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京东物流股票: 投资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明智之举

admin 7 0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物流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中国领先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商,京东物流凭借其强大的基础设施、高效的运营和不断创新的技术,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京东物流: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领军者

京东物流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之一。公司拥有超过20万名员工,运营着超过800个仓库和10000个配送站,覆盖全国95%以上的人口。

京东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强大的物流网络、高效的运营和先进的技术。公司自建仓储物流体系,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并不断优化配送路由和仓储管理,缩短配送时间,提高配送效率。

京东物流还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无人化等创新技术,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仓储系统、无人配送车和智能分拣设备,大大提高了物流运营的自动化程度投资龙头股等优势。

当然,投资任何股票都存在风险。投资者在投资京东物流之前,需要充分了解行业竞争、经济波动和政策风险等因素,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亚马逊相比阿里巴巴,为什么利润相差如此巨大?

先来看看二者之间的利润差距:2018财年,阿里巴巴的净利润接近700亿人民币,约合100亿美元左右;而同期的亚马逊大约在30亿美元左右,差距并没有特别大。 但是在2018年亚马逊的净利润是过去20年年份净利润的总和。 因此,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的吸金还是不一样的。 这主要还是由于二者模式的不同,亚马逊是自营为主,自己采购、自己经营与销售,物流、客服、售后等等全是亚马逊自己,因此,在这段时间内投入的成本非常高,特别是在物流方面的投入,尤其如此。 而阿里巴巴则不同,主要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基本的售前以及售后的初步交流、产品设计等等都是商家自己完成的,物流也有众多的公司辅助,因此阿里巴巴的经营成本相对较少,利润率较高。 但是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不一样,亚马逊的范围远大于阿里巴巴,而阿里巴巴则主要集中在国内,从这个角度来说,亚马逊未来可能会遭遇本土派以及其他企业的攻击,特别是当欧洲试图摆脱美国,这就是一个非常有可能的事情,而阿里巴巴的海外扩展还有很大的机会,从电商来看,阿里巴巴的市场则更为稳健。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的范围也高于亚马逊,阿里巴巴涉及到金融、芯片、系统、环保、云计算等等,而亚马逊则业务范围上略逊于阿里。 这一点来说,二者各有利弊。 总的来看,阿里在大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前景比亚马逊好。 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代表了电子商务的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前者的大平台卖货模式,一种是后者的建立一个百货商店来帮助更多的人卖货,所以一个是重资产,一个是轻资产。 但是目前亚马逊的市值是阿里巴巴的2倍多,而且股价持续上涨。 截止2018年9月25日,阿里巴巴市值4196亿美元,亚马逊市值9436亿美元,亚马逊市值是阿里巴巴的2.24倍,2018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2502.66亿元,亚马逊净销售额为604.53亿美元(约4152亿元),净利润阿里巴巴96亿美元,但亚马逊只有18亿美元,二者差异还是十分巨大的。 以下是亚马逊的市值和股价,市值9434亿美元,有可能是全球第二家市值过万亿的公司,仅次于苹果。 