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股票的波折之路:从辉煌到危机重重

admin 14 70

引言

恒大集团,曾经的中国房地产巨头,在过去几年经历了令人瞩目的波折之路。从叱咤风云到跌入深渊,恒大股票的命运堪称一出跌宕起伏的商业传奇。

辉煌时期

恒大的崛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凭借其高周转、低成本的开发模式,恒大迅速在房地产市场上站稳脚跟。2009年,恒大在香港上市,募集了高达110亿美元的资金,为其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基础。

随后的几年里,恒大势如破竹,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无可争议的领头羊。其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利润节节攀升,股价也一路飙升。2017年,恒大股票创下32元/股的历史高点,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

危机萌芽

恒大的辉煌背后也暗藏着隐患。为了追求高增长,恒大不断举债扩张,负债规模持续膨胀。同时,其激进的开发模式也导致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和产能过剩。

2018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严控房地产企业融资和销售。这给恒大的扩张战略带来了致命打击。恒大的负债压力迅速攀升,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

危机爆发

2021年,恒大债务危机全面爆发。由于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恒大股价暴跌,市值蒸发了超过90%。恒大的流动性危机也波及了整个房地产行业,引发了市场恐慌。

为了稳定市场,中国政府出手干预,接管了恒大。恒大集团创始人许家印被迫辞去董事长职务,恒大也开始了一系列的资产变卖和债务重组。

危机应对

面对危机,恒大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包括出售核心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剥离非核心业务等。政府也提供了支持,包括提供贷款担保和允许恒大延期偿债。

尽管恒大进行了积极的危机应对,但其业绩依然不容乐观。截至2023年,恒大的负债规模仍然高达1.9万亿元人民币,重组进展缓慢,股价依旧低迷。

总结

恒大股票的波折之路,是其激进扩张策略和中国房地产行业监管趋严共同作用的结果。恒大的经历给企业和投资者都敲响了警钟,盲目扩张和高杠杆经营的风险巨大。

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逐渐步入转型期,恒大能否走出危机,重振昔日辉煌,仍是一个未知数。但其波折起伏的命运,无疑给中国企业和经济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地产大佬在艰难9月

