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亿集团(银亿集团有限公司)

admin 192 0

本文目录一览:

宁波银亿最后的求生

熊续强:“就算所有宁波人都跑了,我也不会走”。

“老板不在,最近很忙,都在跟政府、银行谈事情”,一位银亿集团中层向一条君表示。

宁波首富、63岁的银亿集团创始人熊续强仍在做最后努力。

6月19日上午10点,是银亿集团和银亿控股申请破产重整后的第五天,第三个工作日。熊续强没有出现在他位于宁波外滩大厦27层的办公室里,当天银亿集团召开了一场视频会议,集团的中高层们全部参加。

整栋外滩大厦楼上,属于银亿的办公楼层包括6层、24层、27层和28层。6层为“ST银亿”上市公司的办公楼层,5月21日银亿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年度股东大会刚在这层的一个会议室里召开,彼时,熊续强回复投资者们称“就算所有宁波人都跑了,我也不会走。我一直对公司充满信心。”

这栋楼24层、27和28层为银亿集团所有。27层电梯口矗立着一个象征银亿集团核心业务之一 汽车 制造业的银亿制造·高端CVT变速箱陈列柜。上述银亿人士对一条君表示,熊续强的办公室就在27层,集团的多数中高层办公室也在这一层。

几天前,这位曾经的宁波首富,在向法院申请破产重组后,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一条君19日在银亿总部看到,多数办公室里员工们仍然各司其职,都在平静的忙着自己的工作,拿着文件签字的员工时不时经过,一路快走,表面上看来,破产重整的消息这里似乎并无多大影响。

几位接受采访的银亿员工对一条君表示,“我们都在正常工作,如果真有什么感受的话,就是开会更多了,手头的工作更加紧促和忙碌了”。

但银亿集团的确进入了一个“非正常”时期。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不少于5个投资者奔来询问银亿生存状况,公司会不会跑路。

连续的债务违约暴雷、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汽车 零部件制造相关公司业绩不达标等诸多问题将银亿集团推至风暴中心,一切都等待着熊续强的回答。

熊续强出生于浙江宁波,现为中国香港居民。1994年熊续强38岁时,以体制内官员身份下海从商,创立了现在的银亿集团。在这之前,他从车间技术员开始,做过农药厂副厂长、市委机关领导、宁波罐头食品厂厂长等。

一位接触过熊续强的人士对一条君表示,熊续强说话不多,但是逻辑清晰,不是一个“爱玩资本”的人。

银亿创立之时,房地产的黄金时期还远未到,银亿四年时间开发了3个楼盘。直到1998年福利分房政策取消、城市建设大潮开启,银亿收购、改造了一批烂尾楼,由此成为宁波的“烂尾楼改造专家”。

这位官员出身的企业家其后的业务布局都紧跟国家战略。2007年,银亿正式进入资源类工业领域,第一次大转型,是因为熊续强看准了2006年前后,工业快速发展,煤、钢铁等工业资源需求急速增长的时代背景。

银亿成立后的第二次大转型则是2016年的 汽车 制造业进军计划。做出转型的时代背景是2015年《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此后,宁波作为全国首个试点示范城市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6年,银亿相继花费120多亿收购了美国ARC、日本艾礼富和比利时邦奇三家国外 汽车 零部件制造商。这几乎是一个赌上全部身家的决定。

然而,这次抉择没有将银亿带进一个更高的台阶。正是这三笔收购让银亿资金链承压,也成为破产重整的祸根。根据银亿股份公告数据,公司2016年的营业收入80.57亿、总资产为251.88亿。对于此时的银亿集团而言,120多亿的收购让他们不堪重负。

为了支付这三笔收购,熊续强及一致行动人开启了对上市公司股票的高质押之路。根据银亿2018年年报显示,银亿股份前十大股东中,银亿控股、宁波圣洲、熊基凯(熊续强之子)、西藏银亿投资、欧阳黎明为一致行动人,分别持有银亿股份22.91%、20.11%、17.67%、11.95%、0.39%,合计为73.03%,其分别质押9亿股、7.04亿股、7.12亿股、4.8亿股,合计占总股本的69.39%,股权质押比高达95.02%。