如下是阿里巴巴市值,4196亿美元,最近中概股行情一般,阿里巴巴从5600亿美元的市值峰值跌落到4196亿没有。 那为什么两家公司应收亚马逊是阿里巴巴的2倍,市值是2倍,但净利润是亚马逊只有18亿美元,但是阿里巴巴有96亿美元净利润,差异巨大。 因为两家公司经营模式不同。 亚马逊采用的是自营的方式,相当于自己是一个平台,所有产品都是自己在卖,相当于是学徒京东在早期的模式。 所以亚马逊需要自己的仓库,自己的运营团队来做销售,毛利当然一般了。 但是阿里巴巴是一个平台,理念是帮助中小企业卖货,自己就收租和收广告费,所以呢,阿里巴巴是轻模式,只要平台在,就有营收,毛利高的吓人呀。 阿里巴巴只要搭建了基础设施就好了,但是亚马逊所有都要自己来。 另外,两家公司理念不同。 亚马逊的核心模式是赚取未来的钱,所以亚马逊本身就是微利的,亚马逊在此前13年都处于微亏损的状态,就是为了做大市场,做成行业垄断者最终来获得更多利润。 阿里巴巴则主要服务小企业,做基础设施,本身业务到了一个拐点就会盈利,并且只要盈利了就不会再亏损。 不过两家公司越来越像了,都在做云业务,都在慢慢搭建平台,都在想做自营。 未来阿里巴巴和亚马逊肯定会有大战。 你更看好阿里巴巴还是亚马逊模式?因为亚马逊更看重的是公司的现金流和营业规模,对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润并不看重。 财报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亚马逊营业收入1174.13亿美元,同比增长27.28%;净利润11.76亿美元,同比下降27.5%。 而阿里巴巴的财年与正常年份不一致,想要得到1-9月的业绩数据,需要经过计算。 通过测算,阿里巴巴2017年1-9月营业收入为215.53亿美元,净利润为64.42亿美元。 因为亚马逊和阿里经营模式的不同,比较营业收入并没有说服力。 而亚马逊的净利润是阿里巴巴同期的18.26%。 不过双家公司的股价却与净利润的高低相反。 截至2018年1月23日,亚马逊股价为1327.31美元,总市值为6369亿美元。 按照复权股价计算,从上市之初的1.3美元到1327.31美元,亚马逊的股价增长了1000多倍。 截至2018年1月23日,阿里巴巴股价为184.02美元,总市值是4655亿美元,亚马逊的市值超过阿里巴巴1700亿美元。 亚马逊199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上市后第一份年报中公司创始人贝佐斯附上一封致股东的一封信,并将这封信附在今后每一年致股东的一封信的后面。 其实,这种差异不只体现在2013年,最新的财报数据,同样体现出了这种差异,在2017年第三季度,亚马逊的营收为437亿美元,同期,阿里巴巴的营收为82.9亿美元;而在净利润上,亚马逊第三季度为2.7亿美元,阿里则达到了26.2亿美元。 营收与净利润在长年出现持续性的巨大反差,最主要的原因,出在两家公司的经营模式上。 以一言蔽之,即亚马逊走的重资产模式,阿里走的轻资产模式。 从其巨大的营收规模上看,亚马逊并不是不赚钱,而是把赚来的钱又投入到了产品创新和基础设施上,使得每年的经营成本开支巨大,这才导致了营收与净利润之间的巨大反差,尤其是与阿里比起来。 而且亚马逊曾连续20多年没盈利,也都是把精力和金钱花在了电商基础设施的打造上。 两者之间的经营模式,具体的差异体现在, 亚马逊是自己采购商品、自己修建仓储、自己组建物流团队、自己开始网站、自己卖货,用国内的话说,就是“自营”模式,也就是国内的“京东模式”。 其实,是京东学习的亚马逊才对,只不过亚马逊现在的业务范围比京东更为广泛,而巨大的投入必然导致低利润,如京东在国内也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阿里则是自己建个集市(天猫和淘宝平台),然后,邀请第三方的商家在自己平台上卖东西、物流是第三方的、物流也是第三方的。 所有的基础设施和经营成本,基本上都是第三方的,它只是承担平台的开发、维护运营及营销,而这些维护和推广成本是相对较低,而它既可以向商家收取摊位费、推广费及所有的销售的抽佣,所以,利润率既然就高。 【T教授说】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虽然阿里巴巴在中国的电商领域是绝对的大哥,但是到了世界上就并非如此了,因为毕竟前面还有个亚马逊! 亚马逊现在是全世界市值第二大的企业,仅次于苹果之后。 不仅如此,亚马逊的市值是阿里巴巴的两倍还多。 从销售收入来看,在2018财年,亚马逊的收入达到了4100多亿,而阿里巴巴的只有2500多亿。 所以从销售额上来看,亚马逊也是碾压的! 但是销售额并不等于实际赚到的钱,我们都知道看一家公司实际赚了多少钱要看净利润。 如果对比阿里和亚马逊的净利润你会得出奇怪的答案!虽然阿里的销售额只有2500多亿,但净利润高达96亿美元。 但亚马逊虽然销售额高达4100多亿,但净利润只有可怜的18亿美元!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实际上很简单,你可以把亚马逊当做中国的京东。 