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郭橐驼做投资:买股先把前期研究做好

admin 310 0

  《古文观止》里有一篇文章,叫《种树郭橐驼传》,作者柳宗元。文章描述了一个叫郭橐驼的人,很会种树,种的树又大又茂密,有钱人争相购买。很多人就问他是怎么种的?郭橐驼说其实很简单啦,树根要有足够的空间,泥土要均匀,少移栽,最好丛栽。这样种下以后,就完全不用管它了(原文叫“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这样顺应树的本性,自然就能长好。

  那么其他人为什么种不好呢?郭橐驼说,一般人种树,种的时候不好好准备,土球也小,种树的坑也小。种下去以后,又整日忧劳,乱施肥,瞎修枝,偶尔还去刮刮树皮看看活了没有?摇摇树干看看长实没有?这样种树,天天操心不说,其实还害了它。

  想想看,我们做投资,有多少人能像郭橐驼一样,在决策之前缜密思索,决策以后就不再轻易变动呢?我们花了多少精力关注市场的波动、实时的新闻,又花了多少精力去研究那些本质的问题呢?

  想想看,我们忽略了多少问题!为什么现在A股大部分公司的股价比港股要贵2到3倍?这难道仅仅是投资者习惯不同吗?银行的贷款里有多少和房地产行业相关——难道房地产行业影响的只是开发商的借款和房贷吗?券商行业的利润过去几年主要来自于佣金收入,而超高的换手率未来一定能维持吗?A股小盘股的估值大概是蓝筹股的2倍以上,在国际上则平均只有70%——这真的合理吗?机构投资者的比例从2007年开始逐渐萎缩,而从股价波动来看,最近几年股市波动率却远大于前几年——那么我们又凭什么说我们的市场成熟起来了呢?又怎么能单纯依靠成熟市场的手段投资呢?

  这就牵涉到量化。但量化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我们有没有在执行一个程序以前反复检验、在开始执行以后放心大胆、又一丝不苟呢?一个在2005年以后适用的程序,在之前的市场表现怎么样呢?我们难道可以简单的用“市场成熟了”这样一个借口,零基础学炒股,就无视2005年以前的数据吗?抑或用“市场不成熟”的借口,就忽视A股以外市场的数据?一个在2008年以后取得超额收益的程序,有没有受到小盘股泡沫的干扰呢?一个基于统计概率的总结,是不是经过了足够数据组的测算了呢?还是仅仅因为在10组数据里有8组回报为正,就得出“获利概率高达80%”的结论了呢?我们真的足够仔细了吗?举个例子,笔者在量化研究中就曾经吃过一个不小的亏,而原因仅仅是因为忽视了ETF和指数之间年化不到4%的跟踪误差。

  郭橐驼不是神,巴菲特、索罗斯、西蒙斯也不是。他们所做的,只是更多了一些理性,更少了一些人性的猜疑,更多的分析、理解,接受了事物的本性而已。让我们再温习一下这句朴实的话吧: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标签: 学郭 橐驼 投资 买股 先把 前期 研究 做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