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归母净利润:109亿元

admin 48 0

根据相关财务信息,某公司在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09亿元。归母净利润是指扣除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后的净利润,反映了公司股东的实际收益水平。

这一亮眼的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在2021年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实现了稳健增长。这归功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 强劲的市场需求:该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需求旺盛,为其业务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有效的成本控制:该公司通过优化运营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控制了经营成本,从而提高了利润率。
  • 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该公司持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保持了市场竞争力。

该公司的出色业绩也为股东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该公司宣派了每股1.5元的现金股息,派息率为25%,体现了公司对股东利益的重视。

展望未来,该公司将继续专注于:

  • 扩大市场份额,把握行业增长机遇
  • 加强创新能力,推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 优化运营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
  • 提升品牌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

凭借其强劲的财务基础和明确的发展战略,该公司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势头,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中国银行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2.28%,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中国银行的营收情况保持平稳增长,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银行的各项业务正在蓬勃发展。

每当我们提到银行产业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银行产业的稳定利润。 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们经常所提到的中农工建的营收情况非常稳定,每年都可以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数额。 当银行的利润越来越稳定的时候,这可以对我们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保底作用,同时也可以提升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

中国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长了12.28%。

这是一份关于中国银行的2021年的年度财务报告,在整个2021年里,中国银行所在的集团资产达到了26.72万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的营收规模突破了6,000亿元,同比增长了6.7%左右。 在这项数据之下,中国银行的净利润达到了2,273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了2,166亿元,同比增长了12.28%。

这意味着中国银行的营收情况保持平稳增长。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1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速度足以体现中国银行的业务之稳健。 当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以后,很多银行的同比营业收入有所下降,但中国银行却走出了6.7%以上的独立增幅。 除此之外,中国银行的营收同比增长情况也非常可观,这跟中国银行的业务调整有很多的关系。

这也意味着中国银行的各项业务正在蓬勃发展。

之所以中国银行会有这么好的数据,一方面跟中国银行本身的业务调整有关,同时也跟中国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有关。 正是因为中国银行在手机银行和企业银行上的业务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才给中国银行的净利润增长提供了动力。

从估值超五百亿,到被曝已6个月发不出工资,柔宇科技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柔宇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柔性电子技术生产全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以及包括折叠屏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在内的全系列新一代人机互动产品。 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存在一条终本案件信息,未履行金额超9500万。 在今年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北京柔宇电子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累计约775万余元股权被冻结。 此外,该公司的4家分支机构均已注销。

2020 年,柔宇科技搁置赴美 IPO 的计划,抢在最后一天转向 A 股科创板,计划募资 144 亿元,其中 72 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但是招股书披露,从 2017 年度至 2019 年度和 2020 年 1-6 月,柔宇科技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上述时间线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59 亿元、-802 亿元、-1073 亿元和-961 亿元。

核心配置上,FlexPai柔派搭载高通骁龙855处理器,最高配备8GB内存+512GB存储,拥有1600万+2000万双摄,电池容量为3800mAh,当时出厂运行基于Android 90深度定制的Water OS系统。 刘自鸿从美国归国创业,和他的另外两名清华大学兼斯坦福校友魏鹏、樊俊超共同出资 10 万元创立了柔宇科技。 2014 年 8 月,柔宇科技发布了世界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器,厚度仅为 001 毫米,卷曲半径可达 1 毫米。

这不是柔宇第一次被曝欠薪。 2021年12月8日,柔宇科技就被曝资金紧张,大规模拖欠员工薪酬,拖欠时间达三个月以上。 公开资料显示,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主营业务为柔性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也就是说,公司三年半累计仅实现营收 517 亿元,但亏损却高达 32 亿元,且亏损幅度有持续扩大之势。 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主营业务为柔性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柔性电子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智能交通、文娱传媒、教育办公等行业。

新手如何购买股票

仅靠融资其实很难让柔宇科技讲完自己的故事,柔宇科技需要进一步量产柔性显示屏。

很多人可能对柔宇科技不太熟悉,柔宇科技是柔性显示屏的独角兽,很多投资人也非常看好柔宇科技的后续发展。 然而在柔宇科技公布了自己的研发技术和样品之后,柔宇科技一直没有办法实现柔性显示屏量产,这也直接导致柔宇科技失去了很多投资人的耐心,人们也开始质疑柔宇科技的经营模式。

