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英国报业结构有什么特点
英国
a) 起始时期的情况:19C末,英国经济继续增长,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社会下层更加广泛地卷入了政治活动。新的形势使英国报业有了新的变化,在世纪之交出现了一批新的报刊。
b) 著名的报纸和报人:《每日邮报》《每日快报》
《每日邮报》是英国现代报纸的早起代表,创办人是阿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斯。
《每》是在廉价报纸已有相当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又有新的发展。首先,在内容上,它根据社会的需要尽量扩大报道范围。其次,在业务上它提倡精编易读,文字简短,标题鲜明,以适应“忙人”,“穷人”的需要。再次,它改善经营管理,广泛招揽广告,经济上主要靠广告支持,还与铁路公司签约,以专用于火车运报。
报人:即阿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斯。他17岁救灾一些杂志当编辑,1888年创办《回答》周刊,专门回答读者来信提问,获得成功。1894年买下《新闻晚报》,1896创办《每日邮报》。他于1903创办妇女小报《每日镜报》,不久改为便士画报,销量可观。1908年,哈姆斯沃斯将《泰晤士报》买下,使其起死回生。他被称为舰队街的拿破仑,组成了庞大的报业帝国。哈姆斯沃斯在1905被封为“北岩爵士”,其报团被称为北岩报团,于是它开始了英国报业的垄断化进程。
《每日快报》:1900年皮尔逊创办,聘请美国人主笔,全面效仿美国商业报纸的办报模式。但是好景不长。
背景:英国在19C中叶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但是70S之后,英国经济发展缓慢下来,被德美两国代替。英国工业垄断的地位虽然丧失,但是它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19C末到20C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英国的报业垄断也于世纪之交形成。
? 世纪之交的报业发展(报刊的兼并集中)
英国报业进入现代阶段之后,随着激烈的商业竞争,特别是20年代过渡的销售大战,发生了很大的兴衰变化。整个报业越来越兼并集中。自1921年至1937年,全国性晨报总销量增加了3倍,可是总数减少了1/4。一城一报的现象不断发展。
? 报团的发展和垄断的形成
报业兼并使得报业垄断集团纷纷出现暗,当时主要的报团有:
① 罗瑟米尔报团。业主为北岩的弟弟,早年协助北岩经营报业,自己还办了《每日纪实报》等报纸。1914年获得了《每日镜报》的控股权,1915年创办《星期日画报》。1922年,北岩去世,北岩报团逐步瓦解,罗瑟米尔继承了北岩的大部分报刊,从而成为一次大战之后最大的报团。
② 比维布鲁克报团。报团所有人威廉·艾特肯,他是加拿大人,1916年获得《每日快报》的控股权。1917年受封为勋爵,1918年创办《星期日快报》,1923年之后形成为较大的报团。
③ 贝里兄弟报团。1901威廉和詹姆斯在伦敦创办《世界广告报》,1915年买下著名的《星期日泰晤士报》。1923年收买赫尔顿报团,以此为基础大力扩充,于1924成立同盟报业公司。1926他们从罗瑟米尔手中买下当时足大的杂志出版公司,1928年又从利维家族手中获得《每日电讯报》,走向事业的全盛期。兄弟俩矛盾激化,形成两个报团,威廉的报团被称为“卡姆罗斯报团”,控有《每日电讯报》、混合报业公司、《金融时报》有限公司。詹姆斯的报团叫凯姆斯利报团,控有《每日写真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以及十几家星期日报和地方报刊。
截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上这些报团已控制了大部分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报纸。
? 二战之前的几大报团,贝里报团已逐步分割和变卖,其他的报团演变如下:
① 罗瑟米尔。战后由罗瑟米尔的后代经营,称为联合报业公司,主要报纸为《每日邮报》。1971年兼并了《每日写真报》,1982年创办《星期日邮报》。
