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美的电器股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重点关注其财务业绩、市场动态和专家见解。我们深入研究了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师报告和市场趋势,以提供对美的电器及其股票表现的透彻理解。
财务业绩
美的电器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家用电器制造商,在全球拥有广泛的产品组合。该公司发布了强劲的财务业绩,2023 年前 9 个月的收入增长 17.6%,达到 2714 亿元人民币。其净利润增长 16%,达到 203 亿元人民币。
推动美的电器财务业绩增长的因素包括:
- 对高端产品和智能家電的需求不断增长
- 产能扩张和运营效率的提高
- 持续的全球市场扩张
市场动态
美的电器股票受到几个市场动态的影响,包括:
- 宏观经济环境: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胀上升对消费支出产生负面影响。
- 行业竞争:美的是面临着来自海尔、格力电器和TCL 等强大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
- 技术进步:智能家電和物联网(IoT)应用的兴起正在塑造行业格局。
- 可持续性: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美的是一个机遇。
专家见解
分析师对美的电器的股票前景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些分析师看好其财务业绩和增长潜力,建议买入或持有该公司股票。其他分析师则更加谨慎,指出宏观经济环境和
美的集团市值多少?美的集团股票最高价位是多少?美的集团股今天价格是多少?
如何看待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大手笔减持这件事呢?
截止2021年7月6日,格力电器市值为3014亿,美的市值为4835亿。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申明“格力没有把美的当做竞争对手”。 然而,美的在多元化经营明显已经超越了格力,并且格力在空调领域的优势也局部缩小。 美的、格力对各自的估值都不满意,试图通过回购提振市场信心。
然而,格力的三期回购,收效甚微。在营收增速放缓,主营业务差距也在局部缩小,格力“翻盘”无望之际,2021年7月6日的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峰会上,格力再放大招,能否助力格力“逆风翻盘”?
格力宣布“第一期回购”——2020年4月10日,动用自有资金30亿~60亿进行回购,价格不超过678元/股。 第一期回购累计买入108亿股,均价5536元/股,总对价60亿。
格力宣布“第二期回购”——2020年10月13日,动用自有资金30亿~60亿进行回购,价格不超过6902元/股。 第二期回购累计购入101亿股,回购均价593元/股,总对价60亿,。
格力宣布“第三期回购”——2021年5月26日,运用自有资金75亿~150亿进行回购,价格不超过70元/股。 截至2021年6月30日,累计回购6000万股,回购均价529元/股,总对价3175亿,按计划还将投入118亿进行回购。
回购价目前都高于现收盘价,并且但三期回购也是格力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回购计划,最终效果微乎其微。 由于资本投资者基本只会看中一家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增速,单单靠回购来提振信心,投资者是不会买单的,这一决策基本宣告失败。
2012年,格力、美的市值均从千亿出发。 随后2016-2020年,美的在方洪波带领下, 领先优势扩大到近40个百分点。
营收增速方面:美的营收同比增速均是个位数,反观格力,2019年零增长,2020年同比下降15%。 不仅在营收方面未能超过对手,连自己的“战绩”也没能保住。 不论从横向看格力自身,还是纵向对比美的,营收增速完全没有优势。
2018年, 格力家用空调业务营收1557亿,美的“家用空调+暖通空调”加起来不到格力的一半。 随后,2020年,美的“家用空调+暖通空调”收入达1212亿,首次超过格力“家用空调”收入。 而美的的多元化经营全面开花,而格力家用空调在2018年冲高之后,连年下降,此消彼长。 美的的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格力喊了多年“加快多元化布局,培育新增长点”。 智能手机、精密器械、新能源、半导体、医疗 健康 等这些板块格力也是积极布局参与,但是依然没有摆脱格力电器对空调业务的高度依赖,这种多元化业务终究成不了格力“翻盘”的重要手段。
董明珠在CBNData举办的2021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峰会上称,“格力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可把光能、储能和空调结合起来,当足够的能源聚集起来后通过空调发电。 把这个技术深入研究,一个家庭可以完全自我发电,照明不用花一分钱电费 ”。
首先,从技术层面分析: 董明珠所说的是基于该技术已经能得到验证才能实现“全球温度可降半度”,目前该技术处于开发中,有待研究深入,才能实现“新招”。 董明珠这项新技术方向,或许能够成为格力的“翻盘”大招。 这里不加评论,用时间来证明。
然后,从降本增效方面来说: 2018-2020年, 格力在成本控制方面显然更胜一筹,而且优势越来越大。 现今,格力四大成本合计比美的低76%。 这也是目前仅存的优势,并且,随着美的的多元化加速,这种优势只会逐渐缩小。
最后,不论格力“翻盘”能否成功,格力在降本增效这一方面是值得学习的。 如果格力的多元化经营突破不了“空调天花板”,可以试试把“空调路”走到极致,可以把董明珠的“新招”早日全球化使用,不仅企业能轻松“破局”,对环境也是一大助力。
海尔逐渐掉队,改名能挽救海尔的中年危机吗?
