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捋一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工具箱”
最近一个多月来围绕房地产的两场座谈会引起业界高度关注。一场是7月24日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邀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沈阳、成都、宁波、长沙等10个城市政府负责人参加;一场是8月20日,住建部、人民银行组织的房地产企业座谈会,邀请融创、恒大、绿地、阳光城(000671,股吧)、中梁、华侨城、碧桂园、万科、新城控股(601155,股吧)、保利、中海、华润等12家企业参会。两场会议虽然各有侧重,但均透露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房地产长效机制正在加速形成。
7月24日的座谈会上,“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以来,取得明显成效,值得充分肯定”。8月20日的座谈会,则是从制定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入手,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完善住房租赁市场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及加快形成“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关于房地产长效机制,很多人片面理解为房地产税出台才是终极目标,实际上近年来围绕房地产调控,从国家相关部委到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大多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具体体现,这些法规和政策措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构成了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
关于房地产长效机制,从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明确,主要是通过住房、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来建立。表明房地产长效机制并非“一药治百病”的单一制度,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在8月12日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对房地产长效机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表述。他认为,房地产长效机制包括三点:一是明确规划期内的住房发展目标,完善市场与保障相结合、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二是与住房制度、住房发展匹配、联动的房地产金融信贷制度、土地供应制度、财税制度;三是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整顿与调控。
基于两场座谈会透露出的信息,结合近年来房地产调控实践,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内容越发清晰。
首先是土地制度及相关措施。最大的突破莫过于《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和实施,这一举措为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迈出关键一步,也成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限制地方政府征地权力,遏制扩张冲动;二是有利于增加建设用地供给,平抑房价波动;三是有利于搞活金融,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
本轮调控,住建部明确提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并将“稳地价”放在首位。各地通过制定中长期住房发展规划、提前下达土地供应计划、调整土地出让方式、限制土地出让价格、增加住宅用地特别是保障房用地供应等手段稳定地价,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手段也成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其次是房地产金融政策。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构成了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房地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目前最大的“灰犀牛”,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严控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成为监管重点。今年年初央行在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时明确提出,将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从现实情况看,在个贷方面,基本形成了以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框架,包括锚定LPR的房贷利率机制。在企业融资监管方面,正在形成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上半年央行通过降准、再贷款等方式大量释放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但始终严控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对房地产信托、海外发债等融资渠道严格限制。从8月20日的座谈会可以看出,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已经形成,监管的基本原则是“稳住存量、严控增量”,实施手段是通过划定“三条红线”严控房企融资规模,降低杠杆率。
第三是住房保障体系和“租购并举”制度。住房保障体系是房改以来房地产市场最大的短板,也是近年来各级政府的发力点。从“棚改”到老旧小区改造,从公租房建设到共有产权房试点,各地住房保障体系正在加速完善。特别是在集体土地建租赁住房方面,试点城市从13个增加到18个,涵盖了大多数热点城市。在租赁房土地供应方面,随着新的《土地管理法》实施,集体土地入市的法律障碍被打破;在租赁房融资方面,6月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其中明确提出支持住房租赁金融业务创新和规范发展,支持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一系列政策引导下,“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将加速形成。
第四是财税政策。虽然法律意义上的房地产税迟迟没有出台,但与房地产相关的一系列税收制度在房地产调控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契税调节高档房与普通商品房、不同套数住房的交易成本,通过增值税限制商品住房的持有成本,达到“房住不炒”的目的。这些财税政策均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体现。此外,刚刚出台的《契税法》也是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
