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为反映了所有信息。技术分析师认为,所有影响市场价格的信息都反映在价格行为中。因此,他们专注于研究价格走势,从中寻找模式和趋势。

admin 2 0

对于技术分析师来说,价格行为是王道。他们认为,影响市场价格的所有信息都反映在价格走势中。因此,他们专注于研究价格图,从中寻找模式和趋势。这种方法称为价格行为分析,它在交易者中越来越受欢迎。

价格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

价格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很简单:所有信息都反映在价格中。这意味着影响市场价格的所有因素,包括基本面、技术指标和情绪,都可以在价格图中找到可以将价格行为分析应用于交易。一些最常见的方法包括:识别趋势:趋势是价格行为分析的关键方面。技术分析师通过识别趋势来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向。识别模式:价格图中会出现许多模式,这些模式可以提供有关市场情绪和可能的走势的线索。寻找支撑和阻力位:支撑和阻力位是价格可能反弹或突破的关键价格水平。

结论

价格行为分析是技术交易者的宝贵工具。通过研究价格图,技术分析师可以识别模式和趋势,从而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并做出明智的交易决策。虽然价格行为分析具有其局限性,但通过适当的知识和经验,它可以成为任何交易者工具箱中的强大工具。

电子书对图书出版业有什么影响?

经过多年的默默无闻之后,现今电子书已经对出版商产生了重大冲击——在欧洲和北美,电子书销量已经超过了印刷书籍,且这种趋势正不断向全世界扩展。 于出版商而言,随着手持阅读设备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价格供应链模式的发展,电子书发展将机遇与挑战并存。 现在要做的不是去预测未来,而是要认真评估当下行业现状——电子书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采纳和盈利能力问题,从而至少在理论上帮助出版商及其合作者在新环境下依旧能够蓬勃发展。 电子书的发展史在此就不再赘述,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其几个历史转折点:2007年,亚马逊推出电子墨水阅读器,电子商务发展潜力非凡。 Kindle的流行使得电子书变成一种消费趋势,尤其是对于叙事文本来说。 如今的问题就是平板电脑的流行是否也会预示着类似的趋势,究竟是会带来电子书消费的质变,还是只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量变而已呢。 电子书采纳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电子书阅读逐渐兴起取代了纸质书阅读,这一现象在美国表现的尤为明显。 2012年12月,皮尤研究中心发现,有23%的16岁以上的美国人在去年阅读过电子书,而前年这一数字只有16%。 同一时期,美国纸版书籍的阅读份额则从72%下降到了67%。 成人书籍的数字化更为明显,Book Stats的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1年,成人书籍电子书收入占出版商总收入的比重从13%增至30%。 当然代价就是同期大众市场纸质书的收入从33%下降至24%。 其他如未成年人书籍贸易中,也呈现出一派电子书增长纸质书下降的趋势。 随着电子阅读器的普及,这一现象将更为普遍。 然而,高等教育的电子书采纳走的却是和大众图书完全不同的路线。 灯塔数字化战略的产业分析师Steve Paxhia指出,以往以高价出售纸质内容的传统教育出版商现今并未采用出售纸质内容的电子版本的方式转变,而是进一步提供互动式学习系统。 “通过将重点转向一体化学习系统,出版商可以以相当低的价格同时提供纸质版和电子版学习内容。 传统出版商就没有这种优势。 ”Paxhia参与合著的《书业研究集团》(BISG)半年度报告中就详细记录了印刷图书和数字化课程中学生的互动情况。 消费者态度2009年以来,BISG也在报道消费者的电子书阅读和购买行为。 该报告显示便携式设备的使用会继续影响电子书采纳行为。 正如亚马逊将专用电子阅读器与电子商务结合成功地促进了叙事小说阅读上涨,此后也有其它电子设备采用电子书格式来推动非小说文本的增长。 从2010年初到2011年中期,专用电子阅读器取代PC成为最受欢迎的电子阅读设备。 然而,随后平板电脑的崛起(主要以亚马逊的Kindle Fire为主导),则改变了这一战局。 另一份3月的报告显示,平板电脑和专用阅读器的比重分别为43.9%和42%。 (见下表)。 BISG的研究还显示了何种图书受电子书格式影响最大。 