撰文 / AI 财经 社 李逗 编辑 / 游勇 董雨晴 许家印人生中的很多个幸事,都离不开饭局。 2018年的秋天,许家印在恒大深圳总部攒了一个饭局,邀请了万科的郁亮、碧桂园的杨国强和融创的孙宏斌共进晚餐。 几个“首富”轻车简行,没有了往日的高调和喧嚣。 大家都心事重重。 郁亮说,万科不再是房地产公司,把万科定义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杨国强说,后悔当老大,不再争销量第一。 许老板此时是最适合做东道主的人选。 他手里握着超3000亿现金,拥有随时可以实现的配资、杠杆,资本调度能力庞大。 而他的事业版图不断展现出更多可能,没有人能断言他的能力边界。 但其他老板们就不好说了。 那个秋天,一股秋意开始横扫整个地产行业。 刚刚经历过一轮舆论风暴的杨国强,开始主动降速,土地投资力度减了一半。 郁亮不再重点关心房地产,而是张口闭口谈起了新兴业务;往常以大胆著称的孙宏斌,罕见地把安全二字挂在口边,尽管绿灯亮起时还是会忍不住踩上一脚。 这次聚会的前一年(2017),许家印刚刚超越“二马”登顶中国首富。 也是那一年,恒大以3700亿销售额超越万科,成为宇宙第一房企,激动不已的许家印,企业开会时特地奏响音乐,庆祝了这个 历史 时刻。 谁又能想到,3年后的今天,用许家印的话说,“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全体恒大员工都经受着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 寒风乍起的2021年,并不是只有许家印一人输在这个棋局。 难,已经成为地产大佬们的常态。 进入三季度的9月份里,大佬们已经开始急寻“救护机”,有着区域地位的地产大佬们,寄希望于躲在“大而不倒”的保护伞下,但对于多数大佬来说,他们正在暴雷的边缘徘徊挣扎。 许家印的私人飞机起飞了,这次据说是许老板亲自北上求援。 左右逢缘的许老板不仅钱多,朋友也多。 他能从河南太康走出来,除了 历史 机遇,遇到了房地产市场大爆发,也与他本人广结善缘、长袖善舞有关。 2017年,恒大打算在A股借壳上市,融资额1300亿元,背后站着数十家顶级投资人和投资机构,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能量。 刚刚进入9月的第一天,恒大又上了热搜,当天它举办了一场“保交楼军令状签署大会”,许家印出席了这场会议。 他不仅公开表态,还签署了官方文件,召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签约仪式。 半天时间里,这个话题在微博实现了半亿阅读。 更细心一些的人还会发现,接下来9月的每个节假日里,许家印都不忘给公众打一针强心剂。 9月10日(教师节),许家印承诺:“我可以一无所有,但恒大财富的投资不能一无所有!”9月22日深夜11点,恒大集团召开“复工复产保交楼”专题会。 许家印对参会的4000多名各级领导强调,全力以赴抓好复工复产的重要性。 这是一种战术性的考量。 “这是许家印的高明之处,越是这种时候越高调。 ” 一位券商人士分析道。 频繁的曝光量,让许家印的名字如雷贯耳,但在最关键的恒大债务的推进上,还在等待许家印解答。 许家印的危机还没化解前,来自中原大地的地产大佬胡葆森,也罕见地发出了求助信号。 相比王石、潘石屹等地产大佬,胡葆森的名气并不算大。 他面容和善而坚毅,有着豫商的中庸底色,更是被冯仑视为忠厚长者。 在地产圈中,他与冯仑、王石共称为“中国房地产三君子”。 但如今,冯仑、王石已经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71岁的胡葆森始终还奋斗在一线。 但在2021年9月中旬,胡葆森开始坐不住了。 一份建业地产向河南省政府发出的《救援报告》暴露了他的窘境。 报告重点是压力陈述,在水灾和疫情双重影响下,建业的各项经济损失逾50亿元,恳请政府尽快偿还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拖欠建业的各类款项逾50亿元。 这则救援报告发出后,建业高管们也反复强调,这是河南当地的“万人助万企”活动背景下产生的。 “目前建业集团多数业态基本恢复到了灾前的生产经营状况。 ”但你细品,再细品,事情也没那么简单。 胡葆森与许家印都是河南老乡,但两人的机遇却完全不同。 1992年,许家印离开家乡选择到深圳发展,2008年,当恒大上市受阻时,许家印连续3个月,每周都到香港富豪郑裕彤家里打牌,绞尽脑汁地打入了香港富豪圈,获得了郑裕彤的家族资金支持。 渡过资金危机的许家印,在此后轰轰烈烈地开启全国化扩张。 而胡葆森却带着在香港磨砺10年的地产经验,返回了家乡河南。 打从创业一开始,胡葆森就坚定了“深耕河南”的决心。 与许家印的全国化扩张不同,胡葆森反其道而行之——只坚守河南。 胡葆森要向下走,往小里做,一直做到河南的小城镇。 “河南省有1亿人口,只要我能占到10%以上的市场份额,就有干不完的活,赚不完的钱。 ”胡葆森说道,他自嘲为一个“朴素的狭隘的河南主义者”。 事实证明,往大做有大了的弊端,往小做也有小的好处。 刚刚过去的2020年,建业成为河南省第二大纳税大户,在河南雄霸一方。 深耕河南20载,胡葆森成为当之无愧的河南房地产大佬。 但在地产行业的真正寒冬来临之际,胡葆森需要为建业做好过冬准备。 整个9月,许家印和恒大频频上热搜。 但实际上,不只是恒大,地产商的日子都不好过。 中秋节当天,新力地产老板张园林突然从一个境外投资者群里退出。 群内的新力工作人员急忙回应,老板操作失误退了群,但灵敏的投资者们很快意识到风向不对,认为张老板准备躺平、逃债,怀疑新力能否兑付10月份到期的2.5亿美元债。 很快,最坏的结果出现了。 一天时间内,新力的股价从4元跌到5毛,市值创 历史 纪录地蒸发了87%。 纵观港股房地产市场,新力创下了第二次一天跌出超八成股票的纪录。 上一个单日跌破8成的房企,还是2019年时的佳源国际。 张园林的身价也瞬间蒸发近百亿港元。 一年前,张园林和妻子还以110亿元的身家,跻身全球地产富豪榜。 两年前,一切都不是这番光景。 新力控股成为登陆港交所的最年轻内地房企,年仅43岁的张园林成为最年轻的上市房企创始人。 他特地换了个新发型,镜头里的他,咧着嘴,露出一口大白牙,笑着的双眼眯成了一条缝。 与其他地产大佬相比,张园林的发家之路相对“神速”。 他2010年创业,短短几年就在南昌积累大量土地,年销售额从零到千亿只用了十年。 