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股票的长期增长潜力:分析和预测

admin 49 0

摘要

本文分析了长安汽车股票的长期增长潜力。本文将探讨公司的财务表现、市场地位、行业趋势和增长催化剂,以评估其作为一项长期投资的价值。

公司概要

长安汽车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年销量超过200万辆。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汽车研发、制造和销售。长安汽车在乘用车、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广泛的产品组合。

财务表现

长安汽车的财务表现强劲。近年来,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2022年上半年,p>


长安汽车朱华荣:2030年我国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70%—80%

易车讯6月8日,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规模将走向3500万,甚至4000万辆。 到2030年,我国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和增程式动力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达70%-80%。 ”

届时,长安汽车的目标是集团销售突破5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销售400万辆、新能源销售占60%以上,海外的销售要达到30%。 海外市场将突破“4个1”发展目标,即:海外市场投资突破100亿,海外市场年销售突破120万辆,海外从业人员突破1万人,将长安汽车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朱华荣:尊敬的李奇会长,尊敬的王侠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山城,在汽车产业浪潮中我们中国汽车产业快速成长,成绩举不胜举,但同时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度的洗牌,产业格局正在重构中。 下面我想把我的一些思考和大家作一些分享。

第一是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正在重塑。 当前在互联网技术、电池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突破下,推动着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迭代升级。 新汽车时代的趋势也更加明显,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传统优势品牌、优势产品面临电动化、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品牌的巨大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全球各国加速了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步伐,特别是在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引领着全球行业的这一变化。 2018年中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只有4.3%,但到2022年渗透率达到26%,今年1-4月这一数据突破了30%,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行业已进入爆发的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页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一是地区国别竞争占比变化。 以前我们曾经是欧美日德韩中六分天下,但到今天已经是中国品牌坐拥半壁江山,中国品牌的产品结构也从原来的低端低价产品到中高端的快速渗透。 2018年15万元以上的中国品牌占比大约10%,但到2022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27.8%,原来售价的天花板15万、20万不断被突破,现在已超越50万、60万。 如红旗、阿维塔等这些都已经突破40万、50万。

二是市场竞争的优劣势在发生着变化。 中国品牌在造型、新能源、智能化的优势凸显,引领着全球。 最近我去欧洲,跟欧洲的同行也探讨,他们认为是同样的观点,在这三个方面中国的品牌、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在引领着全球的发展。 规模的优势也进一步凸显,中国汽车年销量持续不断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我认为未来3500万甚至4000万成为可能。 换道竞争的优势也更加明显,就像新能源这一领域的优势,智能化这一领域的优势已经凸显。 我个人认为到2030年新能源的渗透率达到70%甚至80%。 当然我们这个新能源和国际上区分有点差异,我们包括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混合动力。

三是产品结构发生着变化。 虽然电动车仍然保持了整体的增长,但纯电动增速快速的增长。 从2021年EV的160%下降到2023年1-4月同比增长18%,而XEV,长安把PHEV和REEV统称为XEV,这两者分析不出未来是怎样的结构比例,统称为XEV,正保持高速的增长,今年1-4月同比增长96.8%,所以今年1-4月行业新能源高速增长实际上是XEV的高速增长。 我们认为2030年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的比例很可能是4:3:3或3:3:3。

四是整零竞合格局在变化。 整车、零部件分工处于分稳状态,业界的边务也在重构中,有相互渗透的趋势。 新能源方面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今年迅速转换为产能过剩,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预1000千万GWH,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 国内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也在发生变化。

一是各方竞争也面临新的挑战。 各方实力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企业盈利性,从原来的传统品牌,包括合资和自主与新势力品牌的竞争,演变成传统自主品牌、传统合资品牌、新设立和ICD企业的角逐,由于各方战略性的投资和竞争,当期的价格竞争越发激烈,地方对于GDP的强烈诉求,促销参与市场竞争,让市场的竞争更加的复杂和激烈。 汽车行业盈利性进一步削弱,很显然我们看到在中国100多个乘用车品牌,而真正盈利的电动车品牌也就2、3个。 借此机会我也呼吁从地方到社会各界都要努力的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减少非市场因素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干扰。

二是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供应链韧性不足,关键的原材料及芯片高度依赖于进口,比如镍、钴进口90%以上,芯片进口90%以上,长期性的问题没有解决,长期性突破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 三是国际化机会大,但风险也大。 受地缘冲突、逆全球化、国家调整产业政策等影响,全球进入振荡期、需求减弱、供给波动、海外风险机会并存。 虽然市场在转型过程中面临众多的挑战,但我们应该欣喜的看到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的态势不可逆转,特别是国内汽车市场总体大盘将稳健增长,将给汽车产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下面我分享长安汽车的情况。 长安汽车正在推进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公司主要的战略指标和经营情况持续向好,今年1-5月产销汽车99万辆、同比增长7.8%,特别是长安品牌产销了83.5万辆、同比增长12.7%。 我们规划到2030年力争实现整个集团销售突破5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销售400万辆、新能源销售占60%以上,海外的销售要达到30%。

