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是中国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其业绩与养猪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密切相关。当猪价下跌时,公司的利润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养猪行业的周期性波动
养猪行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
- 供需平衡:猪肉需求量波动,而生猪供应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作出反应。
- 疾病流行:重大猪瘟疫情可以导致猪群数量大幅下降,从而提高猪肉价格。
- 天气因素:极端天气条件,如洪水或干旱,可以影响饲料供应或猪群健康。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猪肉价格的波动,进而影响养猪企业的利润。
牧原股份的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养猪行业的周期性波动,牧原股份采取了以下策略:
- 高效率运营:通过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牧原股份保持了较高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率。
- 规模优势: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牧原股份拥有庞大的养殖规模,这使其能够以较低的价格采购饲料和药品。
- 风险管理:通过期货交易和生物安全措施,牧原股份分散了猪价波动和疾病风险。
案例分析
2020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牧原股份的净利润达到173亿元。2021年,随着疫情缓解和供应量增加,猪肉价格开始下跌,牧原股份的净利润也大幅下滑至36亿元。
这个案例表明,牧原股份的业绩与养猪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密切相关。在行业景气时,公司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但在行业低迷时,利润也会受到抑制。因此,投资者在投资牧原股份时,需要考虑养猪行业的周期性风险。
结论
牧原股份是养猪行业龙头企业,其业绩与养猪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密切相关。通过高效率运营、规模优势和风险管理,牧原股份一定程度上可以应对行业波动。投资者在评估牧原股份时,仍需要充分考虑行业周期风险的影响。
2023年养猪的行情前景如何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等。
本文核心数据:生猪存栏规模和出栏规模、能繁母猪存栏规模、人均猪肉消费量、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
行业概况
1、定义
生猪是指种猪、商品猪、仔猪等的统称。 生猪养殖是经过种猪繁育、仔猪育肥等一系列培育和繁殖直到商品肉猪的过程。
从生猪养殖周期来看,新生母猪至生猪出栏一般要经历18个月的时间。 母猪出生后一般育肥4个月成为后备母猪,后备母猪育肥4个月成为能繁母猪。 而后,能繁母猪妊娠4个月生出仔猪,仔猪育肥6个月成为生猪后即可出栏。
2、产业链剖析
从生猪养殖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由猪饲料与猪用兽药行业构成,生猪养殖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位置,下游主要由牲畜屠宰行业与肉制品加工行业构成,最终产品流向终端消费市场。
目前,中国猪饲料生产企业有新希望、海大集团等;猪用兽药生产企业有中牧股份、瑞普生物等;生猪养殖行业有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等,屠宰、肉制品加工企业有雨润食品、双汇发展、龙大食品等。
受猪价周期波动的影响,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与新希望为代表的中游生猪养殖企业毛利率与净利率波动较大。 位于上游的兽药行业平均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在25%-65%与9%-25%之间,盈利能力整体高于上游的饲料行业。 下游的屠宰行业受中游生猪养殖行业的影响较为明显,平均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在7%-10%与-5%-5%之间,盈利能力整体低于下游的肉制品行业。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高速发展期
1978年以前,猪肉生产不发达,猪肉供应不足。 全国猪肉年产量较低,导致对市民的猪肉供应实行配额制度,以猪肉券作为分配凭证。 那时,猪肉生产依赖于农村千家万户(小农、自给农业),以草、粗饲料和麸皮渣等一些废弃物为主要饲料。 主要品种是约克夏犬、伯克夏犬和苏联白犬。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出现大规模工厂化猪肉生产。 广东省部分猪肉生产企业开办中外合资企业,引进欧美成套设备和技术,开创工业猪肉生产体系。 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城市食品基地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许多城市建立了大规模的工厂化猪肉生产体系,猪肉生产部门发展迅速。 1985年,中国第一个猪饲料标准发布,配合饲料、预混料和饲料添加剂在猪日粮中得到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更多的瘦肉品种如丹麦长白、英国约克夏和美国杜洛克被进口。 然而,在此期间,大多数生产者每年贡献500头屠宰猪。 同时,政府补贴的廉价化肥可用于增加作物产量,取代猪粪和泥浆。 缺乏运输和处理动物粪便的复杂商业技术也导致在作物生产中放弃使用粪便。 相反,粪便和泥浆越来越多地被排放和填埋。 因此,养猪业的现代化和廉价化肥的供应促进了养猪生产与农作物生产之间的脱钩。
随着猪肉规模化生产的扩大,猪肉生产向集约化、现代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现代育种技术,如分子工具在育种中的应用,以及代乳粉等专用饲料产品,已被广泛采用,以促进猪肉生产的发展。 然而,随着工厂化猪肉生产出现饲料资源浪费增加、传染病迅速传播、抗生素滥用、食品安全问题等一系列问题。 特别是,忽视猪粪和泥浆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对可持续养猪和作物生产系统的主要威胁。 同时,这也激发了对粪便处理和回收技术的重新探索。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下迎来发展新机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肉类市场规模及覆盖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 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具体政策如下: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生猪生产形势逐步好转
