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科技股票:挖掘中国东北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admin 8 0

中国东北地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经济转型,而大连作为该地区的主要中心城市,正在引领这一转型。随着大连政府大力投资科技产业,科技类股票已成为驱动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中国东北经济转型中的科技

中国东北地区曾是重工业中心,但近年来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和产业结构过剩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政府制定了振兴东北经济的战略,其中科技产业被确定为主要增长动力。

大连拥有多所高校和研发机构,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政府也在提供财政激励措施和基础设施支持,以吸引科技企业在大连落户。

li>

投资大连科技股票的风险

与任何投资一样,投资大连科技股票也存在风险:

  • 市场风险:科技行业波动性较大,股票价格受市场情绪影响。
  • 竞争风险:大连科技产业竞争激烈,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外企业的竞争。
  • 政策风险:政府政策变化可能会影响科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如何寻找有潜力的科技股票

寻找有潜力的科技股票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财务表现:分析企业的收入、利润和现金流等财务指标。
  • 行业前景:评估企业所在的行业增长潜力和竞争格局。
  • 研发能力:关注拥有强大研发队伍和知识产权的企业。
  • 管理团队:评估管理团队的经验和执行能力。

结论

大连科技股票已成为挖掘中国东北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的关键因素。随着大连政府大力投资科技产业,科技企业将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投资者而言,大连科技股票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但同时也要意识到潜在的风险。通过仔细研究和考虑,投资者可以找到有潜力的科技股票,充分利用大连科技产业的增长潜力。