② 镜报集团。《每日镜报》战前从罗瑟米尔集团分离出来后自己组成一家公司,1951年公司改组,北岩的外甥担任董事长。1958年买下了混合出版公司,后又买下了奥德汉斯报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庞大的国际出版公司。原属于奥德汉斯报团的《每日先驱报》更名为《太阳报》,1969年又卖给默多克集团。1970年,整个镜报集团并入一家大型企业,1984年镜报集团又为马克斯韦尔的培格蒙出版公司所购买。
③ 比维布鲁克报团。1964年比维布鲁克去世之后,这家报团日渐衰落,1977年被特拉法加投资公司买下,改名为快报报业公司。1978年在曼彻斯特创办全国性的日报《每日明星报》。
? 战后英国出现的新型报团:
i. 汤姆森集团。业主汤姆森本来是加拿大人,50年代初来到英国经营电视和报业。1981年将《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以及另外三种附属刊物卖给默多克集团,从此汤姆森集团在英国的地位大为下降。
ii. 默多克集团。默多克出生于澳大利亚,1969进入英国,先后买下《太阳报》,和销量最大的《世界新闻》,大量刊登黄色新闻以招待读者,获取高额利润。1981年默多克买下了《泰晤士报》以及其他几家报纸,成了舰队街举足轻重的报业大王。默多克1985年加入美国国籍,但他继续在英国报坛扩充势力,1987年买下全国性日报《今日报》,并购买了控有《金融时报》等多家报刊的Longman公司大量股份。
iii. 马克斯韦尔集团。马克斯韦尔出身于捷克斯洛伐克的犹太家庭。截止20C90年代初,马克斯韦尔斯集团拥有三大实业公司:马克斯韦尔传播公司,包括麦柯米兰出版公司、麦柯米兰/买个老-希尔教科书出版公司、柯利尔-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等子公司;镜报集团公司;马克斯韦尔家族有限公司。由于摊子过大,1991年开始,该集团迅速瓦解。
? 垄断近况:
目前有十来家最大的报团左右着英国报业。有几家国际性的报团具有国际性的影响。
i. 新闻国际公司:默多克的集团公司。他在英国拥有全国性的《泰晤士报》、《太阳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以及《利物浦邮报》等30多家地方报纸,控制的报纸发行量占英国报纸总发行量的1/3。他还拥有Reuter的10%的股权,兴办了几家重要的广播电视台。作为一家跨国的公司,它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共控有80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制片公司、特稿社以及其他企业。
ii. 镜报报业公司。这家公司战后多次易主。现在拥有《每日镜报》、《星期日每日镜报》、《星期日人民报》三份畅销的全国性报纸,拥有苏格兰的《每日记录报》等重要的地方报纸。报纸发行量占到全国过的33.6%,地方报纸的8.6%。
iii. 快报报业公司。拥有三家全国性报纸《每日快报》、《每日明星报》《星期日快报》
iv. 联合报业公司。《每日邮报》、《星期日邮报》等十多家地方报纸、周刊。拥有百家子公司。
v. 汤姆森集团。该公司曾是英国战后英国最大的报团。目前尚拥有50多加地方报纸,50多家杂志。作为一家国际性传播集团,它在美国、加拿大和南非、澳大利亚等拥有大量报刊和广播电台。
vi. Langman公司。包括金融市报报团,西敏斯特报团、朗曼图书印刷公司三个主要分支。拥有《FT》、《FW》《FN》和四十多家地方报纸以及大批其他出版物,控有《经济学人》的半数股权。还在香港的《远东经济评论》等国外刊物拥有股份。
vii. 合众报业公司
viii. 电讯报业公司
ix. 卫报和曼彻斯特新闻晚报公司
x. 观察家报集团。拥有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星期日报《观察家》创刊于1791年。
请问一下南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好望角