我国作为拥有悠久养猪历史的农业大国,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至2018年生猪年出栏量在7亿头左右,受非洲猪瘟疫情、“猪周期”以及部分地区禁限养等因素叠加影响,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及出栏数量产生较大程度的下降,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生猪存栏万头、出栏万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家发布促进生猪生产恢复一系列政策措施,生猪生产形势开始好转。 2021年全国生猪存栏万头,同比增长10.51%;出栏万头,同比增长27.37%。 2022年,截至上半年底,中国生猪存栏规模和出栏规模均为万头。
按照《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正常保有量为41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区间(含95%和105%两个临界值)为绿色区域,表示产能正常波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区间(含90%和110%两个临界值)为黄色区域,表示产能大幅波动(减少/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正常存栏量的90%或高于正常存栏量的110%为红色区域,表示产能过度波动(减少/增加)。
截至2021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105.59%。 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105%—110%区间,能繁母猪产能仍需去化。
2、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
2021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规模化养殖(母猪存栏>50头)的比重达到了74.9%。 (以母猪存栏量为划分标准)。 未来国家仍将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推进现代生猪业的重要举措;同时规模化养殖企业积极探索具有竞争力的养殖模式,如以温氏为代表的“公司+农户”,以牧原为代表的“自繁自养工厂化养殖”。 在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引导下,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3、受“非洲猪瘟”影响,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波动下降
猪肉是我国消费占比最大的肉类,年需求量较为稳定。 2017年之前,我国每年人均猪肉消费量约30千克/人。 受2018年出现的非洲猪瘟影响,人均消费量有所扰动,2020年下降至22.72千克/人,2021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小幅上升,上升至23.68千克/人。
4、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波动变化
2014-2020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 受2018年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大幅上升,同时影响了消费者对猪肉质量的信任意识,2020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至39.94%。 2021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上升至46.8%,较2020年上升了6.86个百分点。
5、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市场规模始终维持在1万亿元以上
作为第一大生猪生产国与消费国,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庞大。 在此,将生猪出栏量*出栏均重*生猪均价作为衡量行业市场规模的标准。 其中,生猪出栏量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生猪均价采用22省市生猪均价的年均价,出栏均重按照120kg/头计算。 2016-2020年,虽受猪价波动与出栏数量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市场规模始终维持在1万亿元以上。 2020年在猪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2.16万亿元。 2021年,受到生猪价格下降的影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下降至1.63万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遥遥领先
从生猪出栏量来看,2021年中国13家生猪养殖上市企业中,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遥遥领先,达到4026.3万头,位于前五名还有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和大北农,生猪出栏量分别为1492.7万头、1321.7万头、980.0万头以及430.8万头。
从生猪出栏量增速角度看,牧原股份、大北农、傲农生物、巨星农牧、罗牛山同比增速均超过100%,同比增幅分别为122.3%、132.8%、141.1%、192.1%、156.2%。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减少生猪养殖碳排放是行业发展重要趋势
为提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种公猪站的建设在政府的推动下成为国家或区域性良种繁育体系完善的重点,将重点建立以种公猪站为纽带的种猪育种体系,完善种猪遗传资源的共享机制,推行种猪联合育种新模式,保障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非洲猪瘟病毒污染面广,临床毒株多样且复杂,非洲猪瘟仍会持续发生,首要任务是消除污染源和有效防控。 此外,在国家环保政策的压力下,减少生猪养殖碳排放,实施养分平衡管理,做好臭气控制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2、2027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万亿元
2021年12月1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优化区域布局与产品结构,重点打造生猪、家禽两个万亿级产业,奶畜、肉牛肉羊、特色畜禽、饲草四个千亿级产业,着力构建“2+4”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 由此可见未来几年,我国国内生猪养殖出栏量将进一步提升,以提升国内猪肉供给,从而实现猪肉自给率的提升。 前瞻综合考虑近年来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态势以及猪周期对行业的影响,预计2022-2027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将呈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到2027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22万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年利润350吨人民币,秦英林2021年计划是正邦和新希望总和
1月26日,牧原股份披露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0亿元—290亿元,同比增幅341.58%—374.29%。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甚至更高,预计达到300亿元—320亿元。
无怪乎,网友们纷纷直呼“超级赚钱机器”,日赚一个亿 !
