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密集度:半导体产业高度资本密集,需要巨额投资才能保持竞争力。

admin 13 0

定义:

资本密集度是指生产过程中资本(包括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当资本投入较大,生产过程中资本的消耗较高时,就称为资本密集型产业。

半导体产业的资本密集度

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度资本密集的产业。为了保持竞争力,企业需要巨额投资于以下方面:

  • 研发: 半导体研发涉及复杂且

什么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特征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 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 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 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 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 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 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 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 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 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 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 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 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 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 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 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 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 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金融危机600多点。 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 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 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 俄罗斯中央银行8 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 9月2日,卢布贬值70%。 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 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 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 到 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 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 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 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 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 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 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 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 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 “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 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 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 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 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 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 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 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 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 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 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 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 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 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刘诗白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 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 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 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孕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知识国际间的频繁流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得更加鲜明。 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 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导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而且存在着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 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 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 正由于此,在当前我国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 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 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 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 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 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原因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 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 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 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 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 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 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 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 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 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 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 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 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 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 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 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 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 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 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 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 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 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 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启示(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林。

引进国际资本的血泪教训,终于明白华为、老干妈为什么不上市了

近几十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用乘风破浪、高歌猛进,形势喜人来形容。 在如火如荼的商业浪潮中,涌现出了很多有创新、有规模、有远见的优秀品牌,如华为、阿里巴巴、京东、小米、格力等等,他们是各自行业中的骄傲,也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见证。

但市场经济也很残酷,有不很多大品牌崛起,也有不少大品牌倒下,如俏江南、大娘水饺、天府可乐、大宝、美加净等等,他们曾经风光无限、元气满满,但现在却萎靡不振、悄无声息,就要被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遗忘和抛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先回顾一下他们曾经的高光时刻。

俏江南: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中餐合作商

曾经拿下2008北京奥运会唯一中餐服务商资格,负责为8个奥运场馆提供餐饮服务,在全国有近73家直营餐厅,大幅度占领了我国高端川菜市场的俏江南。

大娘水饺:风靡南北的国民快餐

创立于1996年,经过20年发展,经营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在100多个城市开设400余家餐饮连锁店,曾获荣膺“中国快餐十大著名品牌企业”、“中国快餐十强企业”的大娘水饺。

天府可乐:最强国产可乐

一代中国人的可乐记忆,顶峰时有108家工厂,遍及全国主要城市,年生产6万多吨,相当于1亿多瓶,在莫斯科、日本、美国都能看到它的踪迹,他就是重庆的天府可乐。

南孚电池:中国第一民族品牌

这个品牌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就是2003年走向顶峰,占据着中国干电池市场半壁江山、中国销量第一、世界销量第五,一年能卖出7亿只的干电池品牌的南孚。

等 等

可以说,这些品牌在当年都是数一数二、光彩无限的,但慢慢地,他们有的改头换面、有的淡出公众视线、有的黯然退场。 究其原因和他们盲目引进资本有着很大的关系。

那么引进外资是如何导致他们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呢?

总体来说,就是投资方为了追求自身的回报,不顾合作伙伴的具体发展,如不给予对方理解和支持,以自我利益的实现为中心,甚至落井下石,导致品牌方经营陷入困境,最后出售或退出企业经营,历经多年心血经营的品牌从此走向灭亡。 一句话就是只能同甘,不能共苦。

以俏江南为例

当初张兰为了让公司加快发展,引入鼎晖创投的投资。 为保证投资回报,鼎晖要求张兰签订上市对赌协议,内容为非鼎晖方面原因造成俏江南无法在三年之内上市,鼎晖有权以回购方式退出俏江南。 具体指签约时确定俏江南上市后鼎晖能获得的回报金额,不能上市的话也要按该金额支付,而且鼎晖还可以抽回投资本金。 当然,俏江南可以获得鼎晖投资资金三年的使用权。

结果俏江南被爆回锅油事件,以及受“禁止公务消费”的影响,口碑和销售额双双下降,俏江南自此陷入经营困难的境地,最终自然也无法按期上市。 此时鼎晖投资要求严格执行对赌协议,由于收入锐减资金紧张,创始人张兰被迫接受鼎晖资本的提议,将自己82.7%的俏江南股份卖给拥有欧洲背景的香港私募股权基金CVC,用于兑现当初与鼎晖投资的对赌协议。

经历此次融资事件之后,张兰不仅失去了公司控制权,俏江南也不再是以前那个俏江南。 曾经说好共同赚钱的鼎晖在俏江南出现失误时,没有给对方东山再起的机会,坚决执行对赌协议导致一代知名中餐品牌就此衰落,可以说资本对利益的追求毫不含糊、一刻也不能等的。

