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3、年报预报披露规则
如何查询上海证券交易所新股发行的时间表
提供两种方法:
一是在股票行情网站差群,网站首页或新股频道里有新股发行表格,里面清楚地记录了近期所有新股的信息,包括申购时间,申购价格,申购上限,中签号等信息,申购新股的时候可以进行相关股票的选取。推荐新浪网、东方财富网。
二是直接查询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网站,该网站随时发布新股发行时间。
讲到打新股,那肯定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第一个想到前阵子的东鹏特饮,一经上市直接就出现了十多个涨停板,总共算下来的话中一签可以赚22万,收到打新界的热捧。打新股看着是非常赚钱的,你知道如何打吗?那你知道中签了概率如何提升呢?所以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好好讲讲关于打新股的那些事儿。
在大家听之前,先来看看这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可别错过了哦:速领!今日机构牛股名单新鲜出炉!
一、新股申购什么意思?需要什么条件?
1、什么是新股申购?
当企业希望上市时,一般会面向市场销售众多股票,其中,有部分股票是能通过在证券账户申请购买获得的,并且一般情况下申购的价格要比刚上市时的价格低很多。
2、申购新股需要的条件:
打算来参加新股申购需要在T-2日(T日为网上申购日)前20个交易日内,日均持有至少1万元以上市值的股票,才能达到申购摇号的标准。比如说我想参加8月23日的打新,就按理从8月19日开始算,往前计20个交易日,也就是从7月22日算起,自己的账户里股票要维持在1万元以上的市值,才有得到配号的可能,所具有的市值变高的情况下,能够获得配号的数量也会加大。只有当中签区段内的分配号配给自己,对于中签的那部分新股的申购才能进行。
3、如何提高打新股的中签几率?
要是从时间久远来看,打新中签和申购时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要是想要提升新股的中签几率,以下的一些做法可以用作参考:
(1)提高申购额度:要是早期持有的股票市值越多,取得的配号数量也就越多,自然中签的几率就会随之增多。
(2)尽量开通所有申购权限:假若手头上的资金充裕,建议均匀持仓,一次性开通主板和科创板的申购权限。这样的话,不论遇到什么新股都能够申购,如此一来也能够提高中签的机会。
(3)坚持打新:关于每一次打新股的机会都是机不可失的,正由于有关中新股的概率是很小的,因此更应该做的是坚持摇号,要坚信机会总会轮到我们的头上。
二、新股中签后要怎么办?
一般来说,在新股中签以后紧接着是会有相应的短信通知的,在登录交易软件时,还会收到弹窗提醒。
在新股中签本日,我们要保证16:00以前账户里有足够缴纳新股的资金,无论转自银行,还是靠卖出当日股票的资金都行。到了第二天,如果自己账户里看到成功缴款的新股余额,那么此次打新成功。
太多的朋友想打新股却老是和最佳时机擦肩而过,老是没有赶上调仓时间。因此可以看出来,大家真的缺失了一款发财必备神器--投资日历,相关内容的获取可以通过点击下方链接:专属沪深两市的投资日历,掌握最新一手资讯
三、新股上市会怎么样?
这期间如果没什么意外发生的话,从申购日算起,新股会在8~14个自然日内就会进行上市。
就这两大板块(创业板和科创板)而言,在上市后的前5天是不会设置涨跌幅限制的,到了第6个交易日开始就受到限制了,日涨跌幅限制为20%。而主板新股上市首日的涨跌幅限制不得高于发行价的144%且不得低于发行价格的64%。假如发行价是10块钱/股,则当日最高价位不会超过14.4元/股,最低也得在5.6元/股以上,按照我多年的跟踪研究,往往主板新股上市的第一天涨停,后期连板数量超过了5个,
对于什么时间卖新股,还得按照个股的实际情况及市场行情来概括性分析。若是新股上市当日呈现破发而且连续下跌,在上市当天就卖掉能有效的减少损失。
由于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涨跌不受限制的原因,避免股价回落,上市的第1天中签的小伙伴就可以直接卖出了。另有,倘若股票是持续连板的,在遇到开板时,最优的做法就是立即卖出,防止损失,落袋为安。
炒股的基本属性最终还是要回到公司的业绩上来,能够判断一个公司到底是不是好公司或者是能全面分析的人并不多,导致看错股而亏损,现在为大家推荐一个诊股平台,输入想要查询的股票代码,就能查到股票的优质程度:【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到底好不好?
应答时间:2021-09-25,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沪深股市融资融券标的股共有多少?
