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翻滚,气候以超过预料的速度加热,更热的是股市。炽热的股市,炒股入门,已经到了让人赤膊上阵的地步,连埋头书市的我也受到了边缘影响,搬回这本《巴菲特的新主张》。
趁着陪同武汉大学刘博士的机会,躲到僻静的蚂蚁小岛,白天与研究风险控制的博士走走聊聊,夜晚打开这本书,偷偷翻一翻号称"股神"的沃伦·巴菲特的底牌,似乎真到了"手中无股,心中有股"的境界,自得纸上谈股之乐。
"低吸高抛"或"低进高出",以此来获取利润的道理,相信这是所有股民能理解并追求的过程。但确定何时为高何时为低,什么时候吸入什么时候抛出,却是区别高手与庸常的分界点。那么,"股神"会怎么操作的?是否可以模仿他,沾上点股市的肉末?
1956年,25岁的巴菲特初出茅庐,以100美元起家,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巴菲特投资合伙公司正式开张。那是一个有着7个有限责任合伙人的公司,公司资产10.5万美元,怎么看都是个起点并不高的公司。但巴菲特的目标很高:公司每年要超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10个百分点。到1969年公司解散,他实际上做到了每年超出道·琼斯指数22个百分点的成绩,他的100美元投资,也已经成为2500万美元的资产。(文章来源:股市学习网)
在我看来,巴菲特在这十三年里的成功,直接奠定了"股神"的基础。现在来观察他的成功脚印,且看有代表性的这一步。
1963年,美国快递公司由于受客户丑闻的影响,股价暴跌。巴菲特却投入公司总资产的40%,即1300万美元,购买它的股票。在接下来的两年中,这些股票的价格翻了3倍。指导巴菲特作出这个决定的,应该追溯到他的老师,哥伦比亚商学院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教导,巴菲特毕业后又到格雷厄姆的公司中工作了两年,完全领会了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当一家有潜力的公司的股票市价低于其实际价值时,要立刻行动。
这次收购行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格雷厄姆投资思想的精华。由此,我们可以大致明白,十三年中巴菲特的投资行为是如何进行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巴菲特投资思想并非是追求暴利,他追求的是一种稳步增长。
到了1968年,美国股市牛劲十足,巴菲特创造了年收益率58.9%的最高记录。而此时的巴菲特,却认为股市被严重高估,已很难找到值得购买的股票,因此在第二年,他抛出了几乎全部的股票,并将公司解散,合伙人收到了他们应得的收益。从6月份开始,股市大跌并逐渐演变成股灾。部分合伙人跟随他投资伯克夏·哈撒韦公司,踏上又一条成功之路。
正如上面所讲的,在"股神"的成长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其投资思想。巴菲特投资思想的形成,受到三大人物的影响,所以不得不略述一下他们的投资思想。
首先是他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定义:"投资行为就是,经过审慎的分析,既能保证本金的安全,又能有令人满意的回报的行为。不符合这一要求的都是投机行为"。这就把理性的投资与情绪化的投机区分开来了。他提出的投资方法有:横截面法、预期法、边际安全法。对于第三种方法,他认为,如果一种股票的市价低于其内在价值,那么该种股票的边际安全性就自动存在。大家已经看到,巴菲特运用这个方法的精彩表现。
第二位是菲利普·费舍,从投资顾问到经营自己的投资咨询公司。他在《怎样选择成长股》中表示:"投资的成功依赖于找到某些公司,这些公司在至少六七年的时间里,在销售和利润方面都能保持高于平均的增长水平。短期的效果具有欺骗性,不能说明问题"。因此,他对将要进行投资的公司,花大力气广泛的调查,对象包括其客户、卖主、雇员、研究人员……,直至该公司的竞争对手。他弥补了格雷厄姆只关注公司净值,而忽视公司管理的不足,认为公司超强的管理是市场表现良好的关键。
第三位是查理·芒格,巴菲特的同乡,自己的投资公司也是相当的成功,从1978年起,担任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与巴菲特并肩作战。正是由于芒格的加入,巴菲特主持下的伯克夏公司,超越了格雷厄姆低价策略的局限。芒格认为:为高质量的公司支付公平的价格是值得的。这里指的"公平的价格",很多时候是以超过公司帐面价值的价格。
