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转(八地菩萨为什么不退转)

admin 160 0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不退转境界

不退转为梵文Arinivarta-niya 或 Avaivartika的意译,音译“阿毗跋致”、“阿惟越致”,略称“不退”。谓所修功德善根不再退失。

菩萨之不退转有信、位、行、证等说,诸宗所立有别。法相宗以第六信为信不退位,第七住为住不退位,初地以上为证不退位,八地以上为行不退位。

天台宗就别教谓,初住至七住为位不退(断见思惑,不退堕三界生死),八住至十回向为行不退(不退失利他之行),初地以上为念不退(不失中道正念);就圆教而言,则初至七信为位不退,八信至十信为行不退,初住以上为念不退。

扩展资料

古印度时,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弘扬佛法。有一天,摩竭国阿阇世王对大臣们说:“拔祇国非常富庶,百姓人口众多,我想率领军队攻伐,将其兼并成为我的国土。”

阿阇世王告诉婆利迦婆罗门:“你到迦兰陀竹园,以我的名义向世尊问讯顶礼后代我请示世尊:‘大王想出兵征伐拔祇国,不知可不可行?’假如世尊有所言说,你要好好思惟、记录下来,回来向我禀告。因为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不会前后说法不同。”

婆利迦遵奉阿阇世王的钦命,来到迦兰陀竹园,问讯世尊后坐在一旁,向佛陀禀告:“阿阇世王非常恭敬您,嘱咐我代为向佛陀请安问候,并想请示佛陀:‘大王有意要攻打拔祇国。’不知世尊您的看法如何?”

当时,婆利迦婆罗门身穿长袍,从头部覆盖到脚踝,脚穿着象牙屐,腰间佩戴着利剑,依戒律而言不应对他说法。因此,世尊就对阿难尊者说:“阿难,若拔祇国的人民修七种法,终不会被外来敌国所毁坏,是哪七种法呢?如果拔祇国的人民团结群聚一处,就不会被他国所击败,这是第一种。

再者,假如拔祇国上下一心,人民和合安乐,就不会遭逢外敌攻城掠地,这是第二种法。其次,如果拔祇国的人民不贪着淫欲,不贪着他人妻女的美色,洁身自持,这是第三种不会被敌国所毁坏之法。

假如拔祇国的人民能够不搬弄是非,向此说彼,向彼说此,造成双方的误解,就不会被他国所侵害,这是第四种法。另外,如果拔祇国的人民能恭敬供养沙门、婆罗门,礼敬修清净梵行者,这是第五种不会被敌寇得逞的方法。

如果拔祇国的人民不贪求他人财宝,国家也不会遭受他国的攻击掠夺,这是第六种法。最后,第七种法:假如拔祇国的人民能够万众一心,不迷信神寺庇佑,而能专心一志、团结其意,便不会被外敌所毁坏。阿难,若该国人民能修这七种法,终不会被外来敌国侵略破坏。”

坐在一旁听闻的婆利迦婆罗门对佛陀说:“假设拔祇国的人民能修其中一法,尚且不能被外敌所毁坏,何况是修七种法呢?今日,向世尊的请法先到这里,因为国事繁多,我必须返回王宫了。”这时,婆利迦婆罗门随即离座,起身回宫。

当婆罗门离去不久,世尊便对比丘们开示:“现在佛要宣说七种不退转之法,你们要专心谛听!善加思惟其中的道理。”比丘们齐声回答:“是的,世尊!”世尊告诉大众:“何谓七种不退转之法呢?

比丘们你们应该要知道,若比丘们聚集一处时,都能合和调顺,上下有序,精进提升道业,修诸善法而不退转,便不会被魔乘隙而入,这是第一种不退转之法。其次,僧众们和合,对于佛之教法依教奉行,精进用功提升道业而不退转,也不会被魔王所破坏,这是第二种不退转之法。

其次,如果能不著于世间俗务,也不贪恋世间的荣华富贵,精进提升修行,并且不被魔王所扰乱,这是第三种不退转之法。比丘们,如果能不读诵世间杂书,终日专心一意,于佛法上勤奋不懈,必能提升修行,不被魔王乘虚而入,这是第四种不退转之法。

