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股票投资指南:了解其技术优势和增长潜力

admin 16 0

引言

比亚迪是一家领先的中国汽车和新能源公司,近年来一直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其股价在过去几年中大幅上涨,使其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佼佼者。

本文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比亚迪股票投资指南,包括其技术优势、增长潜力、风险因素和估值分析。

技术优势

刀片电池

比亚迪最著名的技术优势之一是其刀片电池技术。这种电池相对于传统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寿命和更强的安全性。

刀片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备受推崇,已应用于比亚迪的多款车型中,包括汉、唐和宋等。

DM-i混动技术

比亚迪还拥有先进的DM-i混动技术,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燃油效率,同时保持良好的性能。

DM-i技术已应用于比亚迪的众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中,例如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

半导体制造

比亚迪多元化经营,涉及半导体制造业。公司生产各种汽车和工业用半导体,为其汽车业务提供关键组件。

半导体制造能力为比亚迪提供了竞争优势,因为它能够控制供应链并降低成本。

增长潜力

电动汽车市场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正在快速增长,比亚迪作为该行业的领导者, poised to capitalize on this growth.

比亚迪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包括增加产能和进入新的国际因素。


充电桩的前景怎样?值得投资的充电桩品牌有推荐的吗?

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特锐德()、国电南瑞()、万马股份()、易事特()、科陆电子()、科士达()等。

本文核心数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车桩比、企业市场份额、充电桩需求规模预测

行业概况

1、定义

电动汽车充电桩是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提供电力保障的充电设备。

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分类以安装地点分类与充电方式分类最常见。 按照安装地点可分为公共桩、专用桩;按照充电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流充电桩(快充)、交流充电桩(慢充)和交直流一体充电桩。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延伸布局情况较为普遍

从充电桩产业链看,建设到运营主要涉及充电设备制造商、充电建设运营商、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商,国内充电产业链上的这几类从业者往往身份重合、同时涉足多个功能领域。

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链涉及到上游充电桩及充电站建设及运营所需设备的生产商,包括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壳体、底座、线缆等主要材料供应企业和充电设备生产商。 中游为充电站建设和运营商,负责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建造和运营。 下游为整体解决方案商,提供充电桩位置服务及预约支付功能或者提供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能够统筹上下游及客户需求,合理布局提供整体的运营方案。

从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链上的参与企业来看,上游生产商主要是宝武钢铁、明泰铝业()等原材料供应商和科士达()、盛弘股份()、易事特()等充电设备制造商;中游建设和运营商主要是星星充电、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下游应用市场主要是以小桔充电为代表的充电服务平台、以网络地图和支付宝为代表外部支持平台和以小鹏()、蔚来()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各领域加速入局

中国将新能源汽车视为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转换的关键要素,因此,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补能设施也应运成为转型过程中最基础的抓手。 从2006年比亚迪在深圳建设了第一批电动汽车充电桩起,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走高以及电动车技术的发展,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

萌芽期(2006年-2014年)

2006年,比亚迪在中国深圳建设了第一批充电桩,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正式进入萌芽期。 期间,充电站建设工作主要由国家电网承担,尚未向社会资本敞开大门。 该阶段由于新能源汽车刚刚普及,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也较低。

扩张期(2014年-2020年)

2014年,国家电网宣布全面放开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意味着充电桩市场不再只受国有企业控制,大量民间资本开始涌入。 2015年之后,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开始迎来暴涨阶段。 当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58.32万辆,车桩比约为10:1;而截至2019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81万辆,车桩比达到3.13:1。

发展期(2020年-2025年)

2020年,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可以看作是开启下一个阶段的象征,各地方政府也跟随国家政策针对充电基础设施做出政策方面的倾斜。 此外,“大手笔”投入和新玩家涌入也将是充电基础设施市场迈入第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成熟期(2025年之后)

