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实业股票分析:探索其价值创造、收益率和长期投资价值

admin 7 0

引言

国际实业(HKEX: 00388)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综合性跨国集团,业务涵盖房地产、零售、酒店、金融服务和其他行业。该公司因其长期的增长潜力和稳定的股息收益率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在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国际实业的价值创造、收益率和长期投资价值。

价值创造

国际实业通过以下方式创造价值:
  1. 房地产开发和投资: 该公司开发和投资于住宅、商业和工业物业,这在亚洲主要城市产生稳定的收入来源。
  2. 零售运营: 国际实业通过其连锁百货商店和购物中心经营广泛的零售业务,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
  3. 酒店管理: 该公司拥有并经营一系列高档酒店,在全球主要目的地为游客提供豪华体验。
  4. 金融服务: 国际实业通过其子公司提供贷款、投资和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多元化其收入来源。

收益率

国际实业多年来一直提供稳定的股息收益率。该公司在过去五年中一直维持每年每股0.43港元的股息,收益率接近3%。尽管收益率相对较低,但该公司持续的派息记录和强劲的财务状况使其成为收入投资者有吸引力的选择。国际实业还通过股票增值提供额外收益。在过去十年中,其股价平均每年上涨约5%,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潜力。

长期投资价值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国际实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投资价值:
  1. 多元化的业务组合: 该公司的多元化业务组合可抵御行业特定风险,并为稳定收入提供保障。
  2. 强劲的财务状况: 国际实业拥有稳健的资产负债表,低债务水平,为其持续增长提供了财务弹性。
  3. 管理层经验丰富: 该公司由一支经验丰富且成功的管理团队领导,他们对亚洲市场有深刻的了解。
  4. 增长潜力: 国际实业继续投资于其业务,包括新的房地产开发和零售扩张,这为未来增长提供了潜力。

风险

虽然国际实业是一项有吸引力的长期投资,但投资者应注意以下风险:
  1. 房地产市场波动: 房地产是该公司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房地产市场波动可能会影响其收入和盈利能力。
  2. 经济衰退: 经济衰退会导致消费者支出减少,从而影响国际实业的零售和酒店业务。
  3. 汇率变动: 国际实业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汇率变动可能会影响其财务业绩。

结论

国际实业是一家稳健的跨国集团,为投资者提供了价值创造、稳定的收益率和长期投资价值的组合。多元化的业务组合、强劲的财务状况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使该公司成为希望获得稳定收入和资本增值潜力的投资者有吸引力的选择。虽然存在风险,但国际实业的长期投资价值使其成为希望寻找可靠投资的投资者值得考虑的股票。

