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2、卜世仁的简介
《红楼梦》贾芸被舅舅打击后,马上得到邻居的仗义相助,这么安排有何用意?
贾芸是贾府的边缘子弟, 第二十回的“醉金刚轻财尚义侠”可说是贾芸的正传,作者用大半个篇幅来写贾芸,他先是受到舅舅卜世仁的打击,但马上又得到了邻居倪二的仗义相助。那么,作者这么安排有何用意呢?
答案很简单:作者通过指责亲舅舅卜世仁的不仁,来衬托醉金刚倪二的“轻财尚义”,正应了民间俗语: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由此肯定和赞颂了民间的侠义精神。
卜世仁的谐音该理解成“不世仁”,直指他该仁而不仁。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可简单理解为仁爱,因内心柔软而生爱,温柔地爱护自己,并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就是从自己开始向外辐射,首先是家人,最亲的人,然后是亲戚、朋友,最后是陌生人。这就是从小爱到大爱。
如果要为仁爱分级,大致可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血缘,就是有非常近的血缘关系,包括家人、父系直属和母系直属;第二级是人脉,就是血缘以外,通过交往产生了情感联结的人,比如同学、同僚、朋友等;第三级就是陌生人,有同理心和大胸襟的人,能够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一级是大多数人能做到的,历朝历代都特别注重亲情的凝聚力,其基本体现就是宗族观和两姓联姻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叔叔伯伯、舅舅都是非常亲的人,所以民间有“爷亲叔大,娘亲舅大”的说法。
尤其是舅舅与外甥的关系更加亲密,因为父系的叔叔伯伯通常以管教的面孔出现,而舅舅则像母亲一样给予慈爱。
所以,当外甥幼年失父,通常舅舅理所当然就会给予扶助,一方面充当父亲之职给予管教和庇护,另一方面因怜惜而更加疼爱。
为了表现这一点,作者重点写了王子腾对薛蟠的庇护。
薛蟠也是幼年丧父,虽然家大业大,但毕竟那是个女人无法独立支撑家庭的年代。于是,舅舅王子腾便主动承担起管教和庇护的责任来。
第三回末尾有一处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正值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看,又有王夫人之兄嫂处遣了两个媳妇来说话的。黛玉虽不知原委,探春等却都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如今母舅王子腾得了信息,故遣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取进京之意。”
薛蟠惹上人命官司,得到消息的舅舅王子腾马上和妹妹王夫人商量,要把这个没有父亲管教的外甥叫进京城来养在身边,便于日常管教。同时,利用林如海推荐的投机者贾雨村,迅速把官司了结摆平了。
作者通过这一细节来表明,王子腾虽然是个恶坏人,典型的以权谋私,但他对妹妹、外甥的扶助和庇护却是不遗余力。他的“私”不仅指自己和小家族,还包括整个家族以及有妹妹的家族,甚至整个贾府都在他庇护之下。
两相对比,同为亲舅舅,顶着“世仁”之名的卜世仁非常不仁。“世仁”,世代仁义,以“世仁”为名,就是想标榜特别“仁”,是世代累积下的“仁”。但是,卜世仁的为人却与他的名字正好相反。
贾芸幼年丧父,据他与舅舅的对话可知,哪怕是父亲生前,家境也不是很宽裕,“难道舅舅就不知道,还有一亩田、两间房呢是我不成器,花了不成?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叫我怎么样呢?”
父亲去世,并没有给孤儿寡母留下田地和多余的房产,所以没有进项,完全靠贾府的救济度日。
十多年来,卜世仁这个亲舅舅从来没在物质上帮助过妹妹和外甥,他永远想的是应该去打贾府的主意,所以他说:“你但凡立得起来,到你大房里,就是他们爷儿们见不着,便下个气,和他们的管家或者管事的人们嬉和嬉和,也弄个事儿管管。”
“大房里”,指的是贾珍这一房。从血缘上来说,贾珍和贾芸的关系都快出五服了,血缘最近的当然是亲舅舅。
这个亲舅舅但凡对外甥多一点关爱,就不会不知道外甥的难处。贾府的边缘子弟那么多,谋差事哪那么容易?有困难找舅舅,这不是天经地义吗?现在贾芸提出跟舅舅赊一些香料,不就是为了去贾府谋差事吗?