未来,充电基础设施离不开大数据、5G等新技术和新领域的协同支持。 预计在2025年之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逐步超越燃油车,充电基础设施市场迈入成熟期,车桩比将达到2:1,并且行业内将可能大范围盈利。

行业政策背景:“双碳”助推新能源发展,利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是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发展的基本保障,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了充电桩行业的政策方向。 随后,国家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充电桩在居民区、办公区及公共区域充电桩的建设。

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供给情况: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规模呈增长趋势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2015-2021年,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61.7万台。 其中,公共充电桩数量为114.7万台,较2020年增加34.0万台;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数量激增,累计保有量达147.0万台,同比增长68.19%。

从公共充电桩建设规模来看,自2015年以后,我国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数量保持稳定高速增长趋势。 截至2020年底,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80.72万台,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56.31%。 截至2021年年底,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114.7万台,同比增长42.10%。

2、行业需求情况:新能源汽车增量扩大充电桩需求缺口

2015年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中提到的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480万个充电桩,满足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其中,公共充电桩50万个,私人充电桩430万个,车桩比基本达到1:1。

然而,目前充电网络建设远落后于规划。 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784万辆,充电桩数量261.7万个,车桩比3:1。 综合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及充电桩累计数量来看,2015年至2021年的全国车桩比从8.8:1下降为3:1。 近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车桩比在3:1左右的水平波动,充电配套有所改善,但和《发展指南》规划的车桩比1:1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可见,为实现国家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成未来发展重点,未来电动汽车充电行业成长空间巨大。

3、区域建设现状分析:华南华东地区建设规模较大

截止到2021年12月底,省级行政区域内所拥有的公共类充电桩数量前十的依次为广东、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山东、湖北、安徽、河南、福建;拥有的充电站数量前十依次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河北、四川、天津、湖北,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行业竞争格局

1、制造企业竞争:头部效应明显,市场集中度较高

充电设备制造行业的技术门槛较低,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目前国内充电桩设备生产领域的相关公司数量超过300家,供应商数量多,因此市场竞争较充分。 同时,充电桩设备制造企业头部效应明显,龙头企业集中度较高。 由于技术提升、规模优势以及竞争加剧,充电模块价格持续走低,因此虽然新增充电桩数量增加,但是行业盈利情况并不乐观。 行业进入洗牌阶段,具有先发规模优势和资金成本优势的企业有望扩大市占率。

注:不同企业充电桩设备业务统计分类略有差异,其中,国网南瑞选取行业类型为继电保护及柔性输电;中恒电气为电力操作电源系统;科陆电子为储能业务;其余企业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设备等。

2、运营企业竞争:合盛硅业电动汽车充电桩单体产能超过90万吨/年,在行业中遥遥领先

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整体运行情况来看,公共充电桩运营商集中度高。 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公共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13家,分别为:星星充电运营25.7万台、特来电运营25.2万台、国家电网运营19.6万台、云快充运营14.5万台、南方电网运营4.1万台、依威能源运营3.5万台、汇充电运营2.7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2.6万台、上汽安悦运营2.3万台、万马爱充运营2.0万台、中国普天运营2.0万台、万城万充运营1.2万台、亨通·鼎充运营1.1万台。 这13家运营商占总量92.9%,其余运营商占总量7.1%。

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1、利用率提高、充电智能化、服务综合化、创新研发、车桩协同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爆发式增长,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快速发展。 但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还存在整体利用率不高、成本回收周期长、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 在国家大力支持和政策规划的引导下,未来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存在如下趋势:

2、预计至2027年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需求量或超过2283万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于2020年9月29日在海口参加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第三期时表示,未来15年汽车电动化将加速发展,市场占有量会快速提升。 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会超过8000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在30%到40%;2035年保有量会超过1.6亿辆,销量占比50%到60%,纯电动车占比在90%以上。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预测,2022年将新增190万台随车配建充电桩,随车配建充电桩保有量达到337万台。 新增公共充电桩54.3万台,其中公共交流充电桩24.4万台,公共直流充电桩29.9万台;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69万台,其中公共交流充电桩92.2万台,公共直流充电桩76.8万台。

