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中鲁:逆势增长,业绩亮眼,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

admin 6 0

逆势增长,业绩亮眼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国投中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在行业内率先实现逆势增长,业绩亮眼。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2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突破500亿元,净资产超过200亿元,财务状况稳健,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全产业链布局,协同发展

国投中鲁以精细化工为主业,覆盖基础化工、新材料、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协同发展。

  • 公司在基础化工领域拥有成熟的技术和完善的产业链,是国内最大的醋酸甲酯生产商之一。
  • 在新材料领域,公司重点发展高性能聚氨酯、锂电材料等领域,具备极强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 在现代农业领域,公司依托现代生物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积极探索农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技术创新,驱动发展

国投中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 公司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

光伏赛道业绩亮眼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增长71.35%

10月19日晚,光伏硅片龙头TCL中环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498.45亿元,同比增长71.35%,实现净利润50.01亿元,同比增长80.68%。

除了TCL中环之外,还有多家深市光伏企业业绩报喜。横店东磁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36.42%,锦浪科技前三季度净利润预计增长91.45%-98.34%,晶盛机电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增70%-90%??

根据CPIA(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产业总体实现高速增长,产业链主要环节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各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在45%以上。

技术创新降低硅料消耗,TCL中环增长强劲

近年来,随着光伏等行业的发展,单晶硅需求量与日俱增,已成为国内太阳能级硅片市场的主流。

CPIA数据显示,国内太阳能级硅片市场的单晶硅片(P型+N型)渗透率已由2017年的36%提升至2021年的94.5%。

与之对应的是单晶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单晶硅市场规模由2017年75.54亿元增至2020年380.2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1.4%,预计2022年将增至530.11亿元。

而TCL中环是国内单晶硅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单晶硅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五大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市场份额总和接近90%。 其中隆基绿能和TCL中环分别位居第一、第二,占比分别为37%和24%。

TCL中环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三季度,TCL中环业务规模与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实现连续7个季度经营业绩高速增长。 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0.8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6.8%。

今年前三季度,上游硅料供应仍处于紧张状态,价格涨幅较大。 据数据,2022年9月30日国产硅料市场价为30.7万元/吨,较6月30日26.9万元/吨的价格增长超14%。

在此背景下,为何TCL中环仍然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呢?TCL中环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制造方式变革,加速提升先进产能释放,优化升级产品结构,持续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TCL中环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和工艺进步持续提质增效:晶体环节,公司单台月产同比提升12%,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进一步下降;晶片环节,硅片A品率提升4%,同时持续推进细线化、薄片化等项目,同硅片厚度下单公斤出片数提升6%。

除此之外,TCL中环也加速了晶体、晶片先进产能释放。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单晶硅总产能提升至128GW.而在2021年末,公司单晶硅总产能为88GW.也就是说,今年以来公司单晶硅总产能已经大幅增长超45%。

中原证券研报认为,TCL中环业绩显著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宁夏中环六期投产,先进产能增长,产品结构优化;公司推动技术创新与制造方式变革,提高了生产效率,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降低,单炉月产能力再创新高,同硅片厚度下公斤出片数显著领先行业水平以及良好的供应链管理等。

深耕新能源业务,横店东磁产品“量价齐升”

最新价:19.07涨跌额:-0.65涨跌幅:-3.30%成交量:11.2万手成交额:2.14亿换手率:0.70%市盈率:19.26总市值:310亿查询该股行情实时资金流向深度数据揭秘进入横店东磁吧横店东磁资金流相关股票中国稀土(28.951.05%)浩通科技(26.14-0.38%)云路股份(81.38-0.46%)北矿科技(14.51-0.62%)相关板块中证500(-0.47%)融资融券(-0.50%)富时罗素(-0.54%)深成500(-0.55%)就在TCL中环发布三季报前两天,横店东磁也披露了前三季度业绩。

2022年前三季度,横店东磁实现营收141.25亿元,同比增长56.81%,实现扣非净利润10.64亿元,同比增长40.22%。

据横店东磁相关负责人介绍,横店东磁成立于1980年,200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拥有“磁材+器件”、“光伏+锂电”两大产业板块,“磁材+新能源”双轮驱动发展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全球首批获得低碳认证的光伏组件制造企业。

为何前三季度公司业绩能实现大幅增长?上述负责人表示,主要得益于公司持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叠加新能源产业先进产能的有效释放,使得公司新能源板块的营业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带动公司利润增长。

“其中,光伏产业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在深耕优势市场的同时,加大了其他市场的拓展力度;锂电产业持续聚焦小动力市场,在电动二轮车和便携式储能等领域的出货实现了快速增长。 ”该负责人说。

根据横店东磁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光伏产品实现收入58.6亿元,同比增长97.54%,成为了主要的业绩增长引擎。 上半年光伏产品毛利7.76亿元,同比增长超90%。