在2011年中期,小说类,尤其是“娱乐”小说类(例如神秘小说,浪漫小说)电子书在专用电子阅读器中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平板电脑的兴起,专用电子书阅读器中的一般小说电子书开始流失,而且其他类型小说的电子书在平板电脑中也开始受到欢迎(见下表)。 总体而言,那些使用专用电子阅读器的用户更偏爱通俗小说和神秘/惊悚风格的小说,选择比率分别高出平均水平(63.3%和62.9%)的7.4%和6.4%。 然而,奇怪的是,在使用平板电脑的用户中这两类小说的选择比率则稍低于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使用电脑阅读电子书的用户中,科幻小说阅读率高出平均水平(44.2%)达6.8%。 BISG的学生态度调查研究发现,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数字采纳远不是单纯的电子书那么简单,而是更偏向于采纳一体化学习系统,例如圣智的CengageBrain平台或者是培生的MyLab系统。 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占据主导地位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加之愈加复杂的学习环境,共同推动教育出版向不同于传统纸质出版的数字化方向转型。 另一个影响平板电脑电子书消费的因素就是这些新设备本并不是专门为阅读而设计的,而是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 有研究表明,诸如视频、音频、游戏和一般的网页浏览、收发邮件等活动都会影响到电子书的阅读,相较于亚马逊的Kindle Fire和巴诺的Nook平板电脑,这一点在苹果的iPad和Android平板电脑上表现的更为明显。 读者们正在从专用电子阅读器阅读转向平板电脑阅读。 更重要的是,一点读者们习惯了阅读电子书,那么阅读和购买纸质书的读者就会减少。 阅读设备、人口统计和印刷书籍的命运相较于一般消费者,年轻、受过良好教育和经济条件优越的消费者更喜欢电子书和电子阅读设备。 BISG于2009年开始电子书研究,当时的电子采纳者大体情况如下:男性,30岁至44岁之间,大学学历,收入在至美元之间。 现如今,阅读电子书的女性远多于男性。 当然其他年龄段、受教育程度、就业和收入群体的电子书阅读率虽然比不上前者,但是也还是很高的。 例如,相较于2010年,55岁以上的退休受访者中的实力买家(至少每周读一次电子书)比2010年就多了很多。 虽然,现今依然是年轻消费者占据电子书消费的主导,但是整个市场版图正在扩大之中。 这就意味着,虽然短期内印刷书籍依旧受到欢迎,但是受众却会逐渐缩小。 印刷书籍最大的优势——舒适、无技术开销、低成本,将随着阅读设备成本下降,数字阅读舒适体验增加而变得优势不再,从而无法存活。 事实上,就像黑胶唱片之于唱片业一样,印刷书籍可以找到一个可持续的细分市场来生存下去或者基于尚未被定义的价值主张进行开发。 基于这种可能,不少分析师认为,从长远来看,印刷书籍依旧是图书内容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上述预测就警示我们,相对于电子书的一些缺陷,如技术故障、DRM和阅读软件寿命等,印刷书籍仍旧是一个更为开放、稳定的阅读和存储介质。 电子书要想完全取代印刷书籍,就必须要能够满足未来读者、研究人员和档案存储人员的需求。 电子书的发现渠道BISG的研究显示,亚马逊在电子书二次销售的渠道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有73%的受访者通过亚马逊网站获取电子书,而另外13%的受访者通过Kindle应用程序获取电子书。 当然,亚马逊不是一家独大。 另有21%的受访者通过巴诺书店的网站获取电子书,紧随其后的获取来源分别是公共图书馆,苹果的iBooks/ iTunes的应用程序,以及其他一系列较小的电子书来源。 人们大多通过安卓设备或者苹果IOS商城购买电子阅读器应用来发现电子书的,例如Google Play Books、Kobo等阅读程序。 除了巴诺书店和一些公共图书馆外,人们很少在实体店发现电子图书。 一些出版商就恰好利用了这一点,他们与亚马逊合作以使自己的书籍出现在亚马逊的“新书榜单”中。 不过,出版商的这种紧张是可以理解的,他们也在尝试其他图书发现技术,例如出版商或者作者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推广。 不过目前成效不大。 在线评论、印刷书评,以及来自朋友和家庭成员的推荐,样章免费下载试读等,仍然是电子书购买最具有影响力的因子。 BISG关于电子书发现渠道的调查关注两个相互独立的问题,一个是一般电子书信息的首要来源,另一个是受访者最常用的获取和阅读电子书的具体方式。 亚马逊网站以47.4%的比例成为排名最高的一般电子书信息源,以25.2%的比例成为排名最高的具体电子书发现源。 亚马逊的电子邮件和简报也是获取电子书信息的重要来源,占据26.1%的比例。 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推荐排名也很靠前,一般信息源和具体发现源比例分别为24.4%和16.1%。 