但与许家印、王健林、王石这些热衷抛头露面的大佬不同,张园林异常低调,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也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闷声发财。 曾有业内人形容:“张老板的低调像其属相龙一样,隐介藏形。 ”但在这位老板刻意低调的同时,新力却在房地产行业逐步进入上升期。 不过,形势转瞬即逝。 这也难怪。 张园林走的是黑马房企们的经典扩张路线:加杠杆、全国化、高周转,这一套路现在已经不适用了。 股价暴跌前,张园林的日子已经不太舒心了。 今年7月,一封网传的“新力地产老板求救信”在网上发酵, 这封信声称,张园林陷入了一个由5人合伙的金融诈骗圈套,被诈骗团伙诱导借钱,掏空财产。 尽管辟谣了,但不到两个月,A股还沉浸在中秋假期的欢快氛围中,在港股上市的新力地产却被资本爆锤,让刚刚获得喘息之机的张园林,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 张园林想着断臂求生,甩卖资产,等待白衣骑士,无论如何也能活下去,这已经是他最坏的打算了。 但他低估了当下房企收并购市场的形势。 张园林很缺钱,缺救命钱。 早在9月初,市场上有关龙湖收购新力物业的消息,就已经传的沸沸扬扬。 但辗转近一个月,新力物业的买家,迟迟没有现身。 甚至连融创的孙大胆都不敢轻易出手:“甭管你开什么价,是没法收并购的,并购进来500亿债消化不了,并购1000亿债更要死人了。 ” 这也怪不得孙宏斌。 无论从行业形势,还是地产监管力度而言,2021都比以往严峻太多。 2017,曾经陷入债务危机的王健林,还能找到一帮驰援天团帮他渡劫。 那时,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王健林就搞定了孙宏斌和富力的李思廉,卖掉了200亿元的资产,尽管摔了个酒杯,闹得不是很愉快,但终究是从泥潭中抽出身来。 然而时移势易,2018年泰禾暴雷了,2019年福晟和华夏幸福没能挺过去,2021年恒大和蓝光走到了悬崖边上。 退出微信群的张园林,之后再也没有在朋友圈发声。 不止是他,去年还热热闹闹的房企收并购市场,今年变得异常安静。 此前热衷在收并购市场“买买买”的世茂许世坛,到了今年也提出要以“卖家”的身份,出售非核心资产。 另一家巨头万科也开始变得极为挑剔,考察了蓝光、恒大等一众房企后,又都拒绝了。 人人都在等待白衣骑士,但白衣骑士也得面对现实。 三道红线的金融监管下,大佬们都忙着优化自家的负债数据,手中的余粮早就不多了。 在相当一段长时间内,人们很难再见到地产收并购市场的“大玩家”。 甚至曾经的“并购王”孙宏斌,那句“除了我们以外,谁都有可能暴雷”都要食言了,9月24日,网上传出一封融创绍兴分部向当地政府发出的求助信,引发融创美元债下跌。 信件内容的首条,赫然列着几个大字——是绍兴目前投资额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 大家都火烧眉毛的时候,并购这条路基本无望。 地产大佬们环顾四周,发现靠人不如靠己。 刚刚过去的中秋佳节,“富力双雄”李思廉及张力为公司献上了一份厚礼,自掏腰包80亿元给公司还债。 也是同一天,碧桂园服务以不超过100亿元的价格,把李思廉及张力口袋里的富力物业,收入囊中。 熟悉富力双雄一贯玩法的人都知道,这并不寻常。 李思廉和许家印一样,都喜爱玩德州扑克。 这是一种冒险者的 游戏 ,不仅投资圈爱玩,地产圈也很热衷。 但据说许老板牌品不好,牌友们对他的印象一直不佳。 赌桌之外,李思廉把这种冒险精神,或多或少用在了商场的赌局中。 在香港长大的李思廉,切身感受到了香港房地产市场繁荣的过程,目睹了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等房地产帝国的商业传奇。 这些香港地产前辈们的经验,成为李思廉日后的经营思路,让富力有了一个快速成长起来的路径。 鼎盛之时的富力地产,曾经站在过房企们的山顶。 富力曾经是华南五虎之首,就连恒大、碧桂园当年都要喊它一声大哥,但现在,富力已然被甩到了身后。 富力最近的一次高光时刻在2018年,与万达达成世纪大交易,花了200亿买了万达的77个酒店。 很多人还记得双方在发布会前,砍价摔酒杯的事情。 事后看来,王健林摔杯子是有道理的,不仅酒店的价值远超过交易价格,关键是发布会的海报都打出去了,再来砍价,换谁都会不爽。 张力后来对这笔交易很满意:“这笔收购非常好,已经赚了百亿”。 靠着万达的77个酒店资产,富力成为了拥有全球最大豪华酒店的业主,而富力的资产规模也跻身行业前十。 但幸福来得快,去得也快。 时间到了2021年,行业风向对富力不甚友好,李思廉及张力的故事开始有了新的方向。 3年前的那笔震惊业内的“世纪交易”,并没有给富力带来转机,反倒更多造成了资金上的拖累。 今年的年中业绩会上,富力也开始盘算着转让资产的事宜。 当然,与恒大的负债相比,富力的债务只是小巫见大巫,李思廉尚有腾挪空间。 除了物业这张牌,大湾区旧改项目储备,让李思廉有着足够的翻身底气。 回看这些富豪的际遇和选择,其中暗合了某种相似性。 他们都明白一个不言自明的规则——高投入,赌一把;喘口气、再投入,再赌一把。 乃至更多地产同行,大都是这样过来的。 挺过某个时期后,他们的人生又幸运地变成了金色。 然而,无数个 历史 故事,商业帝国在巨大势能聚集资源的同时,又往往会以超越想象的速度溃不成军。 楼起楼塌的故事,在今年的房地产行业上演的格外多。 房地产“夜壶论”的信仰,正在这轮猛烈的调控节奏中逐步瓦解。 当然,还会有许多大佬怀念房价魔幻上涨的旧时光,但行业底层逻辑、未来的地产格局都在2021年中悄然改变。 那些靠赌的房企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仅仅是一年前,这些地产大佬中的许多人,还被视为房地产企业中的领军人物。 而一年后,他们的梦想、PPT、商业构想都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行业终归还是要回到正轨上,房企告别高周转、高杠杆的“年少轻狂”,将房住不炒作为长期发展目标,在规模与安全上找好自己的平衡。 届时,房地产行业也将迎来更好的“中年时期”。 房企们的求救与自救行动还在进行中,相信在这场危机之后,他们将更加认可安全的重要性,将重心回归到产品和服务上。 宴会早已曲终人散,矗立在南山区的恒大超级总部,依然如初见那般的新奇和美丽。 夜空中,整座大楼如往常一样的灯火辉煌,这里的欢声笑语或许还有回来的一天。