国内车桩比短期内将基本保持目前3:1的比例,充电桩增量速度会逐渐赶上新能源汽车增量,到2025年前后增量上实现反超,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预计到2027年车桩比应达到2:1。

前瞻推算,202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4567万辆左右,根据车桩比为2:1的比例估计,2027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累计需求量将超过2283万台,预计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增长将率达到35%左右。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充电桩龙头股排名介绍

充电桩龙头股排名介绍

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特锐德()、国电南瑞()、万马股份()、易事特()、科陆电子()、科士达()等充电桩龙头股排名。

中国第7000个超级充电桩上线

21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对各大城市的充电桩,尤其是直流充电桩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斯拉中国充电团队通过官方微博宣布,中国第7000个超级充电桩在上线。 同时,官方还发布了一条七夕短片,展现了驾驶车辆旅行的场景。 据悉,2014年4月,中国首个特斯拉超级充电桩落地上海。

据了解,特斯拉目前最新的超级充电桩为V3代,这款产品于2019年首次推出,可支持高达250kW的峰值充电功率,部分Model3电15分钟车型充,最高可补充约250公里的续航里程。

今年8月,特斯拉V3超级充电站在上海、天津、烟台、菏泽、滕州、吕梁、广州、佛山、肇庆新增了充电站点。 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的超级充电站已经超过900个。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公开了《城市商圈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指南》的第六部分“环境建设要求”第(二)款“交通组织”显示,“商圈内有条件的停车场应设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近发布的有关全国7月份汽车销量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汽车销量186.4万辆,同比下降11.9%;相对的,新能源汽车销量27.1万辆,同比增长164.4%。 一升一降的数据对比,让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值得期待。

21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量为1256.9万辆,同比增长24.2%;销量为1289.1万辆,同比增长25.6%。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1.5万辆,同比增长200.6%;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大涨201.5%。

而部分城市公共建筑类建筑的直流桩配比较低,覆盖率还存在提升空间。 25座城市中心城区的直流公用充电桩占比均值接近50%,15座城市的直流公用充电桩占比超过50%。 其中,厦门中心城区直流公用桩规模是交流公用

21充电桩品牌龙头股市场份额排名

我国充电桩行业目前市场主要集中在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和云快充这三家头部企业上,在2019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8.7%、23.3%、17%和7.7%,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均在5%以下。

特来电新能源是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充电桩数量、充电网电量两项指标稳居行业第一,是国内最大的汽车充电网生态运营公司,已与华为以及30多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

日前,2只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参股基金签订投资协议,累计出资4993.2万元参与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B轮融资。 此次基金投资有助于特来电拓展融资渠道、扩大市场规模、快速提高盈利能力。

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两大行业股票指数的表现强势。 截至21年8月12日,共有15家“充电桩概念股”披露了21年半年报,其中,许继电气、高澜节能和沃尔核材,这三家上市公司的半年报详细披露了直接与新能源车充电有关的业务收入变化。

许继电气21年半年报显示,当期公司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系统收入为5.43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例为10.97%;相比2020年上半年,该项业务收入同比上涨了94.88%,营收占比同比上涨了4.24个百分点。

据高澜股份21年半年报显示,当期公司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和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产品收入分别为1.25亿元和1.88亿元,占当期营收(6.39亿元)之比分别为19.56%和29.42%,合计占比48.98%。 两项业务收入分别同比上涨88.26%和481.57%,经简单计算可知,合计收入占营收之比同比上涨了29.38个百分点。

沃尔核材21年半年报显示,当期公司的新能源产品(注:半年报显示该业务与电动汽车充电枪、车内高压线束、高压连接器有关)收入为2.02亿元,占当期营收之比为7.98%,同比上涨67.44%,营收占比同比上涨了0.82个百分点。

