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5、屠呦呦 怎么读
到底是屠呦呦还是屠嗷嗷
是屠呦呦,不是屠嗷嗷。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屠嗷嗷毕业于什么大学?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1948年,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学习;1950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
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屠呦呦 ”中文拼音怎么读?
“屠呦呦”的读音为 tú yōu yōu
“ 呦呦”一词来自于《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呦呦 释义:鹿鸣之声。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屠呦呦简介: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
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
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
物,1972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0年
聘为硕士生导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
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
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2月14日,荣获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7年1月2日,被授予
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性科学家。
屠嗷嗷做出了什么贡献
81岁高龄女科学家屠呦呦,23日在纽约接受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拉斯克奖临床研究奖。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高度赞扬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由于青蒿素研究的争议,已持续多年,屠呦呦获奖的消息传出后,业内也不乏异议,有人认为,「功劳归于一人不公平」。
新华社报导,「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在颁奖仪式上如是说。此时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屠呦呦衷心感谢为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作出重要贡献的同事。她表示,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她呼吁开展全球性合作,使中医药和其它传统医药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史丹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在讲述青蒿素发现的意义时说,在人类的药物史上,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青蒿素这一高效抗疟药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屠教授的工作为世界提供了过去半个世纪里最重要的药物干预方案。
据了解,拉斯克奖素有「美国诺贝尔奖」之称。 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外界普遍认为,屠呦呦离诺奖仅一步之遥。
另据京华时报报导,屠呦呦的获奖,业内有人不认同。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称,关于青蒿素研究的争议已有30年,早期甚至「状告」至国家科委(现科技部)奖励办。该人士认为,「屠呦呦既不是最先发现青蒿提取物抗疟作用的人,也不是首先分离到抗疟有效单体的人,这些研究成果也不是在她指导下取得的,将功劳全归给她一人,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事实不符」。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英,1967年就参加「523项目」,并在改造青蒿素分子结构中作出关键贡献。她透露,这一发明此前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并获香港、泰国等奖项,「但都是颁给集体」。
对于屠呦呦获奖引发争议的问题,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表示,经查证原始资料,尤其是军事科学院此前保密的材料,最后确定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的关键作用,所取得的成绩无可争议。
屠呦呦 怎么读
“屠呦呦”的读音:túyōuyōu
个人履历
屠呦呦,女,药学家。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个人成就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