柔宇科技被曝光有6个月没有发出工资。

柔宇科技的员工表示自己已经被欠薪6个月,在此期间,柔宇科技已经向员工发送了5次欠薪信,同时也表示会通过期权奖励的方式来弥补员工的损失。 虽然大家非常看好柔性显示屏的发展前景,同时也认为柔宇科技是一家有能力量产柔性显示屏的企业,但很多人依然对柔宇科技不前景表示担忧。

柔宇科技始终没有办法量产柔性显示屏。

即便柔宇科技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柔性显示屏,但这个柔性显示屏只不过是样品而已,柔宇科技始终没有办法把柔性显示屏投放到终端的生产环节。 虽然柔宇科技的估值曾经超过500亿元,但如果没有业务进账的话,柔宇科技不仅会面临发不出工资的窘境,甚至有可能会破产倒闭。

柔宇科技需要进一步把业务跑起来。

对于一家创新企业来说,企业的创新能力固然重要,但这家企业也需要思考如何真正盈利。 很多投资人非常看好柔宇科技的发展前景,但投资人的耐心有限,如果柔宇科技不能真正实现柔性显示屏的技术的话,资本会迅速逃离柔宇科技,这可能会让柔宇科技陷入更为麻烦的融资境地,柔宇科技需要用真正的业务量来讲完自己的故事。

柔性屏幕概念股有哪些

新手在购买股票之前,需要开通股票账户,投资者可以去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开通,也可以在网上开通,开通之后,转入资金,选择一只股票,记住交易代码,在交易软件里点“买入”,输入股数和希望成交的价格,点“确认”,等待成交即可。 买入卖出的股票数量必须是100股的整数倍;股票的交易时间是:交易日的上午9:30至11:30,下午13:00至15:00,其它时间内投资者不能进行股票买卖操作。 同时,对于新手来说,在选择个股时,尽量选择业绩较好,流通盘比较大的个股,以及分仓买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投资风险。 除此之外,对于没有开通创业板权限的新手来说,是不能购买创业板的个股,即3字开头的个股,需要投资者开通创业板之后,才能购买。

柔宇科技经营9年至今无盈利 深陷“叫好不叫座”困境破局之路在何方?

维信诺 :公司已与小米合作开发出柔性屏手机并可量产;

中京电子:子公司元盛电子研发生产的柔性印制电路板(FPC)及其组件(FPCA)产品能够适用于曲面屏和折叠屏, 已供货京东方、深天马等;

得润电子 公司的柔性线路板可用于柔性屏;

丹邦科技 ()公司的TPI碳化膜有望在柔性显示屏、柔性太阳能发电等领域应用;

深天马 :公司柔性屏已量产;

联得装备 公司柔性屏造设备已供货苹果客、有京东方、华为等,柔性AMOLED贴付等最新设备已可用于量产;

中颖电子公司开发的芯片可用于柔性屏,并以供货国内多家OLED厂家;

苏大维格公司光刻设备可用于柔性电子;

智云股份公司设备可用于柔性屏

扩展资料

柔性AMOLED屏幕仍有庞大的缺口,其在智能手机领域渗透率正在加速。 据IHS预测,到2023年,柔性AMOLED在手机屏幕的渗透率将从2018年的10%提升至24%,期间OLED屏幕将供不应求,而国产化则有望提速。

2月24日,华为官宣折叠屏手机,次日柔性屏概念股大面积涨停,京东方A、深天马A、领益智造等多达9只股票涨停。

本次华为Mate X手机正式发售也吸引了主力资金的关注,昨日京东方A大量资金涌入,成交量相比前日增长近3倍,股价上涨33%。

作为华为的直接竞争对手,三星是全球最大的AMOLED屏幕生产商,为了不受制于人,华为尽可能避免过于依赖三星的AMOLED屏幕,采取的措施是扶持国产面板巨头京东方和深天马。

早在2017年,京东方就已宣布成都工厂第6代AMOLED柔性显示屏生产线实现量产,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生产柔性显示屏的国家。 京东方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生产的柔性AMOLED屏幕供应华为Mate X手机。