尽管,这样粗略得相当于亵渎的介绍,充斥着大量交叉的误读可能。或许,大家还是注意到了,三家投资思想的中心都是公司,而并非是股票。
巴菲特综合吸收了三大人物的投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四大投资准则,下面就以1988年收购可口可乐公司为例,算是个简单的案例。
#p#分页标题#e#第一条商业准则,包括三个方面:公司必须简单且易于理解;必须保持一贯的经营方针;必须有良好的长期发展前景。前两个方面,对于从1886年就开始销售软饮料的可口可乐公司来说,没有问题。后一方面,也就是巴菲特拖延到此时才收购的理由,他看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公司领导人所带来的变化。
第二条管理准则,三个方面;管理应当是理性的;管理层应当对股东坦诚;管理乘应当能够拒绝制度规则。这些也可以从八十年代后公司管理层的行为中得到证实,尤其是在1984年,公司在市场上回购股票,花费124亿美元,过了十多年,这部分股票市值达到600亿美元。这里说的"制度规则",是指不理性的行业惯性。
第三条财务准则,包括:关注证券收益;计算"所有者收益",以了解公司的真正价值;寻找高边际利润的公司;1美元前提。到1988年,由古祖塔领导下的可口可乐公司,在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出色:证券收益31.8%,利润边际19%,所有者收益从1981年的2.62亿美元,上升到了1988年的8.28亿美元。至于最后一点,巴菲特的解释是,好公司的"每1美元留成收益都会转化为至少1美元的市值",可口可乐公司八十年代的年均成绩是4.66美元。
第四条市场准则,包括:决定公司的价值;以低于公司价值的价格购买。限于篇幅,分析省略了。总之,巴菲特以其帐面价值5倍的价格,来购买它的股票。到1999年,当初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10.23亿美元,已经价值116亿美元。
这仅仅是一个例子,总体的情况是:巴菲特控制伯克夏公司35年来,公司净值从2200万美元,涨到了690亿美元。做伯克夏公司的股东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话说到这里,"股神"巴菲特的所作所为,竟然与我们想象中"低吸高抛"的股市高手无关,可能有人要骂我是骗子了。
稍稍弥补一下,说点与中国有关的:2003年4月,巴菲特投资4.88亿美元,通过旗下基金在香港市场吸纳中石油H股票,数量高达23.38亿股,至今已获利110多亿港元。该股票代号为0857.HK,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跟进?另外,制造金融麻烦的索罗斯,1995年投资海南航空的2500万美元,已翻番到6000万美元。
最后终极问题,成为"股神"又怎么样?巴菲特的回答是,回报社会。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将他大部分个人财产捐赠出来,总额达370亿美金,是迄今美国最大笔的个人慈善捐赠。微软总裁盖茨设立的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获得其中的85%。2006年该基金会与中国政府达成协议,在5年内捐赠两亿美元援助中国预防艾滋病。
巴菲特此举,使得已宣布将98%个人财产留给该基金会、从此脱身微软公司管理工作而更多地关注社会慈善事业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将不得不为巴菲特"打工"了。巴菲特在《福布斯》排行榜上,多年来被比尔·盖茨压制的郁闷,应该一吐为快了。
他的回报社会,还与中国富豪段永平有关,2006年段以620100美元的代价,获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巴菲特将该款赠与旧金山的非营利组织格莱德基金会,用以资助穷困和无家可归者。有意思的是,段认为自己此举也是在回报社会。呸。
翻开巴菲特的最后一张底牌,颇具"美国特色",欢喜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