因为亚马逊和京东一样,大多数商品都是自营的,还自建物流仓储。 所以在资产上属于重资产。 但是阿里不一样,阿里只是一个C2C的平台,每天收租金就行了。 所以从净利润上看阿里的肯定高,因为投入少。 但是从未来长远来看,亚马逊和京东未来很有可能比阿里赚更多的钱! 几年前,网上流传一幅来自于亚马逊的图,准确地说,它是该公司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在一张餐巾纸上画出来的。 注意,这幅图没有一个箭头指向“获得利润”。 它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贝索斯对于利润的兴趣很小,对于改变世界的兴趣倒是很大。 亚马逊在其创立以来的近20年多间,至今都没有可观的利润。 虽然2016年,23.71亿的净利润创 历史 新高,但这主要“得益于”其往年净利润过低,比如2014和2012年的净利润均为负值。 但是,这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亚马逊的运转情况,也不影响投资者的长期追捧。 2017年,亚马逊股价上涨了65%,2018年1月26日,亚马逊公司(AMZN)的股价收盘上涨1.75%,报每股1402.05美元,史上首次突破了1400美元关口。 那么亚马逊的钱,都去哪了?亚马逊并不是一家传统的公司,仅通过净利润来对其估值是不明智的,重要的是亚马逊懂得如何增长,并不在乎利润的多少,真正在乎的是如何分配资源来挖据新业务和实现增长。 一、发力用户增长和体验。 在线零售等亚马逊的成熟业务盈利能力很强,但亚马逊要做全球最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更多地强调客户体验和创新,且永无止境。 有些商品则是按成本价销售,或者亏本销售,以换取亚马逊网络的流量和用户的忠诚度。 最明显的例子是它的Prime服务。 这种服务纳入了 娱乐 内容,以提高做Prime会员的吸引力。 这些 娱乐 内容对于亚马逊来说只构成固定成本,而不构成边际成本。 如果你只考虑视频的盈利性,你就难以理解亚马逊的真正意图。 亚马逊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采购、下单、物流系统。 亚马逊在库存管理方面并没有选择像淘宝网那样的零库存的方式,而是投入巨资建立自己的实物资产网络,然后自己管理的模式。 想不通的,可以想想国内的京东。 目前,亚马逊在美国的11个州建有19个配送中心,在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以及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都建有配送中心。 同时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 ),顾客可以随时查询订购状况、追踪自己的包裹。 亚马逊认为,这种直接物流分配模式对于B2C 网站来说,虽然可能意味着增加成本,但对于全程掌控消费者的体验来说却至关重要。 亚马逊还一直在通过收购各种新兴的 时尚 项目,建造自己的 时尚 帝国,比如早前收购的Zappos和Shopbop。 亚马逊2017年刚刚收购了3D人体数据模型 科技 公司BodyLabs。 通过BodyLabs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智能系统,在数百家 时尚 门店系统进行现场测量、建模,能轻易获得数百万付费会员的身体测量数据。 其后通过系统数据匹配,亚马逊能建立一个包括消费者身体测量数据、购物习惯、浏览记录、背景资料等匹配数据的系统。 二,持续押注未来 科技 截止2017年3月,亚马逊在过去12个月中,共投入174亿美元研发费用。 然而,在其财报中,亚马逊并未明确报告研发费用,而是将其作为“技术和内容”成本,纳入营业费用。 根据财报,“技术成本主要由研发活动费用组成,包括员工薪金,现有及新产品/服务的相关应用、生产、维护、运营、开发费用,以及AWS等成本。 ”当前,国内互联网公司与海外同行业巨头相比,技术研发投入明显偏少。 马云表示,未来3年内将为达摩院投入1000亿元以上,才刚刚比肩亚马逊一年的研发投资。 AWS 是Amazon 的云计算业务。 AWS 虽然目前在亚马逊三类业务中所占的比例最小,云计算毕竟是这个世界上,资本最为密集的行业之一。 亚马逊对AWS的主要固定资产投入来自于租赁,由于服务器折旧时间短的特点,亚马逊每年计提高额折旧费。 AWS当前能够提供的计算能力,与其后14家竞争对手提供的计算能力的总和相当。 AWS未来会在除传统大数据方面投入很多的资源之外,还会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方面也会投入大量的资源。 AWS 在 174 亿刀之中也只是占了一部分,并非全部。 亚马逊正在寻求成为AI即服务的主流提供商。 在2017年4月致股东的信件中,贝索斯详细写道,AI和机器学习技术是公司旨在维持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的新项目的重点。 