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常见问题:股票上市后的常见挑战和解决方案

admin 8 0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票上市是企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随之而来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股票上市后的常见挑战

  • 财务压力:上市公司必须定期向股东报告财务业绩,这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企业需要确保财务健康,并保持强劲的盈利能力。
  • 信息披露:上市公司需要公开披露大量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业务运营和公司治理。这会增加信息披露的成本和风险。
  • 股东关系:上市公司需要管理与股东(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关系,并满足他们的利益。
  • 公众关注:上市公司受到公众的密切关注,包括媒体和分析师。这会带来舆论压力和声誉管理方面的挑战。
  • 监管合规:上市公司必须遵守严格的监管要求,例如财务报告标准和信息披露规则。这会增加合规的成本和风险。

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上市公司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财务管理

  • 建立稳健的财务计划,以预测财务状况和制定财务目标。
  • 优化资本结构,以平衡债务和股权融资。
  • 管理现金流,并探索提高财务灵活性。

信息披露

  • 制定明确的信息披露政策,确保准确和及时的报告。
  • 使用技术和外包服务,以简化信息披露流程。
  • 与股东和监管机构保持透明和公开的沟通。

股东关系管理

  • 定期与股东沟通,并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和关注点。
  • 建立股东关系部门,以管理股东参与和投票。
  • 实施股东权益保护措施。

公众关系

  • 制定有效的公共关系战略,以塑造和管理公司的形象。
  • 与媒体建立积极的关系,并主动传达公司的信息。
  • 应对负面报道,并采取透明和公开的沟通方式。

监管合规

  • 建立全面的合规计划,以识别和管理法律和监管风险。
  • 投资合规技术和培训,以确保符合法规。
  • 聘用合格的法务和合规专家,以提供指导和支持。

上市公司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增强韧性和应对上市后的挑战:

  • 建立稳固的管理团队:拥有经验丰富和胜任的管理团队至关重要,他们能够驾驭上市后的复杂性。
  • 培养企业文化:积极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创新和责任感,这是应对挑战的关键。
  • 利用外部资源:与投资银行家、律师、会计师和顾问合作,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专业知识和支持。
  • 持续创新和适应:上市公司必须不断创新和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条件,以保持竞争力。