公司费用分析控制报告

如何看懂上市公司的各类报表[b]如何看懂上市公司的各类报表[/b]如何看懂看会中报,并获知关键信息虽然上市公司中报并不需要审计,也不能以此推算出公司下半年度及整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情况和业绩利润水平,但其中也有不少重要的信息需要掌握。 一、获知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对股权分置改革的看法,自身是否有意愿参与股权分置改革,以及对补偿对价的看法等信息,比如在目前管理层积极敦促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时候,当试点范围逐步扩大,部分上市公司可能会迫于整体形式的需要,通过中报来或多或少地披露管理层对“股改”的看法,“补偿”的意愿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融资计划或已获准再融资的公司,由于“先股改,再融资”的软约束,势必会有积极的“股改” 的诚意。 乐于“寻宝游戏”的激进行投资者也可以据此信息进行一番斟酌筛选。 二、必要的公司财务数据和经营业务信息等阅读上市公司中报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投资者要想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经营情况、企业发展情况、财务状况、是否有投资价值等,阅读中报对投资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 由于中报披露的信息、内容是针对各种性质的读者,因此,我们针对普通投资者,提出了几条快速、简单,全面的阅读要领,供参考。 目前中报的内容非常简洁明了,只占三大证券报的一个版面,普通投资者掌握上市公司年报所想要了解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信息都基本集中在这个简报当中,简报有几个重要部分,抓住了这些部分的要点,投资者就可对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些信息主要集中在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董事会报告、财务报告三部分。 会计数据部分阅读要领会计数据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和获利能力、每股收益、利润总额、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这些都是必须详细了解的。 1、常见的评价指标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通过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这三个指标进行衡量。 由于目前整体市场(剔除亏损股)的平均市盈率在14倍左右,所以蓝筹股的市盈率要保持在12倍左右或少于12倍;其净资产收益率每年至少要保持在6%-10%之间;但每股收益的多少才算是蓝筹股,这需要就个股情况具体分析。 因为,每只股票的股本结构大小不一,净资产高低也不同。 2、每股收益的历史比较看公司的盈利能力净利润总额和每股收益。 净利润总额可以反映上市公司的相对盈利水平。 每股收益的历史比较可以看出,公司净利润增长与股本扩张之间的关系,如果每股收益并未随股本的扩大而受到稀释,那说明公司的外延式增长是合理的,为投资者所能带来的回报稳定而持久,相反,则说明公司的成长能力有限,如果是由于再融资所导致的股本扩大而使得每股收益下降,那就表明,公司募集资金所投项目还未产生效益或所产生的效益还不如原有存量资产所创造的利润。 3、研究利润构成看公司的利润含金量主营业务利润可以反映公司盈利是否稳定,如利润来源大多数是依靠主营业务,那么其盈利就比较稳定;如果在净利润中主营业务利润所占比重非常少,则说明公司盈利情况不稳定。 要观察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是真正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还是来自于偶然性收入,如: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因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差错更正而调整的利润等。 还要注意有的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甚至是直接变卖家产,更有极少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在财务上的技术处理,给业绩注入水分,投资者在读年报时要仔细鉴别。 其它业务利润和其他营业利润往往是一次性的,但不能持续。 如:复星集团2003年每股收益0.69元,净利润万元,但其中大部分为来自于所认购招商银行的战略投资者配售部分上市的投资收益,结果今年的业绩则大幅下滑。 4、如何观察上市公司的持续增长潜力?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的同比增速,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是否有成长性:炒股票是炒未来,只要上市公司有成长性,即使市盈率较高,也常被做为炒做对象,因为市盈率会随着公司的成长而降低。 投资者要想了解上市公司是否有成长性,应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是否逐渐提高,主营业务是否有发展潜力,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处于垄断性地位,还是在激烈的竞争之中主营业务的市场份额是逐年稳步提高还是缩小,都可以从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的同比增速指标得到结论。 业务数据摘要部分阅读要领1、上市公司已建成项目或再建项目将在何时可以产生利润和盈利能力,这些是未来潜在的利润增长点。 2、有无重大法律纠纷,有无重大担保涉讼债务案件。 近一两年的啤酒花和新疆屯河、天山股份等就是因为大量的担保涉讼案件,使公司严重亏损。 3、大股东的持股情况年报中披露的大股东的信息较详细,投资者需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控股股东变动。 这种变动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国有股股东由于股权的划转而导致控股股东改变;另一种是由于市场上发生的兼并行为、资产重组行为而导致的控股股东改变。 对于第一种情况,由于变动比较平稳,短期不会对上市公司产生剧烈的冲击,但由于新旧控股股东发展战略与理念的差异可能会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对于第二种情况,新的控股股东通常会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这些调整会改变公司的基本面,通常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二、是大股东的持股变动。 在阅读大股东持股情况变动时,重点注意两点:1、大股东是否有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或减持股份的情况,大股东通过二级市场主动增持公司的股票可认为是对公司有信心的表现,反之说明大股东可能对前景没信心而急于套现;2、要了解股本结构,近年来资产重组股方兴未艾,“” 频出,股价成倍上涨。 投资者如想抓住这些“”,必须了解股本结构,了解国家股、法人股、流通股的多少和与总股本的比例情况;上市公司前几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情况,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持股相差的股数是否容易引起股权之争;3、十大流通股东是些什么成分,如果说十大流通股东中大多是基金,说明该股为基金重仓股,基金普遍对该股前景看好。 4、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及持股数量变化情况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中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及持股数量变化情况,并与其一季度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相互比对,可以静态分析主力机构在第二季度(4月-6月)的进出状况,再通过户均持股数量等反映筹码动态集中度的指标,结合股价走势的技术图形,区间成交换手率等指标,来揣测主力机构对该股的操作行为。 5、资产重组情况资产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不变的主题,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上市公司为加强主业或谋求多样化经营而主动收购或出售资产或股权;二是上市公司由于境况窘迫而被其他公司收购。 对于前种情况,投资者需判断这种资产重组行为是否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或者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控股股东在出售一笔垃圾资产给上市公司;对于后一种情况要看新入主的控股股东是否有能力带上市公司走上光明的道路。 董事会报告部分阅读要领1、两大“会报”:董事会报告与监事会报告中都会对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说明,投资者需了解公司募集资金是否按计划使用,或者改变用途是否符合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等。 另外上市公司可能在中报中披露公司在下半年的经营计划和业绩展望等,投资者可关注。 2、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诗司制的核心,它分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 宏观层面主要指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相互负责、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微观层面主要指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我们在分析中报时主要分析其宏观方面,而且重点考虑是否存在大股东侵蚀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或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的行为。 