基于语音技术的家庭助手将很快风靡美国消费者,而亚马逊将在这个市场占据70%的市场份额。 2018年1月22日,亚马逊无人超市Amazon Go开业,震惊全球。 你只需要装满你的购物袋,无需排队结账,走出去的时候你的亚马逊账户会自动帮你结算。 这项“拿了就走”的 黑 科技 (“Just Walk Out” Technology),亚马逊研发至少用了5年时间,这是一种类似于无人驾驶的识别技术。 俗话说,利润是虚的,现金是实的。 事实上,实际的自由现金流(FCF)更能够反映出亚马逊的真实情况。 自由现金流指的是公司在维持自身业务正常发展和再投资之后,可以回报给投资者(包括股权投资人和债权投资人)的现金流量。 该概念起源于80年代的美国,由于利润指标并不能很真实的反应公司的 健康 状况(比如收入当中有大量的应收账款),所以,人们开始从现金流的角度去评估公司的价值。 在今天的美国,自由现金流贴现法已经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估值模型。 美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披露这一指标。 亚马逊的自由现金流(FCF)的增幅的确快于净利润增长。 这个原因再简单不过,因为亚马逊赚的钱大部分都花出去了,而且是那种放长线钓大鱼、回报周期很长的投入。 比如全球最强的自动化仓储系统、自营物流、智能音箱,还有贝索斯旗下的商业太空公司蓝色起源。 据说,贝索斯每次抛售的亚马逊股票,都会把钱投资给蓝色起源,当时被美国网友戏称为“卖书钱”。 虽然蓝色起源是贝索斯个人名义下的公司,但贝索斯的钱很大一部分还是来自亚马逊,况且这个公司,16年来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全搞秘密研究去了。 也就是说16年从未赚过1毛钱,全靠贝索斯的投资撑着,可想而知,研究火箭回收和载人飞行要花多少钱。 与之相反,阿里巴巴从一开始做电商就是平台化思维,不需要自采自销,也不需要建设物流设施,其开销自然就小。 而且自从马云的电商做到最强后,他将支付、影视 娱乐 、快递业务等等,全都收购的收购、控股的控股,这些可都是离钱最近的消费场景,阿里利润不高才怪。 再者,亚马逊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高的公司之一,毋庸置疑。 去年一财年就投入高达161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阿里似乎前十都进不去。 当然,如果你非要说马云的达摩院,它是说三年内投资1000亿元,但也是现在才刚刚建立。 亚马逊一年的研发费用,换算成人民币,也已经与阿里三年的投入持平。 这也是为什么亚马逊长达近20年不盈利,估值还能高过阿里巴巴的原因。 亚马逊和京东是一个模式就是古老的传统模式自己从厂家或者从代课那里进货然后自己在自己的网站上售卖,然后自己成立物流公司再给客户送货!!其实就是中间商!!亚马逊或者京东自己买东西卖给消费者,自己挣钱,天猫淘宝自己不卖东西,让老百姓和厂家在自己的平台上卖东西然后收取广告费,,大家仔细想想这2个模式到底谁对 社会 更加好,,当京东成为全国唯一的电商的时候,厂家没有话语权,,消费者也没有选择权,,疯狂压榨厂家价格,然后自己争取了中间价格后卖给消费者,,实体行业又怎么办?,因为厂家根本控制不了价格,懂吗?,,,而阿里巴巴呢,在淘宝上价格是市场竞争,淘宝不参与定价,普通卖家和厂家都可以参与其中,举个例子,一台冰箱,厂家出厂价为1000元,京东因为批量采购,把价格降到950元,然后京东挂牌1200元,京东利润250元,,天猫冰箱厂家旗舰店做为厂家他不可能只愿意依靠京东,所以他也卖1200元,,然后大区的厂家总代理也想为了跑量,他在厂家拿货价格也是950元,但是他也在淘宝卖这个冰箱挂价只要1100元,,因为他想要跑量,厂家的指标必须完成,然后消费者就可以用更加便宜的价格在淘宝买到同样的东西,至于售后,现在只要是品牌的东西,都是全国联保,,这大可放心!!其实京东自营就是二道贩子从我们厂家拿货,再自己去卖,无数次 历史 经验告诉我们,二道贩子越强大,厂家和消费者越吃亏!当二道贩子强大到垄断自营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候,那就是国家,实体企业,消费者最不幸的时候! 评论员门宁:题主列出的数据是2013财年的情况,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已经 历史 遥远了。 我们通过最新的数据比较一下: 今年上半年(2018H1),亚马逊营业收入1039亿美元,阿里巴巴营业收入1428亿元人民币,亚马逊的营业收入相当于5个阿里巴巴。 在净利润方面,亚马逊实现归母净利41.63亿美元,而阿里巴巴实现净利润162.4亿元人民币,亚马逊的归母净利不到阿里巴巴的2倍。 两者都是电商巨头,为何利润差距如此大,这要从两者的模式差别来说起了。 