何况,舅舅正开着香料铺,现成的东西,外甥也没说不给钱,只是暂时赊着。但卜世仁却搬出各种理由来拒绝,明显就是一毛都不肯拔,还反过来把贾芸教训了一顿,说他“没算计儿”。
这样的舅舅,哪还有一点仁爱之心?
所以,作者并不是骂他“不是人”,而是指责他失去了人伦中最基本的仁爱,顶着“世仁”之名,其实一点也不仁。
邻居倪二对贾芸倾囊相助,正是仁义的体现。
从舅舅家出来的贾芸,偶遇了邻居倪二。书中说是“紧邻”,就是离得很近的邻居,也许只是一墙之隔。
但是,虽然他们是“紧邻”,平时应该没什么深交。因为贾芸虽然家境不怎么好,但毕竟还属于世家子弟,倪二则“是个泼皮,专放重利债,在赌博场吃闲钱,专爱吃酒打架”。
他们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然而,就是这个与贾芸的世界相距很远的“泼皮”,却让饱受打击的贾芸“柳暗花明又一村”。倪二把刚收账来的“十五两三钱有零的银子”尽数给了贾芸,而且不要利息、不打借条,“不要利钱的,也不用写文约”。
看到没有?作者的有意对比出来了:卜世仁现开着香料铺却不肯把香料赊给外甥,倪二靠赚利息而且是“重利债”为生,却用不收利息的方式把钱借给了没什么深交的邻居。
“十五两三钱有零的银子”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刘姥姥说过,二十两就够他们家吃一年了。
倪二为什么出手这么大方?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注意,作者赋予了他常规称呼“倪二”之外,还给了他一个绰号:“醉金刚。”他就像是从《水浒传》中走出来的侠义英雄,公开身份让人害怕,“是个泼皮,专放重利债,在赌博场吃闲钱,专爱吃酒打架”,所作所为都是不安定因素,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反面典型。但是,了解他的人才知道,“倪二虽然是泼皮无赖,却因人而使,颇颇的有义侠之名”,应该是经常干“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事。
当倪二听到贾芸说“平白的又讨了个没趣儿”,他马上说,“有什么不平的事,告诉我,我替你出气。这三街六巷,凭他是谁,有人得罪了我醉金刚倪二的街坊,管叫他人离家散!”
当得知让贾芸不痛快的人是贾芸的舅舅时,他又说:“要不是令舅,我便骂不出好话来,真真气死我倪二。”可见是个特别拎得清的人,不会盲目冲动。
路见了不平,又不能拔刀去相助,怎么办呢?那就解人燃眉之急,于是主动把身上的银子都借给了贾芸。
作者对倪二的行为定位为“轻财尚义”,就是要肯定这种不分亲疏远近的侠义行为。
注意,这里还有个细节,贾芸撞到了醉酒的倪二身上,倪二的本能反应是张口就骂,“臊你娘的,瞎了眼睛,碰起我来了。”而且“抡拳就要打”,这正是“泼皮无赖”的表现。但是,当他看清是贾芸时,不但转怒为笑,而且主动帮助了“正自烦恼”的贾芸。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书中通过贾芸的心理活动说出了原因:“倪二虽然是泼皮无赖,却因人而使,颇颇的有义侠之名”。
“因人而使”,说明倪二早就看出贾芸是个值得他以侠义对待的人。
一个是从小看着贾芸长大的亲舅舅,但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外甥是个什么样的人,还认为他“哪里有正经事,不过赊了去又是胡闹”。
一个是交情很浅的邻居,却知道贾芸是可造之材,值得信赖和无条件扶助,“我这里现有几两银子,你若用什么,只管拿去买办”。
舅舅不仁,不遗余力地打击努力上进谋发展的亲外甥;邻居侠义,不求回报地扶助求索无门的贫苦少年。
这就是作者将卜世仁和倪二前后对照的深意:“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并非骨肉至亲就一定值得依靠。很多时候,至亲之人还不如一个陌路相逢的侠义之人。这也与巧姐的遭遇进行了呼应:被亲舅舅所卖,却被无血缘关系的刘姥姥所救。