再则,比丘们,精勤修法,戒除贪睡恶习,恒常警惕不自懈怠,修行定能更上层楼,终不会被魔王得其方便而破坏修行,这是第五种不退转之法。

此外,比丘不学习世间技艺,也不教人学习,乐于居住闲静处,精进道业,必能深化、提升修行,不被魔王有机可乘,这是第六种不退转之法。最后,比丘们,要能思惟“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修习禅定等诸观行,信受佛陀的教法,道业必能不断地提升,便不会被魔王得其方便而破坏修行,这是第七种不退转之法。如果有比丘们能成就这七种法,共相和合、信顺佛教,便不会被魔王得逞扰乱破坏。”

世尊开示后,便为比丘们说此偈语:“除去于事业,又非思惟乱,设不行此者,亦不得三昧。能乐于法者,分别其法义,比丘乐此行,便致三昧定。”

“所以,比丘们!当勤修各种方便行门,成就此七种不退转之法。”当时,诸比丘闻佛所说,个个欢喜依教奉行。

七不退转之法,总括而言,就是和合、信顺佛法,精进、专注用功,远离贪瞋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

佛教用语:能得不退转地 是什么意思?

净空法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到第一个等级,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证得三种不退转。

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到第一个等级,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证得三种不退转。

第一个是位不退,不会再变成六道凡夫;第二个行不退,弘法利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会退到阿罗汉,小乘只有自利,不愿意利他,这就是不退于菩萨;第三种到达实报庄严土,圆教初住菩萨,念不退,只有一念向无上菩提,究竟果觉,三种不退转都证得,他在实报土。

经上常说,要经历三个阿僧祇劫,回归自性,就是回归常寂光。常寂光法身,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从常寂光变现出来的,常寂光是性体,能生万法。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建造这个大学让我们去学习,从凡夫地一直到究竟圆满,证得圆满法身,究竟的果位。我们这一生是大圆满的起点,只要从这个起点出发的,没有一个不圆满。

不是从这个起点出发的,路里头有岔路,偏邪里头还有偏邪,很麻烦,容易走错路,容易绕圈子。只有阿弥陀佛这条道路,阿弥陀佛永远在加持,在这个跑道里头不会越轨,个个成就。

成就早晚,快速缓慢,那在各人自己学习的愿力,愿力要非常强烈,速度就快。极乐世界的状况。

本文节录自【2014净土大经科注】360集

净空法师---圆顿法必须破一品无明,才证得三不退,进这个字有了;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可是在我们这个经上讲,不仅仅是证三不退,是圆证三不退,这个「圆」字那就不可思议,圆是圆满。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圆教初住菩萨就证三不退,但是不圆,什么人才能称为圆证三不退?

修行从哪里修起?断恶修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从这儿做起。你就晓得世间人作恶,恶的根源在哪里?佛教人修善,善的根本在哪里?这就讲到善根。善有根,恶也有根,恶的根是什么?贪瞋痴,叫三毒烦恼。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今天起心动念起了贪心、起了贪爱,立刻就要觉悟,这是一切恶的根源。

这个念头一动起来,这是恶的根发作,它在起作用,非常非常可怕,无量无边的罪恶,都是从这个根生的。古德有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要觉悟得快,这个根现在在发动,立刻要把它止住,制止住,这叫修行。果然能够控制得住,这叫功夫。功夫得力,你能够把烦恼控制住,这就功夫得力。烦恼控制不住,依旧起现行,依旧造业,功夫不得力。

世间三善根就是无贪、无瞋、无痴,可见得恶的根反过来就叫善根。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心动念,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见色闻声,贪瞋痴的念头才一动,马上要把它降伏住。《金刚经》上所说的:「云何降伏其心?」那个心就是三毒烦恼,你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因为三毒烦恼根太深、面太广,无量劫来养成这个祸患,一时想把它除掉,除不掉的,根深蒂固,哪有那么容易除掉?