一、两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均为电子商务 亚马逊以及阿里巴巴均起家于电子商务,目前依靠在电子商务领域积累的优势,大力投入 科技 研发,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的 科技 巨头。 尤其是亚马逊,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均为世界最顶尖。 但技术转化为收入和利润需要成功的商业应用,在目前阶段,两家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电子商务。 阿里巴巴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境内电商,过去5年国内电商收入占到了阿里巴巴总收入的8成。 亚马逊是一家全球电商公司,其收入的9成来自全球电子商务(包含美洲)。 二、同样的网上商城,不同的经营模式 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主要为淘宝和天猫,而亚马逊则是同名平台。 虽然两家巨头都是做着电子商务的生意,但是经营的模式有相当大的差异。 阿里巴巴主要是做平台,无数的第三方商家入驻淘宝和天猫,依靠广告收入和管理费来赚取收益。 这样做的优势非常明显,即可以吸引超级巨大的流量进入平台,而阿里巴巴不需要耗费太多人、物、财力就能维持运营,利润高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缺点就是对第三方商家管理困难,假货较多。 亚马逊不仅做平台,还做自营。 自营就相当于开了一家网络大超市,其利润率与零售行业相当,甚至比普通零售行业还要低,因此营业收入会显得很高,但利润不见得太高。 三、亚马逊更热衷于 科技 投入 亚马逊的老板贝索斯痴迷于对未来投入,去年亚马逊烧掉了230亿美元用于研发,而阿里巴巴研发投入仅有227.5亿人民币,之间刚好差着一个美元汇率。 因此亚马逊即使连续亏损了13年,投资者依然坚定做多亚马逊,亚马逊的总市值已经远远甩开了阿里巴巴(亚马逊市值约为阿里的2.4倍)。 阿里已经意识到了 科技 研发的重要性,并成立了达摩院,宣称投入1000亿用于基础研究。 我们期待阿里巴巴能在芯片、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带给国人更多惊喜。 阿里还需要继续努力呀。 两者都是电商巨头,为何利润差距如此大,这要从两者的模式差别来说起了。 一、两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均为电子商务 亚马逊以及阿里巴巴均起家于电子商务,目前依靠在电子商务领域积累的优势,大力投入 科技 研发,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的 科技 巨头。 尤其是亚马逊,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均为世界最顶尖。 但技术转化为收入和利润需要成功的商业应用,在目前阶段,两家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电子商务。 阿里巴巴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境内电商,过去5年国内电商收入占到了阿里巴巴总收入的8成。 亚马逊是一家全球电商公司,其收入的9成来自全球电子商务(包含美洲)。 二、同样的网上商城,不同的经营模式 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主要为淘宝和天猫,而亚马逊则是同名平台。 虽然两家巨头都是做着电子商务的生意,但是经营的模式有相当大的差异。 阿里巴巴主要是做平台,无数的第三方商家入驻淘宝和天猫,依靠广告收入和管理费来赚取收益。 这样做的优势非常明显,即可以吸引超级巨大的流量进入平台,而阿里巴巴不需要耗费太多人、物、财力就能维持运营,利润高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缺点就是对第三方商家管理困难,假货较多。 亚马逊不仅做平台,还做自营。 自营就相当于开了一家网络大超市,其利润率与零售行业相当,甚至比普通零售行业还要低,因此营业收入会显得很高,但利润不见得太高。 三、亚马逊更热衷于 科技 投入 亚马逊的老板贝索斯痴迷于对未来投入,去年亚马逊烧掉了230亿美元用于研发,而阿里巴巴研发投入仅有227.5亿人民币,之间刚好差着一个美元汇率。 因此亚马逊即使连续亏损了13年,投资者依然坚定做多亚马逊,亚马逊的总市值已经远远甩开了阿里巴巴(亚马逊市值约为阿里的2.4倍)。 阿里已经意识到了 科技 研发的重要性,并成立了达摩院,宣称投入1000亿用于基础研究。 我们期待阿里巴巴能在芯片、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带给国人更多惊喜。

