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胥辉
“金沙从雪岭而来,岷水经青衣而至。”两条大江汇合之处,滚滚长江由此奔腾向东。三江交汇之处,便是“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宜宾。
不少宜宾人此前对外介绍自己的家乡,常会用到一句话,即“左手端茶,右手把酒”,以此道尽宜宾特色。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白酒、煤炭这“一白一黑”两大产业支撑起了宜宾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名酒“五粮液”,让宜宾有了“酒都”之称。
不过,2018年以前,宜宾经济总量已在“全省第四”的位置徘徊了近20年,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其经济发展动力略显不足,以至于“标兵渐远、追兵已近”。
“2013年后,白酒、煤炭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发展一度陷入低谷,宜宾站在了产业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宜宾市发改委一名干部坦言,宜宾市委、市政府彼时意识到,宜宾已经到了只有转型才能更好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倒逼宜宾必须转型。”
同时,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也“自觉肩负构筑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的重任”,逐步缩减资源开发对地方经济的支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以绿色发展引领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提高科技对宜宾经济的贡献率”。
宜宾“三江口”。
在“转型”这条路上,宜宾急需一场“动力变革”。2016年10月,宜宾市在第五次党代会上正式提出,实施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即“巩固提升当地白酒、化工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汽车、通用航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同时,宜宾提出“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决心建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
数年之间,宜宾智能终端、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呈现出勃勃生机。尤其是宜宾以“敲破门”的精神引进动力电池行业巨头宁德时代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来投,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目前,宜宾已初步构建起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
2020年,宜宾三江新区设立,这是四川首个省级新区。四川省委也明确提出,“建设宜宾‘动力电池之都’”。2022年7月21日至23日,全球首个世界级动力电池行业盛会将在宜宾举行,预计本次大会可实现签约项目45个,投资金额879.9亿元。宜宾将成为集研发、生产、检测、标准、产业链、供应链、回收链于一体的四川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核心区。
未来,围绕“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副中心”的构想,宜宾有雄心展现更大作为,如同蓄满电能的船舶,驶向广阔天地。
变革:
新兴产业“无中生有”
宜宾提出“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之际,正赶上“智能终端内迁”的机遇。彼时,不少二线手机品牌选择迁到中西部城市。捕捉到这一趋势后,宜宾迅速行动起来。早在2016年7月,宜宾市领导赴深圳与该市手机行业协会交流,当月双方即签订战略协议,合作打造宜宾智能终端产业基地。
2017年1月,宜宾和朵唯手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仅仅过了5个月,“宜宾造”朵唯智能手机就问世了。很快,领歌、康佳等一批企业纷纷进驻宜宾。“宜宾造”手机瞄准东南亚市场,一时成绩斐然。
经过6年时间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已成为宜宾主导产业之一,累计签约引进极米、朵唯、苏格、康佳、泽平电子等品牌企业项目两百多个,逐步形成手机整机产品、手机零部件、新型显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泛智能终端领域的产业体系。
宜宾智能终端产业园。
除了在智能终端领域动作频频,宜宾还盯上了动力电池产业。彼时,新能源汽车概念火热,“动力电池”产业也备受关注,特别是行业龙头宁德时代,成为多个城市追逐的对象,宜宾亦在其中。
“当时智能终端产业每年有数十个项目签约落地,但动力电池产业招引还在起步。”宜宾市三江新区经济合作外事局动力电池专班相关负责人回忆,尽管宜宾“认准了宁德时代”,但招引过程却并不顺利。
“我们全员行动起来,频繁和宁德时代对接沟通,找准宜宾与企业的结合点,对于对方提出的每一项疑问,比如地震、物流、场平、电价等,我们都以最快的速度予以答复,消除他们的顾虑。”上述负责人称,但从2017年开始,包括宜宾市领导在内的招商团队,“多次飞往福建,多次上门,多次被拒绝。”
宁德时代彼时对宜宾“兴趣不大”,原因在于后者偏居西南内陆,“太远了”。相比于邻近的成都、重庆,宜宾在陆路交通、汽车产业、市场等方面并无优势。但宜宾方面“热情地招商”,一番“软磨硬泡”,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反而觉得“不好意思了”,事情迎来一丝转机。
2018年11月,由天华超净与宁德时代共同投资的天宜锂业,在宜宾注册成立,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电池级氢氧化锂等锂电材料系列产品。此后,天宜锂业与宁德时代签署合作协议,宁德时代将优先采购天宜锂业的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产品。