民生证券研报表示,横店东磁光伏产品毛利增长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光伏行业景气,公司产品量价齐升。 从量来看,公司于去年底建成投产的4GW高效电池、2GW高效组件等项目,经过短暂的爬坡,均在一季度实现满产,上半年电池出货2GW,组件出货2.2GW,其中166mm+182mm电池产能占比超90%,欧洲市场组件出货占比约80%。 从价格来看,上半年传统能源价格大涨,作为替代品种的光伏需求快速增长,阶段性供需错配推高硅料价格,上半年硅料均价同比上涨71%至253元/千克,进而推动组件和电池片价格上涨。

民生证券认为,随着磁材+器件以及光伏+锂电两大产业中公司布局的各项目投产,横店东磁有望逐步打开成长空间。

光伏延续高景气度,多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增

除了TCL中环和横店东磁之外,多家深市光伏公司也交出了亮眼的业绩答卷。

10月13日,锦浪科技发公告称,预计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95亿元-7.2亿元,同比增长91.45%-98.34%。 其中第三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2.97亿元-3.22亿元,同比增长137.67%-157.69%。

锦浪科技表示,报告期内新能源领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公司从事的组串式并网逆变器及储能逆变器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公司始终坚持以产品为中心,发展“锦浪”和“Solis”双自主品牌的全球化战略布局,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产品出货量持续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10月12日,晶盛机电发布了业绩预告,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8.87亿元-21.09亿元,同比增长70%-90%。

晶盛机电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发光伏创新性设备,进一步提升技术服务品质,加快推进石英坩埚、金刚线等先进耗材扩产,积极推进在手订单的交付及验收工作,实现经营业绩同比快速增长。

这些公司实现业绩增长的背后,是我国光伏产业的高景气度。 根据CPIA数据,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70GW,创历史新高。 其中,我国光伏新增装机54.88GW,同比增长13.9%。 2022年上半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4%。

华安证券表示,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推动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快速增长,保守情况下预计2030年全球/我国新增装机量达315/105GW。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理财新闻,欢迎关注我们。

麻辣财经:险企半年报出炉,改革创新是关键词

近日,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五大上市险企相继披露2021年上半年“成绩单”。 翻看这份成绩单,有亮点也有挑战,有新增长点也有改革阵痛。 五大险企数据折射行业发展进程,保险业正在改革和创新中 探索 高质量发展之路。

主要业绩指标稳中有升,净利润增势亮眼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的增加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A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4.34%。 其中,中国平安营业收入居首,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新华保险增速最快,继续维持双位数增长。

净利润方面,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达到1437.14亿元,同比增长7.03%,平均每日合计净赚7.87亿元。 从总量看,中国平安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80.05亿元,居于五大险企之首。 从增速看,中国平安受到对华夏幸福相关的投资资产进行了减值和估值等调整,归母净利润蒸发208亿元,造成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5.5%,另外四家A股上市险企均呈现出同比超过20%的净利润涨幅。 其中中国人寿归母净利润增速最快,同比增长34.19%,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归母净利润也实现大幅增长,同比增幅分别为34%、28.3%、21.5%。

对于保险行业的经营,我们往往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负债端,二是投资端,其中负债端即保险公司销售保单获得保费,投资端即保险公司用保费进行投资获得投资收益。

上半年,净利润增势亮眼主要功劳来自投资收益的增加。 半年报显示,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总投资收益2995.14亿元。 其中,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金额最高,达到1176.38亿元,同比增长22.4%;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增速最快,同比增长48.1%至311.2亿元,总投资收益率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债券投资仍是各大险资的“压舱石”,上半年配置比例普遍在40%左右: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的债券投资分别占比40.2%、44.23%、49.6%、39.3%。 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配置比例则略有下降。

推高净利润的另一个因素则是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由于业务结构调整、规模保费下降,以及车险综改的综合作用,5家险企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均呈现下降态势。

再看负债端,保险收入稳中有增。 今年上半年,5家A股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0.71%。 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的已赚保费分别为4426.42亿元、1337.00亿元、991.8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2.46%、4.6%。

保险与投资是驱动保险公司发展的双轮。 对于上半年投资端对险企利润贡献大于业务端,业内人士表示保险公司通过保险获取资金,再通过投资获取利润是一个常见现象,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寿险业务承压,转型艰难但初见成效

亮点中不乏挑战,A股上市险企业务端尤其是寿险业务承压,保险公司新单销售能力的重要指标——寿险的新业务价值都呈现下降的态势。 5家共计实现新业务价值746.98亿元,跌幅达15.04%。 中国太保的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8.9%,降幅相对较小;其他四家则均呈现两位数降幅。

新业务价值的下降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新单保费下降、保费结构的变动,以及新业务价值率的下降。 比如以寿险为上市主体的中国人寿上半年新单保费为1339.14亿元,同比下降8.4%。