对外向来低调的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因减持美的股权并套现近14亿元一事,陷入舆论中心。
美的集团出现多笔巨额大宗交易。 深交所官网显示,方洪波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美的集团2000万股,成交均价6812元,减持参考市值达1362亿元。
美的方面回应称,此次减持系方洪波个人资产配置需要,是方洪波首次减持。 交易受让方以海外投资机构为主,会继续长期持有,且根据法规要求交易后6个月内受让方也不得减持。
尽管美的表示公司未来三季度基本面继续向好,市场对方洪波减持一事仍有质疑。 A股家电板块普跌,而自减持信息公开以来,美的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美的市值已跌去约300亿元。
正因此,方洪波减持也让国内职业经理人圈层再度被关注——职业经理人究竟能带企业走多远?
何享健与方洪波的交接,是国内家族企业将管理权“让渡”于职业经理人的典型案例之一。 家电市场迅速增长,美的也随之一路狂奔。 “上规模”战略让美的拥有超过两万个产品型号。 与之对应的是,美的的组织结构、人员规模显得臃肿,仅美的日用家电事业部即在国内开设了超过60家销售公司。
与庞大规模相悖的是,无论是空调、冰洗、日用家电,美的利润率较海尔、格力等厂商均没有明显优势,甚至处于较低水平。 美的利润增速远低于营收增速。 规模化战略正侵蚀美的的盈利水平。
对于新任主帅来说,缩减营销规模、砍去不必要的产品线是当务之急,但这势必带来阵痛。
另一个不确定性则来自于新帅本人。 方洪波并非管理学出身,亦非公司创业元老。 接班何享健前,这位历史学出身的经理人,曾在美的内部刊物《美的报》、美的空调事业部国内营销公司等部门任职。
尽管修读了MBA、管理过空调事业部,但对于接班一家家族企业的方洪波来说,如何平衡董事会与大股东的关系、能否把握公司战略方向,都是难题。
方洪波接手后,美的关闭了超过10个工业园区和制造基地,砍掉7000个产品型号,将营销体系扁平化,对销售人员乃至管理层进行裁员。
与此同时,方洪波所推进的战略包括全球化、智能制造等。 具体到业务上,更早地发力线上渠道,以及除了空调以外的产品多元化,也成为这些年包括新冠疫情期间,美的逐步胜过老对手格力的重要原因。
在A股俱乐部里,如今市值总额排在美的前面的企业包括“四大行”、“两桶油”、两大保险巨头、贵州茅台等。
未来,美的以及经理人方洪波能否迎来何享健期待的5000亿营收里程碑,亦或下一个市值高位,仍待时间考量。
业绩以外,更重要的是,以方洪波为代表的美的董事会和以何氏家族为代表的大股东之间,达成了某种平衡:大股东较大程度地放权给经理人,后者则对外表现低调,并未强化个人在品牌中的形象,仅称自己为美的“过客”。 这一点与另一头部经理人——快人快语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截然相反。
这可能是经理人截然不同的个性所致,也可能是因为美的原本的家族企业特质。 “毕竟不是血缘关系,是雇佣关系”,方洪波曾这样描述自己和何享健之间的信任。
如何把握信任的度,是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共同的必修课。 据报道,在方洪波上任初期,在面对外界压力时,何享健曾向方表示,“做你想做的”。 方洪波任期内,美的管理层曾出现变动,而这被部分解读为,何享健愿意让方洪波获得更集中的管理权。
不过,美的并非没有隐忧。 以空调为例,国内空调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的阶段,迫使格力推进营销渠道变革,董明珠开始削藩,简化格力多层的渠道商体系,并积极拓展线上。 在美的空调毛利率尚不及格力的情况下,
其他品类上,美的也存在产品差异化不足、品牌优势不明显的问题。 这和美的此前主打中低端产品有关。 平价走量的策略,适合渠道优先的增量市场。 而当家电市场转向存量,用户需求优先更为关键。 按照方洪波的说法,“如何从高端制造转向智造高端”,差异化和高端化是关键。
实际上,国内职业经理人文化较西方起步较晚,职业经理人制尚未在国内传统企业中广泛普及。 不少上市公司仍延续家族企业架构,由家族成员担任管理要职。
对于少数走上台前的职业经理人来说,他(她)们需要对公司内外多方负责。 曾有国内民营企业经理人撰文称,职业经理人要做到“老板(股东)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 ”
获得“好评”绝非易事。 在商场上,职业经理人常因对未来市场机会研判失误、公司业务条线梳理不明晰、只重视短期业绩增长而非长期发展、业绩增速未使股东满意等原因被质疑。
对技术创新不足、市场不够敏感、用户导向不足、渠道转化速度较慢,是联想落后的原因。 在备受争议的手机业务领域,杨元庆曾谈到,“运营商市场的成功让我们有点故步自封。 ”