天宜锂业的“探路”颇为顺畅,宜宾最终在争夺战中胜出。2019年9月,宁德时代与宜宾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成立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计划投资100亿元在宜宾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此后,宁德时代数度增加投资至640亿元,建设年产235GWh的全球最大单体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其中,位于宜宾东部产业园的四川时代项目(共10期)第1、2、3、5、6期已建成投运。
宜宾东部产业园,多个项目已建成投运。
今年7月初,澎湃新闻前往宜宾长江工业园探访四川时代7-10期项目施工现场,艳阳之下,机器轰鸣,塔吊林立,这里呈现出一幅忙碌的景象。建设指挥部负责人称,这边只有4期,但和东部产业园那边1-6期的产能是一样的,“能满足本地新能源汽车需求,还能辐射到全国和全球。”
有宁德时代加持,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一路“狂飙突进”。截至目前,宜宾已累计签约动力电池及其配套项目68个、协议总投资1557.3亿元。在整车方面,早在2017年,凯翼汽车就已总体迁至宜宾。
宜宾已初步构建起从上游基础原材料到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6大组件,再到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
“如果一个地方建有很大规模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会带动上下游供应商的选址与建厂,进而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一家入驻宜宾的新能源公司负责人称,其原本是冲着宁德时代来的,但宜宾愈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堪比沿海先进工业园的周到服务”,也给他带来惊喜。
在他看来,四川锂矿资源储量丰富,占全国总量的57%,居全国之首,“产业发展有资源支撑。”而作为“万里长江首城”,宜宾是黄金水道的起点,物流费用较低,水路运输具有先天优势。此外,在国际贸易方面,宜宾可借“中欧班列”东风。
更重要的是,坐落在宜宾的向家坝水电站,为宜宾提供了丰富、廉价的电力资源,因而企业的能源成本可显著降低。在“双碳”目标下,宜宾“能源结构优势突出”,更受企业青睐。
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极米智能光电产业园,于2021年1月开园。
提升:
“传统产业不能丢,也丢不起”
“传统产业是宜宾产业转型的基石。”宜宾市委市政府意识到,在新兴产业奋力实现多个零的突破、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时,白酒、化工轻纺等优势传统产业也不能停滞,“传统产业不能丢,我们也丢不起,必须通过改造提升做优做强。”
为此,宜宾先后出台了《宜宾市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进一步支持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做优做大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重点启动了白酒、能源、化工、纺织四个领域的改造提升计划行动,涉及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和品牌创建等关键点。
五粮液老窖池。
电子科大宜宾研究院院长高椿明对此感受颇深。该研究院落地宜宾数年来,不仅和当地智能终端产业保持密切联系,还将触角伸向了传统行业。
高椿明举例说,研究团队正和宜宾一家知名酒企合作,帮助对方实现“酿酒信息化”。“通过我们的系统,能够对酿酒全过程进行检测。”高椿明称,比如发酵期间有许多参数需要监控,一旦发现数据偏离正常值,就可进行人工干预,而在这之前,这一切仅凭工人经验判断,难免出现漏洞。
“初步测算,这套系统至少能够将白酒品质、产量提升15%以上,经济价值很大。”高椿明认为,宜宾一些从事传统产业的公司,本身具有较强实力,但因为技术落后等原因遭遇发展瓶颈,“就像是衣着破烂的人,我们可以用技术为其进行‘包装’、提升气质,穿得漂亮一点,最终也能走上T台。”据他介绍,研究院和宜宾部分茶业公司也在开展类似合作。
宜宾天原集团曾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氯碱化工生产企业。近年来,为融入宜宾产业发展战略,天原集团主动向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发展。2021年12月,天原集团宣布投资约24亿元建设10万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拟在2022年内开工建设。
作为宜宾传统企业的代表,五粮液也在做优传统主业白酒酿造的同时,延伸拓展大金融、大健康等关联产业,连续多年保持营收两位数增长,成为深交所第一个市值破万亿的上市公司。
除了白酒、茶叶,宜宾另一个“金字招牌”是竹子。在宜宾境内,随处可见成片的竹林,将这座城市的底色渲染成绿。2018年开始,宜宾紧盯“中华竹都、最美竹海”战略目标,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支持竹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为推动竹业科技创新,宜宾与相关行业协会、农林高校合作,组建宜宾林竹产研院、宜宾竹学院。
在入驻了大量动力电池企业的长江工业园旁边,宜宾投资1个多亿修建了“宜宾国际竹产品交易中心”,为全球首例钢竹混合结构,今年刚刚投用不久。在政府规划中,它将被打造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竹产业全链交易平台。
宜宾国际竹产品交易中心,为全球首例钢竹混合结构。
而宜宾竹浆造纸龙头企业“宜宾纸业”,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以100%竹浆为原料的食品包装纸和生活用纸替代原有产品新闻纸,走出此前产品市场低迷、停业停产的窘境,“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
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之下,宜宾的“传统老字号”招牌越擦越亮,和动力电池、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一起,拉动宜宾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双城”:
撕掉“高等教育洼地”标签
作为川南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宜宾的高等教育实力却长期与这一身份不匹配,被外界视为“洼地”。
当地一名教育界人士称,2016年以前,宜宾市仅有2所高校,一所宜宾学院,一所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都是默默无闻的地方院校。”有领导前往沿海城市招商时,被企业家直接追问,“宜宾有没有支撑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显然,仅仅依靠本土高校,难以撑起宜宾产业转型、升级的“雄心”。高端科技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存量不足,对产业发展支撑乏力,特别是大量的新兴产业入驻后,企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科技人才问题已成为产业转型发展的最大瓶颈。
如何解决这一痛点?早在2016年10月,宜宾市委市政府在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的同时,也顺势决定“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决心建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
宜宾“大学城”。
同月,宜宾和坐落在邻市自贡的四川轻化工大学签订协议,决定共建“白酒学院”。次年2月,校区一期工程动土开建,六个月后即完成投用,当年9月就迎来了第一批新生——“双城”建设就此拉开大幕。
金沙江、岷江在宜宾城区汇合,万里长江由此诞生,滚滚向东。三江合流之处北岸的大片区域曾是荒地山坡,但区域位置极好,宜宾从中划出了约36平方公里土地,用以打造“双城”。
2022年7月6日,澎湃新闻来到这里,数年过去,曾经的荒地已被街道所覆盖。道路两边,崭新的校舍平地而起,虽正值暑期,仍有不少教师、学生在校园里忙碌。此外尚有一些项目正在施工,校园、教学楼已现雏形。
据宜宾市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介绍,截至目前,宜宾陆续与20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宜宾办学的高校从2所增至12所,而在校大学生从2万名即将在秋期增至9万名。此外,还有欧阳明高、邓中翰2个院士工作站,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等13所产研院入驻科创城。“牵手”宜宾的高校中,不乏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同济大学等名校。
因高等教育资源紧缺而公开表态要建“大学城”的城市,不在少数,但成功者寥寥。宜宾的“双城记”却能唱响,这是为何?
“宜宾打动我们学校的,首先就是诚意。”电子科大宜宾园区院长高椿明告诉澎湃新闻,为说服学校前往宜宾办学,2017年,宜宾市相关领导亲自带队到成都接洽,“可以说不止‘三顾茅庐’了,是很多次。”
高椿明称,除了“诚意”,学校还看重的是,当地政府对城市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愿景,以及这座川南重镇本身所有的“令人难以忽视的地位”。“我们学校长期做军工研发,家国情怀很浓。在长三角地区,我们有基地(研究院),而宜宾是长江首城,出于长江经济带战略考虑,在这里理应也有呼应。”高椿明坦言,宜宾有潜力打造成为川南地区“省域经济副中心”,“学校到这里布局”,也是为全省发展服务。
清华大学教授、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领军人物欧阳明高院士多次公开表示,选择将自己唯一的院士工作站设在宜宾,是因为宜宾市委市政府对于汽车产业的深刻认识和具有远见的布局规划,更因为宜宾已经具有汽车整车产业链。
宜宾科技创新中心,附近还有专门为专家、院士准备的住所。
接受采访时,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副院长张荣则向澎湃新闻展示了一张照片:2019年5月23日,在“大学城”规划墙前,宜宾市相关领导和他一起,就宜宾校区选址展开讨论。
“原来的规划是,我们学校分为两部分,建在一条大街的两边。”张荣称,校园被街道分割,对办学尤为不利,因此校方当即提出在校园一期项目旁边划出一块地修建二期,避免“校园跨街”。
但该地块原是预留的高档住宅用地,对于学校的建议,规划部门“不太同意”。这时,在现场的相关领导沉默了30秒,最后表态,“我们调整规划,满足学校办学需求。”张荣称,这句话令他深受感动,体会到了“宜宾的诚意”。“合作办学需要‘双向奔赴’,地方能给多少资源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有一起创业、做事的决心。”
宜宾的“实干”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为了更好地引进、服务高校和科研机构,宜宾市专门成立了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服务局、宜宾市科教产业集团公司等服务机构,同时以超快的办事效率为有意落户宜宾的高校服务,创造了诸如“145天建成四川大学宜宾园区”“193天建成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一期)”的“宜宾速度”。
张荣告诉澎湃新闻,为吸引人才到宜宾校区任教,学校在招聘时直接给出了编制,这是成都本部老师都未曾有过的待遇。与此同时,宜宾也推出了系列人才政策,学校老师可以“叠加享受”。
付出终有收获。去年,宜宾获批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四川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联合印发了《支持宜宾市建设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的实施方案》,支持宜宾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
曾经的“高等教育洼地”已是历史,“双城”为宜宾转型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们做的,就是为宜宾企业提高保姆式服务。”高椿明告诉澎湃新闻,园区主要在智能制造或信息化方面布局,除了园区招收的研究生,成都本部也有研究生长期待在宜宾。其团队已成了当地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不断有人前来寻求技术支持。
“副中心”:
宜宾“雄心”将往何处去?