寿险业务承压有多方面原因,业内人士表示,受疫情后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影响、保障型业务消费支出放缓,年初新老重疾切换带来的销售高点对客户需求有提前消耗也造成了新单保费下降,同时惠民保等普惠保险的普及对于商业保险产品存在一定挤出效应。

更重要的原因是,寿险业正在经历转型阵痛。 2021年上半年,全行业保险代理人数量同比降幅超过20%。 随着对保险代理人监管规范的加速、人口红利减退、客户需求改变等,传统“人海战术”式的粗放寿险营销模式已难以为继,精简队伍、提高代理人素质和产出的改革势在必行。

上半年寿险公司也在主动调整队伍结构,加速“祛虚”提质。 中国人寿推行代理人队伍建设4.0体系,推动销售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深度转型;新华保险强调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城市化,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服务,加强培训;人保寿险加强销售队伍建设,提升销售队伍质态,壮大绩优销售队伍。

2019年就开始改革的平安寿险,今年上半年已进入改革的全面推广实施阶段。 改革措施包括重构评价体系,建立涵盖多个指标评价标准,实施队伍差异化经营,大力培养钻石队伍、稳步提升潜力队伍、发展优质新人等。 除了代理人渠道以外,平安还创新推动社区网格化、新银保和兼职队伍三大渠道。 2021年中报显示,中国平安代理人数量为87.77万人,相比2019年代理人数下降了43.33万人。

“整个寿险代理人渠道改革非常艰难,需要改变的是几十万人。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代理人队伍要从大进大出转向高质量、高产能、高收入的深度改革,至少需要3年时间。

不过,一些改革的成效已经在半年报中显露出来。 例如,中国太保代理人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5918元,同比增长 41.5%;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986元,同比增长15.1%;中国平安寿险代理人人均首年保费同比增长23.8%,达到9350元/月。 同时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达到2.52万元,同比增长0.7%。

数字化助力转型升级, 科技 驱动保险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保打造“智能外呼+智能语音分析+精准营销”智能数字营销平台,赋能电话销售,平均承保成功率提升40%以上;

中国人寿通过App焕新升级,注册用户数同比增长27%,寿险App收获的注册用户破亿;

中国太保制定统一的数据管理政策,建立集团及子公司多级数据治理组织架构,并成立数智研究院,组建大数据、AI、安全、互联网运营、云计算和区块链等六大领域的专业团队。

从前端销售到中后端核保理赔,从保险业务到金融服务,半年报中,各大险企纷纷秀出 科技 全面赋能行业发展的新动态。 并且, 科技 已经成为上半年保险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 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数字化改革帮助保险代理人提升收入。 ”陈心颖表示,平安的数字化改革经过6-9个月之后,代理人人均产能会提升30%,拜访量和件均都会提升1.4—1.5倍。

科技 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最快实现1秒放款、微表情技术支持的信贷业务减少33%的信贷损失,AI催收逾期贷款金额同比增长96%……“这背后是系统审批、模型数据起到的关键作用。 ”中国平安总经理、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中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平安的 科技 业务总收入488.09亿元,同比增长14.2%,归母营运利润的贡献达到62.3亿元, 科技 业务的资产规模较小,但贡献收入和利润分别占比达7.7%和8.5%。

保险企业纷纷表示,今后将在战略、组织、管理、运营、人才、服务等方面持续加大 科技 投入、加快全面数字化脚步,实现思维模式和产业实践的系统变革。

中国企业500强新鲜出炉,效益最亮眼的是哪个?

我认为在今年9月1日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效益最好的企业是中国恒大。 中国恒大在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排名16位,较去年的第49位的排名上升33位。 今年7月22日,2019《财富》世界500强发布。 在这份榜单中,恒大的表现相当抢眼,继上年排名飙升108位之后,2019年恒大以704.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138名,排名再次上升92位,堪称战斗机中的轰炸机。

中国恒大在同行业的公司之中也算是佼佼者了,在2019年中国500强排行榜的地产榜位居第一。 “新恒大”亮相仅一年,便交出一份行业有史以来最佳的全年业绩。 今年3月5日,中国恒大()发布正面盈利预告,其2018年净利润和核心业务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核心业务净利润同比大增90%以上。 其2018年核心业务净利润达770亿元以上,再度刷新行业最高纪录。

2017年以来,恒大实施战略转型,在保持规模适度增长的同时,重点注重增长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去年以来市场持续调整,恒大在管理、产品等方面拥有深厚的功底,才成为了极少数业绩大增的房企。

在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恒大的多元化战略经过多年探索,已形成了自己的“规模+效益”模式,完成了在文化旅游、健康、高科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 随着新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将为恒大业绩持续高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为其早日成为世界百强企业增添更大底气。

所以,只有恒大这种拥有深厚功底的大企业,才能在市场惨淡的时候展现出自己的功底。恒大对于“效益最好的公司”这个名头,也是当之无愧!

标签: 逆势增长 国投中鲁 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 业绩亮眼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