结论

上市后的挑战虽然复杂,但并不是无法克服的。通过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案和积极管理上市后的环境,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股票上市带来的机遇,并在这个要求严苛的环境中蓬勃发展。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和引言怎么写呢?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 【摘 要】 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所存在的内幕信息交易,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从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入手,揭示了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指股票上市公司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其他有关会计资料向证券监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众公告的一种行为。 在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中,提交并且公开全面的、及时的、有用的、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为投资者作出理性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是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依据,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保障。 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引言: 上市公司所发布的信息是与公司利益相关者做出借贷、投资等经济业务决策的主要依据。 从这个意义上讲 , 上市公司是一个不断发布新信息的动态信息源 , 信息的变化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和经济利益的大小。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较晚 ,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在披露时仍然存在着各种不规范问题 , 还有许多方面需要逐步发展和完善。 本文拟对如何发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何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逐步发展完善阶段,虽然建立了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但还不够健全,存在问题很多,这不利于其健康发展.本文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进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急求:论述我国股票上市与承销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证券市场股票上市的发行存在两个问题要么就是破发,要么就是上市首日涨幅过大,在目前采用市盈率定价的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试图对中国新股发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找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发行方式股票上市定价是国际金融界公认的最具迷惑性的难题之一,而在股票上市的定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许多问题。 对于我国不发达的资本市场来说,存在的问题也更多,其直接表现就是新股接连破发。 日前,中国监管官员对首次公开发行(IPO)定价”不尽责”的批评,引发了市场一系列猜测。 就我国这一现状将.. IPO定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建议。 一我国目前.. IPO定价现状.. IPO定价是国际金融界最具迷惑性的难题之。 在这一价格的确定程序中,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公司帐面价值、经营业绩、发展前景、股票发行数景、行业特点及市场波动状况等,而这些因素的量化过程会随着定价者选用方法的不同而出现很大差别。 因此,一‘个超脱、客观的IPO价格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最成功的IPO定价就是发行人能够以投资者可容忍的最高价格顺利发行,而发行失败或以过低价格发行则意味着定价的失败。 确定合理的新股定价发行方式,不仪关系到新股能顺利正常地发行以及发行人、投资者以及承销商的利益,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较为常见的情况是,风险规避的考虑,承销商往往不会把其获得的所有信息融入IPO定价程序股票发行制度是遴选合格上市公司、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保障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之一.. 2004年.. 12月.. 10同,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及配套文什《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 18号对次公开发行股票(IPO)询价对象条件和行为的监管要求》。 在《通知》中,中国证监会明确了将从.. 2005年.. 1月.. 1日起,对所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人,包括口前通过发审会审核、等待发行的公司,都要求采用询价方式发行。 