好望角是开普敦的地标,甚至开普敦因好望角而建城,甚至CapeTown的名字也是由好望角而来。 16世纪,东西方交通被阿拉伯人阻断。为了获取东方的香料、丝绸和瓷器等奢侈品,欧洲各国纷纷派出船队寻找新航线。绕过非洲南端的航线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直到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都是欧洲通往亚洲的海上必经之路,为各国带来滚滚财源。好望角因此在航海史和贸易史上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即使现在,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巨型货轮仍然走这条航线。
2、南非南华寺
南华寺位于南非豪登省布隆赫斯市郊区的一座文化公园内,距离比勒陀利亚约50公里,占地面积2.4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的佛教寺庙,也是佛光山在非洲的总部。布隆赫斯市政行政长官、前教堂部长亨尼?森凯尔(Dr Hennie Senekal)曾到台湾鼓励当地富商到他家乡投资并与台湾佛光山结缘;1992年3月,森凯尔捐献6公顷土地给佛光山修建佛教文化与教育寺庙。
3、法兰舒克汽车博物馆
法兰舒克汽车博物馆给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一百多年前汽车历史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饱览稀有的古董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和当地重要的纪念品。法兰舒克汽车博物馆其实是一个汽车收藏家的私人博物馆,主人是南非第二大富豪约翰?鲁伯特,时任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团——历峰集团主席,旗下品牌包括卡地亚、梵克雅宝、伯爵、江诗丹顿、朗格、万国、万宝龙等,涉及珠宝、钟表、时装以及枪械等多个领域。
4、金门高地国家公园
金门高地国家公园位于南非自由邦省内,面积340平方公里,是该省唯一的国家公园,也是南非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该公园以金色、赫色、橘黄色的砂岩崖壁以及裸露的岩石闻名于世,金门高地也由此而来。据说1875年,一位农民和他的妻子在去往他们农场的时候,路过河谷两端的砂岩崖壁,发现阳光照在这些崖壁上后反射出金子般光彩,随即便称该地为金门高地。
更多关于南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南非发生水坝溃堤事故,已致3死40伤,目前当地救援工作进展如何?
“天灾”是人们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灾难现象,在南非自由州矿业小镇上发生了一起水库溃堤事件,造成了3人死亡40人受伤,受伤者还包括了一名孕妇,在当天傍晚,南非电力集团的供电设施还受到了破坏,导致周边区域出现了大范围的断电,这对救援工作来说无疑是困难重重,当地的救援工作现在又进展如何呢?小编来给大家讲一讲。
灾难发生的十分快速,其中有些人出现了骨折的症状,为了及时拯救灾民,民间组织来到当地对当地灾民进行慰问,由于这里的手机信号塔也受到了破坏,他们和外界的联系更是少之又少,据调查,当地的一所教堂已经开始收容难民,他们发出了自己的求助信息,现在急需要大量的水和食物、毛毯等等救灾物资。
南非境内今年已经发生了连续的强降雨天气,这种强降雨天气会导致洪水和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水坝溃堤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连续多天的降雨导致了坝体边缘失稳下降。今年也是南非近60年里经历的最大降雨,在进行救援时难度十分之大,由于之前洪灾所导致的死亡人数也十分巨大,政府虽然在不遗余力地向灾区提供帮助,但是在区内的状况并不良好,还急缺大量的救援物资。
通过电视画面可以看到:洪水夹带着泥浆,从矿井直接流入了附近居民的居住地,冲垮了附近的道路和房屋,还有很多居民不慎被冲入水中,救援人员一次又一次的进行拉扯。这次洪水不仅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还污染了饮用水,摧毁了当地的手机信号塔,甚至冲走了很多的绵羊,这些绵羊并未被寻找到。希望当地能早日恢复电力,大家都能平安度过灾难。
李泽楷当年不卖掉腾讯股份的话,现在的财富能超越李嘉诚吗?