2020年,牧原超过温氏,成为中国A股新“猪王”,而秦英林,作为牧原股份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河南首富的光环下,也越来越受到各类媒体的追逐。
他曾说,“ 每一次猪周期波动都是行业的一次升级,周期低谷和疫情会让弱势企业和农户彻底退出,但对优势企业来说是盈利和发展的机会 ”。
那么,秦英林又是如何做到从22头生猪起步,穿越一个又一个猪周期,将牧原发展壮大为我国最大的生猪养殖规模化企业的呢?
一、他敢赌
在我国,养猪行业素有“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的“猪周期”,即猪价上涨—大量散户进场—猪肉供过于求—猪价下跌—大量散户离场—生猪供应趋紧—猪价上涨。
“猪周期”的背后,是中国养猪行业一个高度散户化、供求波动激烈的竞争市场,针对此现象,秦英林自1995年开始就进行规模化养殖,以此抵御周期性猪价波动风险。
他从不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
1989年从河南农大畜牧专业毕业,而后被分配到老家南阳的国营肉联厂工作。 3年后,他就同兽医专业的妻子钱瑛一道辞职创业。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秦英林的公司营收就做到了超千万元。 在南阳,在那样的时代,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但他依然还在不断扩张,势要做行业龙头。
他敢赌,在行业最艰难的时刻,别人都绷不住了,秦英林还在逆周期扩张。
2008年到2010年上半年,猪肉价格持续低迷,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甚至公开发问:“猪价周期走弱,猪价下跌,饲料成本上升,各位同仁基本都没挣到钱吧?”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秦英林定下的五年计划是500万—800万头。
这样的风格,多像巴菲特啊!
2010年,牧原出栏量35.9万头;2014年,达到185.9万头;2018年,暴增到1101.1万头。
2020年,牧原销售生猪1811.5万头。
完全呈倍增式扩张。
二、他敢借
王健林曾说过,“盖个十万头猪的猪场要几个亿,我们盖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我没想到,猪场怎么这么贵。”
于是,万达放弃进军养猪行业。
以前农户养猪,以为自己赚钱了,实际算账时没有把圈舍、人力、粪便处理等成本考虑进去,一旦把这些都算上,就会发现利润率原来很低。
再叠加2018年非洲猪瘟影响,没有资金实力的农户几乎在市场风险的冲击下溃不成军。
一头母猪,床位2—3平米,成本高至4000元,上规模的猪场还需搭建完整的防疫系统。 以一百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为例,固定资本投入就大概10亿元,此外还需预留5亿元充当流动资金。
资金壁垒是首要门槛,其次还存在育种技术、疫病防控、药品残留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壁垒和技术人员壁垒。
一旦银行借贷和公司自身利润无法及时覆盖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长期以来受限于融资渠道单一、猪周期、政府宏观调控等影响,公司产能扩张也将受到一定制约。
牧原董事长秦英林曾公开表示:“猪养得比牧原好的人比比皆是,为什么我们能上市?为什么我们的成长过程那么快?上市后我反思许久才意识到,真正支撑我们发展的就是当年坚持还银行贷款。”
2006年农行上市股改,拟剥离部分资产并打包处置。
牧原当时在农行的存量贷款为2540万元,其实可设法完善手续后免去;但秦英林坚持还贷,至2007年底全部还清。 此举赢得了金融部门的信任和日后的“破格”支持。
2010年,在没有任何抵押物的情况下,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多家银行主动上门提供信用贷款6亿元。
这为牧原上市前的扩张夯实了基础。
4年后,牧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拓宽融资渠道。
三、他敢投
首先,养殖企业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牧原扎根河南,我国粮食主产区,在气温对猪仔生存率影响、地域对饲料采购成本、运输料损影响方面,牧原比南方猪企例如温氏,先占据了“地利”优势。
更何况,近年我国又加强了对养猪区域的管理,对河南、河北、黑龙江等省市大力支持,而对南方水网城市的养猪进行了区域性限制。
其次,牧原一直在优化养殖投入。
自2009年开始申请专利,目前共计获得92项专利,主要聚焦在现代化养殖场与栏舍建设、人工气候、养殖设备方面。
据悉,其智能化团队已超过1000人,除负责自动控制的人员,还有电气、机械、通信、算法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技术、生产、营养兽医等部门都有参与,是跨部门的团队在合作。