再看看大娘水饺

大娘水饺创立于1996年,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全国开店规模达到450家,年营业额15亿元,成为水饺餐饮行业的一代宗师。

由于年岁已高,吴国强想找一种相对轻松的模式经营大娘水饺。 这时,投资过俏江南的香港私募股权基金CVC找到吴国强称愿意投资大娘水饺。

开始吴国强不太愿意,过后,CVC基金给吴国强提出了产品标准化和打造中国快餐第一品牌的建议,并给出了较高的入股价格,最后吴国强动心了,以仅持有10%的股份引入CVC。 自从CVC入股后,大娘水饺就从一个创业者努力创业的企业,变成了一个资本运作的企业。

为提高收益,大娘水饺在产品成本上做手脚,通过偷工减料以及减少员工数量等方式节约成本,将原来每个水饺的重量从20g下调到17.5g,质量大幅缩水,但价格并没下降,导致大娘水饺开始失去粉丝与顾客,营收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而吴国强也只干了3年顾问和2年董事长就被迫出局。

当消费者渐渐远离大娘水饺后,CVC打起新主意,他们榨干品牌剩余价值的大娘水饺以3.5亿元的低价转给国内的格美集团,迅速套现离场。

资本永远是逐利的,投了多少钱进去,就要加倍赚回来,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创始人的细 水长流做百年品牌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企业一旦上了资本的贼船就无法回头。

相比于俏江南和大娘水饺直接被资本玩弄,南孚电池和天府可乐的合并收购则更委婉,吃了个哑巴亏。

天府可乐的崛起是中国碳酸饮料的一个奇迹。 1980年,重庆饮料厂开始生产天府可乐,1981年,天府可乐品牌拿下川渝饮料市场75%的份额,并成为川渝两地特产之一。 顶峰时,天府可乐拥有108个工厂,除西藏与港澳台外,其工厂几乎覆盖全国。

1990年,天府可乐远销海外,在莫斯科建立灌装厂,被日本风间株式会社代理,在美国世贸大厦设立销售公司,进入美国市场1994年,如日中天的天府可乐与百事联姻。 本来说好百事帮天府开拓海外市场,天府帮百事开拓国内市场。

结果,合资第一年,天府可乐还能维持75%的市场占有率;第二年,生产比重下降到50%;第三年只有20%;第四年只剩1%。 到1998年,天府可乐已经名存实亡,百事助力天府可乐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一句空话,天府可乐的销售渠道却被百事可乐全部占用。 2006年,天府可乐只得将所持有的股权以1.3亿元的价格出售给百事公司。

再来看南孚

福建省南平南孚电池公司成立于1988年,主要股东包括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

1990年7月15日,南孚以6000多万元代价引进了国内第一条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并正式投产。 1993年南孚再次引进德国碱性高能锌锰电池生产线。 2003年,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并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碱性电池生产商。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金霸王电池母公司)收购。 这事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那么,曾经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力量”南孚电池是怎么一夜之间落入美国人手里的了?

原来1999年,经营红红火火的南孚电池应引进外资的要求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波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成中国电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 虽然看起来南孚拥有绝对控股权,但只要外方股东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股南孚。

后来,由于百孚公司经营不善造成巨额亏损,向摩根士丹利出让了中国电池8.25%的股份。 接着,摩根士丹利又以1500万美元获得了原基地福建公司20%的中国电池股份。 2002年,外方股东又通过其他方式收购1000多万美元的中国电池股份,至此,外资对南孚的控股已达到了72%。

对国际风险投资大鳄来说,其操作手法就是寻找有潜力的优秀企业,投资后推动其上市,在时机成熟时抛售其所持股份,从股票升值中赚取巨额利润。 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电池迟迟未能上市。 摩根士丹利几大外方股东等不及了,就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电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列公司。

曾经南孚的手下败将金霸王(进入中国市场10年,占有率只有10%)却一个转身成了南孚的上家。 为了避免和母公司的金霸王电池夺市场份额,南孚只得匆匆鸣金收兵,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南孚渐渐地失去活力。

2005年,宝洁公司以570亿美元的价格并购吉列,南孚又成了宝洁子公司的子公司。 2014年11月,一国内投资机构从宝洁公司手中将南孚电池回购。 2016年,南孚电池借壳亚锦 科技 登陆新三板顺利上市,至此,南孚电池才结束卖身史重回到国人手。

