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印象中,此方法或者说类似的技巧最早是出现在MACD论坛中,不过帖子里鲜有提到本质的东西。笔者要呈现的这个方法只用到裸K线,加上手工画线即可。
大家都懂得画趋势线,趋势线破位的地方一般而言意味着转折,而后就可以更精确的选好入场点,是否获利暂且不说,但基本上风险就减小了许多。因而这个方法通常被许许多多的人视为既简单又有威力的武器。
先说本质:其实就是某一操作周期的趋势线破位,呈现在大周期K线时的样子,结合笔者的一小部分理念上的创新补充!演化出来就可得出裸K的操作方法。熟练之后也不需要画线,更不需要任何技术指标即可找到很明确的入场点!
让我们先来看下面的图。
首先我们对图中的走势进行分隔——按等距离的时间周期进行分隔。(图中分为了6格)
按照这6格分别可以绘制6根对应的大周期K线!好了让我先进行一些条件说明:
1、【趋势线】上图是某一周期的一个下降趋势,是我们平时最为常见的走势,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到下降趋势中的各个反弹高点,把他们相连即可得到一条下降通道的上轨。(即图中蓝色的线条)
2、【破位】趋势线被突破之后是转折的一种信号。注意:只是信号而已,本群有一句话叫作——信号归信号,反转归反转,两者没有必然联系!这也是对风险把握所保持的一种理性心态。意思是:虽然有所突破,但风险等级依然没有达到值得我们介入的标准。我们必须看到走势真的愿意往上走再作跟随!(图中在第5格走势有了突破)
3、【震荡企稳】什么叫做“愿意往上走” ? 走势要反转,首先是震荡企稳(当然有一些特殊情况 是会出现强烈V型反转的,但这样的反转实际上并不多见,其实V型也是一种震荡,看你的操作周期如何定义罢了,若操作周期出现V型反转,笔者的建议还是不要去追的好。)企稳之后才是选择,选择向上还是向下?这里会有一个现象——震荡的移动方向,或者说震荡重心的移动方向。图中的两根黄色线的范围内就是震荡,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震荡区间是在你看到走势突破了趋势线之后才需要去画的!怎么画?只要它包含了大部分走势的重叠区域基本就可以了,但不要漏掉一些重要的高低点!
4、【上移】我们得出了一个重叠震荡区(当下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一个转折点),之后我们要观察的就是这个震荡出现后走势是否上移,怎么判定是否上移?如下图:只要突破之后的回试在震荡的中心线之上企稳,都算是上移!就这么简单。那么之前震荡区的确定就显得十分关键。这一步做好了,风险就又减小许多。另外,上移是我们看得见的,我们不需要去猜!
5、【止损】最后,就是止损。我们可以设置在震荡的箱底。因为市场的走势并不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走势在震荡上移之后立刻又跑到了震荡中心之下,这并不是说我们有错,而是由于某些我们无法预见的原因,市场选择了继续下行,所以安心止损即可。—— 理由只有一个: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没有必要怀疑自己的技术有问题,更不用去怀疑或者抵抗市场!
注:上图中绿色的线即为第4和第5格所形成震荡的中心线(也可以叫做“重心线”),走势是在第5格突破的,所以从第5开始往左寻找震荡区域,找到画出来之后向右延长即可!假如突破之后回试到了震荡中心之下,说明走势有下移的可能,此时请重新画一条趋势线(因为你有了一个新的高点可以画)。并以此趋势线为标准再等待突破,一切重新开始!
以上的部分就是本质,而接下来演化出来的大周期裸K 操作法就是按以上的12345制定出来的。为什么要对走势进行分隔?为的就是理解K线形态的原理,明白大小周期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把单根K线和K线组合学好之后就可以盈利的原因所在!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 这6格按“高、低、开、收”所绘制出来的单根K线是什么样子。如下图:
看到上面这张图,其实不用我再多说,你也应该知道奥妙所在了。
操作步骤简单提一提:
一、依据K线的高点画出趋势线(当然,这是典型的例子,有的K线并不好画)
二、图中第5根K线收盘收在了趋势线之上(盘中,用小周期是可以看到突破的)
三、以这根突破的K线开始往左找到K线的重叠震荡区(如图中黄色两线间的区域)
四、震荡的中心就在二分之一的地方,只要下一根K线的最低点在中心线之上,或者收盘在其之上,即可介入(其实盘中从小周期去看第6根K线的走势即可精确买点)
五、止损 。 一根K线止损。可以设置在图中第5根K线的最低价,也可以在第6根的最低。什么位置才算合适??以震荡中心线为标准!但凡后市回跌到中心线以下,说什么都要先准备出来! (因为出现了新的不可控风险,资金安全最重要。)
很显然,这个裸K是用在所谓的短线上,或者是你操作周期以上的大周期上!
而这个方法的使用位置,正好就是回调买入法中的位置。笔者并不推荐各位用于抄底上。
看图举个例子:
很显然,股票,使用时是要注意周期之间趋势的关系的!切记切记。
后记:虽说图片里都是马后炮的东西,但所有条件都是要眼见为实的,这就一步一步降低了介入的风险。还是那句话:重在本质原理。本篇只不过是添加了震荡,并且演化出K线对于走势转变上的某些意义而已。另外,本篇只是经验借鉴以及分享,自会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经过使用者的亲自验证以及补充后,方可确定其对于操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