大众公用通过参股的深创投间接持有柔宇科技股权,越秀金控旗下子公司越秀产业基金管理的国资创新基金也投资了柔宇科技。 柔宇科技的首款折叠屏机型——FlexPai早在2018年就已经发布。

努比亚和维信诺联合发布了全球首款柔性屏“腕机”努比亚α,此前曝光的小米双折叠屏手机也是和维信诺共同开发。 另外,小米手机新品CC9 Pro手机柔性屏同样由维信诺供货。

柔宇科技VC都不敢接盘了 今麦郎千亿方便面帝国要IPO了

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楼塌了。

作为全柔性屏幕制造商,柔宇 科技 曾是资本界眼中的宠儿。 天眼查显示,自2012年公司成立以来,柔宇 科技 一共完成了1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IDG资本、深创投、汉富资本等明星资金,就连投资大佬徐小平在错失投资机会后,更是大呼痛心。

然而,多年经营之下,头顶“折叠屏手机先驱”光环的柔宇 科技 却迟迟无法实现盈利,至今仍靠着融资苟活。 在科创板IPO被拒后,柔宇 科技 的负面消息更是持续发酵,核心技术遭受市场质疑,欠薪、裁员屡屡发生。

进入2022年后,这一情况并没有改善。 4月13日,公司独董刘姝威发文《拯救柔宇》,呼吁帮助柔宇引进战略投资;4月18日,子公司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再被曝光,执行标的146万余元。

从“中国之光”到负面频频、求救为生,柔宇 科技 究竟怎么了?

“学霸光环”下的独角兽 抗衡三星的“国产之光”

说起柔宇 科技 ,还是要从“学霸”创始人刘自鸿说起。

2000年,刘自鸿以江西省抚州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先后攻读本科、硕士学位,2006年,赶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6岁那年,刘自鸿获得博士学位,并进入IBM纽约全球研发中心。 工作三年后,刘自鸿归国创业,成立了柔宇 科技 ,主攻柔性显示技术。

归国那一年正是2012年,国内4G牌照还未下发,国内通讯业正处于3G到4G的过渡期,智能手机还未大范围普及,柔性折叠手机的概念更是没影。

全球制造柔性屏的主流技术是三星的低温多晶硅技术,处于垄断地位,刘自鸿的柔宇 科技 自主研发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开辟了新的路径。

2014年,柔宇 科技 推出了全球最薄的全彩AMOLED柔性显示屏,厚度仅有001毫米;2018年,柔宇又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后被BBC评为世界通信行业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手机。

凭借着柔性显示技术,柔宇 科技 成为当时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之一。 2019年11月,创始人刘自鸿上榜201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位列第222名;2020年,柔宇 科技 以60 亿美元估值跻身《2020 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 强榜单》。

由此,资本宠儿柔宇 科技 被誉为可以打破三星柔性显示技术垄断的“国产之光”。

B端C端两头不靠岸 良率“数据打架”令市场质疑

中国知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曾经因为错失柔宇 科技 的投资机会,感慨到“柔宇 科技 是我做投资以来,一个真正错失的项目,每次看到他们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绞。”

柔宇 科技 作为资本宠儿,创立9年,收获13轮融资,然而,公司的业绩似乎无法令投资人满意。

根据柔宇 科技 闯关科创板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2021H1期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万元,109亿元,227亿元,116亿元,合计517亿元。 同期,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593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合计亏损3195亿元。

连年亏损幅度扩大,是柔宇 科技 近年来最真实的写照。为什么一家成功研发出全球最薄全彩AMOLED柔性显示屏的企业,却迟迟无法获得盈利?

答案或许可以从柔宇 科技 的招股书中窥见一二。

招股书显示,公司产品一直“叫好不叫座“。 2018年-2020年H1,柔宇 科技 的全柔性显示屏产量分别为7748片、314万片、486万片,而同期的销量分别为2099片、527万片、221万片。