其方法主要有两点:一守注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情况,特别是非经常业务的关联交易,如转让资产、受托经营等;二守注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对重大事项的独立意见,如监事会对重大关联交易公允性的声明,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与关联方的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情况的独立意见等。 从一般情况来看,独立董事如果向上市公司慎重发表独立报告时,则对该公司保持警惕,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伊利股份的独立董事事件。 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部分简单要领由于这三大表涉及到较多的专业知识,我们就常用的几点予以提示:静态关键指标资产负债结构指标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公司资产的风险状况。 如果资不抵债,负债过多,势必影响公司资产的安全性。 公司的负债也不能没有,如果这样的话,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信誉资源,经营过于保守,难有长足发展。 对于在分析财务报表时,我们认为以经营发展需要为准,以不超过70%为宜。 最新的《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办法》也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我们认为,一般低于50%以下的资产负债率公司才具备回购流通股股份的能力和支付水平。 利润结构及盈利能力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这个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企业的业务经营状况是否良好。 这个比率超高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越强,企业发展状况健康。 特别科目的指标与数据这些特别科目是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应付款、其他应付款。 这些科目属于往来科目,企业可以通过在这些科目的挂帐进行隐瞒利润、隐瞒较大负债的操作。 如果我们发现企业的上述项目出现异常(数额巨大),应该提高警惕,因为这些异常的后面往往都有一些机巧或隐患。 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情况。 资本公积金可以转增股本,而未分配利润的多少决定着该上市公司是否具备有较好分红方案的能力。 经营性现金流。 反映公司生产经营业务的现金净流入,最终决定现金派息能力的指标。 注意比较分析比较是分析的一个基本方法,没有比较,分析就难以开始。 比较分析主要是指要用企业财务报表中所披露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指标与本企业历史比较,同时也要和同类企业比较,即要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 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结果。 关注中报中的重大事项公告中报新准则中规定,中报要对重大事项进行详细披露。 比如重大的关联交易、对外的担保事项、公司的重大诉讼事件以及重大的投资意向等,应密切关注这些披露事项。 另外,还有公司募集资金投产项目运行状况,新产品成品率或合格率等,下半年是否进行生产设备维修或检修停产等重要信息,这些都会影响上市公司全年度的业绩。 因为现在二级市场的炒作往往是依托公司基本面的一些重大题材,而这些题材往往是能事先在公司公布的年报或中报中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 从业绩预增的股票挖掘中报机会从2005 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整体利润看,整体利润的增长速度迅速下降,一季度整理利润同比增长在10%左右,远远小于2004年一季度整体利润同比增长的在40%以上,这就免对半年度业绩的担心。 在目前宏观调控背景,这种下降也在投资者预期之中,对于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行业尤其如此,如房地产和电解铝行业更是预期不好,相关股票表现也很差。 在这样业绩增速普遍下滑背景下,业绩预增的股票更令人注意,而且业绩预增在50%以上的股票不少。 截止到6月21日,半年度预增的上市公司有98家,其中预增在200%以上的有9家,都是基数比较低的股票;预增在100-200%有6家,也在少数之列;预增在50%-100%之间有83家,占绝大多数。 这些股票业绩保持强势,其股价有着业绩的支撑,部分股票有着高成长预期,这些股票中在半年报披露期间有望有一波半年报行情。 一 从行业角度挖掘半年度机会 重点关注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和机械仪表从半年度预增的股票分布看,还是具有很明显的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化工、机械仪表、采掘(煤炭)、批发和零售贸易、钢铁、交通运输行业,而对于医药、旅游、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金融、电力、农林牧渔、纺织服装、传媒、建筑建材、食品饮料的行业业绩预增的股票很少,要是有也只有一到两家,这也很明显反映了目前各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景气的情况。 从预增重点行业的家数看,化工行业有16家,是预增最多的行业;钢铁行业有7家;机械仪表行业有14家;采掘业有6家;交通运输有5家;房地产行业有10家。 对于预增家数较多化工、采掘业煤炭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今年很可能是行业景气的高点,加上这些股票大多是基金重仓股,也是基金近期一直减仓的股票,在半年报披露期间对这些股票的炒做时会有所顾虑;对于钢铁行业,面临下游需求下降钢铁价格持续下降和上有铁矿石大幅涨价的双重压力,业绩难有持续性;房地产行业竖家宏观调控的中重点行业,是政策打压的重点,目前已成开始有下滑的趋势;考虑业绩持续性、防御性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应该更加关注批发和零售贸易和交通运输以及机械仪表预增的股票。 1批发和零售贸易批发和零售贸易预增的股票主要是超市和连锁店,如广州友谊、大连友谊、苏宁电器等。 商业和零售是防御型比较强的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比较小,而且从政策上看,国家倾向于刺激消费政策,这对商业零售行业非常有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货币大会(IMC)上表示:国内储蓄率太高,政府计划推出新的政策,刺激消费支出。 而且5月25日,商务部商业改革司透露,商务部将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安排500亿元政策性贷款,扶持全国20家大型流通企业的发展。 这都表明政策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意图,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持续看好。 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重点关注广州友谊、大连友谊、国际实业和鄂武商A。 批发和零售贸易半年度预增股票预增情况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预增类型 同期每股收益(元) 预增幅度所属行业 广州友谊 预增0.11 增幅在50%-100%之间 批发和零售贸易苏宁电器 预增0.84 增长 50%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大连友谊 预增0.03 增长 200%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 中技贸易 预增0.01 增长 100%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英特集团 预增0.00 预计公司2005年半年度 每股收益0.02元左右, 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批发和零售贸易银泰股份 预增0.08 大幅上升 50%批发和零售贸易 国际实业 预增0.01 大幅上升100%以上 批发和零售贸易 鄂武商A 预增0.03 大幅上升100%-200%批发和零售贸易2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属于瓶颈行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车流量和运输货物必然稳步增长,交通运输也是比较好的防御性行业。 而对于高速公路,国家更是给予优惠税收政策,高速公路收费原先执行5 %的营业税,自2005年6月1日起,所有高速收费都将执行3 %的营业税,下调2%。 本身高速公路毛利率就是非常高的,毛利率一般都在50%以上,税收的优惠将一步提升其业绩。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关注捷利股份、中海海盛和粤高速 A 。 交通运输、仓储业半年度预增股票预增情况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预增类型 同期每股收益(元) 预增幅度所属行业 捷利股份 预增0.01 增长幅度超过300% 交通运输、仓储业 中海海盛 预增0.10 增长 50%以上 交通运输、仓储业 中海发展 预增 0.27 增长50%-100%之间 &nbs希望-采纳`