第五是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涵。从2017年开始,住建部密集开展房地产市场整顿行动,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堵塞市场管理漏洞;通过加强监管,大力查处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针对房地产企业,严厉打击捂盘惜售、违规售房行为,保障住房质量;针对中介企业,整顿各种虚假宣传和市场交易乱象。各地方政府本着“因城施策”的原则,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为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运行创造了条件。
第六,部分行政手段可能成为长效机制的一部分被长期沿用。本轮调控最直接的调控措施被归纳为“五限”,即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限制商改住),其中使用范围最广、对需求端最具杀伤力的莫过于限购。限购政策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区域有其合理性,特别是针对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但是在“因城施策”“分类调控”的原则下,限购政策不能过于僵化,须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在各种限制政策中,过于生硬的限价政策是最广为诟病的行政手段,极易造成市场寻租和市场秩序的混乱,因此不应作为长效机制手段长期使用,应适时做出调整。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房地产税,这是房地产长效机制中分量最重、影响最深远的一颗棋子,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从正式提出到列入立法规划目录,从“稳步推进”到“稳妥推进”,每一步进展都挑动着业界的神经,历时数年始终是“只听楼梯响”,却不见明确的时间表。随着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实施和不动产信息全国联网,房地产税的制度障碍和技术障碍基本解除,相信已经进入立法目录的房地产税出台时间也不会太久。
我国目前房地产上市公司有哪些
最新的全部房地产A股上市公司:
000002 万 科 A
000005 世纪星源
000006 深振业A
000009 中国宝安
000011 深物业 A
000014 沙河股份
000024 招商地产
000029 深深房A
000031 中粮地产
000036 华联控股
000038 深 大 通
000040 宝安地产
000042 中洲控股
000043 中航地产
000046 泛海建设
000069 华侨城A
000090 天健集团
000150 宜华地产
000402 金 融 街
000502 绿景控股
000505 珠江控股
000506 中润资源
000511 烯碳新材
000514 渝 开 发
000517 荣安地产
000526 银润投资
000534 万泽股份
000537 广宇发展
000540 中天城投
000546 光华控股
000558 莱茵置业
000567 海德股份
000573 粤宏远A
000608 阳光股份
000609 绵世股份
000616 亿城投资
000628 高新发展
000631 顺发恒业
000638 万方发展
000656 金科股份
000667 美好集团
000668 荣丰控股
000671 阳 光 城
000711 天伦置业
000718 苏宁环球
000732 泰禾集团
000736 中房地产
000797 中国武夷
000803 金宇车城
000809 铁岭新城
000838 国兴地产
000863 三湘股份
000897 津滨发展
000909 数源科技
000918 嘉 凯 城
000926 福星股份
000931 中 关 村
000961 中南建设
000965 天保基建
000979 中弘股份
000981 银亿股份
002016 世荣兆业
002059 云南旅游
002077 大港股份
002133 广宇集团
002146 荣盛发展
002208 合肥城建
002244 滨江集团
002285 世 联 行
002305 南国置业
600007 中国国贸
600048 保利地产
600052 浙江广厦
600053 中江地产
600064 南京高科
600067 冠城大通
600077 宋都股份
600082 海泰发展
600094 大 名 城
600113 浙江东日
600136 道博股份
600158 中体产业
600159 大龙地产
600162 香江控股
600173 卧龙地产
600175 美都控股
600185 格力地产
600193 创兴资源
600208 新湖中宝
600215 长春经开
600223 鲁商置业
600225 天津松江
600239 云南城投
600240 华业地产
600246 万通地产
600266 北京城建
600275 武 昌 鱼
600322 天房发展
600325 华发股份
600340 华夏幸福
600376 首开股份
600383 金地集团
600393 东华实业
600463 空港股份
600503 华丽家族
600533 栖霞建设
600565 迪马股份
600576 万好万家
600606 金丰投资
600614 鼎立股份
600615 丰华股份
600620 天宸股份
600621 华鑫股份
600634 中技控股
600638 新 黄 浦
600639 浦东金桥
600641 万业企业
600647 同达创业
600648 外 高 桥
600649 城投控股
600657 信达地产
600658 电 子 城
600663 陆 家 嘴
600665 天 地 源
600675 中华企业
600679 金山开发
600683 京投银泰
600684 珠江实业
600687 刚泰控股
600696 多伦股份
600716 凤凰股份
600732 上海新梅
600734 实达集团
600736 苏州高新
600743 华远地产
600745 中茵股份
600748 上实发展
600753 东方银星
600759 正和股份
600766 *ST 园城
600767 运盛实业
600773 西藏城投
600777 新潮实业
600791 京能置业
600807 天业股份
600823 世茂股份
600890 中房股份
600895 张江高科
601588 北辰实业
7家基金再次下调新城控股估值 最低至25.21元/股
7月9日,7家基金管理公司再次下调对新城控股(601155.SH)的估值,最低至25.21元/股。
其中,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四家基金管理公司调整对新城控股的股票估值至25.21元/股,该价格较7月9日收盘28.35元/股的价格还要跌11.07%。
此外,九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调整新城控股股票估值至27.98元/股;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则调整至28.01元/股。
自7月3日,新城控股实际控制人王振华爆出猥亵女童被刑拘事件以来,新城控股经历连续3日跌停后,于7月9日开板,并收于28.35元/股,跌幅为8.9%,盘中最高冲至29.75元/股,跌幅为4.40%。
截至7月9日收盘,新城控股单日市值损失62.51亿元,自7月3日丑闻爆发后,市值合计损失401.99亿元。
此前的7月5日,澎湃新闻曾做出统计,至少33家基金公司下调对新城控股的估值价格,最低为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给出的25.21元/股。
此外,这三十几家基金公司还给出了新城控股另外5个估值价格:
国泰基金将估值下调至28.01元/股;
华宝基金将估值下调至30元/股;
新华基金将估值下调至30.74元/股;
东证资管、富国基金、万家基金、中欧基金、平安基金、中银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创金合信基金、民生加银基金、申万菱信基金、前海开源基金、嘉实基金、长城基金、华泰博瑞基金、宝盈基金、广发基金、金鹰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融通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泰达宏利基金、招商基金、华夏基金、中信保诚基金、财通基金、鹏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将新城控股估值价格下调至31.12元/股;
九泰基金下调至31.5元/股。
此前的7月5日,国际投行野村证券、高盛集团,及国际评级机构均曾调低新城系上市公司的评级、预期或估价,新城系上市在A股和港股的表现均有缓解时,截至目前,上述机构暂未有新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