桩的5倍以上,位居所有城市之首。 超大型城市中,上海市、深圳市的直流公用桩占比最低。

充电桩龙头股排名

1、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龙头企业全方位对比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基本保障,充电桩的建设也是对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基本支撑。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龙头企业分别是星星充电和特来电,两家企业在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全方位对比如下:

2、特来电: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的布局历程

特来电成立于2014年,是特锐德的一家子公司。 2018年,特来电的充电量就突破10亿度,成为国内首家突破10亿度运营商。 2020年,特来电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成立127家子公司,充电桩运营业务遍布全国绝大多数省市。

3、特来电: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布局

——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布局:交流桩产品丰富

特来电的充电桩产品分为直流单桩和交流单桩两大板块。 交流单桩的产品种类相对丰富,包含多种形态、满足各种车型和功率的充电需求。

——电动汽车充电桩销售布局:覆盖全国多数城市

从公司销售布局来看,截至21年9月,特来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桩运营网络已覆盖全国349个城市,平台接入终端数量达到34.8万个。 从合作伙伴布局来看,特来电与比亚迪、荣威、启辰、奇瑞汽车、北汽新能源、长安汽车等众多车企达成了战略合作。

4、特来电: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运营现状

——电动汽车充电桩品牌指数:充电桩品牌TOP1

根据CNPP品牌数据研究对中国主要充电桩运营企业在行业品牌的知名度、员工数量、企业资产规模与经营情况等各项数据指标的统计对比,评选出“中国充电桩十大品牌”。 最新榜单显示,特来电TELD为榜单榜首。

——电动汽车充电桩APP用户:特来电APP用户快速增长

2017-2020年,特来电充电APP的注册用户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3%。 2019年,特来电APP用户数量就超过了240万人,2020年进一步拓展到380万人以上。

——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直流桩占主导且增长快

从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的保有量来看,2020年年底至21年8月底,八个月期间,特来电的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数量由20.74万台增长至22.71万台,增幅为9.49%。 从充电桩细分种类来看,直流充电桩是特来电主要的公共充电桩运营类型,且公共直流桩增长速度较快,21年8月底特来电的公共直流桩保有量较2020年底增长14.78%。

——电动汽车共享私桩保有量:共享私桩市场份额较小

从电动汽车共享私桩的运营数量来看,21年2月-8月,特来电的共享私桩运营保有数量呈现波动上涨趋势。 截至21年8月底,特来电的共享私桩数量为1173台,在全国共享私桩市场中份额较小。

——电动汽车充电桩月充电电量:月充电量波动变化

从电动汽车充电桩运营商充电电量来看,截至21年8月底,特来电的累计充电量为53.21亿度,21年1-8月间,特来电的月充电电量出现较大波动,7月份达到峰值万度。

5、特来电: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经营业绩

作为特锐德公司充电桩业务的运营主体,子公司特来电负责从事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的建设、运营及互联网的增值服务,故特来电的主营业务即为充电桩业务。

在营业收入方面,2017-2020年,特来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收入波动增长,生产经营快速发展,2019年营业收入成倍增长至16.6亿元,2020年略有下降至15.2亿元。

在净利润方面,2017-2020年,特来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整体尚处于亏损状态,2019年扭亏为盈实现1.1亿元净利润后,2020年再次亏损,说明特来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的盈利能力有待加强,实现盈利还需努力提升特来电充电桩的使用率。

6、特来电: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发展规划

未来,特来电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突破,提供更安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让电动汽车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安全充电、便捷充电、智能充电,成为政府放心、客户满意的中国最强最大汽车充电网生态运营商。

市值年内增长250%,比亚迪狂飙突进下亦有隐忧

文|李阳蘧毛毛

编辑|施智梁

“我长期看好比亚迪的发展,但当它飙至180元/股,市值突破5000亿时,我不会继续买入,因为股价是对未来预期的体现,买股票就是找‘预期差’,市场对比亚迪的预期已经非常高了。 ”一位新能源领域投资者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