上述接触过熊续强的人士向一条君表示,为了支付这三笔高达120多亿的收购,熊续强及一致行动人从2016年通过质押股份的方式做融资担保,事实上,虽然提出转型房地产和 汽车 制造两个主业,但银亿已经没有多余的资金去拓展房地产。

在地产业高歌猛进,房地产商们大举拿地的2017年,银亿公告显示,银亿在拿地投资上花了不到15亿,获得宁波南门、湖州安吉几幅地块。2018年,银亿没有再进行拿地投资。

根据2018年银亿公告,2017年和2018年房产销售营收分别为36.4亿和28.4亿,同比下降21.8%,房产销售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8.67%和31.75%。 汽车 零部件行业2017年和2018年营收分别为80.7亿和51.2亿,同比下降36.5%, 汽车 零部件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3.55%和57.12%。

也就是说,从自身收入构成看, 汽车 零部件的营收远超地产的营收。收购 汽车 零部件公司给银亿带来了好处,但房地产方面,在凶猛增长的2017年,银亿也错过了发展期。

宁波一位银行人士对一条君表示,雅戈尔、奥克斯和方太等一些围绕主业的多元化投资企业发展还好。但银亿的多元化投资跟主业的矛盾没处理好,创始人和高管对宏观市场的判断出现失误。

大股东高质押导致债券连续暴雷外,银亿股份还存在大股东违约占用上市公司ST银亿资金问题。根据银亿发布的公告,截止4月30日,公司控股股东宁波银亿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占用资金共计人民币 22.4亿。

上述银行人士表示,银亿在本质上还是一个家族公司,职业经理人更多的是听命于大老板熊续强和小老板熊基凯的指令。“熊总对公司的影响力决策权重太高了,职业经理人没能起到很好的决策辅导作用”。

公司内部管理的问题上,4月底刚离任的银亿前独立董事之一余明桂也对外表示,“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重大缺陷”。

在余明桂离职前,3月11日,银亿董秘陆学佳离职,一位接近陆学佳的人士对一条君表示,“事情太多,很多也搞不定,他感觉很累”。

6月14日,银亿集团、银亿控股向宁波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目前法院仍未受理。上述银行人士告诉一条君,目前银行方面大多是按照市场化准则正常在操作,政府还是很支持银亿,但没有强制性干预“拉郎配”。“但是要有新的投资和输血也是很有难度的,金融机构现在都是在苦苦配合,观望阶段。”他表示。

银亿的新融资计划确实受到影响。上述银亿集团人士对一条君表示,本来要做的融资计划因为债务连续违约、破产重整的消息而被金融机构停止。

但这家企业还没到最后时刻,熊续强和他的员工们仍在做最后的努力。

在银亿集团27层的办公室里,集团办公室主任向一条君反复强调,破产重整不同于破产清算,是一种战略的突围,公司没有出现裁员、员工离职的情况。

在银亿集团的官方微信中,熊续强在一篇自述亲身经历的文章中称,银亿成立以来,经历了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也经历了2004年、2005年的楼市调控、经历了2011-2015年长达5年的宁波楼市低迷期,银亿都挺过来了,并且如凤凰浴火重生。

2018年,熊续强以295亿身家登上胡润百富榜的第95名,在个人财富的最高光时刻又坠入谷底。这次,他和他创立的银亿能如愿重生吗?

地产一条独家报道 谢绝转载

295亿宁波首富宣告破产!登顶首富到破产仅247天千亿房企又倒一个

2018年熊续强还曾以295亿的身价位列胡润百富榜第95名,问鼎宁波首富,哪知道短短两个月后,熊续强的银亿股份就宣布3亿公司债无法如期兑付,半年后银亿集团竟申请破产重整。从宁波首富到破产重整,前后间隔仅仅247天。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宁波首富千亿房企又倒一个