可以用什么经济理论分析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现状,怎么分析

摘要]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转移中,软件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和服务贸易模式,并且正在迅猛发展。 作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推动因素,国际软件服务外包为寻求服务业发展的中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本文在对中国软件服务外包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中国承接国际软件服务外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开了讨论,进而对中国发展软件服务外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经评论·北京)纵观产业发展史,共经历了三次“全球化浪潮”。 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的实质是“市场全球化”,即通过国际贸易来拓展市场,大量的企业被新市场的远大前景吸引而向海外拓展。 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在50年前发生并持续至今,其实质是“生产全球化”,即跨国性的大企业纷纷在低薪资国家建立制造性工厂,开始了大规模的蓝领职位转移,而中国则在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这种转移的主要受益者,以无可争议的优势夺得“世界工厂”的美名。 现在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即“服务全球化”正向我们走来,其实质是借着互联网和电信技术的广泛普及,服务业正在经历与制造业相似的变化:由生产成本高的地区转移到成本低的地区,大量服务性、知识性的白领职位也.正在进行转移。 当前金融危机带来了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软件服务外包日益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前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是一个全新的、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产业。 它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即:积极承接国际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培育国际竞争力、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这些对于在该领域起步较晚的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全球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新格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是最符合新兴工业化要求的全新产业形态,软件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伴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软件服务外包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推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发展迅猛,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全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持续增长。 2007年的软件与信息服务市场规模已达到8139亿美元,其中软件服务达1176亿美元。 2008年的全球离岸服务市场超过6800亿美元,全球信息技术外包(ITO)的离岸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在软件服务外包,占了42.1%,特别是软件开发与维护的环节;而全球业务流程外包(BPO)最大的离岸外包业务则是客户服务,财务会计业务离岸外包增长速度最陕。 伴随着全球离岸服务市场的发展,外包的职位也越来越多。 目前白领工作流向较低劳动力成本国家的数量急剧增加。 在过去3年里,美国约有40多万个白领服务业工作岗位被转移到海外。 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日渐提升。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实力较强的企业,都开始不断地将生产性软件服务外包出去,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智力附加值增加,成为高端就业的主力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是新时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选择。 软件服务外包属于高端服务业的范畴,是“绿色产业”,零污染、知识含量高、资源消耗少,而且附加价值高,可以加快服务业发展和升级。 实践表明,软件服务外包已逐渐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向高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 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使外包所需的技术知识水平提高,全球知识型软件服务外包兴起。 许多公司不仅将数据输入、文件管理等低端服务转移,而且还将风险管理、金融分析、研发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业务外包出去。 软件与信息外包逐步由操作外包向智能外包等高端发展,技术型、知识型的比例越来越高,软件服务外包所需的知识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发包商与供应商的简单关系向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发展。 目前软件服务外包不仅局限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大公司,许多发展中国家和一些中小企业甚至个人,为了降低成本也将部分业务外包出去,外包的客户范围不断延伸。 与此同时,外包的承接国家也越来越多,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参与到承接国际软件服务外包的行列中来,如印度、中国、俄罗斯、韩国、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委内瑞拉、孟加拉等。 全球外包接包市场集中在印度、爱尔兰等国家,印度软件业800/0的收入来自美国的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业务,而欧洲市场绝大多数份额则被爱尔兰所包揽。 随着全球产业梯次转移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菲律宾、俄罗斯正成为新的接包力量。 2008年从事全球信息与软件外包的总就业人数已达1.4亿人。 (三)设计研发服务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离岸随着部分发达国家的本国适龄劳动力数量持续下滑、各行业面临的竞争和利润压力与日俱增,软件服务外包和离岸正成为跨国企业全球布局、应对竞争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同时,软件服务外包和离岸的新形式和新机会层出不穷,IT基础设施服务和设计研发服务将成为推动离岸继续飞速发展的新动力。 通信成本不断降低以及电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使得人员成本在IT基础设施运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领先的跨国企业纷纷开始将IT基础设施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离岸外包,设计研发服务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离岸正成为另一个新兴潮流。 受离岸目的地(国)低成本劳动力、人才储备以及接近当地市场和生产等因素的驱动,跨国企业正在将设计研发向东欧、印度、中国等地进行转移。 对于后发国家,发展离岸外包服务将推动国民经济中关键部门和产业的转型,并通过人才、知识和基础设施的聚集,创造出一个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 通过引进国际领先的软件服务外包供应商和客户并开展积极合作,能够帮助提升后发国家企业的技术、管理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人才以持续推动产业的创新和科技进步。 二、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继上个世纪制造业全球大转移之后,如今,软件服务外包与离岸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和产业转移趋势。 面对这样的全球趋势,中国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选择和机遇,需要立足独有优势,把握新兴机遇,积极面对挑战,快速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的机遇全球软件服务外包业务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的,90年代中期以后获得较快发展,进入新世纪,全球软件服务外包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中国软件服务外包尽管起步较晚,但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提出,虽然中国的承接软件服务外包综合实力相对逊于印度和爱尔兰,但中国以自身特有的优势,正在成为印度的强有力对手,是一个公认的新兴外包中心。 当前金融危机带来了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在这一新的经济形势下,先发国家的第一要务就是降低成本,而如何降低成本,答案就是服务外包。 从长期来看,外包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服务的专业化程度,相应地提升成本的有效性。 由此,越是在经济不景气、生存成为考验的时候,对外包的需求越会增长。 例如金融服务业,其产值和规模将不断扩大,而金融行业的流程外包离岸所带来的成本节省,可达到40%-60%。 中国具有大量高素质、低成本的专业技术人才。 据统计,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培养的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约14万人,比2002年增长57.3%,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生26.4万人。 国内工程师每月工资仅500美元,而印度为700美元,美国则高达4000美元;中国的IT劳动力成本仅为印度的70%,美国的1/8。 美国《商业周刊》认为,中国低成本、富有才干的软件技术人才是开展IT软件服务外包的一大优势。 