那天发生在11月5日,比亚迪()在A股和H股涨幅分别高达10%和16%,成为第一家在A股市值突破5000亿元的车企,距全球车企市值第三的大众汽车只有一步之遥,位居全球第四。 一时间,比亚迪的市值成为业内热议话题。

截至12月10日,比亚迪在A股市场股价已回落至169.52元/股,但和年初的每股47.98元相比,仍激涨253.3%,市值为4624.75亿元,远高于国内市值排名第二的上汽集团(2846.09亿元)。

对于股价一路高涨,比亚迪的回应是“得益于比亚迪汉和唐等为代表的公司车型的大卖,以及集团各项业务的发展前景被资本市场和广大投资者看好”。

那么,比亚迪的实际价值,是否对得起这份天价市值呢?

从业务构成看,比亚迪有汽车及相关产品、手机部件及组装、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三大业务板块。 汽车及相关产品覆盖传统燃油车、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而手机部件及组装已建立起电池、手机玻璃、充电头、金属后盖及边框等全产业链业务体系。

真正支撑比亚迪股价飙升的,是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品。 新能源正是比亚迪在大众认知中最深的印记,这种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股神巴菲特耗资18亿港元,以每股8港元认购了2.25亿股比亚迪股份,占比亚迪股份约10%的股权,投资理由则是长期看好比亚迪新能源业务。

比亚迪这一轮股价飞涨,被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是和整个新能源行业股市上扬的带动作用有关,包括疫情导致优质标的少,资金向新能源流入;国内外政策将新能源地位推向新的高度;特斯拉热卖对新能源产业的拉动作用等等因素。

何以飞涨?

先看一看今年比亚迪都发生了什么。

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给所有行业带来深远影响,抗疫成了全球经济的主旋律,比亚迪作为一家整车厂,口罩出货量全球第一。 “汽车囊括了几乎所有的机械生产原理,能做口罩天经地义,但做到全球第一确实匪夷所思,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 ”一位比亚迪人士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感叹。

得益于口罩业务的飞速扩张,整个上半年,在全球经济严重下滑的大背景下,比亚迪财报靓丽,现金净流入155.38亿元,净利增长14.29%。

今年2月,一则特斯拉将采用无钴电池的传言,直接拉动了比亚迪等和磷酸铁锂紧密相关企业的股价,因为磷酸铁锂正是不含钴的锂电池。 在业内惊叹磷酸铁锂复兴的当口,比亚迪首次对外公布了旗下“刀片电池”通过针刺试验的完整测试视频,业内热议许久的比亚迪“刀片电池”终于露出真容。

电池安全一直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痛点,针刺试验则是电池的最高安全保证,刀片电池的发布,也让在电池领域式微多年的比亚迪重新回到了一线电池供应商的讨论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宣传中,宁德时代“功不可没”,围绕电池安全,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上演了一波声势浩大的口角之争,让业内人士吃了一口大瓜,也让比亚迪的电池技术更为人所知。

在比亚迪电池重回主机厂视野的同时,今年4月,比亚迪另一家全资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突然宣布重组融资以寻求上市。 这直接将比亚迪深耕多年的半导体业务暴露在公众视野面前,而国内车载半导体还处于荒漠阶段,90%的市场由外资占据。

进入下半年,比亚迪史上最隆重的车型汉进入市场,王传福本人对汉的描述是“十年磨一剑,汇领先技术之大成”。 汉的发布进一步拉动了比亚迪股价。

也正是在这个月(7月7日),比亚迪市值(2264亿元)首次超过上汽集团(2243亿元),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整车企业。

今年10月,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2.0》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两大新能源行业“指南针”的发布,新能源概念股迎来巅峰,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比亚迪市值水涨船高。