可以说,一个企业不管是自愿还是非自愿,一旦与资本机构发生了合作关系,就失去了气节和尊严,发展经历变得憋屈坎坷起来。

但作为同样创立于80年代,有着巨大的品牌效应和骄人业绩的华为 科技 和老干妈食品,由于他们对自身发展和资本的本质有着清晰认识,从而很好地避免卷入了资金险恶的摆布之中。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公司引入资本,就会脱离现有的发展轨道,公司不再属于自己、品牌很有可能就此消失。

虽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资金是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但要引进资本还是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就算确实有这个需要,至少要明白以下三点,才能保障企业能长久发展,不为他人做嫁衣。

1. 投资者和经营者要分开

基本上,投资者关注如何快速让钱生钱,赚钱走人;如果让他们参与经营,他们都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资本的本质。 而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他们更懂得品牌打造的不易,更看重市场的培养和顾客的体验,他们愿意建立可持续运营的价值系统来实现盈利,讲究的是细水长流、做百年老店。

因为双方关注点不同,导致的结果自然不一样。 如在企业经营不善时,经营者想的是如何改善产品,提升服务;投资者想却是如何及时止损,趁企业还有价值时,转让股份获得本金。 俏江南被推给CGV基金,南孚电池被多次转手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投资者和经营者尽量要分开。

2. 品牌扩张是否要引入资本

资金对企业的发展作用很大,但对企业来说,是不是真的需要引进资金,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 以南孚电池为例,当时的南孚电池在全国已经做到了很高的市场份额,且发展势头一直都很好,由于不必要的引入外资,导致企业后来的经营十分被动。

从最初的百孚转让股份给摩根士丹利到摩根士丹利主动收购中国商品基地福建公司股份;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波政府联合将股份卖给吉利公司到吉利公司将股份卖给宝洁公司,从宝洁公司将股份买给国内某投资机构到新三板上市。

南孚这个潜力巨大、电池行业的领导品牌却被反复转手,平频繁易主,成为资本套利的工具,毫无主动权,堪称最悲哀的民族品牌。

因此,对资金的引入,一定要看企业是不是有这个必要,以及在后期的经营中能不能把握企业决策的主动权,这才是关键。

3、要清楚资本投入的真实意图

资本为了赚钱而投资本身没有错。 但我们要弄清楚他们是为了短期回报捞一笔就走,或者说为了夺你的市场而投资,还是愿意与你共同发展打造长久品牌,获得更持久的回报,其中的差别是很大的。

其中俏江南、大娘水饺和南孚电池遇到的投资机构就属于典型的为了短期捞一笔就走。 因此这些机构在入股之后,关心的是偷工减料降低成本,降低员工待遇减少开支,然后就是不停地寻找高价的接盘侠等等。 他们看不到公司潜在的问题,不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只想着怎么更多更快地收回投资回报。

还有一种是典型的引狼入室、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倒下了,如天府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合作。 由于两者同是可乐,竞争关系和代替关系都十分明显。

作为有着丰富国际商业运作经验的百事可乐,不但没有感谢天府可乐给他牵线搭桥的机会,反而将天府可乐往绝路上逼,从最开始的75%的出货量到1%的出货量,也就四年时间,典型的吃着合作伙伴的饭砸合作伙伴的锅。

如软银之于阿里、高领之于京东和IDG之于腾讯就不一样了。 他们知道企业成长需要时间,只有企业发展壮大后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因此他们很理解和包容这些公司存在的小问题,也愿意慢慢等待他们的成长,也才有了如今的超额回报。 这是很多资金机构做不到的,亦或是企业各自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不同,亦或是选择不一,于是有了如此巨大的差别,确实让人感叹。

企业发展和人的成长十分相似,会经历许多坎坷,也会遇到很多机会,如何决策尤其重要,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我们要明白,品牌发展需要时间,所有的投机取巧都不会长久,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投资者对资本的回报更加苛刻与无情无义,因此决策者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一定要有清晰的认知和规划。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感谢大家转发关注,有感兴趣的话题可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谢谢!