恒大地产股票

恒大股票继续暴跌。 截至发稿,中国恒大跌1417%,恒大汽车跌235%,恒大地产跌935%,恒腾网络跌1121%。 据读创财经数据显示,恒大股价今年以来最大跌幅超过87%,恒大汽车最大跌幅超过96%,恒大地产最大跌幅超过80%, 而恒腾网络最大跌幅已超过93%。 四只股票的最高市值一度高达亿港元,但现在仅约1230亿港元。 市值蒸发近12万亿港元(折合近1万亿人民币),市值缩水90%以上。

1、恒大方面为了化解风险,恒大正在使出浑身解数。 12月6日,中国恒大在港交所公告,考虑到集团目前面临的经营上和财务上的挑战,该公司董事会决议设立中国恒大集团风险化解委员会,许家印出任风险化解委员会主席。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风险化解委员会其他成员背景多样,除了恒大现任高管许家印和潘大年,其他委员均来自其他企业高管和专业人士,成员企业类型包括:广东省属国资粤海控股、广州市属企业越秀集团、深耕不良资产主业的中国信达、以及专业中介机构国信证券和专业律所。

2、此前12月3日晚间,恒大发布一笔26亿美元担保义务可能无法履行担保责任公告。 随即,广东省政府连夜约谈许家印。 为了有效化解风险,广东省政府同意向恒大派出工作组,督促推进企业风险处置工作。 12月6日,中国恒大收于181港元/股,下跌1956%,创下2013年以来收盘价新低;恒大物业收于346港元/股,下跌521%;恒大汽车收于304港元/股,下跌703%。 设立风险化解委员会,许家印任主席12月6日,中国恒大集团公告称,考虑到集团目前面临的经营上和财务上的挑战,公司董事会决议设立中国恒大集团风险化解委员会。

3、恒大风险化解委员会成员具体包括:董事会主席及公司执行董事许家印、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鸿、恒大财务总监及公司执行董事潘大荣、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立民、广州越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资本运营官李锋、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合规总监陈勇、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郝瀚。

利空兑现,恒大暴雷,到底发生了什么?

