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的终极指南:最大化收益和降低风险的综合指南

admin 9 0

最大化收益和降低风险的综合指南

欢迎来到股票投资的终极指南!在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股票投资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知识到高级策略,帮助你最大化收益并降低风险。

第 1 部分:股票投资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股票?

股票代表公司所有权的一小部分。当您购买股票时,您就成为这家公司的股东,有权获得公司的部分利润(称为股息)或在公司被收购或倒闭时获得部分资产。

股票市场类型

  • 初级市场:公司首次发行股票的地方。
  • 二级市场:股东买卖现有股票的地方。

股票n

风险管理策略

  • 止损单:在股票价格达到预先确定的水平时自动卖出股票的指令。
  • 对冲:使用其他投资来抵消股票投资的风险。
  • 头寸规模控制:不要将超过你能承受的损失的资金投资于任何单笔投资。
  • 风险承受能力:根据你的个人财务状况和投资目标评估你的风险承受能力。

第 4 部分:结论

股票投资是一种具有风险和回报潜力的复杂活动。通过了解股票投资的基础知识、策略和风险管理技术,你可以最大化收益并降低风险。请记住,投资前进行研究、多元化投资并明智地管理风险至关重要。

我们希望指南能帮助你踏上成功的股票投资之路。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资源
类型 资源
书籍 富爸爸穷爸爸、聪明的投资者
网站 晨星、雅虎财经
投资课程 Coursera、edX

CFA与CIIA有什么区别?

CFA概况介绍 CFA是“注册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的简称 (也称“特许金融分析师”),它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由美国“注 册金融分析师学院”(ICFA)发起成立。 一、报考方式及报考条件 本次考试报名工作采用由所任职机构通过互联网统一报名的方式。 各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从业人员均可参加此次考试。 二、考试科目及内容 2005年后每年考试一次,考试科目为证券知识综合考试、投资银行业务专业考试两科。 每科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每科总分 100 分,合格线为 60 分,两科全部合格者视为考试通过。 成绩有效期一年。 设北京、上海、深圳三个考场。 (2004年两次考试的实际合格线是两科总分达到90分) 考试采取闭卷机考形式,题目均为客观题。 5、期货从业资格证书 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一样,也是入门所需证书。 高中学历以上报考即可,共考两站,基础和法规。 金融期货即将推出,俱期货人才应该会变的抢手。 6、保险中介人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可分为: (1)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题型题量为:单选80道,每题1分;判断20道,每题1分;试卷满分100分,及格分数线为60分。 2006年7月30日起,电子化考试和笔试的命题范围统一进行如下调整:保险原理知识占25分,命题范围是《保险基础知识》一书的第一章至第五章。 财产保险知识占10分,命题范围是《保险基础知识》一书的第六章。 人身保险知识占20分,命题范围是《保险基础知识》一书的第七章。 《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职业道德和执业行为规范占15分,命题范围是《保险中介相关法规制度汇编》、《保险基础知识》一书的第八章和第九章。 其他相关法规部分占30分,命题范围是《保险中介相关法规制度汇编》,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占20分(全部为判断题)。 《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共占10分。 (2)保险经纪和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保险原理与实务” 题型题量:单选题100道,每题0.5分,共计50分;多选题50道,每题1分,共计50分;满分100分,及格分数线为60分。 命题范围:参考用书《保险原理与实务》第一章至第七章占40分;第八章至第十八章占60分。 “保险经纪实务” 题型题量:单选题100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多选题30题,每题1分,共计30分;案例题2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试卷满分100分,及格分数线为60分。 命题范围:单选题和多选题的参考用书是《保险经纪相关知识》和《保险中介相关法规制度汇编》。 案例题参考《保险原理与实务》的第八章至第十八章,以及《保险经纪相关知识》的第二章、第五章至第八章和第十三章命题。 “保险公估实务” 题型题量:单选题100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多选题30题,每题1分,共计30分; 案例题2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试卷满分100分,及格分数线为60分。 命题范围:在单选题和多选题中《保险公估相关知识与法规》第一章至第四章占30分,第五章至第九章占50分; 案例题参考《保险原理与实务》的第八章至第十八章及《保险公估相关知识与法规》的第二章命题。 7、理财规划师 8、FECT金融专业英语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IIA)考试简介 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ertifie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alyst, 简称CIIA)考试 是由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协会(ACIIA)为金融和投资领域从业人员量身订制的一项高级国 际认证资格考试。 通过CIIA考试的人员,如果拥有在财务分析,资产管理和/或投资等领域 三年以上相关的工作经历,即可获得由国际注册投资分析师协会授予的CIIA称号。 自CIIA 考试于2001年正式推出以来,全球已经有5000多人参加了终级考试,迄今为止,2800多名 专业人士已经获得CIIA称号。 随着各个区域和国家/地区协会的推广,CIIA将会吸引更多的 专业人员参考,并扩大其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一个更加广泛的全球CIIA联盟也将逐渐形 成。