2020年6月5日,投资者向牧原股份提问每个养殖人员可管理多少头母猪时,牧原的回答是:1名饲养员可同时饲养2700——3600头生猪。
远远超过温氏以家庭农场为基本养殖单元的数百头养殖效率。
地域+模式双重优势下,牧原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助力其穿越一个又一个猪周期:保持着行业最低完全成本,国内生猪散养户13~15元,其它A股猪企也要12元,但牧原仅仅11.62元。
在销售端,秦英林坚决不用瘦肉精的口碑,令牧原猪的价格高出市场均价0.1元—0.2元/公斤。
别人亏钱时他能挣到钱,别人挣小钱时他能挣大钱。
快于同行的产能扩张速度,猪价上行期较强的盈利能力,让牧原在一众猪企中脱颖而出。
四、他敢逆周期扩张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国内活猪均价33.9元/公斤,同比涨幅136.95%。 批发价格方面,自2020年5月起,生猪价格持续环比上升至8月48.39元/公斤,成为去年批发价格均价最高的一月。
看着“生猪价格大幅反弹”冲上热搜,网友纷纷调侃:今年的猪肉香肠又多了几分高贵。
受此影响,我国上市猪企业绩集体表现亮眼:
1月23日,罗牛山公布2020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8800万元——1.02亿元,同比增长192.96%—239.57%。
1月25日,唐人神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亿元—11亿元,同比增长344.76%-443.60%。
1月26日,天邦股份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实现净利润31.5亿元—33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3037.37%-3186.77%。
业绩暴涨的背后,是环保政策、非洲猪瘟对猪肉供求关系的重构。
养猪行业带来的粪便污染一直以来屡受诟病。 2014年与2015年,《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新《环境保护法》陆续出台,不符合环保政策的中小规模养猪场退出国内市场。
不过,比起环保新政,非瘟才是这轮猪价上扬的主要因素。
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目前尚无有效疫苗。 非瘟导致猪农大规模提前宰杀生猪,缩小规模。
从2018年8月我国确诊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到现在,全国共计扑杀近120万头染疫生猪。 2019年生猪存栏3.1亿头,同比下降27.5%;生猪出栏5.4亿头,同比下降21.6%,生猪出栏数比上年减少1.5亿头。
非洲猪瘟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却为牧原提供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窗口:
一方面,牧原自繁自养模式保证了存栏母猪安全性,不用像合作养殖场面临母猪筛查,为出栏提供足够的仔猪。
另一方面,牧原一直在无视猪周期扩建:2020年,牧原至少设立了93家子公司、孙公司,6家合资公司。 99家公司中,大部分主营业务同生猪产业链相关,小部分则为 科技 公司和财务公司。
2019年7月在央视《对话》节目中,秦英林曾说,在面对非洲猪瘟时,他经历了惊恐和硬仗,可还是跑赢了。
21数据新闻实验室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显示,牧原以2890亿元市值排名第60位,而温氏以1162亿市值,排名第170位。
牧原2021年出栏计划为5000万头,是正邦 科技 和新希望的总和。
秦英林还在扩张。
大厂规划养猪20亿头,肉价将跌破10元?规模化养殖有望颠覆猪周期
10月10日,生猪养殖巨头牧原股份公告,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07亿~212亿元,同比增长13.93倍至14.29倍,仅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就超过100亿元。 但与这份靓丽的成就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牧原股份为代表的养殖企业,近期股价走势却让股民兴奋不起来。 陷入9月之后,前期持续强势的猪肉类个股忽然像踩了一脚急刹,多家龙头股股价持续下跌,部分股票从高点算起跌幅达到30%左右。 这是什么情况? 踩这一脚“刹车”的不是辞人,恐怕正是生猪养殖行业从业者自己——此前有养殖业人士根据各大猪企已发布的在建或拟建养猪项目测算,未来新增养殖规模将达到20亿头。 这一硕大的扩产规模无疑将大大改变猪肉供应格局。 有业内人士预计,要是这些新增产能所有转化,未来猪肉价格每斤将跌到10元下方,甚至约摸跌到每斤4元至5元。 事实上,近期猪肉下跌的态势仍在持续。 