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王海怀的人物经历
王海怀同志1991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水港系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他从项目一名普通技术员作起,历任技术主管、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工程公司副经理,1999 年5 月,任二航局局长助理,主持经营工作,2001 年5 月任副局长兼总经济师,负责二航局经营工作,2002年11月任局长,2006年,二航局整体改制,王海怀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至今。王海怀同志担任二航局领导职务以来,致力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企业,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快速发展,企业产值、营销合同额、利润总额分别以年均26.85% ,29.4 %,56.98%的速度递增。2006年,二航局完成总产值85亿元,新签合同订单130亿元,分别是1999年的5.14倍和5.66倍 。2007年,公司总产值、营销合同额将实现“双百亿”跨越,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王海怀的主要管理理念
结合二航局实际,根据市场发展变化,王海怀同志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切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理念。
上世纪90年代初,二航局这一传统的水工港航建筑企业开始涉足路桥领域。王海怀同志主持二航局工作后,在科学分析了路桥市场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果断提出“二航局要将水工建设技术成功嫁接到桥梁建设中,形成二航局特有的建桥优势,打造中国建桥第一品牌” 。经过十年的磨砺和打拼,如今,二航人拥有以水工技术为依托的特大桥施工成套技术,二航桥梁建设已成行业标杆。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支撑,王海怀同志适时提出打造“一体化”和“信息化”两个管理平台。2003年,二航局顺利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体化认证,建立了“一体化”管理平台。与此同时,以“用友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等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架设成功并良性运行。两个管理平台的建设,使企业管理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的轨道。
二航局作为拥有公路工程和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双特级”资质的大型施工企业,其发展决不能仅依靠自己单打独斗。为此,王海怀同志提出了“打造分包链,培育以项目总承包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为主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与合作方的共同发展”。而今,二航局在“诚信共赢,拼搏奉献,持续改进,超越自我”的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实践着与各相关方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二航局不能满足于做一家优秀的企业,必须持续追求卓越”,这是王海怀同志新世纪对二航局圈定的目标。从2005年开始,二航局导入了卓越绩效管理体系,开展了争创“全国质量奖”活动,打通了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和绩效目标体系,清晰了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愿景,确立公司的主要价值创造过程与关键支持性过程,构建了公司“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管理框架,为打造国际一流的工程建设企业奠定了基石。2006年,二航局获得中国企业管理最高奖——“全国质量奖”,成为湖北省继武钢之后第二家获此殊荣的企业,也是中国交通建设企业中唯一获奖企业。
“二航局要率先在国内企业中建立自己的管理标准”,这是王海怀同志最新的管理方略。二航局开始了“再造管理体系,回归管理本质”的新一轮提升管理活动。公司《管理大纲》、各业务单元手册、各部门工作标准相继问世。二航人遵循着自己的管理法则和行动指南走向美好的明天。
王海怀的人物成就
突出主业,打造二航桥品牌
王海怀同志致力于将二航局这一建桥领域的“闯入者”、“建桥黑马”打造为中国建桥第一品牌。十几年来,二航局承建跨江跨海特大桥100多座。近几年来,在中国公路桥梁市场上,特别是在跨江跨海特大桥高端市场,二航局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2004年,被交通部列为重点工程的6座特大型桥梁中有5座由二航局承建。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的大桥中,主跨径超千米的有6座,二航局承建了其中的5座。2007年,二航人参与承建的世界第一斜拉桥—苏通长江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相继合龙,此举标志着中国已由建桥大国迈入建桥强国。二航局已经成为中国桥梁建设市场的一块金字招牌。
创新科技,成果丰硕