在进行中期财务分析报告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看懂上市公司的各类报表 [b]如何看懂上市公司的各类报表[/b] 如何看懂看会中报,并获知关键信息虽然上市公司中报并不需要审计,也不能以此推算出公司下半年度及整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情况和业绩利润水平,但其中也有不少重要的信息需要掌握。 一、获知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对股权分置改革的看法,自身是否有意愿参与股权分置改革,以及对补偿对价的看法等信息, 比如在目前管理层积极敦促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时候,当试点范围逐步扩大,部分上市公司可能会迫于整体形式的需要,通过中报来或多或少地披露管理层对“股改”的看法,“补偿”的意愿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融资计划或已获准再融资的公司,由于“先股改,再融资”的软约束,势必会有积极的“股改” 的诚意。 乐于“寻宝游戏”的激进行投资者也可以据此信息进行一番斟酌筛选。 二、必要的公司财务数据和经营业务信息等阅读上市公司中报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投资者要想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经营情况、企业发展情况、财务状况、是否有投资价值等,阅读中报对投资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 由于中报披露的信息、内容是针对各种性质的读者,因此,我们针对普通投资者,提出了几条快速、简单,全面的阅读要领,供参考。 目前中报的内容非常简洁明了,只占三大证券报的一个版面,普通投资者掌握上市公司年报所想要了解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信息都基本集中在这个简报当中,简报有几个重要部分,抓住了这些部分的要点,投资者就可对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些信息主要集中在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董事会报告、财务报告三部分。 会计数据部分阅读要领会计数据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和获利能力、每股收益、利润总额、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这些都是必须详细了解的。 1、常见的评价指标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通过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这三个指标进行衡量。 由于目前整体市场(剔除亏损股)的平均市盈率在14倍左右,所以蓝筹股的市盈率要保持在12倍左右或少于12倍;其净资产收益率每年至少要保持在6%-10%之间;但每股收益的多少才算是蓝筹股,这需要就个股情况具体分析。 因为,每只股票的股本结构大小不一,净资产高低也不同。 2、每股收益的历史比较看公司的盈利能力净利润总额和每股收益。 净利润总额可以反映上市公司的相对盈利水平。 每股收益的历史比较可以看出,公司净利润增长与股本扩张之间的关系,如果每股收益并未随股本的扩大而受到稀释,那说明公司的外延式增长是合理的,为投资者所能带来的回报稳定而持久,相反,则说明公司的成长能力有限,如果是由于再融资所导致的股本扩大而使得每股收益下降,那就表明,公司募集资金所投项目还未产生效益或所产生的效益还不如原有存量资产所创造的利润。 3、研究利润构成看公司的利润含金量主营业务利润可以反映公司盈利是否稳定,如利润来源大多数是依靠主营业务,那么其盈利就比较稳定;如果在净利润中主营业务利润所占比重非常少,则说明公司盈利情况不稳定。 要观察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是真正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还是来自于偶然性收入,如: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因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差错更正而调整的利润等。 还要注意有的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甚至是直接变卖家产,更有极少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在财务上的技术处理,给业绩注入水分,投资者在读年报时要仔细鉴别。 其它业务利润和其他营业利润往往是一次性的,但不能持续。 如:复星集团2003年每股收益0.69元,净利润万元,但其中大部分为来自于所认购招商银行的战略投资者配售部分上市的投资收益,结果今年的业绩则大幅下滑。 4、如何观察上市公司的持续增长潜力?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的同比增速,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是否有成长性:炒股票是炒未来,只要上市公司有成长性,即使市盈率较高,也常被做为炒做对象,因为市盈率会随着公司的成长而降低。 投资者要想了解上市公司是否有成长性,应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是否逐渐提高,主营业务是否有发展潜力,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处于垄断性地位,还是在激烈的竞争之中主营业务的市场份额是逐年稳步提高还是缩小,都可以从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的同比增速指标得到结论。 业务数据摘要部分阅读要领1、上市公司已建成项目或再建项目将在何时可以产生利润和盈利能力,这些是未来潜在的利润增长点。 2、有无重大法律纠纷,有无重大担保涉讼债务案件。 近一两年的啤酒花和新疆屯河、天山股份等就是因为大量的担保涉讼案件,使公司严重亏损。 3、大股东的持股情况年报中披露的大股东的信息较详细,投资者需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控股股东变动。 这种变动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国有股股东由于股权的划转而导致控股股东改变;另一种是由于市场上发生的兼并行为、资产重组行为而导致的控股股东改变。 对于第一种情况,由于变动比较平稳,短期不会对上市公司产生剧烈的冲击,但由于新旧控股股东发展战略与理念的差异可能会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对于第二种情况,新的控股股东通常会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这些调整会改变公司的基本面,通常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二、是大股东的持股变动。 在阅读大股东持股情况变动时,重点注意两点:1、大股东是否有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或减持股份的情况,大股东通过二级市场主动增持公司的股票可认为是对公司有信心的表现,反之说明大股东可能对前景没信心而急于套现;2、要了解股本结构,近年来资产重组股方兴未艾,“” 频出,股价成倍上涨。 投资者如想抓住这些“”,必须了解股本结构,了解国家股、法人股、流通股的多少和与总股本的比例情况;上市公司前几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情况,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持股相差的股数是否容易引起股权之争;3、十大流通股东是些什么成分,如果说十大流通股东中大多是基金,说明该股为基金重仓股,基金普遍对该股前景看好。 4、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及持股数量变化情况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中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及持股数量变化情况,并与其一季度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相互比对,可以静态分析主力机构在第二季度(4月-6月)的进出状况,再通过户均持股数量等反映筹码动态集中度的指标,结合股价走势的技术图形,区间成交换手率等指标,来揣测主力机构对该股的操作行为。 5、资产重组情况资产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不变的主题,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上市公司为加强主业或谋求多样化经营而主动收购或出售资产或股权;二是上市公司由于境况窘迫而被其他公司收购。 对于前种情况,投资者需判断这种资产重组行为是否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或者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控股股东在出售一笔垃圾资产给上市公司;对于后一种情况要看新入主的控股股东是否有能力带上市公司走上光明的道路。 董事会报告部分阅读要领1、两大“会报”:董事会报告与监事会报告中都会对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说明,投资者需了解公司募集资金是否按计划使用,或者改变用途是否符合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等。 另外上市公司可能在中报中披露公司在下半年的经营计划和业绩展望等,投资者可关注。 2、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诗司制的核心,它分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 宏观层面主要指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相互负责、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微观层面主要指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我们在分析中报时主要分析其宏观方面,而且重点考虑是否存在大股东侵蚀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或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的行为。 