社交网络占一般图书信息发现的比例为15.7%,但是具体电子书发现比例仅为3.5%。 其他的二次销售渠道,特别是巴诺和苹果,是很好的一般电子书信息获取来源,比例分占到14.7%和10.7%。 但他们并不是具体图书发现的主要渠道,所占比例仅有7.2%和3.7%。 图书馆本该是读者发现电子书的主渠道。 然而,由于目前的出版商和图书馆就电子书的定价和可获取性上的分歧,阻碍了这种潜力的发展。 图书馆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图书馆用户的经常控诉电子书目过小问题。 未来研究的将试图探讨如何打破目前的僵局,让顾客通过他们的图书馆购买想要的电子书。 BISG的研究还发现,实力买家(每周都购买电子书的人)中,图书馆是第三大受欢迎的电子书获取来源,比例为24.9%,仅落后于巴诺0.5%。 在价格问题上,电子书相对于印刷版本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一点在苹果试图实现代理定价的措施时备受争议就可以看出。 但是,这种计算这并没有将总成本考虑进去。 虽然专用的电子阅读器价格在迅速的下降,但是平板电脑(日益受欢迎的电子书阅读设备)的价格仍然是很多消费者购买的障碍。 电子书要想击败纸书,平板电脑就必须降价,或者智能手机的屏幕变大但是消费者仍买得起。 从表面上看,电子书的价格是其减少印刷成本和分销成本的一种反映。 消费者就是这样看的。 BISG的调查研究中问及受访者能接受的最高电子书价格是多少。 很多人表示硬拷贝类电子书最多30美元,其他商店的电子书则最高不要超过17美元。 他们认为,9美元的电子书是“超值”,13美元的电子书“小贵但也算合理”,但是18美元的话就“太贵了”。 2012年5月以来,“超值”、“小贵但也算合理”的比重缓慢上升。 这也意味着,无论格式如何,公众对书籍本身认知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印刷图书和电子书的内容开发、编辑和营销成本并无多大差异。 电子书价格之所以很低,是为了迎合公众过度低估了电子书成本从而对书价产生的预期,而像亚马逊这样的网上零售商采取激进策略更是进一步拉低了电子书价格。 出版商们已经简化内部流程,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来弥补电子书低价带来的盈利能力不足。 但是最终,还是需要作者和出版商开发出不能被经销商复制的新的价值来源(包括内容与营销方面)。 转售困局与价格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电子书不能或者说不应该被转售。 GiantSteps Media的分析师比尔·罗森布拉特指出,电子书交易和纸质书完全不同,纸质书交易是一种现实的交易,需要有买卖双方,但是卖方并未拥有所售内容的版权。 相反,电子书交易则是一种权利使用许可协议,即需要有被许可人(买方)和授权人(卖方)。 其中卖方即发行商和渠道合作伙伴对内容有完全控制权。 根据发行商/分销商的政策,如果是受DRM保护的作品,将会严格禁止转售,甚至连租借都不可以。 今年1月,亚马逊申请专利允许用户转售电子书的内容,同时删除了原始用户的所有本地电子书副本。 罗森布拉特指出,这一“数字优先销售”的策略是很有问题的,比如,在多台Kindle设备和应用程序中删除其所有的本地电子书副本颇有难度。 虽然,图书馆和其他权利倡议者都希望推动更为开放的转售实践,但是鉴于混乱的DRM以及专有电子书平台的现状,这显然不大可能实现。 转售会损害出版商的既得利益,因为受DRM保护的电子书可以阻止电子书价格进一步下降。 如果亚马逊这样做了,那么作者和出版商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可能失去了。 罗森布拉特认为,出版商将就此问题与其打一场长久的官司。 据BISG研究显示,目前转售问题尚未成为影响电子书消费的主要障碍。 过去的四年调查表明,平均只有13%的受访者表示“当阅读过后不能合法出售电子书”是个大问题,还有17%的人认为这只是或多或少有些影响。 未来的调查将探讨不能转售问题是如何影响那些因此而尚未开始阅读电子书的人的。 另一方面,转售问题还可能涉及到作者和出版商的二级市场收入,这在印刷书市场是无法实现的。 但是,由于此类交易的技术壁垒、电子书平台的专有性竞争以及大出版商的一些短期战略,转售在短期内尚无法实行。 结论电子书采用的最大障碍可能就是该媒介本身的新颖性以及其受专利技术公司控制。 在许多应用程序和阅读设备中粗略一看,就能发现电子阅读的体验就是一种一致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电子阅读体验将进一步完善,从而吸引更广泛的受众。 即使是像亚马逊和苹果这样咄咄逼人的公司也可能屈服于公众压力以及读者和研究者的需求。 毕竟,自阅读出现至今,这种需求就从未改变过。 然而,在那之前,电子书对于作者、出版商和分销商而言依旧是一个破坏性力量,并且会逐步培养起读者的数字阅读习惯。 (