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0月上旬与9月下旬相比,生猪(外三元)价格下降5.9%,本期价格为31.7元/千克。 市场是不是真有如此硕大的扩产动力和决心?当前猪肉价格的归调是不是意味着本轮投资养猪行业机遇已过? 记者调查发明,对于猪周期还能持续多久、规模化养殖是否会让猪周期趋于消失等问题,业内存在着多种建议,甚至不乏观点激烈冲突的建议交锋。 交锋猪周期:猪价见顶了? 当前的猪周期正处于什么位置?是仍在徐徐爬升还是已经过了高点,开始拐头向下?猪肉养殖行业的人士应该最有发言权。 在自己的养猪场转了一圈后,梅峰(化名)心事重重地锁上了养猪场的铁门。 此前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梅峰的养猪场损失惨重,在2019年,他被迫暂时关闭了已经营十几年的养猪场。 但是,作为专业养猪户,梅峰并没有闲着,而是向来关注生猪市场的行情,与生猪养殖圈内的人交流、学习如何防止非洲猪瘟,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 随着今年国内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梅峰尝试恢重生猪养殖的念头越发强烈。 他告诉《每攘济新闻》记者,最近几个月向来很急切想重新开始生猪养殖,一方面是猪肉价格居高不下,养猪有很高的利润空间;一方面经过一段光阴研究,一些同行在控制非洲猪瘟上取得了一些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然而到了最近,眼看着即将迎来年末的猪肉需求高峰期,梅峰反而踌躇不前,甚至开始有点打退堂鼓了。 缘故不外乎两点:一是养猪场做防疫改造的话需要投入一笔不小的资金;二来,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对未来猪肉价格产生了一些担忧。 梅峰的担忧源自行业人士的一句话。 今年8月下旬,湖南一家从事生猪产业链经营的上市公司唐人神(SZ,)董事长陶一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各大猪企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未来生猪行业会浮现产能过剩。 此前有圈内养猪大户预料,到2022年国内肉价将跌到10元/斤(注:以下若无尤其说明,肉价单位均为元/斤)。 我更悲观,届时肉价跌到4元至5元都是尽全约摸的。 ” 该言论一出,让市场本已存在的对猪肉行情看空情绪有所加剧,“本轮猪周期即将走向尾声”的声音慈琊彼伏。 在这一情绪主导下,结合前期大盘走弱,多家此前股价向来高歌猛进的猪肉龙头企业也开始浮现纷纷下跌。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8月,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7%,持续7个月增长,同比增长31.3%。 8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5%,持续11个月增长,同比增长37.0%。 对此,国家生猪市场首席分析师夏晨丰记者介绍,这一轮生猪周期的确已经过了价格高点。 从今年产能的数据看,能繁母猪存栏、生猪存栏都已经同比转正,而环比增长更是从去年四季度就已开始。 猪周期当前已经处在顶部区域,后面集体趋势应该是向下的。 夏晨丰进一步解释说,能繁母猪是基础生产力,当能繁母猪的存栏数量触底反弹并稳定增长之后,就可以预见到未来生猪存栏、猪肉供应一定会不断增添。 普通能繁母猪存栏增添后9~10个月,市场上的生猪存栏就会浮现显然的增长。 和能繁母猪存栏相比,生猪存栏离猪肉供赠端更为接近,生猪存栏量的增长说明猪肉的供应将走出底部。 当这批生猪未来能够投放到市场的时候,价格一定会有所下降。 “从长期看,这个指标一定可以证明猪周期已经陷入下行的状态。 ”夏晨丰说。 一位不愿署名的猪肉市场证券分析师对记者表示:“猪价现在处于高位,未来会逐渐下跌。 虽然现在短期猪价还可以,但实际上猪价拐点已经比较显然了,业内一些机构已经减仓了。 ” 但行业内也有一些担忧,中国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向记者表示,现在业内的分析主要是基于以往猪周期开始或结束的指标和信号来进行判断,虽然当前已经开始浮现这类信号,但还需要留意非洲猪瘟的因素,要是浮现非洲猪瘟疫情的干扰,这类信号不一定能向来持续,不消除会浮现反重的情况。 冯永辉以为,当前还不能尽全断定猪周期就已经拐头向下,虽然从已有的数据看是浮现了这方面的信号,但未来很长一段光阴猪肉价格会不会向来断定地跌下去,这仍是不断定的。 交锋资本布局:20亿头是详细的? 大量资本涌进猪肉养殖行业,无疑将使生猪产能再上新的台阶。 但新增养殖的规模有没有约摸达到20亿头,市场有没有足够大的胃口来加以消化,这无疑是市场最关注的焦点。 要知道,在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前,我国每年最大的生猪出栏规模也就在7亿多头左右。 