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为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2月28日起,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新职业网)联合多家人才招聘网站举办“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联合网络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已累计发布200多万个校园招聘岗位信息。近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以一封信的形式,鼓励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积极主动求职,尽早实现就业。
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和毕业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传统春季招聘受到明显冲击。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部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展精准指导服务,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最大限度增加就业机会。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各省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和高校积极推进网上招聘、网上咨询、网上签约等一系列就业服务,3月份计划举办各类网上招聘活动2万余场。应该说,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力度很大,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需要指出的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个系统工程,除了政府及教育部门积极作为外,高校毕业生自身也要积极响应倡议号召,积极主动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从来不是简单的求职问题,而是与价值观念、家庭条件、社会氛围、发展诉求等密不可分的。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主动成才就要强化主动意识,在专业选择、学习规划乃至职业设计上主动作为,自觉将就业与生涯规划相结合,从自身实际出发确立就业目标。主动就业是主动成才的内在需要,也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的必然要求。按照人才学观点,成才重在自胜,没有主动成才意识,股票入门基础知识,不经历必要的岗位历练,是很难真正成才的。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高校毕业生应根据市场需求,平衡就业心态,理性确定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
具体说来,高校毕业生应确立主动就业的思想意识,根据自身性格、兴趣、特长、专业等内在条件,以及就业政策、形势、环境等外部因素,寻找与自身性格特征、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高大上”岗位,盲目追求稳定、高薪,一步到位。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更应转变就业观念,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摒弃经验主义做法。
就业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作为教书育人的重地,高校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更应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毕业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大显身手。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的价值,就是教育引导学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及外部就业环境的变化,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未来。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必须把就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把主动就业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紧密结合,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就业观。长远看,要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校毕业生主动就业的素质和能力。前几年有调查报告显示,高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约为65%,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产业、行业、职业发展趋势预测,合理测算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为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专业设置的调整等提供参考依据。高校在保持专业设置自主性、相对独立性的同时,也应主动进行适度调整,形成各有侧重和优势的高等教育模式,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要想谋求成功的未来,作为个体的大学生尤需准确定位、主动就业,并巧妙地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才能达成职业理想,实现人生梦想。犹如玉石需要雕琢才能成器,岗位历练和实践锻炼是培养人才的“磨刀石”。作为高校毕业生,理应明确发展目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把岗位当成职业,把职业当作事业,立足岗位作贡献,在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