我们知道,作者本人也经历了家败需要求助的时刻。他应该也是在骨肉至亲处受到过打击,却遇到了陌路人的侠义相助。所以,作者用“字字看来皆是血”来告诫世人:切莫被表面上的仁义道德所蒙蔽,那些标榜着仁义之人,也许最不仁义。更不要看不起倪二、刘姥姥这样看起来粗俗的人,往往他们才是愿意救人于危难的侠义英雄。
卜世仁的简介
(见第二十四回)贾芸母舅,香料铺主人。贾芸来求他赊些香料,他却冷笑道:“再休提赊欠一事。”并作了一番不通情理的辩解。当贾芸翻出他从前曾吞没贾家房地的旧帐时,他赶紧说了一句言不由衷的话,接着又反派了一大通外甥的不是,直把贾芸气跑才了事。脂批说“卜世仁”这个庸俗市侩即“不是人”(庚辰本)。
红楼梦 人物 卜世人,还是卜世 仁
是卜世仁,谐音“不是人” (见第二十四回)贾芸母舅,香料铺主人。贾芸来求他赊些香料,他却冷笑道:“再休提赊欠一事。”并作了一番不通情理的辩解。当贾芸翻出他从前曾吞没贾家房地的旧帐时,他赶紧说了一句言不由衷的话,接着又反派了一大通外甥的不是,直把贾芸气跑才了事。脂批说“卜世仁”这个庸俗市侩即“不是人”(庚辰本)。 很多看红楼梦的读者, 都会责备贾芸的这个舅舅不是人, 连自己的外甥都不帮,不就是15-6两银子的货么,你看书中贾芸很快就还上了倪二借给他的钱。为什么那么多人在看这一段的时候,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 我想是现实生活中, 我们自己也会遇到求人不遂,处处碰壁的情况。 很多骂卜世仁的读者本身,有可能自己在生活中既是贾芸也是卜世仁。 我们先来看看卜世仁为什么拒绝贾芸的融资方案?用他自己的话讲, 是前日有个伙计替亲戚赊欠货物, 结果到期没有还上,于是为了便于管理,大家立了规矩,不能替亲戚赊欠。这段话, 这么单单拿出来看, 我看一点问题也没有。而且, 我还觉得这个舅舅做得对。 但是你再看后文他教训贾芸不好好巴结贾府管事的爷, 谋求职位和生意赚钱自立。 就发觉不对了, 卜世仁也是生意人, 也知道这关系的建立和维护靠的不是单纯的好话(口惠而实不至, 谁肯和你长期来往?), 贾芸在这个时候问他赊借这非常规货物, 明摆了是送礼。而且贾芸后文中说出的话来看, 这好像是头一次问这个舅舅借钱。 如果卜世仁会做人, 顶多拉下脸来立个字据, 把货赊给贾芸,倒不是指望贾芸将来感恩, 二是这个外甥将来发达之后不会记着当年自己踩他。可惜,卜世仁只是个小商人, 他的为人也只能注定他做个小商人。 不帮贾芸,这个很有前途的青年, 也说明,他也不会投资其它人际关系很成功。如果他帮了贾芸这一次, 贾芸从后文来看还有可能接管元旦放礼花之类, 那么再往后采买香料这类的都有可能。
红楼梦第24回讲了什么故事?这回该如何理解呢?-趣历史网
红楼梦第24回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贾芸从贾琏处打听得凤姐把和尚的事给了贾芹便向母舅卜世仁要冰片麝香,准备给凤姐行贿,卜世仁拒绝了。 颇有义侠之气的醉金刚倪二不要文约不要利钱借十五两三钱多银子给贾芸。贾芸买冰麝奉承凤姐。贾芸看宝玉未遇,遇见小红。贾芸二次遇到凤姐,凤姐嫌他"拣远路儿走",不先求她,求了贾琏;但又说不是贾琏主情,她不管贾芸的事。 宝玉叫俏丽干净的小红递茶。小红因此被秋纹、碧痕骂了一顿;回家做梦,梦见贾芸拾了她的手帕。
红楼梦第24回解读
第二十四回的回目是: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这一回通过一些细微小事,表现了几个处于下层的、各色面目的小人物。让我们看到这些人的心机、性格,为人之情、处事之道。并看到这些人各自的交往方式,以及彼此之间复杂微妙的层次关系。
具体点儿说,贾芸的精于世故和善于言辞;倪二的外表蛮横和内心仗义;小红的头脑机灵和口齿伶俐;秋纹、碧痕的过度敏感和自我保护;卜世人夫妇的悭吝无情和虚伪刻薄...都通过那些貌似极为平常的生活琐事,得到了生动传神的呈现。