而如果公司创始人已将企业带到了一定高度,难以超越创始人的成绩也是职业经理人需要面对的难题。 对于万科前董事局主席王石来说,这个难以超越的“创始人”就是他自己。
万科上市前,创始人王石持有万科40%的股权;万科上市时,由于王石放弃了万科的原始股份,使得自己从老板的身份转变为职业经理人。
不过,从王石卸任前万科的业绩表现来看,已过而立之年的万科也未逃出业务趋于保守、内部活力衰减、业绩弹性降低的魔咒。 以2011年至2017年万科一季度净资产收益率为例,该指标由268%下降至061%。 尽管万科希望鼓励内部创业,拓展物业、家装、养老等新商业模式,但在净资产收益率承压的情况下,为了保住公司现金流,万科新业务的开展显得有些畏手畏脚。
对于王石本人而言,更多的质疑声源自其对于个人观点、个人生活的大胆表达。 外界多认为,尽管王石自称是“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但在与万科相关的行为处事上,他更多以创始人身份自居。
美的集团现在的市值高吗?美的集团有什么价值多少?美的集团集团最新消息?
17年时,传统家电厂商海尔发布了其首款智能音箱产品,涌入了超过两千家厂商的智能音箱市场。 根据海尔公开的信息,这款产品除了和普通的智能音箱一样的功能之外,更多在于通过海尔的平台,实现家电设备的互联,帮助实现家电联网控制,从而塑造家庭物联网。
从其智能音箱产品的迭代和出货量上来看,海尔本身并不在意音箱本身的产品,其目的在于布局物联网产业。
虽然物联网给了传统家电新的增长方向,但也给传统家电厂商带来了更多对手。
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除了霸占电视这块大屏之外,已经进军到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这一传统家电厂商的核心腹地。
而在物联网的潮流下,行业融合开始逐渐发力,互联网厂商和家电厂商开始各显神通,都想要开拓新的物联网市场。
开拓市场当然要从改名开始,家电行业在19年前后迎来了改名狂潮,海信电器改名为海信视像,TCL集团变成TCL 科技 ,而海尔则从青岛海尔摇身一变成为了海尔智家,其打造智能家居平台的寓意,跃然纸上。
19年六月,海尔发布其证券名称变更公告,青岛海尔更名为海尔智家。 在公告中,海尔还特别解释, 其更名是为了更好推进公司的物联网智慧家庭生态品牌战略实施。
今年3月,海尔发布其更名后的首份财报,其19年全年营收2007亿,。 然而看似实现关键增长的海尔,其实也面临巨大困境。
首先,盈利能力不够,和美的,格力差距过大。 19年海尔虽然拥有2007亿的营收,但是净利润只有82亿。 相比之下,格力营收只有1981亿,但是净利润却达到了246亿
海尔一直无法上升的利润率在于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一直高居不下,极大了影响其利润率。 由于海尔存在,海尔智家和海尔电器两个经营主体,在销售,管理上都存在冗杂过度的问题,导致其费用高涨,难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再而,海尔市值低于美的,格力
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 美的和格力的市值差距就足以填补一个海尔
10月份以来,美的市值一直在5000亿以上,格力也一直维系在3500亿左右,其市值差距超过1500亿,而海尔的市值只有1600亿左右。 当然,海尔智家只是海尔集团的部分业务,美的和格力则是集团整体估值。
虽然,海尔高举智能家居以及物联网等概念,寻求新的增长方向。 但是在向这一方向靠拢的不仅仅只是海尔,还有美的,格力,TCL等老牌家电企业。
横向对比国内家电三巨头,不难发现,在转型中,美的无论在市值还是在营收等关键数据上,都已经获得局部优势,正在成为家电一哥。 而格力则严守空凋这一核心阵地,拥有最高的利润率,同时也在积极拥抱互联网,打造智能家居系统。
而小米,华为这样的互联网厂商也在智能家居上攻城略地,分别推出了自家的智能家居方案。
面对这样的情况,海尔似乎也进入了自己的中年危机。
观察海尔近年的调整,海尔似乎试图通过主动升级的方式来化解危机。 从产品渗透到场景,打造平台化的家电运营。
目前,海尔官网的业务介绍已经以海尔U+智慧生活平台为核心宣传点,而这也透露了海尔转型的决心。
然而就当前的激烈竞争而言,海尔中年之后,能不能赢得下一个时代,仍然尚未可知。
刚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家用电器行业涨势不错,达到历史最高点,但现在正在进行高位调整。那么接下来的行情是否能够让我们有机会再捞一笔呢?下面要讲的就是在家用电器行业名列前茅的巨头公司--美的集团!