今年9月13日,牧原股份披露公开辟行可转债预案,拟募资总额不超过100亿元,投资于生猪养殖项目、生猪屠宰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生猪养殖项目总投资将达88.69亿元,拟投入募捐资金额达51亿元,将投资23个生猪养殖项目,养殖规模接近68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总投资22.87亿元,拟投入募捐资金额达19亿元。 9月17日晚,新希翼发布公告,公司拟潞傍加大生猪养殖业务的投资力度,拟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年出栏4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四川凉山州年出栏6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河北石家庄年出栏5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 上述项目投资额共计18.26亿元。 另外,公司拟以1.22亿元收购天津市精武种猪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100%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正大集团、正邦科技、大北农集团、傲农生物等也纷纷发布公告,提出将建猪场、收购企业,潞傍加码生猪养殖业务。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养猪协会理事兼秘书长助理潘国成对《每攘济新闻》记者说,根据正大集团、牧原股份、新希翼等规模化养殖企业在生猪养殖方面的扩产规划来测算,目前国内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有望达到20亿头,但这是根据各大公司规划的最大值来进行测算的,而规划中的产能并不一定都会被转化为实际产量。 还需注意的是,即便上述20亿头的养殖准备都能兑现,也会因为各公司在光阴上布局的不同步而拉开梯次,不太约摸浮现一年间出栏20亿头的情况。 潘国成分析,我国历史上生猪年出栏量最高也就是7亿多头,要是出栏量达到10亿头时,猪价就基本不会超过每斤5块钱,生猪养殖就会濒临亏损,养猪企业就不约摸潞傍扩大产量,也就意味追薯价过低会反过来抑制存栏量。 “一些规模化养殖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发布这些扩产规划约摸会有抬高股价的考虑,但最终产量能达到规划的四成到五成恐怕就已经是极限了。 ”潘国成以为,当猪肉市场供大于求时,猪价会快速下跌,只要一逼近成本线,生猪养殖企业一定都会减产,潞傍扩产带来的风险,即便是大企业也承担不起。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2018年,全国的生猪出栏数量分辞为万头、万头、万头、万头、万头、万头;生猪存栏量为万头、万头、万头、万头、万头、万头。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无论是生猪出栏数量还是生猪存栏数量,历年数据都较为平衡,但无论是哪一年的数据,都难以达到20亿头的规模。 冯永辉以为,生猪养殖规模即使能达到20亿,也不会是一年内的数据,而且不消除有夸大的成分。 当前国内生猪养殖的产能正在恢重,但绝不约摸浮现一年间到20亿头猪的现象,否则猪价约摸就变成了每斤几块钱了。 从历史周期来看,行业一旦传递出缩减产能的信号后,就会快速遏制养猪规模的扩张。 冯永辉称,非洲猪瘟疫情后市场浮现了一个转型期的硕大红利,让许多上市公司看到了机会,由此开始疯狂地扩张产能。 现在看来,在大规模扩充产能的情况下,企业未来的风险会大大增添,极有约摸会加速猪周期低谷的到来,并把整个行业推向亏损。 交锋成本优势:谁会成为首席波倒下的猪企 退潮后卜湿道谁在裸泳!要是生猪养殖企业真的持续扩大产能,在未来市场价格可预见的下跌降临之际,那些难以控制成本的企业约摸将付出承受不起的代价。 有证券分析师以为,在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由于现在猪价处于高位,谁养猪都能赚钱。 而在猪价跌下去后,就是成本低的赚钱,成本高的亏钱,但也有约摸跌到全行业都亏。 “猪企最好的日子应该就在今年,未来日子多半会越来越难过。 ”上述分析师以为。 在猪周期中,一旦猪价走过高峰不断下行,行业内必然会陷入拼技术、拼成本的阶段。 在生猪养殖成本方面,规模化企业的采购略有优势,但其各方面的行政成本又会偏高。 有业内人士赠记者列出了数据对照:目前的生猪养殖成本,家庭养殖户成本能达到约7~8元/斤;外来资本新陷入生猪养殖行业,考虑到使用新的、高配置的设备,企业成本普通约7.5元/斤;现有的规模化养殖企业中,一部分是依托原有猪场进行养殖,其成本在7元左右/斤,但要是是养猪企业租借猪栏去养猪,成本会比较高,超过8块钱/斤。 夏晨丰介绍,与以往的猪周期相比,目前养猪的成本有所提升,包括饲料成本、非洲猪瘟防疫带来的生物安全成本增添等。 今年以来,从调研的情况看,相对于非洲猪瘟疫情之前,生猪出栏的成本均匀要多100~300元/头,养殖水平不同增添成本的差异也比较大。 粗略计算,2020年9月以来, 全国猪价虽略有归落,但仍维持在34元/公斤以上的高位,按樟ⅰ全成本17元/公斤,出栏均重120公斤测算,头均盈利能达到 2000多元。 