回顾这一年的行业大事,不管是行业政策的正面拉动,还是疫情的负面影响,最终都成了比亚迪的利好。

出了一个爆款车型

过去业内总将比亚迪和北汽比较,但当行业处于低谷时,比亚迪的产业链技术优势则体现出来,尤其是汉的推出,将比亚迪品牌形象推到了新的高度。

新品汉于7月上市,9月实现销量5600辆,环比增长40%,10月销量继续攀升至7545辆,继续增长34.4%,在20万-30万级别新能源车型中,销量仅次于特斯拉。

目前制约比亚迪汉销量的最大因素是产能供应,汉的销量上限仍是未知数。 目前比亚迪汉的销量每月以30%的速度递增,11月比亚迪汉销量已突破1万辆,称得上是现象级的爆款。

此外,比亚迪全新的唐、秦等车型,也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 博纳咨询研究总监闻文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从新的唐、秦车型开始,比亚迪的产品设计,进步显著,现代化、科技感的元素符合当前潮流。 从产品布局看,宋、元等SUV的分布,与自主品牌主流SUV的产品层级分布的路线一致,摆脱了多年前S6等尺寸大价格低的产品印象,使品牌属性趋于主流路线。 ”

汉、唐等车型的畅销,直接改善了比亚迪产品销量结构,高利润车型销量占比提升,低利润车型E5等有所下滑。 与之相对应的是财报数据,比亚迪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362.7%,同时三季度毛利率为22.3%,同比增长8.5%,净利率为5.7%,为近三年来最高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收1050.2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116.8%。 比亚迪方面表示,目前公司全新旗舰车型“汉”和改款旗舰车型“唐”已累计大量在手订单,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42亿-46亿元,同比增长160%-185%。

此外,比亚迪另一财务数据颇为亮眼,2020年1月-9月比亚迪实现现金流量金额286.6亿元,同比增长647.87%,现金流直接反映了企业经营的健康状况。 在疫情尚未结束的大环境下,如此高额的现金流净流入,体现了比亚迪未来一段时间的抗风险能力。

整零拆分,是机会也是挑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比亚迪一直被诟病“闭门造车”,且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始终没有壮大,比亚迪所谓的“新能源自主技术”始终蒙着一层神秘面纱,但这现状正在被比亚迪的“拆分”打破。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在新书《价值投资》中,有一个观点备受企业家认可,“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地疯狂创造长期价值。 ”比亚迪的拆分正是如此,将深耕20年的技术积累转化成汽车新时代迫切需要的产品。

事实上,早在2017年,产业闭环已久的比亚迪就已经走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 2017年5月,比亚迪宣布计划将比亚迪汽车电子业务剥离原有体系,独立旗下第二事业部,并将动力电池对其他汽车制造商供货,重新建立开放式供应链体系。

2018年9月,比亚迪召开“全球开发者大会”,从电池开放走向全产业链开放。 比亚迪宣布逐步开放系统内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同时比亚迪电动汽车e平台所有技术,将全面对外开放。

2020年是比亚迪彻底走向开放的一年。 今年3月,比亚迪正式宣布成立弗迪电池、弗迪视觉、弗迪科技、弗迪动力、弗迪模具五家弗迪公司,以加快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对外销售。 这五家“弗迪系”公司,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和研发的所有业务。

除了弗迪系外,今年4月以来,比亚迪半导体经过重组,连续两次获得融资27亿元,估值已超过百亿元,将率先独立上市。

资料显示,比亚迪在进军汽车之前的2002年开始研发半导体器件,有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 产业链布局覆盖了从芯片设计到晶圆制造、模块到应用,可提供以IGBT、Sic器件为核心的功率半导体、MCU芯片等智能控制IC和车载LED等光电半导体。

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吴海平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介绍,“目前新能源汽车对功率半导体需求巨大,中国功率半导体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超过40%;另一方面,中国功率半导体的自给率只有10%,其余90%都来自进口产品。”