王海怀同志认为,要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做强做大,必须拥有独特的核心技术。为此,他非常重视技术创新,主导建立了以交通部长大桥重点实验室、二航局技术中心和中交集团隧道重点实验室为技术开发平台、以重大工程项目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力加大科技投入,仅2001年至今,二航局共新立科技开发项目125项,投入开发经费13079万元。如今,二航人已拥有国际领先的特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技术、特大跨度钢桁拱桥施工技术、深水桥梁基础施工技术、超大超深基坑工程技术和桥梁超高钢塔施工技术。2003年至今,二航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奖3项,中国公路学会和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奖(原交通部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获得已授权国家技术专利5项,申请专利(已受理)7项。承担了20余项交通部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
强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平台。王海怀同志一直强调,二航事业要做长做久,成就“百年二航”伟业,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管理创新,必须搭建并夯实适合二航局发展的管理平台,并走出了一条引进、吸收、再造的管理创新之路。继1998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之后,2002年以来,着力打造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和基于现金流预算管理为主线的 “信息化”两个基础性管理平台;2004年导入卓越绩效模式;2007年推出二航局自己的管理标准。在不断提升管理平台的同时,王海怀同志主导建立了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网络。公司高层按项目分布,实施地域板块责任目标负责制,强化板块资源的整合、协同,通过板块管理授权,为顾客提供“零距离”服务和快速反应能力,保证了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对内,他强力推进技术中心、资金中心和采购交易中心建设,不断增强项目管控能力;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坚持自主培养和大力引进相结合,建设了一支吃苦耐劳、能打硬仗、协同高效、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卓越团队。对外,打造分包链,整合国内国际资源,建立互惠共赢机制,着力培养忠诚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特色管理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文化落地工程二航局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培育了深厚、优秀的企业文化。王海怀同志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强调要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开发和建设。他主持制定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大纲》,规范了以业务要素为主线的制度文化和法人治理体系,形成了以个人激励和职业生涯设计为主线的人本文化,确立了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经营理念。为进一步丰富二航企业文化的内涵,2004年,王海怀还亲自组织编制了《二航员工手册》。他还大力推动实施“12345工程”文化落地工程:坚持以顾客为中心“一个中心”;打造“信息化”、“一体化”“两个基础性管理平台”;开展“科技、管理、机制”“三项创新”;倡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为重点,以人才、技术为保障,以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的“四个基本理念”;落实“建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育一批人才,交一方朋友,拓一片市场”的“五个一”项目管理目标。如今,赋有二航特色的文化已植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成为广大员工的精神家园和活力源泉,成为企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重视战略管理,规划二航未来
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王海怀同志凝聚公司高层和员工智慧,对二航局的未来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组织制定了《二航局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确定了短、中、长期“三步走”的目标,致力于将二航局打造成具有全方位服务能力的世界一流工程建设企业。并明确了公司在产品结构上实现水工、路桥、铁路及地下工程三分天下、在盈利模式上实现传统市场、海外市场、投资类项目三分天下的发展策略。在清晰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二航事业呈现崭新局面。2010年,二航局成功挺进铁路市场,首次进入地铁工程施工领域;海外市场获取3亿美元合同订单,并取得海经营权;以BT、BOT方式投资建设项目市场份额在公司营销合同和利润收益中的比重逐步扩大。
热心公益事业,彰显社会责任
在实现二航局自身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王海怀同志将推动地方经济建设,落实中央中部崛起战略视为己任。他热心倡导的武汉担纲“中国建桥之都”活动,得到武汉市领导及各方面高度评价和广泛响应;他为将桥梁和钢结构产业打造为武汉市支柱产业积极地鼓与呼。2007年,作为发起人和行业引领人,他推动成立了武汉市桥梁与钢结构协会,武汉人民对这一新的产业前景充满期待。