在较高利润之下,一头猪200元左右的成本差异并不会赠不同养殖企业带来太大影响,不过一旦猪周期走向尾声,猪价持续下跌,甚至是逼近均匀成本线之后,生猪养殖行业必然会浮现动荡。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所有采访对象都在强调养猪行业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行业壁垒最终的表现就是对非洲猪瘟的控制和养殖成本。 近年来,除了原本生猪养殖行业的企业在快速扩大产能外,还有部分房地产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各路资本涌入,生猪养殖行业的门槛宛然并未真正体现出来。 潘国成称,之所以现在又许多资本陷入生猪养殖行业,主要还是利润很高,即便因疫情损失一定数量的生猪,最终仍有利可图。 但在未来3~5年来,行业内会浮现一批企业撑不下去的情况。 潘国成说:“现在许多不懂行的进来养猪,一旦猪价跌破8块/斤的时候,他们都会撑不住的。 其实外行进来,他们养猪的成本还是挺高的,风险也很高,要是没有掌握系统性的技术,他们的成本控制甚至比不过家庭农场。 ” 记者在采访中知道到,业内普遍对外来资本陷入养猪行业有一定担忧,以为在猪周期逐渐走向尾声的过程中,最先扛不住的会是这些企业。 开源证券分析以为,展望未来,猪价下行周期,投资相关个股应当聚焦具备极致成本优势及管理能力、高速扩张产能预期的臃适猪企,当前头部猪企凭借尽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及管理,具有出栏量扩张的断定性及明确的成本下降路径,有望实现长期成长。 交锋结构变幻:规模企业进,小散户退? 这一轮猪周期以来,生猪养殖的市场格局发生着肉眼可见的变幻,即规模化养殖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比不断攀升,而非洲猪瘟疫情的因素,让这种变幻的节奏进一步加快。 去年12月,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有2600万个养猪场户,其中99%是年出栏500头以下的中小场户,这是我国养猪业的客观现状。 从猪肉产量上看,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接近50%。 近十余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比例逐渐上升。 受前期非洲猪瘟的影响,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比例进一步提高。 根据招商银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500头以上出栏)占比,2007年为26%,随后逐年递增至2017年的46%。 2016年4月,农业部在《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明确提出“规模比重稳步提高,规模场户成为生猪养殖主体”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主要任务,且提出到2020年,我国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要达到52%。 根据2019年9月出台的《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建议》,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到2022年应达到58%左右,到2025年达到65%以上。 夏晨丰以为,由于前期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现在对规模化企业来说正是发展的好时机。 因为猪肉市场供赠缺口较大,目前政策也在踊跃引导规模化发展,而中小散户又不太敢进来。 此外,当前环保请求趋严、仔猪价格处于高位等因素,进一步增添了小散户养殖生猪的成本和风险,所以是规模化企业扩展市场的较好时机。 这一情况在一些地方也得到了印证。 在中部地区某城市从事猪肉销售的于鑫(化名)向《每攘济新闻》记者介绍,2019年之前,自己采购猪肉的渠道还比较广,有许多生猪养殖的小散户都是猪肉供应商,但2019年下半年以来,已经很少有小散户能稳定提供猪肉,主要采购渠道变成了外省的生猪养殖大企业。 对此,潘国成介绍,自己也跟生猪养殖散户长期交流,散户对待是否重养约摸不会有太过长远的考虑,因为他们是“小船”,所谓“船小好调头”。 从今年集体来看,散户重养的规模依然不大。 以广东韶关为例,今年以来散户重产比例大阜驶有两到三成,不过还是在稳步前进。 招商银行研究院分析以为,我国生猪养殖仍处于规模化进程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占比到2017年虽已升至46%,但参考美国成熟市场规模养殖 (1000 头以上)出栏占比可达到 90%以上,从中长期来看仍有很大的空间。 