据张荣介绍,今年是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第三年招生,届时在校生规模将达到6000余人。“第一批学生进来后,他们都觉得很幸运,因为我们所有的培养和成都校区没有区别,但录取分数线会低一些。”不过,张荣直言,几年前和成都相比,宜宾仍有不少差距,“学生还是喜欢到大城市读书,不太愿意来。”
但随着“大学城”各类设施趋于完善,宜宾新兴产业焕发生机,学生们在这座城市也迎来了很大的机遇。张荣称,宜宾校区有6大类共14个专业,其中不乏新能源、环境工程、计算机等学校强势专业,而这些均与宜宾当下经济结构以及“长江绿色屏障”的定位相契合。
张荣每次从成都校本部出发,乘坐一个半小时左右的高铁前往宜宾,他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从成都发往外省的高铁,一到宜宾站,下车的人特别多。“人都爱朝着热土去。”张荣心生感慨,“现在,宜宾就是这样一片热土。”
有数据可以证明张荣的判断: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第六次,宜宾常住人口减少了8.49%,然而到2021年第七次普查时,宜宾常住人口竟回升了11.7万,增加到458.9万。
2021年,宜宾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三千亿元大关,达到3148.08亿元,比上年增长8.9%,总量稳居全省第三位,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其中,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16.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宜宾和位居第二位的绵阳,差距也正在缩小。
面向未来,这样一片热土,“雄心”该往何处去?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宜宾也提及,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努力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副中心——两个“副中心”的构想,为宜宾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宜宾造”智轨不仅在宜宾城区上路,近日还在成都开始了试运行。
据宜宾市委市政府介绍,川南经济区近几年发展迅猛,当前经济总量仅次于成都平原经济区,在这样一个大前提、好基础上,宜宾、泸州组团必将更好支撑全省发展大局。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核心要义之一,是从过去“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竞争,变成合作、协作,进而突破、引领、共赢,“我们要像动车组一样,每节‘车厢’动力十足,为‘车头’汇聚最大推动力。”
对宜宾这节“车厢”来说,“动力”主要锚定制造业。作为全省4个制造强市试点之一,宜宾自我加压,提出制造业“双百工程”,计划在3年内新增投资过百亿的制造业项目10个、新培育营收过百亿的企业10家。宜宾市委市政府表示,“这一‘跳起摸高’的目标有难度,但我们要迎难而上,力争抓一个成一个。”
6月29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蓝庆华介绍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时,专门用“谢谢四川”来结尾,其中尤其提到了宜宾。“我们的成绩,离不开四川同行的帮助!”蓝庆华称。
“宜宾有雄心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宜宾市委市政府表示,这几年,宜宾抢抓智能终端和动力电池发展机遇,正在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下一步将着力把智能终端产业向信息服务业拓展,更好发挥质量和效益,打造数字经济新蓝海。同时,继续做强做大动力电池,并在新能源汽车、晶硅光伏以及氢能等细分赛道上,逐一布局,谋求更全面、更充分的发展,实现动力电池拓展成绿色新能源产业。
以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一蓝一绿”将使宜宾新兴产业在延续增长势头的同时持续发力。目前宜宾已经在借助动力电池这一产业优势,谋划与成都、重庆两江新区汽车产业的合作,并以此撬动更全面的联动,全力把区域合作走深走实。
2021年12月3日,装有3个动力电池集装箱的船舶,从宜宾港启航驶向长江尽头的上海。这是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落户宜宾后,首批通过水运发出的量产动力电池。
宜宾这座“万里长江第一城”,正如同这艘载满动力电池的船舶,顺江而下、一路向东,驶向更为广阔的未来。
责任编辑:马世鹏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