二航局还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把为项目所在地修建道路,改善交通环境作为重点支持领域;把为所在地大学生和民工提供就业机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为落后地区捐建希望小学,“十一五”期间签约捐建六所,已建成两所。彰显了社会责任,受到广泛赞誉。 王海怀同志担任中国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理事、湖北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武汉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国家西部大开发经济顾问。鉴于多年来在企业改革、发展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王海怀同志被评为武汉市十大杰出青年、湖北省十大杰出创新人物、湖北省优秀企业家、中国优秀质量人、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别津贴。二航局近年来也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施工企业”、“全国用户满意施工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中国交通建设十大桥梁英雄团队” 、“全国质量奖”等称号。
中交集团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海怀
1991年,23岁的王海怀迈出我校校门,到二航局二公司报到时,心中只有一个愿望,从基层干起,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可以说,王海怀前进的每一步,都和“项目”密切相关。负责上海污水处理、汉阳码头、江阴大桥、肇庆大桥、鄂黄大桥等项目,他一直都在工地上起早贪黑,从一般的技术员成长为现在的“一把手”。
“和工人在一起,几天几夜不睡觉,就技术问题和同事激烈辩论,那真是一段难忘的日子。”王海怀觉得在工地上自己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提高了协调处理日常问题的能力。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我国首座主跨超1000米的特大型悬索桥,工程获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是二航局大跨步进入路桥施工领域的标志,当时,我作为常务副经理负责该工程。”王海怀自豪地对记者介绍说。
王海怀自2002年起担任二航局局长,时年34岁,是二航局和中港集团历史上最年轻的局长。这个来自四川的山娃子,由一个技术员到成为有1.1万名职工的大型国企领导,只用了11年。1991年,王海怀从我校毕业后来到二航局,到上海合流污水治理工地当了一名技术员。他和工人师傅们一块干活,有时连续三天三夜不睡觉,大伙很快就喜欢上这个身体单薄、干活拼命的年轻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二航局由港口建设领域进军路桥市场。
江阴长江大桥是该局承建的第一个世界级桥梁工程,这座特大型悬索桥主跨1385米,居国内第一、世界第四。1995年,27岁的王海怀受命到其中一个标段当项目常务副经理,他组织人员相继攻下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爬模施工及横梁支撑等重大技术难关。江阴大桥建成后获国际桥梁协会颁发的“尤金菲戈”大奖,“二航”品牌也从此一炮打响。1999年,已是二航局局长助理的王海怀,出任鄂黄长江大桥项目部经理。
鄂黄大桥位于黄冈、鄂州之间,江面水深流急,水下地质有断层、裂缝,还有溶洞。专家评价:这里集中了长江建桥中的所有难点。
在长江上建特大桥,主桥墩通常要两个枯水期才能出水。但此次业主要求:在一个枯水期内,主桥墩出水。
王海怀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使用高桩钻孔平台加有底钢吊箱,取代传统钢围堰平台;超常规使用“三向定位船稳桩施工工艺”,近两个足球场大的施工钢平台一周后就在江面耸立起来;用“护筒二次复打施工工艺”对付裂缝、溶洞,19根直径3米的嵌岩钻孔桩99天完成。
王海怀带领二航人攻克了19道技术难关,同时完成了19项科研课题,创造出一个个令人称奇的“鄂黄速度”:
一个枯水期实现1个主塔、4个深水墩同时出水,开长江建桥史先河;7个半月时间实现172米高主索塔封顶,创高塔施工新纪录;提前一年大桥合龙,创同类桥梁建设速度之最。
交通部总工程师赞叹:“地质环境如此恶劣,优良品率达100%,合龙段标高误差仅2毫米,实在是一大奇迹!”
2002年,年轻的他走上局长岗位,提出打造“百年二航”,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仅仅一年时间,二航局就通过了国际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二航局10多个分公司分布在重庆、武汉、芜湖、镇江等地,每年有100多个项目分布在全国各地及国外,王海怀坐镇武汉,调动千军万马,运筹帷幄。
与王海怀交流时,你能透过他文弱的外表、平静的语气,发现他心中的惊涛骇浪和大智谋。他并非学管理出身,但对现代管理烂熟于胸,运用得出神入化。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竞标中,面对国内外强手,王海怀演绎出一曲“合作竞争”的经典案例:
杭州湾大桥是目前在建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一场既拼技术又拼设备的较量。王海怀果断拍板:建一条世界上最先进的起重打桩船,所需的1.6亿元资金通过与日本中西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共同投入。这一招,使二航局成功中标两个标段,合同额达10多亿元。
不限于此,王海怀有更多的考量:“最直接的是分散投资风险,最主要的是与具有世界水平的同行加强合作,最深的用意是探索二航局改制的路径。”
运用战略上的不断变招、出新,去年底以来,二航局新签合同额70亿元,同时在长江上建设5座世界级的大桥,跻身中国建桥第一军团。
王海怀为什么升那么快
王海怀上升那么快原因是:
1、王海怀工作能力强。
2、王海怀业务完成度高。
重庆交通大学校友有多厉害?