据此计算,柔宇 科技 2018年-2020H1的产销率分别为2709%、1680%、4558%。 由此可见,公司空有产品,却叫不开市场。

产品卖不出去,积压导致了柔宇 科技 存货的快速攀升。 2018年-2020H1期间,公司存货账面价值由万元增加至万元,增幅达到%。

产品滞销之外,柔宇 科技 的良率无法令市场信服。

刘姝威发文《拯救柔宇》,其中透露出柔宇 科技 的良率为816%,这一水平与京东方大致相当,但招股书的数据似乎无法与该数据匹配。

柔宇 科技 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H1期间,公司产量1230张,如果以816%的良率计算,实际合格产量为1004张大板;同期,公司的小片实际产量为片,这意味着一张大板仅可以切割成48份小片。

此前,京东方斥资465亿打造的重庆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曾透露相关数据,6代产线最经济切割为67英寸手机屏幕,如果按160mm 78mm的宽高尺寸计算,能够切割207~209块小片。

目前市场主流的折叠屏是8寸,面积大于普通手机,但切片数量也不可能由200片左右将低到50片左右。 这一数据的不匹配引发了市场对于其产品良率的质疑。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家面板产商,柔宇 科技 却一直采用To C与To B并行的商业模式,既做柔性屏,也做手机产品。

柔宇 科技 曾高调推出折叠屏手机FlexPai 2,上市定价9988元,成为当时市面上唯一一款低于元的5G折叠屏手机。

然而,这一款手机在与其他手机产商的较量中似乎并没有体现出其优势。 据京东柔派官方旗舰店显示,截至4月19日,FlexPai 2的评价数仅为2000+,与大牌手机厂商的折叠手机评论数存在明显的差距。

柔宇 科技 追求C端产品,却吃力不讨好,也成为当前市场对其诟病一个点。

现金流持续吃紧 柔宇 科技 路在何方?

产品缺乏市场,经营效益持续不佳,柔宇 科技 一步一步走向了现金流吃紧的地步。

据天眼查显示,柔宇 科技 自从2020年5月获得顺丰控股()、光证中丽、中铁大成的3亿美元融资后,已经近2年没有得到新的资金血液。

企业经营多年亏损,又无法获得新融资,柔宇 科技 创始人刘自鸿在2021年12月9日凌晨引述《马斯克追忆破产边缘:每天醒来,在梦中哭了一夜》,并发文表示:其实,谁都有过不容易。 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进入2022年后,柔宇 科技 的现金流紧张进一步加剧。 据媒体报道,3月29日,柔宇 科技 员工称,自己6个月收到5封欠薪邮件,公司员工人数也由OA系统的1800人下降至700人。

对于欠薪,柔宇 科技 在邮件中表示,“公司融资正在推进,资金即将到账,马上补发工资”。 然而,这样的内容已经无法令员工信服。

4月13日,作为柔宇 科技 独董的刘姝威通过个人账号发文《拯救柔宇》,呼吁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 科技 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不过,这一呼声并没有得到认可。 网友认为,柔宇 科技 产品缺乏认可度,公司无法实现自身造血,仅能靠融资续命,市场化竞争之下,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就该让市场淘汰。

关于本篇文章的更多报道,我们已在和讯 财经 APP上刊登,应用商店搜索“和讯 财经 ”,下载并参与猜指数活动赢取京东卡和万元现金大奖

股融易资讯今日话题

柔宇 科技 VC都不敢接盘了

接连两天,知名经济学者、柔宇 科技 独立董事刘姝威在社交媒体等公开渠道接连发文,呼吁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 科技 解决资金短缺,引进战略投资者。

成立近10年,融资近百亿,估值最高达500亿元,曾经投资人眼中“错失它,让我心如刀绞”的项目,曾经喊话要依靠柔性屏技术“将世界掰弯”的天才团队……遇到了成立以来最大的困境。 3年半累计亏损3195亿元;拖欠员工半年薪资;员工从1800人下降到700人;3次寻求上市均以失败告终。

与疫情无关,大多数人认为,柔宇的问题出在商业模式上,决定了柔宇最终无法实现“自我造血”。

曾经活在光环下的柔宇 科技 陷入了负债累累的风波里。 员工看不到希望,纷纷辞职,自2022年开年以来,柔宇 科技 OA系统里的员工人数不断的减少,已经从1800人下降到700人左右。

创始人刘自鸿自己就是典型的“学霸”。 身披高考理科状元、清华硕士、斯坦福大学毕业用时最短的华人博士等光环,2012年5月,刘自鸿用辛苦筹来的400万人民为启动资金创立了柔宇 科技 ,与他一同创业的是他的清华兼斯坦福校友余晓军和魏鹏。

