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基尧(张基尧 处级干部 讲话)

admin 141 0

本文目录一览:

黄河带来的好处

7年以后,北京的市民将喝上来自长江的水,不用再为缺水犯愁。这得益于中国正在建设中的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将中国水资源丰富的南方的水引到干旱缺水的北方。该工程分东、中、西3条引水线形成3条运河。自去年12月27日东线工程开工后,中线和西线也将在年内陆续开工,南水北调工程将全面正式进入建设实施阶段。预计总投资将达4860亿元,全部工程预计到2050年才能完成。到那时,每年将从长江向北方地区调水448亿立方米,接近于一条黄河的水量,可基本改变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投资最大、工期最长的水利工程。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就提出了南水北调设想。中国是个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4,在世界排列第88位。而且,全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属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西北和华北土地、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能源和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黄、准、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是中国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经济发达的地区,目前水资源缺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急待调水解决。

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认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他说,南水北调工程可基本缓解受水区水资源供需紧张局面,逐步消除影响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对沿线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可使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北方44座大中城市摆脱缺水的制约,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

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一个供水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更是一个造福人民的生态工程。张基尧说,南水北调工程将较大地改善黄淮海平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提高受水区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对实现受水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到2010年相关地区地下水年超采量将减少36亿立方米,可有效遏制其地下水位的下降,对地面沉陷等环境地质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作用,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中国水利部所属四大流域水利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南水北调为各流域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机遇,也将为中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认为: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北京。这是一个南北双赢的工程。无论是对北方受水区、调水沿线地区还是长江流域本身,都产生巨大益处。可使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将获显著改善。尤其是解决首都北京的缺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南部地区将有效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沿线地区可清理河道水环境,带动绿化、生态绿色农业发展,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同时将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南方调水区、调水沿线地区、北方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认为: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终点天津。在进入淮河流域后,重点是在防污方面。东线工程的水源是长江下游,水量丰富,水质为2类,提供了优越的水源条件。它的意义在于解决了工业城市天津的缺水与水质问题。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认为: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是解决中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缺水是黄河流域和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解决缺水的根本途径。西线工程基本满足黄河上中游6省、区和邻近地区2050年前的用水需求,同时促进黄河的治理开发,促进上中游的河道治理,并相机向黄河下游供水,缓解黄河下游断流等生态环境问题。

海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志民认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海河流域的缺水问题:海河流域受水区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2010年通水后,引长江水约70亿立方米,城乡供水能力将有较大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并有所改善。调水沿线城市基本上不再开采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将得到恢复;白洋淀等湿地得到维持并恢复生机;通过管理调配可望扭转部分平原河道常年干涸状态。流域生态环境开始进入良性循环。海河流域受水区16座大中城市要以长江水为第一水源,减少或禁止开采地下水,并把过去挤占的农业水量退还给农村。

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将为水利建设、建筑材料、工程机械、污水处理等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据上海《文汇报》报道,南水北调在东线一期工程和中线一期工程中,将有千亿元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建筑设施或工程安装。这对于水利建设企业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特别是在东中西三条线路施工中,有可能遇到泥水盾构施工、高寒地区筑坝、深埋超长隧洞施工等情况,在这些方面有专长的施工企业将在工程竞争中捷足先登。南水北调工程也将为建筑材料生产商提供机遇。据推算,根据工程规划方案,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共需耗水泥近800万吨。这为工程沿线省份的水泥生产企业提供了一个扩大经营规模的好机会。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也将渐趋活跃。在东线工程中需要重点研究开发的设备主要是低扬程、大流量、高可靠性的大型泵站设备。中线工程的隧洞拟采用泥水平衡式盾构机进行工,西线工程中因地质复杂,必须用硬岩全断面掘进机进行施工。

业内专家认为,南水北调工程中一些施工的技术与装备,由于技术含量高、性能要求高、制造难度大,中国目前还难以解决,很可能会采取技术引进,以合作生产或纯进口方式寻求与外商的合作。

南水北调三条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规划分三期实施。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规划线路开挖渠道输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规划分两期实施。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

60年代国家水利部部长或副部长有哪些???

部 长

傅作义(1949.10--1958.2)

钱正英(女,1979.2--1982.3)

杨振怀(1988.4--1993.3)

钮茂生(满族,1993.3--1998.11)

汪恕诚(1998.11--2007.4)

陈 雷(2007.4--)

副部长

李葆华(1949.10--1958.2)

张含英(1950.1--1958.2)

钱正英(女,1952.11--1958.2)

冯仲云(1954.9--1958.2)

何基沣 (1954.9--1958.2)

周骏鸣(1955.5--1958.2)

刘向三(1979.2--1982.3)

李伯宁(1979.2--1982.3)

张季农(1979.2--1982.3)

李化一 (1979.2--1982.3)

王化云 (1979.2--1982.3)

史向生(1979.2--1982.3)

刘书田 (1979.2--1982.3)

冯寅(1979.2--1982.3)

陈赓仪(1979.2--1982.3)

刘兆伦(1979.12--1982.3)

陈实(1980.8--1982.3)

黄友若(1981.6--1982.3)

娄溥礼(1988.5--1988.7)

钮茂生(满族,1988.5--1990.11)

张春园(1988.9--2000.1)

侯捷(1988.12--1991.2)

王守强(1989.8--1993.2)

严克强(壮族,1990.11--1998.8)

周文智(1991.4--2001.7)

何景(女,1993.5--1995.2)

朱登铨(1995.2--2000.1)

张基尧(1996.5--2003.8)

敬正书(2000.1--2005.6)

翟浩辉(2000.1--2007.2)

陈雷(2001.7--2005.4)

索丽生(2001.7--2005.12)

鄂竟平(2003.8--)

矫勇(2005.6--)

周英(女,2005.6--)

胡四一(2005.12--)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有什么重要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立方米,增供农业3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大改善了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了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它将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将带动南方调水区、调水沿线地区、北方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积极的社会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提高了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了汉北平原及武汉市的安全。

南水北调何时完工

据新华社北京 11月 16日电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16日宣布,根据国务院2002年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和当前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将于2007年通水,主要向江苏和山东两省供水;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0年通水,届时长江之水可调入北京。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分别于 2002年 12月 27日和 2003年12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按照规划,东线、中线、西线建成后将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规划设想三条调水线路的多年平均年调水总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 130亿立方米,西线 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为 40至 50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