自1951年建校以来,已先后有五万多名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战线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目前,在西部地区12 个省(市、区)的交通行业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队伍中,都有我校校友的身影;西南地区6 个省(市、区)的交通厅厅长、副厅长、总工程师大多数毕业于我校;西藏自治区交通行业75%以上的高级技术人员毕业于我校;长江流域各省市港航管理及科研单位负责人大多数是我校校友;重庆市交通行业的技术负责人、技术骨干和高层管理人员几乎全部毕业于我校。
交通运输专业1986 届28 名毕业生中,现有副部级干部1 人、厅局级干部1 人、地方国有大中型交通企业经理12 人。
2006 年11 月,首届“中国桥梁文化周”评选出中国交通建设“十大桥梁英雄人物”和“十大桥梁英雄团队”,“十大桥梁人物”中的5 位、“十大桥梁英雄团队”中5 个团队的领军人都是我校校友。
以下是本人了解的部分校友的情况,资料十分有限,肯定还有很多优秀的校友不为我们所知。
郑皆连,1965 届校友,原交通部部属10所院校培养的唯一的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广西自治区的第一位院士。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巡视员、广西科协主席、交通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专与结构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广西公路学会理事长、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曾担任广西交通厅副总工程师、副厅长兼总工程师、交通部技术顾问等职。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刘晓峰,四川省副省长
施性谋,原福建省副省长
杨盛福,原交通部总工程师
谭占海,原交通部人劳司司长
钟华,交通部监察局局长,1986届校友
赖明,全国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朱碧新,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副总裁,1986届校友
侯金龙,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副总裁,1977 届校友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主任丁纯,副主任彭建康、滕宏伟,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张太雄等都是我校校友(直辖市交通委员会等同于交通厅)
吴亚中,湖南省交通厅厅长,我校1982届校友
吴卫平,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1982届校友
胡星,原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1982届校友
刘晋安,云南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局长,1985届校友
陈辉,云南省航务管理局总工程师,1987级校友
秦宗模,云南省航务管理局副局长,1991届校友
李桓兴,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
张贤康,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
范跃武,河南省交通厅副厅长兼总工程师,1982届校友
夏家邦,原甘肃省交通厅副厅长、交通厅党组书记,1956届校友
陈晖,甘肃省公路运输管理局规划处处长,1995届校友
冉仕平,西藏交通厅副厅长兼总工程师,我校1988届校友
罗布山培,原自治区交通厅办公室主任,1977届校友
周杰,内蒙古交通厅副厅长,1978届校友
徐占云,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局副局长,1980届校友
廖小波,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副厅长
梁毅 ,广西交通厅基建处处长
姜继红,广西交通厅规划计划处处长
陈庆仍 ,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
郑道访,原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1965届校友
陈乐生,四川省交通厅总工程师、1977级校友
朱学雷,四川省交通厅科教处处长、1983级校友
刘守成,成都市武侯区区长
杜伟光,成都市规划局副厅级巡视员
涂智,成都市交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刘燕,成都市交通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刘月莲,广西交通厅公路管理局副局长
李天碧,江西省交通厅航务管理局局长,1984届校友
武憼民,全国著名高原冻土专家,200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1953 届校友
陈天本,贵州省桥梁设计院院长,200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1964届校友
孟凡超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982届校友
谢邦珠,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原总工程师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全国十大桥梁人物”, 1961届校友
曾涛,四川省交通厅内河勘察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1984届校友
周哲玮,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1982届校友
蒋树屏,“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获得者,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院长兼总工程师,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1978 届校友
张力,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董事长,1982届校友
姜友生,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院长,1988届校友
石飞荣,陕西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院长
唐志成,中铁二局集团总经理
侯 莉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
朱学雷,四川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副院长
王 玮,四川省交通设计院院长
钟强文,成都市政设计院院长
任天毅,成都市公路协会秘书长
何淑伦,财富银路达交通设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水生,自贡市交通设计院院长
景伯周,绵阳市交通局局长