如何 规划 mba在校期间 学习生涯

如需mba培训,推荐选择众凯教育。 mba在校期间学习生涯建议做好以下几点:1、分析自己目前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 2、评估自己目前的日程安排和时间管理,使用记录软件或纸质日历,将所有的事项,包括课程、工作和课外活动,都划出来。 这将让看到自己有多少时间已经被占用了,以及自己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学习。 3、计划需要为每门课学习多少时间。 在每个学期开始时,老师们会给大家所选课程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通常会包括授课内容和学时,考核方式。 可以用这些作为指南,计算出为每门课预留多少时间,因为有些课程可能比其它课程更密集。 这也会帮助大家安排学习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所有的作业和准备考试。 想了解更多关于mba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众凯教育。 众凯教育与各高校保持交流学习,为学员提供最新政策;实施班主任责任制,每个班级和学员有专职老师服务。 众凯网络课堂同步现场播放上课视频,方便学员预习巩固;老师课后答疑,学习过程中有疑问可在群里直接咨询。 提供面试模拟资深老师或企业高管让学员把握面试技巧。

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是怎样的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简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概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单解读·内部控制规范的特点、局限性和目标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概要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图示2008年6月28日和2010年4月26日()(18+2项指引的颁布生效),财政部等五部委分两次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还于2010年7月出台了操作应用指南。 这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形成。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图二、企业内控配套指引的层级应用指引应用指引(已出台的有18项):以公司治理为起点,从内部环境开始,到流程、控制点,到控制手段,覆盖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 ·18/26个,与会计准则体系层及对应。 ·分为三类:A 内部环境类5:有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5项,A类指引对企业层面相关控制加以规范;B 控制活动类9: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等9项;C 控制手段类4:全面预算、合同管理等4项。 BC类指引是从梳理流程开始,找出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提出控制措施。 ·这18项指引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处于主体地位,为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提供指引Ⅱ《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简单解读一、基本规范的框架基本规范共7章50条。 包括: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和附则。 总括起来是5个5:5部委联合发布: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5个目标: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5个原则: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原则5个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5个核心章50条二、《规范》的制定目的与依据“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三、《规范》的适用范围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内部控制的5个目标1、内部控制的概念第三条 第一款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1)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结果本身;重视过程,达到最佳结果。 (2)内部控制受到组织内各层次人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制定出一本制度手册或规章;各层级、各部门、全体员工共同的事情。 (3)对管理层或董事会而言,内部控制提供的只是合理的保证,而不是绝对的保证;客观上、不可抗力的因素影响(4)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一个或几个目标,但这些目标可能会有重复和交叉。 内部牵制目的查弊纠错,保证资产安全。 A. 内部牵制由三个要素构成:职责分工(不相容职务分离);会计记录;人员轮换B. 内部牵制的两个设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较少;j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评:先天缺陷:串通舞弊)kC. 内部牵制的四项职能是:(1)实物牵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共同掌管必要的实物工具,共同操作才能完成一定程序的牵制。 如,钥匙交两个以上的人持有(2)物理牵制主要采取程序制约,利用既定标准或业务处理程序来控制各个部门、岗位或人员。 如,银库大门按非正确手续操作就会报警(电脑控制)(3)分权牵制通过组织规划与结构设计把各项业务活动按其作业环节划分后交由不同的部门或人员,实行分工负责,以防止错弊的发生。 即每项业务由不同的人或部门去执行。 如,授权批准人员与业务经办人员的分离(4)簿记牵制指在簿记组织方面,利用复式记账原理和账簿之间的勾稽关系,互相制约、监督和牵制。 如,明细账与总账定期核对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2年版)Coso--全面风险管理整体框架(2004版)四、内部控制的5个目标第三条第二款: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1. 合规目标:促进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守法和诚信是单位健康发展的基石,逾越法律的短期发展终将付出沉重代价。 内控制度要求单位必须将发展置于国家法律允许的基本框架之下,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 2. 安全目标:促进维护资产安全资产安全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是单位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良好的内部控制,应当为资产安全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 3. 报告目标:促进提高信息报高质量可靠的信息报告能够为单位管理层提供适合其既定目的的准确而完整的信息,能够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和对营运活动及业绩的监控;同时,能够保证对外披露的信息报告的真实完整,有利于提升单位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单位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4. 经营目标:促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包括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在内的、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功能的管理机制:首先,企业应对不相容职务分设不同的岗位,形成相互牵制;其次,企业需要建立决策机制与执行机制相互配合的内控制度;最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统一协调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资产安全和经营效率。 是要求企业结合自身所处的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营运活动的赢利能力和管理效率。 5. 战略目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这是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 它要求单位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努力作出符合战略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策略选择。 五、内部控制的5个原则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六、内部控制的5个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第一、内部环境1、内部环境:规定单位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单位文化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2、包括内容(1)单位的治理结构,比如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分工制衡及其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权限,审计委员会职能的发挥等;(2)单位的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尽管没有统一模式,但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应当有利于提升管理效能,并保证信息通畅流动;(3)内部审计机制,包括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开展及其独立性的保证等;1)审计委员会–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并保证审计委员会及其成员的独立性。 