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带有鲜明成长色彩的小盘股在2010年推出高比例送转方案,引得市场关注,但是本周高送转板块遭遇暴跌,让各方不得不重新审视成长股。
那么,在券商投行人士眼中,成长股是否名副其实呢?在浦东陆家嘴的一间办公室,几位投行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谈了他们对成长股的看法。
"别看现在很多创业板公司推出10股转10股甚至更高的分配预案,但如果了解一下公司的具体情况,公司可能推出10股转80股也不足为奇。"一位投行人士解释,由于相当一部分公司IPO时获得了超募,使得公司手上的现金以及公司公积金大幅度提高,雄厚的"家底"有能力推出优厚方案。
"如果未来公司业绩能以100%提高,那么即便现在是100倍PE,明年就是50倍PE,后年就是20多倍PE。"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这是这些小盘股的目前估值的基础,不过股本成倍扩张,炒股入门,未来公司业绩能否同步赶上,是一个重要问题,所以那些推出高比例送转方案的公司管理层还是会顾忌未来的公司业绩增长的。
投行人士眼中的成长股是什么样的呢?一位投行董事总经理表示,判断一家公司能否有成长性除了业绩因素外,还要看公司的管理层、公司治理和公司财务管理能力。"在小公司发展期,公司管理层通过少数人的影响力就能令公司发展保持稳定,但当步入上市公司行列后,管理的完善才能确保公司在安全轨道上运行。"
上述投行董事总经理建议投资者尤其要关心新股的招股书,从中获得投资的蛛丝马迹甚至是灵感。"与专业机构一样,个人投资也是一项'技术+艺术'的工作,说不定,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折射出公司的远大前程。"
正如美国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建议医生多关注医疗行业变化、自来水公司职员多留意本行业变化外,大量阅读公司公开信息以及行业内信息。
国泰君安证券策略团队近日以微软当时的招股公开信息为例,分析得出:我们相信最有想象力的投资者也不可能从招股说明书中看到微软今天的模样,但是仔细阅读你却会留意到数据和陈述当中所反映出来的一家经营稳健,定位明确,能够放弃资本市场短期的诱惑,在一个快速更替的市场中能够紧随步伐,并且管理层对公司未来有充分信念的中小IT企业,假以一点点运气,这就是微软得以逐渐成长的原动力。
对于成长股的实际操作,其中一位投行人士表示,正如巴菲特所指出的那样,在增值与成长之间没有理论上的差异;任何投资的增值都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折成现值的结果;增值和成长并不能在结合点上完全被切割开。也正如查理·芒格所说的,将二者区分开纯属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