其方法主要有两点:一守注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情况,特别是非经常业务的关联交易,如转让资产、受托经营等;二守注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对重大事项的独立意见,如监事会对重大关联交易公允性的声明,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与关联方的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情况的独立意见等。 从一般情况来看,独立董事如果向上市公司慎重发表独立报告时,则对该公司保持警惕,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伊利股份的独立董事事件。 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部分简单要领由于这三大表涉及到较多的专业知识,我们就常用的几点予以提示:静态关键指标资产负债结构指标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公司资产的风险状况。 如果资不抵债,负债过多,势必影响公司资产的安全性。 公司的负债也不能没有,如果这样的话,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信誉资源,经营过于保守,难有长足发展。 对于在分析财务报表时,我们认为以经营发展需要为准,以不超过70%为宜。 最新的《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办法》也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我们认为,一般低于50%以下的资产负债率公司才具备回购流通股股份的能力和支付水平。 利润结构及盈利能力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这个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企业的业务经营状况是否良好。 这个比率超高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越强,企业发展状况健康。 特别科目的指标与数据这些特别科目是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应付款、其他应付款。 这些科目属于往来科目,企业可以通过在这些科目的挂帐进行隐瞒利润、隐瞒较大负债的操作。 如果我们发现企业的上述项目出现异常(数额巨大),应该提高警惕,因为这些异常的后面往往都有一些机巧或隐患。 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情况。 资本公积金可以转增股本,而未分配利润的多少决定着该上市公司是否具备有较好分红方案的能力。 经营性现金流。 反映公司生产经营业务的现金净流入,最终决定现金派息能力的指标。 注意比较分析比较是分析的一个基本方法,没有比较,分析就难以开始。 比较分析主要是指要用企业财务报表中所披露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指标与本企业历史比较,同时也要和同类企业比较,即要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 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结果。 关注中报中的重大事项公告中报新准则中规定,中报要对重大事项进行详细披露。 比如重大的关联交易、对外的担保事项、公司的重大诉讼事件以及重大的投资意向等,应密切关注这些披露事项。 另外,还有公司募集资金投产项目运行状况,新产品成品率或合格率等,下半年是否进行生产设备维修或检修停产等重要信息,这些都会影响上市公司全年度的业绩。 因为现在二级市场的炒作往往是依托公司基本面的一些重大题材,而这些题材往往是能事先在公司公布的年报或中报中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 从业绩预增的股票挖掘中报机会从2005 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整体利润看,整体利润的增长速度迅速下降,一季度整理利润同比增长在10%左右,远远小于2004年一季度整体利润同比增长的在40%以上,这就免对半年度业绩的担心。 在目前宏观调控背景,这种下降也在投资者预期之中,对于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行业尤其如此,如房地产和电解铝行业更是预期不好,相关股票表现也很差。 在这样业绩增速普遍下滑背景下,业绩预增的股票更令人注意,而且业绩预增在50%以上的股票不少。 截止到6月21日,半年度预增的上市公司有98家,其中预增在200%以上的有9家,都是基数比较低的股票;预增在100-200%有6家,也在少数之列;预增在50%-100%之间有83家,占绝大多数。 这些股票业绩保持强势,其股价有着业绩的支撑,部分股票有着高成长预期,这些股票中在半年报披露期间有望有一波半年报行情。 一 从行业角度挖掘半年度机会 重点关注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和机械仪表从半年度预增的股票分布看,还是具有很明显的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化工、机械仪表、采掘(煤炭)、批发和零售贸易、钢铁、交通运输行业,而对于医药、旅游、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金融、电力、农林牧渔、纺织服装、传媒、建筑建材、食品饮料的行业业绩预增的股票很少,要是有也只有一到两家,这也很明显反映了目前各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景气的情况。 从预增重点行业的家数看,化工行业有16家,是预增最多的行业;钢铁行业有7家;机械仪表行业有14家;采掘业有6家;交通运输有5家;房地产行业有10家。 对于预增家数较多化工、采掘业煤炭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今年很可能是行业景气的高点,加上这些股票大多是基金重仓股,也是基金近期一直减仓的股票,在半年报披露期间对这些股票的炒做时会有所顾虑;对于钢铁行业,面临下游需求下降钢铁价格持续下降和上有铁矿石大幅涨价的双重压力,业绩难有持续性;房地产行业竖家宏观调控的中重点行业,是政策打压的重点,目前已成开始有下滑的趋势;考虑业绩持续性、防御性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应该更加关注批发和零售贸易和交通运输以及机械仪表预增的股票。 1批发和零售贸易批发和零售贸易预增的股票主要是超市和连锁店,如广州友谊、大连友谊、苏宁电器等。 商业和零售是防御型比较强的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比较小,而且从政策上看,国家倾向于刺激消费政策,这对商业零售行业非常有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货币大会(IMC)上表示:国内储蓄率太高,政府计划推出新的政策,刺激消费支出。 而且5月25日,商务部商业改革司透露,商务部将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安排500亿元政策性贷款,扶持全国20家大型流通企业的发展。 这都表明政策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意图,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持续看好。 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重点关注广州友谊、大连友谊、国际实业和鄂武商A。 批发和零售贸易半年度预增股票预增情况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预增类型 同期每股收益(元) 预增幅度所属行业 广州友谊 预增0.11 增幅在50%-100%之间 批发和零售贸易 苏宁电器 预增0.84 增长 50%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 大连友谊 预增0.03 增长 200%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 中技贸易 预增0.01 增长 100%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 英特集团 预增0.00 预计公司2005年半年度 每股收益0.02元左右, 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批发和零售贸易 银泰股份 预增0.08 大幅上升 50%批发和零售贸易 国际实业 预增0.01 大幅上升100%以上 批发和零售贸易 鄂武商A 预增0.03 大幅上升100%-200%批发和零售贸易 2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属于瓶颈行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车流量和运输货物必然稳步增长,交通运输也是比较好的防御性行业。 而对于高速公路,国家更是给予优惠税收政策,高速公路收费原先执行5 %的营业税,自2005年6月1日起,所有高速收费都将执行3 %的营业税,下调2%。 本身高速公路毛利率就是非常高的,毛利率一般都在50%以上,税收的优惠将一步提升其业绩。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关注捷利股份、中海海盛和粤高速 A 。 交通运输、仓储业半年度预增股票预增情况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预增类型 同期每股收益(元) 预增幅度所属行业 捷利股份 预增0.01 增长幅度超过300% 交通运输、仓储业 中海海盛 预增0.10 增长 50%以上 交通运输、仓储业 中海发展 预增 0.27 增长50%-100%之间 &nbs