2022年国内半导体产业展望(上)

在过去的2021年中,半导体产业当中又发生了很多故事——在全球产业链升级的情况下,作为未来 科技 发展核心的半导体产业并没有摆脱国际贸易局势的影响,为了抢占新时代的先机,半导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受疫情影响,远程办公类相关的半导体产品需求量大增,数据中心市场开始加速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带火了新能源领域,新能源 汽车 前景被看好,拉动了新能源 汽车 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缺芯、缺产能的情况笼罩了2021年全年,一封封涨价函从年初一路飘到了年尾;国内优质的半导体企业纷纷登陆科创板;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引起了全 社会 的重视。

在国内半导体产业繁荣的同时,本土半导体企业也迎来了丰收。 从国内市场来看, 根据芯谋研究的统计显示,中国2021年设计业总营收预计为476亿美元,同比增长7.5%。

进入到新的一年后,政策、疫情等外部情况都进入到平稳、可预测的中期阶段,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来说, 2022年半导体产业的增长点和关注点在哪里? 芯谋研究是一家多年来专注于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研究的专业咨询机构,拥有二十余位高级分析师深耕于从产业整体发展以及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涉及市场端、需求端、供应端,已在行业当中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 芯谋研究的分析师们又是怎样看待2022年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在本篇文章当中,来自 芯谋研究的分析师们将聚焦于2022年国内半导体产业整体发展情况、国内各地方半导体产业发展情况、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 健康 发展提供帮助。

芯谋首席分析师顾文军:2022年国内芯片制造领域的六大关注焦点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认为,从整体上看,今年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还会保持向上的趋势。 就目前产业最关心的芯片制造领域上看,8吋芯片产能紧张的局势在2022年仍旧会持续,但12吋部分工艺节点的产能将会逐渐好转,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国内芯片制造产业将会保持10%以上的双位数增长。 在这种大趋势之下,以下六点产业变化更值得产业关注:

第一,需要高度关注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新动作。 中美两国围绕着半导体产业的较量一直在持续。 产业需要着重注意的是,在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的过程中,美国政客会为了塑造强硬的形象,而将矛头再次指向中国,并向中国的相关企业再次举起制裁的大棒。 这其中需要关注两类企业,一类是对于中芯国际这类已经被制裁的企业,美国对于他们的制裁政策是否会继续收紧;另一类是在半导体产业当中声势渐起的国内龙头企业,包括存储领域的企业是否会收到美国“黑名单”警告。

第二,需要高度关注日本在半导体材料、设备方面对中国的限制。 需要警惕的是,在中美围绕着半导体产业进行竞争的过程当中,美国可能会施压及联合他的盟友日本,针对日本的优势领域——半导体材料和设备方面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进行限制,产业要重视这种苗头的出现,未雨绸缪做好相应的准备。

第三,需要关注芯片制造领域的合资企业。 近些年来,芯片制造领域出现了一些以合资模式成立的企业,包括与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境外资本或企业共同创立的合资公司。 尤其要关注的是这种类型的合资公司是否会成功上市,如果他们能够实现了这一目标,会为半导体领域的合资公司提供了一个样本,继而将会引得更多的境外公司瞄准上市的机会在大陆投资,与国内地方政府合作成立合资公司。 久而久之,则会形成境外做高端、境内做低端的局面,对中国半导体制造企业造成两面夹击的态势。

第四,要关注新主体的发展新动态。 在2021年被爆出了一些烂尾项目引起了产业的重视,由此导致了一些政策的收紧。 在这种情况下,新主体开始扩张并受到了产业的注意。 新主体的出现,加剧了“抢人才”现象的丛生,为了将挖人才落到产业发展实处,国内已针对“抢人才”热潮做出了相应的指导。 因此,在2022年当中,需要关注的是,国内政策对眼下“野蛮生长”的半导体产业做出的进一步指导,在“无序”中建立有序发展。 同时,产业也要关注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否会催生出更多的新主体。 如果由此催生的新主体数量在不断攀升,是否会有新政策的出台。

第五,需要关注国内芯片制造领域的民营企业发展。 2021年国内对芯片制造领域的政策出现了一些收紧,但是由于市场需求不减,使得资本对芯片制造领域的投资热情不灭,尤其是伴随着芯片制造步入由8吋转12吋的阶段,使得与该领域发展相关的民营企业受到了产业的资本关注。 故而,在2022年当中,包括浙江富芯、广州增芯、合肥耐威、卓胜微、荣芯半导体在内的国内民营芯片制造企业的发展更需产业的关注。

第六,需要关注国内代工企业在车规级工艺上的突破。 2021年芯片产能紧缺的情况在 汽车 芯片领域爆发,在这个过程中,国内也有不少企业投入到了车规级芯片制造的研究当中,值得重视的是,2022年国内代工企业在车规级芯片工艺上的突破。