为此,长安汽车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全球化战略、海纳百川战略,我们计划到2030年长安汽车的海外市场将突破“4个1”发展目标,即:海外市场投资突破100亿,海外市场年销售突破120万辆,海外从业人员突破1万人,将长安汽车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向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品牌迈进。 我们提出了“五大布局”,我简单提一下:一是加快产品和产能的布局,二是强化品牌建设的布局,三是加强营销服务布局,四是加快完善市场的布局,五是加强组织人才的布局。 未来2-3年是长安汽车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长安汽车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聚焦新能源、智能化以及海外海纳百川计划,全速向智能低碳出行公司转型,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迈进。

科技长安,智慧伙伴,谢谢大家!

打开易车App,点击首页“智能化实测”,多角度了解热门新车科技亮点,获得选购智能电动车的权威参考依据。

长安扭亏真相:卖车仍亏钱盈利靠投资?

通过品牌与产品结构调整,长安汽车销量已经恢复,并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获得较大盈利。

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52.75亿元

7月15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预计公司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20亿至30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2.4亿元,同比大幅扭亏为盈。

上半年车市整体下滑,长安汽车跑赢大盘的原因官方表示为公司产品结构改善,盈利能力提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长安汽车上半年主要在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获利,而并非为主业带来的利润。

根据长安汽车业绩预告内容显示,其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司放弃增资优先认购权,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1亿元;出售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股权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亿元;公司持有的宁德时代股票股价上涨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7.75亿元。

这三项非经常性损益为长安汽车贡献了高达52.75亿元的净利润,是长安汽车卖子、炒股所得而来。

主业亏损超去年同期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则长安汽车上半年的净利润为-32.75亿元至-22.75亿元,亏损金额超过去年同期的22.4亿元。 这意味着在主业上长安汽车并未有所好转。 今天,长安汽车股价开盘即跌,截至午盘,长安汽车A股封死跌停,B股已跌7.5%,创逾五个月最大跌幅。

虽然主业上并未帮助长安汽车盈利,但在销量上长安汽车在上半年有着不错的表现,是为数不多实现同比正增长的企业。 截止6月底,长安汽车累计销量辆,同比微增1.33%。 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6.9%,长安汽车跑赢大势。

具体来看,长安系中国品牌的热销是长安汽车实现主要增长的原因,其中CS系列和逸动系列均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合资方面,一直处于孱弱之时的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也稍显起色,6月分别实现同比增长37%、30.8%。

即使长安汽车主业并未盈利,但经过其战略调整后的上半年表现,证券机构持正面态度。 东风证券研报表示,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未来销量有望逐步爬升,并拉动盈利改善。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表示,预计3季度长安自主销量仍然强劲,降本结算有望体现在下半年业绩中,中长期看增长动力足。 华西证券预计,长安汽车2020年-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5亿元、60.7亿元,67.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长安汽车表示,2020年的经营目标是力争实现汽车产销超191万辆,相比2019年销量增加8%。 截止6月底,长安汽车已经完成年目标43%。

从亏26亿到赚38亿,长安汽车“转危为安”

“开挂了。”

预计盈利32亿元-38亿元。

10月14日晚间,长安汽车披露的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长安汽车预计业绩扭亏为盈。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安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32亿-3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6.62亿元,上涨220.23%-242.78%。 其中,长安汽车第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为5.98亿元-11.9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21亿元,增长241.84%-384.2%。

对于业绩大涨,长安汽车表示,主要因公司销量增长、产品结构优化,自主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合资业务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同时2020年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约56亿元。

这样的高光时刻,有些久违,但并不陌生。

事实上,2016年,长安汽车净利润曾达到102.85亿元高峰,长安自主品牌销量达128万辆位居自主车企销量第一,外界给长安冠以“自主一哥”的称谓,并开启了头部自主品牌的“三强时代”。

然而,最近三年,这位昔日的自主一哥,过得有些艰难。

财报显示,2017年-2019年,长安汽车的净利润分别为71.4亿元、6.81亿元、亏损26.47亿元,分别同比暴跌30.61%、90.46%和488.81%。 其中,2019年是长安汽车自上市23年以来,归母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