在即将解读美的集团股票之前,这份家用电器行业龙头股名单,就是精心为大家准备的,从链接进去就能浏览:宝藏资料:家用电器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绍:美的集团在中国家用电器行业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一,在消费电器、暧通空调、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等领域,公司都有业务经营,变为A股家用电器行业市值在首位的代表性企业。 公司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洗衣机产业链等完整产业链。
大家已经了解了美的集团的基本情况,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美的集团令人感兴趣的地方有哪些,我们投资能不能赚到钱?
亮点一:公司强势引领线上渠道发展,B、C端业务同步进行
国内疫情得到缓解后,国民对家电的需求也处于稳定的阶段。 美的集团在先进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供应链优势和渠道优势的加持下,这也将意味着公司营业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其中,在渠道销售方面,公司在上半年全网的销售规模达到520亿元,同比上涨超过了20%,在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平台全品类搜索与销售同行披挂桂冠,
线上渠道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不仅有利于公司的品牌荣誉不断增强和扩大,公司的知名度也是一样,成为以后的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有力保障。
亮点二:空调销量反超,成为空调界老大
美的集团空调营收在2021年上半年达到764亿元,同比增长近20%,现在已经超过了格力电器的671亿元,变成了空调界的领军企业之一。 就目前来看,反超的金额已经达到了上百亿,佐证了公司的空调完全得到了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有望继续在家电空调领域稳坐第一。
我有种感觉,在强者恒强的规则下,在空调的销量上公司反超同行,无形中也会强化公司品牌的影响力,可以帮公司多多销售其他家用电器领域的产品。
亮点三:国内唯一产业链与产品线齐全的家电生产企业
美的集团是国内一家家电生产企业,有着唯一全产业链、全产品线,同时公司在压缩机、电控、磁控管等家电核心部件研发技术方面领先其他同行。 该优势使得公司在家电行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有力增强,使公司继续稳坐家电行业第一,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
受文章篇幅的影响,有关美的集团的更多深层次测评和风险告知,全部都在学姐整理的这篇研报中,打开链接即可详细了解:深度研报美的集团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国际贸易增速下降了,家用电器出口量跟同期相比下降不少。 不过从未来的角度来说,目前,国家对地产领域的改革,将会有利于家用电器的需求持续加大。 并且,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大力支持绿色环保智能产业的发展,将对家电产品质量标准升级有促进作用,为家用电器行业带来新的机会点和发展阶段。
总的来说,美的集团的家用电器研发技术优越,所生产的家电在使用过程中碳排放量有明显减少,能对应上国家近几年来一直倡导的绿色环保政策,是一家前景开阔的家用电器公司。
不过文章毕竟有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美的集团未来行情,只需点击下文的网址链接,有专门的顾问为你诊股,看下美的集团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美的集团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0-0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
美的电器投资亮点
美的电器作为国内家电行业的领头羊,其规模庞大,产品线涵盖空调、冰箱、洗衣机和空调压缩机,市场占有率均居行业前三。 上半年,家电业得益于内需复苏的推动,美的业绩已经触底回升。
美的旗下的多个子公司已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和广东美的商用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新近加入这一行列,享受15%的所得税税率优惠,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科技竞争力。
2009年前三季度,美的的财务表现稳健,每股收益0.75元,每股净资产4.37元,净资产收益率17.06%,营业收入达到356亿多元,尽管同比略有下降,但净利润增长26%,显示出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 此外,公司2008年度分红派息方案为每10股派1元现金,股权登记和除息日均在5月,红利发放日为同一天。
美的还获得了中国银监会的批准,筹建了自己的财务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美的集团占股40%。 公司通过增发股票募集了29.8亿元,资金将用于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等十个投资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展现出其对未来发展的决心和规划。
美的预计2009年全年累计净利润将达到约180亿元,同比增长74%,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同时,公司与小天鹅的资产合并也已完成,交易价格为7.32亿人民币,进一步扩大了美的在家电市场的份额。
扩展资料创业于1968年的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房产、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四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股票分析一下美的电器后两天的走势
向上放量突破压力线,MACD刚好又金叉了,确实是不错的形态。 冲高之后的回调幅度在合理范围。 盘内交投大单以买入居多。 资金流入迹象显著。 涨势刚柔并济,出货没太多迹象。 一般还会再升点。
标签: 财务业绩 美的电器股票最新消息 市场动态和专家见解的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