美国企业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源动力就是通过外包来取得最低成本、获得最大利润。 斯坦福大学刘遵义教授指出,外包有利于美国企业降低成本,保证企业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壮大;没有外包,许多类似耐克的公司都将难以生存。 中国在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外商投资、与北亚的语言和文化近似性等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基础设施为例,中国拥有世界级的电信基础设施,可实现99.98%的网络连接率,能为主要软件基地提供稳定、不间断的双电源供电。 大约150个民用机场连接大部分一级和二级城市,超过30个城市拥有国际机场以及国际直达航班。 中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和服务体系,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不断改善,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中国企业具有大规模承接服务业外包的客观条件。 中国拥有较好的人文关联基础,全国超过200万日语、韩语人才,在与北亚的语言和文化近似性突出。 目前,中国北京、上海、深圳、大连、杭州等几个主要城市已形成了区域外包中心,在开拓日本软件服务外包市场方面发展尤为迅速,已初步形成对日软件出口开发的骨干企业群。 赛迪顾问(CCID)认为到2010年中国外包市场能够达到7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2%。 为了及时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政府推动实施了“千百十工程”,推出相应的人才培训计划,鼓励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认证,以大力推动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尽快做强做大。 具体包括:安排软件服务外包公共培训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大学生增加软件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鼓励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新增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各类人才培训项目,重点培训大学应届毕业生和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以及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新任职员工;对符合条件且取得行业国际认证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其国际认证的维护和升级;为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性贷款和相关服务;支持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承接国际(离岸)软件服务外包业务。 (二)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的挑战近年来,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业务范围主要涉及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对象涉及日、韩、欧、美等。 软件服务外包的业务量不断增加,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中国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呈现“金字塔”形状,即从事软件服务外包的高端人才缺乏,具备综合能力及较强应用能力的软件人才不足,中间技术人才也相对不足,而处于金字塔底端、对技术要求不高的低端普通软件人才数量充足。 事实上,当前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对于人力资源结构的需求呈现“橄榄球”形状,对中间技术人才的需求巨大,这就进一步暴露出中国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严重不符的问题;同时,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印度相比,中国相关工作人员的英语水平偏低,缺乏相应的语言优势;此外,由于存在文化差异,中国相关从业人员对西方商业理念缺乏了解。 其次,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低下。 国际软件服务外包竞争日趋激烈,受语言、市场营销能力、资金等方面的影响,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缺乏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专业人员,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较低。 中国国内软件企业大多尚无意识或能力在国际舞台上宣传自己的产品与实力,对CMM质量认证不重视,缺乏熟悉跨国公司运作模式和规范的软件人才。 尽管许多美国和欧洲的软件企业对与中国进行离岸加工合作很感兴趣,但由于不了解中国的软件行业及中国软件企业的技术和质量水平,加之盗版严重,因而无法建立起对中国软件企业的信任。 政府与行业组织在这些方面也没有有效地帮助企业建立起与国外市场和客户的联系。 反观印度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为承接软件服务外包创造有利条件,抢占国际外包市场。 一方面采取开放的人才培养和流动政策,为承接外包创造有利的人力资源条件;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信息咨询服务支持,直接推动了印度软件服务外包出口的快速发展。 承接软件服务外包已经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竞争的重点,而中国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尚未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缺乏健全的研发和营销网络,其技术人员与客户沟通的能力较为薄弱,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企业对国际软件服务外包的承接。 再者,国内市场融资渠道匮乏。 软件产业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其成长离不开充足的、可有效运用的资金,因而风险投资对于软件外包格外重要。 中国当前的风险资本市场发育并不成熟,而大多数软件企业又是民营企业,信用严重不足导致了融资难,投入到软件产业的风险资本十分有限。 银行“贷款担保抵押”的限制使得许多软件企业因缺乏足够的资本金或担保而很难申请到贷款,缺乏资金直接导致小型企业无法发展壮大或过早地被淘汰出局。 近几年,虽然国家投入了一些政策性资金用于支持软件企业的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当前软件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仍是企业自有利润的积累,而这种自我滚动模式使许多企业坐失了良好的发展时机。 最后,政府政策措施不协调,分散的政策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软件服务外包出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机构涉及财政部、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海关总署等许多部门。 目前由于政出多门、协调不畅、管理薄弱、政策含金量不高,中国软件服务外包出口的后劲严重不足。 另外,产业集聚是高技术产业发展普遍采取的模式,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应。 以产业园区模式发展产业,能够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及协同效应,追求适合于区域具体特征的区域发展道路。 软件服务外包也讲究规模效应,但目前中国软件服务外包发展布局较为分散,缺乏规划布局引导政策;企业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承接与开发大型软件服务外包项目能力不足,集聚效应受到较大制约和影响。 三、加快发展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政策措施全球软件服务外包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对中匡I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它对研究制定和实施促进软件服务外包发展的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研究制定软件服务外包发展规划认真研究中国发展软件服务外包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方向,结合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制定软件服务外包发展规划,明确将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作为国家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点,设定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例如在出口、就业方面的目标),研究服务促进政策。 一要制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认定标准,与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认定标准相衔接,为政策支持奠定基础。 二要制定引导跨国公司投资中国软件服务外包的有关政策,给予人力服务、基础设施便利等优惠扶持,将软件服务外包纳入外商投资企业鼓励类目录。 三要加大服务贸易出口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设立国家软件服务外包发展基金,制定和完善服务贸易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和停用保险政策。 四要进一步放宽条件,降低标准,将中国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纳入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区域范围,鼓励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和营销机构。 五要加强对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建立或委托相应研究机构,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持续跟踪、调查、研究中国开展软件服务外包业务的条件和发展情况,对产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政策、法律、市场、社会以及技术发展等问题作出预研,并发布研究成果以引导企业正确决策。