策对股价的具体影响在后面阐述。 ——通货膨胀时期,并不是所有价格和工资都按同一比率变动,也就是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这种相对价格变化引致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产量和就业的扭曲,因而某些公司可能从中获利,而另一些公司可能蒙受损失。 与之相应的是获利公司的股票上涨;相反,受损失的公司股票下跌。 ——通货膨胀不仅产生经济影响,还可能产生社会影响,并影响公众的心理和预期,从而对股价产生影响。 ——通货膨胀使得各种商品价格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市场对股息的预期,并增大获得预期股息的风险,从而导致股价下跌。 ——通货膨胀对企业(公司)的微观影响可以从“税收效应”、“债负效应”、“存货效应”、“波纹效应”对公司作具体的分析。 但长期的通货膨胀增长,必然恶化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股价必受大环境驱使下跌,短期效应的表现便不复存在。 比如,石油危机导致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工业原料、生产物资价格普遍上扬,最初拥有这些原料的厂商极度兴奋,因为库存的原料原以低价购进,产品价格忽然上扬,意外地提高了他们的利润。 待一季盈余增加公布后,自会促使买气增加,股价上扬。 待一段急速行情之后,通货膨胀现象未减轻,反而加重,低价原料库存终究有限,等到事实证明此次通胀并不是景气复苏时,有识之士先行卖出股票,又因为股价本已偏高,买气弱,而卖压逐渐加重,当通胀继续恶化,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和销量时,股价已下跌一段距离。 总之,万事皆有度,过之则无益。 适度的通货膨胀下,人们为避免损失,将资金投向股市。 而通胀初期,物价上涨,生产受到刺激,企业利润增加,股价因此看涨。 但持续增长的通货膨胀下,企业成本增加,而高价格下需求下降,企业经营恶化。 特别是,政府此时不得已采取严厉的紧缩政策,则尤如雪上加霜,企业资金周转失灵,一些企业甚至倒闭;股市在恐慌中狂跌。 2)通货膨胀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通货膨胀提高了对债券的必要收益率,从而引起债券价格下跌。 ——适度通货膨胀下,人们企图通过投资于债券实现资金保值从而使债券需求增加,价格上涨。 ——未预期的通货膨胀增加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还木付息风险,从而债券价格下跌。 ——过度通货膨胀,将使企业经营困难其至倒闭;同时投资者将资金转移到实物资产和交易上寻求保值,债券需求减少,债券价格下降。 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1)财政政策的基本涵义。 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

标签: 防止进一步下跌 稳定市场 各国政府和央行可以干预市场以稳定股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