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者和公司高管教程》
⊙郑渝川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者和公司高管教程》是一本奇书,所谈所议,远远不止限于股市投资策略,更涵盖了公司治理、兼并与收购、会计、税务等多个方面。
自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起,巴菲特每年都会给公司股东发表年度信函,阐释投资心得,报告财务信息。这是在践行巴菲特本人所倡导的“完整公平的信息披露”。不仅如此,为了保障股东权益,巴菲特还在信息披露中加入了包括他在内的公司高管对美国、世界以及具体行业的运行走向的判断,这样可以带来某种形式上的双赢:股东能理解巴菲特的投资决策,股票技巧,也更容易采取配合行动,由此当能对抗漂浮不定的市场情绪。或者说,巴菲特披露信息的做法本身就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
50多年来,巴菲特每年写给伯克希尔股东的信函,在美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不仅是因为巴菲特的投资决策以及他对具体行业的看法,诸如怎样衡量企业的内在价值、核算企业的经济商誉和会计商誉、识破上市公司的会计诡计等不可避免会影响其他机构和投资者。而且,他长期反复强调投资要注重安全边际、要小心一些账面好看但无法对其业务运行给出合理解释的热门公司、对激进的金融创新应时刻保持警惕等观念,即便在牛市会被多数投资者置若罔闻,但巴菲特的警告总是会被验证――不断警告,又经不断验证。以巴菲特的“股神”名头为背书,显然要比任何投资者风险教育都更有作用。
从1997年起,《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者和公司高管教程》已出了4版,深受美国各大投资机构和主流财经媒体好评,而巴菲特本人也认为超越了任何一本他本人的传记。现在呈现在我国读者面前的是最新一版,由坎宁安教授加入了近几年巴菲特的信件。
读这本书,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始终如一。总有权威人士认为评估公司管理是浪费时间,因为评估管理这项工作缺乏数字的精确性;也有人认为即便管理能被测量,公司价值也已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任何对管理价值的加减都有重复计算之嫌。对于这两种态度,巴菲特都不同意。他坚持他的看法:公司未来价值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行为。全书开篇谈到的公司治理观念,是对巴菲特投资选择理念的重要体现。巴菲特选择的投资对象,必须满足一定的公司治理水平,也就是经理人,包括CEO、高管、管理层都是股东资本的管家,注重股东利益。如何避免股东为了追求短期的财务回报而向管理层施加过大压力呢?巴菲特的答案很简单,就是信息披露――尽可能全面翔实地披露信息,这其实就是管理层说服股东的重要机会:让后者通过具体的、可信的数据相信前者的运营,包括在创新、人才方面的重大投入,有助于后者获得长期稳定的财务回报。
基于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很多人都主张强化对经理人的监督,比如分离董事会主席与CEO的角色,用独立的审计部门来监督公司财务。另有一些人特青睐独立董事的机制设计。但在巴菲特看来,这些举措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治理问题,弄不好还可能影响公司运营,反而造成管理上的困局。所以,他认定更好的做法是认真谨慎地挑选精明干练、能不受现有公司体制弊端约束的CEO,并以股东导向的标准来选择董事会成员。另外,巴菲特也审慎地认同使用股票期权方式来培养管理层的股东导向思维的做法。
在“财务与投资”一章中,巴菲特不同年份中有关投资观念的言论被整合起来,清晰的呈现给投资者。巴菲特迄今仍然非常认同其导师本?格雷厄姆的观念,强调在投资中要保持自律,还要注重安全边际。坎宁安也发表点评指出,巴菲特与格雷厄姆都认为,价格(你所付出的)与价值(你所得到的)之间存在差距,真正的投资必须建立在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估基础上,如果缺失这项关系评估,那就不能称为投资。
“价值投资”一直是外界加在巴菲特身上的标签,但巴菲特却认为“价值投资”中的前两个字是多余的。巴菲特选择投资对象非常质朴,他不愿选择能力圈之外的投资项目,强调“它们(被选中的投资项目)必须相当简单,而且经济特征稳定……(还符合)买入时的安全边际”。《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者和公司高管教程》还谈到,巴菲特也多次在投资中看走了眼,包括错过了自己明知价值所在的股票和企业但没买,为看好新行业而暂时抑制了风险约束,结果造成投资损失,等等。
#p#分页标题#e#黄金始终是很多人看好的投资品,巴菲特却不以为然。据他解释,如果将全球储量的黄金融化在一起,总价值将是9.6万亿美元,这笔钱足以买下美国所有的农场,外加16个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美国全部农场每年将出产惊人的农作物,石油公司会派发巨额分红。而全球的黄金放在一起不仅不会产出任何东西,还会迫使所有者每年掏出1600亿美元买下每年新出产的黄金,以保持当前金价的稳定。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者和公司高管教程》书中的“替代投资品”一章,还整理收录了巴菲特对于垃圾债券、零息债券、金融衍生品、房地产等投资品的看法。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几年内,巴菲特就多次公开警告指出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所在。
恐惧和贪婪带来的最大问题,让投资人付出的最大代价,就在于频繁交易,致使交易成本过高,且容易使投资者误信诸如所谓的内幕消息。巴菲特不无讽刺地说过,经纪人、投资经理、财务规划师、商业顾问对于财富管理有益,但这些角色的收益全部来自于交易换手。所以,假如投资者盲从误信,反而白白耗费了自己的财富。
“兼并与收购”这一章梳理了伯克希尔的投资收购政策。概括起来,巴菲特希望收购对象具有优秀经济特征,即所谓的“护城河”竞争优势,且管理团队不会彻底退出公司,会继续保留部分股份以股东导向来运营企业。
巴菲特投资准则和理念的生命力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