腾讯为什么要退出京东?是不看好电商还是功成身退?

因为腾讯读懂了政策!

作为国内互联网的巨头,多年来,腾讯在社交和 娱乐 方面的地位无人能撼动,然而坐拥这两把头号宝座的鹅厂,却在电商方面接连受挫,搞拍拍搞微店都以失败告终,眼瞅着敌方阿里的电商帝国日渐庞大,鹅厂老板岂能甘心!抱着打不过就加入的思维,鹅厂选择入股京东,拼夕夕,美团等成功包围阿里!

利用自已社交的排它性属性, 鹅厂这些年可谓呼风唤雨,想要谁生谁就能生!在鹅厂光环的加持下,拼多多京东美团都实现了强势掘起!尤其是拼夕夕,它的成功绝对离不开企鹅的恩赐!

可以说,在过去这些年,国内互联网创业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最好的下场不是被阿里收购就是企鹅控股!几乎无一幸免!

然而,这两年市场却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尤其是今年,反垄断大刀阔斧的味道是越来越重了!鹅厂这次减持京东股,无疑是求生欲极强的表现!除了京东,还有个小的事件,鹅厂退了另一个平台的大股东行列,知乎!

其实早在7月份,QQ音乐就因独家版权模式被敲了一响。 持股的美团也是因逼迫商家二选一遭到外罚。 还有中止虎牙斗鱼合并等等。

一系列的事件可以看出,中央对资本无序扩张的态度已经摆上台面。阿里已经在往高 科技 转型了,腾讯自然清楚自已这么多年是怎样扩张成长的,所以,这波减持一方面符合反垄断政策要求,另一方面,采用中期派息方式套利减持,财务操作满分!不愧“中国伯克希尔”称号!

2个原因:涉嫌垄断和京东发现遇到瓶颈。

1.涉嫌垄断,所以腾讯及时退出京东,是明智之举。 你可以看一下腾讯的版图:投资美团、入股京东、参与教育行业的千聊和小鹅通……今后除了京东外,腾讯会逐步退出其他一些行业。

2.京东最近发展也遇到瓶颈:电商行业竞争激烈、利润一直不高……所以腾讯尽早退出,也是明智之举。

先说重点:本质上来讲,腾讯还是为了规避触发反垄断的风险,宣布散股这一天,腾讯股价大涨4.24%。

腾讯减持京东,相信但凡对国内商界有所关注的人,都应该看到了这个消息。

这可是一件大事,代表了两大巨头不再高度捆绑到一起。

但到期后,腾讯不再是京东的第一大股东后,京东能否享有现在的微信、QQ资源,成为了一个未知数。

腾讯这次减持,还有另一个想法,那就是淡化自身的影响力。

现在国家正在积极严查巨头垄断,而腾讯这个几乎投资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大手,肯定需要规避风险。

而最佳的方法,自然是减持手里的投资版图,尤其是美团、拼多多这种平台性质极强的企业,更是重点。

这次减持,腾讯将释放4.6亿京东股权,持股比例也会从17%降到2.3%,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卸任了京东董事。

腾讯方面对这次减持给出的解释是:“投资发展期企业一直是腾讯投资的主要方向,而被投企业有持续自筹能力后,则会选择在合适的情况下退出投资。”

话说得很漂亮,但本质上来讲,腾讯还是为了规避触发反垄断的风险。

众所周知,腾讯还投资了美团、拼多多、快手、滴滴等互联网头部企业。按照此次减持京东的剧本,后续腾讯会减持其他几家企业股票吗?

我认为会!今年行业有一个政策背景就是“推进反垄断工作,规范平台经济发展”,这一点腾讯和京东都拎得清,看破不说破。 几乎可以断定,后续腾讯将陆续采取减持策略,进一步主动适配互联网反垄断大背景下的发展要求。

如今腾讯的一系列举措,都是有意迎合遵守监管政策的正面举措。 当然,这样也意味着腾讯可以获得更为稳定和利好的长期发展环境。

互联网发展的成果应该让14亿国民普惠享受,而不是掌握在个别人手里。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更为普惠、普适,看清这一点,就能看清近期行业大事的底层逻辑、

有人说腾讯给股东发京东股票是为了迎合“共同富裕”的政策。这当然是误读,腾讯的股东显然不是需要被扶持的那个群体

2021年是我国互联网行业的监管大年,在监管层的注视、引导与严管下,互联网行业正在步入到全面合规的时代,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各类监管的核心都旨在市场更加有序、良性、持续地发展,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中反垄断监管是诸多针对互联网监管的重中之重,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挂牌成立,成为我国反垄断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和突破。

从各国实践来看,反垄断不是一蹴而就的,监管也不会一次见效。 随着执法实践的不断累积,特别是反垄断执法机构与平台企业、 科技 巨头、跨国公司、国有垄断企业的反复博弈,企业合规意识与水平将逐步增强,反垄断执法水平与体系也将不断迭代。

在这样的态势下,对于阿里、腾讯等巨头甚至任何企业来说,合规都是没有终点的事情,未来所有上规模企业都将设立专门的合规部门,甚至首席合规官,以确保不触碰相关监管红线。