论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是证券投资的运行及证券市场的规律。 就是证券投资者如何正确选择证券投资工具、规范地参与证券市场的运作、科学的进行证券投资决策分析、正确的使用证券投资策略与技巧、国家如何对证券投资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等等。

理论基础主要基于市场假设: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这一假设主要的思想是认为影响股票价格的每一个因素,包括内在和外在的,反映在市场行为中,不必对影响股票价格的因数具体是什么做太多了解;

价格沿趋势移动。 这项假设认为股票的价格变动时按一定规律进行的,股票价格有保持原来方向的惯性,正如此,技术分析师们才能花大量心血,试图找出股票价格变动规律,价格沿趋势移动,是进行技术分析最根本最核心的因素。

历史会重演。 市场进行具体买卖的是人,是由人决定最终的操作行为的。

研究方法是指规范与实证并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f证券投资学要解决繁杂的理论命题并得出结论,不仅要大量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各种理论和规范地分析,还必须高度的关注证券投资的实践,进行广泛的实证分析,因此证券投资学的各种结论的得出,都必须建立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

强调结论、观点的特定性及适用背景,而不刻意追求其普遍性或唯一性,证券投资实践中的情况十分复杂,变数很多,市场走势往往还要受到投机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证券投资学所给的观点只能针对大多数情况或某些情况,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扩展资料:

证券投资中涉及大量的技术问题,分析决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可能的制约因素,还必须尽可能弄清这些因素对证券投资的影响程度。 而这些因素本身所具有的量化状态,又可能决定证券投资收益和风险程度的差别。

因此,证券投资学的各种结论的得出都应当建立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运用基础上的,否则就缺乏说服力。

请问一下,谁能用灰色系统做一套股票预测的模型?