2)内部审计机构(4)单位的人力资源政策,比如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对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等;(5)单位文化,包括单位整体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董事会、经理层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单位全体员工的法制观念等。 一般而言,董事会及单位负责人在塑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中发挥关键作用。 企业整体价值观。 高级管理人员有责任培育积极向上的整体价值观,培养社会感和遵纪守法意识,倡导爱岗敬业、进取创新、团队协作和遵规守纪精神。 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 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强化风险意识,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 第二、风险评估1、风险:是指一个潜在事项的发生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2、风险评估:是单位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3、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4、风险与可能被影响的控制目标相关联。 单位必须制定与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相关的目标,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单位所面临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不同风险;5、风险因素:风险通常表现为各种潜在事项和因素,包括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法律因素、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等外部因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自主创新、财务、安全环保等内部因素。 内部风险因素:–高级管理人员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团队精神等人员素质因素;–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设计、财务报告编制与信息披露等管理因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基础实力因素;–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技术因素;–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污染等安全环保因素。 外部风险因素:–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资源供给、利率调整、汇率变动、融资环境、市场竞争等经济因素;–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基础、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电子商务等科技因素;–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6、风险识别方法企业可以采取座谈讨论、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咨询专业机构意见等方法识别相关的风险因素特别应注意总结、吸取企业过去的经验教训和同行业的经验教训,加强对高危性、多发性风险因素的关注。 7、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分析和辨认实现有关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以便形成确定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管理的依据。 风险分析标准。 企业应当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因素,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确定科学合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标准。 风险排序。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依据风险的重要性水平,运用专业判断,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对企业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排序,确定应当重点关注的重要风险。 8、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是指企业管理层在评估了相关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以及成本效益之后,选择一系列措施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以内。 风险应对方法:·风险回避。 企业对走出整体风险承受能力或者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的风险,应当实行风险回避。 •风险承担。 企业对在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无意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的,可以实行风险承担。 •风险降低。 企业对在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愿意单独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或者减轻损失的,可以实行风险降低。 •风险分担。 企业对在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愿意借助他们力量,采取包括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进一步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或者减轻损失的,可以实行风险分担。 第三、控制活动1、控制活动:是指单位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2、常见的控制措施职责分工控制总体控制要求根据企业目标和职能任务,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 企业应当根据各项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流程和特点,系统、完整地分析、梳理执行该经济业务与事项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并结合岗位职责分工采取分离措施。 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 •关键岗位轮换制度。 企业应当结合岗位特点和重要程度,明确财会等关键岗位员工轮岗的期限和有关要求,建立规范的岗位轮换制度,对关键岗位的员工,可以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并确保在最长不超过5年的时间内进行岗位轮换。 如物资采购业务批准进行采购与直接办理采购即属于不相容的职务,如果这两个职务由一个人担当,即出现该员工既有权决定采购什么,采购多少,又可以决定采购价格、采购时间等,没有其他岗位或人员的监督、制约,就容易发生舞弊行为。 授权控制总体控制要求•企业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 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⑴常规性授权控制。 常规性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 企业可以根据常规性授权编制权限指引并以适当形式予以公布,提高权限的透明度,加强对权限行使的监督和管理。 ⑵临时性授权控制。 临时性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应急性授权。 企业应当加强对临时性授权的管理,规范临时性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的记录措施。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远程办公等方式逐步减少临时性授权。 ⑶ 集体审议或联签制度。 企业对于金额重大、重要性高、技术性强、影响范围广的经济业务与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审核批准控制企业各部门、各岗位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对相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的事实性、例规性、合理性以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签章,作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作其他处理的决定。 预算控制企业应当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财产保护控制企业应当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 会计系统控制企业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和完整。 ★会计系统控置★企业会计系统的设置要求应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具备会计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大中型中央企业应设置总会计师,不得设置与其职务重叠的副职★内部会计控制三要素内部报告控制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流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内部报告方式通常包括例行报告、实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等。 