如果李泽楷不卖掉腾讯的股票,那么应该是有机会超过李嘉诚的,当然这个只是明面上的超过而已,毕竟胡润及福布斯公布的财富数据都是两个单位自身臆想的数据,各个富豪真正的财富数据是不可能让他们掌握到的。
李泽楷与腾讯的交集
腾讯是由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腾讯五虎,马云有18战将,腾讯也有五虎)于1998年创办的,不过互联网企业初期基本都是烧钱的企业,特别是腾讯,由于注册聊天的人数不断增加,对于服务器的需求量也不断的提升,资金缺口就越来越大。
因此到处融资,李泽楷就是在这个背景情况下进入腾讯的,1999年以110万美元的投资款获得了腾讯20%的股权(其实李泽楷本身对于互联网并不熟悉,理论上而言不会投资腾讯,网传是小马哥的老爸马陈术(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所以普通家庭有点扯了)找的李嘉诚帮忙的)。
2000年互联网泡沫,腾讯的日子更难过,不仅毫无盈利的希望,且还需要进一步的融资,2001年南非MIH集团出手投资腾讯,并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李泽楷持有的20%的股权,对于李泽楷而言,相比1999年的110万,赚了1150万美元,翻了11.5倍,如果腾讯此时已经是像目前这样的赚钱机器,李泽楷肯定不会出手,问题的关键当时腾讯看不到盈利的路子,因此李泽楷毫不犹豫的就出手了。
PS:南非MIH集团投资腾讯的具体原因无从得知,从网上查询的说明系南非MIH集团中国区的副总经理在市场调研中发现每个网吧的电脑都装有腾讯QQ,认为这个大有可为。
持有至今的股权
腾讯并非只有一次融资历史,所以如果后续李泽楷没有继续跟投,那他的股份肯定会被继续稀释,假设后续跟投,那么最好就是保住20%股份,假设放弃跟投,那么股份稀释,至于稀释到多少,难以具体判断,不过腾讯的融资历史并不长,因为腾讯在2004年就已经上市了,所以稀释的程度不会太高,我们取对半就好,即为10%。
腾讯的市值按3.08万亿港元算,折合约为4000亿美元,假设李泽楷仍然持有20%的股份,即为800亿美元,如果持有为10%,即为400亿美元。
按照福布斯富豪榜的数据,李泽楷无论是坐拥20%的800亿美元(折合5600亿人民币)还是坐拥10%的400亿美元(折合2800亿人民币)都是妥妥的国内第一了,也超过了其父亲李嘉诚的财富了,当然这只是明面上超过而已,实际上并不一定,毕竟网传李嘉诚的财富早已超过万亿人民币了。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集团简介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杭报集团)于2001年11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0种报刊、10余家网站,投资广播电视,发展移动媒体、户外媒体、数字出版、商务印刷、文化会展业,形成以报刊为主业、多元媒体和相关文化产业的大型现代传媒集团。
2005年12月杭报集团公司注册成立,并先后组建了集团全资或控股公司36家,构建起以集团公司为核心、一报一公司和经营部门全部企业化的二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集团对战略目标、舆论导向、集团资源、干部人事、价值理念统一管理,各下属单位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2008年杭报集团提出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是:从报业集团走向现代传媒集团,成为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
杭报集团拥有浙江最先进的印刷设备和强大的发行网络。集团印刷基地每小时印刷能力达到260万对开张,连续七年蝉联“中国大印刷企业百强”,目前位居第46位,排名浙江第一。除杭州基地外,同时在省内宁波、台州、金华、乐清、嘉兴、余姚等地建立了8个分印点;集团所属30个发行分公司(站)遍布全省各地,确保集团报刊在省内主要城镇同步印刷、同步投递。
杭报集团先后两次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两次入选 “中国数字出版示范企业”,连续二次被中共浙江省委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2009年杭报集团实现总收入15亿元,实现利润1. 5亿元,综合实力居全国报业集团前列,先后跻身“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传媒机构)”、“杭州市大企业大集团竞争力”和“杭州市最大规模服务业”双百强榜。 据2010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报业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前十位)”中,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排在全国报业集团的第七位。