上回中提到,因为一个“项目经理”的安排问题(管理小和尚道士),贾琏夫妇曾有一番角力。贾琏原本答应了“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贾芸。却不想,凤姐事先已经答应了“后街上住的”贾芹之母的请求,打算把这个职位给贾芹,并已经开始“运作”——在王夫人那里已经做了铺垫,只需要贾琏跟贾政汇报的时候再如此这般推荐一下。贾芸和贾芹虽然也都是贾氏大家族的远房子孙,但其生活状况都有些窘迫,所以,急于借助“潜规则”尽快改变现状。在凤姐的软硬兼施下,最终贾琏只得妥协。读者从这个环节中可以间接了解到贾府的某些“基层人事安排”的产生机制和审批程序。
贾芹因此如愿以偿,立即支领了二三百两银子,雇了两辆车,骑了个大叫驴,上任去了。也让无缘于此的人艳羡不已。
贾芸虽然在这次失去机会,但这个人的能力却不可小觑。他的长处是“情商”很高,突出表现为很“会说话”。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他跟凤姐的讨好过程中貌似真诚的言语表达,以及与倪二的及时沟通化解冲突、创造机会的过程中,都能看到他的善于随机应变,投其所好的“会说话”的特长。此外,在与宝玉、贾琏、以及与茗烟等众小厮们的哪怕是几句简短的对话,也可见他能够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能力。总之,在这一回,贾芸的各种沟通能力表现的十分充分。
贾芸在贾琏这里打听到了让他暂时失望的结果,但随后就审时度势,判断出贾琏夫妇之间此时“阴盛阳衰”的实际情况,于是及时调整对策,想出了一个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我们说,贾芸的沟通能力虽然很强,但也并不是“所向无敌”,“攻无不克”。这不,也有受挫折的时候。
贾芸打定主意要走凤姐的门路,于是,就先去找他的亲舅舅卜世仁(不是人),打算求他赊几两冰片和麝香,并承诺日后按数送银子来。
卜世仁是开香料铺的。香料铺者,香料专卖店也。而且,能做这样“本儿大利丰”生意的,通常经济条件也都不差。贾芸想赊一些香料,按说找他这个亲舅舅应该是个捷径。然而没想到,不但碰了一鼻子灰,还弄得心里很没趣,白白增加了很多烦恼。
贾芸见他舅舅不但不赊账,还对他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地甩那些不咸不淡、不着边际的片儿汤话,就起身告辞。本来一走了之,也就是了。然而,后边出现的这一小段剧情却堪称经典,很有观赏价值——
卜世仁道:“怎么急的这样,吃了饭再去吧”。一句未完,只见他娘子说道:“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卜世仁说:“再买半斤来添上就是了。”他娘子便叫女孩儿:“银姐,往对门王奶奶家去问,有钱借二三十个,明儿就送过来。”夫妻两个说话,那贾芸早就说了几个“不用费事”,去的无影无踪了。
作者在这里不露声色地对这样无情无义又虚情假意的势力小人给予了冷峻的讽刺。不但用生动的细节,而且从人物名字的谐音(不是人)也可以反映出来一点儿作者对这类人的憎恶态度。
贾芸没有赊到冰片,倒是切身体会到了“冰冷”的感觉。那心里登时“拔凉拔凉的”。
赌气离开母舅家的贾芸,心里实在烦恼。低头想着心事,不想一头撞在一个醉汉身上。贾芸忙要躲,这醉汉一把抓住他,抡拳就要打,贾芸对面一看,原来不是别人,却是邻居,被称为“醉金刚”的倪二。
倪二是个泼皮,专做放高利贷的营生。“泼皮”是在《水浒传》中常见的一类形象,是市井流氓无赖的泛指。在《红楼梦》中这大概是第一次出现。虽然在第三回中也有贾母笑说凤姐是“泼皮破落户”,但那是打趣开玩笑。
倪二虽然外表看起来是这样的一个泼皮。没想到却有着一颗仗义的心。当听贾芸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以后,倪二竟慷慨地把刚收来的十五两多的银子毫不犹豫地借给贾芸,而且不要借据,不收利息!这不由得让读者与卜世仁形成鲜明的对比。
贾芸有了银子,第二天一早就洗了脸,到大香料铺买了冰片麝香。然而也许直到现在,很多读者心里都不免疑问,他买这些东西究竟想干啥用?