刚创业的前两年,柔宇 科技 寂寂无名。 他们的目标就是做世界上最薄的柔性显示器,这个超前的想法曾让当时的很多人直呼“看不懂”。 直到2014年8月,柔宇 科技 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全球最薄(厚度为001毫米)的可弯曲柔性显示屏。

柔宇 科技 从2012年5月创立至2021年9月近十年期间,共进行8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约6197亿元;债权融资约3653亿元;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717亿元。 现金流入合计亿元。

据媒体报道,柔宇 科技 估值最高达到500亿元。 但是,在融资路上一路坦途的柔宇 科技 ,却始终没能圆好自己讲出的资本故事。

在商业模式上,柔宇 科技 采用的是To B和To C双战略,生产的全柔性屏既用于自有品牌消费电子产品,也会对企业合作伙伴供货。

相信在那个时候,柔宇已经抛弃了幻想,清楚想越过至暗时刻的话还得靠自己。 如今,这家曾经的明星公司真正地站在了悬崖边上。

今麦郎千亿方便面帝国要IPO了

今麦郎董事长、总裁范现国有一个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想到什么就立马写下来。

范现国未曾考虑过退休,他壮志未酬,声称不会轻易离场。

每个本子上,都记录着他对今麦郎集团细枝末节的思考、规划和布局。

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今麦郎创始人范现国正处于感冒状态中,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始终面带微笑,说话时语调沉稳缓慢,带有明显的河北口音。 他这样讲述其重视品牌定位的原因,“快消品的核心及第一生产要素是品牌。 ”在他看来,品牌强弱与产品数量成反比,产品越多品牌力越弱,“就像吹气球一样,你吹的越大越容易破”。 所以,品牌要有分级。 他以丰田 汽车 为例,丰田旗下有雷克萨斯这个豪华车品牌,还有皇冠、赛恩、日野等不同定位的子品牌。

这种专注且规律的状态,他将之归结为米哈里《心流》一书中提到的“心流”——在做某些事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他认为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思考,才能通过不断复盘,明确目标。

范现国颇有感悟:做企业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喜欢钱,但喜欢挣大钱。 世界一直在变化,重要的是要看到不变的是什么?人生之路,要与能带来长远利益的人同行,才能走的更远更稳。

范现国对华龙面的定位是物超所值、精品低价,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生意理念。 因为他深信一句老话,“人叫货,叫也不理。 货叫人,不叫自来。 ”

今麦郎与中信建投证券签署了IPO辅导协议,正式冲击A股;2022年1月29日,今麦郎获得了加华资本6亿元融资。

自1994年成立至今已28年,今麦郎的上市历程也几经坎坷。 如今,范现国即将迎来首个IPO。 相比早早上市的康师傅和统一,今麦郎在资本市场上迟到太久。 对于上市,范现国说,“之前想把流量做上来,想要整体上市,所以相对慢了一点。 ”

股融易资讯: 科技 、资本与经济动态

360推出元宇宙产品“N世界”

360于近期推出了一款元宇宙产品“N世界”。 一位接近360的人士表示,360对于这款产品比较重视,目前已经为“N世界”启用了“ncn”作为官方网址。 一位域名商表示,这类单字母的域名价格在千万级别以上,特别是“ncn”符合N世界的品牌。

近200家公司一季报大幅预增,三大行业景气高歌猛进

截至4月14日,已有498家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 其中,387家公司预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为777%,当中更有190家公司预计净利润最大增幅超过100%。 在预增阵营中,与新冠检测相关的生物医药行业、锂电及光伏产业链表现最为抢眼。 另外,煤炭化工等周期股业绩增长也令人振奋。

马斯克:若收购推特被拒绝,将动用备用计划

4月14日公布的文件显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有意以每股5420美元的现金收购推社交媒体平台推特公司,交易金额将达到430亿美元。 推特的大股东沙特王子Alwaleed bin Talal拒绝了马斯克的报价,他认为这一报价没有接近推特的内在价值。 在当天的TED大会上,马斯克本人也针对收购推特做了进一步说明,他坦承,自己不确定能否成功完成收购,但如果推特拒绝他的提议,他有B计划。