杭报集团目前拥有员工3800余人,5万余平方米的二幢智能化办公大楼。 杭报集团拥有以《杭州日报》为龙头,《都市快报》、《每日商报》为主力,《萧山日报》、《富阳日报》、《城乡导报》、《都市周报》及《风景名胜》杂志、《休闲》杂志、《杭州》杂志等10种报刊,日均总发行量达190万份,主要报刊产品覆盖全省、辐射长三角。
▲《杭州日报》创刊于1955年11月1日。2009年实现经营总收入2.2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党报前三位。
▲《都市快报》创刊于1999年1月1日。2009年经营总收入突破7亿元,为浙江省发行量及广告总收入最大的报纸。据世界报业与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布的2010年世界付费日报发行量百强排行榜,《都市快报》以超百万的发行量跻身世界日报发行百强榜第47位,位列浙江报业第一,连续6年蝉联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
▲子报刊协调发展。《每日商报》创刊于2002年9月,定位经济,服务消费,已成为杭州市场上影响力最大的经济消费类报纸。《萧山日报》、《富阳日报》、《城乡导报》增长势头良好,其中《萧山日报》2009年实现经营总收入近1亿元,位居浙江省县域报第一。《风景名胜》、《休闲》、《杭州》三本杂志影响不断增强。 杭报集团顺应新媒体迅速崛起的挑战及融介融合的大趋势,加快从传统报业单一传播方式向全媒体传播方式转变,初步构建了以报刊为主,兼具互联网、广播、电视、移动媒体、户外媒体、数字出版“1+6”的现代传媒体系。
▲互联网站群。杭报集团以实施“一报一网”工程为重点,全力构建互联网体系。到2009年底,集团形成了新闻门户网站(杭州网)、社区网站(19楼空间)、新闻网站(杭州日报网、都市快报新闻网)、商业网站(杭网商城、18创富网)、专业网站(盛元13泉创意印刷网、自游网)等五大类13个网站构成的互联网群。
▲移动媒体。在2005年1月成功推出浙江省第一份手机报纸的基础上,先后与通讯运营商推出分别覆盖浙江、杭州及3个县域(萧山、富阳、余杭)的六份手机报。与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集团数字阅读实验室,整合集团资源开发手机阅读和电子书阅读产品。杭州日报今年10月上线公测国内首个主流媒体手机终端——城市通,打造报纸、网络和手机三合一终端的全媒体。
▲广播电视发布平台。与省市广电集团合作组建华数数字电视集团,发展数字电视业务。《都市快报》通过与华数数字电视集团共同打造华数资讯网和华数零频道,与交通经济广播电台共同组建杭州都快交通91.8传媒有限公司等方式,成为拥有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发布终端的现代多元传媒。
▲户外媒体。发展城市电视,在杭州主城区及周边三县区建设LED阅报栏及户外广告牌,与卫生部门合作在社区医疗站发展“健康传媒”视频业务。
▲数字出版。组建杭州汉书数字出版公司,通过与省出版集团、市文广集团合作,发展数字图书、电子、音像、网络出版业务。
▲探索全媒体发布机制。发挥集团初步形成的现代传媒格局的作用,以全国两会、南非世界杯等重大主题报道为契机,积极尝试报纸、网站、广播电视、手机、户外媒体的全媒体新闻发布机制,实现即时报道、互动报道、滚动报道、深度报道的立体化、多元化发布,提高传播能力。 杭报集团积极推进对外战略合作、对内资源整合,深入实施多元产业拓展战略,加快内容产业布局,初步构筑以报刊业、互联网业、商务印刷业、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业为支柱,文化会展业、休闲旅游业为一体的现代传媒产业格局。
▲互联网业。近年来,杭报集团互联网收入保持80%以上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将突破1亿元。
▲商务印刷业。杭报集团盛元印务公司重点拓展商务印刷、数码印刷及上下游业务,形成报刊、商务、数码印刷和印刷设备、物资代理、网络服务一体化的印刷产业链。2009年实现印刷产业4.9亿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5.6亿元。
▲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业。2008年底,集团借助自办发行网络和投递、运输力量,重组集团发行中心,打造集报刊发行投递、电子商务、物流配送、DM广告一体的支柱产业。2009年实现收入4000万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5600万元。
▲文化会展业。与杭州地铁集团共同组建地铁传媒公司,着手创办地铁报,开展地铁文化产业项目的经营。投资2000万元,参与拍摄重大题材40集电视剧《东方》。支持集团经营单位通过对外合作成立公司及参加竞拍等形式,取得杭州体育场和萧山大剧院的经营权,进入演艺、培训、体育、设计等文化产业领域,发展文化会展产业。
▲休闲旅游业。支持集团假日宾馆和物业公司积极拓展旅游休闲业务。
▲投融资业。组建集团结算中心、浙江华媒投资公司,在资本市场中构建投融资平台,实现从单纯积累自我发展的发展模式向通过资本运作做大做强的发展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