中国证监会批准,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为满足融资融券业务发展需要,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决定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证券(以下简称“标的股票”)范围。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扩大依据是:符合《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条件,按照加权评价指标从大到小排序,并综合考虑个股及市场情况,选取出104只股票作为新增标的股票。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1-2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年报预报披露规则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对于进行年报时候,上市公司预计全年出现亏损、扭转为盈或者净利润比上一年下降或者上涨50%的情况,应该在本年度结束后的1月31日进行业绩预告。没有上面的三种情况,可以不进行年报的预告披露。
拓展资料
上市公司在披露年报之前都要与交易所预约披露时间,投资者可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页的“年报预约查询”栏目、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首页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预约披露时间表”的栏目,通过这两个栏目,投资者可以在披露开始前,方便地查询哪一家上市公司会在哪一天披露年报。一般来说,只有少数公司会变动预约时间,如果出现变动,交易所网站会马上更新预约时间。
投资者通过网络阅读年报比较方便,建议登录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或百度财经、和讯、新浪财经等股票门户网站。
这些网站会在每天收盘之后,刊登上市公司年报及其年报摘要,时效性最强。投资者需要注意,上市公司年报在上述网站实际披露时间,比预约披露时间要早半天。也就是说,如果上市公司预约在1月23日披露年报,1月22日下午15点收盘后至24点间,公司年报就会在网站被披露。
相关资料
此外,上市公司还会在《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三家报刊中,选择一家或多家刊登上市公司年报摘要。但投资者要注意,通过报纸阅读年报信息,时效性会打折扣,当天晚上网上已经披露的年报,第二天才能见报。
如今到了年末年初之际,上市公司刚刚忙完三季报,又开始着手准备年报。上市年报不单单是查看上市公司这一年经营情况的报告,多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整合之后还可以观看行业的走势,甚至可能看出整个经济的趋势。
目前,年报行情已经开始启动,开始一些业绩预增的个股股价已经有所反应,预计整个2013年一季度都会不断有年报热点爆出。预喜比例逐年降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上市公司也包括在内。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047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2年报业绩预告。总体来看,上市公司年报业绩可谓“喜忧参半”。但从年报预喜比例来看,却呈现出逐年降低的态势:2010年预喜比例为80%,2011年为67%,2012年目前只有55.81%,考虑到绩差公司往往推迟预告时间,这一比例可能还会大幅下滑。
这意味着,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将有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净利润将出现下滑,而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有超过三成的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净利润将出现下滑。
从 上海证券交易所 网站,怎么看一个上市公司 董事和高管人数?
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左下角有个资料检索,然后有下面的上市公司,进去之后,输入你要查的公司代码或简称,然后就就如该公司了,默认出现的是公司概况,你选择右边的高管人员,就可以看到了
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如何购买股票
首先下载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网站,安装到家里的电脑或者手机上。进入交易软件,开始交易。点击“股票交易”,填写营业部、股票帐号、密码,就可以进入交易程序了。输入股票代码、多少股、多少钱,“确定”,就可以等待交易成功了。股票买入最低100股、或者100股的倍数。现在最便宜的股票也是5元钱多,加上0.5%的手续费,得600元钱以上就可以。
购买股票除了会交易,会操作,最重要是要学会选股,股票挑选其实是个很强的技术活,对小白来说也有简单实用的选股法,可以做到“模糊的正确”。在投资市场有句话: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能做到模糊的正确很多时候也能赚钱。
第一,看公司的市值,我的原则是100亿市值以下的公司看都不看,100-500亿的选优秀的看,主看500亿以上的。为什么100亿以下市值的不看?一方面中国10%以上GDP增速的时代早已结束,大部分行业增量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存量竞争的时代。在存量竞争的时代,各个行业小公司逆袭的机会是很小的,基本都要被龙头大公司降维打击。好一点的小公司还可以保个温饱,差的直接就难以存活直接倒闭了。所以对于100亿以下市值的小公司来说,竞争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第二,看研报数量,如果一个公司根本没有券商出研报,那这个公司你基本也可以排除了。有没有券商研报以及券商研报的数量多少直接显示了这个公司受机构关注的程度。一个公司受机构关注的程度越高,你买入后赚钱的机会自然也就越大。
第三,看增减持和回购,一个公司好不好,股东和管理层永远比外面的人清楚的多。如果一个公司股东和管理层大幅减持,要么是急于套现,要么是对公司不看好了,趁高位赶紧捞一笔就跑。
第四,看机构持仓机构比散户要专业很多,如果一个公司有社保资金、公募资金、北上资金、QFII、保险资金等多类机构持仓,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司。
非常重要的一点——买行业龙头!买不了龙一也要买龙二、龙三,龙三之后的公司基本不用看了。因为未来很多年都会是一个存量竞争的时代,各个行业都是如此,行业资源会越来越往龙头聚集,龙头公司会在品牌优势、市场渠道、成本优势、研发能力、人才优势等各方面吊打行业内的小公司。强者会越强,弱者会越来越难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