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的公司其他

德隆神话的华彩乐章,是所谓“产业整合”,其“黄金”时期是1998年至2000年。 虽然投资相当庞杂,被业内戏称为“与国家计委相当”,德隆最主要的产业整合行动依托“老三股”展开,形成了以食品饮料加工、汽车配件、电动工具、水泥为四大支柱下辖子(分)公司逾百家的大型企业集团。 这是德隆作为“实业巨子”的金字招牌,也是德隆实业一翼从各大银行借款170亿元的凭借所在。 然而,所谓德隆的产业整合,并经不起推敲。 早在2003年初,一家著名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部门即对“德隆系”旗下四大上市公司(新疆屯河、天山股份、湘火炬、合金投资)和三大控股集团(德隆集团、新疆德隆、屯河集团)做出系列财务风险分析报告,指出“德隆系”产业公司普遍存在重大财务问题,亦存在众多业绩疑点。 德隆所谓产业整合,是以连续的并购来实现资产规模、销售规模的迅速膨胀,但企业的还债能力、盈利能力均极其薄弱,根本没有体现出“整合”的价值。 外界无从判断并购的成本是否合适,而德隆庞杂的胃口也让人怀疑它根本不可能逐次消化。 从专业财务分析上可以看出,整个德隆的产业体系脆弱不堪,完全是依靠银行资金堆砌而成,经营风险极大。 第一,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借款依存度过高。 2003年底,与净资产相比,四家公司的借款依存度均大幅超过100%,其中新疆屯河的借款依存度高达184%。 这表明“德隆系”企业对外部借款的依赖度极大,且主要为银行短期借款,支撑结构性资产,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 第二,“德隆系”企业的银行借款主要有三个用途:借新还旧(包括短期贷款和到期利息)、进行新的扩张(投资)、覆盖新增的应收款和存货,真正用于生产经营部分的贷款很少。 第三,所谓短贷长投,自有资金严重不足、以银行短期借款支持长期投资现象严重,资产结构严重失衡。 这里首先有诈骗银行贷款的嫌疑,因为贷款投向与用途不符。 其次即使在西方银行里,银行提供并购用的过桥贷款,也有严格的条件,其中买家必须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和相应的抵押担保。 而德隆的并购则完全依赖贷款。 第四,在并购驱动下的资产规模扩张虽然带来了销售收入的明显增加,但是盈利能力几乎没有改善,主营业务的偿债能力与其巨额借款相比相差悬殊。 从近三年的数据变化情况看,四家上市公司合计净资产增加了54.3%,而长短期借款却上升了75.2%;合计销售收入是2001年底的3.4倍,而净利润却仅增加了 121%。 除湘火炬,其余三家上市公司的借款规模达到或超过销售收入规模;也就是说,有的上市公司如果把当期所有的销售收入都用来还债都不够。 相应地,这些上市公司能够用于偿债的折旧摊销前利润增加并不明显,主业经营获取利润能力及以自身经营积累还债能力很差。 主营业务经营所带来的收益与借款压力相比仍显悬殊,除天山水泥偿债期为6.4年,其他三家公司平均都在20年左右,德隆集团整体则达到了24年,远远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可接受水平(五年)。 第五,短期借款偿付压力巨大。 整个德隆集团的营运资金需求保持在37亿元左右,营运资本却经常捉襟见肘(常常为负数);现金支付能力缺口巨大,且缺口不断扩大(由2001年底的-37.38亿元扩大到2003年9月底的-51.46亿元)。 第六,业绩真实性存在疑点。 仅以新疆屯河2003年的业绩为例,净利润大幅增加。 前三季度净利润0.59亿元,四季度0.6亿元。 但分析现金流量表,同时发现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折旧为0.62亿元,年报中却又减少至0.13亿元,即回吐了0.49亿元,从而“贡献”0.49亿元净利润。 难道四季度的16 亿元销售只产生了0.11亿元的净利润?由此,应怀疑其业绩销售的真实性。 另外,几家上市公司和集团还有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即大量对外提供资金。 德隆集团的其他应收款竟高达20亿元,显示出该集团复杂的关联交易资金往来关系,说明除了屯河集团及四大上市公司,还有巨额的隐性对外投资和资金运作情况。 现在看来很清楚,这些资金暗流实际的方向是二级市场,或者所谓的“海外收购”,等等。 2004年4月-5月间,德隆为了掩盖从多家上市公司挪用的巨额资金,同时也防止各地委托理财客户启用司法程序冻结资产,把所投资的各个项目通过一系列资产转移合同,转回各个上市公司内部。 但即使如此,各上市公司因德隆欠下的债务黑洞依然触目惊心(见“德隆系上市公司对外债务表”)。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从杨斌(欧亚农业)、张海(健力宝),到顾雏军(格林柯尔)、唐万新(德隆)的精彩故事,《财经》杂志都有过详细报道。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年代的中国企业经营者们,有着超乎寻常的想像力和过于冲突的戏剧化性格。 我们更想探究的是,为什么中国——不管是科技“海归”还是域外“特首”,上述诸人的成长背景和行事风格是典型“中国式”的——新企业制度建设是如此的无奈、艰难、可笑?如此大面积、系列化的案发,是否昭示着一种宿命?企业制度创新在中国经济总量不断膨胀的背景下,难道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经营活动主体的企业不断的失败,是否隐含着法律环境的缺失?抑或政府功能的错位和失效?在感叹故事的同时,分析其背后存在的逻辑更有价值。 由于顾雏军、唐万新的情形更具代表性,我们以下以“顾-唐”来指称此种模式。 在分析“顾-唐”故事背后的逻辑前,我们先来看看其故事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顾-唐”的公司股权关系极其错综复杂,复杂到除案件调查人员、相关律师,恐怕没有人能了解清楚;他们的身份摇曳多变,或科技狂人,或金融枭雄,或异域特首,或足坛大佬;涉及的产业领域更是跨度甚广,从蕃茄酱到火花塞,从制冷剂到大客车,从种大棚到盖别墅,不一而足。 但这些都仅是故事的表象,至多是供人闲谈消遣的花絮,并不是其核心要素。 “顾-唐”故事的核心要素,至少可概括为这样几点: 如上所述,“顾-唐”的投资在产业领域和空间布局上跨度都很大。 虽然他们或标榜“以创造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为己任”、“以产业整合手段来改善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以获取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或宣称“以技术为纽带整合中国家电产业”、“做全球白色家电第一人”等等,这些仅是故事的噱头,当不得真。 “顾-唐”的产业构造在产业链、资源共享、协调管理等方面比较难整合,实际上,他们也未采取过真正有效的举措。 这种撒豆成兵、零散马铃薯式的投资,几乎理不出主线来;唐万新的“准混业金融”不是,顾雏军的白色家电也不是。 但是,贯穿于这些零散马铃薯之间的,还是有一条“顾-唐”收发自如的红线,这是他们故事的主题;如果这也能称之为主营业务的话,那么“顾-唐”的主营业务就是——实际操控更多的资产。 一是求量不求质,否则,便无法理解一些ST乃至停牌的亏损上市公司(如襄阳轴承、扬州客车等),在毫无产业背景的顾雏军手中有那样的投资价质,而且求量就不能求质,不求质是为了求量;二是不求完备但求控制,法律手续是否完备、完成对“顾-唐”不重要,重要的是实际控制,健力宝到张海东窗事发尚有收购款未付清,理论上交易并未完成,但张海已控制健力宝两年有余,德隆的所谓“垂直管理”也有此种含义。 类似情况在唐万新之于巨田证券差点发生了,在顾雏军之于襄阳轴承部分发生了,实际控制被收购主体是“顾-唐”的目的。 至于法律是否完备、完成,已不重要;甚或为了更好地控制,有意造成法律上的不完备、状态上的不完成的情形。 细细分析“顾-唐”的故事文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展开这些翻云复雨的情节时,与其演对手戏的配角大多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和监管者。 虽然表面上看,各家国有企业都有其所有者(各类集团公司、国资公司等),实际上是其真正的所有者和监管者——各级地方政府在台上演出,配合故事的展开。 唐万新的“三驾马车”是如此,其旗下的众多金融机构(南昌市商业银行、昆明市商业银行、株洲市商业银行、南京国投、重庆证券、伊斯兰信托……)大多如此;顾雏军的广东科龙、合肥美菱、扬州亚星、襄阳轴承全都如此;在张海的故事里,虽然有股东之间的恩怨,但是健力宝所在地政府也扮演了不轻的戏份;杨斌的故事亦如此。 其中,江西省南昌市短时内先后在南昌市商业银行的股权转让中失手于唐万新,又在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转让中失手于顾雏军最为典型,可发一叹!正是这些“配角”们毫不逊色的演出(赞许?期待?默认?无奈?憎恨?),“顾-唐”作为主角成就了故事的精彩,他们是不该被遗忘的“配角”。 围绕上述所说的膨胀资产这一主题,“顾-唐”在展开收购行动中,多选择一些融资性强的资产作为平台、道具。 这主要包括:第一,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本身就是具有融资性,理当成为“顾-唐”的首选。 鉴于各种政策法规的限制,“顾-唐”进入金融机构并不顺利,但仍有斩获,其中德隆以各种方式进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金融性租赁公司最为典型。 