彼时,有分析认为,如果长安继续保持如此下滑,一哥难保,不久其“自主三强”的席位也将被上汽乘用车取而代之。

或许是形势所迫,亦或是厚积薄发。

进入2020年,长安汽车开始发力,经营情况逐渐好转。

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1亿元和19.71亿元,呈不断上升趋势。

然而,长安汽车净利润实现正增长,主要还是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增加。

简单的说,就是出售了旗下公司的股权和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上涨。 如刨除这几项利润,2020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的扣非净利润预计约为-22.75亿元至-32.75亿元,亏损额较上年同期的亏损22.4亿元进一步扩大。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此番长安汽车的盈利“水分”正在逐渐变少。

根据长安汽车公布的前三个季度的预盈利额来推算,前三季度长安汽车扣非净利润虽处于亏损状态,但扣非亏损已经缩小了约6—12亿元。

而水分的“蒸发”,离不开销量的向好。

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长安汽车9月销量为20.55万辆,同比增长28.6%;1-9月累计销量为137.09万辆,同比增长12.01%,跑赢行业18.9个百分点。

其中,长安系自主品牌汽车9月销量达15.30万辆,同比增长31.9%,前9个月,长安自主品牌销量达103.42万辆,突破百万辆,同比增长12.1%。 合资板块,1-9月长安福特累计销量为16.71万辆,同比增长29.64%;长安马自达累计销量达9.43万辆,同比微降1.58%。

这样的成绩,也换来了多家证券机构的看好。

华创证券预计,长安汽车2020-2022年归母净利预期57亿、60亿、72亿元,维持“强推”评级。 太平洋证券研报表示,三季度开始乘用车进入行业数据“利好”期,预计长安汽车2020、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40亿元、60亿元。

销量、业绩双双上涨,资本市场也纷纷看好,长安汽车是否危机已过?

答案,或许未必。

“企业最大的危机来自于内部。 在新一轮汽车产业格局重构的当口,长安汽车如果转型不成功,将面临生死存亡。 ”

尽管前9个月长安汽车的表现十分出色了,但是在今年北京车展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仍为自己敲响了“警钟”。

而他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事实上,目前长安汽车存在整体毛利润偏低的问题,即产品走量却不挣钱。 据悉,长安汽车上半年整车毛利率为9.29%,远低于竞争对手吉利汽车的17.11%和长城汽车的14.72%。

“单车利润低,主要源于长安汽车在转型赛道上的落后。 ”有业内人士指出,高端品牌迟到、新能源产品孱弱、是长安汽车的“硬伤”。

当前,面对智能化、高端化的市场需求,布局新能源、冲击中高端市场,已成自主品牌向上的必然选择,亦是业绩盈利的杀手锏。

在车圈混迹多年的长安汽车,岂能嗅不出这样的风向。

事实上,在过去三年时间里,长安汽车在新能源和高端化两个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效果平平。

“香格里拉计划”是长安汽车早在2017年就启动新能源战略。 这个战略,可谓十分战略——到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的打造;到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的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

如今眼看快到了第一阶段的收官之际,市场上还未传出计划中“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发布的任何动态。

高端品牌,也始终是长安绕不过的一个话题。

2018年4月,长安汽车正式向外公布“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并将旗下品牌重新梳理为长安汽车、欧尚汽车、凯程汽车以及高端品牌(暂定名AB)组成的四大品牌体系。

然而,时隔1年多,吉利的领克、长城的WEY及奇瑞的星途等几个国产高端品牌都已投入运营,而长安汽车正处于筹备中的新品牌却迟迟没有动静。

对此,长安汽车高层多次在公众场合表示:“长安汽车选择不单独再命名一个品牌,而是做高端产品。”

2020年3月,长安汽车推出UNI引力系列产品作为中高端产品试水。 然而,目前来看,虽然其首款车型UNI-T销量还算可观,但在其价格上却与经济型车型毫无区隔,与“高端”调性并不相符。 除此之外,该款车型还与长安旗下CS75、CS75PLUS等目前走量车型存在较多的价位重叠,长期以往,易引发长安产品线“内部竞争”。

显然,“产品高端化”并非长久之计,而高端又是不能舍弃的未来。

“正在闷声憋大招,全力做这个事情(高端品牌)。”

日前,朱荣华表示,“有太多‘烈士’在前面。 没有这样的理由,我是高端品牌消费者就会买我们的产品。 我只能说,我们计划培育一个新的品牌,从目前准备的情况来看,有信心往上走。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 长安汽车,想要王者归来,看来还得有一段艰难“向上”的路要走。

标签: 分析和预测 长安汽车股票的长期增长潜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