宁波首富千亿房企又倒一个

直击风暴核心:银亿集团总部异常平静

6月21日,ST银亿公告称,“16银亿04”未能如期兑付,此时,其未能兑付的债务已经累计超过30亿,多米诺骨牌每天都在加压。一年内,银亿从天堂跌落到地狱,ST银亿的股价暴跌超过85%,400亿市值灰飞烟灭。

大楼大堂极其平常,甚至可以说是简陋,门口的楼层索引显示,这个掌控着百亿产值的集团公司只占据着大楼的4层,ST银亿则在同一大楼内的6楼。

银亿大楼外部简朴,办公面积不大,内部装修简洁,这一风格似乎和银亿老板本人的质朴相得映彰。

63岁的银亿集团实控人熊续强,常年穿着一件白衬衫、一双布鞋,拎着一个黑色公文包,穿梭在人前,语言质朴。

网络上能搜到的唯一一个采访视频中,熊续强说,“自己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公司经历过亏损边缘,但只要长期坚持下去,真正静下心来搞技术改造,技术研发,还是能够走出困境的。”

低调的表面下,熊续强一直压抑着内心灼烧的实业梦想。

熊续强曾先后任职宁波市办公室干部、宁波乡镇企业局副局长等,1991年他接手濒临倒闭的宁波罐头食品厂,用了一年时间,把这家年亏两三千万、资不抵债的老国企打造成“创造500万元利润、出口创汇千万美金”的奇迹。

1994年,不顾家人反对,熊续强离职创业投身于房地产行业。凭借着改造烂尾楼起家,银亿抓住了房地产这个东风,成为宁波当地数一数二的房地产商。2010年,银亿集团跻身中国500强企业,此后连续8年入榜。

然而,他的梦想显然不止于地产大佬。2012年,银亿集团借壳“ST兰光”成功上市,股票简称为“银亿股份”。2014年后,熊续强继续斥资入住康强电子和ST河化。

2016年,熊续强计划再次转型,银亿开始实施“房地产+高端制造”双轮驱动模式。这一年,他相继耗费130亿收购了美国ARC、日本艾礼富和比利时邦奇三家国外 汽车 零部件制造商,这几乎是一个堵上全部身家的决定。这背后正是源于熊续强对于自己的自信:“我眼光还是比较好的,节奏还是踏的比较准的”。

然而,这130亿的收购资金却成为银亿命运转折的关键点。为了支付收购款,熊续强反复质押股权,四处借债,卖地续命,甚至不惜直接从上市公司挪用资金,让ST不惜血本大比例分红…

2018年,中国 汽车 产销量分别下滑4.2%和2.8%,是28年首次下滑。这一年,银亿 汽车 零部件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大降36%,房地产同比大降21%——两大主业全线溃败。

由此,多米诺骨牌一触即发,股价大跌、质押股权要追加保证金、业绩爆雷、债务违约…结果,曾经的宁波首富无奈走上申请破产重整之路。

2018年底熊续强曾公开表示,公司目标是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超千亿元,利税超百亿。熊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2019年5月21日,在股东大会上,他回复投资者们称“就算所有宁波人都跑了,我也不会走。我一直对公司充满信心。”

现在,ST银亿能否解决债务危机,关键在于控股股东能否解决流动性危机,不过,谁知道银亿集团在外面到底还埋了多少雷呢?只有潮水彻底退却之后,才知道裸泳的真正难堪。

银亿倒下的一声叹息,似乎印证了房企转型实业的艰难和困境。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多年从事破产重整案件的律师刘航海的认同,他指出很多企业要寻求转型都必须做好最差的打算,要能扛过一个经济周期,要提前预见各种黑天鹅事件,才不至于让企业突然断流。如今,万一银亿经营继续出现恶化,那么法院或债务人都有可能会终止重整,直接进入破产清算,这都将会一个致命的打击。

也许正如沃伦·巴菲特所言,如果你无法左右局面,那么错失一次机会也不是什么坏事。

文章来源:第一 财经

“烂尾楼改造专家”银亿集团的生与死:豪赌不可能每次都赌赢

6月中旬,江南地区的宁波迎来了梅雨季节。连绵的梅雨,如同映衬着当地最大企业之一银亿集团所面临的困境。

6月17日,银亿集团悄然申请破产重整的消息传遍资本圈。当日午间,银亿集团旗下上市公司ST银亿发布公告称,2019年以来,银亿集团、银亿控股竭尽所能制定相关方案,但仍不能彻底摆脱流动性危机,只好于6月14日向宁波中级人民法院提交重整申请。