消费延迟但需求强劲,家居建材头部企业逆势扩产

业内人士表示,受疫情和地产调控影响,消费者对家居建材的需求出现“延迟消费”现象,但市场需求依旧存在且较为强劲。 同时,企业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表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韧劲。 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不少企业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在疫情叠加调控的大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发展依然面临不小挑战。 尽管经历着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也同时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面对号称有2万亿规模的家居建材市场,头部企业依然鼓足干劲迎难而上。

一季度中国吸收外资增长256%,高技术产业亮眼

4月14日,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6%,实现了“开门稳”,其中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较快。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当前多个国际机构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地缘政治风险不确定性较大,在此背景下,中国吸收利用外资一季度保持了两位数的同比快速增长,彰显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认可,对中国未来市场潜力的高度重视。 这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供应链核心国家组织全球价值链的能力。 从领域上来看,现代服务业、高附加值制造业仍将是吸收利用外资的主力部门。

许多上市公司大手笔投资未来,制造业成热点

20亿元、188亿元、208亿元、330亿元……在有市场人士认为,行情低迷之际,涉及电子、新材料、风电、光伏、有色冶炼等各类产业投资的动作却此起彼伏,彰显了各方对相关领域未来发展的信心。 与此同时,从财政部、央行到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都在释放稳增长信号。 据了解,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关情况,预计还会有进一步的举措出台。 有专家预计,下一阶段,扎实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有效投资,以及加大产业支持性政策等方面均会释放更多利好。

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突破500家

创业板近日迎来又一家深圳本土企业——铭利达,至此,深圳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已经突破500家。 梳理发现,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从0到100家,用了16年;从100家到突破300家,用了10年;从300家到突破500家,仅用了5年时间。 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市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47家,创年新增数量 历史 新高。 2021年末,深圳市境内外上市公司为495家。 截至目前,深圳500余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2万亿元,是深圳去年GDP的4倍左右。

以下是股融易资讯为您整理的今日股权融资事件

“跑象 科技 ”获得天使+融资

新一代实时数据平台“跑象 科技 ”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九合创投投资,源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据官方介绍,跑象 科技 瞄准数据处理链路的核心环节切入,通过支持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处理、实时数据查询和数据应用构建,提供端到端实时数据链路基础能力。

“易咖智车”连续完成两轮融资

智能数字化移动平台“易咖智车”宣布连续完成近亿元的A轮和A+轮融资,分别由奋信投资、硅港资本投资,老股东辰韬资本跟投。 势能资本担任两轮的融资独家财务顾问。 易咖智车融资负责人蒋志强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快产品迭代和开发、招募人才,并为未来开拓海外市场做准备。

高 科技 环保技术企业“俱源 科技 ”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近期,高 科技 环保技术企业“俱源 科技 ”完成两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零度资本投资。 俱源 科技 创始人周浩表示,本轮资金将用于生产线扩建、市场推广、研发投入及团队建设等业务方面。

“九霄智能”获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近日“九霄智能”宣布已在今年2月完成近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由杭州长江创业投资领投,华势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仿真工具的算法开发和工程实现,逐步打造完整的数字IC前端工具链。

重大消息:上海机场、王府井、江特电机、科达制造

《松塔 财经 》 最及时有效、中立客观的 财经 公告和公开讯息解读。

1、上海机场

上海机场又爆雷:预计2021年亏损16.4亿元-17.8亿元,再次不及机构预期。

【概述】

松塔 财经 获悉,上海机场()1月24日公告,预计2021年亏损16.4亿元-17.8亿元;浦东机场2021年旅客吞吐量及飞机起降架次完成情况低于年初预期,国内多地散发疫情限制了国内航线业务量的恢复增长,受限于全球疫情状况,国际航线业务量仍受较大影响,公司各项业务开展和客户经营受疫情持续影响冲击较大,经营方面继续承压。

【科普】

机场的收入分为航空收入和非航收入。 航空性收入包括起降费、停场费、旅客服务费、安检费等,这些费用都是由政府规定收费标准,目前我国的机场基本都是政府投资兴建,加之机场关系到物资人流运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经营类似于公益性项目。 航空性收入基本不贡献利润,处于收支大概平衡的状态。

