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因票据违规扎堆被罚 跨地区诈骗风险冒头

admin 227 0

  当前,票据业务已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方式,相较于应收账款抵押、保理等业务,票据业务具有权属清晰、定价公允、流转规范、交易公开透明等优势。

  不过,在市场关注到部分地区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增长的同时,背后滋生的票据案件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上证报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在银保监会及地方银保监局对银行开出的罚单中,针对票据案件的罚单成为重灾区。同时,上半年票据案件仍然高发,跨地区票据诈骗案件风险突出。

  受罚多因“无真实贸易背景”

  从地域分布来看,今年以来,在超过100多张的银行票据罚单中,来自江苏和山东的罚单占比较大。而这两个地区也是上半年“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增长”的少数几个地区。

  粗略统计,今年以来,江苏共开出17张银行票据违规罚单,累计罚款达1300多万元;山东共开出8张银行票据违规罚单,累计罚款达280多万元。

  对于“上述两地为何票据违规罚单较集中”这个问题,银行业票据业务资深专家赵慈拉分析认为,当地民营经济较为活跃,在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大环境下,给民间票据中介提供了套利空间。

  在今年以来这100多张票据罚单中,近半罚单的受罚原因指向“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贴现”。根据《票据法》相关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也就是说,银行应通过审核贸易合同、交易协议等,来确定是否为企业提供融资、承担风险。但现实的情况却是,“由于一些银行在合规、风控方面把关不严,导致放松审查标准,甚至故意配合客户通过票据业务进行套利、套信、套资金等违规行为。”北京一家银行结算运营部人士分析称。

  如何杜绝“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贴现现象反复出现?赵慈拉认为,智能化贴现业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其简化了银行的贴现办理手续,使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企业更易达到银行贴现门槛,炒股入门,并杜绝空壳公司从银行开立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防范为票据中介背书套取银行资金。

  跨地区票据诈骗案多发

  “无真实贸易背景”只是掀开了票据违规的冰山一角。当前,票据市场的主要风险从操作风险转变为信用风险和套利风险,违规环节逐步由交易端转移至承兑端、直贴端,存在业务制度建设滞后、客户准入和背景审查不严,以及利用大量无真实贸易背景承兑、直贴业务虚增存款、空转套利、掩盖不良、套取银行信用和资金等主要违规问题。

  据上证报独家获悉,从监管部门最近的摸底调查来看,上半年票据案件仍然高发,案发区域从江浙等票据中介活跃地区向周边省区转移,跨地区票据诈骗案件风险突出。比如,华东某省的多家农商行就发现多起客户涉嫌票据诈骗案。

  这些涉嫌票据诈骗的案件,主要表现为三类特点:一是银行承兑汇票签发人疑为“空壳”企业,表现在出票前集中更换股东、法人代表,公司无经营迹象等方面;二是贸易背景不真实,表现在购销合同要素缺失、增值税发票金额与开票金额严重不符等方面;三是出票人存在关联关系。

  对此,监管部门拉响了防控警报。上月末,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的监管意见》,重拳打击票据空转套利。该意见明确提出,重点从资金审查、贸易背景审查、商业承兑汇票业务、高比例担保票据业务以及跨省异地票据业务等五个方面,对票据业务强化规范整治。

  尤其是针对跨地区票据诈骗案多发的情况,意见提出,重点针对空壳票据中介、套利机构、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等以异地客户身份大量办理票据业务,且存在“套利、套信、套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要求银行业机构完善异地客户承兑、直贴业务机制,划定异地客户范围,建立严格的客户准入标准,实施动态调整的名单制管理。

标签: 银行 票据 违规 扎堆 被罚 跨地区 诈骗 风险 冒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