一年前,银亿集团董事长熊续强曾在公开场合许下豪言:银亿集团要在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超千亿元,利税超百亿元。

一年后,银亿集团就因债务危机恶化,走上一条破产重整之路。

银亿集团相关负责人向上门采访的《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熊董目前不在公司,他最近十分忙碌。因为重整方案正在紧张制定中,他要不停地会见各方的人,包括政府、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人。”

如今,资本市场也在等待银亿的破产重整方案出台。

生,还是死?银亿的最终命运,或将在宁波梅雨期结束前到来。

“烂尾楼改造专家”

“烂尾楼改造专家”

1956年7月,作为“甬商”代表之一的熊续强出生于宁波。

1994年,38岁、在国企做得风生水起的熊续强不顾家人反对,决心下海经商,创立了银亿集团。在发展早期,银亿赶上宁波国企改革,先后兼并和收购了宁波罐头食品厂、宁波电视机厂、宁波木材厂和宁波经济发展总公司等大中型国有企业。

一位长期关注宁波楼市的业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称,当时宁波市政府决心让老国企改制,他们的厂房搬迁是大势所趋,留下来的位于市中心区域的土地,如果用来开发房地产是很有利可图的。

同一时期,宁波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对原宽仅2米到10米的药行街、柳汀街进行大规模拓宽改造,吹响宁波城市建设的号角。然而,当时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央行开始紧缩银根,海南房地产应声破灭,遍地烂尾楼。宁波的情况也类似,接连出现了华侨饭店、金丰广场等当地知名的烂尾楼。

熊续强收购和改造了宁波众多的烂尾楼,将搁置了七八年的华侨饭店改造成华侨豪生大酒店,把原来的金丰广场改造成银亿总部所在的外滩大厦,并改造了宁波市政府对面的世纪广场等。因此,银亿集团被戏称为宁波的“烂尾楼改造专家”。

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取消,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黄金时代。此后,宁波城市建设也迎来高歌猛进时期。

十年间,银亿集团抓住宁波城市建设时机,成为品类最全、扩张到全国的房地产企业。2008年,银亿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成为宁波最大、最知名的房地产企业之一。

豪赌上市

豪赌上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内楼市迎来拐点期。经历短暂低迷后,熊续强决定将银亿集团切入实业。

熊续强曾多次对外表示,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煤、钢铁、有色金属等资源型产业将迎来蓬勃的发展机遇。2007年,银亿集团正式把资源型工业作为第二支柱产业。

之后,银亿集团四处出击,寻找矿产资源做投资。在山西,银亿集团创办集原煤开采、煤炭洗选为一体的煤化工企业;在广西,银亿集团新建当时国内第一大镁厂和第二大镍厂。熊续强还跑遍东南亚国家,去拓展矿产资源。

2010年,银亿集团首次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在2010年胡润百富榜上,熊续强以90亿元资产首次成为“宁波首富”,这一称号一直流传下来。

“熊总本人十分低调,不想参加富豪评选,但没有办法。”银亿相关负责人说,2018年胡润百富榜数据称熊续强为“宁波首富”,但这个数据并不准确,因为申洲织造的马建荣拥有500亿元的资产,远超熊续强的295亿元。

早在2009年,银亿集团就启动了上市计划。2009年1月,S*ST兰光发布公告,展示其重组方宁波银亿控股的家底,并披露包括股权转让、偿还债务、股改、定向增发在内的一揽子重组计划。

然而,S*ST兰光并不是一个好壳。因为该公司在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亏损,导致股票自2009年3月3日暂停上市。在银亿借壳以前,该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且五次引入重组方均告失败。