唯一的办法是提高警觉,它一发作立刻就将它控制住。用什么方法控制?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方法无量无边,这些方法干什么?无非是控制烦恼。我们今天学的是念佛法门,我们用一句佛号来控制它,念头才一动,「阿弥陀佛」,伏住了。第一念是贪瞋痴,第二念就换成阿弥陀佛,你得有这种方法,这样念佛功夫才得力,才能够念得相应。这是讲世间的善根、恶根。

菩萨善根只有一个,因为菩萨决定修三善根,世法三善根他没有问题,菩萨当然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都断了,无明也破了一品,证得清净法身,所以说世间的善根他已经圆满。以后什么是他的善根?佛说「精进」,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精进这两个字的意思,也是无尽的深广;进是进步,进而不退

我们这部经,古德判教这部经是属於圆顿大乘,比《华严》还殊胜。隋唐的大德认为《华严》、《法华》,只不过是《无量寿经》的导引而已,把这部经看得多么重要,这部经多么殊胜。我们晓得这个经的标准是法身大士,但是这个经特别,因为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因此精进的范围格外的广大。

圆顿法必须破一品无明,才证得三不退,进这个字有了;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可是在我们这个经上讲,不仅仅是证三不退,是圆证三不退,这个「圆」字那就不可思议,圆是圆满。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圆教初住菩萨就证三不退,但是不圆,什么人才能称为圆证三不退?

我们这部经,古德判教这部经是属於圆顿大乘,比《华严》还殊胜。隋唐的大德认为《华严》、《法华》,只不过是《无量寿经》的导引而已,把这部经看得多么重要,这部经多么殊胜。我们晓得这个经的标准是法身大士,但是这个经特别,因为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因此精进的范围格外的广大。

严格的说,等觉菩萨才可以说是圆证;如果把标准放宽一点,那就是经中常讲的阿惟越致菩萨。这是经上常讲,三经当中都说,而且说过多次,这算是可以说他是圆证三不退。阿惟越致,古大德给我们说明,七地以上;换句话说,地位最低是七地菩萨,七地、八地、九地、十地,等觉算十一地,这些位次才能算圆证三不退,这就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可见得比《华严》所讲的殊胜太多了。

怎样算是精进?精这个字是精纯,纯而不杂才算是精。精进是菩萨修学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科目。佛为一切众生说种种法门、说无量法门,并不是叫你全部都要学习,你要是这么想、这么看,那你就错了。佛的要求是叫你在一切法门里面选择一门,精进修学,精的意思在此地。一门深入,长时间的薰修,就叫做精进。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严》自始至终,处处都显示精进修学的效果

我们现在才介绍出席的大众,没有正式讲到经文,参与这个法会大众,现在给我们说出,他们都是由一个法门证入解脱。证入解脱是什么意思?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解脱,解是解开烦恼,见思烦恼解开,现在的新名词叫解放,见思烦恼解放,脱离六道轮回,解脱;尘沙烦恼解放,无明破一分,你就脱离十法界,这是解脱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中国民俗里头一般所讲的证果,他证的是什么果?佛果,他成佛了。

佛教修行到什么果味才不退转?为什么会退转?

不退转分三种,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只有达到破一品无明的法身菩萨的时候,三种不退转才能证得!(所谓圆满证得三不退)

退转并不是单一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都会对于退转起作用,古德云,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这句话里就能体会到修行之难,所以才要真修行的人,一门深入、勇猛精进,否则道业难成。

阿弥陀佛

阿毗跋致菩萨为什么叫不退转菩萨?

“阿毗跋致”是梵语,译为“不退转”。

这个不退转,不是指的还回到生死轮回,七地以下的菩萨都会退转,但怎么退都不会退到六道轮回!八地的菩萨才圆证三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念不退”七地以下的菩萨的心愿,位次有时还会退转。这是由于环境的原因,修行所谓“进一退九”!我们往生西方净土的人,就算下品下生,一样是圆证三不退,因为西方世界的环境太好了,六尘说法。还有西方三圣的威力加持,哪有不成佛的道理那!

七地以下的菩萨,会因各种原因退转菩提心,对度化众生心生退却。不过这些退心是一时的。退心后回转,回转后又生退却……如此反复。而七地之上后,菩萨果位只进不退,所以叫做不退转吧!