马云现在不在乎钱的损失,他更需要的是和恒大一起扩大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毕竟足球圈在国内还是有很大的受众群的,这也正是马云需要的。

恒大的亏损自然有办法填补

马云现在的财富来源太多了。 除了阿里巨大的股份分红,他还有其他领域的投资收益。 马云之所以投资恒大,一方面是希望在阿里薄弱的运动场上建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扩大社交圈的一种手段。 毕竟恒大最大股东许家印也是金融界大佬之一。

恒大的亏损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但这部分亏损对马云来说不算什么。 他有其他资金来源来弥补这部分损失。 他真正需要的是恒大的曝光率,恒大在亚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这些影响,他自然可以从其他领域赚更多的钱。

马云的目的是在多个领域布局产业

众所周知,商业领域从来不以企业净利润为标准。 恒大俱乐部这几年收获颇多,不仅夺得亚冠,在其他洲际赛事和中超都是顶级球队。 有了这些头衔,恒大目前的市值已经达到200亿左右。 只要恒大能够继续发展壮大在足球领域的影响力,甚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其市值就会越来越大。

马云现在的想法显然是离职后不做闲人。 他肯定希望自己能涉足很多领域,在中国的商界有更广阔的话语权,足球是其中很大一部分。 如果马云真的想赚钱,现在卖掉恒大的股份就足以套现大量现金,但这不是马云现在追求的。 他们本身资产多,现金多,所以他们的投资,也已经超出一般生意人的眼界,更多的是长远布局。 具体来说,淘宝投资恒大足球俱乐部,用两种算账的角度来说,都是划算的。

一般来说,一个马云级别的商业巨头,绝不会只看单笔投资的直接财务回报,而是从全局考虑整体效益和影响,这才是恒大对他的真正价值。

恒大 11 天浮亏 1387 亿,谁能笑到最后

利空兑现,恒大暴雷,到底发生了什么?据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裁定书显示,中国恒大遭到银行申请财产冻结,广发银行请求冻结宜兴市恒誉置业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银行存款132亿人民币或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财产,最终导致了出现以上的那种情况,使得恒大的股票出现暴雷,这对很大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最终恒大回应将对宜兴支行提起诉讼以保证兹省的权益。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书一出,恒大的财产被查封以及冻结之后,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空,市场一片哗然,虽然恒大作出回应要对宜兴支行滥用诉讼前保全的行为,将依法起诉。 但是这一回应,并未影响投资者用脚投票,对恒大系采取了砸盘式抛售,即使是这样,中国恒大的股票还是在跌,到今日为止,中国恒大在港股今日股价最低达812元,对比上个开盘日跌幅超过205%,由此可见这次风波对恒大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与这个地产公司大暴雷的时代,受此影响,很多的地产公司的股票都出现了很大的波动,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恒大集团,这种情况使得恒大现如今的股市股价一直在暴跌,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因为,近年来国家政策一直在抑制房地产过热的势头,从限购令,金融去杠杆,再到去年颁布的房地产三条红线,无一预示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更加严格,房地产融资渠道一落千丈,国内地产公司再也不复往日的辉煌。

利空兑现,恒大暴雷,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因为恒大遭受到了银行申请财产冻结,使得恒大的股票出现暴雷。

你如何看待恒大汽车市值蒸发6000亿这件事?

在险资高调现身股市后,一场监管风暴劈头盖脸砸向万能险。 而这远未结束,知名投行高盛高华近期发布看空万科A的研究报告。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测算,截至12月8日,恒大11月18日-11月29日的增持的5098亿股已浮亏约1387亿元。

这将激进的险资举牌再次捧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业内指出,在这场残酷斗争和博弈中,部分激进险企或面临现金流压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而这或意味着诸如王石、董明珠等或能笑到最后?

恒大人寿10天浮亏约1387亿元

昨天惊动资本市场的,来自于高盛高华的一份研报。

根据研报,对万科维持“卖出”评级,12个月目标价165元/股。 给出这一目标价的理由是,万科A估值远高于正常水平。 而这一定程度上是7月底以来恒大增持万科A股份至1407%所致。

万科A当前估值远高于2010年以来历史区间的1个标准差(相对于2016年年底预期净资产价值溢价8%,对应139倍的2016年预期市盈率和25倍的2016年预期市净率),且相对于A股同业(相对净资产价值折让22%,市盈率116倍,市净率20倍)存在大幅溢价。

研报指出,其股价已远远超出了通过合理的资本配置可实现的净资产价值扩张潜力,当前股价已计入了加杠杆进行净资产价值扩张的潜力。

这意味着,从12月8日收盘价该股还有超过30%的下跌空间。

受此影响,万科A进一步走弱,12月8日收盘报收2474元,下跌159%。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万科A股价低迷,相对于11月18日的短期最高价29元/股,已经有近15%的跌幅。

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相比宝能系较早买入万科,后期进入的恒大则面临部分资金被套的窘境。

11月30日,万科A公告的恒大最近一笔增持发生在11月18日-11月29日,其通过附属公司在市场上及大宗交易收购共计5098亿股万科A,收购总代价为1401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粗略计算,该部分增持平均价格达到了2746元/股。 12月8日的收盘价较这一平均价格跌272元/股,跌幅99%。