总而言之,对腾讯来说,将京东股份作为股息“派发”给股东,“散股合规”的同时,更是打开了腾讯特别是微信未来的新格局,这对腾讯来说是一个重要而正确的决定,这种“以退为进”展现出的是腾讯管理层的魄力,也体现出腾讯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力,资本市场显然看到了这一点,宣布散股这一天,腾讯股价大涨4.24%。

腾讯减持京东不是不看好电商,是控制自己的扩张脚步。

因为腾讯从发家起就是靠不断的兼并和扩张的,无限增加自己的商业版图,但是,这几年,国家对这种巨无霸公司的近乎垄断的商业行为已经在敲警钟,万达、阿里、腾讯等等这些巨头在本公司经营主业之外的其他行业中的疯狂扩张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政策面肯定要给他们降降温,腾讯此举也释放了自己无意与政策相左的态度。

最近国内的互联网和电商公司不管是从资本市场的股价方面还是经营方面都遭遇到了寒冬,双十一、双十二的风头不再不可一世,都是彰显着发展实体经济的主线不可动摇,而互联网公司的无限扩张必须被合理控制,腾讯在这个时候急流勇退,是一种明智的表现,我们也希望腾讯公司不要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商业巨头,也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 社会 责任。

从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2021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互联网和经济等涉及到国家的相关政策。

不少大型企业,现在其背后的资金链已经开始了“断裂”,导致这些企业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企业效益下滑,开始人员精简等等。

加上疫情期间,很多人们不在进行了网络购物,从而转向了实体店。

因为疫情期间,不少企业停工停产,没有效益收入,其内部工作人员也是一样的。

某电商平台的销量并不是很高,相比于“竞争对手”来看,完全已经不在一个“平台”上了。

某大型企业,实际为投资企业。 不可能光投钱,而不要回报。 当被投资的企业没有了利益化后,投资其的企业,基本上就会收钱走人。

与其说是不看好或功成身退,更不如直接挑明了就是:没有了利用价值,该“抛弃”时,就要果断进行“放弃”。

“买某企业股票,送某某企业的股票。”

这就是个“信号”。

国内电商死水一片,腾讯有重要责任。 减持京东,利好中国电商行业发展。 看着耸人听闻,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电商企业们在国内卷得厉害,海外也没冲出去,连东南亚电商市场,也没见到几个电商巨头有什么成功之处。 整个行业创新不足,作为行业老大的阿里,本应有全部责任。 但阿里有劲使不上。 作为行业老大,拿捏老二老三是应有之义,用鞭子抽抽他们去创新,去为整个行业搞出一条条新的增长路径出来。 但问题是,阿里想抽抽不动啊。

过半流量掌握在腾讯手中,而腾讯又是老二老三的干爸爸。 老二老三活的是轻松爽快。 你看看京东,除了创业初期的重资产物流,这些年做了啥?行业老三,搞出了拼购之后整了啥?没有任何有亮点的东西,这群巨头原本应该砸重金去搞新技术,去发展新市场,结果居然一个个无聊到去抢菜农的生意。 活得真太容易,太滋润,一个个拿着腾讯的投资,在腾讯的流量体系保护下,悠哉悠哉,创新不足。

不只是老二老三,唯品会,美团这些也活的不错。 他们本应在阿里阴影下艰难存活,至少要去搞搞东南亚市场,甚至欧美市场。 可现在电商行业真正搞创新的居然是老大,是老大去搞海外市场,老大搞ewtp,搞国际物流体系,甚至搞云计算,芯片和数据库。 在腾讯这个武林盟主的带领下,电商玩家们没去创新,反拥有了团结起来干阿里的能力。 阿里这个电商的行业领袖,活成了 日月神教,失去了对武林的领导能力。 电商这个格局,是腾讯想要的,但不是剁手党想要的,更不是国家想要的。

反垄断大刀砍下,不得不收手! 今年4月10号,根据反垄断法相关规定,阿里巴巴集团被处以182.28亿元罚款。 这已经相当于阿里巴巴集团2019年销售额的4%,净利润的23%!当月,市场监管总局对美团外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问题展开调查,并于 10月8日,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美团停止违法行为,对其处以34.42亿元的行政罚款。

