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楚丹 深圳报道
7月落幕,上市公司参与“增持维稳”的第一阶段结束。
东方财富(300059,股吧)Choice统计,7月9日-31日期间,A股共有2863笔增持记录。
此前,监管层曾要求6个月内曾减持的公司须通过定向资管计划进行增持。
而据Wind统计,1月8日-7月8日期间,共有8092笔减持,相当于每天有45笔减持发生。这些曾减持的公司,如今增持进展如何?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 7月9-31日间内,有225笔增持通过定向资管计划或其他结构化产品方式进行,占比7.86%,即每天约有9.8笔增持。
深圳一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表态增持多,实际增持少。“行情不好,董监高担心一旦增持,有可能会跌破成本价,所以还在观望。”
而从“通道”来看,各类机构抢食增持市场。券商为主要参与者,其中华泰证券(601688,股吧)、广发证券(000776,股吧)项目数较多。
增持资管“犹豫”入市
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7月9日-31日,A股有225笔增持通过定向资产管理等方式进行,涉及上市公司131家。
其中,三一重工(600031,股吧)高管与股东增持股数最多。
7月15-28日期间,三一集团、梁稳根、唐修国、袁金华、代晴华通过“朱雀三一稳市1号证券投资基金”合计增持6973.19万股。7月20-21日期间,三一重工又分别通过国信证券(002736,股吧)定向资管计划、富国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定向资管计划增持1253.18万股、1251.78万股。此外,向文波、毛中吾、周福贵分别通过上海光大资管的定向资管计划增持119万股、27.5万股、59.5万股。上述增持股数参考市值合计为7.63亿元。
而东阳光科(600673,股吧)、国投新集(601918,股吧)、徐工机械(000425,股吧)的股东增持股数亦排在前五。
其中,控股股东深圳东阳光实业以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增持东阳光科2468.88万股;国投新集控股股东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在7月9日,通过开设在安信证券的国投集团市值管理定向资管增持2219.75万股;徐工机械被股东徐工有限增持了2085.82万股。
多名机构人士表示,从接触情况来看,董监高、大股东的增持需求仍较大。
深圳一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虽然有很多上市公司表态增持,但并不会立即行动。行情尚不理想,股价未到预期,部分股东与董监高还处在观望中。他们担心一增持就跌破成本价。”
以天瑞仪器(300165,股吧)总经理应刚为例,其通过华泰基石42号定向资管计划进行了3次增持,分别在7月22、23、24日连续三天买进5.94万股、45万股、0.17万股,成本价分别为26.29元、26.41元、27.99元。然而8月4日股价为19.47元,其三次买入价格下跌幅度均超过25%。
九川投资于7月24日通过南华期货定向资管增持运盛医疗(600767,股吧)135.95万股,成本价为22.05元;8月4日股价已为14.36元,跳水34.88%。
另一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则以9元完美增持了国投新集,8月4日股价已涨到12.97元。股东北京中嘉华通过设立的“重庆信托-渝信增利5号单一资金信托计划”在7月13-15日期间内,以24.33元增持东港股份(002117,股吧),目前已上涨41.84%。
华泰广发项目最多
在225笔通过定向资管的增持当中,券商资管占大部分市场份额。
其中,华泰证券项目数最多,其主要通过“华泰基石”的系列定向资管产品进行增持业务。
公开宣称由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操刀”增持的有9个主体,如国电南自(600268,股吧)股东南自总厂、恒天天鹅(000687,股吧)股东中国恒天集团、天瑞仪器总经理应刚等。
同样,有9个客户称通过广发证券的定向资管增持,如安阳钢铁(600569,股吧)股东安钢集团、富安娜(002327,股吧)控股股东林国芳与陈国红等。广发资管的增持业务是由“广发增稳”系列定向资管来提供。
中信证券(600030,股吧)项目量亦不相上下,有7名董监高/股东公告通过其定向资管增持。如“中信证券科力远(600478,股吧)投资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7月30日增持科力远187.61万股。
此外,增持业务也引来其他机构分食,期货公司参与热情度较高。目前已有平安期货、新湖期货、南华期货、华泰期货成功帮助董监高与股东增持。其中南华期货项目数最多,已为掌趣科技(300315,股吧)、东方电热(300217,股吧)、迪森股份(300335,股吧)、运盛医疗提供增持。
“券商优势相对其他机构而言明显。”华南一名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首先券商有资金优势。增持除了可通过定向资管,也可通过结构化产品融资,杠杆比例一般不超过2倍。”券商可以用自有资金通过收益互换产品来配资,而小券商以及基金子公司的背后都是银行资金,买入价可能还要听资金方要求。
“此外,券商一般可以在2周内放款,有的券商可以T+3放款。”该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券商对法规和披露义务更了解,而银行资金方并不擅长。”