也就是说,截至12月8日,恒大11月18日-11月29日的增持的5098亿股已经浮亏约1387亿元。

恒大人寿三季度现金流出3127亿元

在保险机构中,万能险遭遇严厉监管,举牌战斗力受到极大影响。 保监会数据显示,1-10月恒大人寿规模保费413亿元中,90%为万能险。

在最近保监会通报的万能险整改举措里,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 业内指出,对万能险的监管政策或还将继续升级,个别险企的流动性问题也将持续成为市场关注热点。

上周末,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以严厉措辞怒斥举牌野蛮人,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

恒大人寿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恒大人寿在第三季度亏损965亿元,前三季度累计亏损1193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753%。 截至9月底,恒大人寿的净资产达到亿元。

值得留意的是,恒大人寿在前三季度的净现金流为负值,共净流出3127亿元,其中业务现金流为正数、投资现金流为负数。

恒大人寿公告表示,第三季度公司净现金流为负值,主要是考虑到整体金融市场形势和资产配置计划,在二季度末可投资金额较充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资产的投资与配置,故三季度的投资现金流出较二季度增加幅度较大,导致三季度净现金流为负,并非表示公司出现流动性缺口。 恒大人寿称,公司整体流动性仍然充裕,9月底账面剩余资金373亿元,今年以来累计净现金流29亿元。

为了使公司能够应对极端压力下的流动性需求,恒大人寿已经采取两大措施:保证总资产收益的要求下,配置了大量优质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货币基金、短期存款等;为了丰富公司的融资手段,降低融资成本,公司计划发行次级债。

截至三季报数据,恒大人寿共持有10只个股,其中梅雁吉祥已确定在抛售后由恒大集团其他子公司接手,剩余9只个股中有5只在卖出后再次买入,恒大人寿最新持股数量和市值不能确定。 如纯以三季报持股数据估算,恒大人寿的持股市值不超过30亿元。

激进险企或存现金流压力

对高度倚重万能险的险企来说,掐断万能险就像掐住血液动脉,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保费结构,后续面临的或就是流动性压力,多家机构分析师也不约而同地关注个别险企的流动性压力。

海通证券一份研报认为,2016年以来,保监会已密集出台了限制和规范万能险的系列政策,有效控制了万能险的无序增长,减弱了部分保险公司的举牌能力。 不过,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或将面临现金流压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举牌行为或将进一步被抑制。

由于中小型保险公司的保费主要来源是万能险等中短存续期业务,保监会持续强化万能险监管,显著降低了中小保险公司高负债成本的新增保费。 且根据两大《通知》的规定,2017年4月1日前,中小保险公司大部分不满足规定的产品均需停售。 此外,偿二代下,中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降低,部分公司已逼近100%的监管线。

国信证券曾发研报称,不同于成熟市场,国内万能险更为侧重于理财性质,且刚性兑付的金融环境放大了居民对万能险的需求,部分替代了理财产品的功能,目前国内万能险结算利率仍高达4%-6%,加上管理费用以及渠道费用,保单负债真实成本其实更高。

万能险监管一再升级,考验资产驱动型险企的流动性。 资产驱动型险企流动性对新单销售、退保率和具备现金流基础的投资收益等3个因素较为敏感,由于举牌上市公司所得股权按权益法计入长期股权投资,若上市公司不分红,则只能带来账面投资收益,并无实际现金流支撑。 目前,激进型险企万能险占比在80%-100%之间,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次监管趋严将使激进型险企流动性面临较大压力。

华宝证券研报则认为,期限短高流动性的万能险产品,带有很强的“投机”性质,如果此类产品占比过高容易引发保险公司流动性风险,同时和保险的保障价值相违背,势必不会长久,如果投资端出现较大的波动加之退保压力加大,部分公司特别是投资行为较为激进的保险公司或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举牌或进一步被抑制,王石将笑到最后?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证监会和保监会相继释放从严监管的信号,为稳定国内金融环境,保证保险资金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的价值投资者,防范资产负债错配、流动性风险,针对险资举牌、杠杆收购的监管将持续加强。 加上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或面临现金流压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二级市场举牌行为或进一步被抑制。

一位中小险企负责人指出,险资举牌应该一分为二看待,保险行业主流的投资行为不存在问题,保险资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也是资本市场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可以弥补市场的资金短板,对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主要问题是部分险企的做法挑战了底线,投资行为不符合监管规定。 因此,符合监管规则、符合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行为应予以支持,“快进快出”、与保险资金投资大方向有所背离的行为则应予以规范。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今年来看,保险机构对优秀的实体企业举牌,万科、格力、伊利、南玻等大量公司纷纷被入侵,实体企业战战兢兢。 从过去的案例来看,保险机构没有经营成功实体企业的案例。 如今,在部分激进险企或面临现金流压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之时,这对诸如王石、董明珠来说,或许是个好消息。

恒大的钱去哪了?