不过,银亿似乎还是迫不及待要借壳上市。一位接近银亿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银亿是在2009年6月接触S*ST兰光,不到四个月时间,就跟对方签署了重组方案。此前,银亿原本准备申请IPO上市,但因IPO排队时间过长,最后还是选择更快的方式。

2010年3月22日,银亿重组S*ST兰光方案经证监会审核“有条件通过”。然而此后,S*ST兰光一直没有收到证监会的核准文件。一直到2011年5月12日,借壳上市方案才被证监会批准,历时近两年。

按照S*ST兰光公告的资产重组报告书修订稿,此次借壳,银亿房产将会把旗下房地产项目悉数注入。报告书中显示:银亿房产目前已完工但仍有部分在售的房地产项目共有7个,在建及待建的房地产项目共有17个;截至2009年12月31日,这些项目已投资约148亿元,而总投资额则高达271亿余元。

而在证监审核重组方案前,银亿为此已经投入7亿余元,用于解决S*ST兰光及关联方上市资金占用及债务问题。如果最后重组失败,银亿的损失有可能创下当时A股市场的纪录。由此可见,银亿当时借壳决心之大。

熊续强。图/IC

高杠杆转型

高杠杆转型

就在银亿等待证监会核准方案期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多次调控。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出房地产“新国十条”,这是继当年4月15日“新国四条”后国务院再次对楼市发力,对房价和地价等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调控,旨在“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此后,房地产调控政策一拨紧接一拨。

2011年,宁波市政府开始对房地产进行调控。此后整整五年,宁波楼市迟迟走不出低迷。“就在这四五年,宁波本地房地产企业95%以上破产死掉,只剩下国资背景、制造业背景、上市公司背景的十家左右的房企。”东南商报房地产资深记者程旭辉说。

2011年8月26日,S*ST兰光变更为银亿股份在深交所恢复上市。此后几年间,无论是在宁波楼市,还是全国楼市,银亿的业绩表现均不理想。尤其是,银亿在大庆、沈阳以及韩国济州岛的几个项目,最终都黯然收场。

此外,熊续强开始在资本市场频繁出手。2014年5月,银亿控股通过股权交易,间接持有康强电子19.72%的股权,熊续强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当时刚刚拿到康强电子实控权,熊续强遭到被称为“中国私募一哥”“宁波涨停板敢死队”队长徐翔拦腰棒喝。不过,一年后,徐翔因为涉嫌内幕交易被捕,熊续强“斗”徐翔不战而胜。

由于房地产市场长期萎靡,房地场市场开始进入“白银时代”。为此,熊续强开始寻求向“房地产+高端制造”的“双轮驱动”战略转型。

对于战略转型,熊续强曾解释称,汽车与房地产都是万亿级别的市场。“以前宁波人住银亿的房子,希望以后宁波人开的汽车里有更多银亿的产品。”

2016年,银亿集团又高调进军汽车行业,豪掷120亿元先后完成三笔跨国交易,收购了日本艾礼富、美国ARC集团和比利时邦奇,并将其中ARC和邦奇注入了上市公司ST银亿内,通过宁波昊圣、东方亿圣间接持股。收购完成后,汽车制造的营收超过房地产业务,成为ST银亿的第一主营业务。

针对海外巨额收购,银亿相关负责人称,其实当时国家是支持企业走出去,但市场环境瞬息万变,谁也无法预料到。

然而,这种说法显然无法掩盖银亿背后高杠杆操作真相。从2014年开始,银亿为了获取融资,大股东频繁质押股权。截至2018年年底,银亿系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73.03%银亿股份股权,其中95.03%已质押。

春晖资本董事长汪大总协助银亿完成邦奇的收购,他用“胆识过人”来评价熊续强,将这一次收购形容为一场豪赌。“有几家公司敢花15倍于标的公司当年净利润的价格进行收购?银亿敢!”不过,不下赌桌的人最终还是会输光,因为好运气不会永远站在银亿这边。

就在银亿转型之际,汽车市场又迎来28年首次下滑。与此同时,房地产调控加紧,再加上去年资管新规出台和金融去杠杆叠加下,银亿集团很快陷入困境,原本被寄予希望的“双轮驱动”战略彻底熄火。