芯谋研究总经理景昕:国内各地方半导体产业发展路径逐渐清晰

芯谋研究总经理景昕表示,在多年的 探索 下,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成为了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主要高地,其中,北京已逐渐确立了海淀、大兴亦庄、顺义三大半导体产业空间布局;上海正在加速形成“一体两翼”的半导体产业链发展格局;广东正在努力打造成为半导体产业创新高地和我国半导体产业第三极。 从 历史 发展上看,这些省市发展半导体产业继承了环黄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传统优势,而在被列为十四五重大产业布局的规划后,这些地方也在半导体产业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22年则进入到了重要实施和快车道领域内的一年。 就半导体领域来说,未来一年,龙头型企业将在扩产的潮流下继续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着力推进半导体产业的平台化建设;中小型企业则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加对产业链的附加值,对产业链发展形成重要支撑。

芯谋研究作为国内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份子,以“为芯谋天下”为使命,为全国多地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为地方提供了产业规划、招商规划、项目尽调、产业活动等服务。

芯谋研究总监王笑龙:警惕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潜在的变数

芯谋研究总监王笑龙认为,在2022年当中,需要关注国内半导体产业上市公司的变化,尤其是科创板上市企业对国内半导体产业潜在的影响。 2019年7月正式开市的科创板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点燃了一把火。 至今为止,科创板即将走过三年,手握这些企业股权的核心高管们也迎来了三年股权解禁时刻。 随着这个时间节点的到来,核心高管们对这些可变现股权的处理是产业需要关注的。 这些解禁资金的流向,或许会成为新一轮国内半导体发展的基础——核心高管们可能会拿着这笔变现的资金进行创业,由此会促进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新发展高潮。

除此之外,就国内半导体产业大环境而言也存在着一些变数,芯片缺货情况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个别产品以及囤货的市场行为还会使得缺货的现象延续一段时间。

经台积电测算,理论上代工厂对 汽车 芯片的供给量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个别从业人员的囤货炒货行为扰乱了市场的秩序。 究其背后的原因是 汽车 芯片使用周期长,尤其在行业景气时,在利益的驱使下,以代理模式为主的 汽车 芯片代理公司中就会出现一些以“利益至上”为信条的员工,这些员工的囤货行为为本就缺货的 汽车 芯片市场增加了风险。 而更大的危机是,在Tire 1厂商拿不到货的情况下,车厂减产计划使得芯片需求量降低,在达到某个供需临界点时,这些员工一旦开始抛售 汽车 芯片,就很有可能会冲击芯片原厂的生意。

芯谋研究总监宋长庚: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可能出现分化

芯谋研究总监宋长庚表示,2021年中国半导体设计产业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许多公司业绩翻倍增长,行业总体增长超过50%。 这其中既有国产替代大背景下需求的增长推动,也有产能紧张导致的全产业链涨价的因素。 2022年,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可能出现分化:随着产能紧张的部分缓解,已经取得客户认可的企业和产品乘胜追击,稳固供应链,扩大市场份额;尚未抓住机遇的企业在供应链保障、客户开发等方面则可能面临更大困难。

就芯片设计企业的增长市场来看,存储器、功率器件、MCU等产品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 汽车 领域主机企业加强与芯片企业的直接合作,会为国产芯片带来新的机会。

芯谋研究总监李国强:2022年功率IC市场保持基本稳定

芯谋研究总监李国强认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去库存和市场竞争等多因素影响下,同时市场需求没有明显增长,因此2022年功率IC市场保持基本稳定,不会再出现2021年的高速增幅。

芯谋研究副总监谢瑞峰:国内先进封装和传统封装市场出现两极化发展

芯谋研究副总监谢瑞峰认为,就国内半导体封测产业来看,该产业整体规模将继续上扬,主要是半导体整体景气度较高,国内设计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增量需求巨大。 但2022年半导体封测增速会小于2021年,2022年随着芯片整体供需逐步走向平衡,封测产能供需也将走向平衡,2021年的增速里包含涨价的成分,2022年再涨价的概率较小。

在先进封装领域,先进封装仍然火热,大量资本投入到先进封装中,主要是射频、CIS、存储器等方面封测需求快速增长,整体市场仍然向好。 但传统封装可能转向供过于求,传统封装产能形成周期较短,当前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产能松动,明年有可能供需形势反转。

另一方面,封测设备材料企业实力持续增强。 国产封装基板产业规模及竞争力进一步加强,随着国内诸多项目的量产,叠加本轮缺货中封测大厂对国产材料的支持,国内半导体封测产业的整体生态实力将持续提升。

芯谋研究将在《2022年国内半导体产业展望(下)》中,对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展进行更细致的探究,包括对国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化合物半导体产业、EDA产业等细分领域发展进行分析展望,敬请关注。

标签: 需要巨额投资才能保持竞争力 资本密集度 半导体产业高度资本密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