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税收扶持政策经认定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可考虑免征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营业税;适度减免个人所得税等。 政府部门协力整合资源,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对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支持,重点资助服务人才培训、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申请国际认证和评估等。 加强对软件出口现行各项鼓励政策的宣传,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效应。 软件企业出口软件、进口自用设备等按照现行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财税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结合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的趋势和特点,继续研究适用的税收鼓励政策。 各部门协同配合,规范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模式,简化管理程序。 对软件和相关信息服务出口所必需的暂时进口货物,可按照海关的有关规定予以延期出境。 (三)加强资金支持和引导力度,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各相关部门通过现有资金渠道,继续加大对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的资金投入,并根据基地的发展情况逐年增加。 充分利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鼓励软件企业自主创新、采用国际标准实施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加大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境外知识产权保护的支持力度。 鼓励国家政策性银行为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项目提供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并针对软件企业特点给予扶持。 鼓励政策性信用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出口收汇保障、商账追收服务和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便利。 加大对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企业的支持,允许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企业根据实际经营需求保留外汇。 形成多方融资渠道,加快软件外包产业与金融业的融合。 一方面建立软件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对软件产业的风险投资,由国家扶持成立风险投资公司、设立风险投资基金。 另一方面安排一部分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用于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项目,建立各类发展基金,如电子发展基金、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通过开放创业板,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有力促进产业发展。 对于软件企业来说,风险投资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有中小软件企业缺乏的先进管理、市场经验、成长模式、策略伙伴、国际思维方式和对外合作通道。 (四)建立创新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属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有素质较全面、符合实际需求的软件专业人才。 当务之急,就是要结合中国软件出口和软件服务外包的发展实际,创新和完善人才培训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介入,针对不同企业(如软件开发、软件服务外包)、不同市场(如欧、美、日)的需求实施定制化培训,强化动手能力和实际业务流程训练,提高人员培训质量。 目前中国正在推广软件学院制度,今后软件技术学院(校)对人员的培训方向要配合外包特别是软件服务外包的市场需求。 另外,政府将鼓励作为发包商的、有培训能力的跨国公司与国内机构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并在培训后吸纳人员就业;鼓励中介机构如行业协会等与培训机构合作建立人力资源库,搭建中国外包服务业的人力资源供应链。 (五)加快完善嗽件园服务体系软件园是全球软件及软件服务外包发展普遍采取的模式,比如美国有四大软件产业基地:硅谷地区、犹他州、西雅图和东部地区;印度软件产业形成了以班加罗尔为代表的在地理分布上相对集中的软件企业群体;韩国有大德科技园区;台湾有新竹软件园等等。 软件园服务体系可以同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紧密配合,打造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平台,共同建立新的政策体系和新的产业支持环境;在此平台之上,软件园充分发挥企业的专业能力,提供差异化、专业化服务,使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软件园品牌效应凸显。 实践证明,国内外成功的园区运营都遵循“市场化、差异化、企业化”的基本原则。 依托园区的比较优势、基于合理的产业定位、围绕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来招商引资,引进高端产品生产技术,扩展技术链,营造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上的缝合断层、填补空白、调整结构,形成完整产业链。 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产业配套协作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产业链一旦形成,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垂直和协作关系的企业前来投资配套与服务,由此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园区及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此外,软件园区的设立依托大企业、龙头企业,大企业在哪里,哪里就成为软件园,并鼓励配套企业集聚,享受一致的优惠政策。 可以发动国内软件服务外包供应商或是准备转向软件服务外包业务的软件企业,自主组成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及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业务的中介组织,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设立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提供相应的融资支持;制定差异化的地区软件外包促进政策。 (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有利于软件服务外包发展的产业环境各部门协同配合,推动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度,完善行业诚信制度建设,减少由人员流动带来的知识产权泄密。 鼓励国内外中介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多种方式,为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企业提供客户资信评估服务。 继续积极推行软件正版化;鼓励软件出口基地设立境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和指导软件企业到境外申请专利、著作权、商标等知识产权,对申请和维护费用、代理费用等给予补贴。 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环境的要求高,因此政府要积极探索,创造承接软件服务外包的政策高地,从市场准人、海关监管、外汇管理、财税激励政策、配套资金引导、融资扶持、专业认证、人才培训、行业管理等方面营造良好环境,降低软件服务外包的交易成本。 同时,要尽快建立与国际制度接轨的法律制度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法,加快形成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的体制。 构建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与相关执法部门间的信息化工作平台,严格依法行事,坚决打击破坏市场信用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建立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企业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的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结语从全球发展趋势看,软件服务业国际转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新政策的出台、法令法规的颁布、中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内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国际服务业向中国的转移将从浅人深纵向发展。 但是目前国内承接软件服务业转移的一些因素,严重制约了中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的转变。 面对这样的问题,中国应该吸取他国尤其是印度发展软件服务外包的宝贵经验,为中国发展软件服务外包提供有效借鉴。 在以制造业为重心的20世纪,中国凭借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新世纪这场以软件服务外包业打头阵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能不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的顺利飞跃?关键在于:在软件外包国际市场多元化的格局中,创立自己的品牌,生产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服务产品,在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的同时,避免贸易摩擦的出现,为中国的贸易发展赢得-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第二章 总体要求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旨在推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协调。