下面谜底揭开——
贾芸带着这些香料奔荣国府而来。打听到凤姐将要出门,忙恭恭敬敬抢上前去请安。凤姐连正眼也不看,仍往前走着,只问他母亲好,“怎么不来我们这里逛逛?”贾芸说“只是身上不大好,到时常记挂着婶子。”凤姐笑道:“可是会撒谎,不是我提起来,你就不说她想我了。”贾芸笑道:“侄儿不怕雷打了,就敢在长辈前撒谎。昨儿晚上还提起婶子来,说婶子身子生的单弱,事情又多,亏婶子好大精神,竟料理的周周全全;要是差一点儿的,早累的不知怎么样呢。”
只这么几句好听的话,就迅速攻下一城,诀窍在哪里?答案是:投其所好——果然,凤姐听了,满脸是笑,不由得止住了步,问道:“怎么好好的,你们娘们在背地里嚼起我来?”贾芸道:“有个原故,只因我有个朋友,家里有几个钱,现开香铺。只因他身上捐着个通判,前儿选了云南不知哪一处,连家眷一齐去,把这个香铺也不在这里开了。...送了我这些冰片麝香。我就和我母亲商量...若说送人也没个人配使这些...因此想来想去,只孝顺婶子一个人才合适,方不算糟蹋这东西。”一边说,一边将一个锦盒举起来。
凤姐听了这一篇话,心里又是得意又是欢喜。又说道:“看着你这样知好歹,怪道你叔叔常提起你,说你说话也明白,心里有见识”...
伙伴们不妨想想,这点儿礼给凤姐,如果没有这样好听的话,和编出这样的感人故事,未必能够送的出去,何况取得预期的效果?
后面的结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虽然凤姐出于面子的考虑,还得弄点儿必要的曲折。但对凤姐来说,“多大个事儿啊”。贾芸很快就弄到了专管园子里种花种树的“项目”。贾芸拿到批条,领了二百两银子,按数还了倪二,又拿出五十两去买树...
现实生活中,很多朋友总有疑惑,为什么,我工作很努力,却得不到领导的欢心?想送礼吧,又怕领导看不上。读了这一回,再想想,是不是可以有这样几点启发:一是得知道“沟通”,二是得懂得领导的心理,三是得掌握“沟通”的技巧。
有个天资聪颖的小丫头叫小红,口齿伶俐,思维清晰,在这一回初露端倪。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只因这“玉”字犯了黛玉、宝玉,就把这个字隐起来,改叫小红。机缘巧合的,当她遇到同样的聪明的贾芸,似乎是有了“来电”的感觉,也就顾不得回避,“下死眼把贾芸钉了两眼”。随后,这位“痴情女”又鬼使神差地遗失了手帕,仿佛埋下了相思的种子,似乎也成了一条红线...
宝玉因为身边的人偶然都不在,要喝茶,找不到人。这样就给了路过的小红一次好机会,并给宝玉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然而也给自己引来点儿麻烦。
两个大丫头秋纹和碧痕去催水回来,意外发现小丫头小红竟然在宝玉屋里,而且屋里竟没有别人!小红本来是下等的丫头,没有资格到里边的,怎么一不留神竟然让她凑到前边来了?这还了得!