我觉得这个事情正好反映了恒大集团目前所遭遇的危机,恒大集团现在处在非常艰难的处境。

恒大汽车本身隶属于恒大集团,当恒大集团出现系统性的债务危机之后,恒大集团的很多业务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恒大汽车正是其中之一。 在恒大汽车发展支出,恒大汽车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进行新能源造车的公司,大家也非常看好恒大汽车。 但事到如今,大家对恒大汽车相对比较失望,投资人们也渐渐离开了恒大汽车。

一、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这是关于恒大债务的一项问题,虽然事情和恒大汽车有关,但却直接体现出了恒大集团的债务问题。 恒大汽车在发展顶峰的时候,市值已经超过了6,000亿港元,但在连续的暴跌之后,恒大汽车的市值现在仅剩300多亿港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代表着投资人们对恒大汽车的信心越来越小。

二、恒大汽车需要解决自己的发展问题。

在恒大汽车的母公司恒大集团应对债务问题的同时,恒大汽车连年亏损。 恒大汽车在2018年正式问世,在此之后,恒大汽车每年的亏损都可以达到数10亿元,2020年更是达到了77亿元的亏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的恒大集团已经无力承受恒大汽车的亏损问题。

三、恒大集团正在积极甩卖恒大汽车。

恒大集团一直在断臂求生,在巨大的债务面前,恒大集团曾经多次商讨恒大汽车的出售问题。 有人表示恒大集团想要通过500亿元的价格出售恒大汽车,但因为恒大汽车本身的体量非常大,互联网造车的赛道也非常拥挤,恒大集团未必能找到合适的买家。 不管怎么样,恒大汽车的市值已经蒸发了6000多亿,大家已经不再看好恒大汽车的发展前景了。

恒大房地产业务亏损那么多,他的股价会如何走呢?

盲目的多元化发展,却没给恒大带来多少现金回报,钱投出去了,但是资金没有流回来。

地产行业一直盛行“高杠杆”运营模式,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模式是恒大债务危机突然爆发的主要诱因之一。 与其它房地产龙头企业一样,恒大这些年业务发展也是靠疯狂拿地扩张换来的。 既然是疯狂扩张拿地建房,那资金只能是从历年的利润和银行贷款来实现。

资料显示,恒大从全国各地拿到的土地面积高达293亿平方米,这些土地估值高达5273亿元。 然而,光靠恒大一已之力肯定是没有这么多资金的,恒大只能向银行借贷或向外发行债券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 恒大的利润率一直在10%左右,大量的钱是各种融资、借贷来的。 要承担10%左右的利息,甚至更高。

受债务影响,目前恒大在各地的900多个在建楼盘,停工的大约有600多个。 其次是三道融资红线的出台。 本来恒大在外疯狂拿地扩张就需要大肆烧钱,三道红线出台之前恒大还可以向银行继续贷款或发行企业债券。

以解决现金流不足的问题。 但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央行为了防范银行的金融风险,规定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对房企的负债率、现金流、净负债等有了一定的限制。 这让恒大的资金流一下子就被扼住了喉咙,吞不进去又吐不出来。

如今“房住不炒”依然成了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国策”,越来越严的调控政策致房地产市场降温熄火,走向持续低迷。 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犹如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还有便是盛传的造车烧钱项目,根据恒大的数据统计,恒大汽车项目已“烧”近400亿元。

问题是,啥车也没有。 不少网友不禁怀疑:这是奔着融资去的吧!由于深陷流动性危机,恒大今年以来股价已跌去八成,恒大四大核心上市公司市值累计蒸发超万亿,市值累计仅剩1504亿港元。 随后又遭遇恒大财富约400亿资金爆雷事件。

全国多地恒大维权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不乏自家员工的身影。

恒大汽车连续暴跌市值蒸发6千亿,恒大汽车还有望吗?

中国恒大发布了新的公告,据内部研究,恒大集团的净利润仅为90~105亿元,同去年相比出现了明显的降幅,约下降了30%~40%。其中恒大房地产业务亏损了40多亿元,可以看出亏损的金额是很多的,那它的股价会如何发展呢?

一、恒大爆发危机

现在的股市经常有比较大的波荡,比如说恒大的处境其实早就很岌岌可危,如今终于爆发出了危机。 在2021年7月的中下旬,恒大集团就被媒体报道说,它的内部已经负债累累了,有很多资金都逾期没有偿还。 这些负面新闻也让恒大集团的股价出现了集体跳水的趋势,甚至还影响到了科技版的走向,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的。 这次事件与去年发生的也脱不了关系,上次也是债务危机,这次还是债务危机,它们给恒大带来的影响不仅是股市下跌和市值蒸发,更重要的是恒大的名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给投资者和众多的资本家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二、恒大的股价会如何发展呢?