以上来自感人网,仅供参考。

佛教里的哪些境界是不退转的

一般我们说的不退转果位,是指第八地菩萨(阿惟越致)。

其实,在大乘佛教里,42阶位的菩萨细分,有几种不退转菩萨,如下:

信不退,第六信为信不退位果位,此地菩萨相当于须陀洹,已经断除见惑,永远信佛的真理。

住不退,第七住为住不退位果位,此地菩萨相当于小乘阿罗汉果位,永超三界,不再轮回。

证不退,初地以上为证不退位果位

行不退,八地以上为行不退位果位

(虽然还有其他分类方法,但大概是如此)

为什么会退转?证果,其实就是断惑,就是在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如果没有完全断除,就是割草未断根,还会发芽生长。彻底断除,连根拔除,就是不退转。否则就退转。

===================================================================

【五不退】 [出起信论疏]

一信不退

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

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不退

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而不退转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三证不退

谓菩萨三贤位满。即入初地。乃至七地证遍满法身。生无边佛土而不退转也。(三贤者。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安地至七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也。遍满法身者。谓法身之体。遍满一切处也。)

四行不退

谓菩萨七地功德满足。入于第八无功用地。一切功行永无退失也。(第八无功用地。即不动地也。)

五烦恼不退

谓菩萨十地满足。入等觉位。了烦恼即是菩提。岂更有烦恼之可奶转也。(十地者。即前七地更加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是为十地也。等觉位者。去后妙觉佛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为觉。)

+++++++++++++++++++++++++++++++++++++++++++++++++++++++++++++++++++

一般说来有

圆教初信为位不退;

七信得位圆满,不退于凡夫;

初行为行不退,七行得行自在;

初地为心不退,八地得心自在。

初信等价初果也。

++++++++++++++++++++++++++++++++++++++++

还有一说

通教解悟教理位修五停心观叫乾慧地

在此基础上开始正式修行

即正式进入了种姓地

如此

证到暖位

叫金刚种子不退---------通教信位后心

证到顶位叫善根不退-----通教住位后心

证到忍位不退于三恶道-----通教行位后心

证到世第一法决定见道-----通教回向位后心(加行位)

===============================

一念不退:八地以上菩萨念念任运增进,未曾一念退失。

二行不退:初地以上菩萨,凡一切行支,皆所精进,未曾有放逸,懈怠或退转之行。

三位不退:七住以上菩萨而得佛菩萨或善知识护持摄受者,永不退失。七住位菩萨虽永不退失,然偶尔行为懈怠或放逸,非行不退;偶尔心中起念懈怠放逸或生疑,非念不退。此七住之位不退者即是明心之人。错悟之人不在此中,仍在六住位以前,进进退退,非不退菩萨。

真悟之人,若不得佛菩萨或善知识摄受护持者,不久退失七住。若自以为是,而不接受真善知识摄受护持者,亦退失七住位。若慧力不足而遇恶知识者,必不信受佛菩萨而说经论,而信恶知识所举未悟祖师之开示语录,亦退失七住位,既非位不退,即非阿惟越致菩萨。

故《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佛云:“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乃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禅宗之禅——般若禅,祖师禅也),正观现在前(开悟明心),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又云:“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于空,无我人主者,毕竟无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不退的意思还有几种:也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究竟不退。位不退的意思是说证得自心如来,现观第八识真如以后,由于往世的善根与广大福德,自己能生忍安住而不退失;有的人因为慧力的修习,已经有了基础,所以有能力自己分辨所证的第八识,是不是恒时的显现真实性与如如不动性,所以能生忍而安住下来,能忍受说见闻觉知、处处作主的自己真的是虚假无常住的真实性,真能接受第八识离见闻觉知的境界相就是真如的境界相,心中能接受而安忍下来,从此不再承认见闻觉知心的自己是常住法,由此就可以安住在第七位中,常住不退,继续以这个亲证第八识所引生的般若总相智而向上进修,这就是位不退的菩萨。

也有人是因为他没有文字障,所以他就自己广阅三乘经典,以佛所说的种种经典,来比对自己所证悟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看看是否完全符合佛在经中开示的圣教?结果比对了以后,发觉完全相同,所以就发起无生忍了,就安住下来了,就可以常住于第七住位中不退。有的人则是因为有福德,自己性障也少,所以肯接受善知识的摄受;当自己有所疑的时候,就立刻请教善知识,善知识也能为他善解疑惑,令他生忍于第八阿赖耶识,让他能够现观阿赖耶识的真如法性,因此就可以常住于般若现观,常住于第七住位而不退转于大乘无生法忍。这也是位不退。这就是《菩萨璎珞本业经》中佛所说的:“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菩萨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

===============================

一O四、参问

师父您好:

学佛过程中有感于希望自己能早日成就,早日成佛。除了自己努力断恶修善,勤修戒定慧,勤加打坐,培养金刚体,金刚身,金刚心之外。佛经上说到:要证得欢喜地才能得不退转,还没证得此境界修行者,都是在进进退退中。请问师父:我实在深感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修行路上进进退退,要如何才能得不退转?