这标志着我幽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变革迈H{坚文的.. ‘步。 至此,我国实行的询价制度,采用向合格机构投资者累计投标询价方式确定新股发行价格,在框架模式上基本接近国际市场。 所谓”询价机制”,是指主承销商先确定新股发行价格区间,召开路演推介会,根据需求量和需求价格信息对发行价格反复修正,并最终确定发行价格的过程。 二、我国目前.. IPO存在的问题 1、高发行价、高市盈率模式申购新股.. ‘直是债券类基金及沪深两市上万亿存量资金的重要利润来源,然而,火量基金和其他资金却放弃中2月一号发行的中同一重,致使中国~重创下了IPO重启以米的数项纪录:矧上网下申购中签率最高,IPO定价低于招股价高限.. ‘毛钱。 1月28日,中国两电破发,成为自2006年.. 8月.. 18H,中豳国航首日破发以来首只上市首日破发的新股。 2月2口,一重重装亦难逃破发的厄运。 2月3日,中小板岛乐股份再次卜演首LJ破发惨剧。 样在1月28U,创业板中的星辉车模成为创业板开启以来首只破发股。 ..2、部分IPO询价机构不责发达国家市场,通常新股的绝人部分是机构认购,多的达到90%以上,这对机构报价的约束力是比较强的,但是我们国家是小投资者参与率高,参与意愿强烈,所以定价的约束力不够充分。 中国证监会,席尚福林在年初召开的全闭汪券期货峪管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继续深化发行体制改革,并将其作为 2010年证监会重点工作之一。 3、发行公司信息披露完善由于是发行公司首次发行,因此普通投资者只能根据证监会审核通过的发行公告等其他信息来判断发行公司的实际情况,可由丁证监会精力有限且各发行公司千方百计地”寻租行为”,由为显著的是2004年的”王小石事件”。 由于新股发行时广人投资者对发行公司缺乏研究,同时也由于长期以来新股败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发行公司虚报财务报表,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再加上发改委的小负责作为,发行市场成为许多公司圈钱的市场,致使人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 三、国内外.. IPO定价比较不同发售机制的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定价前是已获取并充分利用投资者对新股的需求信息;二是在出现超额认购时,承销商是否拥有分配股份的灵活性。 根据这两个标准,各国的新股发售机制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累计汀单询价机制、固定价格机制(公开发售机制)、投标或拍卖机制、混合发售机制。 累计订单询价机制模式可以克服固定价格机制和拍卖机制固有的缺陷,有效地实现价格发现,提高IPOs市场的定价效率。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在欧洲和美洲,绝大多数国家(地区)以累计订单询价机制作为首要发售机制,而在亚太、非洲和中东地区,以固定价格机制为首要发售机制的国家(地区)则占据绝对优势。 四、完善我国IPO定价制度的建议.. 1、扩大询价范围,选择熟悉公司业务的公司参管理层将不会过于拘泥于限定询价机构范围,而有可能充分考虑拟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例如主营业务类型、融资项目特点等),从对本次申购新股感兴趣的机构当中,选择熟悉公j务、定价、议价能力强,且既往询价无不良纪录的机构参与新股发行询价。 在述基础上,再适当地扩大询价机构的类型和范围,以充分反映市场各方的定价意见,实现定价博弈的充分和合理。 2、对中小板两步询价合并,主板强化两步询价从扩大中小板市场容量,简化其上l程序的角度出发,对拟于中小板卜r的小市值公司合并其两步洵价过程。 同时,加快其退市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以促使市场高效地完成优质股票的选择和合理定价的功能。 对于拟于主板市场上市的大市值公司而言,当前仍将强化两步询价制度,并促使初步询价时机构投资者承担相应的报价责任。 .. 3、适当缩小首次公开发行的集合竞价中报价格限制范围日前实行的发行价的50%.900%的范围不能真正起到限价的作用。 我认为应设置在发行价的.. 50%.300%为宜。 对于新股首日上市,缩小集合竞价申报价格范围有以下两大好处:一是有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减少中小投资者盲目申购新股:_是有利j抑制.. ‘级市场过分的投机。 设置这种限制,使级市场的资金看到获利机会的减少、风险增大而自动退市,从而也可以增加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 4、完善证券发行中的信息披露目前我国对证券发行中虚假陈述行为的发行人,丰要采用行政处罚,以罚款形式为主,但其罚款数额与其非法所得相比实在太少,应加大处罚力度。 同时,我国有关证券发行中信息披露的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一方面相互重叠,重复;另方面对与应当规定的没规定,对连带责任的承担问题,如何承担,如何认定等应更清晰地规定。 5、规范我国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我国股票市场的根本。 上市公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IPO定价制度和风险。 要提高我国市公司的质量。 上市公司应努力提高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现金分配能力。 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式和方法。 6、改善对我圉IPO定价制度的监管从中国IPO定价制度的实际结果来看,其监管应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第一,明确监管职责。 监管的】j的丰要是保证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应该是政府看门人角色的体现,而不应该是其经济利益的代表。 监管部门不对市场行情负责,也小应该站在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的角度行事。 第二,找准监管的重点。 其监管的点应该是信息的披露不实以此损害投资者的行为。 第三,处理好监管与市场的关系,把市场还给市场。 凡是必须由市场去做的事情应当积极创造条件让市场尽快去做。