“目前为止,房地产企业没有转型成功的案例。”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房地产发展这么多年,主业一直是蓬勃发展的。如果转型目的是做房地产,大部分活得很好,而如果是转型其他产业或为了资本运作而转型的话,大部分企业都出现问题。

“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完全不是一种玩法。”张大伟说。房地产公司收购的所谓实体企业,往往资金成本很高,但实体经济不能支撑这种资本运作。所以,房地产企业跟实体经济挂钩的,一般都是为了拿地,如果不是为了拿地,其他的房企转型全部都是失败的。

最后的求生

最后的求生

2018年12月24日,3亿元的“15银亿01”债券违约,揭开了银亿股份危局的冰山一角,其大手笔收购埋下的巨额商誉“地雷”也逐渐显现。

当日,银亿股份发布公告称,因短期内资金周转困难,致使债券15银亿01未能如期偿付应付回售款本金。此外,银亿股份还有4只存续债券,存续余额达21.15亿元,全部都在2019年三季度前回售或到期,偿还压力不容小觑。

此外,银亿股份曾在2018年4月发放28亿元的现金股本分红。然而,这笔分红主要流向存在一致行动关系的前四大股东手中。令人讽刺的是,银亿股份还在分红公告中称,公司现金流持续稳定,盈利能力较强,过去和未来十二个月不会使用过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

债券违约第二天,银亿股份再次发布公告称,将旗下安吉银瑞房产六成多的股份卖给上海奥誉置业,最终支付价格为6.62亿元;熊续强之子熊基凯也早已于12月17日将所持银亿股份5.13%转让给了宁波开投,转让价为10.3亿元,用于归还宁波开投的相关借款和本金。这笔交易因股价暴跌让宁波开投损失惨重。

2019年4月30日,银亿股份披露借壳上市以来最差的年报,并宣告将主动向证深交所申请戴上ST帽子。年报显示,ST银亿业绩从预计至少盈利2亿元变为亏损5.73亿元,扣非后亏损更达15.16亿元。

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与银亿的“商誉黑洞”直接关联。2018年银亿股份计划计提资产减值共计13.5亿元。即使在计提之后,ST银亿目前仍有高达60.46亿元的商誉,未来仍然可能面临大幅减值。

另一个主要原因与股市低迷也有关系。熊续强在今年5月21日股东大会上表示,主观上因为公司转型力度比较大,用钱用得比较多;客观上最大的影响就是去年股市大跌导致股价暴跌。

与此同时,在24.33亿元债务逾期的情况下,ST银亿被大股东银亿集团占款高达22.48亿元,拿去偿还自身债务。实控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遭到独立董事余明桂的反对,他在年度报告上投弃权票。同样因为这一占用,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对银亿股份提出了保留意见,并对银亿持续经营能力提出质疑。

5月21日,深交所为此向ST银亿下发年报问询函,一连提出15大问题要公司回答,其中的重点则落在大股东占款、商誉以及股权质押风险等。

直到6月18日,ST银亿才对深交所问询函进行回应。

ST银亿在回应深交所的问询函称,宁波政府正在积极帮助大股东引入战略投资来解决资金占用问题及公司短期债券问题,公司自身也正积极与部分金融机构洽谈短期债券展期事项。根据最新公告,银亿集团旗下子公司已与昆仑信托和稠州银行宁波分行达成贷款展期协议。

银亿集团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张大伟认为原因之一是熊续强的资本游戏“玩得太过”,“低资本撬动高杠杆的豪赌不可能每次都赌赢”。

对于银亿集团正在协商的重组方案,张大伟表示谨慎观望。他认为,以银亿的体量和品牌,融资难度会非常大。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融资渠道的通畅,但目前银亿已经没有资产可以质押。

银亿物业卖给谁了

银亿集团。银亿物业的所有权都在银亿集团,银亿物业也是银亿集团收买的一处房地产区域。银亿集团,创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高端制造、能源、新材料、房地产开发和国内贸易为主的综合性跨国企业,旗下有银亿股份、河池化工和康强电子三家A股上市公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