非航收入包括广告、租金、零售扣点等,定价比较市场化,基本上非航收入越高的机场,其毛利率也越高。 非航收入的增长主要由几方面决定:流量的数量、旅客消费渗透率、商业合同条款。 旅客人数越多,广告收入、零售收入和租金自然也会越多。

【解读】

上海机场的业绩表现比机构预测的还要差。 Wind数据显示,最近20家券商对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均值为-14.36亿元,增长率-13.4%。 上海机场业绩预告为-16.4亿元至-17.8亿元,低于券商预期。 上海机场2021年相较2020年亏损扩大。

去年上海机场已暴过一次雷。 2021年2月1日,上海机场开盘一字跌停。 2021年1月29日晚间该公司发布的业绩预亏公告是跌停的源头。 上海机场预计2020年全年亏损12.1-12.9亿元,而在2019年则是盈利50.3亿元。

业绩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肆虐导致航班和客流量大幅减少,从而影响公司的租金收入、广告收入和零售收入。

国内航班量方面:受疫情影响,2月的春运航班量较疫情前明显下降,3月份开始国内航班量回升,直至7月份都实现同比正增长。 然而,重要的暑运旺季再次受到国内疫情打断,8月份开始航班量再次大幅下降,暑运提前结束。 之后国内疫情缓解,总体控制也较好,但航班量始终未再大幅回升,相比20年和19年均是同比下跌,该情况持续至21年年末。

国际航班量方面:月度的国际航班量相比19年均下跌超90%。 四季度以来,国外疫情有所加剧,对此我国以“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疫情防控方针为指导,对国际航线进行严格管制,因此国际客运市场的恢复水平仍旧较为低迷。 上海机场、白云机场由于国际航班占比高,受影响更大,恢复更慢。

对上海机场而言,更严重的冲击是“曾经的利润中心”免税业务模式的根本变化。 免税店租金占上海机场非航业务比重很大,2019年免税店租金收入为52.10亿元,而非航收入为68.61亿元,占非航收入的75.9%、总营业收入的47.6%。

免税业务模式始于2018年9月,上海机场与日上上海签订《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免税店项目经营权转让合同》,预计在7年内累计为上海机场带来410亿元的保底销售提成。 免税收入也实打实在过去数年间成为上海机场的重要资金来源。 2017~2019年,日上免税公司向上海机场支付的免税店租金分别为25.55亿元、36.81亿元和52.1亿元,占2017~2019年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3.3%、39.53%和47.6%。 而随着疫情的冲击,国际客流的骤减,2021年1月29日,双方公布了一份《补充协议》,调整了原有的合作模式。 在新的协议中,上海机场的免税收入仅与国际客流量挂钩,补充协议对上机2020-2021年的业绩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西部证券分析师认为,在疫情常态化与本土病例反复下,上海机场业务仍有承压。 若疫情稳定,国门开放,国际客流复苏顺利,可推动免税业务重回成长,从而带动业绩增长。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上海机场2021年三季报营业收入27.47亿元,同比减少20.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1亿元,同比减少69.65%。

2、科达制造

公司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282%-301%。

【概述】

松塔 财经 获悉,1月24日,科达制造()公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增加7.38亿-7.88亿元,同比增长282%-301%,扣非后业绩预增9297%-9796%。 参股公司蓝科锂业报告期实现碳酸锂产量约2.27万吨,销量约1.92万吨,实现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有大幅上涨。

【科普】

科达制造包括建材机械、锂电材料为两大核心业务。

科达制造的锂电材料业务为石墨等负极材料,同时切入上游的碳酸锂业务。

锂电池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资源的开采、加工,主要是碳酸锂的生产,上游原材料在中游形成锂电材料,主要为各类化工产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 锂电材料应用于下游的锂电池等。

【解读】

科达制造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2.84亿元,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增加7.38亿-7.88亿元,即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可达到10.22~10.72亿元。 符合机构预期。 最近7家机构对科达制造2021年归母净利润的一致预测值(即算术平均数)为10.49亿元。

科达制造的看点在于锂电池业务的碳酸锂和负极材料。

碳酸锂是新能源上游的黄金赛道,未来长期景气。

随着新能源 汽车 的普及和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碳酸锂需求日益增加。 根据上海钢联数据,截止2022年1月18日,均价突破35万元/吨。