恒大在爆发出欠债的新闻之后,它一直在积极偿还债务,但是集团却没有能力偿还这么多的债务,所以说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 在爆发了债务危机之后,恒大就一直在积极寻找新的投资者来偿还相关的债务,也希望获得大家的信任,但是大家对于它已经没有信任可言了。 虽然恒大的股市走势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与同期相比它的下降速度只是缓和了一点,整体还是非常让人忧心的。 所以现在恒大的股价也是处于缓慢下跌的阶段,至于未来将如何发展,还要看集团究竟能不能摆脱这些负面绯闻的纠缠。

三、总结

恒大房地产业务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果真的出现破产,那么将会对中国房地产行业造成重大的动荡。 小编也希望恒大房地产能够挺过这一难关之后,可能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我个人觉得恒大汽车没有希望了。

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简单,恒大汽车已经在今年多次主动出手,但因为恒大汽车的体量非常大,业内也普遍不再看好恒大汽车的发展,所以恒大汽车处在发展和出售的艰难处境之下。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个人觉得这主要跟恒大集团的整体债务问题有关,这个问题也严重影响到了恒大各个业务的战略发展。

一、我先讲一下恒大汽车的主要问题。

恒大汽车目前有两个主要问题,第1个问题是市值严重缩水的问题,第2个问题是恒大汽车的业务发展问题。 关于第1个问题,恒大汽车的市值已经相交最高点蒸发了6,000亿元,业内普遍不再看好恒大汽车。 关于第2个问题,恒大汽车的推进速度非常慢,已经严重落后于其他的互联网企业,毕竟很多互联网企业已经造车成功。

二、我觉得恒大汽车很难成功了。

正是因为以上两个问题,恒大汽车在业务上本身没有什么技术优势。 虽然恒大汽车在早几年就已经开始发展了,但直到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做出成品车之前,恒大汽车始终没有成品车问世。 与此同时,恒大汽车也在遭受恒大集团的债务问题,这个压力会进一步导致恒大汽车的资金出现问题。

三、恒大汽车的出路并不多。

我暂时能想到的恒大汽车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想办法把恒大汽车出售给有一定资本实力的国有企业。 现在的经商环境相对比较困难,很多企业的融资渠道在进一步收紧。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很难有企业能收购恒大汽车,即便恒大汽车的估值一降再降,恒大汽车的天量市值依然会成为恒大汽车出售的最大阻碍,这也是摆在恒大面前的一大难题。

恒大足球从辉煌到没落,是否预示着金元足球彻底失败?

恒大足球的没落并不能够预示金元足球彻底失败。

作为中超联赛最成功的俱乐部,恒大足球曾给很多中国球迷带来了美好的记忆,只不过随着恒大集团遭遇债务危机,恒大足球也出现了资金供应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恒大足球的整体实力必然会出现严重的下滑,只不过恒大足球的落寞,不能够说明金元足球模式面临彻底失败。

一、恒大的金元足球模式取得了耀眼的成绩。

在进入中超联赛之后,恒大凭借金元足球的模式拿到了8次联赛冠军,并且在亚洲范围内还拿到过两次亚冠联赛冠军。 虽然这些成绩并没有让恒大成为世界顶级豪门球队,但是在亚洲范围内,恒大的名气也属于最顶尖级别的水平,可以说恒大足球的金元足球模式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二、恒大的实力没落后,恒大依旧是中超联赛的顶级豪门球队。

再优秀的球队也无法一直保持整体实力处于巅峰的水准,而恒大现在依旧是中超联赛的顶级球队,只要恒大进行部分方面的调整,恒大就有问鼎中超联赛冠军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说恒大的金元足球模式彻底失败,显然是非常不靠谱的。

三、恒大的金元足球模式没落,主要是由场外因素引起的。

如果恒大集团没有遭遇债务危机,那么恒大足球的金元足球模式就不可能面临没落的情况。 在恒大集团逐渐改善债务危机带来的影响之后,恒大足球的金元足球模式一定会重新复苏,所以到了那个时候,恒大足球依旧能够有称霸亚洲足坛的实力。

相信很多中国球迷都希望恒大足球能够重新回到巅峰,因为只有越来越多像恒大足球这样的球队存在,中国足球才会有真正复兴的那一天。

标签: 恒大股票的波折之路 从辉煌到危机重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