所谓混业经营、金融创新都是幌子,要害就是融资,正如人们事后总结所言,德隆的金融创新“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就是一个巨大的‘老鼠会’”。 第二,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本身就有直接融资的功能,即使由于各种原因参与不了资本市场的融资,其在中国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及担保认可较为便利,且上市公司的股权抵押也是方便的融资措施。 这些因素使得各类上市公司成为“顾-唐”使用最为频繁的道具,其中以德隆“三驾马车”、顾雏军“四大金刚”最为人们熟知。 第三,各种用途的土地(尤其是政府批租土地)。 土地的天然稀缺性造成了必然升值的趋势,土地的原始获得价值和评估价值间的巨大差异(政府批租土地更如此)在账面上的体现,以及土地在商业银行具有极强的抵押性,使得“顾-唐”们将土地也纳入其表演道具中。 杨斌整个故事的基础就是土地,顾雏军费尽心思,获得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龙工业园2000余亩土地,透过合肥美菱、美菱集团之间多次复杂的交易,获得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计逾166万平方米的土地,都是明显的例证。 “顾-唐”的故事有鲜明的主题,有精心挑选的配角,有屡试不爽的道具。 这些现实的存在,按照所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表述,故事背后必有其自身的逻辑。 “顾-唐”不是等闲之辈。 他们在扩张企业版图时有着良好的直觉,永不停歇的冲动,超强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 他们精心编排的故事服膺于怎样的逻辑呢?第一,在中国,起点太低、积累时间太短的私有资产与庞大甚或低效的国有资产共存。 自上世纪5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以来,私有资产于理论上和现实上都无存在的可能,实际上是切断了自晚清“洋务运动”百余年以来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私有资本工商化积累的历史。 因此,当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大幕拉开时,中国的私有资产实际上是从一个几乎为零的状态开始的;其积累时间过于短暂,且理论上的合法性和实践中的可行性一直在摇摆中前行,至今也未完全解决。 而他们面对的则是恐龙般巨大的国有资产存量,这些存量除一些垄断行业和个别特例,大都效率不高。 资产量级上的巨大差异和适者生存的商业丛林法则,使得私有资产无法按一个自然积累、逐步发育的状态成长。 他们一定会跳跃性地膨胀,突出“大者为王”,数量和规模成为其所有者的第一考量,且一定会把兼并收购的目标指向国有资产——这是必然的甚或惟一的选择,也是给定约束条件下的一个理性选择。 明乎此,就可理解“顾-唐”故事的主题确定和配角选择的现实基础了。 第二,中国是一个法治精神、法律文本和法律的程序性都相对缺失的国度。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从事企业活动,完备的合同、守法的行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等未必会带来高回报,甚至成为高回报的包袱。 “顾-唐”不是慈善家,也不是投资上的低能儿;他们不计成本扩张规模,是因为他们深知,无论质量好坏,只要规模大就有腾挪转移的空间;无论法律上是否完备,只要能够实际控制,就可以以拖待变,以时间换空间或以空间换时间,就能攫取丰厚的操作利润。 这些特征往往深深地体现在“顾-唐”第一桶金的获得过程中,并形成了他们思维的路径依赖,并指向第二桶金、第三桶金的挖掘中,且大都奏效。 但所谓“成败萧何”,这种过程是非收敛的。 随着往复环节的增多,涉及资源几何位数的增加,内部机理和外部环境稍有扰动,崩溃是可以想见的。 唐万新曾抱怨有些国有企业也在做与德隆同样的事情,但因他们有政府背景,所以并没有像他一样困难重重。 诚然,企业扩张中的信用、心理因素相当重要,“真”和“假” 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认识,并没有客观判据。 但他不应该忘了,首先,国有企业经营者没有他们那种对扩张的路径依赖的思维;再则,国有企业经营者在现有制度安排下,相当程度上既无动力也无可能去追求操作利润。 这里有质的不同。 第三,中国是一个大政府社会,各级政府都相当强势,在提供公共产品的同时强力地介入到社会各个方面,经济领域也不例外。 除了以政策法规的制定者、执行者的角色介入经济活动,政府往往还直接控制着主要的企业和资源。 对地方政府而言,当地的上市公司、地方性金融机构、中心城市的土地资源等成为其直接掌握的主要经营性资源。 政府功能自身的“越位”,为“顾-唐”选择他们作为交易对手提供了必然性。 但是,必然性重复地成为现实性且都以政府作为输家收场,就耐人寻味了。 这不仅仅是经验缺乏可以解释的。 公众首先联想的肯定是腐败问题。 不能说此类问题不存在,但从已公开的信息看,“权钱交易”不是主流——假如其成为主流,分析起来反而相对简单了。 最近 20多年,中国经济处于粗放的高速增长期,各级地方政府也自然处在经济总量增长竞赛的亢奋之中;尤其是所谓某地因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出了多少位高官的“故事版本”,极大地刺激了各级地方政府的神经,使他们陷入莫名其妙的“GDP崇拜”、“五百强招商崇拜”中,不能自拔。 “顾-唐”不是泛泛之辈,“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道理他们是深知的;他们编织了一系列说辞,从GDP、税收、就业等方面来打动各级地方政府。 在这种情形下,患有“GDP崇拜招商综合症”的各级地方政府要想不成为“顾-唐”故事的配角都难;而这种“GDP崇拜招商综合症”本身是不健康的,最后成为输家可以想见。 此外,中国的政府构造是自上而下的,对各级地方政府的考核、激励、升迁等,并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其辖区的民众意愿,而是来自更高层部门。 针对这种构造, “顾-唐”通过公关说服较高层的部门,就可轻易地在各级政府展开他们的故事。 简言之,各级地方政府功能的“越位”、经验的缺乏,中国宏观经济粗放型增长模式背景下形成的各级地方政府“GDP崇拜招商综合症”,以及政府考核机制上的特征,把各级地方政府推上了故事的舞台,扮演起“顾-唐”故事的配角,且以输家收场,这不是个人意志所能左右的。 第四,“顾-唐”故事的精彩之处,还在于他们引起的巨大反响和蕴含的样本意义,对此进行分析,可以从另一方面来认知其隐含逻辑的脉络。 “顾-唐”故事在大众层面引起的基本上是一边倒的批评声音,这不奇怪,值得探究的是学者层面毁誉参半且互为表里的微妙态度。 我们不认同那种泛道德化的看法,即在学者中,对“顾-唐”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全是一种狭义的利益关系;果如此,这些学者的争论岂不等同于“顾-唐”案件中控辩双方律师的法律陈词?这显然不是事实的全部。 “顾-唐”的赞许者在相当程度上是“借酒消愁”,所要消的“愁”,就是曾经在中国大陆绝对存在、今天还有较大影响的僵化的计划经济和低效的国有资产体制。 他们对其弊端有切肤之痛,只要能够达到改革这种体制的目的,手段已然不重要。 不幸的是,“顾-唐”这杯酒并非佳酿,不能解他们的“愁”。 没有证据证明 “顾-唐”收购后的国有企业在效率上有明显提高,在社会资源配置上有明显改善,在技术上有明显进步,当然上述几方面也未见明显下降。 至于“顾-唐”的反对者,则是从“顾-唐”故事中相当程度上揭示私有制度在运作过程中的种种弊端(“顾-唐”身上大都确实存在),期望“明君”,期望一种“好的国有资产制度”安排。 但是,现有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法律制度状况恐怕难遂他们心愿。 “顾-唐”的赞成者和反对者都得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在给定的现实环境下,“好的私有企业制度”不能很快地普遍发育出来;同样,“好的国有企业制度”也无法很快地普遍建立起来,“顾-唐”的故事和改革开放前的状态分别说明了这些。 赞成者和反对者虽然观点如此对立,但面临的尴尬甚至于悲剧意义可能是相同的——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有人可能会质疑,“好的私有企业制度”也是可以发育出来的,如联想集团、TCL集团等等。 确实,“柳-李”(其中以柳传志、李东生最具代表性)故事的效果强于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当然也强于“顾-唐”。 但是,我们想指出的是,这种成功仅具个体意义;从样本意义上说,“顾-唐”比“柳-李”更具典型性。 “柳-李”故事的成功有很多前提条件,如选择的是一个规模较小但已进入临界状态、随后会爆发增长的行业,否则,增量式产权改革毫无作用;处在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相对宽松的年代,白手起家,创业致富是社会歌颂的精神,法律法规上也没有任何对MBO或类似MBO的限制;具体的国有资产所有者通达、宽松,从事改制的管理者则理性、节制,双方良性互动,达到双赢。 *德隆往事:一个400元起家的金融神话的破灭人们说,德隆的发家和衰败,都具有异乎寻常的象征意义。 