首先,发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秉持科学发展观,强调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关注民生,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 目标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和一体化发展,以期率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在发展原则方面,注重统筹兼顾与协调发展,既要注重短期效益,也要考虑长远规划;既要突出重点,也要全面发展,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需同步发展。 强调区域间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区域一体化。

战略定位上,辽宁沿海经济带将定位为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和宜居区。 目标是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提升东北的开放水平,通过大连港建设,整合港口资源,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和环保宜居区域。

到2012年,预期目标包括产业结构优化,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初步建成,城镇化率提高,人民生活改善,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基本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到2020年,目标更为深远,旨在形成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接近世界领先,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人民收入翻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优良,初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迈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扩展资料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是指导辽宁沿海经济带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为2009—2020年。

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与管理内容简介

科技中介机构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特别是在那些现代服务业发达、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的城市,科技中介活动日益活跃,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就业市场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以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系教师原毅军及其研究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与管理》深入探讨了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该书分为多个章节,首先介绍科技中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随后详细阐述科技中介机构的分类、功能以及它们的服务模式,如为技术创新提供要素、优化技术扩散过程、提供咨询评估和市场协调等。 章节中还涉及科技中介机构的设立原则、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关键环节,以及建设目标、战略管理、风险控制和信息化建设。 内部激励机制是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重要部分,包括员工激励方法、激励原则和薪酬体系设计。 同时,良好的执业环境,包括人才环境、市场环境和相关外部因素,对于科技中介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书中还探讨了科技中介机构的自律与他律,强调了规范体系建设和行业自律的重要性,以及国际经验对中国科技中介的启示。 尽管中国科技中介机构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规范问题和规模扩张中的注意事项。 然而,通过分析国内外经验,书中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机遇给出了深入的洞察。

标签: 挖掘中国东北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大连科技股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