股票投资价值灰色系统模型及应用作者:聂祖荣 李波内容摘要格雷厄姆和多德在《证券分析》一书中对股票价格波动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股票内在价值”对于投资的重要性,随后,这个领域的研究引起了众多经济金融学家的兴趣,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得到了大量的重要研究成果,而且不乏广泛应用的方法,但是,对于新兴市场和普通投资者却难以采用。 这里,我们希望借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灰色系统理论,探索一套简便易用的股票投资价值预测方法。 本文探讨了灰色预测方法及其在股票价格预测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以期能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 问题的提出我们知道,股票市场的价格走势是极为复杂且难以预测的。 股票价格对市场信息如何进行反应,即使最高明最富经验的分析师也难以稳操胜券,这是因为,我们缺乏信息对市场影响的传导系统的结构和系统传导模型,不能准确把握金融政策、利率政策、公司状况、国际市场及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市场的影响方式和作用,只能似是而非地对价格 走势进行把握,其结果可想而知。 于是,如何判断或预测股票市场价格走势引起了众多经济金融学家和市场分析人员的极大兴趣,在许多经济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股票定价方法向着量化方向发展,建立了大量令人振奋的定价方法。 格雷厄姆和多德在1934年《证券分析》一书对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价格暴跌的 深刻反思,认为股票价格的波动是建立在股票“内在价值”基础上的,股票价格会由于各种非理性原因偏离“内在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偏离会得到纠正而回到“内在价值 ” ,因此,股票价格的未来表现可通过与“内在价值”的比较而加以判断。 但“内在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因此,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及其现金流的准确把握将是非常关键的。 此后,戈登在对“内在价值”进行深入的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股票定价的现金流量模型即“戈登模型”,然而,公司未来现金流是不确定的,为该模型的广泛应用带来麻烦,为此,关于股票定价的早期研究就集中在确定公司未来现金流。 费雪(Fisher)教授认为未来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可用概率分布来描述,马夏克(Marschak)、希克斯(Hicks)等学者经过一系列研究认为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可以看作是对投资于未来收益的概率分布矩的偏好,并可用均方差空间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同时,他们还发现“大数定律”在包含多种风险资产投资中会发挥某种作用。 戈登模型在股票价值分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单只股票估价分析的基本方法,然而,该方法并没有解决股票投资风险与未来现金流折现率的关系,直到亨利·马科维茨(H·Markowitz)教授的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建立才对这一基本问题有 了明确的认识,从而,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该模型的致命缺陷。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投资者会将所有的投资集中在一只股票上,基于此,马科维茨(H·M arkowitz)教授于1938年提出了投资组合的概念,建立了现代证券组合理论,以统计学上的 均值和方差等概念来衡量组合的收益和风险,给出了投资者如何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建 立自己的最优组合以最大化其投资收益,并将风险分解为系统和非系统风险,从而,指导投资者最优化其投资行为。 此后,其学生威廉·夏普(M· Sharpe)、林特纳(Lintner)等为 强化该理论的应用,将其注意力从马科维茨的微观研究转向整个市场,将其复杂形态简化为以市场指数为基础的单因素关系,并发现在均衡市场条件下资本资产的收益与风险遵循线性关系,即著名的以均值--方差模型为前提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然而,由于CAPM 所要求的前提过于严格限制了其应用,许多经济学家试图研究在一定弱化条件下的定价理论,他们是迈耶斯(Mayers,1972)的存在大量非市场化资产的投资定价理论、罗斯(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APT)以及布里登(Breeden)资产收益率与平均消费增长率的线性关系模型(CCAPM)等等为数众多的数量化投资模型,为市场投资行为选择提供了一定决策依据。 Roberts和Osbome在对股票市场价格的长期研究后,发现市场价格遵循“随机漫步”或“随机游动”的规律,由此,以Fama教授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认为投资者对市场信息会作出合理的反应,将市场信息与股票价格相结合。 进入1980年代,在探寻一般均衡定价模型进展不大的情况下,将定价理论的研究方向转向注重市场信息的考察。 经过实证检验,邦德特和塞勒(Bondt and Theler1985)发现股市存在投资者有时对某些消息反应过度 (overreact),而杰格蒂什(Jegadeesh1990)、莱曼(Lehmann1990)等则发现了股价短期滞后反应现象,由此,杰格蒂什和迪特曼(Titman1993)认为投资者对有关公司长远发展的消息往往有过度的反应,而对只影响短期收益的消息则反应不足,关于这一点仍然存在着争论,尽管如此,信息与股价之间应存在着某种关系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认同,并且,弗伦奇和罗尔(Roll)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股价波动幅度与可获得信息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然而,这些定价理论在现代经济金融学家的推动下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这种挑战表明了“对(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变动缺乏有效的解释手段反映了我们科学体系的不成熟”,面对这一现实,金融学家们开始尝试利用非线性方法与混沌思想来理解股票市场行为,甚至采用具有黑盒子性质的定价核概念、半自回归方法和半非参数估计以及近年兴起的系统仿真等新方法,试图解释信息对投资行为的影响,这些研究方法将成为股票定价理论的新兴的令人激动的发展领域。 