二人赶紧找到小红,问她都跟宝玉说了什么,然后把她狠狠地骂了一顿。秋纹和碧痕在宝玉的大丫鬟里的地位是稍弱的,因而对维护现有的地位有着格外的敏感。所以,当她们发现小红竟然有越过她们的趋势,岂能容忍?秋纹和碧痕的能力都乏善可陈,所以极不自信。因而也就警惕性极高。所采取的方针就是对于威胁自己地位的人坚决给予打压。
由此可见,在这社会的底层,也不是光有倪二这样的重义,更有秋纹等对地位的严加守护。从小红的际遇,看到下人之间的等级观念,也是何等的森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红楼梦中贾芸母舅“卜世仁”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当然是“不是人”了
《红楼梦》中有许多这样一语双关的人名字
比如贾府的银库总管居然叫“吴新登”,无芯的灯能亮多久呢?
此外还有很多,罗列如下:
甄士隐——真事隐(去)
甄英莲——真应怜
霍启——祸起
贾雨村——假语存
娇杏——侥幸
冯渊——逢冤
秦可卿——情可轻
秦钟——情种
詹光——沾光
卜固修——不顾羞
石呆子——实呆子
贾史王薛——假史枉雪
贾化——假话
单聘仁——擅骗人
坠儿——赘儿
靛儿——垫儿
戴权——大权
张有士——张有事
秦业——情孽
贾政、贾敬——假正经
贾琏——假廉
蘅芜苑——恨无缘
贾雨村(假语村)
甄士隐(真事隐)
甄英莲(真应怜)
甄应嘉(真应假)
张友士(张有事)
秦可卿(情可亲)
元迎探惜(原应叹息)
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
卜世仁(不是人)
葫芦(糊涂)
荔枝(离枝)
玉带林(林黛玉)
圆(缘)
蘅芜院(恨无缘)
青埂(情根)
十里街(势利街)
仁清巷(人情巷)
胡州(胡诌)
贾化(假话)
时飞(实非)
严老爷(炎老爷)
娇杏(侥幸)
霍启(祸起)
封肃(风俗)
张如圭(张如鬼)
冯渊(逢冤)
于老爷(愚老爷)
余信(愚性)
秦钟(情种)
詹光(沾光)
单聘仁(擅骗人)
吴新登(无星戥)
戴良(大量)
钱华(钱花)
秦业(情孽)
戴权(大权)
卜固修(不顾羞)
坠儿(赘儿)
宋嬷嬷(送嬷嬷)
贾蔷(假墙)
《红楼梦》中,卜世仁开着铺子,为什么半斤米半斤面地买着吃?
《红楼梦》中贾府的世家子弟中,贾芸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人。为了生活,不得已想向王熙凤讨一份差事。向自己的舅舅借些冰片等香料,送给王熙凤。可是卜世人不但没有借给贾芸,还扒扯一顿贾芸,说他不争气没能为,没算计。但凡立的起来,找个事做做,弄得吃象吃穿象的,舅舅看着也高兴。而贾芸回道:“舅舅说的倒干净,我父亲没的时候,我年际又小,不知事,都还亏舅舅们帮出主意,料理的后事。”
从这里我们看到贾芸生活是很囧迫的,而且自幼没有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从他舅舅,絮絮叨叨磨磨唧唧的话中,贾芸听明白了,舅舅不但不能帮忙,而且还非常瞧不起自己,于是贾芸就要走,这时卜世仁就虚情假意的要留贾芸吃饭。而贾芸的舅妈开口说到:“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卜世人说:“再买半斤添上就是了。”于是他娘子又叫女儿去对门王奶奶家借钱,要再买半斤面。
卜世人夫妻为了杜绝贾芸再来家里,共同演了一场戏,弄得象家里吃不上饭似的。而贾芸是个聪明人,没等他们把戏演完,说了几声“不用费事”就去得无影无踪了。
贾芸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因为穷困,想要得到生意人亲娘舅的帮助,但是世态炎凉,即使是亲戚也只能看他的笑话。不但不帮忙,还添了一顿毒。但是贾芸怕母亲上火,回家也没有说找他舅舅赊账的事。可见贾芸是比较懂事的。
最后贾芸好人好命,碰到了醉侠倪二,借钱给他。贾芸买了礼物送给王熙凤,王熙凤也如约给贾芸找了份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