我国股票市场的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第一是进入股票市场的指导思想不够正确,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有人把股票市场看作是解决国有企业困难的一种办法,而不是当作使有限的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优质企业、最有潜力的企业的融资渠道。 在选择上市公司的时候,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合起来去包装、化装上市,去欺骗投资者。 以解困、扶贫为上市目的。 这种思路对于股市的健康发展是先天不足的问题。 发展股票市场固然应当考虑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当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市场化制度建设的努力,但如此解困的结果重新回归政策市,最终还是不利于更多的实体经济的。 正确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严格遵照法律规定,保证公开公正,保护公平交易,促进资金融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而不是保护少数人的特殊利益,因为最终只有投资者信得过,对市场又信心,认为披露的信息是真的,投资者才会去买股票。 第二是信息公开不够,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当前,加强资本市场“三公”原则的制度化建设及其贯彻实施,对于增强信心、提振股市至关重要。 《证券法》规定的“三公”原则不能仅仅停留在条文上。 信息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传递的阻隔和不对称是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市场存在的“三不公”(公开、公平、公正)问题严重程度超出了局外人的想象。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内幕交易、操纵股市、黑庄操作、买卖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甚至庄家冒用他人身份证和帐号坐庄炒股都禁不了。 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信息披露不真实、信息披露不完整、信息披露不及时、信息披露不严肃、信息披露不主动等问题,应该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立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 二是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三是确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的监管框架,四是强化中介机构的自律机制,五是建立一支坚强有力的股市监督队伍。 第三是证监会现在的定位,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同时,还要正确定位监管机构的职责。 证监会现在的定位是股票市场上政企不分,主要表现在证监会本身。 证监会本来的功能是监督上市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对外部投资者提供保护。 证监会的唯一、最重要的职能应该是保护外部投资者,保护外部投资者不受内部投资者、不受企业经理的欺骗。 但是我们国家的证监会的职能是审核公司上市,帮助国有企业解困。 发行制度等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实名审核制,审核制实质仍然是审批制,要明确监管单位不是审批单位,是维护市场稳定的机构。 准确定位以后,还需要严格执法,完善监管,公正监管,以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第四是投资的质量,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投资的质量高低,是看投资人是不是真正承担风险。 如果投资者用自己的钱投资,自己承担风险,也享有权利的话,风险与权利一致,就是高质量的投资。 相反,如果完全用别人的钱投资,亏了是人家的,赢了是自己的,那就是低质量的投资。 在我们国家的股市上大量充斥着低质量的投资者。 低质量的投资者只负盈不负亏,必然对股市形成一种高估的压力。 为此,必须改革发行制度。 第五是上市公司的结构不健全,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要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中国股市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上市公司的结构与中国经济的结构不匹配;2004年中国股市受宏观调控影响巨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股市中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比重过大,上市公司行业构成的缺陷进一步加大了中国股市的风险。 国有企业上市之后实际上控制权仍在国家手里,形式上有一个董事会,但实际上董事会、总经理都是由政府任命。 董事会很难起很大作用,因为是国家持大股。 2009年5月《企业国有资产法》施行以后,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以后,尚不完善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可望情况有所变化。 第五是对中小股东保护乏力。 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得越好,股票市场越健全,人们就越愿意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股票股市就越活跃。 目前,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较差。 在保护弱小的外部投资者方面,一是对企业关联交易作出限制。 当控股股东的利益与小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为了保护小股东的利益,要对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作出限制,办法是关联交易原则上由企业的中小股东或它的委派的代表批准。 二是为了保护小股东的利益,立法、司法救济方面,建议适时修改民事诉讼法,引入集团诉讼制度。 三是限制上市公司高管、中介例如保荐人在企业不景气时的高额薪酬。 四是投资基金的收益应当与其经营业绩直接挂钩,而不是现在的旱涝保收。 第六是不讲信誉,缺乏信心,信用缺失,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信用是股市的支柱。 由于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历史短,对信用的认识肤浅,因此在信用体制的建设上步履缓慢。 建立股市信用的关键在于信息流通畅快,信息披露的内容全面、真实、准确。 但是在现实中,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不够及时或秘而不宣。 在有可能影响公司股价的重大事件发生时,上市公司往往为了稳定股价不公开发布此种信息,但该信息却又在私下里传播,形成内幕交易。 上市公司伙同中介机构作假已是公开的秘密。 这些都是经济发展道路转轨国家的通病。 在股市发展初期,由于股票发行少,而购买者众多,炒作和投机盛行,导致股价不断上扬,形成表面繁荣,此时人们不大关注上市公司的信用。 而当泡泡沫破灭后,人们才认识到信用的重要。 现在我国股市的低迷,很大原因在于上市公司的信用缺失,我们应亡羊补牢。 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主体,一是上市公司——资合公司,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公司信誉,一是作为投资者的股民,其赖以投资的前提是信心。 信誉和信心是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 但是现在不少人非常不重视信誉,少数政府部门不讲信誉,上市公司不重视信誉,有的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也不重视信誉,证券公司在帮助企业包装,会计事务所在帮助企业做假帐。 因而股民的信心在国家接二连三出台利好的政策情况下迟迟不能恢复。 不讲信誉,缺乏信心,也与有关法法规不够完善有关,譬如欠缺完备的会计法规体系。 为了解决信誉信心问题,必须依法追究股票欺诈者的民事责任以及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第七是股市自身的制度性缺陷至今仍未消除,譬如“大小非”和“大小限”等。 目前股市“大小非”和“大小限”合计高达1.18万亿股,比两市流通股的两倍还要多。 大小非的问题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沪深股市的供求关系,而且改变了市场的估值体系。 无论1.18万亿的限售股在现实中是否会流出,对于投资者而言都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对于市场信心和流动性都是致命的威胁。 第八是维护股市长期稳定的机制不足。 建议建立股市平准基金。 平准基金作为稳定市场的一个工具,有助于化解股市恐慌性抛售和非理性的过热等股市自身无法克服的生理缺陷。 主要是向投资者传达政府明确维护股市长期稳定的信号。 一些发达经济国家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都曾经使用并建立了股市平准基金。 第九是股市法治化建设落后。 市场经济是自治经济,也是法治经济。 股市制度属于市场经济的内容,其也必然纳入法治的轨道。 在我国,证券立法、执法和守法虽然有很大进步,但均存在疏漏,相对来说,立法和执法存在的问题更多。 证监会制定的规范很多,但在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中却轻描淡写,甚至是于法无据。 还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人们也往往不知这里的构成犯罪是依据《刑法》的哪一条。 甚至在《刑法》中根本没有相应的罪名。 在执法中更是软弱无力,没有有效的防范机制。 对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伙同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缺乏监督。 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入了造假行列。 因此,必须加快股市的法治建设,严格行政和法律的监管。 比如,严查违规资金和不法坐庄,加强国资国企的舆论监督,坚决打击内幕交易、证券欺诈、权钱交易、操纵股价以及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勾结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 第十是新闻媒体应有的舆论监督作用尚需进一步发挥。

标签: 股票上市后的常见挑战和解决方案 上市公司常见问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