民生证券认为,预计未来全球锂资源供应紧张将长期持续,高锂价中枢将是未来行业常态。 当前锂价下,板块估值性价比凸显,把握资源自给率高+业绩兑现高两条主线。

负极材料未来前景广阔,但当前处于价格博弈阶段。

根据隆众资讯:

截止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负极材料年产达87.98万吨,较2020年同比增长26%。 负极材料出货量超70万吨,未来新增/扩能近50家,合计增加超300万吨。 目前电芯市场整体缺货的情况依旧难以改善而且将会持续存在,负极材料系石墨化加工费用高位,涨价意愿较强,而下游高价采货意愿较弱,价格多方博弈中。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64.6亿元增至2020年的14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4%,预测2021年我国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可达159.1亿元,2022年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达到176.3亿元。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2021年第三季度,科达制造单季度主营收入23.63亿元,同比上升27.0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49亿元,同比上升377.42%。

3、江特电机

公司2021年净利预增2343%-3041%,不及机构预期。

【概述】

1月24日,江特电机()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3.5亿元-4.5亿元,同比增2343.03%-3041.03%。 报告期内,碳酸锂业务外部环境持续向好,下游需求增长,其销售价格同比较大幅度上涨,公司碳酸锂业务产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长,其营业收入及盈利能力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科普】

江特电机主营业务包括特种电机、锂电新能源系列产品。

碳酸锂从锂矿中提取,是锂电池产业链最上游的原材料。

【解读】

江特电机业绩大增,但不及机构预期。 公司未来或长期受益于碳酸锂市场的高景气。

最近2家机构对江特电机2021年归母净利润的一致预测值(即算术平均数)为5.74亿元,江特电机自家预计2021年实现净利润3.5亿元-4.5亿元,不及机构预期。

2018-2019年,由于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6.60亿和20.24亿,江特电机一度沦为ST概念股。 但是到了2020年,该公司成功扭亏为盈,实现盈利1433万,并于2021年4月份撤销退市风险警示。

在碳酸锂领域,江特电机掌握上游资源,有充足资金和技术扩张产能。 其拥有两条锂云母制备碳酸锂产线共计年产能1.5万吨、一条利用锂辉石制备碳酸锂年产能1.5万吨的产线、一条利用锂辉石年产能1万吨氢氧化锂产线及0.5万吨碳酸锂产线(建设中)。 2021年公司碳酸锂产量目标为2.72万吨。

随着新能源 汽车 的普及和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碳酸锂需求日益增加。 根据上海钢联数据,截止2022年1月18日,均价突破35万元/吨。

民生证券认为,预计未来全球锂资源供应紧张将长期持续,高锂价中枢将是未来行业常态。 当前锂价下,板块估值性价比凸显,把握资源自给率高+业绩兑现高两条主线。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江特电机2021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6.65亿元,同比增34.77%;利润总额3.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2万元,同比增长932.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12.79万元,同比增265.99%。

4、王府井

公司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预计恢复至2019年水平。

【概述】

松塔 财经 获悉,1月24日,王府井()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12.39亿元到13.99亿元,调整后同比增加266%到313%。

报告期内,首商股份期初至合并日的净利润计入公司当年的非经常性损益,并相应调整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期比较数据;受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股价上涨影响,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如果不考虑并表首商股份等“非经常性损益”,王府井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58亿元到10.38亿元。

【科普】

王府井是全国知名的百货商城经营商。

【解读】

王府井2021年业绩大增,主要还是因为2020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

2019年,王府井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9.2亿元,2021年王府井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58亿元到10.38亿元,即2021年王府井相当于恢复到了疫情前的盈利水平。

2020年,王府井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08亿,同比大降55.7%。

2021年10月26日晚间,王府井发布换股实施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王府井将以1:0.3058的换股比例,吸并首商股份。

王府井和首商股份都是北京国资委下属的国企,两者的控股股东都是首旅集团,也因为这层关系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同业竞争。 合并主要是为了资源整合解决同业竞争。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2021年第三季度,王府井单季度主营收入23.22亿元,同比下降1.0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下降43.5%。

免责说明

信息和数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因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标签: 109亿元 2021年归母净利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