经济活动分析控制企业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利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因素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 绩效考评控制 企业应当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照预算指标、盈利水平、投资回报率、安全生产目标等方面的业绩指标,对各部门和员工当期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强化对各部门和员工的激励与约束信息技术控制 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建立与本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相适应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同时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用。 第四、信息与沟通1、信息与沟通:是单位及时、准确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2、信息与沟通的主要环节有:确认、计量、记录有效的经济业务;在财务报告中恰当揭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管理层与单位内部、外部的顺畅流通,包括与利益相关者、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供应商等的沟通。 3、真实及时有用:信息与沟通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当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用性。 信息收集机制(1)内部信息•内部信息内容。 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生产经营信息、资本运作信息、人员变动信息、技术创新信息、综合管理信息等。 •内部信息收集方法。 企业可以通过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查研究报告、会议记录纪要、专项信息反馈、内部报刊网络等渠道和方式获取所需的内部信息。 (2)外部信息•外部信息内容。 主要包括:政策法规信息、经济形势信息、监管要求信息、市场竞争信息、进行动态信息、客户信用信息、社会文化信息、科技进步信息等。 •外部信息收集方法。 企业可以通过立法监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组织、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研究、外部来信来访、新闻传播媒体等渠道和方式获取所需的外部信息。 信息沟通机制(1)内部沟通•企业应当采取互联网络、电子邮件、电话传真、信息快报、例行会议、专题报告、调查研究、员工手册、教育培训、内部刊物等多种方式,实现所需的内部信息、外部信息在企业内部准确、及时传递和共享,确保董事会、管理层和企业员工之间有效沟通。 (2)外部沟通–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沟通。 企业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企业章程的规定,通过股东大会、投资者会议、定向信息报告等方式,及时向投资者报告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方针、投融资计划、年度预算、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利润分配方案以及重大担保、合并分立、资产重组等方面的信息,听取投资者的意见和要求,妥善处理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 –与客户的沟通。 企业可以通过客户座谈会、走访客户等多种形式,定期听取客户对消费偏好、销售政策、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货款结算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客户需求和客户的意见,妥善解决可能存在的控制不当问题。 –与供应商的沟通。 企业可以通过供需见面会、订货会、业务洽谈会等多种形式与供应商就供货渠道、产品质量、技术性能、交易价格、信用政策、结算方式等问题进行沟通,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控制不当问题。 –与监管机构的沟通。 企业应当及时向监管机构了解政策和监管要求及其变化,并相应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同时,认真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映诉求和建议,努力加强与监管机构的协调。 –与外部审计师的沟通。 企业应当定期与外部审计师进行会晤,听取外部审计师有关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建议,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以及双方工作的协调。 –与律师的沟通。 企业可以根据法定要求和实际需要,聘请律师参与有关重大业务、项目和法律纠纷的处理,并保持与律师的有效沟通。 反舞弊机制反舞弊的内容。 企业反舞弊工作至少应当关注:①在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方面弄虚作假。 ②未经授权、滥用职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 ③在开展业务活动中非法使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④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舞弊给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可能千万的重大影响。 ⑤员工单独或者串通舞弊给企业造成损失。 •完善投诉、举报管理制度。 企业可以设置舞弊举报热线,明确投诉、举报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理要求,确保投诉、举报成为企业反舞弊和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 第五、内部监督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 监督检查的方式(1)持续性监督检查持续性监督检查是指企业对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所进行的连续的、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监督检查。 (2)专项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的情况所进行的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的机构企业董事会所属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实际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其他有关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授权,采取适当的程序和方法,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形成检查结论并出具书面检查报告。 监督检查的责任处理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内部控制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通报情况和反馈信息,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维护内部控制的严肃生和权威性。 内部控制缺陷(1)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 内部控制缺陷是指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防范错误与舞弊,或者内部控制的运行存在弱点和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的情形。 重大缺陷,是指业已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可能严重影响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和资产的安全完整。 (2)内部控制缺陷的报告。 企业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进行报告。 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缺陷或者重大风险,应当及时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汇报。 (3)内部控制缺陷的改进。 企业应当分析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和实施改进方案。 COSO内部 控 制 的 理 论COSO模型描述了环境控制、风险估计、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以及监控等五种相互关联的控制因素,在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在COSO的报告中,内部控制程序被定义为:受组织内部董事、管理层和其他人影响的,为合理确保以下目标的过程:1、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 2、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3、对法律法规的遵守。 构成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氛围,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 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管理哲学和风格;董事会和内部监督机构的设置;内部组织结构设置及责任权限的划分;人力资源政策及执行等。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决策和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控制活动包括: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经营绩效、保障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 监督是由适当的人员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

标签: 股票投资的终极指南 最大化收益和降低风险的综合指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