这意味着,国产车载半导体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而比亚迪技术已趋于成熟。 吴海平表示,“比亚迪自研生产的IGBT已累计装车超过60万辆,单车行驶里程最长已有100万公里,行驶地区包括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

除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关技术拆分供应外,比亚迪还在积极实现传统燃油车向混合动力汽车的转变。 11月中旬,比亚迪亮相了DM-i超级混动技术的核心部件之一——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并宣布即将推出全新的应用DM-i超级混动技术的车型。

“DM-i平台技术就是为了在燃油车红海市场中杀出一片蓝海,其价值不亚于刀片电池之于电动汽车。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在接受出行一客(ID:carcaijing)采访时表示。

无论是电池、半导体还是互动发动机,都只是比亚迪拆分大计中的一小部分。 对于比亚迪而言,长达近20年全产业链闭环的技术积累,是其面向市场的巨大优势。 但也正因为从未直接参与过市场竞争,如何得到同行认可,则是最大挑战。

几重隐忧

不可否认,拆分后的比亚迪,正处于快速扩张期,在企业的上升期,很多缺陷都会被掩盖,正如汽车分析师任万付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目前来看,比亚迪没有太明显的隐患,或者说比亚迪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隐患还没有暴露出来。”

但从比亚迪的发展层面看,依然有着不少痛点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例如比亚迪昔日风风火火的云轨业务。

作为比亚迪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战略性产品,云轨自2016年发布,并快速获得国内外众多城市的订单意向,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甚至在公开场合称云轨“将再造一个比亚迪”。

然而2018年后,多处云轨项目却被政府叫停,时至今日,比亚迪云轨业务已几近销声匿迹。 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的云轨业务何去何从,比亚迪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答复。

除了雷声大雨点小的云轨业务,比亚迪的销量和品牌问题更应优先解决。

2019年新能源补贴下滑后,新能源大盘大跌,比亚迪也不能幸免。 数据显示,2019年比亚迪汽车总销量为46.1万辆,同比下滑11.39%。 这一下滑态势一直持续到2020年。 2020年1月-10月,比亚迪汽车销量同比下滑幅度达到15.98%。 这意味着比亚迪在2020年结束前要实现销量增长,还有很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据博纳咨询研究总监闻文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我们调研中发现,消费者对于比亚迪品牌依然停留在七八年前低端、廉价以及做工不精的印象中。 这说明比亚迪产品进步了,但并没有传达到消费者身上。 ”

确实,汽车品牌历来就有着“固化”属性,即品牌形象在品牌创立之初就已定格,后续极难通过产品的升级来提升。

打开和比亚迪4S店相关的论坛,也是吐槽居多,显然比亚迪在产品逐渐高端、丰满的同时,品牌运营和销售服务并没有跟上技术升级的脚步,这将极大程度上影响终端市场的销售。

尽管有着诸多挑战,但比亚迪的基本面依然是好的,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从比亚迪的各项财务指标来看,不存在大的漏洞。”

至于比亚迪在股价飙升至如此高度后,是否具备继续买入的价值,业内人士则各执一词。

曹鹤表示,“预计后面比亚迪股票会回调,不会无限制地涨下去。 打个比喻,整个汽车股是‘进三退二’地回调,新能源汽车股是‘进二退一’地回调,即新能源股价回调会相对慢一些,但是回调是大趋势。 ”

任万付也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疫情导致全行业萎缩,在没有更好标的下,资本大量向相对可靠的新能源产业流入,其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泡沫成份。 ”但在汽车分析师张翔看来,“比亚迪并没有被高估,以同样高估值的小鹏、蔚来等新造车势力为参照物,比亚迪的风险小的多。

原载2020年12月7日《财经》“汽车与出行”栏目

标签: 了解其技术优势和增长潜力 比亚迪股票投资指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