交锋行业变局:规模化养殖占主导后能否摆脱猪周期 2000年以来,全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多轮猪周期,其中2002年至2006年、2006年至2010年、2010年至2014年、2014年至2018年各为一个尽整周期,但大周期中也存在若干个小周期。 2019年受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产能下降,市场供应偏紧,猪价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也被业界以为是陷入了一轮新的猪周期。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其循环轨迹普通为: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添-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而背后的根源是在市场消费总量较为平衡的情况下,由于猪肉供赠量的起伏造成市场供需不平衡,最终导致猪肉价格的波动。 随着规模化养殖逐渐占领生猪养殖市场的主导地位,与广大散户相比,大企业对市场变幻的敏感性更高,市场信息更透明,养殖规模也会更加稳定,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许多散户因猪肉价格波动快速陷入或离开而造成生猪出栏或存栏量较大起伏。 随着规模化不断提升,未来猪周期会浮现什么变幻呢,会因此而消失吗? 对此冯永辉以为,中国的猪周期不约摸消失。 市场上猪肉价格与生猪产能相互影响,会周而重始地变幻。 中国的生猪养殖市场是一个尽全竞争的市场,目前并没有垄断或者寡头的现象。 虽然美国、欧洲等市场规模化养殖比例较高,但它们依然有猪周期,只是波动得相对更为平衡,没有国内市场这么剧烈。 冯永辉解释说,中国的生猪市场目前还处在快速转型期,所以市场在发挥配置资源功能的时候,传递出的信号对生产者的刺激也比较剧烈,并带来较大的产能变幻。 而在生猪养殖规模化进一步发展之后,依然会存在猪周期,只不过是周期的波动幅度会减小,周期的光阴也会被拉长,约摸会从现在的三四年一个周期变成七八年一个周期。 夏晨丰也持有类如的观点,并以为从近两轮猪周期中已经呈现出一种倾向,即猪周期的长度变长。 这主要是因为以往中小散养户可以快速调整自己的生产,由此导致周期快速开始和结束。 而当规模化养殖提升以后,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占比超过一半后,由于自身投资比较大,自我调节的能力更强,即使在周期下行过程中浮现了亏损,规模化养殖可以维持的光阴也会更长,这样周期的光阴与之前相比就会更长一些。 “即使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企业之间依然会有竞争,而且所有企业一定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就一定会有行为去影响生产过程,市场的供应就不会保持平衡,而是必然会浮现波动性。 ”夏晨丰表示,基于此,即便规模化养殖比例提升,猪周期还会存在,不会消失。 记者手记|大资本注入必将搅动“猪周期” 这一定是一个好消息——就在中秋国庆双节降临前的半个月,生猪价格从每公斤超过36元下探至34元左右。 但随着天气转寒,叠加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即将降临等因素,猪肉消费又将陷入旺季,不少人担忧猪肉价格是否还会再次反转上扬。 猪价是涨还是跌?本质上反映的还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幻,判断的依据是此轮“猪周期”是否走向尾声,考量的重要指标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和生猪存栏量。 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小散养殖户被迫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强势推进,已占领生猪养殖过半壁江山,全国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分辞环比持续7个月、11个月增长,市场猪肉供应增添的信号也越发明确。 有业内人士提出,中国各大猪企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 无论上述规模能否所有投产,市场还是基本达成了这样共识:未来两年内猪价将逐渐下跌,规模化养殖将逐渐在行业内占领主导地位。 当大资本推动规模化养殖快速占领市场后,更有规划的生猪养殖是否会让“猪周期”趋于消失,这一话题又引发了新一轮交锋。 不过可以一定的是,原有的“猪周期”在资本搅动下,变幻已成为必然,至于怎么变,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标签: 猪价下跌时 行业周期波动 公司利润也会受到影响 牧原股份的业绩与养猪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