但是,这些模型的应用都需要较为高深的专业知识和庞大的数据系统,而且,所需数据要求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以满足“大数定理”的要求,这些对于新兴市场和广大的普通投资者来讲,难为其用,而且,市场价格的变化往往与股票“内在价值”并不一致,因此,寻找一种既简便又能适应市场基本状况的定价方法就自然成为了我们的追求。 这里,我们希望借用20 世纪80年代兴起的灰色系统理论,探索一套简便易用的股票投资价值预测模型,以期能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2.股票投资价值灰色系统模型灰色系统理论(Grey System Theory)的创立源于20世纪80年代。 邓聚龙教授在1981年上海中-美控制系统学术会议上所作的“含未知数系统的控制问题”的学术报告中首次使用了“ 灰色系统”一词。 1982年,邓聚龙发表了“参数不完全系统的最小信息正定”、“灰色系统的 控制问题”等系列论文,奠定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 他的论文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的重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系统与控制通信》杂志主编布罗克特(Brockett)给予灰色系统理论高度评价,因而,众多的中青年学者加入到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行列,积极探索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事实上,灰色系统的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艾什比(W·R·Ashby)所提出的“黑箱”(BlackBox)概念发展演进而来,是自动控制和运筹学相结合的产物。 艾什比利用黑箱来描述那些内部结构、特性、参数全部未知而只能从对象外部和对象运动的困果关系及输出输入关系来研究的一类事物。 邓聚龙系统理论则主张从事物内部,从系统内部结构及参数去研究系统,以消除“黑箱”理论从外部研究事物而使已知信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因而,被认为是比“黑箱”理论更为准确的系统研究方法。 所谓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而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灰色系统理论所要考察和研究的是对信息不完备的系统,通过已知信息来研究和预测未知领域从而达到了解整个系统的目的。 灰色系统理论与概率论、模糊数学一起并称为 研究不确定性系统的三种常用方法,具有能够利用“少数据” 建模寻求现实规律的良好特 性,克服了数据不足或系统周期短的矛盾。 �目前,灰色系统理论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不仅成功地应用于工程控制、经济管理、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等领域,而且在复杂多变的农业系统,如在水利、气象、生物防治、农机决策、农业规划、农业经济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灰色系统理论在管理学、决策学、战略学、预测学、未来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展示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那么,灰色系统是否能够在股票市场价格走势方面发挥作用呢?以及怎样发挥作用?这是本 文要探索的问题。 勿容质疑,股票价格的“内在价值”的研究为我们认识股票价格提供了重要途径,然而,其运用受相关专门知识的约束,同时,也受人们对公司未来现金流的预期是否合理与准确的影响,那么,股票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的纠正,必然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并付出相应的代价即“学习成本”。 如果将市场有效性与信息定价机制相结合,将对股票市场的定价机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股票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关系上,人们发现股票价格不仅反映其内在价值的信息,而且反映了市场交易者的“噪声”(Black,1986),因而,股票价格的偏离不会总回到其“内在价值”。 这样,我们根据这些所知信息还是难以预测或把握市场价格走势,从而经常出现投资者对信息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的现象。 我国股票市场有“政策市”、“消息市”之称,应该说这是效率市场的应有状况,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股市的股票价格对其反应“内在价值”的信息未能作出充分的反应,因而,认为我国股市的这种反应机制是跛足的(包建祥,1999),“有关股票市场的政策法规报道”是对投资者最有价值的信息,对股价的影响也最大(茆诗松,1997。 ),而且存在着对信息的反应过度及反应不足(魏刚,1998;张人骥,1998。 ),呼吁建立完善的信息定价机制。 应该说,我国股票市场经过近年的发展,市场的信息定价机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市场对信息的敏感性有了实质的提高,对影响股票“内在价值”的信息,不论是系统信息还是非系统信息,股票价格均有相应的反应,因而,为通过市场价格的一定历史时期的反应判断市场价格的未来走势,提供了可能。 期刊数据库里应该能找到这文章

标签: 从中寻找模式和趋势 所有影响市场价格的信息都反映在价格行为中 技术分析师认为 他们专注于研究价格走势 价格行为反映了所有信息 因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