弟子吕xx 敬上

师答:

吕大德:

阿弥陀佛!2008年2月13日mail收悉,谈到不退转有三,即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依经典讲:(1)位不退,既修得之位不退失。(2)行不退,于所修之行法不退失。(3)念不退,于正念不退转。此三不退配以菩萨之行位,诸宗说法不一。也有四不退之说法:(1)信不退,指「十信位」之中,第六位以上之菩萨,不再生起邪见。(2)位不退,指十住位中第七位以上之菩萨,不再退转回二乘之位。(3)证不退,指初地以上之菩萨,已不再退失所证之法。(4)行不退,指八地以上之菩萨,能行各种有为与无为诸法而不退转。

修得不退转位有多难?法相宗以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位,成就唯识观,无复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称为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识观,于利他之行不退失,称为行不退;八地以上,得无功用之智,念念入真如海,于定散中恒常自在,称为念不退。而天台宗则以别教之初住至第七住为位不退,于此间断灭「见思」之惑而永超三界之生死;以第八住至十回向之终为行不退,于此间破除尘沙之惑而不退失利他之心;以初地以上为念不退,此时既断无明之惑,永不退失中道之正念。如配以圆教,则初信至第七信为位不退;第八信至第十信之终为行不退;初住以上为念不退。

所以修行要知见思惑是什么,今生如何来断?今生要得个位不退已不简单,而要能行不退,就要能登入地上菩萨位。您既然知道要登上初地菩萨才能得行不退转,那今生就要赶快用功,打坐用功证得破此色身,登入见道位,成就暖、忍、顶、世第一法,或真能入地上菩萨位阶(此是可遇不可求的)。不然就只有多供养诸佛、菩萨,与佛、菩萨结个善缘,今生若真的没有什么成就时,来生再来人间时,也因与诸佛菩萨有过去的供养因缘,他们就会于冥冥中,来安排您的继续修行计划。若今生心能清净一点,当然也可以直接得到佛菩萨加持身之加持,在今生修行路上也可能比较得力也。

当然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生既然已闻,也知道要修行,就要如救头燃。问题是要如何修、依止谁来修行。您要选好师父,师父也要看徒弟是否是块料子,若是贡高我慢心盛,永远找不到好师父的。若能下心、谦卑、虔诚、热心、勤快,又能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然后想度一切众生,此人资质又不错,能举一反三,所教都能立即实践,那这种徒弟自有善知识愿意教导他的。

佛法法门无量,都可以依自己根基学得自己较契机的法,所以大小二乘,显密二教法,都要能涉及到的佛法。而要能登入真菩萨之林,一切佛法都是要认真学习的。小乘守戒、律己殊胜,成就暖、忍、顶、世第一法,能见道后入修道位,这样成就心净比较快。大乘发菩提心为因,起大悲为根本,以方便为究竟地去修持、度众。不管依小大乘法,守戒清净,慢慢修学,再历经十几、廿年的佛学熏习,就可以得初步空证,已能断粗习、粗中习、微习,然后再进入高级密教法中,依佛的清净身口意三业之加持身,来加持行者不净之三业,达到断除极微细之习气,始能得较为清净一点的法身。

所以起先用十几、廿年时间去证得身空、法了,然后记得要能学习纯密的密法,进入八院九尊坛场,依密教仪轨修习密咒,最后得开悟自心性,也可能即身成就,再历经十六世也可能成佛,密教经典如是说。所以现在要先从大小二乘法修学,小乘的戒律去受持,四圣谛法、四念处去实践。若从大乘的佛理、般若智要去学习,再经过十几、廿年,可以依真正密法修习成初步成就觉悟之佛也。简单回答如上,光讨论不如多一点实修的践履。谢谢您的mail。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