这两天,还有一条消息震惊了金融圈,之前上市受阻的蚂蚁金服再度完成了增资,正式宣告了国资入场!其注册总资本由60亿增加到300亿,其中, 中国信达出资 60 亿元成为第二大股东,综合占股达24% ;此次增资完成后,蚂蚁集团占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股份维持50%不变,第三股东为持股6%的舜宇光学,剩下的 博冠 科技 、国泰世华银行(中国)、渝富资本、宁德时代、千方 科技 、中国华融等股东占股均不超过5%。

至此,罚也罚了,收编的也收编了,敲山震虎杀鸡儆猴,腾讯再不上道好日子就到头了。

因为腾讯投资了太多的企业,存在关联交易和垄断问题,再不自我整改,阿里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1、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发展到现在已历经了16个年头,B2C市场曾一度低迷,直到2008年B2C在资本的推动下开始回暖,之后随着苏宁、国美等大型企业进入B2C领域,以及主流C2C网站向B2C转型,B2C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受到信誉等级体系以及可能出现的监管和税收政策等影响的C2C相比,B2C在未来具有刚强的发展潜力。 B2B是电子商务中的重头戏,它是指企业在开放的网络化中寻求贸易伙伴、与伙伴谈判、订购到结算的整个贸易过程。 相比B2C境况的危机,B2B市场在2013年被普遍看好,投资人也已将投资重点转向B2B。 工信部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4万亿元,其中B2B交易额占比83%,同比增长20%。 B2B市场的繁荣也反映了当前环境下,个人消费趋势对于企业的影响,下至普通员工上至管理层,其对产品和品牌的偏好已经大大影响了公司的采购决策。 而企业的产品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宽泛化和草根化,更能接受新的产品理念和采购方式,这就为B2B企业服务领域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 B2G是企业与政府机构之间的电子商务模式,尚在发展之中。 政府通过网上发布的方式,在网上进行透明、公开的采购和招标,这样不仅可以给企业一个公平贸易的机会,也可以减轻政府开支、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管理。 B2G在当前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势下,将逐步完善,规模也将逐步扩大。 2、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效益的提升1电子商务给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交易机会对比传统的销售受到区域性因素的限制,电子商务为产品的销售和宣传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渠道,企业的市场不再是某一个地区或一个区域,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交易,从而扩大了企业的交易市场。 高效的网络环境也给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平等的交易平台,为企业提高效益提供了基础。 2电子商务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在传统模式下,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在宣传、销售、采购、办公等方面都产生了大量成本。 营运电子商务可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 通过网络可以有效的降低宣传成本,能够节省租建门店的资金,可以有效的压缩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 集团型企业可通过网络实现物资的集中采购,避免了各分公司单独采购所导致的低效率和分级审批的繁琐过程,降低了办公成本。 3电子商务推动企业发展利用电子商务,企业可及时的了解到市场的动向,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和运行政策,防止因不了解市场导向而造成的企业亏损和资金闲置。 还可以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实时的统计分析,做出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决策。 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实现及时的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并根据客户需求指定生产工艺,安排生产计划,这样做可以有效的缩减库存,从而实现资金的快速运转。 电子商务降低了企业运行时的成本,提高了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3、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建议1合理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电子商务的应用使企业的效率和企业内个人的效率均得到了提升。 基于电子商务直观、便捷等特性,使决策层和执行层结合更加紧密,产、供、销个环节更加连贯彻底。 对于新兴企业来说也应当合理分配人员,利用网络技术将各个工作环节联系在一起,避免重复工作和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 2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对于企业来说B2B和B2C都有自建网站和加入第三方平台两种模式可供选择。 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来说,比较适合自建网站开展电子商务,虽然成本较高,但是方便顾客访问,便于与顾客交流,有利于企业对销售和采购情况进行管理。 由于目前电子商务的投入成本过高,中小型企业加入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是明智之举。 先从电子采购、网上促销开始,逐步实现电子商务模式的全面应用。 选择时要选择最适合的平台,最好是在本企业产品中有影响力的,能够吸引客户,且运行稳定的平台。 3积极进行探索经过多年的发展,B2B和B2C已经是为人们所熟知的电子商务模式,企业在应用这两种模式的同时,也应该积极的探索新的模式以更好的适应网络经济下的竞争,可以将不同的模式相融合以实现优势互补如BBC和BCC等联合模式,或自行开发模式,电子商务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模式投入应用。 企业积极的探索适合自身和市场的模式,将有助于企业在网络经济的浪潮中立破浪前行。 结语随着人们对网络依赖性的增强,电子商务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 在未来的日子里,适应网络环境,积极开展和做好电子商务,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将使企业在这个广阔的市场中抓住机遇,长远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 解读京东物流股票 投资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明智之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