从投资400元冲洗胶卷的彩扩社,到涉足大半个中国的庞大产业、金融“帝国”,“德隆灵魂”唐万新从西部边陲的乌鲁木齐起家,到如今在江城武汉面临受审,20年弹指一挥间,有多少令人叹息和深思的故事? 在1986年的边城乌鲁木齐,大学刚毕业的唐万新和他的5个朋友,投资400元创办他们的第一个实体“朋友”彩扩部,代人冲洗1元钱一张的照片。 但据称就是这个小本生意,让他们在当年的乌鲁木齐挣了约60万元。 1988~1990年间,有着新奇思想和大把现金的年轻唐万新们开始四处出手:办厂生产自行车锁、卫星接收器,经销饲料添加剂,承包了帕米尔高原上塔什库尔干县的一家宾馆,他们甚至还组建过航空俱乐部。 但是,这些尝试基本以失败告终,不仅将此前的赢利亏尽,他们还一度拖欠银行及客户资金180万余元。 直到 1991年,唐万新在乌鲁木齐的科海开发公司一度成为新疆最大的电脑散件供应商,才基本挽回此前亏损。 敏锐的唐万新们在1992年嗅到资本市场牛市气息,在当时人们购买股票尚需动员时,他们大量收购原始股和内部职工股。 在西安,他们包销黄河机器厂3000万新股中的1000万股、国棉五厂800万股。 然后,再在新疆等地以1倍或2倍的价格出手。 在靠排队领取认购证购买股票的年代,甚至在乌鲁木齐一次性雇请过1500名民工排队领取认购证。 这些人一排就是两天,每天领取劳务费50元。 而这些认购证很快被换成原始股,再为唐万新们变成大把的真金白银。 1992年,新疆德隆实业公司、新疆德隆房地产公司注册成立,德隆进入娱乐、餐饮和房地产投资领域。 1994年8月,北京JJ迪斯科舞厅破土动工。 而坐落在乌鲁木齐市中心的宏源大厦1995年竣工时,曾号称是新疆当时最高档的写字楼。 与此同时,德隆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 1994年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的新疆德隆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这样,德隆一方面开始了他们的产业之旅,另一方面,因农业产业化惠及百万农户,由此获得了地方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然而,德隆真正意义上的高速扩张是在进入金融机构之后。 它首先进入的是1993年设立的“新疆金新租赁有限公司”(新疆金融租赁前身)。 1994年,在武汉国债场外交易所,唐万新用金新租赁的交易席位,通过国债回购业务,先后向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融资总计3亿元。 正是在这3亿元资金之上,唐万新的产业整合、战略投资的理念,得以生根、发芽。 德隆国际战略投资公司的回答是:通过行业研究确定目标,制定行业战略;选择目标企业并长期跟踪,伺机收购;通过兼并、收购,形成产业经营平台,取得行业领先地位;最后进行产业整合,发挥协同效应,拓展业务规模和范围,强化核心竞争能力以取得优势地位。 1997年至2002年间,德隆进行了一些堪称“大手笔”的产业整合战役。 其中,对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和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天山股份)两家公司的整合,堪称经典之作。 1996年10月,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受让昌吉州屯河建材工贸总公司、新疆八一钢铁总厂的新疆屯河股权后,成为新疆屯河第四大股东,至1998年控股屯河集团。 此时的新疆屯河年产水泥40万吨,在新疆仅次于年产水泥100万吨的天山股份。 另一方面,脱胎于老牌国企新疆水泥厂的天山股份,拥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水泥生产线,但债务负担却十分沉重。 1998年11月,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德隆以旗下新疆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作为其发起人之一,持有其股份1.16%同处乌鲁木齐———昌吉地区的两强相争,导致双方成本大幅升高。 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后,因与新疆屯河竞争,天山股份每年约要多付出成本3000万元。 德隆利用自己在两家企业的控制影响力,最终完成了对新疆水泥产业的整合:新疆屯河将所有水泥资源转让给天山股份,同时获得天山股份控股权。 新疆屯河本身,则一心一意做自己的“红色产业”番茄酱项目,并在此后成为世界主要番茄酱生产厂家之一。 而天山股份,也自此奠定了全国第三、西北最大水泥企业的地位。 正是按照这种整合思路,德隆1996、1997年入主新疆屯河、沈阳合金、湘火炬之后,恣肆描绘它的产业整合地图。 德隆的愿景是,在战略投资行业成为龙头,3~5年内成为全球500强企业之一,建立一个世界级的“企业精英俱乐部”,汇集最多领袖级经营人才,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主流的桥梁。 然而,德隆产业整合、做大做强企业的另一面是操纵股价。 武汉市人民检察院2005年12月6日的起诉书称,从1997年3月以来,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先后以金新信托、德恒证券、中企东方为操作平台,使用个股东账号,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采取连续买卖、自买自卖的手法,长期大量买卖“老三股”,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在一个金融机构同时实现银行存贷款、票据金融、信用卡、票据、保险、证券、期货和共同基金等交易活动,效率会大大提高。 满足这种现实需求,就是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理由。 金融控股公司,正是唐万新和德隆追求的梦想。 然而,在当前政策法规限制之下,德隆的金融控股公司之路注定隐讳而曲折。 德隆通过2001年成立的上海友联经济战略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002年更名为上海友联战略管理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即上海友联),打造出类似金融控股公司的平台。 2005年12月27日终审宣判的“德隆系刑事第一案”德恒证券案、2005年9月在乌鲁木齐开审的德隆系金新信托案、11月在银川宣判的伊斯兰信托案,揭出的幕后操控者均是上海友联。 通过上海友联,德隆实现了对金新信托、新疆金融租赁、新世纪金融租赁、德恒证券、大江信托、伊斯兰信托、恒信证券、中富证券、昆明商行、南昌商行、株洲商行等各家金融机构的操控。 在上海友联的操控下,德隆旗下的金融产品,一度推出客户全面金融服务,包括“委托理财”“战略并购”“战略退出”“MBO”“借壳上市”“杠杆收购”等一系列金融新产品。 但这些金融产品在德隆资金链绷紧的压力下逐渐萎缩,最后,各家金融机构开始了疯狂的委托理财敛财活动,承诺12%甚至更高的年回报率。 至此,德隆的综合金融服务名存实亡,其金融控股公司的梦想终于落空。 2005年12月27日,重庆高法对德恒案的终审判决对德隆的“金融控股”给出了说法:德恒证券公司以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为名,采取承诺到期后归还委托资产本金并支付固定收益的方式,变相吸收公众存款208亿余元供上海友联公司统一调拨、使用,数额特别巨大,且造成案发后尚有68亿余元资金无法兑付的严重后果,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004年4月14日,德隆系股票湘火炬、合金投资和屯河股份首度全面跌停,德隆危机全面爆发。 其实,业内人士认为,早在2000年12月“中科系事件”和2001年4月郎咸平“炮轰德隆”时,德隆就已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只不过后来德隆通过委托理财的“拆东墙补西缺”办法,才得以勉力维持。 至2004年春,德隆系已身陷十面埋伏、大厦将倾。 2004年4月14日后,德隆“三驾马车”连续多日跌停,市值蒸发过百亿元。 此后不久,德隆出售天一实业、罗布泊钾盐股权,湘火炬更是将德隆告上法庭。 4月上旬到5月下旬,德隆几乎将所持有的“三驾马车”质押殆尽。 5月30日,德隆国际召开了董事会暨危机处理工作会议,首度承认“德隆全系统危机最深重、困难最严重的时期”。 6月8日,德隆危机进一步升级,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同时开庭审理了两起有关德隆的案件,各地债权人纷纷动用法律途径向德隆索债,德隆在各地的资产大部分被冻结。 8月26日,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屯河集团与华融公司签订了《资产托管协议》,三公司将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不可撤回地全权托管给了华融公司,由华融公司行使全部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权利;9月4日,华融接受中国证监会委托对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中富证券进行托管经营。 至此,德隆已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悄然谢幕。

标签: 探索其价值创造 国际实业股票分析 收益率和长期投资价值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