肖军,成都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念昭,四川川南高等级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蔡亮发,成都长途汽车运输集团集团副总经理
唐林,铁二院交通设计院经理
角述宾,云南路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1987届校友
王云祥,云南路桥集团公司总经济师,1983届校友
刘红飚,云南路桥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1994届校友
王在杭,云南路桥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1996届校友
熊世银,云南路桥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
唐军,云南路桥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
应雄,云南路桥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2001届校友
刘士林,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1977届校友
高宣德,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3届校友
符荣辉,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9届校友
王祥,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院长
程泽坤,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
王海怀,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1991届校友
刘先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苏通大桥项目部总经理,“全国十大桥梁人物”获得者,我校1990届校友
杨燕,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教授级高工,1983届校友
孙云,全国十大桥梁人物获得者,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1981届校友
王劼耘,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公司总经理,1984级校友
周文,广西北部湾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1986届校友
刘红春,第七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武警交通部队第四支队支队长,1995届校友
裴古安,甘肃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院长,1986届校友
李昌铸,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新桥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1984届校友
卢铁瑞,北京新桥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夏晓霞,北京新桥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肖荣玺,天津市政工程局副局长、市政公司总经理,1963届校友
卫强,林芝公路管理分局局长,1997届校友
罗霞,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全国政协委员,1982届校友
晏启鹏,西南交大校办主任、博导
何川,西南交大土木学院地下工程系主任、博导
朱百喜,重庆对外建设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1977届校友
赵志福,甘肃省公路局局长、党委书记,1976届校友
乔墩,重庆公路局局长,1985届校友
袁学戡,陕西校友会名誉会长、原陕西省公路局局长、桥隧专家、1963届校友
马世猷,原陕西省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1957届毕业生
李良,西安方舟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董淼杰,西安方舟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1989届校友
方明山,杭州湾跨海大桥副总工程师,1991届校友
徐丽,交通部规划研究院战略所所长,1991届校友
李永林,四川达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1985届校友
李祖伟,重庆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达俭,广西路桥公司总经理
李健,重庆交通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69届校友
张化麒,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副秘书长兼组织部部长,1968届校友
王勤友,沈阳公路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凌宏亿,江西省路桥工程局局长
俞宪明,浙江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1980届校友
胡旭敏,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1987届校友
李 炎,浙江杭州杭徽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0届校友
张学明,中交通力公路勘察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工会主席
王化冰,山东省路桥集团公司总经理,桥梁专业毕业
刘晓平,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学院院长、博导,1982届港航专业校友
杨海,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华,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公司总经理,桥1979级校友
熊国伟,深圳市龙岗区政府副区长,水港1983届校友
李峰,深圳盐田港股份公司经理,水港1985届校友
曾静康,深圳市市政咨询中心主任,路1977级校友
郭振仁,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总工、水港1977级校友
蔡小扬,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桥梁1984级校友
黄建跃,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桥隧1978级校友
李斌,广东省交通厅科技教育处副处长、路1985级校友
姚汉雄,广东晶通建设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路1989届校友
兰恒水,广深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桥梁1988届校友
黄庆锋,广东省交通厅港航局副处长、港航1984级校友
张少锦,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公司总工、路1987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